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科研工作建议

科研工作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5 17:14: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科研工作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科研工作建议

篇(1)

[关键词] 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3(b)-0185-04

[Abstract] Speeding up the talent training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choice by different countries which have to cope positively and win the initiative in the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creating conditions for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young especially postdoctoral research talents. Hospital post-doctoral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ion is beneficial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medical treatment,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department. Suggestion is to perfect policy evaluation system of postdoctoral, establish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accord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spital,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postdoctoral and initiative.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develop hosp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system of postdoctoral scientific research, so as to provide bett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tform and space for the growth of postdoctoral.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ingent of tutors, select outstanding teachers for post-doctoral teaching, let teaching benefit teachers as well as students. Develop high level research projects, improve the postdoctoral scientific literacy, enha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tmospher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Exp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track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fronti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plore and grasp the prospective 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To construct a reasonable academic team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s advantages. Increase the postdoctoral funded projects, with the suggestion that our country should support y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especially under the age of 35.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to form a scientific postdoctoral talent evaluation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do a good job in logistics, so as to let postdoctoral talent down-to-earth, do a bette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learning.

[Key words] Hospital; Post-doctoral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ion; Talent management

伴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加快人才培养,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积极应对、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1]。博士后制度是一种有利于促进杰出人才学术成长与科技创新的国家人才战略制度[2]。1976年,博士后制度发端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3]。1985年,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关于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报告》[4],博士后制度应运而生。目前全国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已超过6000家,成为各地区、单位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在促进高层次人才流动、学术交流、交叉学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国际背景及南京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实践,提出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

1 博士后科研工作的国际现状

美国长期以来将提高公众的科学和技术素养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十分注重培养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开拓能力的青年人才,是世界博士后制度的创始国和最大招收国。美国有三类博士后:博士后奖学金、联邦政府培训项目、教授项目,博士后经历是获得大学教职的最重要指标。近年来资助经费比例显著提高,尤其是非政府性资助比例呈逐步走高的趋势[5]。

德国从立法和拨款两个方面加强对优秀青年研究人才的培养。德意志联合研究会(DFG)重点资助优秀青年人才,主要包括博士后、杰出青年科学家和青年研究小组。采取创建博士元的形式,资助学科建设,加快博士后的培养步伐。德国洪堡基金从1925年起,开始为年青的博士后提供灵活资助。

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NSERC)博士后资助计划中包括两类奖学金:一是博士后奖学金(PDF),为有前途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提供帮助,旨在培养世界一流的具有科学与研究技能的高质量人才;二是工业研究奖学金(IRF),对新近毕业的博士生从事工业研究提供资助。

日本为实现从“科技模仿立国”向“科技创造立国”的重大战略转变,将培养和确保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战略的基本方针,特别是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实施“万名博士后支援计划”,并设立了以青年研究人员为对象的研究基金制度,为青年研究人员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提供更多的机会。模仿美国设立的外国博士后奖学金计划,主要用于资助高水平的外国青年研究人员到日本开展工作。

韩国设有国外研究人员博士后奖学金、ASIAN博士后奖学金。旨在为韩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级研究人力资源,为韩国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提供到海外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工业的研究机会,与海外的科学家合作研究建立基础,获得高级研究技术。

英国政府针对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才短缺的问题,专门采取提高博士后津贴、加强博士后科研训练、提高科学家薪水等措施,以培养和造就优秀的青年人才,并吸引他们从事科研工作。此外,高等教育资助理事会、皇家学会等机构也加强了对博士后的资助和训练。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人才资助主要体现在发现研究项目中的博士后专项奖学金、联接研究项目中的博士后专项奖学金,特点是强调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结合、基地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结合[6]。

2 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发展建议

我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于2010年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生方向主要是心、胸及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肿瘤的基础研究和综合治疗,骨与关节疾病的诊治。近年来通过工作站的设立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利用优势资源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推动了医院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结合实践提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展建议。

2.1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科研制度是科学工作的基本保障,直接影响科学研究效率。首先要完善博士后政策评估体系,做到评估主体社会化、评估标准科学化、评估过程民主化、评估形式制度化、评估结果公开化[7]。其次是完善符合医院特点的管理制度,既包括博士后招收、培养、出院、退站的管理制度,又包括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及中期考核、出站考核、奖励等相关制度[8]。另外,管理部门要根据每个博士后的特点制订临床技能培训方案,建立博士后人员专门档案,制订日常联系和服务办法,实现跟踪服务,及时沟通反馈,最好采用自助、自愿的合作伙伴式管理,营造宽严相济、宽松适宜的管理环境,激发博士后群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9]。

2.2 优化科研工作环境

良好的科研环境是吸引、培养博士后的重要因素,也能为博士后的成长及专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平台和空间[10]。工作环境主要包括科研条件、学术传统、学术氛围、单位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等。科研条件是保障医院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系统和技术平台,是支撑科技活动的软硬件基础,包括大型科技设施及设备、科技文献及科技基础数据、科技规范和标准、生物种质资源及标本等各种软硬件。科研工作有其特殊性,需要进行反复试验或查阅大量资料,实验室、测试剂、数据库等基础条件是顺利进行科研工作的保障,是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和科技创新的一部分,是吸引博士后的重要方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针对博士后科研资源相对分散、资金资助产出效能不高、科研设施利用率不高、科研项目管理相对粗放、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制订医院博士后科研资源整合信息系统[11],实现博士后全流程数据的采集、管理及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对于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的工作站,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力量,从软件与硬件两个方面与医院形成优势互补关系。

2.3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师生之间存在“双边对称选择”原理,即教师和学生在道德人品、学识学历与治学方略三个方面对称。很多博士后刚刚博士毕业不久,还无法立即独立从事创造性的科学研究,需要在博士后工作站经历适应与转化的过渡阶段。医院要选拔最优秀的导师,开展博士后的带教工作,做到“教学相长”。教师通过多个途径影响学生,一是教学方法、思维方法、研究方法、科学态度;二是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楷模;三是实验的基础条件比较成熟,有足够的经费;四是教师的声誉,对学生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知名导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超出常人的见解,对新问题的敏感度及更为系统专业的知识体系,对博士后人员的知识构建有积极影响,能促进博士后在继承与创造过程中事半功倍。博士后在医院里要注重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手术治疗、术后监护等方面,提高实际疾病诊治能力,全面提高临床技能[12]。

2.4 开展高水平的研究项目

博士后参加的高水平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这些研究项目有利于提高博士后的科学素养,增强学术氛围,培养科研工作能力;科学基金的选题一般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有利于激发博士后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博士后的能力培养及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促进作用;通过课题研究,博士后能够熟悉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审批、实施、评审、结题的全过程,强化科研规范训练。从处于配角的参与阶段、独立承担课题阶段、建立和发展科研团队阶段到组织跨学科综合项目阶段,参与科研项目的经历对博士后的成长有积极推动作用。

2.5 广泛进行国际交流合作

当代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几乎都是全球范围内科技人员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结果,全球范围的知识共享和思维碰撞已经成为博士后进行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因素。通过国际交流活动,能够开拓国际化视野、准确把握科技前沿领域、利用国外的科技资源和设备、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开展高水平的国家合作研究、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等。博士后只有跟踪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融入到国际发展的大环境中,探索和把握国际前瞻性科研方向,才有可能在科研创新上有所建树,提高科研转化率,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和技术,逐渐成长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每年公派的博士后应该不低于招收人数的15%[13]。医院对于有希望进入我院的优秀博士后人员,应创造条件,给予在站博士后半年到一年的出国培训或交流机会,使他们在博士后阶段就完成国际化培训,提前储备科室后备人才。对于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或提前完成研究成果的博士后人员,可创造出国交流的机会作为奖励。

2.6 构建合理的学术团队

学科的发展不能靠“一枝独秀”,而应是“众木成林”。学术团队是学科发展的基石,也是影响博士后成长的重要因素。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是科技人才成长的阶梯,有利于实现团队成员知识结构、能力、思维方式、研究经验、年龄、性格特征等方面的优势互补[6]。在博士后培养阶段,要鼓励学科中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汲取其他成员的优点,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科研素质和理念。在博士后培养阶段,要在团队中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形成鼓励探索、鼓励创新、质疑权威、求真务实、淡泊名利、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2.7 稳定的科研资助机制

科技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和产学研相关促进政策,对创新人才开发资金投入和创新人才绩效产出(包括专利申请量、国内期刊刊登论文数、国际三大系统收录科技论文数)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14]。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特别是对从事科学研究职业生涯早期的青年人员的扶持,形成稳定的博士后科研资助机制,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也是国际惯例。但现行的国家和管理部门出台的人才资助政策,多把目光集中在少数“精英”、“显人才”身上,为他们提供高强度的经费资助和优越的工作条件,科研资助中出现了过强的马太效应。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最佳创造年龄规律看,建议国家更应该倾向于资助青年科技人员,人才计划重点应该是35岁以下的年青人。博士后科学基金是中央财政设立的唯一专门资助博士后的基金[15],资助面低且不稳定,经费大部分投于中科院和高校的研究人员,医院博士后获得资助较少。今后应给予医院博士后一定比例的经费资助或者设立博士后科技创新基金、优秀博士后支持计划及奖励基金等。博士后时期是科研活跃期,科研产出逐渐达到高峰,适当地资助有助于他们更快速地成长。

2.8 加强培养质量的评价研究

博士后培养质量评价是对博士后教育经历对其自身发展、学科建设和社会贡献的满足程度的评价[16]。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博士后建档制度,还没有形成公认的、科学的、统一的博士后人才评价体系。现有的评价主观性偏强,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过度强调科研产出绩效与物质利益挂钩,以论文数量和科研经费为绩效评价指标仍较为盛行,缺乏同行专家的价值评价。其实博士后的考察要素不仅包括科研绩效,还包括了社会责任、综合声誉、道德修养等要素。在考核过程中要以实际工作业绩为依据,由资深专家、导师、人事部门等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综合考查博士后的品德、学识、能力等方面[17]。逐步基于大规模数据调查,并结合文献计量及相关事实型数据分析,形成有效的博士后评价体系。

3 小结

医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加强临床与科研合作、迅速提升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18-19]。在培养博士后的过程中,建议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优化科研工作环境、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开展高水平的研究项目、广泛进行国际交流合作、构建合理的学术团队、增加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加强培养质量评价研究,要创造条件,让其接触科学前沿问题,熟悉先进的科研手段,经历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锤炼,从而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能够跨学科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敏锐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高水平的导师队伍、良好的科研环境和高水平的研究项目,是培养博士后的根本保证,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医院也要完善通用技能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20],做好博士后配偶工作安排、子女入学、住房等后勤保障,使其能够规划好职业发展道路,安心于科研及学习。

[参考文献]

[1] 吴道槐,王晓君.国外高技能人才战略[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1.

[2] 姚云,吴敏.博士后制度对博士后院士学术成长的作用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1(2):21-29.

[3] 曾明彬.博士后培养国际化:现状、目标与举措[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2):120-124.

[4] 周德喜.浅议中国特色的博士后制度[J].天津市科教院学报,2006,(2):66.

[5] 吴敏.美国博士后教育的新发展[J].大学:研究版,2014,(10):70-75.

[6] 刘云.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成长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58.

[7] 许士荣.中国博士后政策的历程、问题与对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1(2):14-20.

[8] 苗木,鞠永和,刘玲,等.以博士后工作站为载体加强医院人才建设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6):81-83.

[9] 王修来,崔国才,金洁,等.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思路 推进博士后工作跨越式发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 19(2):149-151.

[10] 林建青.博士后工作站助力临床型医院转型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2012,16(5):61-63.

[11] 王修来,张玉韬.医院博士后科研资源整合信息系统设计[J].中国数字医学,2013,8(1):43-46.

[12] 苏俊武,刘迎龙,王栋,等.心脏外科临床博士后带教方法的探索[J].中国医药,2013,8(8):1190-1191.

[13] 姚云.提高中国博士后国际化水平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3,(2):100-105.

[14] 谷丽.创新人才需求与开发的模型及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51.

[15] 宋赛赛,刘云,杨芳娟,等.德国洪堡基金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产出比较――基于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4,34(5):112-117.

[16] 李俊莉,陈兰杰.博士后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3,45(5):94-98.

[17] 黄蓉.高校师资博士后制度的实施及其路径思考[J].江苏高教,2014,(5):42-43.

[18] 朱志成,刘海飞,贺东,等.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木[J].高教探索,2013,(2):47-51.

[19] 樊威,刘文澜,杨芳娟,等.我国博士后基金促进青年人才成长绩效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31(8):1171-1177.

篇(2)

_____至_____学年度____学期 教师姓名_________ 

  

一、工作思路 

二、具体工作 

1、教学工作 

2、教育或班主任工作 

3、教育或教学管理工作 

4、科研工作 

5、其他工作 

三、成绩 

四、存在的问题 

五、意见和建议 

  

  

磨口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_____至_____学年度____学期 教师姓名_________ 

  

一、工作思路 

二、具体工作 

1、德育工作(思想、行为习惯等) 

2、班级活动开展 

3、学风建设 

4、班级文化特色建设(读书、板报等) 

5、后进生转化工作 

6、其他工作(卫生、安全等) 

三、成绩 

四、存在的问题 

五、意见和建议 

  

  

  

  

磨口小学后勤人员学期工作总结 

_____至_____学年度____学期 教师姓名_________ 

  

一、工作思路 

二、具体工作 

三、科研工作 

四、其他工作 

五、成绩 

六、存在的问题 

七、意见和建议 

篇(3)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农业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213-02

一、农业高职院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实现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责无旁贷。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设方面,高等学校担当了主力军的角色。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社会影响力大小和对社会贡献度的重要指标。同时,社会发展对高校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各类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提出要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研发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才能实现。在此背景下,农业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能力建设、科研队伍培养、科研经费投入、科研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必须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是农业高职院校不可回避的现实。由于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快,很多学校存在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条件差、科技投入经费不足、科研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致使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参与科研项目机会少,科技创新能力弱,服务能力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为了增强农业职业院校的适应性和为“三农”服务的能力,以部分涉农高职院校为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和建议,为农业高职院校乃至其他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农业高职院校的科研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科研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科研意识

有些教师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搞不搞科研不重要,或者认为科研是普通高校和专业科研机构的事。客观上讲,与普通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相比,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存在基础薄弱、科研条件差、课题数量少、课题层次低、科研业绩认可度不高等现实问题,导致一些领导和教师,对科研工作重视度不够,甚至缺乏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消极,很多学校缺乏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开展科研的动力,承担科研项目不主动,很多人只是迫于评职称的压力或攻读学位的硬性要求,才承担课题和开展科研。

2.科研队伍素质不高,科研工作不能持续发展

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教师普遍缺乏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基础与经验,没有经过科研工作的历练。在申报科研项目时往往无从下手,选题随意性大。加之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一面忙于备课上课,一面忙于进修、考试、攻读学位,根本无暇顾及科研。此外,由于学校办学经费不宽裕,允许教师参加科技交流和科研培训的机会不多,因此,教师获得科研信息有限,科研视野相对狭窄,对本领域科技发展热点捕捉不准确,科研选题针对性差。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组建有明确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即便是能参与一些课题或项目,也是临时找几个人凑在一起,项目结束就各奔东西了,这些因素均导科研工作发展缺乏持续性。

3.科研投入不足,制约科研能力的提高

多数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把重心放在教学上,重视教学设施的配置,轻视科研场地和设备的建设,用于科研的经费与教学经费比例失调,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甚至没有专门的科研经费。据统计,目前农业高职院校年科研经费50万元以上的占20%,30万―50万元的占10%,10万―30万元的占20%,不足10万元的占50%。可见,多数农业高职院校存在科研经费紧张的状况。短缺的经费投入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需求相比,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支撑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增强。

4.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不利于激发积极性

科研管理机制是开展科研工作的保证和支撑。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起步晚,机构设置简单,管理制度不健全,专职管理人员职数较少;有的院校甚至没有专门从事科研管理的工作人员,更谈不上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由于人手受限,科研职能部门对课题的管理无法达到全面规范管理的要求,对课题只注重立项和结题而忽视过程管理,对论文只追求发表数量而忽视质量要求,对纵向课题只起到公示的作用而忽视对院内科研力量有机的整合,对科研的类型只注重纵向课题而忽视横向课题的承接。对科研业绩的评价和认可机制也不健全、不合理,许多教师的科研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科研动力仅仅来自于评定职称的需要,而不是源自于内心对科技创新的追求。教学的科研积极性难以调动和激发,也很难达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

三、提高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对科研重要性的正确认识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工作的意见》中有指出,“教学与生产、科技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对高职院校提出了“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要求。高职院校已占居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理应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 。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经验表明,一所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关键靠科研和科技服务水平;一个教师的社会影响力,关键靠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因此,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都应树立科研强校,引领未来的观念,应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领导应从管理高度突出科研的重要地位,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从科学研究着手驾驭知识,用科研工作的成果丰富或创新教学内容,促进科研和教学相互提高,为推动农业高职院校发展和服务现代农业能力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2.准确定位,量力而行

农业高职院校的科研应立足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农业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有鲜明的特色,要能发挥农业行业优势,而不应与综合型大学、科研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等盲目攀比。农业高职院校的科研内容要与“三农”相结合,紧紧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围绕中原经济区提出的“三化”协调的目标开展科技创新研究,推广农业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农业高职院校办学实力。

3.改善科研条件、加大科研投入

科研经费是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保证,除了高职院校本身应保证投入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外,还应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科研任务,也可采取校企结合的方法争取企业科研项目,多途径解决经费问题。高职院校首先要完善院内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科研经费资助机制,扩大科研经费资助的范围,加大科研经费的资助力度。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搭建科技平台,为高质量完成科研项目服务建立信息平台,积极为教师提供获取新信息的条件,如开通网络数据库,提供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进修机会等;建立科研实施平台,提供必要的科研场所和科研设施与设备,保证科研的正常进行;提供科研成果应用和推广平台,与企业建立广泛合作,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使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最大。

4.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拓宽项目来源渠道

高职院校由于自身职业教育的属性,普遍与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教师从事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以及技术创新成果的转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多年来与“三农”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学院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加强校企合作,及 时了解“三农”的需求,把最新、最实用的技术和措施送到企业或农民手中。在校园内要构建多主题、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学术探究氛围,加强学院内外的学术切磋探讨,促进学院与兄弟院校、学术界的联系沟通。

5.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科研工作的管理水平

科研管理对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学校应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机构和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课题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结题和推广等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科研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以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动机,并且不断地提高教师及科研人员整体素质,推动科研不断创新与发展。这些将对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进修、学习机会。科研管理人员应树立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熟悉科研管理业务,并具备一定的公关能力。学院要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工作体系,结合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创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办法,做到既有利于工作,又有利于教师开展科研,逐步使科研工作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吕俊峰,袁建平,孙小娅.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5):24-26.

[2] 滕勇.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4):111-112.

[3] 陈家颐.构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7,(3):61-64.

[4] 张家寰.高职院校综合办学能力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37.

篇(4)

关键词:语文骨干教师;科研创新;建议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4-0075-03

一、调查概况

(一)调查对象及内容

本次调研以河南省内已取得骨干教师资格的优秀初中语文教师为调研对象,涵盖了郑州、洛阳、开封等14个地市的76名初中语文骨干教师(见表1)。

调查内容为语文骨干教师科研创新现状:包括主持或参与课题科研状况、现状、教师个人科研意愿、科研创新环境现状、科研指导需求等。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之以个别访谈、座谈等方法。

(三)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76份,实际回收76份,有效问卷7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基本情况统计与分析

统计数据表明,在76名调查对象中,男教师32名,占42%,女教师44人,占58%,这个比例远远高于河南省初中语文教师的男女比例,说明在语文骨干教师中,女教师晋升的比例高于男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35-45岁之间,占72%,这个年龄正是年富力强,出成绩的阶段,代表着河南省初中语文教师的中坚力量和优秀群体。教龄10年-20年的占28%,20-30年之间的占67%,两项合计占95%,表明其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学历在本科以上,占99%;具有中教高级职称的占91%;获得省级骨干教师的年限5年以下和5-10年分别占43%、49%,10年以上的占8%,这与河南省骨干教师的政策有关,2001年河南省才开始实行骨干教师培训,迄今刚刚12年。

(二)教师科研现状情况统计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语文骨干教师主持过省级课题的37人,占总人数的49%;参与过省级课题的老师共42人,占55%;主持过市级课题的老师有32人,占42%(本统计数字中包含部分既主持过省级课题也主持过市级课题的人数),参与过市级课题的老师34人,占45%;任骨干教师以后没有参与过任何级别课题的老师有10人,占13%。从上述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这些教师大部分具备主持和参与课题的经历,对科研课题都比较熟悉和了解。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发表过CN期刊论文,发表文章篇目在5篇以下的居多,共51人,占67%;发表5-10篇的老师也有8人,占11%;没有发表CN期刊文章的老师仅16人,占21%。大部分老师积极开展论文写作,并有。发表的文章类型集中于随笔占72%,教学反思占34%;其次是教育叙事,占14%;教学设计较少,仅占5%。大部分老师善于写随笔和教学反思,而针对课文的教学设计偏少。对于出色的优秀语文骨干教师而言,针对课文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他们比较擅长的,这方面应该给予指导和引领。

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语文骨干教师“经常”阅读订阅购买教育理论书籍;有四成的教师“经常”购买和阅读语文教育教学专业杂志;其他人也“偶尔”阅读,没有人选择“从不阅读”的。这说明大多数语文骨干教师具有阅读理论书籍与专业书籍的习惯。平时遇到教学问题,与同事讨论的占78%;通过上网查资料解决的占67%;对于经过讨论或者上网查还找不到满意答案的问题,79%的老师会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只有20%的老师不再进行思考,这说明大多数教师有着良好的科研意识和思考习惯,这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三)教师科研意愿统计与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98%)的老师都认为科研有助于教学,但从对写文章的主要原因和科研动机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师的科研意愿来自于外界要求和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求的比例基本持平,都在四成左右。对于课后反思的态度中,确有感悟的比例较高,占到了84%。这说明对于初中骨干教师而言,自我发展与成长的意识较浓厚。

其中87%的老师觉得有必要(“非常必要”占42%,“必要”占45%)开设科研指导课程,说明其获得指导的意愿比较强烈。在想得到指导和培训的内容中,从高到低依次是:科研方法(68%),课题的选择(48%),资料的整理与分析(42%),论文写作(38%),资料收集(29%),对科研方法、课题选择、资料整理与分析的需求强烈。在论文写作方面,想得到指导的文章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课例研究(75%),教学反思(50%),教育随笔(36%),教育叙事(35%),其他(4%)。可以看出,课例研究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科研论文写作方式,教学反思也已经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教育随笔和教育叙事类论文的写作也比较受欢迎。这些论文类型都和教师的日常教学结合紧密,能够提升教师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在希望听到的教育科研讲座调查中,对于主讲人的期待需求从高到低依次为:优秀一线教师(75%),杂志主编(43%),教研员(42%),高校研究人员(37%),其他(5%)。可见,最受欢迎的是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的讲座,他们的讲座内容更贴近教师实际,更具有借鉴意义。

(四)教师科研环境调查统计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对于从事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依次是:科研氛围(58%),个人兴趣(33%),政策激励(22%),空余时间(13%)。因此,营造必要的科研氛围、采取一定的政策激励是教育行政部分应该重点关注的。此外,教师的个人兴趣和空余时间也很重要,特别是前者。

大部分学校的科研氛围不错,有58%的人认为本校有语文学科科研带头人;32%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科研气氛浓厚;有61%的人认为学校只有个别人做科研;还有7%认为“大家都不做科研”。

在被调查者所在学校订阅语文教育教学类杂志调查中,认为本校资料“非常丰富”的只有20%,大多数学校处于“有一些”的状态,还有5%的学校没有;在您所在的学校提供相关的语文教育类书籍调查中,认为本校提供的相关的语文教育教学类书籍“非常丰富”的只有12%,大多数学校处于“有一些”的状态(80%),还有8%的学校不能提供相关书籍。

学校对于科研工作的提倡与支持也是科研环境的一部分,55%的学校制定有科研奖励政策或激励措施,78%的学校在评优、评先的过程中会考虑到科研工作状况,80%的学校鼓励老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或培训。

三、建议

为了激发教师科研创新的志趣,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激发教师科研的热情与志趣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语文骨干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和评职称的需要,源于自身兴趣的较少。要想真正做好教学科研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其热情与兴趣,并通过“研有所获,研有所乐”的积极情感体验,将兴趣引向志趣的更高层次:让教师把教学科研工作当成自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认识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真正意义在于实现自我的成长,从解决自己日常的教学问题入手,逐步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在行动的过程中,找到感觉,掌握方法,获得成功,享受乐趣,从而激发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坚定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志向。

(二)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其所在单位科研氛围的影响。首先,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时间上的保障、经费上的支持。具体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对于在科研工作方面优秀的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比如,创建奖励机制,对、主持或参与课题、编写著作的老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在本单位开展科研评优工作。在学校的评优评先工作中考虑参与科研工作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为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或者培训提供保障。

其次,要培养语文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是教师中教学科研方面的骨干力量,能够带领本学科老师进行相关问题研究,从而形成小型的研究圈子或研究团队,营造较为浓厚的科研氛围。

再次,要订阅相关的语文教育研究杂志和书籍,为语文老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保障。很多老师想做科研,但苦于没有可资参考与借鉴的资料,靠教师个人力量购买毕竟有限。因此,学校应尽可能提供必备的语文教育专业理论书籍和较为权威的语文教育专业杂志,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三)加强科研的引领指导

定期开展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可依据教师的需求,在培训内容中加强科研方法,课题选择,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方面的指导,可聘请语文教育研究方面的专业研究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并开设相关的专题课程等。另外,可以与教研员、高校专业人员、教科所人员建立联系,团队协作,双方、多方优势互补,共同完成课题。在这个过程中,一线老师对如何进行课题研究更容易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工作 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王蕊(1983- ),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学;杨卫军(1975- ),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陕西 咸阳 712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攻关项目“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Z1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037-01

高职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类型。“举校企合作旗、走产学研结合路”,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其内涵即产业、学校和科研机构三方面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集研究、开发、生产为一体化的系统。但一直以来,校企合作都是学校更主动,企业相对被动,合作企业对项目的兴趣日益淡化,运营成本出现走高态势,加之,经济效益与教学效果、生产规律与教学规律、生产任务与实习任务等一系列矛盾难以调和等。诸多不利因素导致校企合作逐步走向粗放的管理模式,最终流于形式。因此,在目前国家缺乏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相关刚性制度缺失的情况下,要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才是根本,科研贡献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校企合作育人能否实质性开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力。

一、科研工作推进校企合作的难点剖析

(一)自身基础薄弱

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起步较晚,管理机制和奖励措施都还不够完善,使得科研运行的动力不足。高职院校不宜像本科院校那样去要求科研,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职业院校毫无优势可言,这也是由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实力决定的。

(二)认识尚有误区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科研工作的地位不断提高。教师评职称时,科研工作具有信号功能,可能比教学工作更为重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都是为了评职称才做科研,而在本科院校,没有科研就没有前途,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了科研富翁。高职院校从专科升格到本科,必将在科研方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对教师强化科研考核是一种必然趋势。

(三)投入成本不足

长效机制的关键是激励相容。失业人数这么庞大,却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如果不能从技术上帮助企业,双方就没有合作的基础。高职院校不断进行规模上的扩张,在科研方面,投入成本不足,科研队伍很难申请到国家级、省部级的项目支持。

(四)政策支持乏力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之一,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指标。然而,各级教育管理机构更多关注的是本科院校的科研工作,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经费、项目等方面,缺乏倾斜性政策扶持,使得应用型技术研究平台未能有效搭建。

二、科研工作推动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一)大力构建应用型技术研究平台

依托牵头组建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高职院校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力促生源链、人才链、信息链、就业链、成果链良性互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组织”的四方联动机制,逐步实现了教育、研发、培训、服务、生产异质融通。同时,高职院校应当配套健全完善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将“集团化办学”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诸如,将“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项目,列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试行横向项目到款目标责任考核,极大地推动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二)项目带动全面提升科研水平

相继投入资金支持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和学院教育教学,提升持续推进内涵建设,重点以高层次的教科研项目为载体,努力实现科研工作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中国职教研究学术影响力――基于2008年度教育类核心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36期)的数据,显示了职教研究学术影响力的排行榜,对各所高职院校的机构发文量统计进行排名,机构文献被引用统计进行排名,机构文献被引频次(即年度指标统计)进行排名,对所刊用文章所涉及的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校内课题的篇数进行统计,有效推动提升高职院校科研水平。

(三)更新理念打造精品团队

以“提升双师素质,优化双师结构”为建设重点,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接受世界最前沿的高职教育理念,使教师在思维层面上,与世界接轨。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学习和下企业锻炼,选派人员赴美、德、日、澳等国家及香港地区知名院校、世界著名企业学习、研修,聘请企业业务骨干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科研工作推动校企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科研工作的管理职能

科研工作,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管理职能,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明确了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方向。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管理职能,使其科研成果尽早转化出能被社会利用的价值,充分展现产学研结合的特点。

(二)保障科研工作的资金需求

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多有实际困难,因而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是必需的,它们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经济基础不是很强。高职院校在以科研推动校企合作的探索过程中,科研工作需要资金的保障,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管理职能的发挥奠定基础。政府应当加大科研的经费投入,改善科研的办公条件,给予校企合作一定的保障机制。

(三)发挥科研工作的服务职能

以科研推动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需要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科研活动的服务职能,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的职能,才是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显现,满足企业在各方面的需求。

(四)鼓励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解决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问题,高校需要开展科研工作,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明确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并将科研成果反馈给企业,充分体现高职院校服务于企业的职能。健全的评价体系可以看作导航仪,指引科研工作的方向和目标,鼓励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的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给予科研成果奖励,将科研成果的鉴定、奖励和转化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表彰,同薪酬体系、职位晋升、职称评比相联系。

(五)培养科研工作的业务骨干

为了满足企业提高员工素质与技能、培训员工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业务骨干,而目前很多教师的科研能力还不够强,需要“传帮带”,在引导和带动全体教师做科研的同时,树立教师的科研意识,明确教师的科研职责。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实践道路上的不断探索,尤其需要联系实际,服务并指导教学,不断开发人力资源,培养科研工作的业务骨干,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科技创新精神和科研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琳,胡幸鸣.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探索[J].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

[2]何添锦.高职院校科研整体实力提高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3]毛晓燕,谢芳.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篇(6)

1.前言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对高校的资金支持,高校成为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增多,科研经费来源日益广泛。经费数额也日益增加。高校应该做好这些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是集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考核为一体的科学管理机制[1]。但是,目前高校的预算管理机制并没有跟上经费的增长步伐。两者矛盾日益锐化。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是预算管理的组成部分,其成效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发展。为了使高校的科研工作更好的服务社会,加强高校财务部门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的管理意义重大。

2.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的现状

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对高校科研项目的正常开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2]。现阶段,由于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样化,科研人员在申报项目时,科研经费表中数据缺乏严肃性,只凭主观“经验”估算;高校也未认真对其进行审核;科研经费下来后,财务部门不清楚科研经费支出内容,无法全面控制项目经费使用范围;科研项目结束后,经费仍由主持人支配,常用于预算之外,导致经费流失。这些不规范现象造成领导不重视,财务人员管理难,支出混乱,预算准确性差,成本难以核算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有效地控制项目支出,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3]。因此,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现状急需改变。

3.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观念不强

我国经济由旧的计划经济迈向新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国家加大力度支持高校的科研工作,高校科研经费不断增高,但高校对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的观念转变速度很慢,仍然存在计划经济的影子,这就给高校的发展带来很多障碍,最终导致科研经费管理缺乏规范性。

(2)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不严

由于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意识不强,从申报项目至项目结束,科研经费由始至终均做不到严格管理。由于成本效益意识淡薄,大多数高校没有进行科研项目的全成本核算,偏重于科研经费的总量,对科研工作取得的经济效益的考量重视不够,或者造成科研成果的高成本,降低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由于管理不严格,科研经费支出预算达不到预期效果。出现预算不准确,支出范围过大,报销失真等问题久久不能解决。

(3)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缺乏监督管理机制

科研经费在支出后,虽然财务部门对支出做好记录管理,但由于缺乏监督部门,有些支出只是账面上的事,甚至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科研经费并没有真正用在科研工作上,这大大改变了科研项目的初衷。对于此类问题,增强高校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十分必要,但目前高校普遍缺乏科研经费支出预算内部管理制度,科研经费预算各环节的内控制度尚不健全,无法真正保障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的科学管理。

4.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改进建议

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关系到高校的事业发展,关系到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和国家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改进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有以下几点建议:

/:请记住我站域名/ (1)增强对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的认识

任何单位及个人要做好一件事,首先其观念要正确。高校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也是如此。加强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学校各级领导首先要真正认识到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的重要性。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宣传《预算法》,健全科研经费支出预算管理内控制度,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工作,确实发挥科研经费支出管理的职能作用,抓好项目的申报与实施,保证科研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2)加强科研经费支出管理

高校应以本校发展为中心,加大力度加强科研经费的支出管理。财会人员在科研经费支出时严格审核,拒绝假发票、不正规发票、不符合科研经费支出范围的发票、假的招待费、虚假劳务费、项目结束时科研人员上报的经费支出明细与真实的支出情况不符时要真实监管,严把科研经费支出门槛,使科研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

篇(7)

1强化科研意识,营造科研氛围

(1)领导要高度重视,转变观念,从营造科研氛围和制定科研政策等方面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尽最大努力增加科研资金投入,为立高水平课题、产高水平成果提供坚实的保障。(2)教师从自身出发,从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反思,发现具有可行性的研究点,多阅读与自己所教学科或研究领域相关的书籍,构建符合个人科研需要的知识结构,为开展科研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同时注重积累,把平时的反思提升到理论高度,并进行整合,掌握时机,抓住灵感,开展科研工作。学校要从领导至教师,从重视科研,形成良好的科研环境,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在争取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及经费支持方面提高竞争力。

2改善科研条件,满足科研需要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广泛征求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科研实验中心,购置必备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根据条件和需求建设高标准实验室,以满足教师的科研需要。同时注意引导科研经费的使用,争取以科研带动实验室建设,也可通过合作研究方式解决实验资源不足问题,与其他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关系,租用其仪器设备完成科研工作。

3完善科研制度,加强科研管理

(1)根据教师实际科研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有效奖励机制,注重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保证科研工作正常开展。以制度形式确定对取得科研成果教师的奖励,鼓励其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将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推荐到有关部门申报奖励[1]。(2)加强与附属医院、教学基地、实习基地等的密切联系,与行业联合申报课题,拓宽科研视野和途径,提升科研效果和质量。(3)把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职称晋升、年度考核、教学团队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等相联系,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提升我校整体科研实力。(4)做好服务指导,搭建科研平台,及时了解和解决教师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目前我校部分教师处在科研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学校为他们搭建科研平台:一是搭建科研能力和水平发挥平台,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二是搭建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向有关专业学术期刊推荐发表优秀论文,报销版面费,设立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多与专家学者交流[2]。(5)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我校科研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科研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也应加快。从目前情况来看,应从科研网站建设和科研管理系统建设两方面展开工作,以解决科研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淡薄、科研管理信息技术运用低效问题,促进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发展[3]。

4组建创新团队,明确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