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6:00: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外直接投资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风险防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泰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动机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探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风险分析 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前景分析 浅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特点及对策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特点及原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的国际比较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分析及对策 中国物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购风险分析及防范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09-09.
[8] 左妍冰.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878亿美元 首列世界三甲[EB/OL].http:///42071/2013/09/09/6871s4247359.htm,2013-09-09.
[9] 商务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Z].2013-09-09.
[10] 郭晋晖.对外直接投资“十连增”近四分之一企业亏损[N].第一财经日报,2012-08-31.
[关键词] 对外 直接投资 问题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流量
从我国近几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 虽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但从总体规模上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03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332亿美元 ,相当于1990 年的13倍。2004年延续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升势头,中国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36. 2亿美元,年末存量接近370亿美元。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更是增速惊人。在5月举行的第四届东亚投资论坛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论坛上透露,该年一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FDI) 为193. 4 亿美元, 同比增长353%。
2.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 2006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已经遍及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 在亚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30%,在非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例约为3%,在拉美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0%,拉美已经取代亚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可以说, 我国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亚太地区, 相比之下, 欧洲其他地区所占份额极小。
3.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逐渐放宽了对外投资政策,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逐渐由国有企业主导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国有企业占整个投资主体的比重由2003年的43%降至2006年的26% ,而有限责任公司由2003年的22%上升至2006年的33% ,超过国有企业跃居对外投资主体首位,私营企业则位居对外投资主体的第三位。这表明有限责任公司和民营企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新生力量,投资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另外, 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缺乏清晰的境外发展战略,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往往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完整的全球战略,以世界市场作为角逐的目标,对再生产周期的各个环节实行国际化安排。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首先,我国有些企业从事对外投资不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其次,我国更多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仍是扩大出口市场,增加出口创汇,而不是依据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计划而进行投资的。这样企业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全体布局性就较差,也将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缺乏后劲。
2.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是企业在市场中取胜的主要因素。目前, 我国还处在技术引进阶段, 在关键技术上, 还难以与国外具有高新尖技术和成熟产品的企业抗衡。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许多引进的先进技术缺乏消化吸收, 创新能力不强, 特别是一些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甚至某些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 因而无力参与国际竞争, 甚至连国内的市场份额都难以保全。技术优势的缺乏, 将是制约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长期性因素。
3. 缺乏高水平的跨国经营人才,经营决策和管理水平不高
在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对企业挑战最大的是人才竞争。国际市场环境变幻莫测,跨国经营要求企业家必须具有全球化的眼光,善于以全球的视角定位企业的未来和发展方向,精通国际竞争规则,具有丰富跨国经营管理经验。但就目前而言,中国跨国企业中符合上述要求的管理人才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在竞争激烈的国际人才市场上,相当部分的本土管理人员从中国企业流失。
此外,我国海外企业人员队伍总体素质和水平与开展跨国经营的需要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4. 投资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偏低
不仅投资总量上我国与国外存在显著差距,从平均水平上来看,发达国家单一目的跨国投资的平均金额是以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50万美元,而我国境外企业中方投资100万美元以下的占90%,500万美元以上的只占23%。这种投资规模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投资规模上,目前我国的境外企业除了海尔、华为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跨国经营企业投资规模过小,缺乏国际经营经验,因而在经营中常常因资金、技术的缺乏而失去竞争力和投资机会,势单力薄难以抵御风险。
5.市场信息掌握不充足,缺乏对投资项目的深入了解
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很多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其他国家的投资环境,市场供需情况,行业竞争程度以及政府政策等等方面。如果我们没有深入了解,考虑全面,那必将给企业的经营带来许多麻烦。例如,TCL收购法国的汤姆逊彩电业务后,在对公司的整顿时需要辞退1 000多名员工,但因此举违反了雇员方面的法律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得不将其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电视机利润补贴到汤姆逊的业务中。
另外,还存在一些监管体制不畅、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ODI;对策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78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对外投资也极为复杂。我国对外投资包含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众多特点,因此其并不能仅仅只使用一个理论就能解释清楚。所以我国对外投资要进行一个更加深入的研究,即以单独地区为例进行分析。江苏省对外投资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从2003-2014年,其对外投资流量已经从之前的0.67亿美元上升至21.8亿美元,存量则是由2.13亿美元提升至52.2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已经达到73.19%与57.92%。但若将其数据同对外贸易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江苏省投资额仍然还是一种低水平状态。直至2014年,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为全国总数的10.28%,进出口额则是全国进出口额的15.67%,外商直接投资为全国总数的26.96%,单江苏省对外投资却仅仅只有全国的3.69%。江苏省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0.003 6,改数值远远低于国际上的平均标准,该现象则表明江苏省对外投资还有许多进步的空间。
1 江苏省对外投资数据分析与因素分析
1.1 数据分析
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在我国名列前茅,其对外投资自然也不甘落后。至2000年开始只有34个境外投资项目到2014年的505个投资项目,其对外投资数量突飞猛进,甚至已经达到全国的4.82%。在2014年江苏省对亚洲的总投资额为18.67亿美元,占该年对外投资总数的51.85%;在非洲的投资额为3.7亿美元,占当前总投资额的10.28%;江苏省在非洲所投入的资金为4.08亿美元,该数据占当前总投资额的11.3%。
江苏省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速不断上升,逐渐变为发展最快的东部省市之一。江苏省自身所拥有的优势为其进行对外投资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其位于东北部沿海地区,发达的对外贸易为其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另一方面,由于其工业发展时期更早,产业聚集化更为明显,强大的产业链条也为其在国外进行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产业聚集化的影响,江苏省各个企业之间基础设施共享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更加推进了其对外贸易的发展。仅在2014年,江苏省的出口额就达到了3 126.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6.47%。
1.2 因素分析
1.2.1 政策条件
我国对外投资所占比例第二大地区即为欧洲。欧洲在这几年的时间中,都是江苏省较大的出口地区之一,但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额确实最近才开始上升。江苏省对欧洲对外投资数额的上升其最主要的因素即为我国政策条件的变化。我国政策框架的转变主要由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
其一,我政府颁布“走出去战略”后,还不断对相关政策进行促进,进而使许多企业对外投资多面临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里所说的政策主要有派考察团进入到东道国中,加强东道国对我国企业的了解与扩大融资途径等。
其二,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都会将社会环境与政治环境等因素考虑周到。由于我国对外投资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敌意也在逐渐增长。中国政府已经清楚了解到该问题,其主要使用多双边经济磋商机制,不断进行以推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为主要目的的外交政策。
其三,外汇管理部门逐渐放宽外汇管理等规定,其根本原因为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改革相关。其放宽的具体内容即为颁布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使得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更加简单,成本也越来越小。
1.2.2 环境因素
江苏省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相对于前两个地区来说较为复杂,其经常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从整体上来说,影响江苏省对非洲直接投资最主要的因素为环境因素。在之前,由于非洲地区较为贫困,所以我国对其投资不多,进而导致非洲国家对我国经济不够了解与深入而产生排斥情绪,使得我国在其地区投资极为不稳定。就经济角度来说,我国没有与非洲国家建立较为完善的经济关系。即使有的非洲国家与我国签订过战略协议,但其内容相对其他地区国家来说也不够完善。
2 江苏省对外直接投资对策
2.1 强化企业自身形象,淡化国籍
根据现在的情况来说,大多数发达国家评价发展中国家时,会由于其自身的看法对后者在其存在企业内部治理制度与外部社会责任这两个方面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偏见,认为当地的相关企业与社区会因此出现利益上的缺失,所以发达国家在评判发展中国家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一种严谨的态度。当然,除了上述的两个方面以外,相关企业应在其基础上对自身的形象进行强化与维持,进一步促使相关的偏见态度有所减轻或是消除。
2.2 明确政府职能,加强政策的科学性
完善清晰政府投资监管。江苏省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需要转变其之前的所扮演的角色,放宽对微观行为的监督与控制。但当江苏省政府遇到与国家相关的重大项目时,又必须要严格进行审查把关。若其遇到的是普通投资项目,其更多的是需要考虑投资企业的主观意见,使企业以可行性作为基础不断进行研究,同时自身承担尤其所带来的对应风险,在这整个过程中,江苏省只需要对其资料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负责。
2.3 为“走出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与东道国之间的经济外交。直至2014年底,中国已经和115个国家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议。在这些国家之中大部分都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签订协议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这些国家在我国的投资,但却忽略了我国在境外国家的投资。该现象使得双边贸易协议仅仅只是我国政府单方面对其他国家进行保障,我国企业没有得到其应有权益。所以我国政府应该改变其谈判的地位,不仅要体现出我国东道国的身份,还要表现出母国身份,同时完善与对外投资有关的所有项目。
3 结 语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沿海地区。一方面,因其独特的地理海洋位置,增进了同太平洋沿岸其他国家的沟通。又因其自主化的产品产业链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依存,形成了良好的循环生产结构框架。再加上其拥有成熟的对外贸易优势条件和聚集的工业群,这些因素都是有利于江苏省对外投资的稳健发展。另一方面,江苏省具有众多的高等科技院校,为其的科技方面提供大量人力开发资源,加上信息化时代的开展以及江苏省在贸易政治方面的优势,大大地方便了江苏省在招商投资方面资金的流动、有些大企业摆脱政府的管制,走市场化道路,这些都为对外和对内发展有重大的支持作用。通过两方面有利因素,江苏省在对外投资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使得江苏省在对外投资方面相较于其他省份成本较低,在完善本文所提到不足之处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定能够为其他省份带来一些优质的投资渠道。
主要参考文献
[1]侯静如.我国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2(11).
[2]黄清国.深圳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8).
[3]刘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2(3).
[4]陈恩,王方方,扶涛.企业生产率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性研究――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2(1).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回归分析;区位[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8-0040-04
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投资区位的选择显得愈发重要。投资对象国的GDP、政府政策、基础设施及行业现状等因素,都会对对外直接投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将在对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1 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现状及分析
由于数据采集方面的限制,目前只能找到2011年及以前年份的详细的统计资料,因此,本文选取2006—2011年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作为样本,以增强本文的可比性与可靠性。
根据《山东统计年鉴2012》公布的资料,截至2011年年底,山东省累计核准境外企业(机构)投资项目2758项,协议投资总额1000129万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累计824611万美元,占协议投资总额的82.45%。2011年,全省新核准境外投资项目数372个,比上年增长3.3%,协议投资总额296066万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270922万美元,占协议投资总额的91.51%;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7472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67%;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72592万美元;外派劳务人员48836人。从地区来看,2011年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仍然主要集中在亚洲,其协议投资总额为153361万美元,占到2011年全年协议投资总额的51.80%,主要流向中国香港、日本、柬埔寨、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其次是北美洲,为51316万美元,占协议投资总额的17.33%,主要流向美国和加拿大;排在第三位的是大洋洲,为39619万美元,占协议投资总额的13.38%;投资额最少的是拉丁美洲,仅为9187万美元。
从近几年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呈现出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趋势,2011年对外直接投资在亚洲及欧洲的比例有所下降;而对发达国家较为集中的北美洲以及亚洲的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量有显著增长。其中对北美洲的投资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1年比2010年对外协议投资额上涨了115.07%。虽然在短期内我省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结构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趋势,开始逐渐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向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
2 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实证分析
针对山东省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对象的变化,本文试图通过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找出影响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而发现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特点。
2.1 变量选择与模型建立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经济因素、制度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其中,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市场规模、汇率等。制度因素包括东道国的经济开放程度、政策连续性以及东道国与我国的贸易关系、外交关系、文化差异等。其他因素则包括我国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东道国的地理位置等。
本文选择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协议投资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衡量本省的对外直接投资状况,用FDI表示;由于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若每个因素都作考虑会引发多重共线性、数据难获取等问题,因此本文只选取几个重要的解释变量,而将其他影响因素归入随机扰动项中。
解释变量主要有:①东道国的市场规模,采用其国内生产总值来加以衡量,用GDP表示;②我省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存量,用TCDI表示;③距离,这里指我省与东道国之间的地理距离,表示为D,这里定义亚洲国家距离为1,大洋洲国家距离为2,欧洲和非洲国家距离为3,美洲国家距离为4;④贸易关系,将山东省对东道国的出口值和进口值加总的值作为变量,用Q表示。由此,可以建立如下模型:
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有效性,本文根据以下原则选取了20个样本:一是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等方面大致均匀分布;二是山东省对其直接投资达到一定规模;三是变量数据来源可靠。根据《山东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山东省对这20个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75.3%,截至2011年年底,对这20个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占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 60%以上。
2.3 检验结果
利用这20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进行模型的估计,最后得出的回归结果为:
新方程的样本可决系数达到了0.8089,说明回归方程对样本数据拟合得较好。而且通过ARCH检验,得到Obs×R-squared=0.5104
2.4 对检验结果的分析
从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东道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山东省在东道国的投资存量对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影响,首先来分析东道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东道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呈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与马先仙用2001年的全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和刘建光、丁卫国用2000年的全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所作出的回归结果正好相反,而与熊洁敏用2004 年的全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所作出的回归结果一致,但是熊洁敏的回归结果中,GDP的系数并不显著。从本文的回归结果来看,虽然GDP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了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呈现出向发达国家转移的趋势,但是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仍然没有占到主导地位。
结合本文所用的2011年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以及以前一些学者的回归分析,本文认为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总体上山东省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呈现出了向发达国家转移的趋势,对发达国家的投资越来越明显,在未来几年里发达国家将成为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阵地,而这也符合我省的技术能力和投资经验不断提高的实际情况。其次,山东省对东道国的投资存量与其对外直接投资呈正相关的关系,这体现了存量投资对流量投资的影响,也就是说当山东省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越多,山东省就越倾向于投资该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很多的投资项目并不是短期工程,一般为中长期的投资项目,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追加投资,从而构成了新一期的对外直接投资,与此同时还涉及一个投资的资金到位率问题,通常来说资金不会一步到位,而是分期投入,这也会增加新一期的投资;另一方面在对已有国家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企业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东道国各方面的环境比较熟悉,甚至已经建立了企业自己的社交圈,选择这些国家会使企业降低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又能很快地使工程项目进入运转赢利阶段,同时很多时候还会考虑到国际援助的因素,因此再次投资的时候就会倾向于这些国家。再次,山东省对东道国的出口与其对外直接投资呈负相关的关系,说明了山东省对东道国的出口对山东省的直接投资具有负效应。当今世界各国都或多或少地实行贸易壁垒政策,虽然近年来关税壁垒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非关税壁垒却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在阻碍着国际直接贸易的发展,企业为了避开重重壁垒,就得另辟蹊径,而到东道国直接投资就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选择。另外,企业到东道国投资对于刺激其国内经济的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技术升级等都存在着很多好处,因此相比于出口,东道国更欢迎对其进行直接投资的企业。最后,山东省与东道国之间的距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在现代社会交通、通信高度发达,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已经不是山东省选择对外投资目的地的一个重要因素了。
3 对山东省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建议
从山东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可以看出,目前山东省的对外投资还是以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为主,这主要是由于我省企业的现有技术水准还比较有限;同时,可以看到近年来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呈现明显的上升势头,这也是企业技术水准提高和海外投资经验丰富的表现。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山东省企业在选择投资对象国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在现阶段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抓住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商机。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发达,市场容量大,居民购买力较强,科技水平高度发达,投资环境优越,投资机会也会很多,这些有利的条件为企业进入其国内市场投资提供了先天的便利。
第二,继续增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毕竟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山东省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竞争力虽有所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发达国家市场对外国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要求很高,某些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偏高,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虽然此次的金融危机为山东省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契机,但是危机总是会过去的,从长远来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省份,在整体竞争实力还不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情况下,要首先抢占发展中国家市场,尤其是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山东省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资源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的约束。利用外国资源,弥补省内资源不足,是解决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开采成本低,技术资金缺乏,而山东省的资源密集型企业正好有这方面的优势,这也正好符合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的要求。对资源的投资可采取在东道国进行资源的开采和粗加工,再运回国内进行精细化深加工,这样可带动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
第三,继续增加在投资存量较多的国家的投资,正如上面分析中提到的一样,在投资存量较多的国家进行投资,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周转的时间和费用,企业在熟悉的社会环境中,从企业自身的交际圈中打开出路。同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的投资对于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有巨大的提携作用,企业应该抓住这次机遇,积极行动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有效利用各国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加对这些国家的投资,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四,基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贸易政策的影响,适当地增加对国家避税地,如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的直接投资。企业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区设立离岸公司的动机之一就是规避其他国家对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而金融危机导致主要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上升的势头,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在增加贸易壁垒。因此投资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金融政策和公司管理制度较为宽松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减少企业出口的阻力。
第五,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时,要结合不同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投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经验表明,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层次性,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格局也会相应地表现出层次性,山东省的对外直接投资亦是如此。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应该投向处于经济发展较高阶段的美、日、欧以及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投向一些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山东省的优势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同时又可以在投资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提高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提升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赵春明,何艳.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区位选择[J].世界经济,2002(5):21-24.
[2]熊洁敏.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7(5):35-36.
[3]张如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3):24-25.
[4]邱立成,王凤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宏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6):52-54.
[5]马先仙.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1).
[6]谢绵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1).
[7]刘建光,丁卫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10):55-58.
[8]方爱华.WTO 背景下企业全球运营的区位与产业选择[J].中州学刊,2002(7):39-41.
[9]张新乐,王文明,王聪.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5):23-24.
[10]曾小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区位选择[J].国际贸易问题,2003(5):80-82.
1. 中国成为新兴的对外投资大国。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我国正逐渐成为新兴的对外投资大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资金缺乏,坚持“引进来”战略,给予外资超国优惠,从而大量吸引外资在我国投资建厂等。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出口能力的大幅增强同时伴随着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我国经济迎来腾飞,资金不再缺乏,改革开放初期存在的“外汇缺口”逐渐消失,国内有大量资金缺少好的投资机会,高储蓄、贸易收支顺差为我国对外投资准备了必要条件。2000年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资产。我国不仅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从改革开放初期不成熟的债务国发展为今天成熟的债权国。
2015年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指南,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热点,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对外直接投资一直保持迅猛发展。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的《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在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方面,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1 456.7亿美元,占全球流量的9.9%;相比于2014年的1 231.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3%,排名位居世界第二。在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方面,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0 978.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4.4%,名列世界第八位。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增长放缓,新兴经济体增速大幅回落,世界经济普遍缺乏发展动力,全球投资增速显著放缓,然而同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却大幅增长,由2006年906.3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10 978.6亿美元,十年间增长逾10倍,平均每年增速高达31.94%。由于我国对外投资底子薄弱,起步较晚,全球份额仍然偏低。2015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25.04万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存量的4.4%,远低于我国经济总量的全球份额,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国别结构方面,我国对外投资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具有地缘优势的亚洲各国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大多数年份在对外投资总额中的占比超过70%,其中香港是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中转地。我国实行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后,合理自用资源、生态友好发展被放在重要的地位,加强了与资源丰富、经济互补性强的拉丁美洲国家的合作,近几年,拉丁美洲逐步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地。总体上看,发达国家聚集的欧洲和北美等地,中国的投资一直较少,但2014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供给侧改革,出于补短板的需要,我国加大了引进技术、提高质量和获得品牌的步伐,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在行业分布方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广泛,出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对外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保障生产必须的原材料和能源供给,提供对外贸易所需的商务服务和营销网络。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制造业成为我国优势产能向国外转移、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行业,制造业占比开始升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我国超过70%的对外投资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的份额提升到8.37%。
从对外投资规模和行业发展特征看,我国对外投资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起步阶段(1980年~2000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处于引进外资的阶段,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规模比较低,累计对外直接投资不足300亿美元。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2007年),2000年我国首次提出“走出去”战略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01年我国加入WTO组织,两者都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增长。行业多分布于门槛并不高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批发零售业。第三阶段为超常规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海外资产价格普遍偏低,我国企业到海外抄底购买资产增多。此外,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倡导国际产能合作,更是进一步促进了对外投资的发展。行业特征是欧债危机爆发后,中国企业抓住机遇扩大了对欧洲国家的投资,通过并购获得一些国际品牌、国内急需的技术以及国外高端服务。
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显著超过吸引外资的水平。2015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 356亿美元,同比增长6%,位列全球第三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1 456.7亿美元,较同年吸引外资高出100.7亿美元,首次实现直接投资项下资本净输出,我国在国际投资格局中的地位已经从单向引资大国演变为双向投资大国。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际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将会继续增长,资本净输出将成为新常态。
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格局。“一带一路”的海陆两个维度,将同时提升向东和向西开放水平,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对外开放的前沿,进一步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总人口约有44亿,占全球人口的比例高达63%,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参差不齐,资源禀赋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制约沿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础设施落后。这意味着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量巨大,据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在未来10年中,整个亚洲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需要8.22万亿美元,而其自身只能提供4 000亿美元的资金,整个资金缺口多达4万亿美元。
共商、共建、共享是我国《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准则,我国明确提出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通过在“一带”上建设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即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以及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在“一路”上从中国沿海港口沿南中国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以及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中国海到南太平洋加强互联互通合作。
“一带一路”上的投资热点覆盖了多个领域,从诸如港口的基础设施到囊括诸多行业的工业园区,再到主要方向为能源电力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巴经济走廊已成为中国同周边互联互通的旗舰项目。瓜达尔港作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则是两国签署的20多项合作协议中的重中之重,2016年11月13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前往俾路支省主持了由中国投资的瓜达尔港开航仪式,我国从西亚进口的原油通过石油运输线将缩短85%的路程。在新亚欧大陆桥上,中国与白俄罗斯共同建设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中白工业园,已有华为、中兴等15家公司首批入驻园区,投资金额超过20亿美元。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我国倡导“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新理念,加大投资,推动各领域合作,在能源供给特别是电力、油气、新能源等方面加强合作。
实际上,从2015年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增长非常迅速,以区域划分,中国对东盟10国、西亚18国、南亚8国和独联体7国接受的直接投资存量都增长了10倍以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纷纷制定与之对接的发展计划,随着一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沿线国家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变得越发重要。我国在沿线20多个国家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同时为东道国增加了约18万个就业岗位。近10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存量总额占比也由2006年的5.27%提高至2015年的10.14%。中国的直接投资受到了东道国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伴随着投资、货币流通规模的扩大,中国和沿线国家的产品、服务、技术、资本源源不断地进行交流。
3. 现阶段我国直接投资面临的难题。直接投资的规模扩大面临国家风险的压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国,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突破口。沿线64个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差异较大,客观上存在不容低估的地缘政治、宗教民族和经济金融三大风险,换言之,许多国家的政治风险或国家风险很高。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原因,“一带一路”国家长期处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和不同民族、种族冲突的暴风中心。自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以来,不少沿线国家出现了资本外流、货币大幅贬值现象,经济金融脆弱性增加,加上长期困扰这些国家的贸易逆差较大、外汇储备较低、财政赤字较大等问题。毋庸讳言,从投资者视角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家风险非常高,许多评级机构亮出了投资红灯。
直接投资大而不强。无论流量还是存量,无论流入还是流出,从直接投资规模看,我国都名列世界前茅,是名副其实的直接投资大国。但是从直接投资结构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广泛,基本上处在国际产业链中低端,难以掌握金融、贸易交易的定价权,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具有直接投资大而不强的特征。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达到43.65%,排名第一;采矿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紧随其后,占比超过10%;其后依次是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房地产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基础设施、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我国优势产能向国外转移,高端制造业输出石头强劲,对外直接投资开始从传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向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转移,投资结构有所优化。这反映在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中,占比最高的三大行业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9.86%)、制造业(16.46%)、批发和零售业(15.83%),其后依次是采矿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采矿业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一直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反映了我国经济全球化、在国内外优化配置要素和资源的发展新理念。
对外直接投资大而不强,中低端行业分布使得我国的跨国公司难以在贸易中掌握定价权,难以选择人民币作为贸易计价结算货币,这就要求我国改善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针对国内,对外直接投资业要?M行供给侧改革,推动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发挥直接投资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的枢纽作用。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占比最大行业为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比例偏低,应依托中国正在逐步强大的制造业,结合国际上的产能合作,做大做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具体而言,对外直接投资既要以我国的优势行业为主,输出比较优势较强的行业,还要在调整国内经济结构的同时调整对外输出的产业结构,通过直接投资占据对外贸易的鳌头,掌握更多的国际营商话语权。
此外,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来看,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超过2/3的对外直接投资都是投向政治稳定、开放度高、投资收益稳定的发达国家,欧洲、北美是投资者首选的目标,主要目的是实现产业内、产品内国际分工,获得更加精细化的比较利益,这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形成鲜明对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贸易、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源,因此主要集中在亚洲,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亚洲占比达到76.43%,存量中亚洲占比达到72.14%。由于亚洲集中了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富有活力,风险叫发达国家更高,这样的对外投资区域分布使得我国的对外投资收益较高,风险较大,由于我国投资的亚洲国家几乎没有主要国际货币,如果我国能够充分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扩大贸易定价权,就有机会在直接投资和贸易两个渠道扩大人民币的使用。
直接投资企业本身的跨国财务与管理经验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财务管理理论发展相对落后,财务管理观念相对淡薄,财务预算制度建立并不成熟,且海外子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更加难以进行规范。从管理方面来看企业领导也往往重视经营管理,忽略财务管理。对此,应该:(1)在投资前,应综合考虑预期财务效应,从投资对象、财务预算、资金来源、投资成本的收回等多个方面进行财务的综合管理和考量;(2)创新评价方法,尤其是在海外公司的财务管理上结合东道国具体情况进行财务评价方法的创新和改进;(3)强化信息披露。跨国公司要自觉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化程度,制定相关管理细则和实施办法;在技术上可以建立母子公司的信息数据库;跨国公司要加强治理,严格把关信息披露,防范其做出有损利益相关方利益、公司形象和国家形象的行为。
二、 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我们仿照Borensztein和Gregorio(1998)文章里的方法,?M行FDI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根据文章中的模型,可以得到:
g=c0+c1FDI+c2FDI*H+c3H+c4Y0+c5A
这里g表示人均GDP的增长率。FDI变量由FDI的流量占输入国GDP的比例来表示,人力资本(H)由公民受到中等教育的平均年限来表示,初始收入(Y0)由初始年份的美元人均收入表示,这里的A代表其他影响生产率的因素,这里由采用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来表示。
从OECD网站上得到了1970年~2014年OECD国家对发展中国家FDI的数据,然后从Barro和Lee网站上获得了中学教育的平均年限(Average Year of Secondary Schooling)的数据作为人力资本数据,其他初始收入和政府支出等数据从世界银行网站获取。其中FDI数据本文进行了规模化处理,即将FDI和GDP的比值作为一个解释变量,在对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后做OLS回归。得到结果如表1。
此时主要变量都是显著的。
其中虽然FDI的系数为-8.804,似乎FDI对GDP增长的推进作用为负,但是交叉项FDI和人力资本乘积的系数为3.328,意味着只要人力资本大于2.65,FDI对一国的GDP增长就会产生促进作用,而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力资本要显著大于2.65,因此我们可以断定FDI的流入对一国GDP的增长有促进作用。
现阶段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仍然较少,占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很低。根据上面的实证结果,较发达国家对较不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会拉动较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对其GDP增长率有正向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预测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逐步增长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对被投资国的经济起拉动作用。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经济增长;武汉市;协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3-0041-03
作者简介:谭本艳(1975-),男,湖北宜昌人,经济学博士,湖北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和世界经济。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武汉市2010年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whsk10014)和湖北大学2009年青年项目(100-090207)的资助。众所周知,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有力地促进投资母国的经济增长。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及战略资源,并以此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一、武汉市经济增长及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一)武汉市经济增长现状
为了解武汉市经济增长的基本状况,根据《武汉市统计年鉴——2009》及《2009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了武汉市1978—2009年的GDP及GDP指数相关数据,绘制成图1及图2。
图1武汉市GDP(1978—2009年)
图2武汉市GDP指数(1978—2009年)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从其GDP以及GDP指数来看,2009年武汉市GDP达到4560.62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五,自1991年以来,武汉市GDP增长也始终保持在10%以上。其中第二和第三产业增长最快,第一产业增长速度明显滞后。
(二)武汉市对外投资的现状
根据湖北省商务厅统计的武汉市1988—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状况、投资国家(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如下:
1.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总体状况
截至2009年底,武汉市在境外直接投资的企业累计达85家,投资金额总计16417.62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15277.381万美元,投资涉及10大类行业,分布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见图3)。
图3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总额(1988—2009年)
从图3可以看出,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呈增长趋势,且各年度之间投资金额跳跃性较大的特点。其中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境外投资机会增多,投资成本降低,武汉市企业纷纷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使得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超过了前两年的总和。
2.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分布
武汉市目前对外直接投资的85家企业遍布五大洲,其中亚洲37家、非洲18家、美洲12家、欧洲10家、澳洲8家(见图4)。从对外直接投资金额的地区分布来看,在亚洲的投资总额为4252.17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690.4万美元;在澳洲投资总额为4288.53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4138.93万美元;在非洲的投资总额为3865.48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506.42万美元;在欧洲的投资总额为2633.94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2588.9312万美元;在美洲的投资总额为1377.5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352.7万美元(见图5)。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目前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企业、投资规模都比较小。3.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
目前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包括信息技术、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农产品批发贸易、建筑材料、矿产开发、化工原料、图书出版、日用百货及石油产品的零售批发(见表1)。
谭本艳侯彦如: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分析图4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地区分布
图5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地区分布
表1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状况
投资行业投资企业数所占比例总投资额(万美元)所占比例中方投资额(万美元)所占比例信息技术1316.88%3334.7521.14%3232.7522.02%机械设备1114.29%1124.227.13%736.795.02%建筑材料1012.99%1192.467.56%1150.437.84%电子产品1012.99%1297.518.23%1291.28.80%农产品批发贸易1012.99%3083.2819.55%3008.4820.49%矿产开发810.39%333921.17%302020.57%化工原料67.79%1686.210.69%1569.4610.69%图书出版56.49%145.8980.92%134.09120.91%日用百货22.60%5203.30%487.23.32%石油产品的零售批发22.60%500.32%500.34%合计77100%15773.318100%14680.4012100%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进入最多的行业是信息技术业,达到13家,投资金额也非常大,分别占总投资额和中方投资额的21.14%和22.02%,这与武汉市在信息技术产业上拥有众多人力资源、政策优势因素密不可分;总投资金额最多的行业是矿产开发业,总投资金额占到武汉市投资总额的21.17%。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市以矿产开发为代表的资源获取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在2008年新增3家的基础上,2009年又新增3家,这6家企业中方投资总额达到2600万美元,占到了2008—2009年武汉市对外投资企业中方投资额的34.4%。
二、模型的建立
(一)模型说明
为了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对武汉市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以武汉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GDP),拟以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的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OFDI)、进出口总额(IMEX)、固定资产投资(INVEST)和消费水平(CONSUM)为解释变量。同时,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上述变量取自然对数后建立线性模型(1)式。其中,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来源于湖北省商务厅统计资料,其他数据均来自《武汉统计年鉴——2009》、《2009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样本时间跨度为1988—2009年。为了消除汇率变动的影响,对以美元为单位的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总额数据用当年的汇率转化成了以人民币为单位的数据。同时,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用以1988年为基期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对上述数据进行了调整。
lnGDPt=β0+β1lnOFDIt+β2lnIMEXt+β3lnINVESTt+β4lnCONSUMt+μt(1)
(二)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由于宏观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常常是非平稳的,而对非平稳数据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可能导致伪回归现象,使分析结果失去经济意义。因此,在回归分析之前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对有关变量的水平值和一阶差分值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表2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水平值检验一阶差分值检验检验形式
(C,T,L)ADF统计量P值检验形式
(C,T,L)ADF统计量P值lnGDP(C,N,1)-1.28620.6148(C,N,3)-2.76790.0837lnOFDI(C,T,4)-0.00690.9453(N,N,0)-8.65660.0000lnIMEX(C,T,4)-1.26400.6260(N,N,0)-2.81400.0074lnINVEST(C,T,4)-0.82360.7892(C,N,2)-2.59780.1098lnCONSUM(C,T,0)-1.52560.5014(C,T,2)-2.56310.1167注:检验类型中,C表示截距项,T表示含趋势项,L表示滞后阶数(滞后期根据AIC信息准则确定),N表示无该项。
表2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模型(1)式中的5个变量的水平值均为I(1)过程,对应的一阶差分值为平稳过程进一步支持这一结论。
(三)协整方程估计与检验
由于模型(1)式中包含4个解释变量,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 least square)对模型(1)进行解释变量的筛选,结果剔除了进出口总额(lnIMEX)变量。对剔除了模型(1)进出口总额(lnIMEX)变量进行估计,并经过自相关调整,结果如(2)式:
lnGDPt=-3.2714+0.0042lnOFDIt+
(0.217) (0.653)
0.2689lnINVESTt+0.9015lnCONSUMt(2)
(0.051)(0.001)
R2=0.99DW= 1.96Prob(F-statistic)=0.0000
可见,残差的估计值为:
t=lnGDPt-(-3.2714+0.0042lnOFDIt+0.2689lnINVESTt+0.9015lnCONSUMt) (3)
对模型(2)的残差t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残差t平稳,则模型(2)式中的4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否则,不存在协整关系。使用ADF检验对残差t进行单位根检验,ADF统计量为-4.0405,对应的P值为0.0065,可见残差项t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也就是说,模型(2)式中的4个变量是(1,1)阶协整的,(2)式即为武汉市GDP、对外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水平这4个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四)模型估计结果说明
从协整方程(2)式的R2、DW、Prob(F-statistic)等统计量来看,(2)式较好地拟合了武汉市GDP、对外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从各个解释变量的参数和t统计量来看,本文所重点考察的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的系数为0.0042,可见对外直接投资对武汉市经济增长有正效应,但其t统计量对应的P值为0.653,在统计上不显著。可见,对外直接投资对武汉市经济增长的正效应还不显著,也就是说,对外直接投资对武汉市经济增长应有的效应还没有发挥出来。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水平的参数分别为0.2689和0.9015,对应t统计量的p值分别为0.051和0.001,高度显著。这表明武汉市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水平每增长1%,武汉市的GDP可以增长0.27%和0.90%,也就是说,武汉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推动的。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FDI对武汉市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武汉市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特征,但三次产业之间的经济增长不平衡;2.武汉市最近几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有了较快发展,但发展趋势不够稳定,对外投资的地区和行业较为单一;3.武汉市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和消费拉动的,但对外直接投资对武汉市经济增长应有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发挥武汉市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的政策建议:1.武汉市政府部门应在高度重视境外投资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培育好境外投资的优势产业、规划好资源消耗型企业到境外投资、在境外合适的国家和地区建立湖北企业投资区、制定相关信息服务、资金扶持、协调管理等宏观支持政策,进一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2.武汉市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在加强对国外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从而推动武汉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秋菊.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江苏商论,2007(1):95-96.
[2]鲍洋.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48-51.
[3]徐海涛,孙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2007(8):112-113.
中图分类号:F8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3-0174-01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趋势,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我国而言,只有把“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够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进而真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对策
一、新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
1.投资规模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而言,投资规模比较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外贸易投资主体的规模比较小,在国际贸易中参与直接投资的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实力不够强大;另一方面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实力不强,资金数量较少,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想比较。同时,正式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规模比较小,这也就决定了对外投资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2.对外贸易投资结构不完善。
首先,从对外投资的区域来看,投资的区域相对集中。这样就容易造成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客户相互挤压,导致了投资环境的不断恶化,不利于对外投资贸易活动的稳定运行;其次,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金融业、零售业以及商品服务业,这样行业在一定程度上都不遵循比较优势原则,缺少学习FDI的动机;再次,从对外贸易投资的主体来看,国有企业是对外投资的主要力量,主体单一,不利于私营企业对外投资积极性的提升,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缺乏有效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直接投资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完善的投资发展战略。首先,企业对外投资具有试探性和偶然性。在当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而不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其次,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而言,大部分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大出口市场,而不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进行直接投资的,这样只是注重的短期效益,而忽视了企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二、优化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
1.优化对外投资战略模式。
在当前的对外贸易投资中,没有一定的规模,就不会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也就不可能具有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首先,加大政府对投资的支持力度。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对外投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境外投资的市场秩序,为保证对外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其次,制定完善的投资战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投资战略,保证对外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中国企业,特别是我国的一些大中型企业应该,应该把握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向,充分利用原有的国内规模优势,运用市场的作用和国家的指导,使企业之间通过强强联合或相互兼并等措施来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为对外贸易投资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
2.优化对外贸易投资结构。
首先,实现投资地区的多元化。为了克服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投资地域的集中化,我国的投资区域应该逐步向发达国家延伸,从而实现投资地域的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对外贸易的稳定运行,保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其次,在投资行业选择上应该选择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第一,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投入,一方面能够满足我国产业结构对技术的需求,同时也是我国获取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第二,积极向海外转移技术成熟的产业,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扩大出口的贸易总量;再次,要积极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国有企业在国际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积极鼓励更多的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从而实现对外贸易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3.积极提高对外投资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
首先,要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完善人才的选拨、培训和派遣制度,完善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制度,吸纳具有丰富国际经营管理经验的海外和东道国人才为我所用,强化投资人员的综合素质,为贸易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前提;其次,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国内院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国内专业培训以及选派人员到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进行实践锻炼,实施跨国经营人才培养战略,多层次、多渠道对从事跨国经营的人员进行培训,以实施人才国际化和本土化战略,集聚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柴庆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既问题分析 [J].国际贸易,2008,(1).
[2]冼国明,杨锐.技术累积,竞争策略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J].经济研究.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课题组.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