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数学教法

高中数学教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5 17:14: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数学教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数学教法

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法

对教师来说,在数学课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摸索前进。当然,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不完善的知识。所以,我们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还要多在引导上下工夫,讲究“导”的艺术,教师“导”得好,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添活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是一堂数学课能真正成功的关键所在、核心所在。而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更多、更好地发现问题,从而提炼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是学习的目的所在。发现问题的能力一旦培养为一种潜在的意识,可以解释为“探察问题的意识”、可以解释为“找到新东西”的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培养创造力的基本途径。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要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跟数学创造力可以真正得到体现,更可以显示出数学教学的真正魅力所在,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要完成知识的传播,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如何成功教学一堂数学课。面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效果。

二、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高中数学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教师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三、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

现在的学生个性明显,他们往往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去喜欢他所代的课。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去捕获他们的心灵。工整的板书,精练的语言,独特的思维,巧妙地引导,非凡的耐心等都可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

四、及时关注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教学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的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学生学好学会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课堂上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听懂了,但当他自己真正实践解题时却发现茫然失措、无从下手。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可以完成一次完美的教学,真的结果会是这样吗?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如果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能有什么真正的收获呢?

五、与同事交流,进行教学反思

找同事进行交流,同事之间相互听课,相当于我们为自己找一面镜子,去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查漏补缺,取得相互间长足进步。同样作为高中教师,因为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要面对的教学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所以更容易找到共同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六、教师应该坚持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顺应时代要求,我们做高中数学教师也要做到不断学习,为自己充电,进行自我的完善。比如: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阅读数学教学理论等。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地作出有效的教学决策,从而达到更好地教授学生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教法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解题教学实际就是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教法问题的存在,导致解题教学质量的低下.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对当前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才能更好地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以下笔者就以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为例,就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分析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存在的教法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才能更好地采取有效对策开展解题教学,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就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来看,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教法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采用题海战术进行解题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将大量的习题给学生做,再统一讲解,这种解题教法具有较强的单一性,学生所掌握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主要来源于大量的做题,往往只是一招一式的讲解,而缺乏对实质性的图片和理论的提高,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极重,学生在书山题海中得不到解脱.

二是采用对号入座的方式进行教学,即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将收集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梳理,并将这些问题的类型进行归纳,再详尽地将每个类型的解题方法一一告诉学生,因而在解题课中学生往往只能采取某种方法对号入座地解决相应的问题,当学生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不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是采取学案的方式进行解题教学,即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发学案,往往学生只是一味地做题,而教师则是在上课即将结束时将答案摆在学生面前,学生对于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往往难以全面深入地了解.

二、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存在的教法问题的解决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当前分析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存在的教法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师,应如何应对这些教法问题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一)应对题海战术这一教法问题的几点对策

针对目前题海战术应用普遍性带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应对:在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始终以教会学生为目的,为了确保学生掌握一套科学有效的解题技巧,作为教师应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的设计到教学的实施,始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其认真分析问题的特征,从而在对待新问题时更加努力地去思考和分析,从而将学习方法与课堂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解题能力有效地培养.

(二)应对对号入座式教法问题的几点对策

针对当前教师对号入座式的解题教学导致学生往往只动手而缺乏思考的现状,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在整个问题链中,从问题的提出到分析再到解决和反思这四个环节中,不仅要意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还要注重问题的提出和反思,并分析数学结构,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数学思维方法,加强学生思想方法分析,以更好地确保教学方法的适宜性.

(三)应对学案式教法问题的几点对策

针对学案式教法难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以及课堂知识点较多的现状,笔者建议在解题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点的梳理,从而对知识点进一步认识,并站在数学方法的高度去认识数学知识本质的所在,使其利用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解题过程之中.通过平时的作业批改或学生辅导,教师了解哪些知识学生掌握得不够,解题课时可以回顾这些概念形成的过程,通过变式设问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准确概括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像蜜蜂“采蜜式”地学习,博采百家之花而酿一己之蜜,经过咀嚼消化,使知识积少成多.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他们拨开重重迷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寻得解题方法时,便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让学生充分感受学科求知的无穷乐趣.教师要用学科的内在魅力去打动学生.这种内在魅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学生学习数学最兴奋的时候就是他们通过苦思冥想最终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并做到释疑解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教法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紧密结合新课改的需要,对当前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存在的教法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化的确保解题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帆.浅谈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如何巧用构造法[J].科技资讯,2011(12):175.

篇(3)

【关键词】单元小结课;教学方案;“交流生成式”教学法

一、单元小结课教学方案

一年多来,我们经过扎实、有效地实验活动,已经初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应高中数学课堂的单元小结课教学方法,设计出了三种教学方案,表现了复习的不同思考.

方案一:“梳理知识+定向训练” 教学法(传统小结法)

过程:教师梳理知识,并进行题型归类训练

特点:利用课本资源,突出教师对知识的整合,属于教师主控型,容易操作、容易控制,导向性好,外在效率高,学生与教师都比较适应,教师展示的空间大,教学效果的预见性好.

缺点:学生的自主性、潜力的发挥有限,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方案二:“纠错、反思”教学法

过程: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纠错、反思的复习

特点:属于教师主控型,资源从学生中来,问题针对性好,教师发挥空间大,操控性好,三维目标容易外在实现,堵漏增分的效果明显.要求教师的观察积累,收集学生的错误资源,分析这种错误的利用价值,把这种价值“最大化”.

缺点:受题目的局限,拓展空间有限,不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方案三:“交流生成式”教学法

过程:确定问题―分组生成―交流点评―反馈资源―形成个人小结.

特点:属于学生主体型,知识形成信息量大,可以互相借鉴,是信息时代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学生在互相切磋中增强集体凝聚力及合作意识,提高了梳理整合知识的能力,同时为高三的第一轮复习做好“时间储蓄”.增加了老师

的资源,能改善单一的评价,学生的自主性、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缺点:教师不太容易操控,学生入门要有一个过程.

方案三能更好的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合作交流的能力.下面以“概率小结”为例,谈一谈方案三具体做法:

二、“交流生成式”教学法的具体做法

环节一:确定问题:提前两天预留小结提纲

1.请将本章的概念、知识、方法进行梳理,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2.本章涉及的主要数学思想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学习本章知识的过程中有哪些易错点?请搜集相关题目.

4.你学习本章有什么体会?还存在怎样的问题?

提纲内容主要以知识与方法、数学思想、易错点、反思与总结等四个方面来设置.要求各小组必须作第一题,再选作一题.而预留小结提纲可以根据章节内容做调整,如《三角函数》这一章,我们给学生预留了这样一组提纲:本章的核心概念、知识和方法有哪些?请你给梳理一下,说明你选择它们作为“核心”的理由;按你的理解,表述一下本章与学过的上一册书的联系有哪些?你认为本章最需要记忆的东西有哪些,怎样记住它们、你有什么招儿?如果让你选择10个例题作为本章最重要的例题,你会选什么?为什么?(可以从课本、练习册中选,也可以自己编);本部分内容高考怎样考? 请搜集近两年课改区的高考题并分析考点.

设置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环节二:分组生成

每四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合作协商,形成自己小组的小结报告,交老师批阅.这一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小组生成与个人生成相互结合.

设置意图: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增强集体凝聚力,提高合作意识.

环节三:反思与总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获得、方法提炼、应试技巧等进行“再思考”,全体同学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感受.如“概率小结”课同学们谈到的体会:“薄与厚”学习方法;“堵漏增分”的应试技巧、“团结合作”的学习理念;“开拓创新”的学习精神;“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成曦小组探究感言:翱翔于神秘的数学世界中,我们合作,我们探索,我们总结,我们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快乐,享受数学世界的魅力,我们热爱探索,热爱这一门学科.

设置意图:在再思考再反思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层次,发展创新能力.

环节四:“集体智慧+个性思考”生成自己的“本章小结”(课后做).

设置意图:再反思,再总结,再提高.

三、实施感受

一年来,通过单元小结课教学方法的探究,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的技能和对知识的整体掌握也有明显的增进.

1.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对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了切身体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出现了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课堂面貌焕然一新.

2.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创新、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合作交流,教师传授的不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智慧,尤其推进了实践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篇(4)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新时代学生素质的发展。因此搞好课堂教学就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话题。

然而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轻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轻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忽略了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反思课堂教学的这种现状后,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大理念”。首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其次是张扬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还要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

废除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认真贯彻和领会“三大理念”,这是教学的当务之急,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以往死寂沉沉的课堂转化为焕发生命力的课堂。

一、 改“满堂灌式”教学模式为“牧羊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满堂灌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对数学问题过于注重分析、讲解。教师恨不得把每个知识点掰开揉碎,繁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只注重结论的传授和讲解,使原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知识,弄成了沉闷、单调、乏味的数学知识;而“牧羊式”教学模式与“灌输式”、“ 填鸭式”教学的不同之处是:不是告诉学生“这种草好吃,应该这样吃,必须吃”,而是在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基础上,把“羊儿”带到广阔的草地上,根据目标“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的事,教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小心地看护,组织和引导那些“羊儿”吃饱、吃好。譬如正方体 中, ,求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图,再通过仔细观察,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如线面垂直或等腰三角形等角度)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改“被动式”学习方式为“探究式”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单调、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发展能力。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的形势下,我们应该积极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组织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讨论,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学习方法的选择权,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浓厚了,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譬如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垂直吗?两条呢?三条呢?无数条呢?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理解,并能画出图形直观地解释,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或诱导,以此强化学生对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理解。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际意义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校本教研的载体,实现了知识经验的积淀、文化的传承,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从关注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和持续发展上看,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是一种适时推出的教学模式,值得提倡和推广。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仅是教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数学学法的改革,保证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密度。教与学,说与思,说与做配合紧密,节奏快,效益高,本文下面主要阐述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产生的实际意义。

一、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际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内驱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师生“角色”的转变,师、生都需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学生由传统的“听”者变成教学过程的深度参与者,从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预习阶段经过老师点火预热,学生课下自我加热和同伴加热,实现学习前置,培养了自学能力;上课有备而来,通过展示、点拨、纠错、开放将学习过程变成生命的碰撞、知识的狂欢,实现了高效学习、合作共赢;课后通过“巩固训练”达标,在实现数学知识落实的同时,培养了纠错、反思的良好习惯。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过程、成长的快乐,获得饱满的自信和强大的内驱力。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滴表现都要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 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即使学生出现错误,也能保证他们有执著的数学探究精神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二)促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许多学生有一个特点,喜欢听老师讲课,不喜欢动笔做题,不记东西。“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这是典型的被动学习,实施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生由过去的依靠教师灌输,等待数学教师给出结论、给出答案、缺乏主动钻研,自主学习思考,积极探索的数学学习习惯,转变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索、自求答疑,积极参与学习实践的学习习惯,这样做学生的等待心理、依赖习惯得到遏制,自主探索、合作的习惯逐步养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把学生的“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讨论释疑的实施,促成学生课前预习、自学的习惯,促成学生提问题的习惯,改变了学生眼高手低的习惯,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双基”巩固和掌握,平时学习不错的学生,有时在巩固训练中也会“马失前蹄”,每节数学课都能对他们产生一种诱惑,产生一种紧张,产生一种汲取的动力。通过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导学案”可使学生的预习有“法”可依,并能在课前知道自己存在的疑点,这样能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沿着数学“导学案”的引导展开自学,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和独立学习的过程;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学习目标、速度和难易要求,使学生的数学自学过程充满了浓厚的独特性特点;自学中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认知、理解、感悟和运用,其实就是一个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学案导学”本质上就是问题导学。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数学问题,提出新的思考,这种数学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满足了中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按“导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所以高中数学“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导航仪”;②高中数学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数学技能提升的“加速器”;④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聚宝盆”。

(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以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从而构建了学习小组、班级和师生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探讨,共同进步;课堂上各小组通过展示进行交流、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纠错进行落实、通过开放实现拓展;而在“师亦生、生亦师”的最高层次的学习共同体中,师生、生生之间人格上平等,学习上民主,人人都是共同体的一员,是学习上的合作伙伴。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人都有一种心理,错了以后都希望尽快知道自己错的原因。课前自学后及时了解错的渠道:首先是教师精讲,把普遍存在的错误当堂解答,满足学生这种急切的心理。其次是把个别的错的放给学生,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小组讨论,做错的向做对的同学讨教,在讨教的过程中会的同学会很痛快去讲,体验成就感。数学课堂教学共同体的构筑把个人的学习转换为共同体的学习,在高中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习者能够在交流、质疑、释疑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知规律,有层次地安排学习活动。它要求数学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数学能力。

二、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实际意义

(一)高中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通过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高中数学课堂效益的研究得到加强,科研意识得到增强,成绩会逐渐凸现出来。研究课的频繁促使课的真实,推动做课教师在做中成长,备好学生,备好落实;推动听课教师在听中成长,既听设计,又听生成。加速了高中数学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熟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进一步发挥作用和进行教学创造。导学案教学有利于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三个能力:①备课中的“选材”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教材精选材料,选好教法,用好教学手段。②课堂上的“亲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③方法中的“导演”能力。变“带着知识走近学生”为“领着学生走进知识”。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制所要求下的集体备课模式是组内成员分担任务,减少工作量。教师在集体的教研氛围中向同组成员分析说明“高中数学教材分析”、“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分析”、“本课时教法设计”、“高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编写”等,要求教师必须重视高中数学《课标》学习,吃透高中数学教材,准确把握高中数学教学三维目标,有利于数学教师注重个人能力的表达、表现,进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二)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中的教师“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上,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并且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根本转变。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导高中数学“导学案”的过程, 是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高中数学“导学案”不是教师教案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出发,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再把学习目标设计成为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学能力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层次地安排学习活动。它要求数学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有利于培养数学能力。

(三)实现了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高中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表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两个方面。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自学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引导作用的强化,使得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成了一种自觉行动。另外,新课程中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发生转变,其中,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把教师从传统的说教中解脱了出来,使高中数学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导学案引领和巡查指导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有效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求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数学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提高课堂效率。另外高中数学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兵教兵),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钟海青.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5.p1

[2]D.N.阿斯普、C.B. 阿斯普、P.M.昆比:关于发现学习能给教师哪些指导[M]. 教育先锋,1993 年第 7 期

[3]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8.

[5]葛军.数学教学论与数学教学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6)

一、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原因。①心理生理原因。高一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向青春后期的过渡期,在心理生理上,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多数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表现欲不强。另外,部分学生由于内在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比较被动,给教学带来许多问题。②学法原因。进入高中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较高,高一新生不适应,学习出现问题是难免的,尤其是沿袭初中的思维方式是造成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2.教材、教法方面。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现行的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结合还是比较紧密,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学生对高中教材教法的不适应,还是不可避免的。

在教法上,初中数学知识点少,易理解,问题的思维量较少,但是进入高中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中更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探究,偏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想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习惯,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影响了数学的学习。

二、对策探讨

(一)做好对高一新生的摸底工作,搞好入学教育

结合入学成绩,做好摸底工作。通过向学生介绍高中教材及教学特点,介绍初高中数学内容体系之间的联系,拉近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距离,减轻学生对高中数学的恐惧感,还可以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二)做好教材教法分析,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的定位与目标

在教材的处理上可以遵循几个原则:

1.“直观化”原则。新课标初中数学教材比较重视数学与日常生活实际的结合,学生感觉教材与生活接近,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相对比较少。相比之下,高中数学还是偏抽象、枯燥一些,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的不适应,所以,在教学中尽量通过实物、模型、实例等直观化方法,对抽象的概念进行阐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减少理解过程中的障碍。

2.“以旧推新”原则。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尽管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有差别,但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展开,高中数学是在初中数学基础上逐步的提升,知识的内在联系处处可见,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不能脱离初中数学知识,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出新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类比”的原则,做好知识的正迁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用好初高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在类比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同一概念在不同阶段,表达形式不同,内涵会有变化。教师的任务是要做好知识的正迁移,因此,教师不仅要讲清楚概念的结构要点和发展过程,还应该引导学生将同一概念的新旧交替比较、分析,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会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在教法上:首先,力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能,通过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极易产生“教学共鸣”,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同时,提出的问题只要由浅入深,贴近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经过努力一定可以自己获取新知识,从中获得自信提高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教学中要抓住契机,适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许多数学思想方法往往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要求教师把好备课环节,适时适度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升华成“会学”。

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入高中后,学生内心同样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称赞和认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有利于合理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策略。

(三)做好学法指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高一学生还未摆脱初中生那种对老师的较强依赖心理,学习的主动性差。教师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适当地处理教学内容,热忱地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介绍学习方法和进行学习目的和学法交流。

(四)做好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励

篇(7)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互动教学 教学策略

一、高中数学互动教学的内涵分析

互动属于常见词,通常所说的互动,可以分为广义互动和狭义互动两类。狭义互动主要是指人类之间进行的不同形式交往,也可以称之为不同形式下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换。广义互动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主要是以学校为专职的教育场所,在专职教育人才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的知识传递与反馈。某种角度上讲,教育也可以被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活动。教育中的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协同、合作和影响,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固有的经验(自我概念)了解对方的一种交流与沟通方式。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从某种角度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实施。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实施,首先需要做好的基础工作便是课堂教学,国家进行高中数学课改,则是对基础中学的数学课改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实现基层高中的数学教学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当前教育界对教学的认识,更加倾向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倾向于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统一的过程。这种教与学的统一,其实质与内涵便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匀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论的提出,也指向了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主智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侧重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且将教与学分裂开来看,割裂了二者的联系。实质上,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教师与学生均是教学的主体,互动与交往昭示了现代数学教育的内涵,显示出了高中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简单累加,而是将教师与学生真正融为一体。

二、高中数学互动教学的策略分析

1.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整个互动教学的基础与重点。一般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首要因素是教师,高中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公平、平等、真挚等情感。只有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互动,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情感的拉近对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在课堂上体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教学中情感的交流与体现等方法。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连接高中数学教学的纽带,是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基础。因此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利用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增加及知识体系的建构。

2.高中数学教学的情境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直接指导下和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也可以说是在一个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中进行的,因此,学生的这个建构活动,总是受周围环境的强烈影响,并体现建构的社会性质。当前很多教育界专家均认为,教育的有序展开,不能从学生的硬性概念着手,应注意教学情境的配合,毕竟良好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境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前提。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不应该将自身的教学拘束于现有的知识、书本、公式等,而应该是基于某种情境的、生动的、有意义的活动。在高中数学师生互动课堂学习过程中,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及学校的现实状况,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尽可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会高中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更好地促进其学习,培养其知识体系与结构的建构。

3.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数学建模为突破口进行互动教学设计。

在现实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相对常见的数学建模为突破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师应注意把高中数学教材与现实的数学建模结合起来,让所进行的数学建模接地气,与日常生活有关。这种结合可以向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向“源”的方向展开,即教师应特别注意向学生介绍知识产生、发展的背景;一是向“流”的方向深入,即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数学应用、数学建模与学生现实所学数学知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三、结语

高中数学互动教学是新课标提出后,在高中课改过程中大力倡导的教学形式之一,对于丰富现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均具有一定意义,为更好地分析与探讨高中阶段互动教学的有序开展。本文重点分析了互动教学的内涵,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策略;高中数学教学的情境教学策略;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数学建模为突破口进行互动教学设计等教学策略,为高中数学教学手段的丰富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高凌飚.提倡“互动一发生式”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