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14: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档案管理认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设备的综合管理理论要求对设备的一生即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进行系统管理,以求得经济的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并达到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目的。搞好设备的综合管理就必须将足够的、有效的、高质量的各种设备管理信息,提供给企业领导、技术、计划和维修人员使用。这些信息的来源是靠企业的管理人员从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收集,整理存放起来就成了设备档案。设备档案工作对企业的生产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设备档案主要包括:市场调查资料、购置设备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文件、设备的购置合同、设备的验收及安装调试记录、设备的功能和工艺性能资料、设备的维修记录、设备的故障记录、备件状况记录、状况记录、设备运转的动态技术指标等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其中的一些问题。
在本次改扩建工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设备综合管理及工程竣工验收文件的具体要求,从一开始就建立了设备购置档案,把市场调查资料、购置设备的技术经济分析文件(如询价书等)、设备的购里合同等均存入档案,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为设备购置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以前我们忽略了这方面的资料归档,给工程技术人员及采购人员以及领导查看造成了不便,而从企业的实际和长远发展来看,保存这部分档案资料不仅必要而且非常重要。
设备的开箱验收是设备前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机及附件的到货情况、说明书与技术资料是否齐全、装箱单是否相符等情况都是在开箱验收中才能得到的资料。这些资料是设备档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进口设备来说更为重要,这是向外商提出因质量问题索赔的依据。我厂改扩建工程合成氨装置中的二段转化炉即为引进国外的技术,使用不到二年炉壁烧塌,由于设备没达到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性能要求,提出向外商索赔100万元,使二段炉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减少了停产损失,即为实例。
设备的安装调试是评价设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重要工作,实际上也是对生产厂家产品质量的一个考核。安装的基础资料、安装记录、试车记录等等资料可为生产厂家提供质量信息反馈,在提高设备生产质金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是设备一生综合管理的重要环节,以往我厂对这部分资料整理的不齐全。
安装精度复验、试车情况记录、也是设备档案中的重要资料。
设备安装后的工作精度应与设备设计的工作精度相符,不符时应该分清是属于设备质量问题还是安装质食问题,并及时给予处理。我们在改扩建工程中对大型压缩机的安装就十分重视此问题,这些资料更是设备档案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档案管理 信息化水平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而且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是指高职院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
一、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档案管理的步伐跟不上时代变化。
目前,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不够现代化,它们的观念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作为高职院校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的工作需要与时代并进。许多学校觉得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将资料整理分类一类的事,根本无关轻重,并不需要在上面花费人力物力。这是由于这些高职院校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还不够彻底,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缺少系统认知。更甚者,有的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并不是拥有专业档案管理职能的档案管理人员,而是从社会上招聘的临时工人或者兼职工人。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缺少基础建设,重视度不高。
作为一种服务于教学管理活动、辅助教学管理活动的工作,档案管理由于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并不直接起影响作用,并不是很受高职院校的重视。许多高职院校认为购入几台电子设备,就算完成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这一点微薄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必须要求整个学校的管理活动,例如教学、科研等,全都进行网络化、数据化、信息化管理,这样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才能算大体完成。
(三)急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素养
由于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并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他们缺少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对档案的归档分类不准确、归档资料不完整、查阅档案的手续不完备等情况。
二、实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增强认知。
要不断学习,提高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能力水平,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上级领导应该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不断强化下级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认识,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有计划、有步骤、有阶段地进行。实现档案资料的二次开发、二次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开发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服务功能。
(二)对档案资源实行整合,形成固定标准。
建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需要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如果缺乏规则和标准,则难以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合办院校、联合发展的形式,造成不同的高职院校间的档案管理方式、规则和标准五花八门。因为缺乏统一的规则和标准,造成对档案进行归档、传输、接受、查阅的难度加大。所以,高职院校有必要加强对档案管理规则和标准的建立,在原有资源的情况下进一步进行信息化改造,使档案的一系列处理流程井然有序,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
(三)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人员的素养。
对档案管理信息化进行建设的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档案管理这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现代化技术,拥有计算机、信息数据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要在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的要求,加强物力人力投入,配备相关现代技术设备与技术指导人员,以完备的技术队伍加快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工作进程。
(四)增加对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投入。
无论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人力、物力的支持,况且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大量的现代技术硬件设施、软件设备和技术人员,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并且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时期、长投入、收益晚的工程,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长期的、持续的、庞大的人力、物力投入。
三、结语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记录着高职院校整个从建成到发展至今的历史进程,反映出高职学校教学、科研成果方面的成就。档案可以真实全面地还原学校发展的历史原貌。档案管理工作是对高职院校进行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评价和估量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根据。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十分重要,我们要认真对待,认真实施。
参考文献:
1 现阶段档案管理现代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档案管理的科学认知不足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人对于档案了解并不多,对于档案记录的信息也并不了解,大部分人认为档案所记录的是人员基本信息以及工作情况记录,并且在正常的工作生活中,如无特殊必要,很少有人会进行档案的调动查取,甚至有一些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对于档案的科学认知也并不足,所以对于引进新的档案管理技术并不热衷,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1.2 档案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很多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并不了解,所以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档案管理新技术的探寻工作,也不会主动向上级神奇管理经费,很多领导对于档案的重要性也并不重视,多以在设备上的投入很少,并没有购入先进设备进行档案管理。不仅导致了管理手段的落后,档案管理的模式也并不规范,档案记录数据也并不完善。经费投入多少与档案管理部门领导对档案的重视程度是成正比的,所以由于很多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实行并不以为然,也就导致了很多地方的档案管理工作经费并不充足,并不能满足其先进设备的引进。
1.3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
只有有一定的管理规范,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有效进行。现阶段的档案管理现代化中并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规则,所以在管理中常常出现责任不明、管理结构不清晰的情况,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推进中,要针对管理人员、管理部门以及不同行业都制定不同的管理规范,明确管理目标,保障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
1.4 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程度低
在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可以有效地保证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在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中,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很多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并且各个区域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管理结构有较大差异,记录、查询模式也不尽相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也导致了档案数据不够完善,甚至有些档案信息重复,及占用容量,也不能带来利益。
1.5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必须要以现代化设备作为基础,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知识水平以及职业素养并不能保证其对于先进设备完全了解,更甚者有些人对于设备的基本操作并不熟练,这就会导致管理设备的应用率降低,不能完成其利用价值。只有保证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具备一定管理知识,并且保证其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知,才能保证其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热情,以及其对于先进设备的操作熟料度。
2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改进措施
2.1 重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在进行档案管理实践中,想要真正地确保实现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必须根据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标准,确保档案管理的秩序,达到最佳效益,这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前提。若在档案管理时仅仅有技术方面的保证,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程度不够,那么很难真正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速度。所以,在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先进行档案管理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建设,这样才能给档案管理现代化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2.2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中,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想要现代化管理真正的实现,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真正认识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形势下各种新的档案不断形成,想要保存好这些新档案和以往的档案,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地接受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与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所需要的简单技能不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拥有较强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最好还能具备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进而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选拔合适的档案管理人才,这些管理人才要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其次要通过各种有用的形式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如聘请专门老师教授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方面的相关知识,以讲座形式教给其档案管理方面的前瞻性知识和技能等。通过教育培训,使管理人员逐渐拥有全方位的能力,能够应对现代化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任河问题,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达到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质量,确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的目地。
档案业务培训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档案现代化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档案工作新的规定和要求,档案管理者需要不断地再学习,再提高,这就要求在指导和培训时,需要探讨和摸索新形势下基层档案工作变化的特点,根据不同时期档案工作新的要求,新的标准来制定培训内容,培训中用理论联系实际,看示范,有针对性,能使档案人员听得懂、学得会,能独立完成单位归档文件整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档案工作业务建设。
2.3 强化管理意识,加大档案管理现代化经费的投入
想要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必须将大量的资金以及先进设备投人进来。各级领导必须真正地意识到档案管理的地位和重要性,积极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大对档案管理现代化资金、设备方面的投人,在建设档案室时,必须做好通风、采光、安全以及防潮方面的措施,根据实际的需要要充分运用和发挥将电脑、监视设备、空调等设备的作用,这不但能保证档案的安全,还能确保不出现资料丢失的情况。
1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不足之处
1.1缺乏专业人才。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管理人员具有主体性,因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现阶段,我国有很多事业单位并不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且在职人员普遍存在年龄较大的现象,加之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系统培训,信息化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均存在严重的缺失现象,难以满足现代社会档案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也存在工作态度不端正现象,例如,工作敷衍、马虎等,不具备工作责任心与使命感,对于档案信息残缺情况视若无睹,致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秩序。
1.2管理者没有明确认知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均设立了晋升制度,管理者均是自身实践能力符合此项制度审核标准而逐步晋升的,他们拥有丰富的管理理论以及管理经验,但在档案管理方面,并没有完善且系统化的认知。不仅如此,事业单位的考核制度只片面追求任职人员的基础知识水平,因此,领导者往往仅注重引进与培养人才的工作,忽视了档案管理对员工、自身以至于国家级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1.3没有建立健全交接制度。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繁琐性与枯燥性,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较差。由于个人行为习惯以及认知的差异,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目前,由于事业单位领导者没有对档案管理给予相应的重视,档案管理部门没有设立专门负责人员离职交接的岗位,导致档案管理无法顺利交接,一旦换人极易出现管理秩序混乱、档案丢失的现象,这些现象均会降低事业单位的整体效益。
1.4档案管理没有全面实现信息化建设。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全面普及,但仍有很多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管理重要的档案信息,纸质档案极易受到外在因素的破坏,例如,阳光、雨水等,且纸质档案的修复率非常低,很多重要档案所具备的的价值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流失。不仅如此,纸质档案也不利于使用者高效查阅。
2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优势
2.1环境优势。择取信息化模式管理事业单位的档案,可以有效将传统形态的档案资料向电子数据形态的档案资料转换,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纸质档案的易损坏问题,还可以促使档案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模式除了可以强化档案管理质量外,还可以提升档案的查询与管理效率。此外,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电子形式储存档案资料,并对其进行备份处理,避免档案资料出现丢失以及损坏等问题。
2.2查询利用优势。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档案资料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档案查询效率,减少查询步骤,降低查询消耗时间。不仅如此,还可以避免档案资料出现破损、磨坏等现象发生,为档案资料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提供了技术保障。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处理档案资料,不仅便于相关人员查询档案,还有利于推动档案资料作用的全面实现。
3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3.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事业单位应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帮助其掌握信息化档案管理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提高其业务水平。事业单位领导者可以定期开设计算机操作培训课程,并聘请相关专业进行讲座传授,从而促使档案管理人员成为符合档案管理在现代化社会中发展需求的专业型人才,全面提升档案资料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创造良好的效益。
3.2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意识。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弊端逐渐暴露,已经无法适应时展需求。基于这种大的社会环境,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化意识,不断探索进取、革新管理观念。在管理档案资料过程中,应结合计算机技术创新资料保存方式,提高档案保存的安全性以及数据库的完整性,从而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除此之外,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对现有的档案资料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促使自身档案管理思路实现与时俱进,不断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先进策略。
3.3对档案资料管理进行标准规范。首先,对档案资料录入进行标准规范。很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同人不同名以及同名不同物的现象,起因均是档案资料录入不规范。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针对这种现象,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对档案资料录入的标准进行了系统化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在录入档案资料时,应基于录入原则的指导,择取适宜的录入方式,并使用规范化录入格式、符号以及语言。其次,对资料储存进行标准规范。事业单位要想促使档案管理实现全面信息化建设,必须对资料储存方式进行有效统一,并结合储存载体所具备的的特点,明确资料储存标准。最后,对资料软件开发技术进行标准规范。促使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规范化建设,可以丰富该系统的应用能力,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
(一)思想重视不足
知识管理背景下,构建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除了需要足够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外,更离不开企业领导对此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企业档案工作的日益繁杂,企业的档案管理和使用者大多能够准确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但在一些企业中,部分领导对于创新档案管理模式的认知不足,往往关注企业的中心工作,而忽略了在知识管理背景下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常以经费不足、时间不允许等借口推脱或搁置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重构工作。由于缺乏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仍局限于传统的人工模式,总体效率低下。
(二)资金投入短缺
档案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需要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支撑,而这就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纵观当前企业现状,其资金仅限于维持正常运转,很难再抽调人力、物力去投入档案管理建设。受制于经费紧张,企业无法承担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人员开支和技术投入,从而使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
(三)相关软件缺失
在知识管理背景下,智能化、信息化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企业构建新兴档案管理模式的风向标。企业在改进和完善档案管理模式进程中,只有及时引用和合理应用相关管理软件,才能切实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避免人工操作造成的错误,优化管理成果。但实践中,尽管一些企业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并适时引进了相关软件,但软件的整体运用效率不高。同时,受制于资金因素,一些企业尚未引入配套设施,缺乏功能完善、操作简易便捷的应用软件,无法通过高科技带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前行,从而滞缓了企业整体的信息化进程。
二、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提高思想认识
较之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知识管理背景下的大难管理工作引进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能够转变传统的手工操作思维,自觉站到企业发展的价值链条上,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突破与创新。一方面,要改变对传统档案的认知,明确档案的凭证和参考价值,切实扭转档案管理工作边缘化的局面,重塑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另一方面,企业领导要强化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走出传统的重管理、轻利用的局面,认识到推进档案管理改革的重要性,规划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全流程的制度体系,确保档案管理各环节的顺利衔接,真正实现知识管理的高效服务。
(二)加大资金投入
推进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并及时引进相关软件,通过科学的管理举措打开企业档案管理的新局面。针对当前企业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方面匮乏的问题,相关部门和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同时尽可能地倾向部分支持资金,帮助企业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时,企业自身也应自觉缩减开支,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预留一定的资金,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环境,为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保障。
(三)加大人才培养
知识管理背景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操作,通过对管理软件和管理系统的利用来实现高效管理的目的。企业要强化对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适当调整人员结构,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提升人员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和管理能力,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道德素质能够适应和匹配日臻严格的岗位需求,通过人才队伍的壮大推动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向前。
(四)合理引入软件
当前,软件的缺乏和使用不善是制约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大桎梏。为此,企业要在立足自身工作和人员实际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合理引入相关管理软件,并切实应用到管理工作中去。与此同时,要强化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使之能够快速熟悉并梳理操作管理系统,尽快投入到新的工作模式中来,全面实现和不断完善位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三、结语
关键词: 学籍档案管理工作 质量意识 价值 认识
高等师范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遵循教育主管部门颁布实施的相关规章制度,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自入学之日起到毕业而构建的一套完整工作体系,包括学生入学注册情况、成绩考核情况及在校纪律情况等诸方面。诚然,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没有可比性,但是,其细致及复杂程度不亚于学校其他任何业务管理工作,我们只有不断经验总结,提高管理层次,才能使学籍档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拟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对高等师范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一、高等师范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特点
高等师范学校学籍档案客观反映着学生在学校求学期间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因此,它无论对于学生、学校还是用人单位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有一段相对漫长的时间,在这一阶段中各方面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发展和变化。
1.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人们对学籍档案的认识仅仅趋向于对学生学习层面的狭隘关注,事实上,从学籍档案的生成及发展过程看,它如实反映着学校教育工作、管理工作、后勤服务等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的方方面面,反映着学生在求学期间点点滴滴的进步过程,因而学籍档案在教育、引领、塑造学生品格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具体而言,其重要性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籍档案的严肃性规范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为学生健康成长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它兼具引领与指向等综合性特征。可以想象,学生如果都能够根据各种规范进行学习和生活,那么回馈学生的必然是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从而有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其次,高等师范学校学籍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极强的工作,其结果如何将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并对学校校风与学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只有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实现档案为学校发展服务的目的。最后,在社会广泛尊重知识、敬重人才的今天,通过学籍档案辅助确定人事工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基层学校对优秀师范生的选择途径无疑包含着对学生学籍档案的考量。因此,高等师范学校必须对学籍档案进行规范、科学的管理,确保严格、规范前提下做好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学校学籍档案的可信度,从而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2.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高等师范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不是无章可循。事实上,通过分析与对比,我们基本上可以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一,新生入学期间材料的收集与整理。此项工作应该与学生入学同步进行,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时间的推移而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被动或者失误。第二,学生求学期间材料的收集与整理。这是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档案管理者必须确保学生求学期间所形成的德、智、体、美、劳表现情况一一登记造册。除此之外,还应该客观反映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的表现。第三,学生毕业阶段材料整理工作。此项工作显然是建立在之前两项工作基础之上的更深层次的工作,具有总结性特征。诚然,与学生表现相关的各类材料是上述三项工作的支撑,并呈现着两大特点:一是材料来源的多向性,即档案材料来源于学校的不同部门;二是档案材料来源的时效性,即,材料来自于学生入学起至学生毕业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诚然,高等师范学校学籍档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科系众多,档案建立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时间跨度大,档案人员工作量大不言而喻。因此,一方面要形成正确的认识,即,高等师范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学校事务性工作,而是一项系统的战略性工作。另一方面,主管部门需要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保证,在制度上给予规范,为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等师范学校各组成体对学籍档案应有的认知
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制约性因素很多,其中人的认知因素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既包括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态度,又与学生、教师甚至学校领导部门对本工作的认识密切联系。因此,只有与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沾边的组成体都对学籍档案形成正确的认知才能达成良好的工作效果。
1.学生的正确理解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与各种活动的主体,对学籍档案的认识一直都很片面,即仅仅把自己视为一个被动管理对象,事实上,学生应该把自己看成学籍档案的中心,即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应该以学籍档案的主体内容做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此审视和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发挥学籍档案对自己成长的促进作用。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到毕业时,才可能在档案移交过程中有幸目睹自己几年的发展历程,对于材料中正面呈现的内容也许能够坦然面对,但是,对于诸多不如意的记载,也许无能为力,悔之晚矣。因此,为了使学生同步知道自己的发展情况,档案部门要思考如何在不违反原则和规定的前提下实现档案与学生的适时见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档案观。
2.教师的密切配合
毋庸讳言,不乏有教师对学生学籍档案的理解仅仅满足于将材料转送至相关部门,这种认识是片面和错误的。尊重学生个性,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客观评价提升档案的可信度;要通过对档案的分析,探寻学生的成长足迹,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发挥学籍档案的警示作用。因此,教师要从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高度,与档案部门紧密配合,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情况,做到不随意更改学生学业情况,确保考核成绩等基本数据的真实性;不庇护学生的短处,诸如各种违纪行为等,确保档案对学生激励和震慑作用的正常发挥,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3.领导的长效规划
学校行政部门是学籍档案工作的直接领导单位,学校领导要真正认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全面教育体系中的价值和地位,切实转变传统学籍档案管理思想,与时俱进,强化学校学籍档案管理意识,完善学校学籍档案管理职能,确保档案管理始终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要通过建立统一的学籍信息管理平台,确保学校各职能部门对与学生有关的各种数据全面、快捷且又准确地理解,实现管理部门与工作部门的信息共享,加强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确保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只有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学校工作日常安排,主管领导亲自组织并带头宣传学籍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使全校员工重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人人重视、大家支持的良好形势。
4.档案管理者的应有认知
学籍档案管理部门作为以学籍工作为中心的职能部门担负着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任,管理人员应该提高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要以学籍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标准规范自己工作,体现强烈的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和领悟出自于自己手中的档案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着学生的成长。只有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切实做到依法办事、遵章办事。另一方面,平时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档案的收集与整理,而且要加强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从过去单一的收集、整理工作向研究、开发纵深方向发展,确保学籍档案工作的动态发展趋势,实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高等师范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涉及面广,要求高,与学生个体、学校形象等诸多方面紧密联系,因此,只有体现方法现代化、技术先进化、理念前卫化,才能适应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确保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谢静.新形势下的学籍管理队伍建设.龙岩学院学报,2006.
[2]林秀兰,朱艳.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探索与实践.黑龙江教育,2006.
[3]殷涛.如何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为农村劳动者老年生活提供基本保障,是由政府发起和组织的社会保险活动,同时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主要包括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财政补贴等,力求保障水平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缩短城乡差异,农村居民老有所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当前广大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有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全面普及,就需要做好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融合先进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加强对其研究是尤为必要的。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不规范。就当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现状来看,人民群众以及政府部门对其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但尽管如此,仍然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落到实处,同时缺少足够的管理经验可借鉴,加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体质不健全,管理条件落后,所以导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不规范问题尤为严重。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内容失真。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内容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极个别人上缴保费金额和档案记录不一致,甚至存在上缴保费金额、档案记录金额和收据金额均不同的现象。其二,档案中由参保人保费记录,但是并没有出具保费专用收据。其三,参保人缴纳保费后,档案资料上并没有记录,造成档案内容失真,无法真实、全面反映投保人的具体缴费情况,严重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成效。
(三)缺乏统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标准。当前我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针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未作出明确规定,档案范围和管理形式都未做出统一的标准。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推进较慢,整体成效不高,管理过于松散,缺少规范化管理实践。2.国家财政扶持力度不高,中央财政对于社会保险投入的资金力度有限,尽管每年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实际社会需求,还有很多地区社会保险收费包干到县,所以县级政府自身支付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实际落实。3.原乡镇从事农保工作人员变动过于频繁,有很多工作人员即便已经离职,但是并未完成具体的手续交接工作,甚至有很多工作人员以特殊理由拒交档案,导致档案资料不完整。
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就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问题来看,应该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促使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领导,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协调,促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分工协作,形成共同管理的局面。不同地区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职责,统筹规划,加强监督和指导,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解决好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分配问题。基于此,通过建立完善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体制,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有人干、有人管。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依法治档。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尤为必要的,国家相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应该落到实处,依法治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实现数据收集、分类和整理,促使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
(三)统一标准,注重规范。为了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资料完整、准确和系统,应该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发展,更好地适合社会实际发展需求。为了便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技术优势,分类高标准、高起点管理,做到档案资料收集完整,编目合理,工作流程更加规范。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其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和不足,诸如认知缺陷,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强化认知,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颖,綦建红.对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几点认识[J].黑龙江档案,2014,1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