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时间:2023-06-13 16:19: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经营风险的概念
所谓的企业经营风险,具体就是指企业作为市场经营的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原材料、人工成本、生产成本、市场供求等多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企业利润减少等问题。经营杠杆系数是企业税前利润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之间的一个比值,利用这个比值可以判断企业的利润收益情况。经营风险是贯穿在企业的发展全过程中,是不会彻底消失的,但是,可以进行预先防范。
2.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内外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各种不可预见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而产生的企业利润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与企业资金结构、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内部制度及收益分配制度等密切相关。
3.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企业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资金支持,往往会采取债务集资等方式,来扩大企业资本积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现金流。但是,债务资本的增加,就会使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一旦资金出现问题,就容易引发经营环节出现重大问题。但是,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之间,也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良好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确保企业的经营正常进行,并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和效益得到优化。不过,如果企业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则可以根据企业的承受能力,适当地增加财务风险,以此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
1.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因素
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因素。这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管理制度、人员配置与管理情况、产品销售策略等。假如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存在不科学之处,或者存在漏洞,那么,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就会发生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人员配置与管理情况,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关键岗位人员或技术人员流失,对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影响比较大。如果企业人员配置不合理或者管理部科学,很多人才就会选择离职或跳槽,这将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加入车间工人大量离职,企业将面临生产停滞甚至生产瘫痪的问题,其损失也将是不可估量的;产品只有销售出去,才能实现企业的利润,所以,产品销售策略非常关键,好的销售策略将有助于产品在市场上顺畅地销售出去,并在目标消费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印象。如果销售策略不正确,则产品实际销售情况就不可能达到预期,产品积压不仅导致企业遭受极大的经济损失,也会直接影响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2.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方面的因素
在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中,企业财务资金管理能力与管理水平,将会直接决定财务风险的大小,如果财务风险过大,还会进一步引发企业经营风险。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分为流动资金管理、回款管理和项目资金管理等。导致财务资金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财会流程、财会人员等。
三、加强对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策略
1.经营风险的管理防控策略
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必须要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首先,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机制,比如,构建科学的组织机构、合理设置部门与岗位、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等,同时,还要健全产品质量管理、财务管理、薪酬管理、营销管理等多个管理体系;其次,逐步健全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市场经验证明,很多企业的失败,主要是因为战略方向管理和监督方面出现失误,因此,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依靠董事会进行民主决策,决策依据必须要精准、真实、有力,另外,还要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为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2.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Vernon基于M•Posner(1961)的“技术差距”理论,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假设产品都要经过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这些阶段的划分,以产品销售额增长曲线的拐点为标志。在引入阶段,新产品被投放到市场中,此时市场上的产品差异小,消费者对产品缺乏了解,除了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外,几乎无人购买该产品。因为买家的迟疑,其销售额增长缓慢。当产品逐渐被消费者与市场接受,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时,消费者将大量涌入该产品市场,产品开始进入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销售额增长迅速。当市场有效需求和供应基本平衡,销售额的增长会放缓,产品进入成熟阶段。此时,产品生产规模扩大,变为大批量生产,市场销售量趋于稳定。当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或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新的替代品时,产品进入了衰退阶段。市场上已经老化了的产品因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而被市场上其他具有更好性能以及更低价格的新产品替代。进入衰退阶段的产品销售量逐步减少,销售额会持续下降,直到该产品完全撤出市场。
(二)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反向搭配原理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反向搭配原理,是指企业应根据产品或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面对的不同经营风险,制定出具有与经营风险大小相反的财务风险战略。企业或产品特定发展阶段制定的经营战略决定了经营风险的大小,而企业的资本结构则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大小,企业的总风险由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共同决定。从逻辑上看,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搭配方式可分为四种类型:高财务风险与高经营风险搭配,低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搭配,高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搭配,低财务风险与高经营风险搭配。但在现实情况中,有两种是无法实现的,即高财务风险与高经营风险的搭配,以及低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的搭配。分析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搭配方式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之前,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种筹资方式,对投资人与企业而言,它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是不同的。就企业筹集权益资金而言,由于法律上企业没有必须偿还权益投资的义务,并且在股利分配上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状况以及现金流量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给股东的分红可以酌情考虑有无以及多寡,权益筹资方式具有很大的弹性,因此,对企业来说风险小,而对投资人来说风险大。企业在筹集债务资金后,经营状况无论好坏以及现金流量多少,都必须按合同约定偿还债务本金,并且按期以固定的票面利率支付固定的利息,缺乏弹性,因此,债务筹资方式对于企业来说风险大,而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小。1.无法实现的风险搭配方式。一是高财务风险与高经营风险搭配。这种搭配方式的总体风险很高。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在这种搭配方式的基础上,他们需要投入的权益资本很小,若是成功则投资回报率会非常高;如果投资失败,他们损失的也只是投入的很小的权益资本。同时,在计算过投资项目失败的概率后,风险投资者会通过一系列的风险投资组合来分散自己的风险,因此个别投资项目失败的后果仍然是在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但这种风险搭配方式吸引风险投资者的前提是企业能够找到债权人获取债务资金。而这种搭配并不符合债权人的要求。因为对于债权人而言,投入大部分资金到具有高经营风险的企业,投资成功也只是得到以固定利息为基础的有限回报,而权益投资人则获得剩余大部分的收益;如果失败,他们将无法收回本金。也就是说,债权人以很少的回报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因此,这种搭配在现实状况中会因找不到债权人而无法实现。二是低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搭配。这种搭配方式的总体风险很低。采用这种搭配的企业会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并且债务不多,因此在偿还债务方面有着较好的保障,是符合债权人要求的,但是并不符合权益投资人的期望。对于权益投资人来说,低经营风险意味着较低的投资资本报酬率,低财务风险则反映了企业的财务杠杆也较低,自然权益投资人所能得到的权益报酬率也不会高。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只要改变企业的财务战略,而不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并承担较大的风险来改变其经营战略,就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绝大部分成功的收购都以这种企业为对象,因此,这种资本结构的企业会吸引许多的收购者。为了避免被收购的下场,明智的管理者是不采用这种风险搭配的。因此,低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搭配,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2.可行的风险搭配方式。一是高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搭配。这种搭配方式的总体风险中等。对于权益投资人而言,较高的经营风险,也意味着较高的预期报酬,因此这种搭配方式符合他们的要求。权益资本通常来源于专业的投资机构,他们专门从事高风险投资,通过一系列的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从而在总体上获得很高的回报,因此他们并不介意个别项目的失败。对于债权人来说,这种资本结构是可以接受的,债务在不超过清算资产价值的范围内,债权人会适当地投入资金。因此,高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搭配是一种可以同时符合股东和债权人期望的现实搭配。从企业角度而言,经营风险高的企业现金流量不稳定,鉴于权益筹资具有偿还弹性,因而企业相较债务资本来说更愿意使用权益资本。这种搭配方式是同时符合股东与债权人期望的现实搭配。二是低财务风险与高经营风险搭配。这种搭配方式的总体风险中等。对于债权人而言,经营风险低的企业,经营现金流入稳定,企业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较小,债权人愿意为其提供较多的贷款。对于权益投资人来说企业的经营风险低,如果不利用财务杠杆来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总体的回报率会很低。但提高财务风险可以提高财务权益报酬率,因此权益投资人愿意投入资金来提高企业的负债权益比例,因此这种风险搭配是既符合债权人要求也符合股东期望的现实搭配。综上所述,在制定资本结构时,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反向搭配是必须遵守的一项战略性原则。这两种风险只有反向搭配才是合理的,可以实现的。
二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具体战略
(一)引入阶段的经营风险与财务战略
1.经营风险。尽管引入阶段的产品设计新颖,但是质量需要提高,特别是可靠性。市场上刚出现的新产品,前景通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具有竞争对手很少的优势。生产者为了促进消费者购买,扩大销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2]。由此导致这一阶段产品营销成本高,广告费用大。另外,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限制,该阶段产品生产批量小,产能过剩,生产成本高,产品销售价格偏高,导致用户很少,通常只有高收入用户会尝试新的产品。产品的独特性和客户的高收入使得价格弹性较小,可以采用高价格、高毛利的政策,但是销量小使得净利润较低。这一阶段企业应着力于扩大市场份额,争取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企业应当采用将投资主要用于研究与开发和技术改进,从而提高产品质量。2.财务战略。产品能否成功开发出来,开发成功的产品是否能为消费所接受,为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又是否能够达到规模生产,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是否可以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等等。这一系列的不确定性都导致了引入阶段具有非常高的经营风险。通常,新产品市场命运只有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成功的新产品将进入成长阶段,而失败的新产品则无法收回前期研究开发、市场开发和设备投资成本。“该期间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两种准备:一是产品可能失败即不被市场接受;二是产品成功后对设备、材料、人力等经济资源需求急增,导致对资金需求的巨大增长。”[3]鉴于引入阶段的高经营风险,按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反向搭配原理,此时应采用低财务风险的资本结构以及低财务风险的财务战略。产品生命周期的引入阶段是具有最高的经营风险的阶段。新产品是否有销路,是否被既定消费者所接受,如果受到发展和成本的制约,市场能否扩大到足够的规模,如果所有这些方面都没有问题,企业能否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来判断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以上这些都是复杂的风险。经营风险高意味着这一时期所能容忍的财务风险比较低,因此在融资方面权益融资是最合适的。但是,即便是这种权益投资也不可能吸引到所有能够接受高风险的潜在投资者。这些风险投资者通常期望得到高回报,这种高回报将以资本利得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4]。因为在引入阶段,企业所具有的负的现金流量使得股利的支付成为不可能。资本利得的优势获得了这种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资本投资者的关注。在企业获得正的现金流并开始支付股利之前,支付股利会限制企业的发展以及风险投资者们取得的资本利得的大小,因此,无论是企业本身或是投资者都不希望受到支付股利的限制。要实现风险投资者所要求的资本利得,让企业认为产品在发挥作用并且它的市场潜能使得投资在财务上更有吸引力,就需要在这些权益的价值增加时寻找购买者。对风险投资者而言,最具有吸引力的途径是企业在股票交易所公开发行,企业可以在这一阶段公开发行股票而不分配股利。
(二)成长阶段的经营风险与财务战略
1.经营风险。成长阶段的标志是产品销量持续增加,产品的销费群体已经扩大。此时消费者会接受质量不同的产品,换言之这个阶段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高。生产产品的各个厂家之间在技术和性能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企业为扩大市场占有率会增加产品的促销与宣传费用,因而广告费用较高,但分担在每单位销售收入上的广告费用在下降。此时的需求大于供给,生产能力不足,需要转向大批量生产,并建立批发分销渠道。由于市场扩大,涌入大量竞争者,企业之间的竞争变为人才与资源的争夺,同时会出现意外事件如兼并与并购等,引起市场动荡。由于需求大于供给,产品价格达到最高,单位产品净利润也最高。在这一阶段企业应着力于追求最大的市场份额,并维持到成熟阶段的到来。如果在成熟阶段到来时只获得了一个较小的市场份额,则投资于前期开拓市场方面的资金很难得到补偿。企业对处于成长阶段的产品应采取的主要战略是市场营销,对企业而言,这是改变质量形象和价格形象的好时机,企业应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特色,提高知名度,同时明确真正的目标市场,努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挖掘潜在市场。这一阶段的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主要是产品本身的不确定性相对引入阶段而言降低了。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经营风险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产品市场份额的多寡以及该份额能否保持到成熟阶段,决定了此时经营风险的大小。2.财务战略。鉴于成长阶段较高的经营风险,选择的财务战略理应具有较低风险。一旦新产品或服务成功地进入市场,销售数量就开始快速增长。这不仅代表产品整体业务风险降低,而且表明需要调整企业的战略。这一阶段的竞争策略应重点强调营销活动,以确保产品销售增长令人满意,并且能够增加企业市场份额和扩大销售量。这都表明,经营风险尽管比引入阶段降低了,但在销售额快速增长的阶段仍然很高。“在融资决策时,仍需考虑财务风险,采用合理的资本结构,避免盲目举债,过分投资,加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5]因此要控制资金来源财务风险,需要继续使用权益融资。对于最初的风险投资者,通常希望进行投资组合获得比这一阶段更高的回报率,此时,他们的退出是符合各方利益的。由于企业的总风险在从启动到增长的过程中降低了,新的资本回报也必然降低。相应地,原来的风险投资者们可能对未来的融资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必须支付越来越高的价格。风险投资者要实现他们的利得并将收益投入到更高风险的投资中。这意味着需要识别新的权益投资者来替代原有的风险投资者和提供高速增长阶段所需的资金。这一阶段,由于风险投资者的退出,需要寻找新的权益投资人。一种办法是通过私募解决,寻找新的投资主体,他们不仅准备收购股份,而且准备为高成长阶段提供充足的资金。另一种办法是公开募集权益资金,但这要受到诸多法律限制。更具吸引力的做法是让股票公开上市。由于企业在产品的成长阶段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此时应采用低股利政策。对于企业而言,合适的融资方式依然是公开发行股票。而新的权益投资者主要是被企业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所吸引。在企业股票的高市盈率中,已经反映了这种增长前景。在计算当前股价时,用收益乘以现有的每股盈余。意味着企业在发展阶段的每股盈余必须有实质性的增长,这一目标应当通过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赢得统治地位来实现。在成长阶段,企业需要采用大规模追加投资的财务战略。无论是为扩大市场份额而投资于市场营销活动还是为转向产品的大批量生产而投资于设备与技术,都需要企业追加投资,因而需要产品带来相对于引入阶段更多的现金流。大规模的追加投资限制了成长阶段股利的分配,但新的权益投资者不会在意这一阶段的低股利政策,因为他们所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两个阶段中,企业拥有主要发展机会来发展其实质性的竞争优势,并将在以后的、现金流量为正的、成熟的阶段中发挥这些优势。
(三)成熟阶段的经营风险与财务战略
1.经营风险。竞争者之间出现激烈的价格竞争,标志着成熟阶段的开始,尽管这一阶段的产品市场巨大,但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产品已被大多数的消费者所接受,市场需求量渐趋饱和,新的消费者群体逐渐减少,主要依靠原有的消费者的重复购买支撑,销售量基本稳定。产品逐步标准化,差异变得不明显,技术和质量改进缓慢。生产稳定,局部生产能力过剩。由于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开始下降,毛利率和净利润同时都下降。“此时,应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的控制制度,严格产品成本控制标准,保证产品在质量和成本上的竞争优势。”[6]企业在此期间应集中改善产品质量,利用规模效益降低产品成本,并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和生产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开创新市场,在价格方面应实行优惠,运用多种定价技巧,以保持原有市场和吸引新的细分市场。经营重点放在保护市场和开拓新市场上,“对于成熟市场来说,不是量的增加而是量的保持,维持客户关系远比宣传作用大”[7]。由于整个行业销售额达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最大的规模,并且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企业如果想要扩大市场份额,会遇到其他竞争企业的顽强抵抗,并引发价格竞争。此时扩大市场份额已经变得很困难,在这方面投入资金已经没有必要,“过分的宣传只会徒增成本、降低利润”[8],企业经营的着重点应在于保持市场份额的同时提高投资报酬率。企业的经营风险与产品处于成长阶段时相比,已进一步降低到中等水平。因为引入阶段和成长阶段的高风险因素已经消失,市场份额、销售额以及盈利能力都处于比较稳定的水平,现金流量额也相对容易预测。经营风险主要决定于稳定的销售额能够持续的时间的长短,以及总盈利水平的高低。2.财务战略。与低经营风险相适应,企业可以采用较高财务风险的财务战略,引入债务融资,此时的现金流和使用债务资金的能力在再投资的过程中变得非常重要。其原因在于:引入债务融资会令财务风险增大,这是因为企业需要获得大量现金净流量来偿还债务。但对于债权人而言,低经营风险的企业具有稳定的经营现金流入,可以为偿债以及支付利息提供保障,因此,债权人愿意提供债权资金。同时,权益投资者要求企业支付更高的股利。提高股息率是必要的,因为此时的经济增长前景远不如生命周期的引入阶段。低增长前景主要体现在较低的市盈率上,从而股票价格降低。市盈率倍数的降低是由于每股收益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并且有所增加。从而导致一个最终的结果,即更稳定的股票价格。此时与引入阶段通过以资本利得的形式回报给投资者不同,更多的投资回报来源于股利分配。因此,股利支付率和当前新的每股收益同比例增加,从而显著增加了股利支付[9]。
(四)衰退阶段的经营风险与财务战略
【关键词】公司治理;财务风险;经营风险
导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作为自主的经济实体,不断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从已有的文献看,学者们从公司治理的不同角度去分析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方法得出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学者们更多地讨论经营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而很少关注经营行为对企业风险的所产生的风险很少探讨。现实中企业最关心的可能是如何创作利润和价值,而忽视了随之而来的企业风险。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风险和利益是不可分的,如果企业偏重绩效,而对于不能很好处理好各种风险,企业有可能遭受损失,甚至面临破产危险。由此可见企业风险管理对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国外文献
1.1 股权结构与公司风险
LaPorta(1999)指出许多上市公司里,公司治理已不是管理者伤害股东利益的问题了,而是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和小股东利益问题。他认为控股股东的利益和外部小股东的利益常常不一致,两者之间甚至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在缺乏外部控制的威胁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可能以其他股东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从而使企业增加了财务和经营风险。Faccio(2001)从股利理论出发,研究了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对公司才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问题。通过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许多控股股东股利政策来掠夺小股东的利益,他们通过投资那些产生负收益的项目来榨取高额的控股收益。而这些无效率的项目堆积成了大量的无法收回的债务,严重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控股权过度集中。
1.2 董事会特征与企业风险
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会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从而使得不称职的总经理难以被更换而这样显然会降低企业经营效率,增加企业财务风险。Daliy和Dalton(1993)研究表明,当董事会中外部比例增加时股东和董事会的利益协调更容易进行,就能保证股东利益得到足够的尊重进而能降低企业风险。
对于公众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有一个人有一人兼任的,显然有很多缺陷:首先,这会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从而是的不称职的总经理难以被更换,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
1.3 高管特征与企业风险
关于高管激励作用西方研究几乎一致发现高管报酬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Murphy,1985;coughlan and Schmidt,1985)。关于高管激励与公司风险之间相关性实证检验却始终没获得一致结论。Lamber和Lacker(1987)发现二者之间确实如理论所论证的那样,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Mengistae和xu(2004)利用国有企业的样本也发现报酬业绩敏感度的确如理论所言,风险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而Core(2009)和Guary(2002)、Mengistae和Xu(2004)的结论则恰恰相反,他们发现风险和对高管的激励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风险越大,给予高管的激励也随之增加。
2.国内文献
于东智(2001)对923家上市公司1999年的相关文献综述数据为总体研究样本,研究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其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规模正相关,与股票风险负相关,但都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当存在其他的控制变量时,股权集中度与会计利润率之间的联系并不显著。我国的股权集中度指标反映的是国家股与法人股(国有成分占优势地位)的集中程度,研究的结果再一次表明,股权结构并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通过转换大股东身份和适度地减持国有股比例将对公司绩效的提高乃至市场体系的完善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姜秀华和孙铮(2001)、姜国华和王汉生(2004)等通过建立财务预测模型分析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发现确实存在部分股权结构因素对公司财务风险有显著影响。得出主要结论:弱化的公司治理容易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并引发公司财务困境;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地影响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也对公司财务风险有影响作用等。
总之,股权制衡水平是股权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公司治理和经营的诸多方面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对于公司股权制衡的研究应该全方位地综合分析其对公司运营风险、成本、经营业绩及中小股东的保护的影响。在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时,应当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寻求合适的制衡水平。
王小波(2007)以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研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财务风险的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与财务风险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财务风险水平显著负相关,表明较高的股权集中度是一种相对有效地股权安排;股权制衡与财务风险水平显著正相关,这表明股权制衡尚不能改善治理的作用。于富生、张敏、姜付秀和任付秀和任梦杰(2008)以2002-2005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公司治理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非国有控股企业的风险要显著大于国有企业;独立董事比例越高企业风险越低;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规模对企业风险没有显著影响,董事会为能发会其应有的作用,而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分离、提高高管持股及高管薪酬都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刘银国、吴夏琴(2009)以100家上市公司3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一个可以反映和评价公司治理的指标体系和企业风险计量模式,通过回归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和企业风险显著负相关。
3.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企业风险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条件下公司治理对企业风险是至关重要的,这表明良好的企业风险结构能有效的降低风险,因此企业应完善治理机构,有效约束企业高风险行为,以降低企业风险。通过以上分析,本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入手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1)企业风险可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而两者之间的组合又可分为四种情况:高财务和高经营风险;高财务和低经营风险;高经营和低财务风险;低财务和低经营风险。企业风险并不仅仅是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而以上的研究仅仅是单一的考虑财务和经营风险,因此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学者们在实际研究中很少有全面的反应企业风险。
(2)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衡量主要有两种:以市场为数据(如股票收益率波动、beta系数等)为依据;以会计数据(财务收益的波动、资产负债率等)为依据。大多数西方学者都使用前者,但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不能很好的反应财务风险,所以我建议使用后者比较合理。对于经营风险还没有比较公认的衡量指标如李涛(2005年)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总资产”来衡量经营风险。由于公司可能存在操纵业绩的嫌疑,不能很好反应负债程度,进而衡量经营风险也不准确,所以还需要研究其替代指标。
参考文献
[1]Faccio,M.,Lang,L.,& Young,L:Dividends and expropri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1,54-78(2001).
[2]La Porta,Rafael,Florencio Lopez-Solanes,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Vishny;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ournal of Finance(1999)-54.
[3]Lambert,Richard,and Diavid Larcker; An analysis of the use of accounting and market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i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contract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ch(1987)-25(0),85-125.
[4]Mengistae,Taye,and Lixin Colin Xu;Agency theory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 The case of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2004)-22:615-637.
[5]Murphy K.J;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Managerial Remuner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5)-7(123).
[6]ERIC R.GEDAJLOVIC,MOTOML HALHIMOTO(2001);Ownership structure,investment behavior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ERM report Ierie I research in management(2001)-2.
[7]Daily,C.M.and D.R;board of directors leaderships and structure:control and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Enterpreneur ship:Theory and prcctice(1993)-17,65-81.
[8]姜秀华和王汉生.财务报表分析与上市公司ST预测研究[J].审计研究,2004(6).
[8]孙班军,薛智,朱空燕.跨国公司并购后公司治理整合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06(4).
[9]姜秀华,孙铮.治理弱化与财务危机,一个预测模型[M].南开管理评论,2001(5).
[10]刘银国,吴夏琴.董事会特征与相关风险研究[J].会计之友,2009(11).
[11]于东智.股权治理机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1(5).
关键词:财务战略 生命周期 风险匹配
企业财务战略的涵义
财务的本质是企业资产管理和投融资活动,综合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价值,有效的财务资本运作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最佳的经营效益,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对于财务理论更加注重社会科学层面的本质属性,战略构成一种特定经济主体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战略思想也需要随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进行调整,因此并没有特定的规律可循,动态性、虚拟性以及预期性等是战略的基本特征。从方法论角度来看,战略思想要求人们能够自上而下的思考问题,既要着眼于未来,引导企业做出适当的预期决策,也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策略,在现阶段不断优化企业竞争手段,帮助企业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郭勇峰,2013)。
结合财务和战略的属性分析,本文将企业的财务战略定义为:特定经济主体以实现预期发展目标为动机的、筹谋财务资本运作的一系列前瞻性经济活动。在此定义中,财务战略立足于企业未来,谋划资金流动与分配效率。整体上看,企业战略具有四维一体的发展属性,即:全局性,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分支,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反映企业总体发展建设要求;导向性,企业财务战略指出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活动内容,包含财务措施和财务目标;长远性,财务战略的本质是战略,立足于未来,指导企业长期发展;稳定性,稳定的财务战略是企业内外部环境良好的表现,证明企业发展处于正常轨道(何桢,2012)。
产品生命周期下企业经营风险的阶段特征
目前,主流经济学界将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分为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不同阶段的产品在对企业盈利能力、单位成本及经营风险负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而导致的企业净现金流量也有所差异(见表1)。
(一)引入期经营风险
企业产品处于引入期时,市场的新鲜感较强,但消费者担心产品可靠性不足,因此,出于提高产品销量的考虑,企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产品营销费用激增,但产品销量却没有保障,因此,从发展战略思维来看,企业在本阶段应重点投资于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消费者认可度。此时的企业经营风险较高,产品研发费用能否收回、市场是否认可新产品、初始战略是否正确等都是未知数,企业面临分化,即:如果产品推广成功,获得市场认可,则产品随即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如果产品推广失败,企业投资便形成沉没成本。
(二)成长期经营风险
进入成长期阶段,企业产品销量攀升,同类产品均在用户群中形成一定的口碑,厂家之间开始筹谋差异化竞争,个别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形成突破。虽然此阶段中的产品宣传费用仍然保持较高比例,但销量增加所能带来的利润增长使得产品单位成本呈下降趋势,在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产品单位价格居高不下,继续吸引更多的厂商参与到同类产品竞争中来,此时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体现为资金流风险,即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企业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维持,一旦企业资金断流,经营状况就会急转直下。
值得注意的是,此阶段企业的生产不确定性因素依旧存在,不确定性主要源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生产出差异化的产品,消费者偏好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如何谋划自身产品战略定位和培养忠实的客户群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成熟期经营风险
企业产品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厂商之间开始激烈的价格竞争,产品市场规模虽然达到最大,但也已经是饱和状态,市场中的企业产品份额已经较为稳定,厂商利润率在竞争中逐渐下降,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出于维持既定市场份额的考虑,各家厂商都会利用各种营销手段来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但也会同时遭到其他厂商的顽强抵抗,形成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因此,大企业的战略重心此时往往转向巩固市场份额和创新产品,大量的小企业则会因为经营效率低下而被市场淘汰。
在成熟期阶段,企业经营相对于引入期和成长期的不确定性已经消失,强势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销售量、生产能力以及盈利能力都较为稳定,企业现金流量比率也比较容易预测,因此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创新型产品的技术冲击,企业需要继续投入高额费用来支持新产品研发,保持持续盈利能力。
(四)衰退期经营风险
特定产品进入衰退期后,产品性能已无法再提升,消费者对相对落后的产品偏好继续下降,由于长期的价格竞争,产品价格已经被打压的很低,毛利率降至最低水平,新厂商不再受到吸引而进入该行业。此时众多企业往往出现产能过剩,有些中型厂商会依靠较为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相对充裕的资金实力而选择在此阶段转换战略,小企业破产重组,只有剩下的大企业能够依赖垄断优势而继续维持经营。衰退期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同样因综合实力和规模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以及小型企业的抗淘汰能力以此递减,如果企业无法合理控制成本投入与维持费用,衰退期阶段的产品毛利率就无法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
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搭配分析
(一)高财务风险与高经营风险搭配
以创业型高科技公司为例,如果产品处于引入期,经营风险较高,而公司需要通过负债来筹集研发资金,在市场规模并不确定的条件下,企业出现破产的可能性就较大,一般情况下,只有风险偏好者倾向于这种搭配,因为此阶段投入的资金具有较强的杠杆性质,少量投入就可以开始冒险活动。如果企业获得成功,那么风险投资者就以较小的资金成本而获得了较高的收益;如果企业发展失败,风险投资者损失的也只是较少的资本金。而债权人承担风险则较大,一旦产品市场推广失败或销售效果未达到预期,债权人将由于前期投入过高而面临较大损失。
(二)低财务风险与高经营风险搭配
同样以处于初创期的高科技公司为例,经营风险水平较高,如果公司希望承担较低的财务风险,则必须选择权益筹资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同时不使用或少使用负债筹资,以此来达成低财务风险和高经营风险的平衡,避免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不稳定的情况。低财务风险和高经营风险的搭配也符合债权人和股东的期望,因为企业的发展风险程度在投资人心理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权益融资是以牺牲企业控制权为前提的,初始经营者对于企业的控制权有所降低,企业面临控制权“易主”风险。
(三)高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搭配
高财务风险和低经营风险搭配使得企业总体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以经营公用事业的公司为例,公司本身的经营风险较低,但因为需要大量的负债筹资来维持公用建设,因此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较高。此时,对于权益投资人来说,如果其不采取增大财务杠杆的方法来增加资本报酬率,权益投资人就会面临低经营风险和低资本回报率共存的尴尬局面,权益投资人不愿意接受这种风险搭配方式;对于债权人来说,这种搭配方式意味着企业必须以稳定的现金流作为偿债保证,公用事业单位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债权人对这种风险搭配方式的偏好(王晓红,2013)。
(四)低财务风险与低经营风险搭配
这是一种企业总体风险最低的搭配组合方式。对于一家正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而言,企业经营风险低,现金流量充足,只需借入很少的债务,因此财务风险很低,债权投资人偏好这种搭配方式,因为企业的偿债能力有保证。权益投资人则一般不会偏好这种搭配,因为财务杠杆率和投资报酬率都很低,权益报酬率自然不会太高。低财务风险的企业一般会寻求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企业的经营风险在规模扩张过程中也会不断增大,因此,对于债权投资人来说,这种搭配方式同样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风险组合。
产品生命周期下的企业财务战略
(一)产品处于引入阶段的财务战略
企业产品处于引入期阶段,经营风险逐渐提高,新产品生产是否顺利、市场能否接受新产品、企业能否获得初始市场份额等是未知数,从对于风险搭配的分析内容可知,高经营风险需要与低财务风险搭配,因此,此阶段企业的财务战略应为“高权益融资-低债务融资”,这种财务战略也与产品的引入期阶段特征相符,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风险投资者的特性和产品的发展潜力会吸引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者的注意。
(二)产品处于成长阶段的财务战略
成长期企业的经营风险虽然有所降低,但是企业营销费用、管理费用增长也较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开始形成,在产品质量还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综合风险依然较高,因此,财务战略制定者应该充分考虑该阶段对于企业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以全部采用权益筹资的财务战略来控制财务风险。同时,出于抢占市场份额的考虑,企业需要通过增加产品销量来提升主营利润率,这就要求企业利用充沛的现金流量来扩大经营,保持足够的利润率,将股利分配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三)产品处于成熟阶段的财务战略
一旦产品进入成熟期,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就会相对稳定。该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企业主要考虑如何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并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此时企业的战略重点应该转移到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上来,企业经营得当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净现金流量,不仅偿债能有保障,再投资能力也会增强。该阶段企业的发展前景低于初创期阶段,表现为股票价格的下跌,此时企业需要增加股息率,提高每股收益,降低市盈率倍数以稳定股价。
(四)产品处于衰退期的财务战略
虽然产品处于成熟阶段时,强势企业能够产生巨大的现金流,但成熟期的到来也意味着产品衰退期的开始,产品的市场需求将逐步减小甚至消失,此时企业就不能通过支出大量的费用来维持市场份额,必须采取合适的财务战略来补充产品销量早期下跌阶段的净现金流出。总体而言,成熟期阶段的企业经营风险较低,企业有能力承担较高的财务风险,债务融资和高股利支付财务战略都可以用来支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产品生命周期是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经典理论,由于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资金需求,因此,从规避风险和实现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企业应将财务战略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动态结合,找寻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收益”最佳结合点。本文以评估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同搭配效果为基础,分析了企业差异化风险偏好条件下的权益融资和债权融资战略匹配适宜程度,对于我国大量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企业来说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对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业构成一定的财务战略风险警示。
参考文献:
1.何军.企业社会资本与创业战略决策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周杰.产品生命周期与企业基本财务策略选择[J].管理世界,2012(6)
3.田武宗.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财务战略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12(4)
4.郭勇峰.企业战略转型的逻辑[J]现代管理科学,2013(1)
5.王晓红.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研究[J].会计之友,2013(2)
6.何桢.企业管理创新、整合与精艺六西格玛实施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3)
[关键词] 负债 筹资风险 资本结构 防范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筹资风险。
一、筹资风险的形成原因
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慢,当债务到期时,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引起财务风险。企业的融资方式、融资金额、融资期限等都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以及未来的财务风险与破产风险。
2.筹资方式选择不当
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只有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而且负债比率越大,负债利息越高,负债的期限结构越不合理,企业的筹资风险越大。另一方面,虽然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但企业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经营风险较低,且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大,那么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对就较小。
二、筹资风险的防范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利杠杆。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1.优化资本结构
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所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而且无法获得因债务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可能会因此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从而导致筹资风险加大。因此,企业应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确定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
2.合理安排筹资期限
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同时,企业要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
3.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对事态发展的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负债比率,从而控制投资风险;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充足;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总之,企业若要筹资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影响,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使企业既获得筹资经营带来的收益,同时又将筹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使其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根虎:企业的筹资风险与控制[J],辽宁经济,2008.7
[2]王化成 张新洪:现代企业筹资实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关键词:负债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防范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筹资风险。
一、筹资风险的形成原因
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慢,当债务到期时,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引起财务风险。企业的融资方式、融资金额、融资期限等都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以及未来的财务风险与破产风险。
2筹资方式选择不当
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只有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而且负债比率越大,负债利息越高,负债的期限结构越不合理,企业的筹资风险越大。另一方面,虽然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但企业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经营风险较低,且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大,那么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对就较小。
二、筹资风险的防范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利杠杆。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1.优化资本结构
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所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而且无法获得因债务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可能会因此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从而导致筹资风险加大。因此,企业应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确定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
2.合理安排筹资期限
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同时,企业要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
3.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体;控制体系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其活动中由于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或者不可控制的因素,导致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使企业的财务实际收益与期望的收益发生偏离,进而导致企业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就财务风险的本质而言,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性的风险,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是企业各种经营活动风险的集中体现。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针对自身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风险事故的发生事先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方案,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就是根据国企自身的发展实际,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和方法来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从而减少对企业不利影响的行为过程。在国企的财务风险管理中,保证资金的合理、稳定和持续的运转是其主要内容。随着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在国企中的不断推行,财务管理成为国企经营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好国企财务风险管理是国企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国企财务风险的表现
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伴随着资本运动的各个环节产生的,因此,国企财务风险从资本的运营过程分析来看,大致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收益和分配风险等。
(一)筹资风险
国企财务对资本的运营首先是从筹资开始,所谓筹资风险是指国企在筹资过程中出现的到期无法偿还本金,无法支付资本成本而给企业带来困境的一种可能性。国企的筹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负债规模和结构不合理的风险,一方面,相对于其他性质的企业而言,国有企业规模大,员工数量多,如果企业出现负债情况,其负债规模也相应较大,负债形成的利息费用也会相应增加,进而企业的经营收益也会相应减少,企业偿还负债的能力降低,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就相应加大;另一方面,国企的财务杠杆系数伴随着企业负债率的升高而不断加大,因此,企业的负债率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第二,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金融市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市场,国有企业的筹资必须依赖金融市场,因此,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就可能会给企业的经营造成一定的风险性。
(二)投资风险
国企的投资风险是指国企在投资过程中出现的投资实际结果与投资预期结果相偏离,进而影响了企业经营收益的一种可能性;根据国企的投资特征,其投资风险可以分为:投资结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以及投资组合风险。国企的投资结构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在投资总量中对各要素的构成及其数量比例关系的协调不合理而给企业经营造成一定损失的可能性;投资项目风险是指企业在对投资的项目进行选择时,由于项目选择的不当而给企业经营造成一定影响的可能性;投资组合是国企投资人所持有的股票、债券以及其他衍生金融产品等组成的一种集合,企业的投资组合风险主要包括企业的财务风险,例如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好可能会导致股票的下跌,导致企业债券的持有人无法收回本金等一系列的风险;市场风险,例如市场行情的波动会使持有的股票、期货合约的价格随之变动进而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通货膨胀风险,例如通货膨胀会使钱贬值,失去了原有的购买力,通货膨胀的加剧会对企业的金融性资产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经营风险
国企的经营风险是指国企筹资、投资之后生产出来的产品出售效果不佳,导致企业需要收回所垫付本金的一种可能性;在国企的经营风险中,资金的回收风险是其主要的风险之一,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将资金投入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但实际所产生的收益却无法回到投入资金起点的风险。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除了宏观经济的影响之外,还有企业的经营政策、企业的信用度等因素。
(四)收益和分配风险
国企收益和分配风险是指国企在对其收益进行分配时,由于收益和分配的不合理而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的一种可能性。国企的收益和分配风险主要包括收益的确认风险,即企业在对其收益进行确认时由于确认不当而对其收益分配造成影响的可能性。
二、国企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为了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有企业一直致力于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建设中,尽管目前我国的国企改革和国企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就其财务风险的管理来说,仍然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一)国企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人是风险产生的主观因素,也是国企财务风险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国企财务系统的运行主要依靠人的行为来实现,因此,国企财务人员的素质对其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目前,我国国企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在如何应对财务风险方面的能力上有所缺陷。
(二)国企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作为国家所有性质的企业一直备受国家政府的扶持,使得很多国企在国家的庇佑下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意识,导致一些国企债务负担过重,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现象。
(三)国企财务管理主体和责任制不够明确
目前,我国国企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主体和财务责任制不明确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国企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国有企业的财务主体缺乏整体性,其财务的责任制不清,问责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与实施;在国企改革中,不仅在改变企业形态上出现了问题,在企业的资产重组、企业的合并或分立等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企业在国企改革中的债权债务处理难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企的财务运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