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5 17:14: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

篇(1)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育人价值;思考与对策

教育是富国强民的必不可少环节,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力。就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来说,旨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世界观、地理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推动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高中地理课程育人价值有客观性、多样性、发展性特点,从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在教学中体现较高的科学价值与育人价值。如何体现出高中地理课程育人价值始终是人们探索的一个焦点,因此本文对高中地理课程育人价值做简要思考与实践分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地理课程育人价值的思考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有力武器,以学科形式促进学生思维品格的培养,以课程形式体现出教育的育人价值,赋予学生美的发现与表现力。高中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是顺应学生全面发展方向,以高中地理课程发展目标为根基点,不断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赋予学生十足的可持续发展观理念。确切的来说,高中地理课程育人价值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体现:

第一,高中地理知识提升了学生科学文化素质。高中地理课程的自然地理不仅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更阐述了自然地理的发展规律,是地理环境的核心要素。高中地理知识提到的人文地理,旨在协调好人与地的关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乐园,促进区域的全新发展。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发展,从地理观测与分析角度,赋予学生地理数据技能,并增强学生地理图标识别能力,从科学角度培养了学生的人类生存世界观。高中地理课程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分析地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能力。

第二,高中地理课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知识,更倾向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一般来说,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体现了地理地域性特征,也涵盖了地理学的综合性,这门课程的学习就使得学生更精准的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结构,加强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空间运动和空间演变基础上及时感知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地理这门综合性学科知识,从人文要素角度确定地理学的精髓知识,在人类生存的变化基础上,课程的学习过程加强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从地理学习的角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第三,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地理素养的问题取决于对自然的欣赏能力,更从地理教育角度赋予人欣赏自然和热爱自然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高中地理课程,直接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与广阔无垠的大地,更从民族认同感的角度,坚定了对祖国的忠诚。

第四,推动了基础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也是推动学生迈向高层教育的阶梯。地理学科的关系纽带教学中,全面剖析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关系,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的知识理论学习,赋予学生更丰富的政治内涵,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角度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强学生环境能够道德意识的培养,赋予W生更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因此高中地理课程育人价值无穷大,这门学科教育不仅是人类赖于生存的一门学科,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课程之一。

二、高中地理课程育人价值的实践

第一,加强图像教学,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可从图像教学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的思维活动,抽象、理性认识地理这门课的知识。教师需应用图像教学功能的教辅工具,带给学生更大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学生读图识图的学习过程,气候图用温雨图表示,从图中发现气候特征,并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子。地理知识的学习阶段,从学生终身学习技能触发,在地理学空间理念中加强学生对地理分布格局的认识。从一图多用的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特征,在地理环境中加强学生对人类空间关系的争取认识,引导学生创绘地图,全面展示自我。

第二,以地理问题为出发点,加强学生地理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任何形式的教育都要从发现问题出发,最终以解决问题为终点。在地理问题的教学中,地理课程育人价值的体现需要不断提出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可采取主题式收集处理材料的方法实现知识的学习,比如说在南水北调怎么调问题上,就要确定问题的主题,选择一种处理方式,制定问题解决的计划,分析和讨论确定最完善的计划,最后实施计划加强实践体验,做好问题的总结与归纳,及时展示成果。

第三,融合生活感悟,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时间观。任何教育都离不开生活的教学,尤其是以生活地理课堂的教育教学,就要引导学生从时事新闻上分析地理知识发展的规律,密切关注我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积极开展地理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学生的主题研讨,及时转变学生自身行为方式,体现出高中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生能力;培养

随着当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地理教学的任务,除了要传授学生相关知识以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运用能力。

一、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性的教学课程,更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其综合性强,时代性突出,涉及人文、自然、地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内容,知识跨度相对较大,既有利于学生探究、质疑、创造和想象等意识的激发,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随着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不断改革与发展,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渗透,各个学科均已经投入到改革的队伍当中,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地图运用能力

地理教学中,对于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一项最为基本的任务。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对于地图的运用,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知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若是没有地图,那么地图学习和研究也都将无法进行下去。同时,地图还是地理学科学习的一种重要语言,其不仅具体形象,而且对于学生的整体性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运用地图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地图,针对地图上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实际知识相互联系、综合分析,从中推理出其他的知识,进而促进学生良好地图运用能力的培养。

2.记忆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记忆能力是学生各项能力中最为基础的一项能力。同样,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也不例外。为此,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加上地理学科本身知识面广、跨度大、地理数据多、地理分布复杂等特点,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更是提出较高要求。为此,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悉和掌握,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形地图、地理数据以及地形分布,不断的强化记忆力,让学生印象深刻,保证牢固的记忆力。

其次,要将学生的记忆力进行转化,比如在教学中将学生脑海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的地理内容连接起来,使得抽象记忆转化为形象记忆,并在长期的学习中,不断地升化为记忆能力。

另外,要适时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如对比法、谐音法、理解法以及图片法等等,通过对这些方法的运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巩固学生的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

3.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高中地理中,许多内容必须要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才能深入理解的地理事实。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为此,必须要重视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板图、仪器演示,或者说插图、板画的阅读等,与课外生活中的植被、气象、天气、土壤等人文地理现象和自然地理现象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4.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源动力。因此,当下的教育必须要以创新为指导,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培养在民族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创造者和接班人,要求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为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积极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化,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讲,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核心。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地理学习中,地图作为地理事物研究的主要载体,可以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大量的信息,为此,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地图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地图的功能和作用,并且作为教学最为直观的道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活跃和带动学生的思维的深入发展。

2.采用分析法,强化学生地理思维

地理思维培养中,比较分析法是培养学生的一个关键途径。因为比较法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活跃性,在进行事物或者是现象比较时,人的思维处于一种高度运动状态。为此,需要教师加强比较分析法的运用,以此来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对比分析地中海沿岸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区域特征,通过对两个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从中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事物本质的深入认识,既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运用比较分析法,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3.运用综合法,发展学生地理思维

地理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为此,要充分利用综合法,来强化学生对地理事物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性。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从一个知识点发掘相关的地理规律,包括相关知识的相关性,并且作出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进而地理思维也就得到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科学是一门相对较为特殊的学科,其具有高度综合性,为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细心观察,激发学生从多途径、多角度地探索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英丽.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耿金贵.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3,04:145.

篇(3)

关键词:激情 趣味 自主 合作

以建构主义教学论为指导,针对学生与发展实际,运用“最近发展区”原理,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体系的稳固形成,发展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为学生的高考打好基础。

一、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决定了普通高中地理教材的特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知识体系不象以往教材那么完整。重视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不强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淡化了组织结构,突出了实用效应。部分内容不注重地理知识的衔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高中地理必修2城市化内涵为人口的集中过程、地域的转换过程、经济结构的变化,而高中地理必修3城市化的内涵为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二)能力结构有所提升。新课程强调“转变学习方式,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强调在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更加关注学生在一定存量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地理知识结构在其头脑中内化、建构,并知晓获取地理知识的过程和地理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三)情感体验十分突现。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扩大了思想教育的内涵,让学生从小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审美情趣,强化全球意识、整体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正文“少”、活动“多”、结构“松”。强调了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参与到地理探究中去,在探究中学习、求知、寻找快乐。

二、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

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即对教材知识线索进行认真分析、整理梳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具体方法有:

(一)重组法。重组法是指变换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去重新编织所学的知识,如按地点的分布、时间的顺序、因果的联系等不同的要求重新组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编织成不同的知识系列。重组知识的方法很多,比如以某条线(如经纬线、河流、铁路、海岸线等)将有关地理知识串联起来,或是采用文图互换的方法。

(二)图示法。采用图示法,既便于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又有利于将分散、重复、偏漏、断裂知识系统化及庞杂的知识概要化。这种方法不但能简明扼要、提纲式地表现知识之间的关系,而且图象所具有的形象性,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记忆力和联想能力,便于学生从图象所形成的组织中去整体把握知识的含意。

(三)结构法。结构法是对教材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即优化教材知识的内容和组织,革新知识呈现的方式与程序。根据知识结构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整理加工教材知识:

1.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高中地理的整体结构,它不但表明了高中地理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大部分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地关系这条主线,而且阐明了各章节知识在这条主线中所处的地位。揭示知识的构成状况,也是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用这些概括性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认识地理问题有个基本思路,分析地理问题有章可循,以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2.组构分散的知识。地理知识的头绪较多,离散性较强,这给学生学习地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教师应对分散的知识进行组合建构,形成某种联系。

3.总结规律性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性的知识,提供知识的逻辑结构,以便于学生学习。

三、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主干知识的构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体系包含: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壳物质运动、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人文地理的四大区位理论(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学科主干知识体系的构建,首先是回归教材,先从课本目录中提取主干知识,形成章节主干,再看章节间的联系,将主干知识联系起来(如图1高中地理学科体系结构)。其次进行各类地理原理、规律、成因之间构建,把地理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起来,构建学生头脑中合理的地理认知结构。如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运动规律)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大气运动规律)。其次是分析课本图示反应的规律、原理,提高识图、析图能力,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综合性知识的构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两个显著特点。综合性是指地理环境由地表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的综合性成为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先决条件。例如,目前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分布不均和开采利用不合理;人口的激增带来粮食短缺、资源贫乏、空间紧张等严重问题;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带来环境质量恶化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用地理学科综合思维去深入分析讨论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演绎等综合思维能力,学会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全面、发展、辩证地看问题。

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让学引思;模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3-0021-01

近年来,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喜人态势,各地各学校都在切实贯彻落实教育主管部门教改意见,“让学引思”教学改革正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学引思”教学模式本质上属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以及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尝试,其对推进地理教学工作和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一、指导课前自主预习,进一步明确课堂学习要点难点

高中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地理教师应当抓住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通过课前“自主地学习”引入到“深入地学习”,从而为学生课堂学习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在预习环节中,重点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预习过程中还要坚持记录;二是提出预习的提纲,预习提纲体现对学生预习活动的引领效果,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特点,了解当前世界人口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对经济社会与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让学生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同时,提出自己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三是要求学生在每一次地理预习之后总结一些好的方法技巧。通过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研究,为接下来的深入思考研究夯实基础,指明方向。

二、指导课堂互动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让学引思”教学改革,重点在课堂,教师要充分抓住教学互动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深入地学,畅所欲言地说,通过自己和集体的力量实现学习重点难点的突破,这对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以及思维能力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在这一方面,重点通过思考题引导和教师启发、学生自主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思维能力水平,加深对地理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例如,在“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提出疑难问题并在小组里面初步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围绕教师提出的思考题进行分析。课堂互动的方式主要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和交流为主,学习的载体是学习合作小组。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组思考题:正确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内涵;了解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联系;了解人口剧增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分析发展中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这一组思考题的引导下,学生结合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恰当时机进行分析引导,从而为学生正确、全面、深刻理解地理教学内容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水平。

三、指导课后巩固提炼,进一步增强地理学习理解效果

“让学引思”教学模式既包含课前与课堂环节,也应当涵盖课后环节。特别是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地理学习内容的消化与吸收,以实现学习理解的深化。教师在探索这一教学改革方式的过程中,尝试启发学生自己去总结提炼好的学习记忆方法,为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地理学习效果的增强提供保障。一方面,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在地理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包括内容理解不够深刻、规律掌握不够透彻等方面,接下来针对这些环节进行讨论,大家一起研究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地理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对各种地理学习方法技巧进行总结与提炼,形成能够为我所用的方法经验。例如,在地理学习中总结出了框架知识点记忆法、前后联动记忆法、图表记忆法等好的技巧,在学生地理学习成效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好的经验方法的提炼,多数属于学生在思考、交流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成果,对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成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指导课外实践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综合素养

高中地理“让学引思”教学模式,切入点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着力点应当放在学习成效提升以及能力素养提高等方面。其中,强化学生地理学习分析研究能力是重要的方面,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各类实践调查研究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我。例如,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开展实践调查研究活动,搜集本地区一段时期以来气候变化的数据,结合全球气候变化了解产生的各种影响。这样的实践调查活动既可立足于全球大的方面,也可以立足生活这样的小角度,重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分析,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让学引思”尝试,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准确把握精髓,精心组织教学实践,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能力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一、运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来让学生乐学

高中地理中的知识容量很大,要让学生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牢固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提高,对知识的探究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课堂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死板严肃的课堂会让学生感到地理学习的枯燥,让他们失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使地理知识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

二、运用方法指导,提高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在正确方法的指引下对知识的进行探究,深刻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时,学生要学会如何从地理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通过认真阅读来提取地理信息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对地理教材和资料进行阅读时能有效提取其中有用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使他们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进行阅读指导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来对他们进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探究地理知识时能深入思考,提高对知识理解的深刻性,促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后,教师要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并在他们回答上问题知识对他们进行表扬,使学生对地理课堂上的阅读重视起来,促进地理思维的深入,在不断思考和分析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地理思维的发展。

2.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来提高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单纯依靠学生阅读来理解地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多媒体引入到地理课堂中,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来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的理解效率,使他们掌握地理知识的本质。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师不能夸大多媒体的教学作用,使整堂课都在多媒体的操作过程中进行,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缺乏沟通,看似活跃的课堂却没有高效的教学效率,学生掌握不了学习的重点,不能使教学目标有效实现。在运用多媒体来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时,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多媒体来进行直观展现,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抽象思维的双重作用来进行地理知识信息的提取,使学生的通过学习和探究获得有效的地理知识。

3.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地理教材中包括大量的地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通过读取地图来获得有效的地理信息。在阅读地图时,不仅要让学生对已有的地理知识灵活运用,还要求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地图上尽可能多的获得信息,提高他们阅读地图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理解知识进行整理,构建成地理体系,在阅读地图时能快速调动知识体系中的地理知识,通过阅读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素质。

三、利用问题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激发思考的深刻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更深地理解地理知识,完成课堂叫许目标。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能对知识逐渐深入地进行探究,有效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例如,在教学“大气环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如下问题:如果地球进行自转,气压带和风带有什么变化?如果没有大陆和海洋的区别,气压带和风带又有什么变化?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地展开讨论,使他们在讨论过程中分享对知识的理解和看法,使思路开阔,能创新性地解决问题。通过让学生对开放性的问题进行探究,使他们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时的能力逐渐提高。教师在进行问题创设时,要根据学生的地理能力和水平的高低进行设计,使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能获得问题的答案,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信心,使学生更积极地深入研究地理知识。

四、 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地理课堂学习的主体成为了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在促进学生自主意识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来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和问题看法的深刻性,使地理课堂学习有效进行。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分组,使每一个小组中优秀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促使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结组。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把课程目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规定每组至少提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地理问题。这样,既纠正了过去教师霸占课堂的现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注意保证学生的探讨时间,使其围绕地理问题,展开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给予点拨、指导。通过“自议”,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在积极地合作探索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也不断增加。

篇(6)

一、转变实践教学观念

高中地理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室内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是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教育观念、经费不足和师资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室内演示实验和野外验证性实习是高中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实践观念和地理科研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建设理念指导下,重视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考核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创新实践教学理论

将研究性实践教学的观念落实到研究性实践教学中,关键是将地理科学观念与地理科学问题有机地融入到设计研究性实践项目系统和仪器配置工作中。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开设研究性课程,构建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方式上,高中地理实践教学除教学计划规定的野外调查实习、室内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外,还应包括在教师引导下的高中地理课程论文撰写、区域资源环境调查等实践活动环节。高中要素研究一般是验证型、演示型的实践教学环节,区域调查多是综合型、研究型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只有合理设计内容和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

目前,各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多是强调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进研究性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出发,整合传统的简单的验证性、操作性实践教学项目,重新设置研究性实践教学环节,赋予传统实验项目新的内涵。在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活动中去,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强调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学术氛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如搜集整理资料、课外调查、室内实验、讨论分析、撰写报告和论文等。我们要注意科学指导,给学生广阔的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野外实习教学可以采用以实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告之观测点、路线和地理现象提出问题学生观测学生现场讨论教师典型现象剖析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编写实习报告的模式。我们应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精细绘制各种图形,对采集的各种样品进行系统化整理和归类;实习结束后进行必要的室内实验分析,并在对实习内容、样品和图形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参照野外记录,撰写实习报告。这是使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实现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增长才干的有效措施。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建立科学的地理思维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准确的课程内容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这正是实践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所在。实践教学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既要具有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具有邻近学科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我们要逐步配备专门的实验指导教师,积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也要注意对青年教师进行帮扶培养,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进而根据学科发展的目标,建立一支数量和质量上适应实践教学需要的合格的师资队伍。此外,我们还应通过正规教育与在职的短期培训相结合和定期考核等办法,促使教师更新知识;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采取有利措施多途径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不断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强化竞争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篇(7)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助力;高中地理

前言

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指的是由二到六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并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些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且小组所有成员完成任务之后所获得成绩是一样的。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一起,通过相互帮助,交流沟通等形式已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因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助力高中地理的教学进行相关的探讨,希望可以给相关教育者带来些许的帮助。

一、根据学生特点组建高中地理合作小组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高中地理合作学习小组组建时必须遵守的原则。这个原则主要要求高中地理老师在组建的各个合作学习小组从整体上看,基本上是维持在同一水平,换而言之,就是实力相当,而组内的成员之间又是才存在差异的。这也就意味着,高中地理老师必须掌握班级里每一个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例如在地理学习方面,可以是高中学生在地理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的强弱,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等等;在反应表达方面有: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还有一些外在的特点,例如:性别、爱好、特长、组织管理能力等等。然乎老师再根据这些特点给学生分配自己在合作学习小组里所担负的职责,例如组长、记录员等。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让组内的成员根据记录员拒录的情况找出自己组内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既可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又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成绩和提升合作交流的能力,两全其美。

二、培养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通常来说,一个完整的地理合作学习小组在人员任务分配上可以说都是各司其职,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己要负责的任务,这样有完善组成的小组在完成老师不值得学习任务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因此,高中地理老师一定要培养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促进,使得小组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可以对地理问题有条理的思考和分析,依次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根据每个人的发言进行总结,最后形成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改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当然,小组成员肩负的职责并非一成不变,根据具体的学习状况适时调整也可以促进彼此能力的提升和地理成立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一章节,在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的小组里,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进行分组,即一部分人负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因、具体表现和代表地点,另一部分人负责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样给出原因、具体表F和代表地点,还要有一个人负责总结和记录,一个人负责回答问题。这样分工完善的小组合作,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地理学习任务完成的效率,同时小组成员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进而提高了高中地理的学习效率,使地理教学工作得到顺利的开展。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引导作用

虽然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老师对高中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小组,让高中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像高中地理的学习效率和成绩,进而实现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高中地理老师在课上就没有以前那么多的教学责任和任务,恰恰相反,高中地理老师的任务变得更重。主要原因在于高中的地理老师需要及时在高中地理合作小组发挥自己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并对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大家都存在的问题做出讲解。

除此以外,高中地理老师还要为高中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比如说在位置上,让每个小组都聚在一起,方便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出现疑难问题向老师寻求指导,而对于表现突出小组或者小组成员,老师要适当给予鼓励,让高中生树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最重要的一点,老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任务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要充满启发性、开放性等特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散自己在地里学习上的思维,并引领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高中生地理的学习成绩。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这一册书中关于《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章节内容,高中地理老师可以让已经分好组的合作学习小组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形成的山岳的原因以及河流地貌发育的过程选择一个作为小组任务,并根据组员的相关调查资料和讨论,完成自己的小组报告,然后在高中地理课上学习相关课程时,再根据老师的讲课内容完善小组的报告成果,并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向老师提出,寻求最佳结果。这样的任务不仅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课堂内容,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有助于提高地理学习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高中生地理成绩的确有效,不仅提高了高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还丰富了高中生的地理综合素质和能力,拓宽了地理知识,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从目前的高中地理教育情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助力高中地理教学依然需要老师通过实践和创新,不断地发掘这种教学模式的有点,从而更好地服务与高中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赵洁.“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B,2012(4):152-153

[2]程春平.新课程下高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讨[J].群文天地,2011(18):145

[3]王芳.高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4(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