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6:25: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济现状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韩国经济 竞争力 创新 改革
1 韩国经济现状
近来, 有一些专家纷纷指出, 韩国经济有可能步日本的后尘, 处于长期低迷状态。这是因为消费和投资低迷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 处于长期低迷之中。韩国经济在遭受了1 9 9 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之后, 政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结构调整与改革, 很快成功地克服了金融风暴所造成的打击。
1997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韩国, 当时看上去还相当繁荣的韩国经济被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年月,韩国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亿美元的紧急贷款, 来挽救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韩国金大中政府忠实地履行了与协议的责任和义务,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吸引外资、企业调整, 以及制定使公司解雇员工更为容易的法律等。
2 韩国经济存在的不足
第一, 疲软的国内消费需求和设备投资衰退。其中, 国内消费需求疲软主要是过去两年快速膨胀的家庭负债造成的。截至2 0 0 3 年6 月底, 每户家庭负债总额已由2 0 01 年年底的2 3 0 3 万韩元扩大到2 9 15 万韩元。到2 0 0 3 年9月底, 与信用卡有关的信用不良者人数超过2 2 0.4 万名, 在整体信用不良者中占有的比重超过6 0 %。因此, 这种结构性的消费求疲软现象和投资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的改善。
第二, 如果“内冷外热”的两极化现象长期发展下去, 就会导致经济出现新的结构性问题。2 0 0 3 年, 韩国国内消费和投资情况为金融危机之后最糟, 但出口却呈现两位数增长, 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年出口额首度突破1 8 0 0 亿美元。
第三, 韩国经济出现“三明治” 现象
过去40年, 韩国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和加速重工业、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 一跃成为世界第11大经济体。1997年金融危机后, 韩国通过对各个部门的结构改革, 为进入发达国家经济的行列打下了基础。
3 解决方案
第一,韩国需要减少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性, 而采用一种重视国内消费和贸易的更为平衡的发展战略。但如果更重视国内消费和服务业发展的话, 那么就业市场的状况就能得到改善。而且,如果韩国国内市场扩大的话, 经济不景气的状况就能得到控制,政府在应对外部世界影响时, 就能有更多的政策选择。
第二,进行金融领域的改革,建立稳定的资本市场结构。为防止外汇危机再次发生,政府决策者应确保财政赤字和流动性存款账户赤字不超过可控制的水平。因此,有必要采取谨慎的策略,调整金融市场开放的速度,促进韩国本国金融机构的扩大。韩国至少应通过浮动的汇率制度来保持它经济政策的相对独立性。
第三,吸引投资和扩大服务业市场。应采取新的产业促进政策,重点应放在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以及民营部门的投资方面,帮助企业掌握先进技术, 迅速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应创造较好的投资环境, 鼓励企业家投资、雇工鼓励国民进行消费。
第四, 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家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为了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大批人才, 以便他们在国内外都能获得高附加值的工作机会,韩国的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统一的教育标准化的政策应该抛弃, 应该根据各个学技的要求由各校自主决定教育标准,学校教育的效果应该通过各校的竞争来得到提高。
第五,对于市场经济来说, 建立一个“ 规模小而效率高”的政府是比较合适的, 因为它能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为了给企业和市场“ 松绑” , 有必要撤销或合并各种专门委员会、特别工作组、计划部门和政府下属机构。另外,公共企业民营化的规模也应当扩大,企业税应当削减,政府的借款也应当减少到最低限度, 以确保国家金融的平衡。
4 对韩国经济的展望
4.1 韩国对内经济政策方向
第一, 向适度增长、低物价构造转换。由于人口的增加, 为防止失业,韩国经济应保持不低于年均6% 一7% 的适度增长。稳定的宏观经济运作消除了企业经营的不安感, 使企业能够建立和执行中、长期投资计划, 加强产业竞争力。韩国政府基于上述认识,为在今后2 一3 年内实现3% 一4 %的发达国家型物价结构, 对财政、金融、外汇等宏观经济政策和改善流通结构、进口自由化、促进竞争等多方面的微观经济政策进行了改革。
第二, 向民间主导型经济体制转化。韩国政府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通过财政、金融、外汇政策对利率、汇率等市场价格机制进行直接、间接的调控, 对各种产业的投资实行审批制、进口限制等, 对资源的分配加以协调
第三, 扩充经济社会基础设施( 间接资本)。随着世界范围内开放化的市场经济的进程, 商品贸易、资本、技术、人员开始在各国家间自由流动, 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竞争力主要取决于非贸易领域的效率性。所以韩国政府一改以前的以供应方为主的教育体制, 按照产业社会的要求, 确定以需求方为主的教育结构, 适应开放大趋势。教育领域内也逐步引入对内、对外的竞争机制。
4.2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方向
第一,对外经济环境展望。21 世纪仅余4 年, 现时期韩国的经济秩序面临着剧变, 经济本身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交
通、通讯飞跃的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进入, 企业活动的世界化,
国际经济相互依存度的加深及WT O 体制的出台, 世界经济日趋成为一个地球村经济统一体。
第二,对外经济政策方向。韩国在新的对外经济环境下, 为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应继续促进世界化的政策, 提高企业及民间各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江苏沿海地区处于我国沿海、长江和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包括南通、盐城、连云港及三市下属的14个县(市)。三市均是较早进行沿海开发的城市:1984年,连云港、南通被列入全国首批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8年盐城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沿海开放区。经过10多年的开发与建设,尤其是在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近三年来,江苏沿海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2011年,沿海地区gdp总量达8262亿元,约为2009年的1.44倍;政府规划2012年江苏沿海地区人均gdp超过40000元,城市化率达到55%左右,而截至2011年,江苏沿海人均gdp已达到43650元,城市化率55.2%,提前一年达到了计划指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9年的12.6%、51.8%、35.6%调整为2011年的11%、50.6本文由收集整理%、38.4%,以新能源和新医药为主的新型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以港口为龙头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下从沿海三市和与全国主要沿海城市比较做进一步研究。
一、沿海三市经济发展
2005年以来,江苏沿海三市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到2011年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8.8%,18%,19.1%,由于连云港基数较小且具有后发优势,尤其在2010年gdp增长速度高达26.8%,所以增长速度稍快于南通和盐城两市;但从地区gdp总量和人均gdp指标综合来看,南通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要远优于盐城和连云港,而且从人均gdp的发展趋势来看,南通与盐城、连云港两市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的拉大,但需要指出的是沿海三市的人均gdp均没有达到江苏省的平均水平,并且盐城、连云港与江苏省人均gdp之间差距过大,连云港一直仅维持在江苏省人均gdp的一半左右。再从产业结构分析,目前沿海三市均处于“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类型。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南通要远高于盐城和连云港两市,2011年,南通、盐城、连云港第二产业所占比分别为54.4%、47.1%、46.4%;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三个城市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2005年至2011年大体在37%左右并呈现小幅度上涨的态势;盐城和连云港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较高,高于南通的两倍。
二、与沿海其他城市比较
我国共有11个主要沿海省市,9个省和2个直辖市,本文取了9个省份中46个主要沿海的地级市,分析比较了这些城市2011年的gdp和人均gdp,,海和天津两个直辖市由于在某些指标上与其他样本不具有可比性,故未将其作为样本。
关键词:采掘区队 经济管理 激励制度 财务公开
1.安全生产管理不仅是生命的保障,也是经济的保障
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很多煤矿工人因此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同时,对国家和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势在必行。在孔庄煤矿,安全是与区队的效益挂钩的,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区队本应得的安全奖也就得不到,每个职工的安全账户也不能返回,这将直接影响职工的收入,该矿重点抓四项工作,以此提高安全管理。
1.1加强职工培训
实行职工培训全面管理,建立培训档案,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岗位标准加强实质性强的培训,如对安全意识不强的“三违”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和警示教育;对操作技能不高的新工人加强技能和实际操作培训;对技术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培训等,增强培训效果。
1.2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做好“安全管理”的技术工作。首先,抓好区队工作地点所处的地质条件。其次,确立合理的技术方法。在地质构造或含水层或岩浆岩侵蚀等不同地质条件下,编好准确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才能确保安全与效益。
1.3坚持反三违活动
加强对“三违”人员的处罚,以事故案例和谈心帮教为基础,让“三违”人员明白违章作业对己对他对企业的危害性。职工能自觉落实安全措施,规范个人操作行为,养成“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好习惯。
1.4加强交接班制度的落实
交接班应做到:
十交:交任务、交安全、交指示、交操作情况、交质量、交记录资料、交仪器设备、交工具、交存在问题、交措施;
五不交:操作不稳不交、记录不全不交、难整改的问题未整改不交、文明生产不好不交、工具不全不交;
五清:看清、讲清、问清、查清、点清;
两交接:现场交接、实物交接。
2.合理安排各工序,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率
采掘区队的生产组织就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工序进行合理安排,使之在空间上、时间上衔接平衡,紧密配合,形成一个协调安全的生产系统。工序安排的合理,生产效率提高了,就能更好的完成矿下达的任务,否则,矿就会扣除一部分绩效工资,对区队而言,在经济上就是一部分损失,该拿的而拿不到。因此,合理组织生产,合理安排工序尤为重要。
2.1生产过程必须有连续性、比例性
连续性是指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各工序时间上紧密衔接,不发生或很少发生间断。保持和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对提高工时利用率和设备利用率,提高产量和劳动生产率都有积极意义。比例性是指生产过程各环节、各工序之间在人力、设备能力方面保持一定的比例,使生产过程中各环节能相互协调。
2.2科学组织采掘生产,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孔庄煤矿的地质条件复杂,煤层倾角大,断层多,埋藏深等地质条件都是编写作业规程所必须考虑的。技术人员在编制规程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确定循环要素、作业形式,高效的安排循环工序、劳动组织,以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
3.加强物质与设备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采掘区队生产周而复始、连续的进行,就必须不断补充保证生产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合理的选用设备,有效使用、及时维修,从而达到提高劳动功效、减轻工人体力劳动强度、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1物质定额管理
正确的确定物质定额消耗,找出合理消耗部分和不合理消耗部分,可以尽可能减少和消除不合理的物质消耗。虽然区队的物质供应是矿上提供,和本队经济并无直接关系,可是矿上能在材料上节约支出,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为国家节约资源,从小方面来讲,矿上成本降低,下属单位所得的利益就会增加。
3.2设备管理
采掘区队的生产环节有很多设备,任何一个环节的设备出现了故障,都会影响生产正常进行。因此,加强设备管理,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是区队高产、稳产的基本保证。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采掘设备日趋大型化、自动化,设备的数量和投资,动力、油脂和配件的消耗等不断地增加,与设备有关的费用入折旧费、维修费、电费等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也不断的提高,同时劳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受设备技术状况的影响。因此,加强设备管理是改善煤矿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区队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
4.落实激励与处罚制度,增强区队经济效益
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采掘区队的职工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并不能单纯的靠激励制度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相应的处罚制度就显得有必要了。只有奖罚结合,才能更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预期完成区队的生产任务,最大化的提高区队的经济效益。
4.1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和负激励,发放奖金、津贴、福利等是正激励。罚款等为负激励。美国管理学家皮特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采掘区队在制定激励制度时,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4.2领导的行为决定激励制度的成败
采掘区队管理人员的行为对激励制度的成败至关重要,区队长、跟班队长要做到公正无私,任人惟贤;要经常与职工进行沟通,特别在工作现场中,对职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在区队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管理人员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强区队的凝聚力。
4.3做好常激励少处罚
激励制度对大多数职工都能起作用,但总有个别职工不以为然,所以要设立相应的处罚制度。对于不请假无故缺勤的职工、班前会胡闹的职工、不听从分配的职工、早升井的职工等,可根据相应的情况,给予罚款、写检查,甚至是停班学习等处罚,但不宜过多。
5.坚持财务公开制度,避免经济纠纷
区队的经济效益好与坏,最直接的就体现在区队干部职工的工资上。经济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资金的分配可以说是全体干部职工都关心的一个问题,究竟分配制度公平与否,口说无凭,只有把区队的财务公开,让大家看得到每分钱的用途,才能避免经济上的纠纷。
5.1财务公开制度的意义
可以有效杜绝,促进廉政建设。财务公开,各项收支处于全透明状态,如有违规使用、分配不合理现象,职工监督的作用就会显现,广大领导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廉洁自律和奉公意识也将得到增强。推行财务公开制度后,职工也成了当家理财的主人,其结果将是干群合力,民心归一,各项文明建设将健康有序发展。
5.2财务公开制度的具体做法
成立经济分配监督小组。由区队全体职工推选产生,以3人~5人为宜,负责审定财务公开的内容是否合理、合法、切合实际,并收集和反映职工对财务开支的意见和建议。
5.3财务公开的形式
关键词:英国;经济;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26-01
1 英国国内经济分析
1.1 自然资源及行业概况
英国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能源产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等;生物制药、航空是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服务业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英国的农业以乳畜业为主,较为集中,高度机械化。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大,而工业的重要性则不断下降,尽管英国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
1.2 英国经济发展进程
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经济实力遭到严重打击。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转而加强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关系。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政府开始治理“英国病”使英国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
英国经济在经历了1990年开始的衰退后,从1992年起开始复苏。根据英国统计局数据,在2000-2009年期间:英国于2007年GDP首次突破14000亿英镑,创历史新高。同时,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2000年人均GDP只有25,082美元,2007年达到45,962美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英国与其他西方经济体一起遭受重创。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英国2009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自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6个季度大幅下挫,这一数字显示去年英国正经历5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后,英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英格兰银行2009年底公布的金融稳定报告指出,在采取了扩大货币发行量即定量宽松措施及维持低利率之后,英国金融系统在过去6个月已“稳定得多”。虽然英国经济面临较多的不利因素,且整体复苏尚需时日,但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有所回升。2009年10月,英国工业生产以两年来最快速度增长。
1.3 英国经济现状概况
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9年居世界第七,落后于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
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英国经济比上年萎缩5.0%,比第一次的下降4.8%下调0.2个百分点。初步统计,2009年英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为13964.74亿英镑,同比名义下降3.6%。按照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为12640.77亿英镑,同比实际下降5.0%。
分经济部门来看,农林渔业同比实际下降6.8%;工业同比实际下降10.2%,其中,采矿业和油气业同比实际下降10.3%,制造业同比实际下降10.5%,电力、燃气及水供应业同比实际下降7.8%;建筑业同比实际下降9.3%;服务业同比实际下降3.6%。GVA同比实际下降4.7%,扣除油气产业后同比实际下降4.6%。
2 英国对外贸易现状与特点
英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大,外贸对国内经济有重要影响。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是英国提高就业,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
2.1 英国对外贸易总体情况
2009年英国货物贸易规模有明显下降。据英国海关与消费税局(H.M. Customs and Excise)统计,2009年英国货物贸易进出口8648.8亿美元,较上年(下同)下降25.0%。其中,出口3533.4亿美元,下降27.0%;进口5115.4亿美元,下降23.6%。贸易逆差1582.0亿美元,下降15.0%。
2.2 英国对外贸易地区结构
英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美国等。英国前20个贸易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其中欧盟成员国占9个。
2009年英国对美国、德国、法国、荷兰和爱尔兰的出口额分别占其出口总额的14.8%、10.9%、7.9%、7.7%和6.7%,自德国、美国、中国、荷兰和法国的进口额分别占其进口总额的12.1%、9.7%、8.5%、6.5%和6.4%。主要逆差来源地是中国、德国和挪威,2009年逆差额分别为354.6亿美元、232.0美元和188.9亿美元,下降14.2%、25.4%和43.1%。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国是阿联酋和爱尔兰,顺差额为53.5亿美元和48.0亿美元,阿联酋同比变化数据不详,爱尔兰下降61.3%。
2.3 英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和矿产品是英国的前四大类出口商品,2009年占英国出口总额的23.2%、18.6%、11.8%和11.4%。其中,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的出口的目标市场均以美国和德国为首,而荷兰是矿产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英国的主要进口商品是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和矿产品,2009年进口1067.1亿美元、604.8亿美元、531.4亿美元和521.7亿美元,占英国进口总额的20.9%、11.8%、10.4%和10.2%。其中,在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方面,德国均在英国市场上居首位,在运输设备市场上更是占到了25.9%的绝对优势。
2.4 英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情况
外国投资对英国经济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0年,英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的1221.6亿美元,以后,随着全球并购活动陷入低潮,加上受欧元诞生的影响,英国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在2001-2003年连续3年大幅下降。
2004年,受经济增长强劲带动以及金融、制造业中重大并购活动的影响,英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增长278.7%,达到780亿美元。2005年英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219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的外资投资国,超过第二位美国的1060亿美元、第三位中国的600亿美元(UNCTAD)。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的报告,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39%的背景下,英国2009年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70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92.7%,在欧盟国家中排名第十二位。而2008年英国吸引外资达969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位。2009年在英国进行跨国并购涉及金额为249亿美元,较2008年的1477亿美元大幅下降83.2%。在2009年涉及金额超过30亿美元的27起大型跨国并购中,仅有5起涉及英国公司。
3 加强中英经贸关系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议会民主传统,政治制度成熟稳固。政权更迭、党派竞争不会动摇国家上层建筑。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英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英国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先进,金融服务业居领先地位,而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巨大,中英两国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中英双边贸易的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近年来,由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中英双边经贸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和负面影响,两国间的加强互利合作也更凸显其迫切性和必要性。如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拓展双边合作空间,发掘彼此在贸易投资领域的新的增长点,对双方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相信这种经济上的互补性将促使中英双边经贸合作向更高的水平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林秀玉.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进程之探析[J].历史教学,2003,(6).
[2]康逸.中英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J].中华工商时报,2009,(5).
[3]英经贸合作简介[EB/OL].中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网站.
[4]英国经贸形势及中英贸易关系[EB/OL].商务部网站.
[5]英国投资与经贸分析报告[EB/OL].qdwzb.省略,2010,(6).
关键词:电商经济;发展历程;特征;现状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I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051-02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创新,我国电子商务经济发展也非常迅猛,并呈现出很多突出特点。例如,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业态体系并且发展迅猛;零售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竞争越发激烈,平台化趋势日渐显著,市场日渐集中,并开创出一种新型的垄断市场局面;电商平台的地位不断升高,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下电商平台与在网上进行销售的企业之间开创并架构出一种新的市场治理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是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的集中地,主要集中在北京、珠三角、长江三角洲等地,并呈现出日渐集中地趋势;我国跨境电子交易发展势头非常好,但是其发展模式却缺乏成效。
一、我国电商经济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末,在互联网上中国化工信息网拉开了商务服务的序幕,从此开创了我国子商务的正式发端。迄今为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信息化时展的不断进步,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在历经了很多曲折后仍旧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绩。在2012年时,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就已经突破了8万亿元,成绩仅次于美国,但却已经名列为世界第二大网购市场,从2003年开始,我国电子商务交易年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120%。
从这些年电子商务发展历程来看,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创期、快速发展期、创新发展期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一)电子商务发展的初创期(1997―2002年)
互联网从兴起至今就一直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经过美国网络热潮的推动后,也使得互联网在我国得到全面发展,当当网、阿里巴巴、8848、中国化工网、易趣网、美商网等知名电子商务网站也跟随着网络发展热潮迅速创建,成为了最初几年发展起来的领军人物。但是,由于我国信息化水平在这段时间发展较为落后,使得社会大众对于电子商务这种新兴行业并不认可,对其缺乏一定的信任与了解;同时,电子商务在此期间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互联网泡沫的严重影响,致使很多电商网站的发展呈现举步维艰的态势。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处处受阻,但经过了长时期的探索与研究,初创期的电子商务发展经历,已经为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并营造了很好的环境与社会舆论。
(二)电子商务发展的快速发展期(2003―2007年)
虽然2003年的“非典”给我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却在此时此刻给电子商务的崛起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时机,一些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与政策都在此阶段迅速的发展起来,如2003年阿里巴巴创建了淘宝网以及随之推出的支付宝。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快速发展期,国家也相继实施了一些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举措,例如,在2004年底通过《电子签名法》与《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明确规定电子支付规范、责任承担、技术措施、安全等规定的《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2007年了我国第一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任务与战略在国家政策层面进行了首次确立。
(三)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发展期(2008年至今)
2008年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尽管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但我国电子商务贸易额仍然持较高增长速度。除2009年与2010年增长率低于30%外,其他年份的增长率都已经超过这个界线。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发展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网络交易方式的明显特征,物流快递行业与网民数量都在飞速增长,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初步形成了平台化局面。
二、我国电商经济的现状与特征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仍旧保持不断增长态势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增长率一直以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到三倍增长,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仍旧保持不断增长态势。尤其是网络零售市场的发展,在2012年就已达到13 110亿元,在2013年的交易规模已经超越美国,在世界电子商务大国排行中名列第一。随着电子商务保持的良好发展态势,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例如,借助“双十一”促销活动,仅1分钟,天猫的交易额就已经达到了1亿元;2分53秒,其交易额就达到了10亿元;截止到活动结束,其交易金额达到了572亿元。天猫双十一一天的净收入则为238亿元,占交易总额的41.6%。
(二)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业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业态体系并且发展迅猛
通过对电子商务交易的分析,现今电子商务服务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不断演变的发展模式。受B2B与B2C的融合影响,信息平台逐渐转变为交易平台。
第二,日渐显著的平台化零售电子商务。大型企业自营网站转变成第三方平台,专注细分市场的垂直型平台,追求全品类覆盖的综合性平台等三种情况,都是零售电子商务平台化的重要表现。
第三,市场日渐集中,平台之间竞争激烈。以京东商城与阿里巴巴为首的第一电子商务企业与其他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逐渐拉开了差距,电子商务竞争局面初步形成。
(三)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所在区域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地情况较为突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通过对中国在线销售应用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占比高于东部地区整体受访企业数量比例,而中、西部地区与其整体相比均占比例较低;经济发达地区是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主要集中地,大多集中在北京、珠三角、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并呈现出日渐集中地趋势,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情况发展良好,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以及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受地方政府支持较大,相对环境也比较成熟。
(四)我国跨境电子交易发展势头较好
在国际经济发展形势持续受阻的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子交易却仍保持逆流而上的趋势,在近年来的年均增速一直保持在30%左右,在世界跨境电子商务中成为第一大国。为了促进我国跨境电子交易的良好发展,相关部门对促进跨境网上交易都在进行紧锣密鼓的措施完善,提出了很多适用于海关商检、支付结算、物流、平台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改变与创新了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例如,网络购物业务与会展相结合、平台化运营、一站式推广等模式的出现,都可以通过在线外贸平台将越来越多地中国制造产品推向国外市场,促使了跨境电子商务纵深发展深度的不断深化。
(五)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演变出新的治理结构
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受B2B与B2C的有机整合、电子商务平台化以及开放平台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几个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在日益的发展中差不多集中了所有的服沼氩品,而提供这些服务与产品的企业都在相同平台中进行交易,这就使得这些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地位处于一种超然的状态,并扮演着企业前台的角色。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这些平台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环境,他们在这种环境中,不仅会受到来自社会与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还会受到电商平台的规则约束。因此,在电商平台企业展现自身公共监管者的作用时,一种新型而独特的电子商务治理结构演变而来。这种新型而独特的电子商务治理结构,不仅给服务与产品提供商、电商平台、政府部门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
(六)我国电商经济的发展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近年来,我国为了推动电子商务经济的良好发展,大力倡导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推出更多有效的政策措施。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2011年起就将20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多批次地颁发完毕。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就在全国开展了相关促进活动,创设了很多的电子商务试点基地与试点城市,而此年也成为了我国实施电子商务环境举措最为频繁的年份,对我国电子商务经济的良好发展影响非常大。
(七)良好的企业、行业信息化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信息化建设脚步在我国各行各业努力下逐渐加快,对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8 754家大中型企业在2011年就已经拥有39 162个企业网站。很多传统行业领域也在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并获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此外,一些农村也利用了自身资源优势,开展了较为特色的电子商务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对我国电商经济的现状与特征进行分析,将更有助于我们在发展电子商务时趋利避害。必须时刻把握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走向,推动我国电子商务良好发展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 吴海燕.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6
[2] 解晓源.基于J2EE技术的微商城系统中前台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南京大学,2016
[3] 付凡成.基于的B2C网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5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现状分析;发展对策;格林豪泰
一、经济型酒店内涵
不管是酒店的舒适程度还是消费价格,经济型酒店都是大众消费的最佳选择。并且目前的经济型酒店设施配备已经相对完善,经济型酒店的特点在酒店经营中就有表现。同时该类酒店的投资回报很大。从这些总结出,该类酒店不仅拥有较高的服务质量,并且经营成本非常低,同时也符合大众消费的口味。并且可以获得很大的利润空间,以此来看,这类酒店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好的。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对于分析中国经济型酒店的情况非常有用,主要是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等方面对中国经济型酒店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可以了解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情况,从而梳理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从本质上来讲,SWOT分析是围绕经济型酒店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展开分析的,然后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帮助中国经济型酒店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优势
1、成本优势。经济型酒店在这一方面人员的配置则要紧凑的多,很多岗位合并成一个人负责,这样经济型酒店的人员成本就可以控制到一定的范围之内。而且经济型一次投资建成后,后期的费用比较少,这样整体成本就可以控制到合理的范围内,高档酒店就无法做到。
2、价格优势。经济型酒店的管理和服务成本都比较的低,使得经济型酒店成本的控制整体都比较的出色,所以在市场上的价位比较合理,很多都是处在150元到400元的范围之内,中国普通人能够接受的价格在150元到200元之间。从这个价格范围来看,中国经济型酒店的价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与高档酒店相比,具有比较高的价格优势,所以中国经济型酒店在中国非常受欢迎,正在逐渐抢占原有的高端酒店的市场份额。
3、客源供给优势。经济不断发展,消费意识越来越强,国际商务需求增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外国民众和商务人士来华的次数正在逐渐增多,这与经济型酒店的目标客户不谋而合,高性价比的经济型酒店服务已经成为商务人士的首选,这是因为报销制度的限制而造成的。
(二)劣势
1、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方式落后。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迅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管理比较落后,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经济型酒店对成本控制要求比较严格,同时又需要提供较高的服务水平,这样就对酒店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验,包括财务系统、监控系统、酒店预订系统等都需要进行应用,在酒店管理方面,前台管理和客户管理等都需要精准的成本控制,现有的管理系统不太适应经济型酒店,具体还需要再摸索。
2、经济型酒店缺乏品牌。就目前来看,我国宾馆行业中虽然具有经济型宾馆这一形式,但是却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型宾馆产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多数经济型宾馆的规模都较小,大部分都是由个人所开设的小型宾馆,而真正有着较大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大型连锁宾馆企业的数量则是很少的,这就导致我国经济型宾馆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无法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未来我国经济型宾馆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形成规模,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进而扩大影响力。
(三)机遇
1、国内市场带来的新机遇。在未来,我国的酒店行业将会面临一系列的整改过程,这会吸引来大量的投资者将目光放在该行业上,包括大量的民间资本在内,都会成为经济型酒店的资金来源,这可以为其发展提供十分重要的资金保障;再次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步增强,我国的各项旅游项目在国内的宣传力度也得到了很好的增强,而且我国政府针对旅游行业也实行了一系列推动举措,这会促使我国的旅游行业快速成长起来,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2、国际市场带来的新机遇。目前,我国的旅游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效益来源。权威数据表明,我国在未来的几年内会逐步发展为接待游客最多的旅游大国,并预测到我国旅游的国际友人会多达1.37亿人次甚至更多。而旅游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势必会促进我国旅游酒店行业的也进入迅速增长期。经济型酒店作为我国酒店行业的主要产业类型,也必然会随着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而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在其发展前景必然是十分良好的。
(四)威胁
1、国际品牌纷纷抢滩中国,竞争国际化。中国酒店市场刚开始,国际酒店巨头也关注中国市场,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在2002年时候,美国美兴进入上海,建立经济型酒店,而经济型酒店巨头宜必思也进入中国,还有像快捷假日等。这些价格比较适中的国际酒店进入中国,给中国经济型酒店带来了较大冲击。
2、是政府一些部门的行政干预。经济型酒店有一些是国有体制,在经营和体制改革方面存在很大的弊端,同时来自政府的干预也是非常频繁,影响经济型酒店业务的开展。
三、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对策与战略
(一)找准市场定位,突出主要功能
经济型酒店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找准目标人群,只有清楚方向才能进一步发展。不管什么公司或者产品,推行时首先要找准市场定位。现存的所有酒店,五星级或是三星级,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现阶段市场经济正处于发展的阶段,经济型酒店也就随之产生。
1、目标客户定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也符合一般酒店的发展过程,首先需要进行准确的目标人群,了解客户的真正需要然后开展市场定位,对酒店的产品进行研发,从而更好更快地发展。现阶段,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酒店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明显,经济型酒店针对的人群主要是上班族、小公司老板以及一般消费者,并且大多都是本国人,然后在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进一步定位。
2、产品价格定位。因为经济型酒店针对的目标人群大多是经济水平较低的游客,因此产品价格一定不能过高,以最低的收费进行营业。经济型酒店的产品价格一定要低,这才符合客户的需要。经济型酒店的产品价格受到很多外界的干扰,在这些难以预测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前期的资金以及后期公司的运营经费,经济型酒店的产品价格不能过高,因此其花销也就不能过高,这对前期的资金以及后期运行的资金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区域布局
现阶段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已经比较好,经济型酒店也是蓬勃发展。经济型酒店主要是连锁发展,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的市场主要是在国内,这是开发市场和企业领导的目标。目前经济型酒店主要是在北上广这些经济发展比较领先的城市。一些规模比较大的酒店也开始关注中国经济型酒店这个产业的拓展,不过现在的开发局面还相对较分散。相较于一些普通酒店或者一些五星级酒店,国际酒店在中国的市场还比较局限,没有充分体现其价值。不过在酒店的运营能力上,国际酒店的实力是值得肯定的。大多数的国际酒店的雏形是经济型酒店。
(三)经济型酒店硬件设计
星级酒店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其在选材上要充分体现星级酒店的水平,注重品质的追求。比如木地板的材质、卫生间的设施、室内陈设的家具甚至是壁纸、装饰品等等细节都十分重要。可是经济酒店在进行装饰的时候恰恰和经济型酒店相反,其追求的是物美价廉,主要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舒服的居住处。另外,星级酒店一般都会有一个专业的办公场所,这个办公区域的设施都是比较齐全和先进的,可是经济型酒店则不能够为客人提供一个设施完善的办公场所,只能基本上满足客户的需求。一些酒店只有办公的桌子椅子,稍微好点的酒店可能配有一台低配置的电脑。假如一个经济型酒店和五星级酒店拥有同样的条件,那么经济型酒店前期的投入过大,也就违背了其运营的初衷。可是经济型酒店也是大不相同的,这一点和五星级酒店一样,不一样品牌的经济型酒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四)加强品牌化管理
经济型酒店如果想要更好的发展一定要有其特色,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在经济型酒店进行竞争的时候,要注重其品牌的比较而不是一味的降低价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好更快的拓宽规模。品牌的力量是众所周知的。经济型酒店综合实力的体现主要是品牌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够走得更远,体现其价值,获取更多的收益。这种良性的循环对于提升经济型酒店的品质具有促进意义。品牌代表了一个酒店的形象,对于促进其朝着国际性酒店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体现了经济型酒店的特色。换句话说,品牌是一个酒店的核心竞争力。现阶段我国对于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建立十分重视,可是拥有品牌的经济型酒店目前国内的数量还比较少,因此经济型酒店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雪明.浅论经济型酒店的发[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14.
[2]贺丽霞.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3]张慧.经济型酒店竞争策略选择―以如家酒店连锁为例[J].商业现代化,2015,1:77-78.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行政壁垒;产业集群;城市群;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1-0112-02
1 对成渝经济区的现状分析
1.1 经济区内经济现状及产业的分布、类型、梯度对经济合作的障碍
2007年四川省常住人口8127万人,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893.2万人,乡村人口5233.8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35.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8元,增长18.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47元,增收544元,增长18.1%。全省生产总值1050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2.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595.5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3817.7亿元,增长13.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59.5%和34.9%。但整个四川农业基础仍旧非常脆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效益差。作为人口大省,农业结构调整艰难,农业产业化水平处于初始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四川工业属于资源开发、速度效益型,重工业多于轻工业、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多于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多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企业产销率较低,创新能力不强;四川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仍很低,服务业中低层次和传统行业多、高层次和现代产业少、从业人员素质低。
2007年重庆全市常住人口28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61.35万人,城镇化率48.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9元,比上年增加635元,增长22.1%。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农业生产恢复性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1.65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32.2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47.95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9:44.6:42.5。整个重庆产业结构有三个方面的矛盾: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趋势与第二、第三产业大量冗员之间的矛盾;高投入与低产出之间的矛盾;资本闲置和资本短缺的矛盾。
1.2 经济区内城市群的构成,城市间的巨大差异
如果用城市首位度指标来衡量,四川的首位度是畸形的。川西平原城市圈几个城市中仅成都市一城独大,缺乏第二三层次城市,多属于规模小、农业比重大、经济实力弱的畸形断层结构。如果从川西平原城市圈的总量上看,这一区域的带动作用毋庸置疑,毕竟这里以占全省15%的国土面积,提供了全省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成都市的生产总值占到了该区域的80%强,即使在整个四川省,成都市2007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按3000亿算也占到了全省的31%左右。其实,成都不仅是在地区生产总值上一城独大,在其他指标上也是如此,从2006年的最新统计了解到,虽然成都市的面积只占经济圈的14.76%,但其地方财政收入却占 到了66.9%,工业增加值为63.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60%。
同样2005年重庆直辖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6.32亿元,主城九区(幅员面积54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0万)1002.62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整个重庆直辖市的50%,创造重庆直辖市42.2%的GDP。渝西经济走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7.89亿元,占整个重庆直辖市固定投资总额的21.8%,创造了重庆直辖市28.3%的GDP。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5.81亿元,占整个重庆直辖市固定投资总额的28.2%,创造了重庆直辖市29.5%的GDP。2006年重庆直辖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51.84亿元,其中都市经济圈(主城九区幅员面积54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5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9.29亿元,占整个重庆直辖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上升到52.2%,完成了重庆市43.3%的GDP。渝西经济走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5.60亿元,占重庆直辖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6%,完成了重庆市27.5%的GDP。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6.95亿元,占重庆直辖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7.2%,完成了重庆市29.2%的GDP。
我们看到成都和重庆在四川区划调整和重庆直辖前后都一直保持着两城独大的状况,无论是在经济、产业、社会建设发展乃至城市规模档次等一系列指标上,都保持着绝对的优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区域内的其他任何城市是无法与其匹敌更不用说超越了。
2 对成渝经济区一体化的建议
2.1 打破行政壁垒,加强两地合作的政策
历史上成渝本就是一个经济共同体,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很强。重庆成为直辖市后,过去长期形成的密切关系疏远,其行政壁垒反而削弱了成渝经济的互补与合作,关键是都有自己的地方利益。事实上,重庆直辖10年也是双方对峙的10年,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复建设。双城之间的资源争夺最为激烈,恶性竞争带来的是双方都没有利益的负面影响。成渝经济区若想成长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那样大规模的经济区,川渝必须加强实质性的合作,统一规划,协调产业布局,并在政策上一视同仁,彻底打破行政壁垒。
成渝间存在的问题是目前两地的合作意识都不强,合作面较窄,规模不大,层次也较低。川渝合作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措施和成果,障碍不仅表现在民间,更表现在政府有关部门。因此,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和一体化必须打破两地行政壁垒的限制,加强互补与合作,寻求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把两地经济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以经济的融合与双方的共同发展作为考核的标准、摒弃狭隘的单方面的用G D P 、财政收入考核官员的评价体系,把行政效力建设的目标与重点放在双方合作上,两地政府共同建设服务于成渝经济区整体的服务型政府而非各自为阵,并且可以争取行政管理班子的交叉和轮换,以人事的互动带动经济思想的互动。要建立开放、规范、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破除行政壁垒,实现交通、物流的免费互通;促进产品在整个经济区的自由流通;建立有利于人口合理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取消两地的就业户籍限制,建立流动人口“便参保、易转移”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要在经济区内促进产品的互惠贸易,构建无障碍的贸易流动机制,促进产业互动、利益共享;构筑企业合作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消除民营经济进入市场的障碍。
2.2 进行产业集群的深入合作,使成渝经济区的经济真正成为一个体系,密不可分,互为补充,互为发展
产业集群有利于中小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 “专、精、特、新” 道路,有利于加强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倡导产业集群战略。在尊重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基础上,积极倡导和实施集群战略,对于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和建立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成渝经济区内的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专业化服务不足、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成渝经济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必须突出区域优势特色,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业集群的转型与升级,将成渝经济区的产业打造成一个整体的影响全国的区域性品牌。 对比川渝产业,相对于四川,重庆有三个明显的强势产业,仪器仪表及机械制造、交通设备制造、机电产品;四川强势产业则在食品饮料、计算机电子产品、住宿餐饮等方面;在医药制造、通讯设备、房地产方面,两地实力相当,这九个方面的产业,有的可以联合,有的可以互补,合作的空间很大,两地应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双方打造清洁能源基地有利于中小企业加强科学规划、集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生态型工业,加强环境污染的集中治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积极发展几个重点城市,带动区域内整个城市群的发展
成渝经济区协议提出的城市群的建设,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地理意义上的。如果只是若干城市在空间上密集分布,或者由于资源和交通条件形成点状或带状格局,而没有一个集聚中心及中心与相邻城市的紧密经济联系,那么这样的城市群只能说较多具有地理空间的属性而较少具有经济学空间的属性。按目前现状来看,成渝经济区内的城市从地理空间看已经算是一个比较密集的城市群体了,但是从经济学来看却远未达到一个真正经济意义上的城市群应该有的标准。城市群发展水平的几个因素包括:中心城市的数量和规模;城市密度与城镇用地比率;区域社会经济特点及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程度;人口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我国现已存在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里中心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达到了一定发展水平,城市密度和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程度、人口城市化水平都相对发展较完善。如北京与天津、大连、沈阳等,广州与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等,上海与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绍兴、嘉兴等。而成渝经济区内中心城市仅有成都和重庆,没有一个可以与成都、重庆在经济上可以相提并论的城市,并且其他城市与成都和重庆的经济联系还比较弱,人口城市化水平还很低;从前面的表格的GDP和柱状图里便可以看出之间的巨大差别。所以成渝经济区内应该积极发展几个重点城市,依次来带动区域内整个城市群的发展,成渝经济区内的绵阳、自贡、南充、涪陵、江津、合川、永川等相对来说是经济基础和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应该重点发展这些城市,积极将成渝两城的产业转移对接这些城市,各自重点培育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合理分布、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产业地带,以产业带动这些重点城市的发展,从而达到带动整个区域城市群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埃德加oM.胡佛著;王翼龙译.区域经济学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陈秀山;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R].成都,2007.
[4]四川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成都,2008.
[5]重庆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重庆,2008.
[6]李敦瑞.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城市化的互动作用[J].经济导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