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3-06-13 16:20: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推动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与发展永恒的主题,是高校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学风是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1],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具体反映在其学习、活动、人际交往等过程中。良好的学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巨大力量,激励学生“想学”、“勤学”、“善学”、“乐学”的热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风建设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校自身发展和提高、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校学生学风问题
当前,高校学风总体是好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但当前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换导致入学门槛降低,以及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给高校带来的影响和冲击,高校学风建设形势严峻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2]:迟到、旷课严重,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宿舍里上网、玩游戏、追剧;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等等。总结来说,高校学风建设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困境:
1.学习目标缺失,危机意识缺乏
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目标明确,就是考取大学,而进入大学后则认为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不能及时树立新目标,或者说家长及中学教师给予了“大学很轻松,玩着就能过”的错误理念。理想的缺位、认识的片面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目标缺失,且认为毕业尚远,寒窗苦读十二载,现在要充分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享受人生,从而缺乏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
2.专业兴趣不足、学习热情不高
学生不能适应“基础知识学习”到“专业学习”的过渡,且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专业知之甚少,很多学生的专业是家长或老师代其选择,或者因为成绩的限制,调剂为非志愿专业。因专业兴趣缺乏,逐渐对专业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演变为排斥和逃避的心理,出现过度上网、游戏、追剧等行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
3.学习方法改变滞后、学习纪律不严
大学教育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上课只是起到引领、提示的作用,且课时短、容量大,学生不能适应从高中灌输式的被动学习到大学探索式的主动求知的转变,呈现出“跟不上进度”、“一拖再拖”的现象。大学里注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习惯养成,学生在脱离了高中阶段学校和家长的严格管束之后,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不足,出现了自由散漫、纪律松散的现象。
二、造成高校学生学风问题的原因
1.缺乏理想信念,学习动机模糊
荀子言“志不强智不达”。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为谁学”,没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做支撑,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学习原动力。
2.诸多客观因素阻碍学风建设顺利开展
首先,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不如有个好父亲”等歪风邪气,甚至有家长或者中学老师“大学学习很轻松”的错误理念灌输,以及大学高年级学长对“60分万岁”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对学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扩招形势下学生人数增多,而相应的教学资源有限,增加了学风建设的难度;再者,传统授课方式存在弊端,部分教师理论素养、教学水平一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教师受学生教学评价的制约,为得高分出现“媚学生”、“不敢管学生”的现象[3],严重影响学风建设;最后,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电脑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而这些电子产品功能的扩展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也极大干扰了大学生的学习。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
学风的形成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要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实现良性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促其“想学”;需要老师的引导、平台的推动,使其“善学”;需要管理与监控等教育手段的运用,保其“勤学”;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乐学”。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
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所在。志当存高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来激励学生,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感召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学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学生,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有效抵制社会不良理念的侵蚀,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正确对待学习、学术,提高自身学术修养的一种态度和方法[4]。尽快适应中学到大学的改变,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成就辉煌人生。
2.整合学校学习资源,创造安定学习环境
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高校学习资源紧张、学习场所紧缺,尤其是临近期终考试时。另外供考研同学学习用的教室太少,甚至出现“一座难求”、“花钱买座”、“早6点出门排队占座”的情况,且自习场所不时有人打手机、聊天,打扰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建议高校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学习生活环境的硬件建设,多设置自习场所,为学生创造安定、安全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良好学风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硬件保障。
3.重视教师主导地位,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科学、严谨的教风可以带动学风、促进学风的发展,对学生产生“从游式”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5]。教师发挥引领作用,需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学术水平,做到有德、有才、有爱、有严。有高尚的师德,学生才乐于追随;有精湛的业务能力、高超的教学才能,学生才能受到点拨与启迪;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才愿意亲近;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治学要求,学生才会敬畏,不敢懈怠,从而实现春风化雨的教化。同时,作为教师应坚持原则,坚持底线,勇于负责,针对课堂出勤率低、学习氛围差和上课违纪等纪律问题要敢于亮剑,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引领学风建设。
4.立足学涯规划,发挥辅导员督导作用
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应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立足于学生的学涯发展,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针对大学各阶段的特点,以学风建设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并督促落实。大一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学习动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管理(如大一强制规定上好晚自习等措施),做好过渡引导,不可放手太快、太急;大二要求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确定主攻方向,培养综合能力,可以英语四级为抓手,培养学生树立目标、热爱学习、主动学习的理念;大三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职业技能,鼓励创新教育,并以考研为着力点,培养学生自己做出人生抉择的能力,砺炼其坚定的学习意志,统筹安排学业的能力,并通过其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感染周围学生,带动学风建设;大四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就业择业教育,引导角色转换,助力自我突破,并以自身经历引领带动学弟学妹。从而有效发挥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形成良好学风、良性循环。
5.搭建学风建设平台,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平台共同推进,促进学风建设深入开展,助力学生历练成长。如:举办学术报告和讲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传递学科最新前沿信息,拓宽专业视野,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注重朋辈辅导,树立优秀的学习典范,将某一方面领先的学生引到台前,将其经验推广到同学当中,营造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开展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深化第一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创建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从而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建立就业实践基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拓展第二课堂教育,邀请专业教师进行启发式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动脑筋想办法来改进方法、节约成本、提高性能等,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严明学风纪律要求,建立学风监控体系
要保障学风建设,严明学习纪律要求并建立健全的学风监控体系势在必行。要让学生熟知学生管理、学风建设、违纪处分、学业警示等相关规章制度,从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将考试违纪导致的后果让学生理解吃透,以考风监督学风,引导学生不能有侥幸心理,功夫要下在平时。当学生所学达不到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时,严格执行学习警示、退学警示制度。建议大学推行淘汰制度,不做“温水煮青蛙”,严进严出,保证培养质量。当学习不及格情况达到一定程度时,坚决劝退,从而使学生形成危机意识,促使学生努力学习不掉队。学风建设有效推进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自管”与“他管”完美结合,保障学风建设持续进行。要加强任课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加强监考老师对考试过程的监控,加强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如上课考勤、是否存在沉溺网络、沉迷游戏等行为),特别通过学生自律会组织对学习行为常规化的检查,强化学习纪律,并将其制度化,实现“罚有所依”,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7.重点帮扶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特点,确定重点帮扶对象,提高此类学生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全面推动学风建设。关注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督促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组织高年级或同年级学习优秀的学生予以“一对一”、“结对子”辅导,帮其树立信心,勇于挑战;关注心理出现不适的学生,通过心理疏导,释放其压力,并以健康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心他们生活,激励他们成长,通过资助政策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对于专业学习特别困难或无法建立专业兴趣的同学,建议通过休学、留级、退学或调整专业来调整认知。
8.结合家庭教育,发挥家长作用
家长的亲切关怀是大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虽然大学生普遍远离家乡,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距离已不成为限制,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大学的表现,强化家庭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学校要与家长建立联系沟通制度,可采取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等快捷方便的方式实现信息沟通,还可以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新生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能够建立大学教育认知,并给予孩子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思想不稳定、学习兴趣不高、沉迷游戏、出现学习困难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将学生在校情况进行反馈,并征求家长意见,找出合理的教育方案,从而做到点面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家长也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关心孩子成长,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并教会学生感恩,从而珍惜来之不易大学就读的机会。“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与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6]。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大环境的推动,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需要高校、教师、学生、家长高度重视,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从而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促进校园良好学风的形成,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李娜 范勇 郝军 单位:济南大学
参考文献
[1]焉丽平.独立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学风建设策略分析.教育现代化.[J].2016,(4):170-171.
[2]赖军辉.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6,(8):112-113.
[3]邹团.论“师道尊严”与当代高校学风建设.高等农业教育[J].2013,6(6):71-74.
[4]孟波,白云.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对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2016,(5):31-35.
【论文摘 要】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高校的学风建设出现了不良状况,并且不同的年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调研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学风特点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推动高校的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学风状况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但是当前学风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状况,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风问题上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只有针对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高校才能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主要通过对我校学生的调查研究,提出加强学风各年级建设的建议。
1.各年级学生的学风状况及其成因
1.1 一年级为学习迷茫期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面对新的环境,在学风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主要是面对新的环境,学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学生是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学的,处于陌生的环境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好又会使得他们更加的想家,导致情绪不稳定,没心思学习;大学的学习模式不同与高中,部分学生课堂上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课后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学习;部分学生甚至将“60分万岁”的错误观点奉为信条,因此盲目的投入到了众多社团活动或者是流连网吧,丧失了学习的动力;部分学生是被调剂进入现在的专业的,由于对专业的不满意,不知道所学专业前景如何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等,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总之大一的学生处在环境转换的适应阶段,是一个矛盾形成和隐蔽的阶段,也是一个学习的迷茫时期。
1.2 二年级为学习分化期
进入二年级,经过了一年迷茫的时期,随着对环境的熟悉,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往的频繁,大多数学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一时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整个大学的全盛时期。那些对本专业有浓厚兴趣,在大一时就是踏踏实学习的同学会更加意识到大学学习的紧张和难度,开始专心读书,并且开始认真思考、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对于是考研,参加工作还是出国深造,都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会在课外补充相关知识以丰富对本专业的进一步学习。而那些大一时就学习松懈不认真的、生活懒散、沉迷网络或因交友出了问题的学生,他们将不挂科、取得毕业证书作为自己的目标,当然也就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大一学习成绩不太好,自我反省之后开始努力,争取进步。
这一时期,也是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阶段。大二年级结束后,每个学生在集体中的定位也基本形成。部分学生被各种荣誉环绕,学习动力较足;部分学生则经常被老师批评、考试补考、受到处分等,失去学习兴趣,迷失方向,没有学习动力,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1.3 三年级为学习问题爆发期
到了三年级,在前两年累积的各种问题也发展到高峰,于是三年级大学生处在了矛盾爆发和转化的阶段。有明确方向和目标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了较好的自学能力,精力集中地向高标准努力,准备考研的学生则整日埋头苦读,准备就业的学生则努力增强自己找到满意工作的筹码,准备出国的则在各种学习班间奔波。
贪玩、懒散的学生则感到了深深的危机,其中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开始反思,重新审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他们加倍努力学习,恶补之前拖欠的课程,且颇有成效;另一部分虽然也意识到问题,但还是不能正视学习,彻底的成为了学习困难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在感叹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的同时,工作、升学的压力也更加明显。
1.4 四年级为学生毕业前最后努力
大四学生的大部分学习任务已经完成,毕业即将来临。大四上学期是学生最忙碌的时期,考研的、出国的学生埋头学习在做最后的冲刺;准备就业的则将学校学习的专业技能与社会联系起来,对社会政治经济非常关注,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到了大四第二学期,考研的学生在准备复试的同时留校安心做毕业设计,力求拿个好成绩;签了工作的大部分人在奔波于学校与单位之间,工作实习则成为了他们的主要任务。这一时期学生忙在考研、求职、实习和毕业设计间忙碌,对自己的生涯规划、就业前景关心随之多起来,随着毕业去向大局已定,他们在为使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句号而努力。
2.加强各年级学风建设的建议
各年级学生在学风上存在的问题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驶向理想的彼岸,高校应该在认真贯彻16号文件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工作方针,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2.1 做好一年级学生的入学教育
新形势下,我们应该用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把握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一年级是大学生理想起航的阶段,要通过系列的入学教育,让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的转变,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刚一入学,新生对专业的概念很模糊,可以安排专业课老师多和学生交流,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设置情况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出路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够课堂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学生间的交往,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班级风气,以形成良好学习风气。适当的将一年级的课程排的相对紧凑一些,让学生将更多是心思放在学习上,因为经过紧张的高考生活,一下子过渡到非常轻松的大学生活,很多学生会失去自制力,一旦养成上网游戏、懒散的习惯,想要改变十分困难,这也是导致学风差的原因之一。
2.2 加强二年级学生的警示教育
2002年媒体报道了某高校叫“小良”的学生,大学四年将父母卖血挣来的6万多元钱花费在玩游戏、谈恋爱上而荒废了学业,游荡京城,这被称为“小良现象”。针对二年级容易出现学习困难、沉迷网络、感情困惑等问题,可以重点在二年级学生中广泛开展“小良现象”道德警示教育,并认真组织学习宣传时代先锋、道德楷模、杰出校友的事迹,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学会感恩,承担责任,勇往直前。这样通过正反方面的事例,让学生重新审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二年级最容易引发各类心理问题,这一阶段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层面,可以通过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关注他们的学习、情感,加强心理疏导,及时随访。让学生明白,成长是一个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在社会实践中磨练的过程。
2.3 引导三年级学生的职业规划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思想成熟、目标明确的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引导他们分析个人情况结合社会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通过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做好他们的思想动员工作,坚定他们的信心,引导他们只有树立顽强的毅力和信念,刻苦学习,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进一步深造。同时可以邀请往届已考上研究生的和大三学生一起交流经验、传授复习方法,为他们的复习备考提供有效帮助。准备就业的学生则是加强他们的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科竞赛、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动手能力,能够使很多学生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将来他们进入社会的有力保障。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从思想上重新重视学习,督促他们抓紧时间恶补落下的课程,告诫他们如果再不努力很可能毕业都会出现困难,最终荒废学业。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不同状况的学生则向着各自的目标去努力。
2.4 树立四年级学生的合理就业观念
进入四年,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复习考研、找工作,在课程安排上会相对宽松些。这段时间务必让考研的学生一定要坚定信心,安心复习,做好考前的最后冲刺,不要因为其他同学找工作,而受到影响无法学习,蠢蠢欲动。找工作的同学面对当前高度竞争的就业市场也不要茫然不知所措,流连于招聘会而无心学习耽误了功课。学校可以在组织好就业指导课教学同时,通过开设专就业题讲座、举办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通过对企业、市场的调研,向学生及时传达就业信息,保证绝大部分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就业形势,顺利就业,同时还保证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不耽误学习。
3.结语
总之,学风不仅体现的是学生的状况,而且还与高校教风、校风关系密切,只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风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教育管理,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 学风建设 学业生涯规划
学风是高校的灵魂和生命线,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优良的学风对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和扩大影响力,提高生源质量和报考比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充分就业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风普遍现状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的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日趋严重,高校学风也愈来愈呈明显下降态势。教育部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中指出:“近一个时期来,在高校教师及学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学术风气。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如何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
二、高校学风现状的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主要来自于学生自身、学校管理机制以及社会整体环境三个方面。就学生自身而言,具体可分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动力不强,学习方式不适应和学习能力有限四点原因;就学校管理机制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条件、教学要求、教学考核与激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不完全、不合理造成的;就社会整体环境而言,在大学生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高考成为学习努力程度的终点,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一旦进入大学后学习努力程度就一路下滑,以往在小学、中学和高中所形成的学习习惯逐渐消失。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和举措
大学的学风重在建设。优良学风不是自然形成的,它的形成是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教育者做许多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学风建设要有科学的思路、具体的方法和有效的保障机制。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开展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以促进学风建设。
(一)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重要性
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科学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进行合理自我定位。大学生要不断发掘专长,认识不足,进行调整与修正,找出真正感兴趣的领域,确定优势所在,明确进入社会的起点,最重要的是明确人生目标。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确立的过程是一个弹性动态的循环过程,此过程使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促使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
2.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业目标的分解强化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观念,从而增强其目的性和自我约束力,重视、把握现在,集中精力完成选定的学业目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成才的主动性。切实可行的学业生涯规划,能够引导大学生认识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优势,确立明确的学业目标;引导大学生评估个人目标,学会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增强学业竞争力。
(二)学业生涯规划具体措施
依据各年级专业掌握程度及短期发展方向的差异,可初步进行以下学业生涯规划:
1.大一新生建立学业生涯规划档案,增加专业职业教育充实新生入学教育,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尽快帮助学生了解所报专业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采取多方向建议、多方面选择的方针,让学生初步建立学科概念,确定大体方向,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短期学习规划及长期学习目标。
2.大二学生对自己学业生涯规划的修正与补充。接受了一年的大学教育,学生对大学教育的了解逐渐加深。此时,组织同学进一步修正自己的近期规划和长期学习目标,使学业生涯规划更符合自己的愿望及发展要求。
3.大三学生对近期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确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大三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已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通过对上一年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修改目标与实际的偏差,完成近期及远期目标的合理规划。
4.大四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进行总结,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四面临毕业的学生,结合三年所做的学业生涯规划及自身实际,合理规划自己的远期发展目标。
(三)积极开展学业生涯规划,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根据以上分析,在高校开展学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助于学生科学合理的完成学业要求,而且是高校促进良好学风建设重要手段。
1.多数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缺少规划意识,学生一旦考上大学这一短期目标达成后,不少人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思想。针对这一特点学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了解基础课、专业课对知识系统提升和未来工作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动力,进而改善整体学风。
在高校办学的过程中,学风建设是确保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学风建设能够体现出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很多大学生的学风较差,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此,大学应当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学风现状以及学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
〔关键词〕
大学生;学风建设;优化措施
学风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能够客观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学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影响,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学风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成长,使其成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在当前很多高校当中,大学生的学风都存在着较大问题,例如私利思想严重、环境适应能力差、学习目标和方向迷茫等。
1.学习态度方面。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教改的进程中,很多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学习缺乏自主性,只是应付老师、作业和考试。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们并不能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大量的自由时间,用得过且过的态度去混文凭,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发展缺少规划,学习动力不足。
2.学习兴趣方面。
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缺少对相关专业的详细了解,仅仅是道听途说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导致在入学以后对自己所选专业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部分学生认识到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急于求成,忽略相关理论基础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常常出现基础不牢的现象。
3.人际关系方面。
现在的大学生较多的关注自我,极度渴望成功,但是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步入大学之后,在同时面对学业、就业以及生活压力时,缺少面对挫折、解决问题的勇气,常常采取逃避甚至自暴自弃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其学习状态。
二、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的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
目前,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组成呈现了年龄、生活背景以及个性特点多样化的特征,学生的基本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面对统一化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激烈的学习竞争和就业压力对其心理状态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导致学生消极情绪的蔓延,对学习和工作都产生了偏激的认知,出现很多的不良行为,这些行为会影响到周围的其他学生,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种种不良问题。
2.学校因素。
在当前很多大学中,没有把“教书”和“育人”有效结合起来。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教书,在授课过程中,重视课时数量,却忽略授课质量,难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对于育人方面的问题,教师认为这是辅导员的工作,而与他们无关。另外,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校教工的数量已经严重不足,工作任务和负担日益加重,因此,教师和辅导员有时难以顾及到每一名学生。同时,很多高校的学生管理队伍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家庭因素。
当代大学生在家中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对孩子过于溺爱,从而造成了一些大学生性格方面的缺陷。在大学校园中,很多学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因此,难免感到无助和失望。亦或是平时父母管教严格,学生在脱离父母身边之后,认为得到了释放,因此不用心学习,不务正业。另外,父母能否对孩子在德育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行为影响,也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4.社会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发展和学风建设也受到了较大影响。这种影响是双方面的,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虽然高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促进和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不良现象。例如,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现实主义、经济利益等不良思想的引导和影响,使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发生了扭曲。越来越多的网吧、游戏厅、KTV等娱乐场所,也使得很多缺乏自制能力的学生沉迷其中,荒废学业。
三、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对策
1.培养师德教育。
高校应当积极检查和考核教师的教学情况,接受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一旦发现存在问题的教师,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教师进行整改和调整。同时,学校应当关注教师的行为举止,注重对教师思想和理念的培养,在提升教师能力与素质的同时,也要不断强化其思想意识,让教师对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拥有更高的认识。此外,教师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以外,还应当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和正确的引导,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良好结合。
2.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辅导员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加强自身价值观的完善过程中,应该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价值的结合,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微信、校园网和QQ等沟通工具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与其交流,关注其心理健康状态,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在就业上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帮助学生设立恰当的学习目标,提高其职业技能。
3.营造良好环境。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组织学生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各项相关的活动。例如,可举办主题讲座和学术报告、开展素质拓展、学习竞赛等活动,进行先进班集体、寝室、个人等评选活动,从而在宿舍、班级、学院当中引入良好的竞争机制。对于优秀的个人和集体,学校应当进行大力的表彰和宣传,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对于实用有效的新方法予以推广。
4.完善管理制度。
一、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21世纪是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竞争愈演愈烈。一国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人才的发展,人才的发展靠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学校的学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攻坚阶段,需要一批又专又攻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学府在教育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学风良好,培养出的大学生素质就高。高校的学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人才状况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2.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国际知名大学的需要。高校是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国际知名品牌的大学对一个国家有很深刻的影响,一所知名的大学不仅可以提高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知名度、影响力(例如,牛津城市、剑桥镇就是因为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而闻名)还可以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目前许多高校都在为建设国际知名品牌的一流大学而努力。大学的知名度如何关键在于学风建设,学风好,大学生学习成绩就好,学校名气就大;学风差,不仅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反而会浪费人力、物力、误人子弟,有损学校形象。建设国际知名的一流大学,必须加强学风建设。
3.高校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保证。学习是大学生的根本任务,大学时期是人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成人成才的最佳时期。大学生要成人成才,必须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不重视学习、没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大学生不能称其为合格的大学生。严谨的学风是大学生学好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影响非凡,对他们成长起着强大推动作用。因此,有效地发挥学风建设作用,积极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是大学生成人成才重要保证。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1.明确高校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高校学风建设要有全新而坚实的指导思想,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学风建设看作高校建设的头等大事,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带动学生使其规范行为,主动学习。只有充分明确这一指导思想,聚集所有人力物力,劲往一处使,才能建设良好的学风。
2.加强师德师风、领导作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办学理念。教师一向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所以教师要“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展现模范作用。要强化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人才培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学理念,“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的教学精神,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师生之间形成“尊师重教,爱生育才”的良好关系。同时加强领导作风建设,形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校各级领导以严谨的求学风范、高尚的道德品德展现在学生面前,发挥偶像崇拜的积极引导作用,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
3.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引导、熏陶和育人功能。要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开展“名家讲坛”活动,邀请学校的知名教师、院士、专家、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科学家、哲学家等讲述他们自己的奋斗经历和学科前沿问题,以成功人士的事迹鼓舞大学生们,使他们受到振奋、促动、启迪,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一些疑难问题也能得到专家解答,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另外,要对学生进行校风、校史教育,加深学生的爱校情怀,使学生作为本校学生而深感自豪。激励学生与学校形成一体,以学校为荣辱,把学校的形象当作自己的形象,对学校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从而为学校争光,增强学校凝聚力,促进学风建设。
4.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指导行动,养成良好学风。学风是学生政治思想、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的反映,也是其综合素质的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投身学习、武装自己、建设祖国、复兴民族”宏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艰苦奋斗、勤奋努力、知难而进、自强不息、虚心好学、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优良作风也是学风的重要内容,所以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具有高尚的个人道德修养和良好作风的一代新人。还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总之,只有思想上认同,行动上才能一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将促进学风建设。
5.通过紧抓高校典型学生、典型寝室、典型班级来促进学风建设。正面的学生典型有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队伍、大学生科技骨干队伍等,要让他们充当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他们对周围同学在学习生活上都能起到很好激励模范作用。尤其要重视大学生科技骨干队伍,他们是学风建设向高层次延伸和发展的渠道,对学风建设起着直接促进作用。
正面的寝室典型对学风作用不可忽视。大学生寝室几个同龄人住在一起,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作息时间。同一寝室同学接触的时间最长,再加上青年人从众心理、学习攀比心理,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很深刻,最容易形成良好的学风。只要有一个优秀学生,就可能带动全寝室的同学共同努力,从而形成一个正面典型寝室。2002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系物理专业同一寝室七个同学都考上研究生,这就是寝室学风的最佳代表。寝室学风是校园学风最基层的部分,是最直接的途径。因此,要狠抓典型寝室学风建设。
正面的班级典型对学风的作用更大。优秀的班集体对学生个人有巨大的感染作用,可以激活学生的竞争意识、求知欲、进取心和责任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习毅力,树立信心,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另外,可以凭借班委、班干部、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全班学生的学习,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
[关键词] 学风建设 现状 对策
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学风、校风的建设。由于当前享乐主义思想盛行,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没有明确奋斗目标,没有远大抱负和理想,学习不努力,缺乏学习压力和动力,“60分万岁”,纪律观念不强,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课堂纪律差等不良现象,给大学生学风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所以,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学风现状
1.自身因素影响
经过十二年的学习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抱着“享乐主义”态度。生活懒散、没有秩序,比如,早上赖床、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没课就是“90后的宅男宅女”――窝在寝室里,或坐在电脑前面。大学的管理也比较自由,没有压力,学生无听课兴趣(睡觉的多),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只顾着玩。高三就有人放眼大学生活很潇洒,自由自在,可以逃课;寝室里大学生们叼着烟围成一圈,跷二郎腿在用凳子拼成的桌上打着扑克,这就是当前大学生的形象?
2.学校办学环境的影响
教学管理是否严格,硬件设施是否齐备反映着办学环境的优越与否。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僵化不丰富,造成相当数量的学生的不少课程不及格,甚至导致不能毕业。
3.授课教师专业素质及授课质量的影响
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与老师的教学质量存在正相关。很多大学老师只顾自己上课,不像高中的老师一样,经常找学生交流,造成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失落感。学生渴望教师整体素质水平提高。目前,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师德风范、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喜好,这也是部分学生经常旷课的主要原因。
4.学生群体行为对个体学习的影响
对大学生来说,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其学习,生活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班级、宿舍。根据当代大学生特点,班风正、则学风好,如果高校领导重视班级建设,班主任责任心强,班干部配合得利,班级工作做得好,就会形成勤奋向上的学风。寝室也是一样,一群人在一起相处几年,彼此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个人品质都会相互影响的,中国不是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
5.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风气的好坏,校外环境的好坏对高校学风建设影响重大,正面影响能为学习带来动力。然而,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消极现象,如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给学生正确选择人生观、价值观等带来冲击,很多学生认为金钱地位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校园周边以营利为目的录像厅、网吧等营业场所也对我们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是培养优良学风的根本出发点。高校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和道德修养提高,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感情。不仅要在学校、班级里进行集中教育,也要针对个人进行教育,比如,某班李某某上课老是迟到,班主任和辅导员就要在课下找他好好谈谈,指出他的错误叫他及时改正,班级干部也要随时督促他。同时,班级必须有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只要班主任抓得紧,班级干部积极配合班级工作,培养良好的学风、班风是指日可待的。
2.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应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用良好的素质、师德去感染学生。很多大学教师只要上好了课就不管了,这会使学生积极性下降,无兴趣对待学习。老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关心学生学习现状,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上课时要与学生多互动,注意维护课堂纪律。比如,王某某同学生上课睡觉,你要过去提醒他好好听课,不能无视他。“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对学风影响也很重要。
3.每个班任用一名学生教学信息员
教学信息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敢说真话,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较强的观察、综合分析能力,能够深入同学,收集意见,及时准确地向学院反馈信息,关注教学前沿动态,善于发现和辨别问题并能主动提出改革意见和建议。
4.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大力加强“专业理想教育”,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发展前景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成才的渴望。鼓励学生社会实践,参加人才交流会,增进对宣传求职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增强其学习动力。
优良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实质,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只要高校能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去抓学风建设,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定会有长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妙春,王宏.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6).
关键词:高校;学风状况;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50-02
高校学风,是指高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等学习作风和教师治学作风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表现[1]。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上课迟到率高、不及格率高等现象,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
为更全面、深入了解当前高校的学风状况,进一步探索其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2],特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为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切实了解其学风情况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做具体分析,提出加强改进学风建设的建议,希望对进一步加强和优化高校学风建设有所助益。
一、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针对学院8个系一至三年级本科生及一至二年级专科生,以班级为单位选取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49份,回收有效问卷249份,回收率为100.00%,在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占100.00%,其中2010级53份占21.29%,2011级92份占36.95%,2012级104份占41.76%,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女生、学生干部、普通同学、党员以及学习成绩优秀者、较好者、较差者均占一定比例,具有一定代表性,基本能反映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的学风情况。
(二)调查方法和内容
方法采取问卷法为主收集资料,辅之以学生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学风情况,问卷内容分为大学生学习目标、大学生学习态度与兴趣、大学生对考试的看法、大学生自主学习安排、大学生对学院学风的总体评价等五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学习目标
大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调查发现,57.43%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明确,认为大学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目标做积极的准备;40.96%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目标较为明确,学习只是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将来好在社会上求职生存;1.61%的学生大学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只是混日子,根本没想过未来。
(二)大学生学习态度与兴趣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的重要的非认知因素之一,是学生对学习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它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对学习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愿望,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热情高,学习效果好。具体而言,问卷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学习的努力程度方面
38.15%的同学认为自己很努力,学习中一直保持努力上进的状态;61.0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努力程度一般,自身对专业学习兴趣不大,了解不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0.80%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不努力,学习时间大多用来玩游戏、睡觉等。
2.学生在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方面
53.81%的同学选择对所学专业保持较高的兴趣,具体表现为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强;43.78%的同学选择对所学专业兴趣较高,学习专业只是为将来能在求职时有所帮助;2.41%的同学选择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专业并非符合自己意愿,只是因各种原因不得已的选择。
(三)大学生对考试的看法
考试是针对学生所学科目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的一个手段,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回答“你是否赞成考试作弊行为”问题时,3.62%的学生称自己赞成考试作弊行为,还希望校方和老师们考试时不要太严厉;13.25%的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抱着同情和理解的心理,认为考试作弊如果只是偶尔为之,又没有被老师发现,也就无关紧要;83.13%的学生不赞成考试作弊,认为靠作弊行为获取虚假的高分,不公平不公正且属于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四)大学生自主学习安排情况
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课余时间的合理安排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巩固所学。在回答“你是否经常去图书馆或教室自习”问题时,39.76%的同学认为自己在课余时间经常去图书馆或教室自习;56.62%的同学认为自己较少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或教室自习;3.62%的同学认为自己从不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或教室自习。
(五)大学生对学院学风情况的总体评价
学生在回答关于学院学风情况的总体评价时,52.61%的同学认为学院的学风情况好,好的学风也成为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44.98%的同学认为学院的学风情况一般,关于学风建设的很多方面还有待加强;2.41%的同学认为学院的学风情况较差,学院学习氛围不浓,很多人沉迷网络游戏,学习进取心不强。
三、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原因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推动力
当前,高校受到扩大招生政策的影响,使得更多的人可以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相对过去而言,其中一些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进入大学后所接受的与中学阶段截然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不适应,再加上入学之初的专业选择上,很多学生处于盲目跟风或无奈接受的尴尬境地,存在对专业学习兴趣不大,个人理想的发展目标与现实的学习动力间的尖锐矛盾,大学宽松的学习氛围和自由的学习方式使很多同学缺乏对个人学习目标的清晰认知,很多人抱着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学习过程缺乏持久的推动力。
(二)学习自律意识淡薄,学习缺乏持续性
大学生在校期间,脱离过去父母的严格管束,在大学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里独立生活,一度被压抑的自我主体意识得到加强,表现在学习方面,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以自我的喜恶为中心,遇到喜欢的课程能做到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一旦课程设置与自己心愿相左,则表现出消极应付的心态,很多学生在强调学习自主性的同时,轻视课堂教育与教师指导,课余时间,真正落实到自主学习时,却出现自控力较弱,个人坚持学习的意志力不强,难以切实有效、按质按量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
(三)纪律监督力度不足,学习缺乏约束力
调查显示,学院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思想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必要的纪律监督工作意义重大,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无视学习纪律,上课时间,迟到早退,甚至逃课、旷课等情况时有发生。还有些学生上课时不专心听讲,交头接耳说话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课后作业大量抄袭,考试时作弊以求蒙混过关者也大有人在。学习缺乏约束力,完全处于一种松懈自由的状态。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纪律监督,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学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学风构成的各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既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高校发展,确保高校稳定的重要保证。因此,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积极探索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积极促进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只有在充满学习兴趣的氛围中,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学风。高校通过完善完全学分制、主辅修专业等制度改革,如:开设特色专业,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分类教学,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内在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建立完善纪律制度,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在中学时期就已养成,尤其一些不好的习惯很难纠正。所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严明的管理制度是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并执行严明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包括学籍管理制度、课堂纪律管理制度、请假制度和考试纪律等。
(三)全员参与、通力合作,构建学风建设科学体系
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学风建设科学体系包括目标、内容、监督保障体系、反馈机制、考评机制、学风建设的途径和措施,以及高校各部门、各教职员工的地位、作用和责任等方面,建立包括学校党委在内的各个职能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机制;建立学风建设定期计划、实施、总结的工作习惯,加大整合力度,加大建设力度;学工部、团委、教务处、后勤处等部门要联合对各系学风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及时总结好的经验方法;学工部和团委要做好学风建设的指导与实施工作;教务处要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严抓学生出勤情况及课堂纪律管理;后勤处积极做好学生的后勤保障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学院各职能部门就学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勤联系、多沟通,合力做好学风建设工作。
优良学风是高校生存的基础,加强学风建设需要整合外界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实施各高校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发挥全员参与的力量,狠抓执行力并着力构建高校学风建设科学体系,在高校形成以教风带动学风、以管理促进学风、以服务影响学风、以环境培育学风,各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将学风建设真正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常抓不懈,用实际行动积极创建高校的优良学风。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