时间:2023-06-16 16:26: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科研单位的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搭建平台、 培养人才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人才,推进人才培养工程,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科研人才队伍,是油田研究院的现实选择和历史使命。
第一,人才梯队建设“适度超前”。 “三种类型”人才要分类培养。重点培养专家型“英才”,突出培养创新型“奇才”,重视培养复合型“通才”,促进了人才队伍多元化发展。“三个梯队”人才要分层培训。优先培训领军人才,突出“补新”;重点培训青年骨干人才,突出“补专”;广泛培训一般人才,突出“补课”,强化了培训重点和针对性。“三支队伍”建设要同步开展。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操作技能三支队伍人才素质整体提升。
第二,岗位能力建设“面向全员”。要把达到胜任力作为基本要求,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细分工作任务,个人能力差异分析等措施,帮助员工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自主学习提高。要把提高学习力作为主要途径,强化个体学习力、团队学习力和学习创新力的引导提高,提高学习效率。要把增强创新力作为培养方向,帮助员工树立创新大局意识,建立创新思维模式,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培训体系建设“融入科研”。要学以致用,人才培训工作致力于“助推科技发展”,以科研工作为中心,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学研结合,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分析学研结合的切入点,积极探索人才培训新举措,拓展渠道和搭建平台培养人才,同时“缓解工学矛盾”。要学研双收,立足油田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的双定位,出成果的同时也要出人才,实现科研成果和科技人才双丰收。
二、完善机制 使用人才
通过完善科技项目选人用人机制,为科研人才搭建起平等竞争和实践锻炼的舞台,让优秀科研人员在实践中、在岗位上实现价值、贡献价值。
第一,实行科技项目首席专家竞聘制。要以竞争上岗和择优使用为原则选拔科技项目首席专家,体现领军人才选拔的公开、公平、公正性,打通科研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才创造机会,促进优秀科研人才脱颖而出,调动他们引领科技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实行科技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科研项目要实行项目管理运作方式,赋予了项目首席专家对项目组成员选聘权、科研经费支配权和使用权、项目成员绩效奖金和项目成果奖金分配权、外协项目建议和管理权,外协研究成果验收审查权等权利,提高项目首席专家对项目成员和项目运行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第三,实行科研项目成员双向选择制。在定岗定能定责的基础上,实行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下的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尊重科研人员自主选择权利的同时,有效确立首席专家在科研活动中的领导地位,有利于提高团队协作水平,有利于建立高绩效科研团队,促进科研人才的有效使用和优化配置。
三、薪酬倾斜、激励人才
让人才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必须让他们拥有更高的回报,真正体现出“收入凭贡献,价值看业绩”,有效激发人才潜能。
第一,绩效奖金向科技项目经理倾斜。科研项目首席专家肩负着科技创新发展的重任,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压力大、责任大、贡献大”,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绩效奖金兑现系数。科技项目首席专家的绩效奖金可以超过他们的管理岗位领导。
第二,绩效奖金向科技研发岗位倾斜。突出勘探、开发科技创新的贡献,绩效奖金向科研单位和科研岗位倾斜,科研岗位绩效奖金明显高于机关管理岗位和基层操作技能岗位。
第三,绩效奖金向绩效优秀员工倾斜。严考核硬兑现,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目标,兑现绩效奖金,未完成工作目标扣减绩效奖金。设立单项奖,对超额完成储量产量任务或创优创效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重点加大奖励。
四、优化环境、凝聚人才
激发科研人才的价值创造同样涉及以人为本,要努力营造出“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
第一,营造奋发向上的舆论环境。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和宣传活动,制作和建立“专家风采”、“光荣榜”等宣传栏,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舆论氛围。
第二,营造民主向上的学术环境。要倡导“民主、平等、客观、对事不对人”的学术风气,在技术讨论、学术交流中不设,不设权威、不讲年龄、不论资排辈,为年轻技术人员学习、成长、成才和实现自我价值搭建舞台。
第三,营造温暖舒心的工作环境。要改善办公条件,建成大型工作站,构筑创新人才和团队成长的基地和平台。要以深厚的人情味和亲和力感召和凝聚人才,营造出 “拴心留人”的环境。要关心员工生活,使员工在温暖的环境下工作和成长。
1.管理理念落后目前我国很多农业科研单位都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的毛病,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不能准确用他来指导农业科研单位的日常经营与管理活动。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者以及领导者都以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为主,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落后。就算有少部分的农业科研单位有一定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其也没有从本农业科研单位的具体实践出发进行综合利用,更没有发挥出农业科研单位经济管理应有的水平和功能。2.管理制度欠缺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我国目前很多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的另一个经济管理问题。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管理制度在单位管理过程中只是一个摆设,没有引起农业科研单位的足够重视以及得到具体落实。很多农业科研单位只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并不重视建设自身的经济管理制度。此外,还有很多的农业科研单位重在落实管理制度程序化的执行,但是其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并不会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及周边大的经济环境变化而更新新的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着各种缺陷,无法适应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甚至还造成资源浪费。3.内部的控制管理缺乏农业科研单位的经济管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内部的控制管理,由于没有很好的危机管理意识,很多的农业科研单位根本无法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推出的全面的经济管理更是纸上谈兵。多数农业科研单位为了有效控制成本,都是采用财务审计的手段。而通过总结经济管理的实际经验发现,单纯的财务管理并不能完全有效控制成本。
二、农业科研单位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
1.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指要具备新的经济管理理念,要用与时俱进的思维与视角来看待农业科研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要革除掉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用满足现代农业科研单位经济管理需要的理念来指导农业科研单位的日常运作与发展。农业科研单位的所有科研工作者都必须要具备理念创新的意识,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员工,都必须要用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来推动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2.制度创新农业科研单位要发展就必然要选择制度创新,这不仅有利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经济管理,更能够保证农业科研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和运作。为了能够让农业科研单位经济高效运转,使其内部体制框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规律以及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就必须要进行制度创新。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经济之所以农业发展很快规模很大,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具备有效的经济组织。3.坚强内部监督控制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的加强也能促进经济管理的有效进行,农业科研单位要实现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运营目标,就必须将内部监督控制落实到实处,来推动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面临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中,农业科研单位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内部监督控制,让农业科研单位在严谨的内部组织结构中进行日常经营,得以不断的发展。内部监督控制的加强要以财务管理为主,要有计划地监督控制农业科研单位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和控制,使农业科研单位更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三、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问题研究
目前国内大批科研机构除了部分私人企业绝大部分隶属于国企集团,科研单位大多需要承担大量的国家科研项目或本地的科研项目,既需要承担企业内部财务指标绩效考核,又需要根据相关部委所的有关于科研干了项目的相关规范施行财务管理,科研单位一般具有经费管理金额大、项目经费种类复杂等特点,这对于强化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研究提出了挑战。
一、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课题经费管理经验不足科研单位在课题经费预算方面一直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科研业务与科研所需设备购置的经费比例不协调,人员劳务费用过高,导致课题经费预算最终与财务决算报告脱节,并且科研单位内部一些人员对于课题经费预算,以及财务决算报告并不了解,编制的预算存在不严谨、不科学、成本过高等特点,在验收检查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其数据编制经费的决算报表很难符合实际需求或者超过成本预算过多等问题。此外,科研单位课题经费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专项资金使用率不足,使用模式过于随机等问题,在得到支付系统专项经费时,其到账时间一般间隔半年或者一年,项目支出方面其预算无法被满足,等专项经费到款时又不能得以专项利用。
(二)资产管理认识不足科研单位在资料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一直处于经营短板,一些科研单位在采购材料时,并没有专门的采购人员为了节省企业经营成本只选择负责该项目的人员进行材料采购,对材料采购申请以及材料采购审批等环节并不熟悉,并且在材料采购入库验收以及出库领用等环节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手续,容易存在弄虚作假,材料采购成本虚报等问题。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许多科研单位对固定资产并没有养成全面且定期的检查习惯,对于一些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研究机构,没有专门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随意指派人员进行监管,针对一些已经批注处理的固定资产长期积压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受到损失,并且针对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方式也缺少科学有效地认识。
(三)制度建设不健全关于科研单位的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以及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目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项目的科研课题申报还存在着没有相关管理部门参与的问题,科技人员对于经费预算的编制不熟悉,而管理人员对于项目课题申请的执行力度不足,对课题结题结账以及相关的财务结余管理还存在操作性单一等问题。同时,一些科研单位还存在着对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实际需要执行的与财务监管相脱节,另外一些课题管理费用的计提不合理也是问题所在,缺乏有效地法律法规的约束也是目前制度建设不健全的现状表现之一。(四)会计核算不系统会计核算不系统主要体现在临时工费用远高于实际所需费用,并且用于科研项目研究的费用较少,利用率不足,以及现金流支出较大,科研资金被套取等方面。此外在往来款方面,已经签订的科研项目合同的项目资金并不能及时导致,导致无法按照约定时间履行合同或者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垫付资金履行合同,造成会计核算困难,同时,还有一些科研单位员工的借款余额长期在账面上并没有根据实际核销时间进行清理,造成科研单位呆账、坏账问题频发,导致整个会计核算系统工作无法顺利推行。
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管理意识不强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管理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对于如何把财务精细化管理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相结合还存在误区,只考虑完成当时所布置的任务对科研单位未来长远的发展没有施行有效的规划,并且在课题任务出现交叉且各个岗位职责不明确以及岗位协作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良好的应用财务精细化管理化解由于这些问题导致的财务损失,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过于粗放,对于市场信息分析的不到位,不够精准也是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所在,如何提高整体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其管理意识的学习与培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科研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受限于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的影响,以至于无法全面的施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导致财务精细化管理浮于表面,在财务网络费用核算方面无法具体落实到项目细节,财务信息整合不完善,细节与分支问题频发,并且在费用分摊凭证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指导标准以及参照依据,整体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协调性较差,财务网报系统中的审批与监管流程并不能得到有效地应有,财务信息管理系统长期不更新,缺乏技术人员对于该环节的完善。这些问题都将导致科研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困难,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
(三)绩效考核与监管机制不完善整个科研单位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还存在绩效考核不健全以及监管机制不完善问题,一些科研单位对于全面预算的领导作用认识不足,缺少长期的财务管理规划以及战略目标,并且科研单位由于科研项目众多,项目周期长短不一,负责人员组成结构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脱节,此外项目财务管理人员所采用的会计科目编报预算模式不能符合科研单位的实际需求,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问题一直未建立良好的体系。除此之外,在监管机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科研项目的材料申请、项目审批、资金运用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监管机构负责,交由财务管理部门处理很容易抽身乏力。这也是导致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不畅的问题所在。
(四)财务管理部门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力度不足科研单位在施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势必需要财务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这对于人员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理论有着明确的认识与扎实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要能够有灵活处理各项财务问题的应急能力,而目前科研单位过于重视科研研究,在财务人员管理与培训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体系,这对于整个科研单位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提升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管理制度,转变财务管理整体观念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想在科研单位中得到有效地实施,一方面要考虑科研单位与其他事业单位的不同与特殊性,另一方面还需要转变原有的财务管理观念,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从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学习以及观念认识入手,将财务管理工作细分,各项工作做到专项专人负责,针对不同的财务管理问题在制度完善的保障下迅速解决。此外,精细化财务管理还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积极转变原有的财务管理观念,这对于其自身工作素质的提升以及整个科研单位的长远发展与运营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制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初期势必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制,这对于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最优化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制可以让财务管理人员在项目预算以及成本核算方面有着一个明确的操作标准与认知,这对于整个项目的申请与资金到款时的合理规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也可以减少由于信息化不健全所导致的申请与项目资金的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全面促进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朝着健康、科学、有效的方面发展进步。
(三)强化监管机制加强绩效考核财务精细化管理一方面作用于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环节,另一方面还作用于科研单位人员监管与绩效考核方面,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及良好有效的监管体系可以在科研单位全面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提供助益,并且随着科研单位项目的增多,也需要加强对其项目的监管。
(四)加强员工培训,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标准作为科研单位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将直接影响整个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施行与完善,因此,要定期举行针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并针对培训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于财务管理人员对于精细化理论学习的倡导力度,从科研单位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目前实际状况,使员工能够切实了解科研单位的经营现状以及发展需求,能够切身认识到作为科研单位项目中的一份子的作用,针对培训长久不合格的员工要进行惩罚制度,对于培训成绩优异的员工要建立完善的晋升制度,以此来实现激励员工的作用。
>> 军工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思考和建议 浅谈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及建议 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建议 基层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科研单位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对策 大型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管理 科研单位技术辅助人员队伍建设探讨 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后勤管理改革发展问题分析 农业科研单位提升后勤服务能力的对策分析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与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及对策 公益性科研单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体会 农业科研单位会计监督的有效强化思路解析 新形势农业科研单位开展财务工作的新思路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的实践、体会和建议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工会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事业单位后勤部门职工队伍建设思路漫谈 关于公益性科研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的思考 农业科研单位推进绿色会计建设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华东理工大学.工勤技能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实施方案[EB/OL].(2014-09-30)[2016-01-06].http:///s/6/t/165/ce/63/info52835.htm.
[5] 陈彦艳.高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2(6):55-57.
[6] 吴波,龚康达.农业科研院所后勤社会化改革新探[J].农业科技管理,2010(5):70-73.
[7] 陈洁,覃怀德.加强农业科研院所机关服务能力建设的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3(2):38-41.
[8] 李树林,詹丽香,黄普乐.农业科研院所行政后勤管理创新与发展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3):34-36.
[9] 姜仁华.绩效考评与管理体系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实践[J].农业科技管理,2011(6):82-84.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控制;农业科研单位
一、大数据时代的内涵与特征
“大数据时代”一词,最早是由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来的。其实在此之前,数据早就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对于社会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导致人们对于信息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密切,大家的行为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并且有据可循,这些痕迹就是所谓的数据。而大数据,就是指混杂在一起,有着相关关系的全部数据,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观念,“数据就是新的石油”。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专注于如何获取、搜索、共享数据,甚至是将这庞大的数据可视化地呈现出来。可以说,在这个新的时代,谁能够运用好数据,谁就赢得了市场!大数据的合理运用对于农业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也是非常适用。
二、公益性农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一)资金管理控制对于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资金的管理控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收入业务和支出业务控制两方面。对于收入业务,涉及到的人员有出纳和会计,需要统一核算管理单位内的各项收入,并保证及时入账,不能够出现挪用、私藏等违法行为。而对于收入控制来说,则需要根据相关的规定对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整理核实,保管好相应的票据,然后进行支付。支出控制需要做到层层审核,严格把关。
(二)资产监督控制资产监督控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实物资产控制。比如说在科研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试验产品、副产品等等,需要合理分配处理。(2)资金的控制。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当中,人、资源、器材等等,都需要资金的扶持,只有拥有足够的资金才可以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展开。
(三)审查管理控制对于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而言,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审计、会计、统计的综合分析同时配合审计人员运用科技手段,对农业科研单位进行日常的项目开发以及人才管理进行监督,这样才能够保证科研单位内部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三、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单位各部门信息交流不及时现在有些农业科研单位内部的信息记录还是在使用传统的记录方式,各部门信息的交流互动还不够频繁、及时,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数据系统,缺少数据之间的共享,这也就影响了单位对于大数据的整体分析,有碍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二)内部审计机制设立不健全农业科研单位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内部审查管理的重要性,往往没有设立内部控制管理机构,或者是只有牵头机构但是内部没有相应的运行机制。在这种情况之下,科研单位内部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审查监督流程,没有合理运用大数据进行监控和筛查。
(三)以财务部门为主导,业务部参与少多数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决策往往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有些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者非常重视业务的拓展,但是在谈到内部控制的时候就认为这只和财务部门有关系,只要财务部门运用大数据做好相关的审计、出纳等工作,就不需要担心什么。当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样的管理者往往忽视了科研单位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会遇到的种种困境。
(四)单位制度更新慢,编制制度绩效激励不够大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农业科研机构,长期以来实行编制管理的人事制度,加上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容易滋生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的现象和习气,考核制度不健全,考评内容不科学,激烈额度小,可操作性差,且激励制度并未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分类评价,一碗水难平,达不到激励效果。
(五)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对于资产的管理来说,一定要做到严谨细致,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或许会因为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又或者是执行人员玩忽职守,往往会出现对于科研单位设备器材亦或原材料不够重视,单纯地应付差事而没有落到实处,从而导致资产流失,内控管理目标无法实现。
四、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优化业务流程从事农业活动,是非常容易受到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的,所以需要在掌握单位研究对象特点的基础之上去开展业务,不断完善业务管理流程,同时也要对一些比较特殊的研究项目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健全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职权分离,严格把控资金的流向,让单位内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形成有效的制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减少风险的发生。
(二)实现信息一体化在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所以一定要保证信息沟通无碍,打破传统农业科研单位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统筹。科研单位可以选择搭建一体化信息平台,及时上传相关的资料,让上级能够进行实时查询。
(三)建立多元化奖惩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科学的多元化薪酬激励体系,包括人才培养制度、薪酬激励制度、岗位管理制度、职称竞争制度等,更大更好的发挥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应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内部控制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建立信息灵敏、指挥灵活、协调一致的管理体制,增强农业科研单位内部的驾驭能力。
关键词现代科研单位员工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3-000-02
员工激励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就成为科研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以当前来看,科研单位员工激励工作还很不到位,现行的某些制度规范不能满足员工对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满足等方面的需求,因此现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员激励方面,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现代科研单位员工激励中的问题
(一)忽视员工实际需求
由于科研单位的自身体制问题,科研单位的经营管理者习惯以行政方式来管理员工,缺乏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导致不能全面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且管理者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这种看似公平、公正的方式实际上忽视了员工的差别化需求,未能抓住激励的实质与目的,使得激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考核制度和奖惩不健全
健全的绩效和公平奖励机制是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考评是根椐针对员工所承担的工作,进行科学的定性和定量,根椐员工的行业和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但是,很多科研单位考核制度和奖惩不健全,使单位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三)激励形式过于单一
当前的状况是,很多科研单位主乃至管理人员在人员管理和精神激励上有不明确的地方,他们或是认为员工只需要物质奖励,精神层面的认可不重要,或是认为员工只需要精神上的认可,物质的奖励没必要。应该说,这两者都是我们在进行科研单位管理中所需要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并不是只要做好了其中一项就可以偏废另一项,这点是值得注意的。
二、现代科研单位员工激励策略
(一)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对于员工进行激励管理最根本的方式是正确引导员工的工作动机。因此,科研单位要想发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员工当作是科研单位的重要财富与宝贵资源,并尊重他们,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需要将科研单位的企业文化与员工的价值取向融合,认同企业的目标和相关的价值观,形成员工在工作中能感受到公平和成就,感受到单位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重视,给予的人情温暖。
(二)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还需要从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制入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可以说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科研单位要根据单位自身的机构定位积极构建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的出发点与动机在于通过绩效来满足员工的需求,更好的刺激其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对于科研单位中的管理干部的评价考核要打破以往模式的禁锢,不能让其有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要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与压力,从而在日常的单位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工作效率。科研单位还应该加强对绩效考核工作的监督举报机制,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举报渠道,实行公开透明的考核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完善员工的申诉机制,对于员工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不能拖延敷衍了事。对于在绩效考核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添加个人感情的行为一经查出要给予坚决严肃的处理。
(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不断完善规章立制工作,实行职工岗位责任制以及科研开发工作评价等制度,不断强化单位每一成员的角色意识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制度和责任的激励作用。工作中要做到奖惩分明,把职工的工作绩效与物质利益、精神奖励挂钩,注意处理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关系,把精神动力作为激励职工的重要方式。使全体职工职责分明,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自觉发挥创造性的劳动热情。一是,优化薪酬制度。为了能够充分得调动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采取浮动的薪酬分配方式,根据员工的个人贡献、成果,而设立有上、下限的浮动薪资标准。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福利待遇需要更加丰富和人性化,可以在带薪休假、生活津贴以及生活服务方面为知识型员工量身定制,以此获得员工更加忠诚的回报。二是,打造多元化的精神激励机制。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物质供给越来越丰富,人们生活水平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物质追求逐渐满足后,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虽然物质激励可以在短时期内发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但却无法让员工形成对企业在精神层面上的支持。为此,科研单位应该对精神激励给予足够的重视,如采用参与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文化激励、信任激励、氛围激励等形式多样的激励方式满足员工在精神激励方面的需求。
(四)完善奖惩机制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以员工为中心的奖惩机制的制定,就是围绕着这个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问题,对于企业经营中所需要着力解决的最重要的方面来进行的努力和尝试。要实现企业更长远的发展,企业主和管理者应该摒弃以往那种“唯利是图”的小商人心态,将目光更多的放在对于“人”的关注上,着力营造出一个使员工成长、成才、成功的奖惩机制,让员工对公司产生归属感,与公司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此外,科研单位虽然建立了看似完善的奖惩机制和体系,但是其中的很多条款与科研单位状况和市场的发展态势严重不切合,极度缺乏可操作性,以至于很多时候,这些大部分的奖惩条款不过是废纸一张,完全不被重视也不被考虑。因此,要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让奖惩机制的设立不再是花架子,而是真真正正实施在公司经营当中的,能为员工带来丰厚物质回报的一种机制。
(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有效的沟通可以发现问题、促进理解、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科研单位的发展。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沟通,及时掌握员工需求,为激励机制明确目标,实现高效激励。如召开协调会、分析会、座谈会、茶话会等方式沟通;采用QQ、微信、微博、贴吧等全新的沟通方式;通过科研单位内部ERP平台或OA办公系统,形成高效、便捷的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平台等等。
(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在科研事业单位选人用人制度上,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完善员工编制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科研事业单位可以利用人才市场来甄选合适的科研人才,签订平等的双向劳动关系,构建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不断提高科研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竞争力。第二,对科研人才进行合理配置,针对科研人才的不同专业特点和长处,充分激发科研人才的自身潜能,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评估以及开发利用,鼓励科技人才团结协作,共同攻克科研技术领域的难题,保证科研的效益。同时,科研事业单位要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制定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不断培养专业人才,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科研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科研单位是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聚集着大量的高素质知识型科技人才,科研单位要谋求发展就离不开创新,人才是科研单位的核心,如何更科学高效地激发科研单位人员的潜能和创造力,提升其学习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成为科研单位的发展方式。做好员工激励管理对于促进我国科研单位的长远发展,完善科研单位的各项功能促进社会和谐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因此,这也应该成为我们努力改进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刚,关东宁.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力资源,2014(2).
关键词:科研成本 核算 新思路 管理
一、科研成本的核算内容
科研成本核算的对象是科研项目,是对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不同的耗费进行的归集、分配,并将其全额计入到研发对象的成本当中,其中科研成本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人工费。主要包括了:科研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福利费、补贴、非货币利、社会保险等。
(2)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是指用于科研项目的房屋折旧费、科研设备仪器的折旧费。
(3)燃料、材料和动力。主要是指在进行科研活动中所耗费的电、水、气、低值易耗品、化学试剂、包装物、零部件等。
(4)管理费。主要是指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会议费、办公费、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费、业务招待费等。
(5)试验外协费。主要是指在科研活动中的对外加工或者委托其他企业、科研所、高等院校以外的单位进行劳务协作而支付的费用。
(6)其他费用。主要是指与科研活动有关的其他方面的支出,例如稿费、专家咨询费等。
二、科研成本费用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直接成本核算方面的问题
从科研单位直接成本的实际情况来看,直接成本主要包括了:材料费、设备费、会议费、差旅费、交流费、事务费、修缮费、试验加工费、专家咨询费等,一般来说对于以上费用的管理要经过经费的预算、申请、审批等几方面俩进行,对于研发的费用国家和企业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直接成本中并没有包括科研人员的工资在内,在直接成本中仅仅将在科研活动中付给一些不能以工资形式发放的人员的薪酬计入到了劳务费中,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进行科研活动中具备编制并且有工资收入的科研人员,工资费用是不允许在科研费用中直接列支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科研单位将科研人员的工资直接在科研经费中列支,这就直接导致大量科研经费被占用,不利于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
(二)间接成本核算方面的问题
在科研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科研单位不能在直接成本中列明的费用称作是科研间接成本,主要包括了:科研活动中的日常水电费、相关补助支出、暖消耗、天然气等,由于各个科研院的经费标准、管理模式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对间接成本科研单位并不能进行一次性的计提管理,这样在科研活动中就会出现间接成本内容不全、以提带支、提取比例过低的问题出现,一般来说科研间接成本的计提比例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间,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科研单位间接成本的计提比例不能够很好的满足科研过程中的消耗,直接影响到了科研项目的正常运行。
三、完善科研成本核算的新思路
(一)全过程控制科研费用
科研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是对成本进行全过程的核算管理,主要包括了对以下三方面的管理:编制科研预算、项目申报、预算执行及评价,首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之前,负责具体项目的科研人员要经过仔细的市场调研,从实际情况出发客观的编制项目预算,在保证科研项目质量和满足国家政策的前提下,规定科研人员的经费支出,这样就会对科研人员使用经费的时候有一定的制约,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就会发挥到最大化,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在科研费用的预算管理方面,为了更好的实现预算控制的目的,科研单位可以借助信息化的平台严格的控制费用开支的标准和范围,实现前移财务控制环节的目的,当出现预算金额与实际科研费用不相同的时候,信息系统就会及时的显示出其差额,科研人员就会及时的对预算进行调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率;最后在对科研费用的管理上,科研单位也要重视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管理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使用效率,更好的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科研单位可以及时的找出科研费用使用率低的原因,有利于提高科研单位项目责任人的意识,优化科研支出结构,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规定科研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内涵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在科研成本中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晰,因此为了科研单位更好的完成成本核算的工作,国家应该以保证科研单位正常的科研活动为前提,科学的界定科研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直接费用应该包括从事科研活动人员的工资,合理的分担科研人员的工资,降低科研单位经费支出的压力。科研单位为了更好的执行成本核算,应该对详细的计提方法和支出进行明确。
(三)实施全成本核算管理
科研成本核算的核心之一是进行成本全要素的核算,通过上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研成本费用中既包括了与科研项目相关的实际成本费用,又包括了与其相关的管理费用,针对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科研单位要把握好这一契机,对科研成本核算进行精细化管理,选择出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记录好每个科研项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然后对其进行归集和分配,在分配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成本基础的选择,这就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来规范,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完善科研成本的核算管理。
综上所述,科研费用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使用与预算分离的问题,但是强化部门的内控和监管,切实从源头上理顺科研项目预算的执行是可以做到的,尊重科研、用发展的眼光处理科研管理中的问题,客观、公正的反映、解决项目预算核算的真实性,统一性,真正体现科研成本核算的目的性。
科研单位是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技术架构,科研单位的成本核算问题已经引起了科技人员的关注,从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科研成本核算体系,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前,因此科研单位要提高对科研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建立完善科研成本核算体系,努力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促进科研单位健康、稳定发展,为我国科研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