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风险评估的案例

风险评估的案例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2 16:00: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风险评估的案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风险评估的案例

篇(1)

钱七虎院士在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进展、挑战及对策中指出隧道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TBM/盾构施工的分析与控制研究,以及数字隧道向智慧隧道的发展,提出智慧隧道“智”体现四个方面: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深度整合、智能服务。    

岩土工程施工工序复杂、工种繁多,施工事故不仅与设计、操控有关,还与地层、地下水、环境等因素相联系,造成很多事故机理难以完全摸清,且在风险评估过程中,由于人类本身经验的相对缺乏、风险评估的时间不充裕,或者风险管理实施者主观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可能造成风险因素识别不全面、风险评估可参考性不强、风险对策不合理等后果,从而使得风险管理达不到其原定的目标,甚至失效。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人类以前的风险评估经验,吸取以往的事故教训,神经网络、(BR( (ase-Based  Reasoning,案例推理)、RBR( Rule-Based Reasoning,规则推理)等智能化分析工具应用于岩土工程施工安全评估能够很好地解决风险评估过程中时间、经验不足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的刘博基于案例(((BR)和基于规则((RBR)混合模式设计地铁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库的结构化模型,其搜集了国内外(国内为主)71个地铁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典型案例的表示形式、内容特征及统计规律,并通过对特征的相似性、案例库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分析,论证历史案例重用的可行性。叶婷婷等将案例推理的原则应用到构建集成情境的地铁施工安全动态辨识知识库中,运用案例推理和专家识别的方法构建知识库的主要运转方式,分别运用案例推理、专家识别实现知识库自动识别器、人机识别器的运转,并通过双方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实现知识库运转。李兴高针对泥饼等盾构掘进中典型事故,基于典型事故掘进参数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实现故障识别和分析,对于泥饼故障,文献选用了扭矩、推力、推进速度、闸门压力、出土温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指标,以事故发生与否作为输出指标。    

林鹏研发了一种在混凝土坝区为工人提供安全保护和各种服务的实时隧道定位系统,基于该系统,实现在线、实时跟踪、智能识别功能,还具有工人紧急呼叫、跟踪历史和位置查询等功能,现场应用表明,该算法可靠、准确(3-5米精度),可提供实时定位服务。

篇(2)

关键词:电网规划;风险评估;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 U66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 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问题日益成为用户和电力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 世界各地多次爆发的大规模停电事故给人民生活、社会安定带来了巨大冲击, 保证系统的可靠供电成为电力部门的首要任务.

本文将风险评估理论应用于电网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对电力系统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后果进行综合评估的模型和算法。通过工程案例应用分析,论证了风险评估方法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为发展和完善传统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引入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目前电网规划设计研究大多数集中在满足未来负荷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待建输电线路的数量和位置以使总的投资成本最低这样一个问题。在这种规划设计思路指导下,规划设计人员将根据未来电源和负荷的预测情况,构建合理的电网框架结构,并通过常规的短路电流及稳定校验等电气计算,最终确定所采用的规划设计方案。这种规划设计方案的比选原则,主要考虑了初投资等电网规划中的经济性问题,对系统的可靠 性则 普遍 采用 N-1安全准则校验,并且仅考虑预想事故发生后的静态安全约束。因此,必须在电网规划中对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进行综合评判,这里将引入系统风险的概念。风险和可靠性存在若干相通的含义,分别描述同一事实的两个方面。更高的风险意味着更低的可靠性,反之亦然。风险定量评估的目的在于建立表征系统风险的指标,即能够综合考虑失效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这些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显然,一种可行的选择就是在工程规划、设计、运行和维修中引进风险管理,以使系统的风险水平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二、风险评估模型和指标计算

对电网规划方案的风险评估,可采用状态枚举法或蒙特卡罗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法便于处理负荷的随机变化特性,计算量几乎不受系统规模和复杂程度的影响,但其计算时间较慢;而状态枚举法一般用于元件失效概率较小或者运行工况较为简单的情形。由于在电网规划设计阶段,更着重于各个规划方案之间的横向比较,而对模型和参数的准确性要求不高;另一方面规划设计出的方案往往具有较强的承载风险能力,因此本文采取在应用上更为灵活的状态枚举法进行系统规划方案的风险评估,同时制定合理的简化原则以降低计算的复杂程度。

2.1 风险指标计算方法

基于潮流过负荷校验的风险指标计算是指,利用n-r预想事故扫描(潮 流 分析)确定系统的失效状态(线路过负荷或者节点低电压),进而进行风险指标计算。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1)建立多级负荷水平根据系统年负荷预测曲线,将负荷水平划分为若干等级并形成相应的分析案例。对每一级负荷水平案例分别进行风险指标计算。(2)利用枚举技术选择并确定系统状态系统状态概率按下式计算:

其中:P(s)是仅考虑元件停运事件的系统状态s的概率;nd为在系统状态s中不可用的元件数;n为系统元件总数;Ui、Uj是元件i与j的与停运相关的不可用率:

式中:λi为元件与停运相关的失效率(失效次数/年);μi=8760/MTTRi为 元 件i与 停 运 相 关 的 修 复 率 (修 复 次 数 /年 );M T T R i为元件i的平均停运时间(h/次);fi为元件i的平均停运频率(停运次数/年)。在实际计算中,fi和MTTRi均可由历史统计数据获得,λi由式(2)经变换后求取:

(3)预想事故分析针对给定状态进行潮流过负荷/节点低电压校验。如果系统存在过负荷线路或低电压节点,则记录该状态为一个失效状态。针对过负荷的线路,调整系统中各发电机的出力以消除过负荷,如仍然存在过负荷的线路,根据各负荷节点潮流灵敏度确定需要削减的负荷量。①计算系统和分项风险指标根据各级负荷水平下分析结果计算风险指标。

①负荷削减概率PLC

其中:Fi是多级负荷模型中第i个负荷水平下系统全部失效状态的集合;NL是负荷水平分级数,由实际负荷数据确定;Ti是第i个负荷水平的时间长度(h);T是负荷曲线的时间期间全长(h),通常为一年。

②期望缺供电量EENS(MW·h/年)

其中,C(s)是状态s的负荷削减量(MW)。

③期望负荷削减频率EFLC(次/年)

其中,m(s)在不考虑降额状态时即为系统元件的总数。

④负荷削减平均持续时间

ADLC(h/次 )

式(4)~(7)适用于各个母线、分区或整个系统的指标计算。对于母线/分区指标,Fi是只涉及到与某一母线/分区负荷削减相对应的系统失效状态集合;对于系统指标,则是与任意母线负荷削减相对应的系统失效状态的集合。

2.2 风险指标计算简化原则

(1)预想事故重数简化

随着预想事故重数(r)的增加,系统枚举状态的规模也急剧增大,严重妨碍了风险指标的有效计算。为此,采取如下简化原则:1)假定位于不同区域的线路故障关联性很小,从而忽略其后果分析,即只考虑位于同区的多条线路同时发生故障;2)对于3重以上事故,假定其发生概率趋近于零,从而可忽略其后果分析,即不再计入风险指标计算当中;3)如果一个r重事故扫描的判定结果为失效状态,则假定与该事故相关的(r+k)重事故扫描的判定结果均为失效状态,且负荷消减量相同,从而忽略其后果分析。

(2)负荷水平等级简化

事实上,在进行多级负荷水平的风险评估时,应针对负荷曲线上的所有负荷水平分别进行分析,再根据负荷水平持续时间进行指标汇总,但负荷水平的多样性将直接导致计算分析规模的扩大。

三、电网规划设计的风险评估应用

首先,在明确的规划设计准则和清晰的规划设计目标指导下进行电网规划设计;其次,根据现有电网进行风险评估后的结果与相关的技术分析以及规划时间跨度内的负荷水平与发电规划,再结合电网运行人员的长期运行经验,提出有针对性地强化电网的有效措施,制定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以满足未来电网可靠性要求;最后,借助于风险评估工具对制定的每个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可靠性预测分析与经济分析,最后依据总的投资成本最小或成本效益比最大的原则确定最佳规划设计方案。

四、结语

本文将风险评估理论与电网的规划设计相结合, 提出了综合电力系统故障发生概率和故障失效后果进行系统风险评估的模型和算法。通过对电网规划设计方案风险指标的计算, 实现了在电网规划设计中量化处理可靠性问题的目标, 进一步完善了传统的电网规划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强,张运洲,李隽,王乐,曾沅.  电网规划设计中的风险评估应用[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9(06)

篇(3)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特征;案例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174-02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随着国内外审计失败事件的爆发,受到行业内外新l的关注。在我国,2006年2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正式,并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开始了我国审计模式向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变。本文通过对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及其内涵进行详细分析,可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有效克服传统审计模式普遍存在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运用案例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性,增强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高了审计质量这一说法的说服力。为了适应当前审计环境的诸多变化及注册会计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开始被推广应用,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实施前的准备措施。相信随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逐渐发展和完善,其将在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得到普遍的认可,并得以积极地运用。

1 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和特征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从而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方法和技术。随着社会上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的不断增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在审计系统中其大胆引用战略理论与系统观念。试图从企业的战略分析着手,通过战略系统分析一环节分析一剩余风险分析一具体审计目标的分解一实质性测试的时间、范围和性质的确定的思路将被审计客户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全面、动态的考虑风险因素,是提高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相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学、系统理论和经营战略结合起来,更加重视企业面临的风险,获取审计证据的领域也更加广泛。

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相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有如下9个主要特征。

(1)重心前移:将审计重心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转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2)风险评估重心转移;从侦察管理层舞弊的角度出发,审计师审计的重点是发现管理层舞弊,评估重点是固有风险,但固有风险不可直接评估,所以审计师直接评估固有风险和初步控制风险的联合风险。(3)风险评估方式改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所采用的现代风险评估不再直接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而是从经营风险评估人手。(4)风险评估结构化;使风险分析从零散走向结构化。考虑了多方面的风险因素,便于做综合风险评估。(5)分析性程序成为风险评估中心。分析性程序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中最重要的程序。审计师将现代管理中的分析工具充分运用到风险评估中去,不仅包括财务数据的分析,还包括非财务数据的分析。(6)审计师专业知识结构改变。由于审计重心转移,风险评估采用的各种风险缝隙方法大量借鉴了现代管理知识,审计师不仅要精通审计知识,还要掌握常用的现代管理学分析工具。(7)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针对风险不同的客户、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采用相应个性化的审计程序。(8)“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9)审计证据范围扩大: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扩大了取证范围,从一般员工处或供应商、销售商等获取审计证据,这是针对管理层舞弊的有效侦察措施。业内人士和专业咨询人士的意见也可作为对审计师审计专业判断的补充。

2 案例分析

Rubbermmd曾是美国全球领先的塑料制品生产商,产品包括储藏罐和垃圾箱等。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公司连续数年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4%,且连续三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受欢迎的企业”。

对Rubbermaid进行战略分析后发现,该公司对原油价格的波动非常敏感,因为塑料制品的一个重要原料是树脂,而树脂是通过原油炼制的。但Rubbermaid没有采取任何控制原材料风险的措施一既没有集中采购,也没有与供应商签订长期购买合同。而实际上,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树脂消费商之一,以其采购规模,完全可以通过谈判获得很优惠的价格。但该公司没有利用集中采购所能赋予它的定价能力,而是在全球12个地方分别采购。当原油价格上涨时,它只能把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客户。

该公司也未能有效管理与最大客户沃尔玛的关系。沃尔玛拒绝接受价格上涨。并把Rubbermaid的产品放在靠里的货架上,而将Ruhbermald的低价竞争对手Sterlite的产品置于位置最好的货架上。

该公司另一个战略方面的问题是制定的增长目标太高一试图维持14%的年增长率。实现目标的困难给管理层形成巨大压力,而这一点对于内控环境十分不利。同时,它在欧洲的扩张也遭遇挫折。

基于这些情况,审计师可作出合理的财务业绩预期:销售增长放缓、销售毛利收窄、利润降低、研发费用需要增加等。假如出现与预期不一致的情形,如这一年的销售毛利反而比去年增加等,审计师就要打个问号。同时,审计师可能估计它会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以达到业绩目标,这就需要对成本结构进行分析,看它有没有改变产品配方来压缩成本;如果它产量过大而销售又不利,它的库存应该会增加,还有资本结构方面,它在欧洲投资失败,这些资本是否作为坏帐冲销掉;等等。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分析评估,审计师可以判断出该公司风险较高的领域。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经营风险审计是以风险评估为重点,而不是像传统的审计方式那样,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审计平台的扩大对审计师的现有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可见,风险导向审计就是分析研究企业在哪些方面的风险没有防范好、它对企业财务报表可能有什么样的影响,然后再通过相互印证的证据来判断报表是否是真实和恰当的。

3 推动我国应用风险导向审计相关建议

(1)提高实行风险导向审计需具备的注册会计师执业素质。注册会计师应具备与客户所在行业及企业相关的知识结构。如: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经济技术指标及行业政策、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环境、经营风险,等等。注册会计师在尽多掌握行业知识、企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实现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优化组合,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单一财会型人员的结构,注重聘用一些法律、工程技术、计算机等非会计审计专业的人才,并对项目审计小组进行科学配备,审计执业中,注册会计师必须坚持职业怀疑态度,坚持强制审计程序的严格执行。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师事务所都应建立计

算机网络,扩大及方便注册会计师对各行业政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2)健全法律法规制度。提升注册会计师法律风险意识。研究表明,注册会计师是当前会计、审计制度执行最主要的法律主体。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与处罚力度,以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风险意识。

(3)进一步强化支持风险导向审计的网络化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要推动社会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在政府、银行、协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之间连网,实现资源共享。会计师事务所本身也应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按类别、行业收集、存储、更新注册会计师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所需要掌握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内容以及客户所在行业、企业战略,成功、失败审计案件介绍等信息,以不断拓展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t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4)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夯实风险导向审计的制度基础。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高低直接相关。应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着手,在优化公司治理框架下,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强调高级领导层的控制责任,关注对全部风险的评估,重视日常控制活动,抓住内部审计监督评价环节,才能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推动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

4 结论

篇(4)

企业风险 管理 风险评估

一、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企业应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本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应把收集初始信息的职责分工落实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

(一)在战略风险方面,企业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战略风险失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

至少收集与本企业相关的以下重要信息: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运行情况、本行业状况、国家产业政策;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有关内容;市场对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与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本企业的实力与差距;本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投融资计划、年度经营目标、经营战略以及编制这些战略、规划、计划、目标的有关依据。

(二)在财务风险方面,企业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

至少收集本企业的以下重要信息:负债、或有负债、负债率、偿债能力;现金流、应收账款及其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资金周转率;产品存货及其占销售成本的比重、应付账款及其占购货额的比重;制造成本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盈利能力;与本企业相关的行业会计政策、会计估算、与国际会计制度的差异与调节等信息。

(三)在市场风险方面,企业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忽视市场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

主要收集与本企业相关的以下重要信息: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供需变化;能源、原材料、配件等物资供应的充足性、稳定性和价格变化;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情况;税收政策和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潜在竞争者、竞争者及其主要产品、替代品情况。

(四)在运营风险方面,企业应至少收集与本企业、本行业相关的以下信息

产品结构、新产品研发;新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策略,包括产品或服务定价与销售渠道,市场营销环境状况等;企业组织效能、管理现状、企业文化,高、中层管理人员和重要业务流程中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期货等衍生产品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失误的流程和环节;质量、安全、环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曾发生或易发生失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

(五)在法律风险方面,企业应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忽视法律法规风险、缺乏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

至少收集与本企业相关的以下信息:国内外与本企业相关的政治、法律环境;影响企业的新法律法规和政策;员工道德操守的遵从性;本企业签订的重大协议和有关贸易合同;本企业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情况;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情况。企业对收集的初始信息应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以便进行风险评估。

二、进行风险评估

企业应对收集的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和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一)风险评估应由企业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实施,也可聘请有资质、信誉好、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

(二)风险辨识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

(三)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

(四)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应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定性方法可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析、行业标杆比较、管理层访谈、由专人主持的工作访谈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可采用统计推论(如集中趋势法)、计算机模拟(如蒙特卡罗分析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等。

进行风险定量评估时,应统一制定各风险的度量单位和风险度量模型,并通过测试等方法,确保评估系统的假设前提、参数、数据来源和定量评估程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定期对假设前提和参数进行复核和修改,并将定量评估系统的估算结果与实际效果对比,据此对有关参数进行调整和改进。企业应对风险管理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实施风险辨识、分析、评价,以便对新的风险和原有风险的变化重新评估。

三、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企业制定风险解决的内控方案应满足合规性的要求,坚持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各管理及业务流程,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要把关键环节作为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般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

对内控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做出风险性的决定。

(二)建立内控报告制度

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

(三)建立内控批准制度

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

(四)建立内控责任制度

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

(五)建立内控审计检查制度

结合内控的有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审计检查的部门等。

(六)建立内控考核评价制度

具备条件的企业应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

(七)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

对重大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及时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

(八)建立健全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大力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形成由企业决策层主导、企业总法律顾问牵头、企业法律顾问提供业务保障、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责任体系。完善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备案管理制度。

篇(5)

【关键词】制药企业;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是美国进行企业管理的科学方法,20世纪风险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质量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在发展过程中的衍生分支,其关注点是对产品或工艺质量风险的有效控制,2005年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了《Q9 质量风险管理》,指南系统地阐述了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范围、应用步骤以及潜在应用领域等,其目的是提供一套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ICH Q9提供了风险管理原则和工具,并被我国明确纳入2011年3月1日生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

一、风险管理简介

1 风险管理基本原则:根据ICH Q9的要求,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应当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1.1 对质量的风险评估应以科学知识为依据,并最终与保护患者相联系;

1.2 质量风险管理程序投入的水平、形式和文件应与风险水平相当。

2 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质量风险管理是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质量风险的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和回顾。有效质量风险管理的4个阶段为:质量风险评价(包括质量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控制(包括质量风险的减低和接受)、质量风险沟通和质量风险回顾。

2.1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对危害的识别、对危害相关的风险的分析和评价,是质量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作为风险评估中明确定义风险的辅助,以下三个问题通常会用到:

a) 什么可能出错或发生故障?

b) 出错或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概率)有多大?

c) 因出错或发生故障而产生的后果的严重性?

风险评价有以下三个步骤:

d) 质量风险识别:解决“什么可能出错,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e) 质量风险分析: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定型和定量的过程。

f) 风险评估:将已识别和分析的风险与给定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

2.1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包括对风险降低和/或接受的决策。一般会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a) 质量风险是否超出了预定的可接受水平?

b) 如何降低或消除质量风险?

c) 利益、质量风险和资源之间的平衡点是什么?

d) 对已知风险的控制是否会引入新的质量风险?

质量风险控制主要包括质量风险降低和质量风险接受两部分:

a) 质量风险降低:当质量风险超过预定的可接受水平时,质量风险降低的重点则是降低或避免风险的过程。质量风险降低包括为降低损害的严重性和发生可能性所采取的措施。

b) 质量风险接受:是指做出接受质量风险的决定。

2.1 风险沟通

质量风险沟通是指风险决策人和其他人员分享交流的过程。风险管理过程任何阶段可进行沟通,沟通的信息可设计质量风险的存在、属性、形式、可能性、严重性、可接受性、控制、处理、可探测性或风险的其他方面。

2.2 风险回顾

风险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持续性过程,应当定期进行回顾,以确认相关风险评价和控制步骤是否有效,总结新的只是和经验。风险回顾应以风险等级为基础。

二、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学及其应用

ICH Q9中不完全列举了一些风险管理工具:基本风险管理建议办法(流程图、检查表等)、故障模式的效应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法等。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为:危害的可操作性分析、预先危害分析、风险排序和过滤、支持性统计工具。

药品生产的各领域根据特点采用这些风险评估工具,且不同工具的结合使用可以更加灵活的增强风险分析和管控的有效性,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依赖于分析人对所分析主题和对象的详尽了解和有效沟通,各工具以科学理论分析、经验数据积累等为基础引导思路的有效进行,从而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

案例实证分析

以注射用无菌产品在洁净环境下生产过程为例,运用鱼骨图和故障模式的效应分析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3.1 风险评估

a) 以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为主线,作出如下分解:

人:人员技能、人员健康

机:设计、确认、使用、维护

料:供应、放行、使用

法:工艺流程、执行切合度

环:环境控制、环境监测

以上5个提示因素为提纲(也是鱼骨图),逐级进行分解:例如人员技能还可细化为培训、人员执行力;人员健康还可细化为体检、病情上报制度等,每一项目可按照讨论主题复杂性依次拓展,从而完善风险分析的要素。

b) 根据鱼骨图,进行风险详细识别、分析和评价

风险系数定义

严重性(S):分数1、3、6、10,分别代表低、中、高和极高

可能性(P):分数1、2、4、8,分别代表低、中、高和极高

检测度 (D):分数1、2、4、6,分别代表高、中、低和极低

ORF: 总风险= S* P* D

总风险评估系数:

ORF

6≤ORF

ORF≥80,风险水平高,风险不可接受,或需要整改

3.2 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于风险不可接受或有待改善的项目,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可能性,增加可检测性,从而降低风险,使其处于可接受水平。采取的措施可能引起变更控制程序,同时重新评估变更引起的风险,避免变更引发其他不可接受的风险。

对于风险严重性极高,例如可能引起病人死亡、厂房爆炸等极其严重后果的,应采取一切手段,避免发生。

3.3 风险沟通

风险评估应根据评估对象组建风险评估团队,团队内以及团队和风险相关人应进行风险沟通;

风险识别和评价以充分有效的风险沟通为基础,风险识别的项目和风险评分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因素;

风险评估可借鉴风险评估团队的理论和经验,基于日常分析、偏差、变更、自查等总结;

风险沟通贯穿于整个风险评估过程,及时真实的了解实际运行状况。

篇(6)

关键词:设备状态评估;风险评估;重要性;问题分析

Abstract: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power from a seller's market to the buyer's market today, on the power equipment reliability requirements are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power supply departments over the years have been performed only for time based maintenance mode. This periodic maintenance mode in the next few years will likely continue.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network enterprises. Society for electric energy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increase. Power industry is facing increased pressure. How t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power supply,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increase the amount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to decrease person synergism will is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faces a problem, is also currently the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 are actively exploring the subject.

Key words:Equipment condition evaluation;Risk assessment;Importance;Proble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C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设备状态评价

1.1 设备状态评价对象

设备状态评价的对象并非所有设备.对供电企业而言.需要评价的设备必须是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设备。对无法实时监控或没必要进行状态检修的设备.状态评价显然是不必要的。按照电压等级(通常为1mkV)与供电部门的划分.设备评价的对象主要可以分为输变电设备与配电设备.两类设备的评价工作分开进行.并且由供电企业中的输网与配网部门分别负责。其中,输变电设备主要包括:油浸式变压器

(电抗器),SF5交流断路器,组合电器,真空断路器,隔离开关,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并联电容器,电力电缆,架空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测控装置.远动工作站 当地后台.网络通信,协议转换器(通信管理机),GPS卫星时钟.逆变电源:而配电设备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柱上真空断路器.高压开关柜,SF6组合电器,配电室,箱变,电力电缆线路,架空配电线路。以上设备均是重点评价对象。

1.2 设备状态评价的重要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状态监测与信息采集的成熟为供电企业的状态检修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状态参数能够准确及时得到的前提条件下,状态检修工作开展的难点即落在了作为检修决策基础的设备的状态评估。设备状态评估作为联系状态检修两个主要部分―― 信息处理与决策的桥梁.如何使用设备检测的各项数据对设备当前所处状态做出即时,准确,符合下一步决策要求的综合评价在整个状态检

修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评估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检修计划的精准性与电网的安全性,因此适合当前供电企业的评价方法的研究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2 设备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风险指未来状态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风险是指不好的结果产生的不确定性,机会是指好的结果产生的不确定性。设备的风险评估则是对设备在各个状态下运行,对供电企业、用户乃至整个社会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评估,最终达到使以上三方充分了解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及其发生概率,最终将不确定性转为可控的确定性的过程,供电设备风险评估既是供电企业自身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检修决策的必要支撑,因此风险评估的精确程度也将大大影响检修质量,从而影响供电企业效益。

对于供电设备状态检修而言,其包含的风险种类很多,可以有设备风险。财务风险,维修风险,管理风险等等。这其中,处于最重要地位的是设备风险。其他风险都可以看作是由设备风险引起的,因此评估的主要内容就是设备风险 设备风险不单纯是设备发生故障时设备自身遭受的损失,它还和设备故障后导致的其他后果有关,比如说因绝缘油泄漏导致的环境污染,部件爆炸对人身产生的伤害和系统减供等严重后果。因此进行设备风险评估时,不但要了解设备自身的相关信息.故障历史记录,还要了解设备在电网中所处的地位和起到的作用,这样才能完整反应设备风险大小。

此外。与设备状态评价有所区别,设备状态评价的依据主要是设备在线监测所提供的客观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价的依据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而设备风险评估的主要依据是设备状态评价的结果,因此正确的设备状态评价结果成为影响设备风险评估结果的关键

3 设备风险评估工作概况

目前.对于普遍适应的风险模型其参数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繁多 对于输变电设备而言,风险模型中各参数的计算可以进行一定的简化。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导则》规定,其中设备资产由设备价值、用户等级和设备地位三部分组成:资产损失程度由成本、安全和环境三部分组成。设备的状态评估过程主要由信息汇总与计算两部分构成。

风险评估所需要的初始信息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设备状态评价结果(设备状态评价分值);

(2)设备故障案例(设备故障、损失程度及可能性):

(3)设备相关信息,包含设备台帐、电网结构及供电用户信息。

其中,平均故障率主要由设备缺陷导致,是设备状态检修中主要的基础数据之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总风险的大小。目前各供电企业最主要采用的是由EATECH公司提出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ISE是指设备状态评价分值,K为比例系数。C为曲率系数,P为设备故障率,最终得到一个取值在0-1区间的概率。资产损失程度主要有成本损失程度,环境损失程度与安全损失程度组成.资产评价有设备价值,用户等级与设备地位三部分组成。计算方法均是加权平均计算

最终的风险计算模型则是某时点上三部分数据的乘积。

4 设备风险评估目前存在的问题

4.1 评价方法简单

由于现行的方法中存在大量确定的参数,参数不随设备或公司的实际情况变化,因此导致了一种极力简化,使用固定参数的评价方法,虽然步骤简单,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提供信息量少的特点,说服力有限。

4.2 数据获取难度大

由于部分数据,如设备的相关信息与历史记录等数据等单一的地区供电企业很难得到,因此导致企业往往会放弃风险评估的某个方面,导致评估的不全面性。

4.3 与检修工作脱节

由于供电设备风险评估方法本身并非源自状态检修,而是源自经济学中的风险研究,因此大量的计算与安全性稳定性无关的经济数据,不仅使得风险评估过程冗长,更使得风险评价工作与检修决策脱节 对检修工作支持有限。

4.4 对检修决策支持有限

精度低与不全面的风险评估报告往往无法反映现时设备状态下的真实风险,并且评估结果本身所能提供的数据对检修决策往往影响有限,因此无法有力支持检修决策的制定,使设备风险评估的效用发挥较小。

5 结束语

总之,设备状态评价存在着缺乏实时性与精确性,评价结果单一等问题,使下一步的风险评估工作开展难度大。而风险评估存在着自身复杂并且模型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导致对检修决策的制定支持力较小。因此设备状态评价与风险评估成为供电企业开展设备状态检修的短板,需要在理论与方法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才新.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现状和前景田.中国电力,2005,38

(2):1-7.

篇(7)

将上一层次的某一元素作为判断准则,由专家根据该准则对下一层次相应元素按T.L.Satty的9标度法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A,以建成的高校学生宿舍楼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模型)为基础,通过比较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根据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的原理,假定目标Ak与下一层中的因素B1,B2,…,Bn有联系,则判断矩阵应如表1所示。判断矩阵中的bij表示对于目标Ak,因素Bi与Bj比较相对重要性的数值标度。标度在本文中所代表的含义如表2所示。由于评估指标体系中各个要素的重要性程度是不同的,对每层各元素间的重要性比较,多通过咨询专家对每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对其的重要性进行打分。

各指标的权重计算

根据专家打分确定各层次指标相对上层因素的判断矩阵,并计算矩阵的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即为我们所求的各层指标相对上层目标的权重。本文利用求和法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其计算步骤为所得到的特征向量就是各评估因素的重要性顺序,也即是权重的分配。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由于风险评估指标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不同的人对事物的判断又存在模糊性和差异性,因此,专家打分及加权平均等方法获得的重要性判断矩可能存在一些偏差。每一个判断矩阵都具有完全的一致形式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只能要求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使AHP法得到的结果基本合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评价过程中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次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按照下式进行一般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直到满意为止。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学生宿舍楼火灾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模型

通过对近些年高校学生宿舍火灾案例的研究,本着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的评估指标建立原则并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建立了以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建筑物自身状况、火灾危险源三个因素为一级指标的高校学生宿舍楼火灾危险综合评估体系,见图1。

2宿舍楼火灾风险评估指标权重计算

根据第2节所述,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9标度法得到各级指标的相对重要度值,再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高校学生宿舍楼火灾风险评估体系各层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见表4~表7。计算得到各指标权重后,按照一致性检验方法进行一致性检验,上述各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评分标准

由专家根据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确定高校学生宿舍楼火灾风险评估指标的评分标准,如表8所示。根据以上高校学生宿舍楼火灾风险评估方法计算所得分值,可对高校学生宿舍楼火灾风险进行相应分级,见表9。

实例应用

某大学7号学生宿舍楼始建于1997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一级建筑,整个大楼成“L”形,南北向长51m、东西向长100m,大楼宽度为16m。该大楼共六层,总占地面积2200m2,每层建筑面积1084m2,总建筑面积6500m2,入住约2000名学生。根据所建立的指标评估体系,通过专家评估,各指标平均得分结果,根据评估情况可计算出该宿舍楼火灾风险S=5.066,介于[5,7)之间,属于中等风险等级,见表10。

结论

本文从高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宿舍楼自身状况和火灾危险源三个方面着手建立了高校学生宿舍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探讨了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给出了高校学生宿舍楼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评估打分标准,并通过应用举例对高校学生宿舍楼的火灾风险进行评估,较为客观地评价了高校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的潜在危险性等级。在影响高校学生宿舍楼火灾风险的指标中,消防教育与应急演练机制、消防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居住人员消防素质的权重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