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6:00: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三农工作重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三农”工作需抓大顾小
方法问题制约“三农”工作
一些地方在抓“三农”工作中,只顾埋头苦干,不注意方式方法,结果往往是浪费了资源,空耗了精力。有两种错误的方法值得警惕。
其一,抓整体不注重具体,缺乏操作性。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力求“高”。目标高远,不顾本地区情况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不顾市情、县情盲目照搬照套外地经验;二是力求“大”。习惯于“运动式”地抓“三农”,一项工作全民参与、轰轰烈烈,表面上每个部门都在抓,但实际上职责并不明确,没有抓总牵头部门,没有细化目标和验收标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三是力求“全”。工作部署面面俱到,既没有重点也体现不出亮点。这些都是当前基层“三农”工作方法上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使一些地方“三农”工作的举措仅仅停在口头上,写在文件里,无法落实到行动上,不仅浪费了资源,也空耗了精力。
其二,抓一点不计其余,缺乏统筹性。一是部门缺乏协作性。不仅农口的农林水牧渔等部门工作上互动少,而且农口之外的部门在涉农工作上也缺乏与农口部门的互动,以至于“你敲你的锣”、“我唱我的戏”,造成工作互不协调、各不配合。二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三项工作之间缺乏互动。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时,缺少系统的思维和联系的观点,结果往往是解决一个老问题,而产生一个或多个新问题。比如各地在成功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农村田地无人耕种、土地难以流转、留守儿童健康和教育问题突出等诸多新难题。三是“三农”与工业化的矛盾问题。许多地方把财力、人力、注意力都放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上,不仅市县讲工业化,连乡镇这样的农村基层政府也在埋头搞工业化。四是城镇化带来的“留守”问题。农村中的“精英”大量涌向城市、集镇,留守的都是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抓“三农”工作需要辩证法
克服形而上学的最好办法,就是辩证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善于运用辩证的思维、系统的观点来把握“三农”工作。
“三农”工作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坚持整体抓也要坚持分开抓。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体。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去谋划、去推动,才能真正抓住“三农”工作的主动权。作为一个整体的“三农”,并不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简单叠加,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互之间各有特性。不仅彼此的工作重点、工作对象不同,而且工作规律也不一样。抓农业不等于抓了农村,抓农村不等于抓了农民。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片面地侧重某一个方面,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整个工作视野停留在小圈子里,造成局限性、孤立性。
“三农”工作的联系性和多样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注重内涵又要顾及外延。农业是农民从事的主要事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开展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农村是农民工作生活的家园,是农业生产的土壤,它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环境和条件;农民是农村、农业的主体,是农村的建设者、农业的生产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单个个体事物而存在,同时又独自对外发生复杂多样的联系。抓“农民”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农村和农业,而应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中,跳出固有思维,可以把农民转化为职工、商人、经纪人、市民;抓“农村”问题,决不仅仅是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还有一系列诸如农村环境整治、村镇建设、乡村组织建设等问题。
“三农”工作的系统性和联动性,决定抓“三农”工作既要相互配合又要各司其职。“三农”工作部门的区别,仅仅在于业务主管部门、工作牵头部门、相关涉农部门,各部门在“三农”工作中都有各自的职责,缺一不可。例如,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建设,如何配备好乡(镇)和村委领导班子、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效能、调动村级组织的积极性等,都是重要课题。农工部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管部门,不仅要制定本区域“三农”工作发展规划,还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三农”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尤其是要协调、统筹涉农部门的工作,工作量大,责任重。因此,在“三农”工作中,各部门都要调动起来,形成相互支持、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流通行业要负责带动农产品销售,科技部门要负责科技推广,教育部门要注重提高农民工素质等等。
在实际工作中抓大也要顾小
抓大,主要是抓“三农”路线方针政策和原则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比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政策,比如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政策,比如“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及“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投入政策。
抓大,重在抓部门、工作和上下的协调。比如农业建设,需要农口的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等部门的协调,需要农口内扶贫、移民、综合开发、农垦、土地等部门的配合,需要财政、发改委、工商、物价等综合部门的支持和参与。比如农村建设,需要协调规划、建设、土管等部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需要协调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总之,抓大,就是要抓重点工作,抓关键环节,抓各级干部,抓工作典型。
顾小就是要细化和分解各方面的工作,比如农业建设方面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常规农业与特色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还要抓防火防汛防虫,要抓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顾小就是要抓群众工作,要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既要抓在村的人口和劳力,也要抓外出务工的,既要为群众解决发展经济方面的难点,也要为群众生活上的困难分忧,包括子女上学、农民看病、打官司等问题。
首要任务是“稳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2011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议提出了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工作重点。
“粮食产量‘七连增’,很大程度得益于这几年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今后播种面积增加的空间很小。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也有不确定性,农业抗灾夺丰收任务繁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韩长赋表示,2011年继续推动强化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继续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部将增加粳稻生产,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玉米、杂粮等短缺品种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韩长赋说。
重要信号:加快水利建设
系统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是这次会议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意味着中央开始着手解决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
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水利工作进行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2010年,我国干旱、洪涝、山洪灾害覆盖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灾害损失之重,为1998年以来之最。“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陈雷说。
据陈雷介绍,“十二五”期间,水利部将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利改革。加大投入,夯实农业基础
此次会议提出,2011年三农投入要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三个重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央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向,而“三个确保”则表明了支农资金如何落实到位的具体手段。这些表述体现了国家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
宋洪远解释说,这些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支农投入的重点和方向,在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农政策,大幅度增加生产性投入,并突出政策的针对性。
征地力保农民权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此次会议有关耕地问题的表述,根本立足点是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在四川、广东等地设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的试点,对农民每年给予每亩200元到500元的补贴,为我国探索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创造了鲜活经验。
据介绍,国土资源部门将抓紧落实“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措施,缩小征地范围,提高补偿标准,落实同地同价原则,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到2010年9月,我国已有28个省份公布实施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水平普遍提高了20%至30%。今后,各地将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二至三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调整一次。
这位负责人分析,在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方面,陆续选择天津、重庆、沈阳等11个城市作为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重点在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拓展安置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探索,逐步建立征地补偿安置长效机制。
“菜园子”“菜篮子”“菜摊子”都要抓
此次会议提出,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同时,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解释说,农业部2011年将推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落实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设好“菜园子”,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
农业部还提出,“十二五”时期将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扶持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建设,促进“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提升。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表示,今后将鼓励更多的流通企业参与“农超对接”,到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扩大农超对接政策效果,提高订单农业比重,继续支持建设产地预冷等冷链设施,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
加大气象服务,提高防灾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2010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农村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面临风险不可低估。气象部门将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矫梅燕说,今后努力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重点加强农村地区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预警广播平台建设,力争实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到农村每一个地区,延伸到每一个村镇,传递到每一位农民,实现气象信息的“进村入户”。
2013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四新”建设目标,贯彻“自主创新、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科技富民强县为宗旨,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目标任务
(一)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争取上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1项。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建好科技型企业2家;培育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1-2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家,开发新产品2-3个,高新技术总产值增长10%。
(三)抓好科技兴农工程。培育科技示范乡镇3个,村4个,户10户。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15项以上。
(四)增加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力争企业投入研发经费逐年增加。
(五)加速奶业、笋竹林、药材和草山开发。办好1个奶牛、饲草科技示范点;建好1个笋竹林示范基地。
(六)防震减灾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更趋法制化、规范化。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2所;完成专利申请12件以上。
(七)信息化建设。继续办好科技服务热线、《科技信息》和科技网站,科普工作有新的亮点。
(八)科技特派员工作。选派20名以上,社会与经济效益明显。
三、工作思路
(一)围绕一个中心。围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这一中心,以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转化为主线,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实现科技资源的集成。
(二)突出一个重点。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大力推广先进成套的农业技术,加快现代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着力推广农产品和农村资源加工技术,提高农村劳力科技素质,加快相关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
(三)实现一个结合。实现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需求,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有机结合,推动县域经济结构升级,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四、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抓科技进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强化党政领导的科技意识,提高我县科技工作在党委、政府工作中的地位。
(二)以项目为抓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组织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优势项目,支持企业开发高新技术新产品。二是针对我县特色产业,为农民提供一系列配套技术,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三是牵线搭桥,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四是建立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和个人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专利发明。
(三)狠抓农村科技推广工作。以促进农业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以新品种培育、高效种养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为重点,搞好科技示范乡镇、村、户建设,引进推广示范以奶业、竹业、菜业、药业为主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致富奔小康。
1 以项目形式组织高校和科研单位直接介入科技扶贫和技术推广工作
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既耗时,又费力,但往往不能给科研单位和人员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在当前现实条件下,农户经营规模超小型化,又无力自主研究和引进开发高新技术,政府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应该以项目形式组织高校和科研单位直接介入科技扶贫和技术推广工作。要从信息、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联合广大农户,引进、培植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组织实施良种产业化、农业标准化等一系列科技兴农工程,引导农民发展适销对路的名优特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
2 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以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农业生产方式从分散经营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需要大量的科研成果精品和高水准的专业化技术服务。目前在各种形式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园区中,大量农业生物技术、无公害食物生产技术、工厂化农业生产技术、智能农业生产技术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得到广泛开发、应用、示范和推广,为园区所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信息,展示了现代农业新的经营方式和理念,培育了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但还必须加强各地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和建设,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引导和促进农民主动采用新产品、新技术,以优良的农业工程设施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手段,广泛吸引国内外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科技项目到园区进行科研、中试、示范、培训和推广,尽快形成一批适合当地和周边地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有利于农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用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加速传统农业改造。
3 建设农业信息技术服务网络
我国金农工程是1994年12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目的是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农业信息网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科研和生产的发展。首先,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将会大大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减少农业生产与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使生产者得到更多的实惠。第二,网络化将会对农业宏观上实行稳定均衡生产提供保障。为了稳定均衡生产,农业呼唤社会化的网络,需要加强宏观管理者与农民的联系,加强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部门等的信息联系。第三,网络化将会大大促进最新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第四,网络化还有利于农业的减灾和防灾、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疫病测报与防治。对主要农作物的长势与产量、水旱灾害、病虫草害、海洋渔业、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监测、速报与预报。
4 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以提高科技应用能力和扩大示范与引导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建设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农业专业技术服务组织、农业技术市场和其他形式的涉农服务中介机构,通过技术信息、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等交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模式为技术应用型农业科技载体模式。农村现在有大量的农机站、植保站、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专业协会、农民协会、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营管理站,主要为农民及时提供新技术、新品种等科技信息,提品产销等市场信息,有的甚至承担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和其他科技服务工作。要进一步扩大成果扩散型农业科技载体的数量和规模,提高载体吸纳和应用成果能力。要推动农民专业技术服务组织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农民专业技术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承认它们的地位,规范其行为,从科技成果转化法制化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把农业专业技术服务同农业科技信息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技术中介服务,促进成果转化,满足技术供需双方的利益需求。要培育和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建立起规范的企业化运作机制,提高产业规模和实力,在农户与市场之间建立起稳固的利益连结机制,不断发展和壮大农业科技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5 促进农技推广部门成为农业最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科研单位提供科技成果逐步由无偿向有偿过渡,而农民的整体素质较低,对市场的反应和决策能力较差,没有抵御投资风险的能力,接受成果的有偿使用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如果推广部门、科研单位、农民三者以一种有效的形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三方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无疑将会极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产前和产后服务上。农业生产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市场机制赋予农技推广工作新的内涵,农业生产不仅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需要预测市场的决策能力、开拓市场的销售能力。随着农民的经营内容日趋多样化,这就需要农村推广部门组织指导农民产前生产什么,积极开拓产后市场,并在产中主动联合科研单位,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当前农村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产业化经营,在产前信息指导,产后组织销售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和组织管理工作,推广部门应抓住这个机遇,调整工作重点,成为农民的小生产与需求的大市场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戴聪等.谈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技推广工作的任务与对策.农业科技管理,1998,(8)
省林业厅:召开厅党组会议,学习传达郭庚茂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认清发展形势,理顺发展思路。一是加大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为粮食生产提供生态屏障。把农田防护林建设与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相结合,高标准完成林网建设,实现农田林网标准化,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绿化网络,提高平原林业的生态稳定性和综合效益。二是加快林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壮大林业经济。积极推进林产品深加工,大力扶持和发展一批林纸、林板、家具和编织等重点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发挥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调整优化林业结构,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按照 “精品、优质、高效”发展方向,通过合理布局,建立木本粮油、优质果品、名贵中药材等特色经济林基地,推动经济林产品上水平上档次。四是加快林下经济发展,促进兴林致富。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大林下经济开发力度。五是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林业发展活力。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全省集体林地家庭承包率达到75%以上,规范林权流转,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省供销社:供销社党组高度重视,迅速对学习贯彻郭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安排部署。一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召开党组中心组扩大会议、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全省供销社系统企业改革发展高级研修班等,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逐字逐句认真研读郭书记讲话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二是围绕中心,进一步完善综合改革的统筹谋划。根据分工方案,结合全省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工作会议要求,全力搞好为农服务,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大力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加快推进综合改革,重点推进基层社、市县联合社、社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四个层面的改革与发展。每个县级社都要建立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四大配送中心和经营服务网络,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三是狠抓落实,着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加强项目建设,服务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搞好农资供应,保障农业生产,培育新型经营服务主体,提升为农服务的规模和水平,促进农产品市场交易。
省畜牧局: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副处级以上干部会议、全省畜牧工作座谈会,学习传达郭庚茂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完善畜牧产业化集群、生态畜牧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禽屠宰管理体制改革、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等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制定专门分工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联系人,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研究编制发展规划。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和相关省辖市沟通,组织编制《河南省黄河滩区绿色奶业发展专项规划(2014-2020)》、河南省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河南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河南省秸秆饲料化发展利用规划。二是积极培育兰考畜牧产业化集群建设。加强与农业厅、扶贫办等部门的协同配合,进一步完善项目台账,共同搞好畜牧业试验示范。三是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化集群。促进各生产要素向集群高效聚集,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构建畜牧业投资担保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提高全省畜牧业的产业化、组织化水平。四是促进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发挥“三山一滩”饲草饲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牲畜。五是加快推进畜牧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重点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畜禽屠宰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项改革”,扎实开展畜牧业投融资机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农牧结合机制、畜禽保险机制“四项创新”,增强畜牧业发展活力。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定的战略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优化账户服务,加大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力度,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效率和质量,推进城乡支付服务一体化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切实发挥支付结算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发展适用于农村地区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坚持以点带面,加快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努力满足农村多样化支付服务需求。具体分三步走,年达到中等示范县标准;年、年在实现标准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村支付环境改善工作向纵深发展,继续推广扩大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范围,非现金支付量比年增长25%,拓宽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内部清算网络覆盖面,实现全部网点能够以电子方式办理跨行支付业务;农村地区年轻人均持卡一张,持卡消费额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达到12%以上;受理银行卡的商户增长20%。力争三年内,全县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我县年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一)初步建立起有利于实施各项惠农政策的银行账户服务体系,积极为农村个体经济组织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提高银行结算账户在农村普及率,促进非现金支付业务的发展,实现非现金支付量增长8%。
(二)50%的县域银行机构网点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30%的县域银行机构网点开通全国支票影像系统,初步建成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内部清算网络,开通以电子方式办理跨行支付业务的试点。
(三)农村地区50%的成年人口人均持卡1张,持卡消费额年增长20%,50%的国家和省级各项补贴通过银行账户和银行卡发放。
(四)ATM、POS机具在县域的布放数量分别增加17台和82台,达到20台和100台,个人网上银行增加4190户,企业网上银行增加250个,手机银行增加1400个,转账电话增加438个,银行卡增加45808张,受理银行卡的商户年增长20%。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县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县长任组长,人行、各金融机构、县农工委、财政、工商、国税、地税、工信局、就业局、广电局、公安局等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人行综合业务部,主任由人行县支行主管行长李彦平担任,成员由各相关部门业务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对县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改善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协调,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季度召开推进情况总结汇报会议,通报各金融机构进展情况,总结分析遇到的具体问题,针对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作出解决问题的决策,建立推进工作考核机制。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监督指导各机构落实领导小组提出的各项决策,做好改善具体工作的引导工作,监督指导考核各金融机构进展情况。
各金融机构严格按照工作目标考核,制定具体落实方案,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积极拓展银行卡业务;采取切实多样形式加大非现金支付工具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人力、财力和技术支持;定期向支付服务环境改善工作办公室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反映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和意见。
县农工委切实履行服务农村、服务“三农”职责,发挥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作用,积极助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县财政局积极协调预算单位做好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
县工商局切实履行其职能作用,在对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经营交易的监督管理中积极加强引导,配合做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改善推进工作。
税务部门积极加强对纳税人使用非现金支付方式纳税的宣传与引导。
工信局、就业局做好支付服务工具宣传引导,指导企业主动参与非现金支付工具营销活动。
广电局负责做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推进过程中相关工作的宣传报道。
县公安局会同县人行积极牵头建立银行卡犯罪信息交流机制,指导金融机构做好银行卡犯罪防范,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保障银行卡良好使用环境。
四、实施步骤
(一)充分调查论证,谋划实施方案。3月前,县人行及各金融机构深入农村地区部分市场进行实地调查,深入企业,充分了解企业支付结算业务需求;
(二)周密组织探讨,研究制定方案。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3月份分别召开人行行长办公扩大会议、金融机构相关人员参加的联席会,组织研讨、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
(三)年6月底,各金融机构将ATM、POS机投放增量达到计划的40%-45%;
(四)动员全辖力量,营造浓厚声势。8月初,组织召开全县动员会议,布置实施方案,分步组织落实;组织金融机构重点加大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宣传力度;
(五)年9月底,各乡镇要结合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力度,确保农村支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七)年12月底,完成确定目标。
(八)年1月至年12月,在实现近期目标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向纵身发展,继续扩大效果,确保远期目标顺利实现。
五、工作措施
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自身优势,以处于经济优势地域为拓展突破口,以皮革、板材、拆车、蔬菜四市场为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主要拓展市场,培育支付示范点,通过在试点增加设备投入,调整、充实业务技术人员,推动试点非现金支付业务正常开展,以点带面,逐渐拓宽市场。
(一)加强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联动,由县政府组织推动,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改善推进协调、配合工作。
(二)划分村区域,量化任务目标,明确责任。根据金融机构各自优势,明确工作重点,县联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重点针对农村地域拓展非现金支付服务建设,一是优化基层网点支付服务方式、业务人员配置,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培育优势地域,加大ATM、POS机具和转账电话等硬件设施的投放力度。其他金融机构根据业务拓展需要选取重点区域,安装自助设备,加大电子支付产品在农的营销力度。
(三)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县人民银行协同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金融机构,加大联合宣传力度,精心筹划,通过新闻报道、专栏介绍、现场演示、播放专题片等形式,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攻势,逐步提高农民对居民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习惯。在条件适宜的乡(镇),选择一家银行机构设立“宣传服务站”,指导服务站,确定宣传项目及具体内容,定期开展宣传活动。以服务站为依托,形成辐射面。建立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宣传长效机制。一是在金融机构营业窗口设立常年咨询台,由专人负责接受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业务咨询;二是开展“集中宣传月”活动与送金融知识下乡相结合,把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使用知识送上门,提高农民对各类支付结算工具的认知度;三是选取重点村镇中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个体户作为重点宣传对象和联系人,引导和带动使用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
(一)信贷规模成倍扩张,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至本年末,全市贷款余额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幅为%。其中“三农”贷款余额万元,三农贷款占比%,同比增加万元,增幅为%;贴现贷款万元,同比净增万元。全年累放各项贷款万元,同比多投放万元;全年累收各项贷款万元,同比多收回万元。当年贷款投放居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连续三年共投放额达到亿元,支农力度逐年加大,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二)清收盘活效果明显,资产结构日益好转
至年末,全社累计收回不良贷款万元(其中收显性不良贷款万元,收隐性不良贷款万元),账面不良贷款年末余额为万元,占比%,同比减少万元,比20*年末的65.8%下降了%;正常贷款中非正常贷款万元;抵债资产余额万元,处置抵债资产万元。20*年、20*年、xxxx年度,全社新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到期收回率分别为96.7%、95.19%、%,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信贷资产结构明显改善。
(三)创收渠道不断拓宽,经营效益逐年提升
至本年末,各项收入万元,其中贷款利息收入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幅%,贷款利息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的良好势头;中间业务收入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幅%;各项支出万元,同比增加万元。收支扎差实现账面盈利万元,同比增盈万元,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信用社增盈、政府满意”的“四赢”良好局面。
(四)授信建档全面铺开,增量扩面工作纵深推进
近年来,本市的传统农业日益提质,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信用社仍然坚持以投放农业贷款为主,全面开展信用农户、信用乡镇、信用村组的评级授信工作,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至本年末,全市共评定信用村170个,信用户9.53万户。累计建立农户经济档案达11.5万户,比年初增加万户,建档面从年初的85%上升到100%。全市已累计发放贷款证9.53万本,比年初增加万本,当年发生信贷关系的农户建档面基本达到100%,档案内容登记情况逐网步完善详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余额分别达万元和万元,分别比年初上升万元和万元;累计创建信用镇14个,信用村290个,其中今年创建21个。
二、信贷工作主要措施
今年,xxx联社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全面实施“铺天盖地”、“顶天立地”两个工程,切实把握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以增强业务品种、完善业务功能为重点,深入开展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社区活动,与时俱进地改善支农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准确把握市场定位,明确服务“三农”工作重点
我社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题,准确把握市场定位,不断强化支农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加大信贷支农力度。xxxx年末农业贷款余额万元(20*年末农业贷款余额17958万元、20*年末农业贷款21794万元),增幅为%。今年以来,我社多次召开信贷支农工作会议,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各乡镇、村户,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实际收入状况和资金需求状况,通过调查,摸清了农户和个体私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和农村信贷市场的潜力,拓展了农户延伸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方式,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把小额贷款市场准确定位在“三农”上,切实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二)强化服务措施,信贷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1.加大支农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对信用社的认知度。今年来,我社开展了多种宣传活动,利用报纸、墙体广告、新闻媒体等,广泛推介小额农贷,真正实现了宣传上的“铺天盖地”。同时,各信用社在营业室前、主要路口张贴宣传资料,信贷员充当宣传员,通过讲解贷款政策、手续和条件,增强了农民的贷款意识,把讲信用、有技能的农户作为联系对象。信用社加强对贷款条件、程序、权限和联系方式等内容的宣传,提高了贷款透明度,为符合条件的贷户能够提供快捷、高效的信贷服务。
2.大力实施“铺天盖地”工程,做好农户评级授信工作。
我社依靠市、镇(乡)政府和村委三级力量,积极开展了“信用乡镇”和“信用村、户”的评定工作。对评定出的信用户、信用村、按照贷款利率定价制度,给予了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服务配套等优惠政策。同时建立健全了农户经济档案,建档面100%。通过加强对贷款条件、程序、权限和联系方式等内容的宣传,提高了贷款透明度。“信用村、户”评定工作的开展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提高了全市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
3.简化放款手续,积极发放小额农贷。今年以来,我社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贷款证,实行了“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贷款方式。在全市农村,农户持贷款证、身份证和印章可直接到各辖内信用社营业柜台办理贷网款业务,简化了贷款审批发放手续,提高了办贷效率。至年末,全市各信用社授信颁发小额信用贷款证9.53万本,当年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4379万元。
(三)创新贷款方式,不断开发新产品
1、开办“新农乐”支农贷款新品种,提供全方位服务。今年来,通过不断调整贷款投向,扩大信贷范围、额度、周期,延伸授信领域,积极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企业循环贷款、助学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等信贷新品种,为他们提供一条龙服务,满足了广大农村市场需求,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做大做强小额农户贷款。进一步延伸小额农贷的对象、金额、期限和服务,全市农户和农户小额年内累放4.53亿元,比上年增加2.29亿元,增幅为1*.23%。
二是做实农户联保贷款,满足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今年,我社通过走访15个乡镇,近290个村组,并向江北三镇的棉产基地、东片的果林开发、棉纺加工以及南片乡镇的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链给予8000万元的资金扶持,为他们提供技术、资金、信息一条龙跟踪服务。
三是推行劳务输出培训贷款,帮助农村青年早日脱贫致富,全年共发放外出务工人员贷款1000万元。
四是推行打工回乡创业贷款,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办厂,全年共发放返乡人士创业贷款1200万元。
2、做好做优做活中小企业贷款,满足工业兴市和县域经济发展资金需求。推行“飞龙工程”、“成长之路”系列贷款新品种,努力做活“企业+农户”贷款、做大社团贷款、做优中小企业抵押循环贷款、做强物流企业担保贷款,极力扶持一批信誉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涉农龙头企业发展。三季度,正值农村旺季收购季节,我社通过调查了解,发放旺季收购流动资金贷款近7000万元。如对横沟市、大垸、小河、团山等棉产区投放仓单质押贷款3000万元,对新厂镇龙头企业恒利棉贸、含芳酒业、茂祥棉贸有限公司投放授信企业贷款1500万元,联社营业部与财政局联系开办了兴业担保贷款近400万元、与劳动局联系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200万元。重点扶持“湖北裕丰制衣有限公司”、“新厂含芳酒业”等64家优秀民营企业。真正使xxx的林木加工、棉花纺织、种植养殖、民办教育等支柱产业逐步起步、发展、壮大和跨越。今年,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只要符合贷款条件,我社都大力支持。
一是主攻优良客户,建立健全贷款营销机制。认真落实分层次攻关工作要求,加强与地方党政沟通,捕捉信息来源,为贷款营销工作提供依据,在时间上、速度上赢得主动。
二是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为农服务龙头企业的投入力度。加强与农产品行业协会的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信息,为信贷支持提供可靠保证。
三是按季节周期确定投放期限、按授信等级确定投放金额,极力推行企业循环贷款,全年共投放1200万元。
(三)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制定信贷考核体系和考核指标。
根据上级联社考核要求,今年我社在制定各项信贷考核指标时,充分考虑了各基层社的实际情况,在年初任务下达前,对各基层社信贷任务的完成可能性充分进行调研,使下达的指标任务恰当合理。
1、在分解农业信贷投放任务时,做到了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一是先布置各社做好“三农”贷款需求调查,再结合各社近几年来的农贷增长水平等变化指标,科学合理将任务进行分解;二是在下达不良贷款清收盘活任务时,着重分析了各基层社的不良贷款状况,掌握不良贷款清收盘活的可能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增加了全员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2、在考核方法上,一是突出以市场营销为主题,一线员工绩效工资实行产品计价;二是进一步改进了对信用社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办法,使考核内容更加科学合理。月度考核按月上墙公布,严格实行末位排名制度,社主任例会制度,采取红牌通报奖励,黄牌通报批评。年度考核增加奖励因素、对重要指标实行单项奖励,以此促进了我社信贷业务的不断发展。
(四)规范信贷操作管理流程,全面提升信贷管理水平。
一是规范贷款五级分类。为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揭示信贷资产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我社把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和信贷基础管理工作紧紧结合在一起,按月进行填报;二是建立大额贷款管理系统,对百万元以上贷款进行定期监督检查;三是规范信贷系统与会计系统的操作流程。使“操作岗、管理岗、监督岗”形成三线分离、相互牵制的内控体系,使信贷资产质量得到适时监控、动态管理,更加科学地反映了信贷资产质量和内在风险程度;信贷基础资料管理得到进一步完善,规避了贷款法律风险,降低了贷款损失;提高了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了解基层信贷人员业务水平;贷款客户财务逐步规范,配合程度提高。
(五)不断完善信贷内控制度,强化信贷风险监控力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信贷文本制度。今年,为加大改革力度,切合本地实际情况,联社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制度,规范了《x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仓储实物质押管理办法》、《xxx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十多个信贷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操作岗、管理岗、监督岗”的职责要求。
二是加大监控检查力度,有力地打击了违规违纪行为。今年上半年,在信贷投放上由于一度追求量的突破,少数信用社出现了冒名贷款、垒大户贷款、假抵押或抵押不实贷款现象。为此,信贷管理部排专人进行内部检查和外部核对。一方面对内成立了冒名贷款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结合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在全市开展为期三个多月的冒名贷款综合治理活动,活动分“自查上报、突击检查、问题整改、跟踪督查,复查回访”六个阶段进行,检查面达100%,全社共自报和检查出冒名贷款3529笔,金额7828万元,其中已限期整改笔,金额万元,已督促清偿笔,金额万元,并对人进行了罚款、限期清收、停薪停职收贷、停岗等处罚措施,极大地震慑了违规违纪现象,有力促进了“贷前、贷中、贷后”的监督管理,信贷操作,违规放贷现象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我社针对审核贷款资料时发现的假抵押、调换他项权证逃避债务的现象,多次与房管、土地、海事、林业、工商部门协商,至函并达成协议,对已办理的他项权证进行勾对,并由调查人、审批人、经办人、资料保管人进行书面承诺,明确职责,严格按流程办理。全市审核并退回假证贷款资料三份,处分信用社主任1人,挽回经济损失近100万元。
三是继续加大对基层信用社常规检查力度,开展经常性的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督,对到期贷款实行催收警示,“三收”阶段,实行按日监测制强化督导,按月通报进度,确保了增存、增效、贷款到期即收。将定期和不定期、全面和非全面检查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对违规贷款的处罚力度,纠正信贷管理中的薄弱环节。6月份,我们对全市上半年的信贷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大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其间共查出违规贷款笔,金额万元。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了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登记整改台帐,跟踪整改情况,至年末,已整改到位%,全年累计处罚责任人56人次,其中,撤职处分主任4人。
三、信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信用社贷款催收和到期即收意思不强,不能及时发现存量贷款潜在的风险,从而形成新的不良贷款。至年末,全市信用社逾期贷款万元。
2、违规贷款时有发生,存量贷款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少数社对信贷授权授信管理运作不规范,违规操作时有发生。另外,部分信用社对超出其授权授信的贷款需求不从主观上控制,贷款垒大户仍有发生。
3、信贷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健全,信贷管理模式亟需改进。今年以来,虽然我们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信贷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了信贷管理行为,但从银监部门检查的情况来看,我们的信贷管理制度和信贷管理模式尚需进一步健全,如:信贷人员按劳分配、按绩取酬的考核办法要更加合理、贷款五级分类以后对不同类别贷款的处置办法还未制订、信贷人员尽职要求也未制订、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尚未形成等。
四、xxxx年工作打算
针对今年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社将继续围绕改革工作重点,从信贷管理入手,规范信贷操作行为,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实现信贷资产良性循环。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有步骤开展信贷工作
为确保来年全市信贷工作顺利开展,信贷管理部将认真按照市联社要求,认真测算各社指标,及早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每月制定工作计划,突出各阶段工作重点,确保工作实施到位。建立信贷员月例会制度,使基层信贷人员知道要做些什么,如何去做,科室人员知道要查哪些,如何去查,使得整个信贷工作上下环环相连,忙而不乱,有条不紊。通过例会的集中交流、学习、讨论,寻找差距,分析原因,不断提高信贷管理工作整体水平,提高办事效率,使信贷管理工作始终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下去。在实施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六个”严格定规范。即:严格贷款程序,杜绝逆向操作;严格贷款条件,把好贷户准入关;严格贷前调查,摸清贷户底数;严格贷款责任,实行终身负责;严格贷款审批,确保科学决策;严格贷款手续,把好资金“闸门”。
五个”坚持清思路。即:坚持正确投向,合理发放贷款;坚持立足社区,支持县域经济;坚持小额分散,扩大农户贷款面,弱化风险、站稳农村市场;坚持放开质押、提倡抵押、控制保证,优化贷款结构;坚持效益第一,加大营销力度。
“八个”加强促效益。即:加强贷后管理,防范资金风险;加强档案管理,为业务发展服务;加强贷款考核,提高管理效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加强社政协调,优化管理环境;加强手段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加强稽核监督,保障管理规范。
(二)加大为农服务力度,抢占贷款市场占有份额
一是继续加大对“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强化为农服务意识,积极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助学贷款,逐步尝试开办商品房按揭贷款,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紧紧扎根农村,努力扩大小额信贷零售业务的市场份额。
二是紧抓沿江开发的契机,重点支持个私经济发展。对产品适销对路、经济效益好、保全措施到位的私营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入工业园区的个私企业,只要其产权明晰,手续齐全,我们将集中信贷资金,为其提供各类信贷服务,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将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加大对优良客户的授权授信额度。在xxxx年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行业、性质及产品的市场前景、技改投入等实际情况,对xxxx年度企业授信额度和信用社权限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同时,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在农业贷款科目管理的个私企业,也给予一定贷款授信额度,视同授信企业管理,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三)创建社会诚信环境,大力清收不良贷款
一是积极开展信用村(镇)创建活动。把信用村(镇)创建工作紧紧与创建金融安全区和诚信社会环境结合在一起,通过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逐步提高社会信用观念,感受诚信带来的好处,减少逃债、赖债行为,化解信用社不良贷款。
二是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清收盘活新思路。我们将改变以往的不良贷款清收盘活思路,针对不同借款人或企业形成的不良贷款,分析其形成原因,寻找有效资产或还款来源,紧追不放,采取一切合法手段,最大限度减少贷款损失。
三是加大贷款三查力度。明确清收责任,严禁向高风险企业和个人投放贷款,同时改变以往那种重放轻收的思想观念,加大贷后检查力度,及时发现贷款风险扩大趋势,杜绝新的不良贷款发生。对因不尽职行为造成新的不良贷款发生,联社将加大对责任人员的处罚、赔偿力度,确保新放贷款的安全。
四是严格考核。将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与信贷人员工资收入直接挂钩,通过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的绝对额来兑现收入,改变以往那种按任务完成比例兑现收入的方法,从而突出了信贷人员对清收盘活工作的贡献。
(四)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内控制度建设
一是进一步扩大农户经济档案的建立面。在确保存量贷款户的经济档案建立完善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对辖区内有贷款需求和可能有贷款需求的农户进行测评,收集农户信息,掌握农户经济需求真实情况,做认真细致的贷前调查,及时投放贷款并建立一整套经济档案。
二是对照银监部门的具体要求,制定和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同时,逐步改变信贷部的工作模式,加大信贷检查、管理力度,把信贷检查、辅导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去,并组织1到2次信贷大检查,对全市信贷工作全面检查,上门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查处,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加强对重点企业及项目贷款的监控。信用社应明确专人管理,监督企业资金使用,定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联社将组织信贷人员对重点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掌握企业运行质态,分析信贷资产风险度,为信贷决策提供依据;严格控制向集体企业及产权不明晰企业投放贷款,对风险较高的存量贷款,要逐步退出,保证信贷资金安全。
(五)结合贷款五级分类,强化信贷业务培训
一是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贷款五级分类。以客户经理为首,带领区域内信贷人员对贷款客户共同调查、分析,使信贷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
二是执行信贷人员月例会制度。加强对信贷人员政治觉悟及业务素质的培训,不断强化合规经营和尽职意识,分析典型案例,教育信贷人员要不断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学习兄弟社先进管理,找出存在的差距,纠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