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14: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贫困学生资助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现状影响社会支持网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普遍实行交费上学,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并呈上升趋势。认真研究贫困大学生的现状以及贫困对其的影响,积极构建和完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调查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为全面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从整体上把握他们对贫困的认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态度,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单独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信息和数据收集。本次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27份,回收率为85.4%。调查院校为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和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等5所类型不同的省属本专科院校,基本涵盖了目前高校各种类型贫困学生的情况。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经济来源
1.生活费用很低。在接受调查的427名贫困学生中,贫困生每月花费在200―400元之间的290人,占67.9%,其中每月花费在300元以下的达到237人,占55.5%;每月花费在200元以下的占到20.1%。学生花费占主导地位的前三项分别是:伙食费、日用品、书籍等学习用品。目前,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令人堪忧,20%左右的贫困学生仅仅能够维持吃上饭。
2.家庭普遍贫困。2008年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收入4761元(山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1元),年收入786―1067元的为低收入人口。从调查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4000元以下,达不到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收入的占60.9%;低于2000元的占44.5%;低于1000元的低收入家庭占22.2%。由于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是以家庭为主,国家和社会在这方面所能提供的支持和帮助相对比较少,因此家庭的贫困程度是决定学生生活现状的主要因素。
(二)对于贫困的认知及其影响
贫困,既是一种现实状况,又是个体的主观感受。贫困大学生个体对贫困的主观认知,对于他们应对贫困和克服贫困带来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
1.多数贫困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贫困,并且能够努力降低贫困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选择“把贫困当作人生的一种磨练”和“要靠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来改变贫困现状”的人数达到了99.3%。这种积极的态度能够促进学生在身心方面健康成长,同时帮助学生积极面对目前的暂时性困难,并主动寻求帮助去渡过难关。有70.7%的贫困学生认为“较少因经济困难而感到情绪低落”,有68.1%认为“家庭经济条件对自身身心健康的影响一般或比较小”,有80.1%认为“自我意志会带来克服困难的勇气”,有45.9%“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有83.1%表示“奋力争取美好的前途”。
2.学习勤奋努力,但贫困对他们的发展也具有制约作用。从调查的数据看,有12.2%的贫困学生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前3名,76.3%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前20名。可见贫困并没有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有26.0%的贫困学生准备报考研究生,有27.4%打算专科升本科,有25.5%参加了自学考试,有24.1%报考了职业资格认证。有67.4%的贫困学生认为“贫困激励自己积极进取,自我发展”,只有3.5%的是被动学习,没有动力。但是,只有25.5%的贫困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以后为社会作点贡献”,“为报答父母及亲戚朋友的关怀”的占63.0%,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对贫困学生关爱和资助的力度不够。
3.贫困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在人际交往和参加集体活动方面,有75.9%的贫困学生认为经济贫困不会影响到个人的人际交往,有92.5%能够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有61.1%与宿舍同学关系很好。这说明贫困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总体上比较正常,贫困大学生没有明显地因为贫困而影响与同学的人际关系,也说明目前不论贫困与否,大学生都基本能够正确面对自己或者他人的贫困。但是,贫困学生在“通讯费”和“人际交往”方面费用支出很少,对于他们的发展性人际交往势必会产生影响。
(三)获得社会支持的现状和贫困大学生的愿望
了解贫困学生获得社会资助的现状和对外部支持的愿望,政府、学校和社会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构建完善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工作的实际效果。
1.贫困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现状。从调查的结果看,有70%以上的贫困学生得到过国家助学金、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方面物质上的资助,但有24.6%的贫困学生从来没有得到过社会的经济帮助。社会力量对学校、学生的支持与帮助在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里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国这一比例还非常低。
2.贫困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的愿望。68.9%的贫困学生对资助方式的倾向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收益。同时,有50%左右的贫困学生抱有获得国家助学金、减免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的愿望。
3.现有资助方式的不足。自1994年以来,中央财政采取多种办法包括动用总理预备金,专门用于资助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经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努力,高校已初步建立起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社会资助、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现有资助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国家奖助学金和社会资助等方面。
三、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建议
确保教育公平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所系。只有发挥好政府、民间力量和全体民众的合力,教育才会逐渐公平。做好贫困学生的社会支持工作,政府统筹和政策导向是根本,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是关键,社会广泛参与是基础,保障学生成才是目标。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1.完善贫困学生资助法规。政府是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主体。国家应尽快制定完善解决贫困学生问题的相关法律,科学界定政府、学校、社会、家庭、个人等在贫困生社会支持网络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各种资助的内涵、主体、范围、原则、方式、程序和法律责任,形成高效有序的资助工作体系,使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有法可依。
2.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建立以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设立贫困学生短期无息、低息生活费贷款,实行贷款方式多样化与多品种化。针对不同贫困状况大学生,可采取完全无担保贷款和有担保贷款两种形式。要由政府出面给贫困学生贷款做担保,承担拖欠风险,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减轻学校负担。
3.将贫困学生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范围。政府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相关政策支持系统,将贫困学生纳入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范围,从而实现政府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职能。
(二)发挥高校有效整合支持资源的主体作用
1.合理、科学、全面地确认贫困学生。界定贫困学生是开展各项资助工作的前提。高校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全面的评定体系,既要有定量的调查,又要有定性的标准。可以根据本院系的特点,设立一个较为具体的“在校学生生活状况调查表”,利用学生互相之间都比较了解的优势,让学生结合贫困证明和平时的了解情况,给各位学生一个评价和打分。然后,班主任或辅导员召集各班班长、生活委员和各宿舍舍长,给出判定,综合衡量,最终确定出贫困学生名单。
2.科学整合运用资助资源。要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科学整合国家、社会、学校等提供的资助资源,根据每一位贫困学生的实际需要,努力为其量身定做资助方式,尽力提供奖、贷、勤、补、减的有效合理的物质帮助,提高资助效果。比如对特困生可以增加助学金或减免学费,而对于一般贫困生而言,则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的支持方式。
3.重视非正式资助渠道的开拓。高校要积极主动地“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对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宣传,为贫困生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同时,要按照社会工作“助人自助”原则,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学生“精神脱贫”教育的力度,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贫困和资助,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助的意识,既不要因为贫困而悲观厌世,抱怨生活的不公,又不要因为接受了资助而产生自卑心理或依赖心理,积极勇敢地面对和克服现实的困难。
(三)发挥社会力量的辅助作用
1.大力募集社会资金资助贫困学生。帮助贫困学生减轻来自经济、社会和心理的巨大压力,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募集社会资金来资助贫困学生,具有极大的潜在开发空间。政府要在社会捐资免税方面进一步放宽政策,鼓励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名义在高校内设立专门奖学金,奖励那些成绩优异但家庭困难的学生。要引导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为高校贫困生提供做助研、助教、助工等勤工助学机会。
2.加强教育基金会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在汇集社会资助资金、有目的地进行资助方面的作用。目前,我国教育基金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在初级阶段,无论是规模还是资助范围,都还难以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应尽快完善我国基金会运作管理模式,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保障教育基金会的合法权益;完善基金会内部运营机制,实行基金会专家群体管理,规范申请程序,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实行基金会财务情况对外公开制度,提高基金会运行的透明度。
〔关键词〕艺术院校贫困生档案管理
一、艺术类院校贫困生档案管理的内容
与普通院校相比,艺术类院校学费相对偏高,在收费标准不变的前提下,艺术类院校贫困生数量随着招生总量的急剧增加而不断扩大。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就需要寻求一套良好的贫困生管理机制来保障社会资本的有效运行。毫无疑问,档案管理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艺术类院校贫困生的档案管理,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贫困生的认定标准问题,另一个是信息数据库的动态管理与整合。
1、明确艺术院校贫困生的认定标准
针对目前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认定标准不够具体,认定贫困生困难的问题,应该优化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认定机制。只有优化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认定机制,才能有效解决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认定难问题,提高资助资金使用效率。
优化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认定机制,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认定机制必须具有科学性。这就要求在认定艺术类院校贫困生工作中综合考虑学生家庭各方面的情况,考虑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以能够直接影响认定工作的因素为主要指标,既要真实反映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在校表现,又不增加认定工作的工作量。二是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认定机制必须具有可行性。三是艺术类院校贫困生认定机制必须具有综合动态功能。这就要求根据变化经济形势和人均收入以及学生在校期间的日用支出逐年修改认定贫困生的指标。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完全掌握申请资助者的经济信息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通过学生的自律,减少乃至杜绝“假贫困生”的出现。优化贫困生认定机制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制度。在自律无法起作用的条件下,外在监督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2、对于信息数据库的动态管理与整合
在确立了以上标准的基础之上,必须准确掌握学生的真实信息,建立和完善贫困生档案。在学生进入高校后,要尽快收集与申请资助者有关的家庭经济情况信息: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出具的家庭经济贫困证明及班主任、辅导员和同学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在校的消费状况,申请资助者的生源地、家庭人口数量、家庭人口职业、家庭收入和学杂费来源情况等等,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贫困生档案,并根据变化了解实际情况更新相应信息。
由于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是动态变化的,对学生贫困程度的区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要做好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管理工作,应清楚掌握贫困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这也是贫困生认定以及资助管理工作的前提,需要高校建立完备的贫困学生信息资料库,包括贫困生基本信息、个人申请、家庭所在地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所受资助的记录、诚信记录、跟踪回访记录与动态管理记录等内容。这个工作可由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完成,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共享民政部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相关信息。学校要开展定期的贫困生普查及跟踪回访工作,做到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投入,要实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财务处和各学院(系)的贫困学生信息数据共享。
二、艺术院校贫困生档案建立与完善的重要性
1、建立贫困生与资助者之间的沟通渠道
事实上,尽管艺术类院校目前已有一套相对稳定的贫困生资助制度,但是这一制度更多的是从普通高校的实践当中引用而来,不一定“因地制宜”。相反,为了能够促进贫困生与资助者之间需求与供给的有效沟通,需建立一套适合艺术类院校的个性化资助体系。
作为贫困生管理的重要环节,档案管理为贫困生与资助者之间架起了有效的沟通平台。首先,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准确反映了贫困生的现状以及资助需求,对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而言,艺术学习是一个高投入、慢产出的过程,所以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地投放到真正需要的人当中。其次,资助者往往并不担心钱的问题,相对而言他们更加关注资金的有效利用,所以一旦建立了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那么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效果就可以清晰直观的反映在资助者的眼前,增加了可信度,为资助者与学生之间架起了沟通的平台。这是一个能够进行双向选择,实现高校、贫困生、资助者“三赢”的重要手段。
2、促进艺术院校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
建立艺术院校贫困生档案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促进艺术贫困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艺术院校为广大学生提供了绽放光彩的艺术平台,较普通高校学生来说,艺术生具有更强的表现欲望,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掌声。在众多艺术佼佼者中,艺术贫困生在享受美好舞台的背后,现实的窘迫与之形成了极大落差。在这种形势下,很容易引起艺术贫困生群体出现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进一步发展为心理疾病。因此,尽早地建立艺术类院校的个性化资助体系,可以有针对性地从艺术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层面入手,在给予资金补助缓解经济压力的同时,实现贫困生的心理脱贫。
在建立资助档案的基础之上,我们高校需要对资助者提供的并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资助,更为重要的还是对于其心理健康方面长久的关注,在进行档案管理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对贫困生群体进行一定的情绪管理,定期的走访、调查以及举办相应的座谈活动,了解贫困生的现实需求,以此更好地提升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建设。
三、艺术院校贫困生档案管理的完善建议
对于如何提高艺术院校贫困生档案管理的水平,我们主要从技术、制度等方面来提供相应的建议。首先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其次是可以参考相关的制度,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考评。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档案管理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也随之提高。面对数字化的档案工作,档案人员为适应岗位发展的需要,必须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及时补充相关档案知识,增长技能。学校可通过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及时为档案管理人员补充一些档案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从而使学校的档案管理水平和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保持在同一个高度,确保机制与人员的共同发展,促进学校档案管理水平。
2、促进档案管理数字化
随着校园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档案资源信息化、档案信息网络化、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为此,艺术类院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科学手段,提高档案搜索率与利用率;同时,强化档案人员的电子信息归档意识,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校园数字化建设总体规划当中。
3、建立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考评机制
高校教学评估,即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教学的主要信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我们可以借鉴这一理念,针对艺术类院校的贫困生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考评,设立一定的资助目标以及标准,从贫困生管理的全面性、持续性、完整性等方面入手,对于艺术类院校的贫困生管理工作进行考评,这既能够促进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也能够树立艺术院校档案管理的权威形象,进而促进贫困生个性化资助机制的不断建立与完善。
总之,艺术类院校建立完备的贫困生资助档案不仅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掌握在校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实际需要,还能从客观上分析出贫困生的个性特征,及时有效地解决贫困生学习和生活问题,做到“因人施助”,让广大贫困学生上得起学,读得好书,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l]赖李霞.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法制博览,2012(7)
[2]安冰.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问题研究[J].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王平.中国高校贫困学生新资助体系的实施现状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9(6)
【关键词】大学生资助;公平;问题研究
一、大学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题
(一)社会资金参与度不高,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和高校自筹,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参与程度较低,社会资金投入很少,所占的比重在3%左右。从我国目前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的资助来看,虽然己经有不少企业、名人以及校友在高校设立各类奖助学金,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社会资助力量而言明显不足,不仅在资助数额上无法与其相比,我国在资助形式上也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美国的资助体系下有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捐助高校贫困生可以获得减税和免税,以及其他的一些政策优惠,我们目前还没有这些来自官方的政策优惠,所以我国高校的资助资金主要还是来自于高校所在地方政府的拨款,我国社会企业包括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对高等院校的捐助及对贫困大学生的直接资助都很少。
(二)伴随经济的不断增长,政府部门对高校的投入逐年得到保证,而贫困生对助学贷款的申请就不稳定,现在商业银行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设立诸多限制条件,每年都只有很少一部分贫困生能够通过银行的助学贷款审核。而且,按照政府开支明细,正常高校每年应该从学费收入中拿出10%用于资助贫困生以及相关扶贫项目。1999年以后全国高校连续扩招,入学人数逐年攀高,相应的贫困生人数也呈现上升态势,大部分高校在实际预算支出上没有财力来实行资助政策,有的即使执行了资助政策,也显得捉襟见肘,导致资金短缺严重。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大学生资助体系不公平的表现
(一)贫困生认定标准不完善。据教育部统计,当前我国大学生中贫困生所占比例为30%,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的高校贫困生所占比例为15%,大约有300多万学生。依据《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贫困大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的有关规定,高校工作者把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了划分,贫困情况按当地生活水平标准程度分为了普通困难、中度困难和特别困难。但这种实施办法在实际划分过程中,欠缺一个有效的参照数据作为参考标准,或者说标准不统一,不能来确认高校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容易在高校贫困生认定中造成相对的不公平对待。
(二)政府资助相对不足。目前,虽然政府资助作为高校经济贫困大学生资助资源的最主要部分,同时政府不断加大资助额度和增加项目,但是仍然会出现一些盲区。这主要是由于:一是区域性经济发展较不均衡,贫困大学生在不同地区的数量、贫困程度都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国家奖助学金相对于一些边远地区、民族地方的高校,还远远没有达到资助的比例;二是国家奖学金虽然有8000元,但是针对的对象是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而非特定的经济贫困学生群体。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以及国家助学贷款,虽然面对的是经济贫困学生群体,但是相对于一些专业6000元左右的高额学费,根本无法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三、完善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公平的措施
(一)动员社会资金,拓宽资助资金的筹集渠道。我国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的经费主要由国家划拨财政资金或者由学校自筹,来自于社会力量的资金,如企业、个人的捐赠相对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特别少,据统计,2013年末我国社会力量对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贡献仅有3%左右。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中贫困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国家所能提供的资助资金是有限的,不能全部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资助资金短缺是制约大学生资助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都表明,要想解决在校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单单依靠政府的资助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包括企业、民间机构以及一些社会团体,应该大力倡导企业和个人进行资金捐助。我国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就要积极拓宽资助资金的筹集渠道。政府要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提供的助学岗位不能局限于校内,也可以是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助学岗位;学校要积极利用多方面的校友资源,如制定校友通讯录,定期举办校友会,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等,使资金实力雄厚的校友能够积极捐资助学,全面推进各项资助计划,做到多渠道、多方法筹集资助资金。
(二)完善资助认定标准。如何对面临经济困窘的大学生以及他们所遭遇的资金缺口进行全面、科学的认定,是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中面临的最突出任务。贫困生认定也是各高校在确定受资助学生时首先面对的难题。为提高学校对贫困生界定的科学性,需要制定一个具有实际效能的规章制度和科学标准,各高校需要对学生的经济状况进行及时更新,做到每年对学生的经济情况适当的抽样调查,全面及时地把握贫困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判定并及时调整贫困生的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修订有关贫困生认定的程序和办法,并根据具体情况和师生的意见,适时进行调整。此外,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资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实现资助信息共享,提高资助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结束语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面对我国家庭贫富差别不断扩大的社会现实,为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能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这些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在保障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小甜.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制度公平性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关键词】中职生,资助,育人功能
为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特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笔者在近一年的资助工作中发现中职学校的资助主要停留在物质上的资助,缺少精神层面的影响,可谓是经济资助有力,思想教育不足,资助形式多样,教育环节不足,全员育人格局尚未形成。
一、目前中职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政府方面。第一、未及时开展学生资助管理人员业务培训,部分资助工作管理人员对政策把握不透得不到有效的指导;第二、各部门不能有效的衔接,相关部门把关不严,出现贫困证明不能证明贫困;第三、主要停留在资金的拨付上。
2、学校方面。第一、主要停留在资金的发放上,虽然各校都有相应的评定办法,但真正按照评定办法实施的少,基本上是能发的都发,反正钱是国家的;第二、除资助工作专干外,其他的教职员工对资助政策知之甚少;第三、学校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去验证学生贫困证明材料的真实性;第四、资助工作延续性不强,即便是发现学生未合理使用资助金现象,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3、学生方面。第一、部分学生乱花资助金,用资助金上网、请客、去歌厅甚至攀比高消费;第二、少数受助者对受助不以为然,少有感恩情怀;第三、绝对平均分配助学金,对于贫困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
由于以上原因,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不能得到有效体现,长期下去势必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深化中职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途径
1、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广为宣传。中职资助金大部分来自政府,各级政府部门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和形式,积极地向广大涉资人员、部门及社会各界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尽可能扩展宣传工作的辐射范围、辐射领域,使更多的社会人士对资助工作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支持资助工作,自觉参与到资助工作中来。
2、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资助工作队伍。中职资助工作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中职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只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资助工作队伍,对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资助管理人员的重大责任及肩负的光荣使命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将党和国家的爱心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报恩。
3、政府部门严把监督关,给学生传递强有力的责任意识。目前中职资助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人套取国家助学金、有人开具虚假贫困证明等,这些只要各职能部门严格把关,是完全可以杜绝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诚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
4、编制《中职学生资助政策手册》,扩大资助影响。中职学校也应向大专院校一样,将对学生的资助政策编制成册,在入学前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与家长一起阅读,家长会在了解了国家的资助政策后,自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将大大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学校要严格流程,规范管理。发挥中职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学校是关键,助学金、免学费等要按照严格流程进行,我校的做法是:首先个人申报,递交家庭经济贫困证明材料;辅导员通过与学生谈话、与家长联系、日常观察等方式验证贫困证明材料,班级通过班会按照一定的比例评审,班级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再汇总审查各班级上报的材料,可根据情况适度调整,上报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学校严格流程,规范管理,不拉掉一个人也绝不多报一个人,给学生传递出公平、公开、公正、严肃意识。中职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学校教育是学生三观形成的主要途径,资助工作是给学生传递正能量的极佳渠道,因为资助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学校在处理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事件的时候释放的是正能量,学生耳濡目染,自然就会形成正义、诚实、责任等道德品质。
6、学校要营造资助文化,实现学生从他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重要转变。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高人们精神境界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资助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理应有自身的特点。第一、资助管理部门要统筹校内外文化资源为校内资助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加强对资助文化培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第二、成立专门的学生组织,协助资助管理部门开展相关宣传活动;第三、针对不同资助项目以及受助对象的兴趣爱好,开展中职生助学文化节系列活动,如评选勤工俭学之星,开展助学主题征文、助学主题演讲、助学主题辩论赛等活动,开展优秀助学之星事迹展;使广大学生在参与中,增强学生“三自”能力,树立回报祖国和社会的理想;第四、校园资助文化要与校园其他文化建设相结合,如我校资助文化建设与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相结合,在相互借鉴、相互配合中充实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7、动态管理,适时指导。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不只是表现在资助工作的前、中期,也表现在资助工作的后期。资助资源配置完成后,资助工作者要对受助者的日常行为进行跟踪观察,对资助资源的使用过程进行适时督察,及时调整和纠正不规范现象,确保资助资源效用最大化的工作方法,做到:第一、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受助对象家庭经济变化情况,受助者个人经费开支情况,对受助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使资助资源能够流向那些亟需获取外在援助的学生,发挥资助工作的最大助困效能;第二、资助工作者要通过班会、主题活动、个别谈话等方式教育、指导受助学生合理使用资助资源,督促和教育受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资源浪费现象和资助资源功能失常。
资助以教育为导向,以育人为目的,担负教育功能,才能实现最大效益,体现出真正的价值。通过资助促进贫困学生成长成才,才是我们资助工作的深层目的和最终诉求。
关键词:高等教育贫困生资助,管理体系
近几年,由于受经济体制的转型和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显突出,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2008年6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助学、奖学的5个配套办法和意见相继出台。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这一系列政策旨在通过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在经济方面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也是这次新资助政策体系的目标。
如何加强高校贫困生管理工作,保证国家关于贫困生资助政策的落实,使贫困生能够上大学和顺利完成学业,就必须有完善的学生资助制度。建议构成以资助为主、辅助为辅、救助为补、自助为本相互补充的完整的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体系。
1、资助为主。资助是指由各级政府和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帮助。资助形式主要是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定向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以及学校自行设立的其它各种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以及绿色通道等。在现阶段资助是高校贫困生管理体系中的居主导作用,这里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一是因为高等教育是国家的稀缺资源,高等教育人才对国家和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二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三是国家尚未形成完善的高等教育社会资助机制,高校贫困生很少接受到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四是居民收差距过大,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是政府通过居民收入的再分配对此进行平衡的一个重要途径;五是保证国家机构尤其艰苦行业和地区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六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是以公立高等教育为主,各学校资助资金的来源都有赖于政府资助做保证。
2、扶助为辅。扶助是指除各级政府和学校以外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设立的助学金,扶助的模式是通过企事业单位、慈善团体和个人等多种渠道,以奖学金、助学金、各种捐赠等方式对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它是对国家现行资助体系的有效补充和重要形式。社会组织和个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扶助是真诚和热情的,有很大潜力,应该加以很好地宣传和组织。政府和作为办学主体的高校要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争取社会多方支持,并动员社会组织和个人建立通畅的社会捐资渠道,从而设立各种扶贫助学基金。政府对企事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部分应给予免税优惠。并且,鼓励和倡议企事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建立贫困生的“对口支援”关系,这不仅可以保障部分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也可为企业培养人才,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推动贫困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救助为补 。经济困难学生遇到家庭临时发生不可抗拒的各种自然灾害、患病、各类应急事故以及节假日回不了家等,根据实际情况,用专项(临时)困难补助形式,进行及时处理和经济上给予临时性、一次性无偿帮助予以解决。救助的情况虽然不会是经常的、大量的,但是这种困难是突然性的,困难程度是大的,因此,及时给予救助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是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4.自助为本 。自助是通过组织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家教等社会活动,取得相应的报酬来解决自己的困难问题。勤工助学制度将“资助”与“育人”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在经济上帮助高校贫困生解决困难,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勤工助学是自助模式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高校贫困生困难的重要途径,它把“输血型”助学变为“造血型”助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模式中的最主要措施之一。
总之,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保证,是党和国家关心爱护贫困学生的重要体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发扬现有的资助体系,又要结合社会化的机制和市场化的手段,建立适应新形势不断发展的较为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关键词] 高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资助机制
从2007年秋季学期起,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按照“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逐步建立健全了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至2012年秋季学期,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在广西实现了全覆盖。每一项资助政策的出台,都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党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切实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使更多人分享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让广大学子真切感受到了教育公平阳光的温暖。目前,在普通高中阶段,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我区现有的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中,国家助学金、特定学生免学费、社会团体或个人助学金、学校学费减免等属于保障性资助。虽然普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滋蕙计划”助学项目资助对象是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因此项目资助不能与国家助学金重复,实际上仍属于保障性资助且获得此类资助的人数很少。以桂林市为例,自治区教育厅下达给桂林市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滋蕙计划”助学项目2012—2013学年度的名额为840名,占全市普高学生人数1.2%,奖励金额168万元;2014-15学年度的名额为781人,占全市普高学生人数1.15%,奖励金额156.2万元。极低的奖励比例,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激励作用非常有限。纵观现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依然是以“教育机会均等”式的保障性资助为主,缺少适用于学生个体能力提升过程扶持的资助方式。随着国家资助力度加大,教育公平已迈出了重大步伐,党和政府向全社会做出的“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已基本实现。在不断完善保障性资助政策的同时,增加和完善适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体能力提升过程扶持的资助方式,引导、激励他们提升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成了目前高中阶段资助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的内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是一种过程资助,通过一定的经费支持,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其实现能力提升、充分发展与全面发展。具体是指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以学年为单位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申报发展目标项目,经学校审核通过后给予学生一定经费支持与指导并进行结果考核,促进学生发展目标实现的资助。[1]
发展性资助坚持资助与发展相结合,励志与强能相结合,管理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实施,通过开展以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为载体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诚信感恩意识。
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意愿的调查分析
当前,普通高中的资助项目主要是国家助学金,其覆盖范围:市区普通高中资助面约占市区在校生总数15%;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族自治县普通高中资面约占全县在校生总数40%;其他县普通高中资助面约占全县在校生总数30%。资助标准为平均每生每年1500元,具体分为二档,一等为每生每年2000元,主要用于补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二等为每生每年1000元。由于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学生数多于资助比例,学校主要依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来确定资助对象。受助学生对资助功能的认识又是如何的呢?为此,我们在广西各选择3所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和非示范性高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问卷由填选择题构成,采用李克特量表的五点分方法,分别赋值为5、4、3、2、1,5表示非常赞同,1表示非常不赞同,分数越高,说明表现越积极,即1、2表示否定态度(简称不赞同),3表示中性态度(简称中性),4、5表示肯定态度(简称赞同)。若某项目平均值是3,则表示对该项目持中性态度;若平均值小于3,表示对该项目持否定态度;若平均值大于3,表示对该项目持支持态度。[2]
调查对象为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卷600份,回收有效率100%。
2.受助学生对资助功能的认识
调查问卷中的1、2、3、4分别代表“资助的目的主要是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资助的最大功能应体现在激励、促进发展上,让优秀的学生获得资助”、“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应发挥资助的激励、促进发展作用”、“资助应突出其对贫困学生发展的激励、促进作用,生活困难问题应由贫困生自己解决”等问题。
从表二可看出,三个年级的P值大都是0.00( P<0.01),表明不同年级受助学生对资助功能认识的差异是极其显著的。从均值来看,不论是从4个项目维度还是从总体水平来看,高一年级总比低一年级的高。当代高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7-19岁之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他们的心智也逐渐走向成熟,对自我认识、目标追求越来越清晰,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到了高三,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渴望在公平的环境下凭自己的才干和努力赢得大家的认可。在各维度的标准差中,也只有高三年级问题“3”的标准差最小(0.489)。标准差反映的是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小,表明数据越聚集。可见,受助学生对资助功能的认识随年龄的增长而越多元、深刻,渴望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去完善、发展自我。
三、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即人的最为核心的需要 有三种:基础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心理需要(归宿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成长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应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层次,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基础需要是可以通过保障性资助予以满足的;心理需要是经济资助所无法解决的,必须借助相关教育帮扶措施;成长需要,不是单有经济资助就能满足的,它更需要通过教育引导解决内动力问题。在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既要将保障性资助落实好,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法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又要根据不同学生个体不同的需要层次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地提供满足他们各种层次需要的帮助,尤其是发展过程的扶持,保证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获得的资助金额与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个人的努力和发展状况相匹配,从而实现资助能够保障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四、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机制的构建
(一)资金来源。项目资金主要由资助管理部门划拨的专项资助资金、学校按规定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3%—5%的经费以及来自于社会、个人的资助资金构成。对于获准立项的发展性资助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二)项目构成。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项目、学科竞赛项目、校园文化创建项目、社会实践项目等。研究性学习项目: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包括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实验报告、标本或模型制作等;学科竞赛项目:必须符合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的相关文件规定,参加“三模一电”、机器人比赛、发明创造大赛等活动,或参加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项竞赛活动;校园文化创建项目: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其他: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其他项目。
(三)管理策略。组织管理:发展性资助项目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学校成立由学校领导、资助办主任、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发展性资助项目评审小组,评审小组负责制定发展性资助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协调项目的开展,负责项目的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以及效果分析评价等日常管理工作。每个项目须配备指导教师1~2名,指导教师由责任心强、热心学生工作的学科教师、班主任或资助办管理人员担任。过程管理:由立项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实施和结题验收四个环节组成。立项申报阶段,学校指导学生填写项目立项申请书撰写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评审阶段,学校评审小组对申请立项项目进行评审筛选,通过公示后即给予50%的资助经费;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立项获批后,负责人组织项目组成员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各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学校资助办对资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要进行检查,防止学生挪作他用,切实发挥资助资金效益;结题验收阶段,项目课题组向学校评审小组提出结题验收申请,提交项目结题申请书、成果报告及相关佐证材料,评审小组对申请验收的项目进行评审,评审验收通过公示后即下达项目剩余的50%资助资金。
(四)成果推广。一是编印课题优秀项目成果集,并通过网站、成果报告会等形式进行项目成果推广交流,二是点面结合,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项目。
五、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的实施效果及意义
2013年秋季学期,我们选择两所不同类型的高中学校开展发展性资助项目的试点工作。学生申报并获准立项项目28个,涵盖研究性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内容。项目小组的活跃活动,成了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
实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发展可能与发展条件之间的矛盾,又能激发学生的成长成才愿望和主动性,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既兼顾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又能满足学生的发展性资助诉求;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具体发展目标实现作为资助效用的评价尺度,克服了保障性资助中重“输血”轻“造血”的弊端,是对现行普通高中资助方式的重大突破。
(一)突出了资助过程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统一。《水火箭实验研究》项目小组,申请到项目经费后,运用动量知识和流体力学原理,开展了水火箭实验研究,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二级火箭与一级火箭连接问题、气密性问题,小组成员在老师指导下认真研究出现问题的原因,反复修改实验方案,最后实验取得了成功。在学校举办的科技活动月活动中,“水火箭”的发射展示,赢得了师生的一片赞叹。可见,将资助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和手段,不但是对现行普通高中贫困生保障性资助方式的突破,而且有利于强化资助的“输血”与“造血”功能并重,充分发挥资助的导向、激励和调控发展功能,促进学生发展。
(二)有利于实现资助方式的创新。本课题研究总结出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管理目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评价方法,填补了目前广西普通高中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空白。在优化当前以国家助学金、免学费等为主要内容的保障性资助体系的同时,学校并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争取更多的资助经费,设置既有共性、又能体现个体发展差异性的资助方式,将学生所获资助金额与其本人发展状况结合起来,兼顾公平与效率,有利于确保资助工作真正以学生利益为最高目标,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真正为促进贫困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三)有利于与我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相融互促。广西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才开始高中课改,广西普通高中新课改方案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学生每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3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3年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必修学分必须达到23个学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课程规定的要求,更应是学生成长的自身需要。实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有利于激发受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受助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而获得相应的学分,变单纯的受资助为主动的参与实践活动,使贫困学生在助人、服务社会、传递社会关爱的过程中, 用自己的付出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不仅给贫困学生带来了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综合技能,又很好地回馈了社会,锻造了自强之才。正如《住房装修的市场调查及预算方案的编写》项目小组负责人在“项目成果展示会”上所说的:“通过社会调查活动,我们不仅初步了解了装修行业的运作及市场状况,而且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收获了比金钱要贵重得多的东西,体验了团体合作精神的力量,在为小组成员家庭住房装修出谋划策的过程中分享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刘世勇,王林清,马彦周.学生激励的新视角:发展性资助[J].湖北社会科学,2010(11):178-181.
[2]曾军.广东地区企业员工心理弹性结构维度及相关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9-171.
[关键词]贫困学生 资助工作 成长阶梯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63-0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是淄博职业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我院动漫艺术系把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与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相结合,为困难学生搭建成长阶梯。
一、大力开展资助工作是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有力保障
(一)坚持资助工作公平原则,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设。我系通过加快教育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我系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一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加快资助工作的发展和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严格执行资助政策,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透明度。我系严格执行政策,对所涉及的各类奖助学金的分类、能够兼获等问题提请上级领导进行审批,并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层层落实,逐个把关,严格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二、善于把“奖助与教育”相结合,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有效方法
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是党和政府对品学兼优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励和扶助,促进他们成长、成才,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报效祖国。我系在工作中,进一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加强对大学生的励志、诚信和感恩教育。如,通过召开获得奖助学金学生颁奖大会、奖助学金获奖学生音乐会、系级班级表彰会、专题班会、签订承诺书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励志教育、诚信意识和感恩的教育,让广大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誉,使他们学会饮水思源。
三、配合资助开展教育工作,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力途径
(一)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教育。据调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极易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空虚。他们缺乏信心,缺乏理想追求,缺乏人生目标和精神追求。对于这样的学生,仅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给予精神上的援助。我系主要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方法,在救困的同时,给学生精神上的帮助和心灵上的关爱。
我系P09动漫三班的王同学,在刚刚迈入大学校门没多久就提出退学。她性格活泼开朗,非常喜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在得知是因其家庭经济困难时,辅导员及系主任耐心访谈该同学及其家长,使他们了解了学院的助学贷款和助学金资助政策,该同学又建立起了继续完成学业的信心。
(二)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学校在资助贫困生时,不仅要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我系成立了受资助学生自愿服务部,通过去敬老院、承担校园卫生清理与绿化维护、对教室等公共区节能巡护等一系列志愿活动,树立感恩典型,使他们真正理解感恩的重要性,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来回报学校和社会。
(三)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为使资助工作能稳健地开展起来,我系坚持自身诚信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一方面,把诚信教育纳入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作为重点来开展,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地开展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另一方面,我系通过学生艺术实践演出等形式,帮助和奖励部分贫困学生,在困难学生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使真正困难的学生能正常地学习、生活。
四、资助与教育的有效实施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
(一)加强励志教育,引导学生消除心理负担,使其重树对美好未来的信心。励志教育是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系列的励志教育,不仅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们的心理负担,重树他们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二)开展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规范。通过感恩教育,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规范也有所提高。一些助学金获得者在维护寝室卫生、各项纪律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榜样,也能带动其他同学形成良好的班风系貌。
(三)完善诚信教育,通过完善我系信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形成合理的他律机制,自律与他律二者相互结合能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促使学生培养诚信的品质。
今后,我系将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推进该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努力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结合学院实际,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构建起制度完善、体系健全、特色鲜明,具备学院特色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西南大学关于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施意见,西校[2007]303号.
[2]沈宝莲.论高校艺术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