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媒体产业发展分析

新媒体产业发展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5 17:14: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媒体产业发展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新媒体产业发展分析

篇(1)

>> 新媒体对文化产业的全方位影响 多媒体技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新常态下中国式PPP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化的负面影响 浅析数字媒体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试论教育现代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经济发展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影响 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实证分析 “一带一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三网融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等 为文化产业发展插上新媒体的翅膀 对文化产业的辩证思维 论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影响 文化产业与新媒体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云南省居民文化消费对文化产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文化产业意识形态属性对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影响 新媒体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 浅谈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影响 文化政策变迁及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效应评价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

【3】姚林青.繁荣与威胁:日本动漫产业的现状分析[J].《艺术・生活》,2007(5)

【4】实力传播:2013年新媒体广告市场预测[DB/OL]

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产业;机遇和挑战;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29.2-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095-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才开始由“事业”转为“产业”真正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传媒业的领头羊。广播电视是电子技术进步的产物,其信息时代特征显著,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产业与国家文化传播建设息息相关,具有突出的媒体属性。在巨大的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下,广播电视作为现代电子传媒也具有明显的产业经济价值。伴随文化产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产业不断扩大自身的领域和影响,向社会开放自身媒体资源,实现了更大的发展。然而,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正面对着互联网等激烈的媒体竞争,为应对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发挥广播电视产业独特的价值和潜能和打造具有传播特色和特殊价值的大众传媒,广播电视产业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实现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一、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机遇

首先,在未来20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综合国力都会得以巨大提升。广播电视产业是我国综合实力的体现,基于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政治、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进步与发展为广播电视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再次,在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机制已基本确立,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到了日益重要着基础性支配作用,正在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预计近几年内完全可以进入全球经济自由50强的行列,为促进传媒加快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最后,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把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同时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党的十七大拉开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序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我国文化市场。中央对广播电视业的改革非常重视,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必将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二)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挑战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首先,我国广播电视业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总体实力与西方传媒集团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广播电视业所占的份额也相当小,而且区域之间的发展很不均衡。全球化、国际化是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广播电视媒体也呈全球化趋势,西方国家的传媒集团纷纷以各种形式向国内渗透,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与西方传媒的较量时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且,由于我国各地区以及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在区域、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特别要指出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不足,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等给广播电视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最近几年来,国家广电总局部署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2131”等工程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迅速提高欠发达地区广播电视普及水平,缩小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另外,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全新时期和社会变革伟大时期,无论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还是社会结构都在发生重大变化。转型带来的三农问题、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阻碍着社会的飞快发展,广播电视产业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给广播电视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成为信息交流和传播界新的宠儿,传统的电视内容俗套、缺乏新意,在新媒体前所未有的冲击下,广电产业继续稳步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广播电视产业的媒体成分单一,规模实力难言强大

尽管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已经在实力、规模和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可在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着传媒产业的全面发展。广播电视产业在区域之间的实力、规模、质量上参差不齐。我国广播电视的一般事业已经成熟,产业化起步较晚,实力及规模化集团与国际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省级以下广播电视媒介竞争力乏善可陈。由于我国的媒体行业中成分过于单一,广播电视产业只能经营广播、电视和少量报纸等产业。西方媒体大多是混合媒体,既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娱乐、教育等内容,甚至还有石油钻探、航空业、旅游、房地产等媒体之外的业务,就像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传媒集团”,经营范围众多,有许多资源可以共享。而我国目前广播电视产业完全不能实现跨地区、跨媒体经营,使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作用。

(二)投入资金力度不大

电视产业属于智力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电视节目内容制作和创新更进一步,则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过去几十年,广播电视被定为为国家和党的“喉舌”,一直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电视广告收入和有线电视收视费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缺乏经营性收入的激励政策和措施,盈利模式和业务单一,制约着广电的资本积累和产业规模扩张。盈利能力的相对薄弱,使在开发新媒体业务上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电视产业受体制束缚,很快在媒体竞争中居于下风。广播电视产业高技术、高投入的属性决定了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支持。传统的运作方式总体上依靠自身积累发展,对其他相关领域和吸纳外部资源资本的关注很少,无法突破旧体制的框架和解决资金短缺瓶颈,阻碍了广播电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缺乏核心竞争力

广播电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收入,并成为电视媒体的绝对支柱性收入,缺乏多元化经营盈利模式,过度依赖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抑制了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空间。广告市场增长幅度持续减缓,新媒介形态对电视广告的分流作用日渐明显,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培育广播电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主体竞争力才是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国现代电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有线数字电视为中心的传播网络,以及以电视台为主的内容生产能力为主。面对新形势,应该在掌握市场主动的情况下,合理布局,灵活利用资本运营手段,深度开发受众资源,锻造新媒体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重点突破,抢占媒体市场。

(四)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

作为“舆论喉舌”,我国的广播电视的事业单位身份使产权关系不清,责权关系不明,产业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需要。电视台和电台作为事业单位,市场准入政策不明确,同时缺乏行业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在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中普遍僵硬,经营和宣传理念杂乱不堪。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其管理机制一直无法与国际规则相接轨,在分配机制等方面依旧需要尝试新的路径探索。

三、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

(一)加强政府监管和完善相关体制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建立明晰的政府监管体系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过程提出的新要求。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减少对产业领域的直接行政干预,把握既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增强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作用,促进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达到产业发展目的。主管部门要遏制电视产业不正当竞争和恶性竞争的出现,以避免对产业环境造成破坏。

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已具雏形的产业体制急需进一步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全面深入地推进事业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的分离,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运作,推进广电产业资源资本化和流动化,支持广播电视产业资源和成本的跨区域运营和整合。克服陈旧观念的约束,行业主管部门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时,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整个产业向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核心竞争力,以及向满足技术进步和满足市场需求方向发展。在网络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电视产业的发展与变革要适应媒体市场的客观环境变化,提高新闻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充分尊重宣传规律,创新宣传理念和体系,实现产业竞争力与宣传能力的同步提升。面向未来,产业化需体现于战略目标定位上,构筑电视产业的长效驱动机制,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单一经济目标向全面发展转变,从而使广电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创新生产内容

“内容为王”,这是传媒业的一条“定律”。在新的传播格局下,传媒的竞争焦点将聚焦在高质量的节目内容上,为此,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其内容实现不断创新,尤其意义重大。创新是创优的前提,近年来,各台节目形态大同小异,内容多样性缺乏,节目克隆和抄袭现象比较普遍,创新动力不足,创优更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广电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型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行业主管部门应鼓励创新创优,定期评选和表彰原创优秀节目与业务并奖励;打造一批优秀的专业频率频道,建立创新创优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节目模式市场;大力治理节目抄袭和克隆,对娱乐节目和电视局实行总量调控,提高创新质量,制订节目版权与模式保护法规。

面对新媒体的融合前景,在传统电视生产中,加强对内部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系统内外的各项必要资源。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及共享稀缺资源为原则,推进横向整合,以空间扩展和战略联盟为目的实施纵向整合。通过优势互补、共享稀缺资源和战略联盟的横向和纵向整合,提升内容生产能力,把内容生产从部门行为和个体行为上升到系统行为。在媒体产业下一轮竞争中,决定因素是创意水平和内容生产能力。只有实现跨媒体经营,充分利用各个资源平台的长项和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源优化配置产生的协同效应,提升内容生产以及创意的水平。

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走上信息化发展道路,广电系统要突破传统的传播平台束缚,大力发展增值服务和新媒体内容业务。在这场产业变革中,电视媒体积极寻求内容产品与新媒体经营的契合点,实现跨领域合作、融合、跨媒体发展。

(三)开创多元化经营模式

广播电视媒体应积极分析市场运营环境,突破单纯依靠广告经营,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逐渐拓展业务内容,扩大经营领域,吸取国外成熟传媒集团的经营理念,开拓新市场,创新盈利模式。为了转移经营战略和壮大产业实力,拓展市场空间,不少电视媒体已经尝试发展多元化经营,但许多宝贵的资金投向商业房地产业、大型会展业、旅游娱乐业等。尽管短期内可能获得一定经济效益,这种盲目投资、无序多元化距离主业太远,反而会加大经营风险。合理的多元化创新应当回归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本质, 根据传媒经济的发展规律,应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对相关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尤其是随着各种新媒体业务纷纷出现,市场的风险与诱惑同步存在的时候,媒体经济主线更应该被多元化经营牢牢把握,以便形成多元化经营与单一媒体的有机结合,打造以产业链为主轴,以核心资源为中心,以多品牌战略为外延的良好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四、结束语

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当前,加上国外传媒集团的渗透,面对“内忧外患”,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加快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快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内容与服务产品、开创多元化经营模式,为促进广电产业的繁荣发展、实现广电大国向广电强国转变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晓东.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工作思路[J].广播电视信息,2011,(03).

〔2〕刘书茵.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新闻传播,2011,(04).

〔3〕李三强.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的应对策略[J].现代视听,2010,(05).

篇(3)

一、××广播电视产业的现状

××广播电视台自广播、电视合并及原琼山广播电视台划归之后,我台为适应广电产业化改革与发展将产业发展列入发展规划之中,2004年机构改革时设立了产业发展部,主要是规划运营××广电的第三产业,开发和利用现有的电视媒体资源,实行公司市场化运作,有效地利用其广电媒体相关资源和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少投入高利用率的目的,充分发挥电视产业经营实体的复合效益,走多样化经营的道路。

从2005年起,我台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在原有的××广视实业有限公司(1997年8月成立)的基础上,陆续成立了××广电传媒营销有限公司、××广电传媒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及××广电传媒影视有限公司等台里控股企业。其中:

××广电传媒艺术培训有限公司2005年6月成立,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根据协议台里以无形资产投入占51﹪股份,海南兆丰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现金24.5万现金投入占49﹪股份组成,由于投资股东现金投入只有部分到位,始终未能履行协议属于违约,目前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广电传媒影视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80万元,我台以固定资产投资,作价48万元,另一自然人股东以现金32万元投资。2005年至2008年末的股东权益总额为:56.10万元,处于亏损状态。

××广视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主营网络电视工程安装,中央电视台三、五、六、八套节目及境外卫星电视安装。近几年来未向台里上交过经营管理费。

××广电传媒营销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2008年已注销。

二、××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运作,整体情况不理想,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缺乏统一的产业规划,产业结构单一。

对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缺乏足够的调研、分析,对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方向、区域性、市场定位缺少科学、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产业结构局限于依赖资源的短期开发,整合资源力度不够。

二是缺乏投入,整体实力不强,竞争力弱。

台里对各公司缺少资金和资源的投入,致使企业缺乏足够的竞争实力。各公司的规模总体是处于弱、小、散的状态,无法形成集约化、系统化的竞争能力。

三是体制、机制不灵活。

体制改革推进较慢,未能以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灵活的管理机制相配合,现有资源未优化整合,条块分割、各自为营的现象突出。

四是产业人才紧缺。

因为缺乏产业经营人才,特别是懂得市场、懂得经营的复合型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经营项目受限,经营范围也局限于传统领域,经济效益难以实现突破。

三、推进广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对策建议

为了充分利用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根据我台实际情况,产业发展的根本是创新观念、用足资源、完善机制、拓宽渠道,实现“没有票子靠点子、没有股金有股权、没有资金用资源”,实现从广播电视媒体向集群化传媒转变,从宣传媒体向文化媒体转变,从意识形态的媒体向产业经营的媒体转变,从单一主业向集群化产业方向发展,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自身优势、无形资产,积极探索产业运作模式,整合现存企业化公司资源,加大产业市场研发力度,以品牌作为做强的主线,以资本运作为做大的手段,建设以跨媒体整合、跨区域运作、跨行业经营,做好新媒体开发、新模式运行、新平台打造,做宽产业范围、做优产业项目的运营平台,提升文化产业扩张力,取得强势控制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1、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台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目前是××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广电文化产业的领导,非常必要。应及时充分发挥广电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明确广电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方针政策,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针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发展要求,及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跟踪协调,确保落到实处。

2、制定“××广播电视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同其他产业发展一样,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布局。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文化产业资源,有效节约成本,克服无序竞争,有效整合我台现有的小型分散的文化产业资源,发挥文化产业的综合集聚效应,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档次开发项目。

3、构建广电文化产业集团。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消除制约我台广电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实行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依托××广电传媒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广电传媒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及××广视实业有限公司等现有产业资产,通过市场运作,组建××广电传媒发展总公司,打造具有竞争实力的文化集团公司,使企业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通过招商引资、包装上市等办法,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4、实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一是要根据我台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经市场评估确认,确定一批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和特色的项目作为发展重点和发展对象,集中财力和智力进行重点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使项目能够利于培育和带动文化产业市场,如三大论坛、城市电视等项目。二是要结合我台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引进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拥有雄厚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优势,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我台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拓展文化产业的市场占有率。

5、采取跨媒体整合、跨区域运作、跨行业经营,做好新媒体开发、新模式运作、新平台打造等方式,做宽产业、做优产业项目。

(1)跨媒体整合:从海南实际情况来看,广电媒体的频道、频率资源与内地相比较少,但已趋于饱和状态,因此,在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原则下,以合作、参股、控股等方式,实现对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资源的整合;

(2)跨区域运作:充分利用节目生产优势,以智力输出、管理输出、合作经营等方式运营其他区域的频道、频率资源,实现节目内容资源的多重利用;

(3)跨行业经营:充分利用海南的自然资源优势、利用广播电视的系统资源优势、利用媒体的宣传推广优势,在旅游高端产品、会展、房地产、海南特色产品等行业进行探索;

(4)新媒体开发:以节目内容提供、投资合作等方式开发城市电视、手机电视、网络数字广播等新媒体;

(5)新模式运行:围绕市场需求、观众需求,针对具有产业开发潜力的行业,与房地产、旅游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合作,以节目加产业的方式创新节目生产模式,强化节目的影响力、专业化和个性化,推动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

篇(4)

广播内容产业不同于电视内容产业,发展前景、发展规模都具有很大空间。要想把广播产业做大,只有以广播媒体作为平台,将广播服务延伸到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以民生服务领域作为广播产业发展的方向,才能拓展出广播产业发展的全新领域。

如何理解广播产业发展的民生化方向?广播媒体的各个专业频率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生计的各个方面,比如交通频率与群众出行密切相关,健康频率与群众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而新闻频率、文艺频率、民生频率、都市频率、农村频率等更是在节目内容及定位上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计作为服务对象。因此广播产业发展的民生化方向,就是要将如何更深入地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计提供服务作为广播产业发展的方向。

为什么可以把广播产业发展的方向瞄准民生服务领域?这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所需。发展型社会对改善民生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也为广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平台。民生有两个范畴,一个是生存型,一个是发展型。目前我国正在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社会政策目标已经拓展到了缓解贫困、促进就业、生计支持、生态与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促进人权等各个方面。而发展型社会与生存型社会相比,民生所包涵的内容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发展型社会对改进民生有了更高层次、更广泛的要求,这些要求包含了民众的生存、生活、生计。

政府关注民生,主要表现在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建立保障民生的公共财政。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是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我国过去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投入比例太少,导致民生问题成堆。现在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投入比例增大了,随之要做的就是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组织又称民间组织,民间组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民间,最了解民生的冷暖,政府应当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在中国,现在的社会组织基本上是指社会团体,而中国目前的社会团体都带有准官方性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成立社会团体必须提交业务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业务主管部门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授权的组织。社会团体实际上附属在业务主管部门之下。因此,真正的社会组织现在发展得非常不充分,有的地方甚至基本上没有发展起来,这就给了广播媒体一个很好的进入机遇。从广播媒体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能以广播媒体为平台,成立和发展一批社会组织,从而为社会提供政府不能承担或者是不好承担的民生产品,这将是广播媒体产业发展的良好平台。

作为精神产品生产单位的广播媒体,是否可以或者有能力生产和提供为民众服务的民生公共产品?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和可行性?只要仔细分析广播内容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广播媒体现在所处的环境和广播自身所具有能力,我们就可以发现,广播媒体在产业发展方面是完全有可能性和可行性的。

广播产业的发展,很多人认为还是应该以广播内容为基础,但是,广播产业的发展,如果只局限于内容,那么其发展空间及潜力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受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局限和广播声音产品价格的限制,仅仅依靠将广播内容进行产业化,比如广播节目的推广、付费广播的开发、广播声音产品的销售等,是绝对难以做大广播产业的。目前,我国广播产业的发展步履维艰,难以形成规模,原因也源于此。广播媒体资源的可用性,是建立在广播人对相关领域的了解和对广告收入的疲劳感基础上的。仅仅是做足广告,现在的媒体竞争已经使之趋于零扩张性,单纯广告和节目的捆绑与糅合还不足以充分释放媒体资源。而媒体公信力带来的超强影响力,这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做不到的,广播作为公众媒体的这种超常规特性使其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抢夺对象。因此,广播产业的发展,终究要和广播媒体本身发生关系,必需依靠广播所特有的媒体资源。但是,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充分延伸广播的媒体资源,将广播媒体资源与市场上其他产业进行结合。同时,利用广播媒体资源参与市场竞争,这才是广播媒体产业发展并且有可能壮大的必由之路。

广播媒体的产业路子广泛。因为从广播媒体自身而言,关联行业非常多,尤其是与民生相关的行业是广播媒体一向关注的,也是广播媒体正在竭力经营的领域。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为例,目前6个频率,每一个都与民生相关。民生频率自不待说,其节目构成、服务方向都是以民生相关行业为基础的;交通频率则紧紧抓住民生中的出行问题,将节目内容和服务产品延伸到了与群众出行相关的各个领域和行业当中;都市频率和农村频率则分别将自己的节目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提供锁定了都市人群和农村人群,他们的节目和服务更是与民生息息相关。新闻频率尽管以新闻宣传为主,但是频率专业化以后,他们的新闻宣传和服务内容也更加民生化了。

由于广播媒体提供的节目产品和服务产品大多都与民生相关,因此,广播媒体的许多从业者都熟悉民生行业的相关内容,也了解民生行业发展的一些规律,这些都为广播媒体产业发展的民生化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也为广播产业发展的民生化方向奠定了比较厚实的基础。即使不走上层集团管理的模式,光是单频率运作也是有可能的,而且也有比较宽广的前景。广播产业发展的单频率运作,频率节目的合理调配余地很大,相关人才的培养也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快速成型。而这些又是媒体与产业粘连的复合型人才,有着媒体和产业的双重属性,有媒体人的纵观万象的高瞻远瞩,也有产业策略执行的特殊思路。只要充分调动这些人才的积极性,同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平台,广播产业为社会提供和生产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以及相应的服务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广播产业发展如果找准了民生化的方向,其发展模式和发展平台应该如何来建立?首先,应该以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组织和发展一批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我国政府已经在向民生政府转变,为社会提供民生方面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是政府最主要的职责。但是由于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不可能为社会提供所有的民生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很大一部分要由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来承担。而目前我国的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还不是很发达,正是广播媒体发展民间组织的一个良好契机。如果我们能够根据民生公共产品行业的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现实,在民生产品的各种行业着手成立一批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将会为广播产业今后的发展搭建起一个基础的平台。

广播媒体成立民间组织,以其为平台来发展广播产业,应该拥有天生的和独特的优势。从广播自身来说,现在的广播媒体拥有一大批媒体与产业粘连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广播媒体成立民间组织、发展广播产业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各省级广播电台经过60年的发展,各种人力资源不但非常丰富,而且还有富裕,完全有能力去组织和成立相关的民间组织;从广播媒体掌握的资源来说,各广播专业频率掌握了许多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与资源,与政府部门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能够有效地了解、解读和把握政府部门在民生方面的方针、政策及相关导向,能够有针对性地成立相应的民间组织来提供民生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广播媒体如何以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为平台,促进广播产业的发展?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广播各专业频率要以频率专业特色为基础,找准与本频率专业特色相吻合的民生行业领域。

如广播交通频率在提供因汽车消费而带来的交通延伸公共服务产品方面,现在正面临着极好的机遇。国内新兴阶层的崛起,直接带来消费能力的增强,在汽车及相关领域的消费夸张化地扩大,而与交通相关的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跟上这样的飞速发展,矛盾对冲的结果就是一系列与汽车和交通有关的问题接踵而来。作为消费者与公众利益沟通的桥梁,交通广播很能在这复杂的网络中间周旋。一方面,获取了官方的信赖,甚至是某些领域合作的依赖;另一方面,更是成为了有车群体的“娘家”,不可或缺的交通伴侣,很多问题通过这样的渠道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政府职能部门则因为其局限性,服务手段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汽车配件、汽车车务服务、相关配套产品和服务等有车群体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虽然不能都说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但他们却都是群众汽车消费的必需品,其中有一部分也是必须由政府提供的。如果交通广播能够以频率为依托,成立一系列的民间组织,开展相应的业务,提供与汽车消费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交通广播产业将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健康及相关行业作为群众生活基本的保障面,是广播产业发展另一个可以涉足的领域。在我国,由于医疗体制改革的滞后及医疗资源的分布不足等原因,政府在医疗健康方面的公共产品提供上,短缺现象严重,从而也导致了目前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现象。这对广播产业的发展来说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比如,群众看病难问题的产生,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群众对医疗资源信息掌握得不够,因而造成了群众在看病的时候花了不该花的时间,浪费了不该花费的金钱。如果广播专业频率能够从解决群众看病难的角度入手,成立相应的民间组织,取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医院的支持,利用自己掌握的医疗信息资源,为群众提供医疗信息资源的咨询服务、医疗门诊的预约服务、医疗专家的预约服务等,那么不但可以弥补政府在这方面的不足,同时也将成为广播产业发展的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

不仅如此,对广播产业来说,在医疗健康行业还蕴藏着其他的商机。比如健康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解决看病难问题的途径。目前,已经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逐渐成为与民生相关的重要方面,政府部门的投入越来越多,甚至有国外资金的进入。这其中极富潜力,广播媒体及时介入,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另外,还有一个广播产业可能有所作为的行业是教育与培训行业。广播媒体产业发展最初的起点是教育与培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目前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拓宽教育与培训行业的范围,做大做强。比如现在高考中,有很多艺术专业的考生,他们在高考前的培训工作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文艺音乐专业频率可以以自己的专业特色为基础,进军艺术考前培训市场,这将开辟广播产业发展新的天地。再比如,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失业、返乡现象严重,他们也急需就业的再培训,这就为广播农村专业频率提供了极好的商机。

广播产业发展要想在民生方面取得进展,必须充分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政府是民生工程实施的主体,民生工程的决策、实施,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生产,都必须由政府相关部门来决定。因此,广播媒体要想将产业触角延伸到民生领域,与政府各部门加强合作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合作不能只是浅层次,不是只在广播宣传内容上的合作,必须是广播媒体与政府部门在民生工程实施上的深度合作。比如广播媒体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宣传优势,与政府的民政部门开展社会化养老合作,由政府出一部分资金,为群众提供养老方面的公共产品服务。这种深度的合作,将会使广播产业的发展真正走上民生化的道路。

(作者单位:江西人民广播电台)

栏目责编:邵满春

参考资料:

篇(5)

关键词:新一代媒体;产业建设;方案优化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一、新一代媒体产业建设方案新思路

从媒介融合特别是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业务相互融合来看,新媒体的高科技以及市场化属于广播媒体的特质,也逐渐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徘徊在宣传和经营之间的传统的媒体在目前的约束机制之下,还不能够打破自身的生产模式和发展惯性,不断向着新媒体运行的联合化、标准化以及集约化等的新型模式进行过渡。广播媒体在凭借着新的视听发放的落度安全进行运作,形成了惰性的思考习惯。新媒体作为产业发展,其过程是非常,应该让来自于市场的力量发挥出自己的关键性的作用,在新媒体资源的配置和运作模式建设的基础上,形成能够影响生产和销售的根本的动力[1],但是在目前的新媒体的产业运行的市场上,无论是在价格还是供求机制建设上,还是从产业链进行打造,再对资源进行配置,运作的环境都还没有形成。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政府介入了太多的市场细致化的管理问题,管理很多不应该管理的问题。另一个方面确实非常公平合理竞争环境进行打造和监管制度,进而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分歧。以至于出现了很多新媒体机构的精神肆意的对约定俗称的有效的规则进行的,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2]。

除去媒介融合和资源配置的问题,就新媒体运作中的行业监管的问题,由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媒体格局多元化、内容生产复杂化、市场竞争国际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多的向传统的媒体管理体制和他的惯性思维提出了挑战,在目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管理体制在监管思路、调控手段、规约力量等方面,都能够显示出和新媒体产业发展明显不相适应的情况。在目前现有的制度进行逐一分析的基础上[3],他们认为在目前现有的体制之下,不断管理到各个过程之中。

首先就是延伸行业管理的职能,在能够做好媒体分类的基础之上,逐渐的建立起良性的循环机制。其次,是要不断加强和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建设,按照相关的文件逐渐形成联动和衔接的体系,为了增强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建监管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最后,能够在相关的法律建设上尽快的制定,并且建立起相关的规章制度。在提高技术监管、行业自律以及对策研究上,设立专门的课题和协会,逐渐形成相适应的新媒体管理体系。

二、新一代媒体产业建设方案优化决策

建立起宏观的决机制,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将新媒体文化建设不断纳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增设相关的专业机构,需要实施宏观的决策和指导,开设相关的专题研究[4],制定一定的数字化新媒体科普产业发展进行规划,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实施的细则,需要通过前期资助以及后期的奖励项目,设立精品示范性工程,不断扶持和推动数字化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应该为新媒体文化建设创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不断的改善目前数字新媒体产品制作以及上网那个播出的过程之中对于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现象,不断的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断的打击盗版以及山寨制品的力度,还需要制定专门的信息技术管理[5],不断修改目前的不正当竞争法,应该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应该不断鼓励和引导企业进入数字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新媒体产业的宣传,使得相关的企业认识到数字新媒体产业的盈利前景更加的广阔,市场潜力非常巨大,不断复制龙头企业,积极探索、推广数字化的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规律和营销机制,吸引更多的企业不断加入新媒体产业。

应该搭建交流和推广平台,实现人才和资源进行合作。中国科学技术部门和其他部门应该志于从事数字新媒体产业企业搭建合作平台,不断为企业寻找新的素材资源,并且为此提供帮助,通过在作品开发以及营销实践之中,不断发现和培养一批精通于新媒体产业的优秀的策划人才,定期的组织相关的研讨活动以及论坛活动[6],不断推广交流经验,探索新媒体科普产业发展的规律,提出相关的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作为一种产业发展建议,新媒体的业务也在不断探索新媒体理论的焦点。新媒体业务运营的三种业务增值服务类型,一是集成付费通道,而是充分的挖掘广告运营系统中灵活多变的策略定位,引入多家节目供货商,构建各个互动平台。

三、结束语

新媒体作为产业发展,其过程是非常,应该让来自于市场的力量发挥出自己的关键性的作用,在新媒体资源的配置和运作模式建设的基础上,形成能够影响生产和销售的根本的动力,但是在目前的新媒体的产业运行的市场上,无论是在价格还是供求机制建设上,还是从产业链进行打造,再对资源进行配置,运作的环境都还没有形成。

参考文献:

[1]张燕燕,王秀峰.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对艺术设计的影响[J].电影评介,2010(02).

[2]张振华.电子媒介对城市初中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孔国.户外新媒体的分水岭――谈新浪并购分众[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9(02).

[4]赵松青.创新媒体如何挖掘新奥运价值[J].广告人,2007(11).

[5]杨宇时.为何而战 为谁而战 新媒体的未来与触动传媒的愿景[J].广告人,2007(01).

[6]曹朝霞.户外新媒体的软肋[J].信息产业报道,2006(06).

篇(6)

【关键词】数字媒体;本科教育;现状;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4084-05

以IT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数字媒体产业极大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相互渗透和飞速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我国的数字媒体业近几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于数字媒体专业人才需求极为旺盛。因此,从2002年开始,各高校纷纷开设数字媒体专业,本科层次教育作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了解国内数字媒体本科专业教育现状,从中发现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数字媒体专业数量、类别及学位类型

我国数字媒体本科专业分为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以历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进行统计,2002年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获准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成为首个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院校,2003年浙江大学成为第一个获准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院校。此后,各高校纷纷开办或改办数字媒体专业,至2011年,获批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院校达到209所,其中独立学院为40所。我国历年获批的数字媒体本科专业数量与学位类型如图1所示。

1、专业数量

2005年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四个“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拉开了数字媒体产业高速发展的序幕。这一年我国数字媒体专业数量大幅增加,2007年有所回落;2008年又开始增长,2010年回落,2011年继续增长。从图中红色线框可以看出,数字媒体专业数量总体呈螺旋增长趋势,且增幅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未来五年将是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缺口将达到60万。可以预测,在今后若干年内,数字媒体专业仍较为热门,数量将继续增长。

2、学位类型

从授予的学位类型来看,数字媒体专业一般授予工学学位,占70.8%,文学学位占27.8%,只有哈尔滨师范大学和南昌大学两所院校授予理学学位。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的学校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而有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但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按艺术类进行文理兼招,需要进行艺术类的专业考试。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各高校招均收理工科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也有的学校考虑到艺术素养的重要性,欢迎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报考。

3、专业类别

2007之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较多,主要由一些传媒类、艺术类院校在艺术设计学等相关专业基础上申办。2007年之后,游戏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地方理工科院校在已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开始申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导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量多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10年持平),如图2所示。

二 数字媒体专业开设院校地域布局与产业发展

按照我国传统的区域划分,对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院校数量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开设数字媒体专业高校的总体布局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平衡现象,大多数高校集中在东部与中部地区,这固然和我国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积弊有关,同时更具有深层次的原因——与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情况密切相关。2005年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北京、上海、成都和长沙四个国家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对数字媒体产业积聚效应的形成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也对数字媒体专业地域布局产生了直接影响。

1、东部地区

在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209所高等院校中,东部地区有118所,占56.5%,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北京和上海作为国家级数字媒体产业基地,对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北京市高校独占23所,辐射了周边天津、河北,辽宁三省(市)。位于上海市的数字媒体专业高校虽然只有10所,但是上海基地园区延伸至浙江、江苏、山东等地,联手为数字媒体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产业环境,同时也带动了这几个省份的数字媒体专业发展。广东省向来是我国经济强省,地域优势和产业环境优势非常明显,为数字媒体专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共51所,占24.4%。由于处于中部地区的长沙是国家数字媒体产业基地之一,动漫和传媒业非常发达,所以湖南省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较多,同时还辐射了周边的湖北、江西等省份。安徽省作为上海数字媒体基地外省分园区之一,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较快,也促进了本省的数字媒体专业发展。

3、西部地区

一直以来,西部地区受教育资源配置和经济条件限制,高等教育发展与东部与中部地区相比较为滞后,数字媒体作为新开设专业,也未能走出这一窠臼。西部地区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为40所,占总数的19.1%,以四川成都为中心,向重庆、陕西、云南等省市辐射,这四个省(市)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达到了29所,占整个西部地区高校的72.5%,广西则由于受广东省的影响,开设数字媒体专业高校也较多。

篇(7)

学生姓名

浓浓

学  号

   12345678

二级学院

学院

专  业

   级    班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指导教师

职   称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限

(根据本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填写)

   2019年 9月 2日起至 2020年 5月 10日止

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地点

学院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近几年来在互联网背景和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下,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耳熟能详的地标性传统文化景点,成功转型为一代超级文化类大IP,成为国内外博物馆争相学习的典范。近年来,在文创产业带动下,故宫化身成为“网红”。到2019年,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超万件,文创产品收入年营收在2017年就已达15亿元。如今,故宫已不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走进百姓生活的一个样板。故宫“年轻化”,文创的创造性开发和新媒体传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故宫的成功并未带动国内其他博物馆文创产业的腾飞,文创产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希望从对故宫博物院文创产业发展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对其他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的借鉴之处。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本文着重分析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营销与传播的成功方法,从研发,新媒体平台与营销渠道等方面研究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发展模式。文内除分析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外,还分部分展示了故宫品牌的营造 ,包括故宫系列APP,这些应用不仅推动了博物馆内文物知识的传播,而且丰满了故宫亲和的形象;“故宫六子”的拟人化推广,不仅与古代文化相对应,而且极受观众喜爱。

 

三、研究方法、设计方案及预期进度: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先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活动策划、视频资料,然后到故宫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对故宫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设计方案:整篇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故宫文创产品开况,包括开发理念、模式和特性;第二部分研究故宫文创产品的新媒体营销,包括故宫系列APP和故宫线上商铺;第三部分则是分析故宫文创品牌的跨界合作。

预期进度:

1、2019年7月1日-5日:毕业论文写作动员会议,安排指导老师;

2、2019年7月6日-9月1日(暑假):选择研究范围,酝酿选题;

3、2019年9月2日-11月24日:定题,修改和提交开题报告书;

4、2019年11月25日-2020年5月4日:毕业论文写作、修改、定稿、提交;

5、2019年12月23日-29日:毕业论文写作中期检查;

6、2020年5月4日-5月10日:毕业论文相似度检测;

7、2020年5月11日-15日:小组答辩;

8、2020年5月15日-17日:大组答辩;

9、2020年5月22日前:毕业论文工作建档、总结、评优等工作。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吴春晖,范文静.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04):37-41.

[2]石珺婷.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趋势分析——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中国报业,2019(08):10-11.

[3]赵迎芳.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社会科学,2020(04):169-176.

[4]宋云飞,张云笛.新媒体背景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9,5(06):124-126+137.

[5] 王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研究——以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例[J]. 设计,2019,32(11):142-145.

[6]陈子焓,王晨奇,刘珈莉,刘倩.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分析——以故宫出品App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5(10):78-80+90.

[7]王威娜.新媒体重塑旧传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品牌创新[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6(02):89-96.

[8]史灵歌,孙子惠.社交媒体时代故宫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8-25.

[9] 何依宁. 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的品牌文化传播路径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19,5(04):54-56.

[10]刘东昂.媒介融合背景下营销模式创新研究——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2):107-108.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研究意义、创新点、前期准备工作、存在的难点和困难、建议等):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