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29: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经营情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随着我国目前经济下行趋势的持续,不少企业可能面临资金紧张、现金短缺等现状,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们更加坚信“现金为王”的理念,其对担当企业“造血”角色的经营性现金流分外关注。本文在阐述了经营性现金流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经营性现金流与财务困境的关系。
[关键词]
经营性现金流量;财务困境;关系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一个企业要想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占有可观的市场份额,必须具备一定的“造血”能力和资金储备,以防止随时都可能发生的财务困境。由于现实企业中,财务困境的发生不是一个时点事件,而是企业长期财务状况不良导致的最终结果,因此,忽略财务困境具体发生时的情况,可从企业财务困境发生前和财务困境发生后两个方面讨论经营性现金流与财务困境的关系。
1财务困境发生前:通过分析经营性现金流预测财务困境
可通过经营性现金流结构分析、经营性现金流正负分析和经营性现金流相关指标分析三个方面分别讨论企业财务困境发生前,经营性现金流与财务困境的关系。
1.1通过经营性现金流结构分析,预测企业的财务困境
按照以往的经验,过去一个企业经营环节现金流入及流出的“管道”通常比较稳定而单一,但是如今,随着商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本市场供求的紧张,使得企业经营环节现金流入和流出的“管道”不断增加。比如因产品过时而转让生产设备、由于销货质量纠纷而发生诉讼费用或者销货退回,很明显,这些“管道”的增加,对于企业而言并不稳定,它显然带有偶发性,其对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贡献也并非一定就是好事。因此,在分析经营性现金流时,首先要分析经营性现金流的结构,是正常性现金流居多还是偶发性现金流居多。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主要由正常性经营活动现金流提供,那么该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质量较高且来源稳定,企业发生资金链断裂而导致财务困境的概率就相对较小;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主要由偶发性经营活动现金流构成,那么该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受偶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企业发生资金流断裂的可能性加大,造成财务困境的概率也随之上升。
1.2通过经营性现金流正负分析,预测企业的财务困境
按照现实情况,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无疑就是三种情况:大于零、等于零和小于零。但是从企业生产经营的长远角度和财务的健康程度来看,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只有正负之分。①当一个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大于零时,说明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在扣除了资本再支出后仍然有剩余,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富余的资金偿还债务、支付股利或者进行再投资,从而从根本上降低企业财务困境发生的可能性。②当一个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等于或者小于零时,企业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要么收支平衡,要么收小于支,而对于如今供过于求的市场而言,没有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就是自取灭亡,更何况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的情况。当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等于零或者小于零时,说明企业没有多余的资金改善自身的生产条件,无法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鲜活的“血液”,长久下去,企业的产品必将被市场淘汰,其资金链也将因此断裂,最终发生财务困境。
1.3通过经营性现金流相关指标分析,预测企业的财务困境
通过客观存在的数字比较,得出抽象而更具说服力的比率,从而更客观地预测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①销售现金比率: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数量,既可反映公司产品的畅销程度,又可体现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产品更畅销,其带来的经营性现金流越多,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小。②流动债务现金流量比率:流动债务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用以衡量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对现实债务的偿还能力。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越小。③主营业务收现率:主营业务收现率=销售商品所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不仅反映企业的主营业务为其提供现金流量的程度而且可以评价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主营业务提供的现金流量越大,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小。
2财务困境发生后:通过管控经营性现金流缓解财务困境
当企业发生了财务困境时,在经营环节,要尽可能地实施“开源”“控源”和“节流”,以此管控经营性现金流,及时缓解企业的财务困境。
2.1调整经营性现金流结构,通过“开源”缓解财务困境
发生财务困境的企业,一般情况下都是偶然性经营现金流占比较大的企业,为此,这些企业应该加强经营性现金流管控,大力开展企业的主营业务,增加正常性经营现金流在企业经营性现金流总额中的份额,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营性现金流,使企业实现持续经营,并在经营性现金流的不断回升中走出财务困境。
2.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通过“控源”缓解财务困境
现实中,有些企业的利润表中明显显示企业尚存可观的利润,但是实际上企业已经发生了财务困境,这种现象看似矛盾,其实不然。企业的利润是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计算的,它没有考虑企业收入等的回款速度,但是作为企业生存“血液”的经营性现金流,它是严格按照收付实现制测算的,这样核算的目的就是因为运用收付实现制这一基础可以清楚地计算出企业现存的现金状况,避免资金断流,发生财务困境。鉴于此,对于发生财务困境的企业而言,必须树立信用风险意识,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信用政策,建立规范的应收账款收账政策和严格的企业收款责任制等措施来加速应收账款回收,并减少坏账损失,为企业及时“充血”,力求让企业从资金断流的困境中“满血复活”。
2.3改进存货管理制度,通过“节流”缓解财务困境
由于企业的库存一般既有原材料又有待售的产品,所以此处的存货管理具体针对这两个方面。对于发生了财务困境的企业而言,应该及时运用ERP软件管理企业的材料采购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及时测算出合理的安全订货点,在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原材料的资金占用,为企业节省资金,增强自身的“造血”系统;对于待售产品,企业在生产之前要加强市场调查,一定要在明确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再谈“供给”,以保障产品具有畅销的能力;在销售环节,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形式促销商品,在实现销售的同时减少产品积压,降低资金占用,控制现金流出,缓解财务困境。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经营性现金流情况预测其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也可以在发生财务困境后通过进一步管控其经营性现金流来缓解其财务困境,以此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周海娟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文龙.现金流量视角的企业财务预警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关键词】财务报表;粉饰;审计策略
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情况的主要企业报告。企业相关方,如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等,都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的分析标的,对企业相关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以做出有利于相关方的决策选择。现实中,企业为达到某种目的,一般会选择财务报表粉饰,掩盖企业真实经营情况,以使企业相关方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选择。这种行为很有可能损害企业相关方的利益。因此,需要采取基于财务报表粉饰的审计策略,以识别企业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分析出财务报表粉饰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实际影响,进而作出正确决策。
一、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分析
1.掩盖企业经营实际利润
财务报表粉饰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掩盖企业经营的实际利润,即通过财务报表粉饰将企业的利润做小。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在对宏观形势分析中,预判行业未来发展空间相较于之前年度逐步缩小,为了维持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同时获得银行等债权人资金,以帮助企业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稳定持续发展,而通过财务报表粉饰将利润做小,留至以后年度逐年摊入。二是企业集团的分子公司在年中已达到年度经营考核指标,为保持分子公司管理者的绩效持续性,分子公司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将多出的利润转移至下一年度,以使分子公司的经营者取得较为长远的绩效奖励。
2.掩盖企业经营实际亏损
财务报表粉饰的另一个动机是掩盖企业经营的实际亏损,即通过财务报表粉饰将企业的利润做大。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生产经营遇到较为严重的困难,如需要投入较大资金进行生产线更新换代,企业选择通过财务报表粉饰做大企业利润,以顺利获得资金,保证企业顺利转型。二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管理者下达的经营考核指标较高,企业管理者为完成绩效目标,选择通过财务报表粉饰将企业利润做大,以取得相应绩效奖励。
二、财务报表粉饰的主要影响
1.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良影响
财务报表粉饰掩盖了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将对企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一是使企业经营者过度依赖财务报表粉饰,认为会计就是做假账,做假账可以达到其想要的任何结果,而荒废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二是使企业经营者不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被粉饰后的财务报表所蒙蔽,进而可能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如本应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却选择设备重新购置,进而导致企业资金大量投出,影响企业现金流,造成企业持续经营风险。
2.对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不良影响
企业面临着多样的外部相关方,财务报表粉饰很可能使外部相关方做出错误决策。一是财务报表粉饰可能使投资者和债权人高估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实际投入资金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水平,甚至出现资金本金的大面积回收困难。二是财务报表粉饰很可能造成供应商过分相信企业实力,从而延长收账期,造成供应商资金链断裂,加大了供应商经营风险。三是财务报表粉饰很可能造成企业偷税、漏税,从而造成国家财政收入损失,给稽查监管带来困难。
三、财务报表粉饰的主要审计策略
1.注重企业行业分析与发展预判
对于财务报表粉饰的审计策略之一是对企业所处行业进行分析,并对企业发展进行预判,从而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以此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其可能存在的财务报表粉饰动机。一是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掌握企业所处行业的国家导向;二是关注行业内主要标杆企业的发展情况,如公开的财务报告、税务信息等,掌握企业可能达到的最佳状况;三是关注上下游企业的情况,掌握企业可能存在的行业风险。审计要通过上述信息,掌握企业的行业和自身情况,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粉饰可能性做出判断。
2.注重企业经营指标连续性比较与特殊因素剔除
对于财务报表粉饰而言,审计策略关键在于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连续审计比较,并剔除特殊因素,揭示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一是至少将企业近3年的财务报表进行纵向分析,找到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如收入、成本、利润、总资产、总负债等的变化情况与趋势,分析异常指标变动。二是对企业资产减值损失、关联交易、营业外收入等特殊事项涉及的交易数据进行专门识别记录,并将其剔除,分析企业的实际利润水平。
【关键词】财务 管理管控 企业采购成本 作用
在现代企业经营中,财务管理管控作用的地位举足轻重。从上游采购资源的投入,中间生产环节的管理,到产品的产出、直至产品的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强化采购的管控作用。如何发挥财务管理管控作用,才能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积极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参谋作用
如果不重视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尤其发挥财务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将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财务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不仅仅是体现在数字的累加及数量的核算。应赋予一个重要的内涵,那就是对整个生产经营环节试行全过程的管控,凡是涉及到财务管理的都要实施管控。因此,财务部门就要发挥其参谋助手作用,真正的为企业经营者当好家、理好财、出好主意。
一是要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管理。作为企业的财务部门应直接参与制定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组织、编写公司财务年度预算、决算,对全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对采购、生产、销售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对生产经营成本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在制定和下达财务经营成本管控指标时才能够有的放矢,更贴近实际和科学合理。
二是要参与经营决策管理,为经营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比如做好信息收集。这种市场信息的收集不仅要收集采购销售的市场情况,还要对国外国内采购销售信息、生产信息以及相关行业的信息等进行全面的收集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把握市场脉搏,在多变的市场中做到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才能给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是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作为财务部门要定期对企业采购成本、结算、估价入账情况、应付账款等进行定期的分析,使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对采购成本、结算、应付帐款支付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经营决策。每月对结算情况进行一次分析,总结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对已经结算的核定量和估价入账的差量核对准确及时,对每月与供应商产生的质计量异议和需要降级结算的都要在会议上进行及时地处理,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商务纠纷。同时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多方发挥财务部门的中心组织作用
首先,重视发挥财务部门的宏观指导作用。一个企业的采购成本控制如何,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好坏。我们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如公司决策层领导重视生产工艺过程,而轻视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头环节。对企业的采购龙头单位和销售凤尾这两个环节重视不够,而恰恰就是这龙头凤尾两个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环节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最大。当然,这不是说只抓采购和销售,对生产工艺过程的中间环节就不管了,这也是不对的。但是要抓住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矛盾。企业经营决策领导应让财务部门在采购中去扮演组织者的角色。
其次,发挥好组织指导作用。要对各生产体系进行降成本的业务指导和财务管控宏观指导,强化全体企业人员的成本意识,如果企业员工没有成本意识,那么这个企业终究会亏损倒闭。所以,一是指导制定出科学的考核体系,让各个子公司在这个体系下接受严格考核。让公司下达的各项成本指标实行层层分解考核,按照考核办法实行多劳多得,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使积极性得到有效发挥。二是组织全体职工制定出降成本,降费用及挖潜,技术改造措施,保证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
第三,发挥好协调作用。要积极协调各采购部门,围绕成本开展各项工作,要定期地召开成本分析协调会议,针对当年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对库存较高的资源现象进行及时干预,减少采购资金占用,对销售产品质量差的及时反馈到生产厂,对消耗指标超降的原因作出分析判断。此外,财务部门作为企业降成本的中心组织部门,发挥其积极的组织作用,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对采购及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分析和调整。对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必要的筛选和整理,提出改进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四,财务管理部门要从核算统计型职能向财务管控型职能转变。要建立健全财务管控相关制度,通过完善的管控机制,使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资产运作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全公司的生产经营、资产管理纳入管控制中,大额资金调度、对外投资、技术改造、提供担保、固定资产出借租赁、资产置换等实施有效管控,从管理上也能堵塞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浪费漏洞。
三、全面发挥财务部门的审计监督作用
现代企业要想使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做的出色,就必须依靠和发挥财务部门的审计监督作用。因为它的工作好坏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制定出一整套审计监督管理制度,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效的开展。
一是要坚持审计制度。对采购单位的采购情况,订货合同的履行情况,基层单位生产经营状况,成本控制情况,销售部门的销售情况,销售量与销售费用的比率情况,各项费用支出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审计。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予以纠正,严重问题要依法进行追究,绝不包庇纵容。通过审计,可以纠正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偏差,约束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避免出现违规违纪问题,也有利于生产经营人员的廉政建设。
二是要坚持监督管理制度。财务部门要积极的参与全过程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财务部门的人员不直接参与这些活动,那么财务部门的监督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财务部门要从资源调查、市场信息收集、订货谈判、合同签订、资源进货、财务结算付款、生产组织、消耗成本分析、产品销售等这一全过程实施监督。监督其是否存在虚假信息,是否有出卖本企业利益的行为,是否履行了供货合同,结算付款是否按财务规定办理等等。当然这种监督要求每个财务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能够站在全公司利益的全局角度,去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敢于坚持原则。也需要企业生产经营的领导者去大力倡导并形成规范的制度,用制度去规范和约束监督生产经营行为,使之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摘 要: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随着全员成本目标管理等管理活动的推进,财务分析日趋全面化、细致化、深入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财务分析还存在导向性不够精准等短板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如何使财务分析更大限度的发现经营情况中的问题,并由此导向深入发掘问}根源,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财务分析;问题导向;数据支持
一、财务分析的重要意义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分析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控制与监督的重要手段
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关键是要及时发现财务活动的开展情况与目标计划之间的偏差,并对产生这些偏差的因素进行评价与分析。财务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可以充分发现财务活动中的问题,更好的展开财务监督
2.财务分析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而财务分析则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财务分析将相关报表的数据内容整理和归纳,将可能影响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对企业现金流量、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客观科学评价,使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各项经营指标和目标完成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改进管理模式,整合企业资源,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3.财务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财务分析可以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通过分析比较,将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各种因素和问题体现出来,并由此追溯原因,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了解经营情况、挖掘潜力,及时找出经营薄弱环节,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提供依据,促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二、财务分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财务分析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随着管理趋于精细化,对财务分析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财务分析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财务分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配合完成,相关人员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熟悉企业财务状况和报表数据。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无法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对经营情况剖析,而是按照统一模板填报数据,财务分析应用价值减弱。
2.财务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财务分析中通常会运用大量财务指标分析对比,并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目前多数企业所使用的财务指标衡量标准都是按行业类别设定的,没有考虑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很难统一指标体系系统对比。指标体系不完善,财务分析流于表象,无法满足精细化经营需求。
3.从财务分析中得到决策数据存在局限性。
财务分析主要依据是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并不是第一手原始数据,而是对相关数据的搜集整合。由于不同时期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变化,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也会变化,可能造成报表前后口径不一致,使得从财务报表中取得的数据可比性降低,影响财务分析数据对比。
4.财务分析中缺乏问题追溯和剖析。
财务分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参考和决策依据,但是财务分析往往侧重于数据呈现,却常常没有系统地对差异原因具体分析。受财务分析工作人员专业性等因素影响,如果没有其他部门的配合,对产生该差异的问题根源,更难以提出解决办法,使得财务分析产生局限性,没有体现最大价值。
三、如何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财务分析
高质量财务分析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给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有力数据支持。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模式体系,发掘管理职能,找准问题根源,更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
1.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加强会计基础建设,确保基础资料的真实完整,是财务分析的基本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全面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流程,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一致性,保证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口径一致,使得数据的对比分析具备较高的参考价值。
2.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指标体系。
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财务指标体系,不但要有财务指标,还要有非财务指标。据不同行业建立起不同的指标体系,结合行业与企业特点制定适用标准体系,并用于财务分析之中,横向与指标标准对比,纵向与本企业同期对比,分析标准差异原因和问题根源,才能将财务分析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
3.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财务分析的全面全员运作。
财务分析的综合性意味着它不仅仅是对于财务数据、指标的表面分析,而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深入剖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可以使财务分析的主线更清晰,达到分析的目的。
首先,财务分析需要企业相关部门配合来完成,一套完整的财务分析,必须融合财务数据如资产负债情况、资金流情况、收入利润情况、成本费用情况等的对比分析、指标对比分析、计划与完成对比分析、经营情况影响分析,还要涉及企业资产管理、人工管理等诸多方面,需要各个部门群力群策、共同完成。
其次,财务分析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建立起预警机制。财务分析不仅仅是对数据的陈述,而是对每一个数据的构成予以思考,对数据背后问题的剖析,在对数据对比分析中找到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的问题所在,提出预警,才能真正达到分析的目的。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企业财务管理也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多重考验,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和问题,改善管理、提升效益,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扶润劲. 浅谈企业财务指标有效性分析[J].新经济.2015(06)
【关键词】财务管理;诊断;改善
财务诊断是财务分析人员利用财务的数据和相关部门资料,采用财务分析手段和专业技术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结果的分析评价工作,在过程中会对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不断促进企业发展。
一、财务诊断的内容
企业的经营过程包括生产、销售、购进、储存等环节,对应的环节可能会出现各种弊病,而这种弊病都会在财务方面得到反应。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资金跟随企业经营过程发生着变动,并且以不同的形式所出现,人工、物料、债权债务等都是其价值表现。资金过程一旦发生了弊病,必然会引起财务数据的体现,而这种体现就是财务诊断的工作对象。对应财务诊断工作应着重以下内容:
1.会计账簿和会计账户的初期设置,财务制度和财务准则的选择、运用,财务报表报告编制及凭证装订管理情况;
2.公司各类资产的不同体现,在账面体现和实物状况,权属债务状况,资产的报废处置情况;
3.收入、成本、费用的勾稽关系,不同的支出情况;
4.企业损益类科目的实际数及构成情况,盈利亏损的形成,利润的分配情况;
5.各部门各项目的财务预算、预测成本、支出控制的制定及完成情况;
6.投资计划的落实与差距分析情况;
7.重大财务决策及实施情况。
二、财务诊断的数据来源
财务诊断的数据来源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两者应相应的比较分析。内部数据来源一般是财务部门所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及其附注,各种资产、负债、成本、费用明细表,各种会计账簿和凭证,银行对账单,调节表、备查登记薄,财务预算,财务规定制度和准则,合同台账等。外部数据来源一般是行业分析报告,政府的统计数据,各部门涉及生产经营报表,各部门阶段的预算指标、完成指标、合同台账,关于经营的年度、季度、月度方案等。
三、财务诊断的重点
财务诊断是为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结果的分析评价工作,需要查找危害企业的健康发展的主要弊病,以便为提出改善措施提供线索和依据。诊断的重点应有4个方面:1.资产状况方面,账面资产对应的管理情况,在运营方面是否有效,对于资产使用的效率和效益进行了解。2.经营成果方面,企业的盈亏形成是否合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否正常,利润分配是否满足后续经营等。3.债务情况方面,对于负债的风险是否在可控范围内,对于各种借款、债券、长期应付款等的实际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调查。4.资金占用情况,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票据、长期投资等实有情况,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及时间成本占用的潜在损失,变动及构成情况。
四、财务诊断的指标
财务诊断的指标都是财务使用的一般指耸据,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总额、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等。企业财务诊断建议从大处入手,主要考虑财务状况好坏及其对企业正常运营有较大影响的几个财务指标进行。1.利润率。通过销售利润率和资本金利润率计算,两个指标都是正指标,利润率越高,企业盈利水平越高,经营状况良好,反之着不佳。如出现亏损,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扭转亏损局面。2.资金周转率。对于次数和周转天数进行分析,周转天数越少,次数越少,企业的资金运用和经营管理越良好。3.资产负债率。对于企业的债务状况和偿债能力最直接的体现,资产负债率越低,表明企业的负债少,偿债能力强,财务状况好。4.资产结构。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不同的资产占的比重反应情况不同。货币资金占比重大,资金充裕,但是也存在资金成本的浪费。存货占比重大,说明存货占用较多资金,资金周转可能出现问题。这类情况应具体分析,并不是某一项占比特别大就越好。5.坏账损失率。坏账损失率过大,损失越大。这种必须分析原因,是否存在人员舞弊风险等。6.资产减值准备率。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减值准备占该资产价值的比率越高,说明该资产现实质量不好,已经不能按账面价值对外销售,已经发生了损失。
五、诊断财务应用的标准值
标准值的制定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尊重行业特点、区域特点、以前年度情况等。总体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主要应考虑因素和要求有:1.企业生产经营的获利能力和获利水平,行业的情况;2.各种外部投资风险率,自身的投资风险水平和企业经营风险大小;3.企业经营战略目标、考核目标及要求;4.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规模大小及对资金的需要;5.企业资本金的大小,财力的大小;6、生产成本和费用开支,资金市场利率和资金成本方面。
六、财务诊断步骤
1.搜集数据。根据需要可以广泛的收集各方的数据和资料,不能只停留于财务的数据,并且需要有历年的行业的,做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分析。
2.核对数据。数据的分析必须以核对准确为基础,利用现有的账务资料,对数据进行核对分析,检查无差错。
3.计算数据。分析各种指标,需要对数据进行计算。这种数据的计算,需要经核对数据各种报表数值基础上完成。
4.比较数据。对于前期的、同行业的、同规模、行业平均值等比较分析,检查异常情况。
5.整理数据。分析结果,整理形成文字报告。并且对结果进行提出措施改进方案。
七、总结
诊断的目标是使企业健康发展,所以必须提出改善措施。而改善措施不仅要是财务方面,还应注重战略层面、资产运营和管理层面、成本控制与产品质量层面、行业竞争与发展趋势层面、现金流量层面等。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项财务指标与经营活动是紧密相连,互相影响的,不可分割。财务诊断,就是以报告的形式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状况和结果。综合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业绩的变动进行剖析和评价,客观地揭示企业取得成绩或存在的问题,准确地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全面评估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的优势和劣势。
参考文献:
[1]杜炜.浅析国有交通控股公司的财务诊断与战略发展[J].服饰导刊, 2010,22(2):38-42.
[2]王维娜.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J].财经界:学术版, 2013(20):170-170.
[3]韩路.企业诊断浅析[J].管理评论, 1990(4):47-48.
[4]张跃.浅析财务管理[J].中国科技纵横, 2011(1):246-246.
一、财务会计的概念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以会计原始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系统、全面、有效、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以财务会计报表为主要表现形式,向有关利益方提供需要的财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旨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有效的经济管理活动。
财务会计是大中型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给企业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财务会计报表,包括财务报表、附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
二、企业经营决策对财务会计的要求
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具体阐述了“经营责任观”“决策有用观”等会计基本目标,明确说明了企业财务会计的报告目标为将“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对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也从简单的事后反映向事前事中事后发展。新准则的颁布,对会计财务产生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性原则也体现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即要求企业会计部门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各方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财务会计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使用价值,要看信息是否符合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助于企业评价和预测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会计信息就是有用的。
并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在核算经济业务不拘泥于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而是着重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是否在会计意义上属于本企业,是否在会计意义上实现了收付,再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比如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视同企业自有资产进行会计折旧摊销处理。重要性原则则强调了财务会计信息必须反映企业一切与决策有关的重要经济业务,而不能随意省略。报表中不能反映的重要信息应在附注中披露。谨慎性原则要求不应低估负债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入,防止不符合实际的财务会计信息,降低了会计的谨慎性要求。及时性原则则要求及时处理经济交易,及时准确地将会计信息传递给各方财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
三、财务会计有助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为企业经营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只有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才能对企业经营决策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不遵守“决策有用”目标的非真实、有漏洞甚至作假的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发挥财务会计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的良好作用,反而会对企业管理层造成误导,不能正确做出财务决策。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必须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处理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比如,财务会计建立了合理规范的财务处理控制制度和审批制度,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
财务会计通过其反映职能,给企业决策者提供企业财务运行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信息,比如企业会计部门要定期向经理层提供费用成本收入等方面的各种信息,以利于总经理进行成本分析管理、成本有效控制和经济效益的预测分析。财务会计处理企业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使企业通过分析财务指标与行业的差异,从而分析财务任务的完成情况,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研究和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
四、财务会计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与效率
经营决策是企业运行发展的重要核心工作。在企业运行发展过程中,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与企业生存发展有重要的直接关系。经营决策强调企业对未来经营发展预期实现目标及这个过程的战略方针进行最优决策的过程。而财务会计可以通过提高财务信息、分析财务信息,帮助企业正确的进行经营决策。
第一:财务会计有助于企业编制符合企业情况的年度预算,为良好的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会计通过分析企业经营所需的各项资金,合理分配企业资源,最大限度的统筹各项工作。比如,对于企业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在短期战略或长期战略中根据预期商品营业收入的合计数进行合理估计,而在企业的年度预算中,则需要以商品的预算销售收入、不同合作方的应收账款周转期限的周转率来计算应收账款的数额。
第二:财务会计有助于企业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管理。在财务会计核算经济业务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因素替代法深入具体分析成本的构成,具体得到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一系列指标。正确评价企业成本收入的比率,分析经济效益,正确地揭示各种因素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寻求有效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案。在财务会计中对产品成本的分析基础上,企业可以得出产品的前景预测做出是否加大对该产品的投入。成本分析必须结合企业的资产情况和可利用的资源,正确选定符合企业的成本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三:财务会计从会计角度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报表是财务会计的最终成果,其包括四表一附注。比如企业在分析上年度的利润表时,可以通过利润表获得企业当年的营业收入、其他收入、非常利得,以及所发生的营业成本、费用、税金、非常损失这些财务会计形成的财务信息。通过分析得到企业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揭示企业收益增长的规模、速度和趋势,有助于企业经验管理者了解其经营现状,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做好财务会计工作,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揭示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经营风险;可以检查企业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财务会计会计不仅能从静态角度分析其经营能力,还能从动态角度出发,分析和预测企业的发展能力。可促进企业经营者重视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使企业按照市场的原则进行运作,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化,帮助企业正确合理做出经营决策。
企业经营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效率、发展方向、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战略选择和具体实施的方案。通过良好的运用财务会计,有助于企业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促进企业向更高的台阶发展。
总结:纵然财务会计在企业运行中处于重要地位,但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还应充分考虑诸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政府减税的政策、国际动向等,进行具体全面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做出良好的决策。
1.国家宏观政策。以钢铁行业为例,由于近几年来经营情况波动较大,由于我国钢铁行业的生产过剩,钢铁企业利润由盈转亏,以基础钢铁生产的企业大都面临着经营不善破产的现状。在国家出台了发行大量债券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后,各地开始以修建地铁轻轨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钢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挽救了大多数钢铁企业走向破产的局面。因此企业对发展前景的预测,应不局限于自身的财务报表分析,应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出发分析对本行业的影响,制订应对策略,避免或减少由此引起的资金链断裂等严重财务失控。
2.行业信息。企业在制定经营决策时,必须密切关注行业信息,具有代表性的是麦克尔波特的竞争力模型。因此企业应不局限于自身简单的财务会计分析,应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企业自身与行业其他企业的差异,找准自己在该行业的定位,从而更好的参与行业竞争,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决策。
3.国际形势变化。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近十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既要关注经济收益,也充分关经营风险。例如,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应当选择稳健的经营决策战略,不应贸然扩大再生产。此时应更多关注全球的金融危机,而不只着重于单纯的报表分析。
财务会计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因此企业应重视财务会计,发挥其帮助企业管理层的正确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也要认识到财务会计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局限性,企业只有从宏观微观、动态静态角度出发,才能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1.保证企业经营的资金来源
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以及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证正常的业务经营运转。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小,资金积累的速度比较慢,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产品的推广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仅仅依靠自由资金以及自身的内部积累,是很难筹资足够的资金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外部融资才能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负债是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其获得资金的速度比较快,获取资金的手续以及程序比较简单,资金成本相对于股权融资来说比较低,限制性条款比较下,因此成为中小企业的一种重要资金来源方式。
2.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防止控制权丧失
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是现代企业筹集资金从而用来生产经营管理的两种重要筹资模式。与其他筹集资金的形式相比,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资金成本,并防止企业控制权的丧失。首先,负债作为企业资金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本成本仅仅高于企业的内部留存资金,比其他的筹资成本都要低,因此,通过负债经营,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负债是债权人与企业签订的一种收取固定利息的契约,其只要求从企业获得事先规定的固定成本,并不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净利率都会高于企业的债务成本,企业在支付完债权人的负债利息之后,还有一定的结余用于分红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通过负债经营,企业可以很好的得到企业权益人之外的资金支持,与股权融资相比,负债经营可以很好的防止企业的控制权的转移,保证了投资者对于企业的控制。
3.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所得税
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所得税,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根据我国的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的债务利息的支出可以作为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从而在税前予以扣除。在同样的经营利润的前提下,企业负债的程度越高,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就会越少,相应的应缴纳所得税就越少,因此,企业通过负债经营,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所得税。企业在资本结构中增加负债比例,提高财务杠杆比率,能够帮助企业享受负债经营带来的所得税扣除收益,从而帮助企业降低了税负,节约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的所得税税率越高,负债经营带来的所得税扣除额也就越大,企业的负债经营的好处也就越大。
4.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已经很难完全通过自有资金和留存收益来完成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作为支持,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采用负债经营的模式。通过负债经营,中小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从而迅速的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一定程度的负债经营,可以通过债权人的监督来倒逼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使得企业能够维持较高的信用等级,从而更加容易的从债务市场上进行融资,并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
二、中小企业负债经营中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中小企业要合理的确定负债规模和结构
中小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时,一定要对于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其他财务经营指标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确定企业的投资和筹集决策,制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和结构。在确定负债规模和结构中,中小企业应该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行严格的控制,另外,企业还要重视负债结构的优化,对于长短期债务进行合理的匹配,从而发挥负债经营的最大经济效益,规避债务违约的风险。在负债经营中,中小企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企业要根据销售状况及时的调整负债经营决策。如果企业的销售收入能够呈现稳定的增长,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企业可以适度的提高短期债务的比重;如果企业面临销售状况不景气,企业的现金流呈现不稳定的状态,企业一定要规避短期债务风险,尽量的提高长期债务的比重。其次,中小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来制定相应的负债经营策略。对于长期资产占比比较大的企业,应该尽量减少短期债务的比重,适当的增加长期负债比重或者进行股票筹资;对于流动资产占比比较大的企业,应该尽量的利用流动负债来进行筹资。另外,企业在确定负债规模和结构的时候,还要对于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市场利率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考量。例如,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可以尽量的利用长期负债,经营规模比较小的企业要多利用短期资金,从而降低资金的成本;企业还要对于长期负债的利率和短期负债的利率进行对比,在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要尽量的多利用短期负债,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2.加强企业负债资金的经营管理
中小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之后,要对于企业的负债资金进行严格的经营管理,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将资金投入收益最大的项目中去,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其次,企业要对于负债资金的规模和还款期限进行科学的安排,尤其要避免将企业的负债资金过于集中在一定的时期内,从而降低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另外,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偿债基金,一旦在债务到期的时候企业没有充足的现金进行债务的偿还,可以利用偿债基金来偿还债务,从而避免企业发生债务违约的行为,防范了财务风险的进一步发生。例如,四川某民营企业就建立了企业的偿债基金,每年从企业的留存收益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来补充基金。2012年,由于企业的产品销路出现问题,企业的销售收入不足以偿还当年企业的到期债务,企业及时的从偿债基金里抽取资金用以偿还债务,使得企业避免了债务违约风险。
3.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