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28: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区会计工作职责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高职会计 企业转型升级
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融资、偿债压力增大,大量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问题。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财务的深度参与,对财务会计类岗位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面向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的高职会计教育如何适应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专业同质化日趋严重的现在,高职会计学生如何形成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值得我们深思。
一、企业转型升级对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经济事项日趋复杂,企业日常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基础工作已被电脑取代。而财务内部控制、资本运作、投融资管理、风险管控等逐渐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企业对单一从事会计核算的人员需求逐渐减少,而对既懂核算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会计人员趋之若鹜。具体而言,复合型会计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具体如下:
(一)管理类职业通用能力
基于学科角度,会计是管理学的分支;基于工作角度,会计工作属于企业管理范畴。作为会计人员必须要具备管理类职业通用的能力,主要有:
1.学习能力。在经济转型期,与会计专业相关的法律政策更新迅速,经济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也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重视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作为复合型会计人才,除了精通会计知识外,还需要通晓市场规则、金融、法律、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在新旧知识的更新中,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终生学习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与人沟通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经济转型期,企业内部的经济事项日益复杂,会计业务牵涉到各个部门,会计人员需要积极参与经营决策、风险管控等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善于表达、勤于沟通,准确、及时地把会计信息和自己的观点传递给相关部门。在企业外部,会计工作会牵涉到银行、工商、税务、海关、社保等政府部门,在与这些部门打交道过程中,会计人员的沟通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二)会计专业能力
会计专业能力包括会计核算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财务管理能力。
1.会计核算能力。会计核算能力是指利用已有的会计政策和制度,审核、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填制报表,纳税申报等常规会计事项的处理能力。这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功,要求会计人员做到规范、及时、准确、完整,但工作缺少创新。
2.职业判断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会计惯例等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环境及企业自身特点,恰当选择公认会计原则,如实表达经济业务事项的能力。职业判断在会计领域无处不在,是会计实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3.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指会计人员作为决策者,参与企业的投融资管理、风险评估、财务预算等工作,评价单位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活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的能力。该种能力的取得有赖于企业经营管理、公司治理、财务管理、金融、税收、法律等相关知识与经验的积累。
在这三项能力中,会计核算能力通过学校的反复训练培养,会有明显的提升。而职业判断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有赖于实践的反复锤炼,学校教育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法。
二、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会计毕业生对接的岗位分析
依托区域经济、围绕市场所需,实施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生存的生命线。笔者对温州会计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
温州现有12万多名会计人员,其中84%集中在企业。温州企业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中小企业的特点是一人多岗,需求复合型会计人才,不仅会算,还要善于管理。中小企业对会计要求:会计核算、成本管理、纳税筹划。另外对高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调查统计得出:本科及以上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是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大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而这些单位的门槛一般也要求是本科及以上。我们高职及中职的毕业生的去向则是中小企业、记账公司,大型民营企业(驻外会计)。温州企业中12万多的会计人员其学历91%为专科及以下。目前中职生和专科生比例相当,因此我们的培养目标还应与中职区分。温州企业的会计岗位主要分为2个层次:一是属于技术型的初级会计岗位,如出纳、会计员;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处理货币资金业务、协助主办会计进行会计核算等。二是属于技能型的主办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财务总监主要的工作职责是资金运作与筹划、预算管理、内外财务关系协调等。根据岗位工作内容,财务经理和财务总监所需能力离高职学生还有差距。主办会计主要的工作职责是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报表编制与分析、纳税申报与筹划、成本管理、局部财务管理与分析;这部分职责要求和高职生的能力是相符的。因此我们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核心岗位锁定为主办会计。具体企业、岗位定位见表1。
三、高职会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路径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在提升高职会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本文就该校一些较成功的做法,归纳如下。
(一)围绕市场需求和区域发展,科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
1.采用“双层次三方向”人才培养模式。高职会计教育同质化非常严重,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培育特色,做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同时又符合企业的需求,这是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前述分析,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大致分为技术型和技能型两类,同时考虑到中小企业注重会计核算、税务管理、成本管理的情况,可以采用“双层次三方向”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主办会计分为纳税筹划、成本管理2个方向,把出纳、会计员作为技术型的核心岗位,列为高职学生的适应岗位(具体见右上图)。面对着企业的转型升级,高职会计教育也需要转型,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本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2.设置方向课程。在专业课程开设中,除了传统的基础会计、财经法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外,还需要根据各方向不同,开设方向课程,主要课程见表2。
本专业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安排教学,在第一至三学期安排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第四学期安排校内和校外的专业实习。在第四学期末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各专业课成绩对学生进行方向分流,学生分别选择会计核算、纳税筹划、成本管理方向的课程。在第五学期,学生就自己的方向课程来提高理论与实践,第六学期为毕业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期。
(二)专业教学实施中做到“四融合”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本专业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具体又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虚账虚做”。“虚账虚做”指的是课程内的实训。以“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先收集与课程知识点联系紧密的实务案例,后引导学生就相关案例进行充分讨论、分析。通过分析、引入理论知识,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进行税额计算。根据学生的作答结果,对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会计处理、纳税申报工作。“虚账虚做”主要体现了本专业的学做合一。
(2)第二阶段为“虚账实做”。“虚账实做”指的是校内仿真实训,实训项目来源于真实案例,经过教学改造,实训用的相关票据跟实际基本一样,教学组织仿企业分岗位安排,强调团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实训,完成了“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整个会计核算流程工作,在实训中,还穿插了纳税筹划、成本决策、资金管理、财务分析等业务。通过“虚账实做”,全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了生产与实训合一 。
(3)第三阶段为“实账实做”。“实账实做”指的是校内真实实训,学校一方面引进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真账,让学生进行实战实训;另一方面发展企业订单班,为名企提供人才,确保实训与服务合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已和中盛、智联等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了合作,在会计工作室了50多家企业的账,和中国路港集团、温州宏丰股份公司举办了财务人员订单班,通过“实账实做”,让学生接触到了实务真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账三做”是个递进的过程,学生在熟练核算技能的同时,提升了管理分析能力,整个学做合一融“核算技能”与“管理分析技术”能力提高为一体。
2.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融合。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融合体现在学生技能训练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融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习结合。
(1)学生技能训练与第二课堂活动融合。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一些基础技能。如:计算能力(小键盘录入、计算器训练),书写能力(数字书写和汉字书写、财经应用文书写),点钞能力(手工点钞、机器点钞、假币识别),会计核算能力(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填制报表,纳税申报),电算化能力(财务软件的操作、办公软件的熟练操作)。学生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些技能的考核,为了提升学生的技能,学校有针对性的在早、晚自习时间安排技能训练。将技能训练与第二课堂活动融合后,学生充分的利用了时间,提升了会计技能;同时,系里推出了技能通过率抵减“第二课堂活动”的次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练习会计技能的兴趣。
(2)专业实习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为引导学生进企业、进乡镇、进社区,结合专业特长,广泛开展技能训练、社会调研、创业实践、科技推广、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暑假都会布置内容为“三进一留”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进”,即鼓励大学生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开展专业实践和社会服务;“一留”,即鼓励大学生留学校,开展技能训练、创新研究和创业实践。要求各系采取相对集中的原则,由系部专业教师带队指导,进企业开展集中专业实践活动;并填写每周工作任务和撰写实践心得。在专业实践内容安排上,要求一年级学生以认识实习为主;二年级学生以专业实习为主。按学校的政策,会计专业学生被安排到会计相关岗位,由专业教师带队,以10-15人为一个团队,完成暑期专业实践。
3.会计专业与金融专业衔接融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下设会计专业和金融专业,两个专业实训内容有交叉,为此,对两个专业的部分实训进行了融合。在会计专业实训环节中,由金融专业学生模拟银行给企业开设账户,负责归类整理企业外来的原始凭证,并放到企业财务票据暂存柜中。会计专业学生去模拟银行办理日常银行结算业务、贷款、贴现融资等对公业务,打印对账单等工作。通过两个专业的实践衔接融合,共同提升实践技能。
4.校企融合。会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与温州会计学会、会计中介组织、路港集团等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校企合作(详见表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根植于专业内涵,形成了长效机制。
(三)打造“三能”素质的师资团队
与会计专业相关的法律政策更新很快,经济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也要求会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同时作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实训指导能力非常重要,同时合作企业经常会有一些财务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为此,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三能”素质教师建设要求,所谓“三能”教师,要求教师既能做好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同时还能为企业做科技研发、提供咨询服务。为了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院、系专门出台文件,鼓励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教师通过国内外访学、专业技术培训、专兼职的下企业锻炼、每2周一次的教科研交流等举措提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水平。
(四)开发适合高职学生和区域性特点的实训教材
以现代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单位为主,收集各个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与之相关的原始凭证,充分考虑经济业务的特点,选择会计核算流程,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在设计业务时充分考虑:
1.设计业务“陷阱”。在设计原始凭证时,结合实际案例,有意识的编造一些问题凭证,如支票日期大小写混用、数字错误,发票不规范,收据和发票的选择等。通过这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的注视,提升学生职业判断能力。
2.常规业务和特殊业务相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样,在教学时,应该因材施教,常规业务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完成,而对一些优秀的学生,除掌握常规业务外,可以增加一些特殊业务。如在资金紧张时,要求学生做融资方案;在接受客户订单时,做订单决策;在利润分配时,做税收筹划;让企业的非常规业务在模拟实训中有所体现。
(五)改革学业考核评价
以往的高职会计教学多强调形成性评价结果,往往以考试分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定量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随着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深化,考核评定方法也需随之发生变革。考核方式应该多元化,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变原有的阶段式考核为过程考核,改变考核内容,突出考核会计职业胜任能力,培养学生会计岗位技能。扩大评价主体,评定学生成绩时,除了上课教师外,还参考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企业人员对其的评价。学校在制订会计专业学生成绩评价标准时,更多的听取了企业的声音,毕竟,用人单位对其的评价是比较务实的。
随着经济的起底回升,企业的转型升级对复合型高职会计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高职会计教育必须契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为导向,找准学校专业定位,通过教学改革、师资团队建设,典型教材编写,学业成绩评价改革等方面探索培养适用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葵阳,朱向军.企业转型升级视野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1,(08).
2.胡玲敏.经济转型升级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特色建设[J].会计之友,2010,(09).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29-03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就是指由具备会计信息化相关学科知识、技能,愿意为建立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教师所组成的教师群体。这种教学团队的特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团队的合作包括成员之间、团队之间、团队或个人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二是团队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紧紧围绕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行业要求和标准而展开;三是团队科研以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界接受并应用于生产的应用型科研为主。到目前为止,几乎每所职业院校均建有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所以开展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的研究对提高会计电算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
团队内涵建设的科学含义
国家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并且逐渐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这个就是高职教学团队内涵建设的最科学、最权威的定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建设就是按照这个科学定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具有高职特色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建设。
《意见》同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所以,在高职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团队合作。众所周知,会计岗位工作是团队工作,所以要建立一个基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团队,才能引导教师开展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为第三产业输送财务会计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这决定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综合性,所以,教师个体和师资团队应具备综合性。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内涵建设一定是综合性建设,教学团队必然是综合性会计专业人才的集合,这个综合性内涵建设得当,教学团队发挥出来的作用一定大于团队教师个体的并集。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的建立,若团队没有内涵只能是有名无实,团队就没有活力和凝聚力,团队个体之间和团队之间就不能实施互补,就没有分工协作,也就不可能实现预期的共同目标。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
团队内涵建设的普遍问题
(一)教学团队划分标准定位不明确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院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的成立没有划分标准,均以会计电算化教研室为基础,这就把会计电算化教研室与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视为等同关系。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校生普遍较多,教师人数一般都有三四十人,所以,教学团队人数过多,这与“少数人”的组建原则不符。事实上,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主要有企业内部会计岗位群,如会计、出纳、仓管、成本核算;企业外部会计岗位群,如往来会计、税务会计;面向会计事务所的岗位群,如内外审计助理等。所以,对于教师队伍比较大的会计电算化教研室,建议以岗位群为划分标准成立若干个教学团队,团队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二)教研室工作职责与教学团队职责不清晰
对于以会计电算化教研室为基础成立的教学团队,往往教研室主任就是教学团队负责人,导致了教研室工作就是教学团队的工作,造成了教研室工作职责与教学团队职责混淆,教学团队工作只能作为学院或系(部)行政领导的摆设品。教学团队负责人应该是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工作实施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教研室为载体,动态组合、校企互通的组织模式,专业带头人主持本团队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及管理工作;要充分理解“教学团队≠教研室”、“教学团队≠教师群体”、“教学团队的学术权威>教研室的行政权力”这三个关系。
(三)内涵建设缺失,脱离校企合作
现有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多数是会计电算化教研室为基础成立的教学团队,团队中缺乏企业一线的会计主管或财务经理这一类能工巧匠,难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导致团队难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