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生社会实践信息

高中生社会实践信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2 16:00: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生社会实践信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生社会实践信息

篇(1)

(一)是我国中学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国梦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思想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必修课,对于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具有重要作用。过去的教育包括现在的教育大部分是应试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而中国梦教育是对历史的总结与概括,历史是鲜活的、生动的,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式教育,能激发高中生积极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积极性。

(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在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中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富有朝气、富有创造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群体,是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实践告诉我们,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与希望。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真学习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升华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并且在平常学习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树立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二、当前高中生思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试教育问题明显当前高中生思想教育过于强调应付考试的内容,忽略了思想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高中生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因而部分高中生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为了考试而被动学习。

(二)教育方式方法缺乏灵活性高中生的思想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习惯于应试教育,硬性灌输,形成了“我说你听”的说教式教育模式,缺乏有效的疏导教育和实践教育,把高中生思想教育等同于科技知识的教育,没有形成学生依据自身兴趣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主动接受教育、参与教育的局面,使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缺乏教育的灵活性。

(三)教育缺乏针对性现今高中生的思想教育普遍存在理论灌输、被动接受现象,没有与高中生的自身发展水平相结合,针对性较差,实效性不强。高中政治课本中的案例同样存在于小学、初中、大学的政治教材中,缺少专门针对高中生心智发展水平而设计的内容,所以高中生学习的某些内容与其面对的现实存在一些反差,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失去学习兴趣,认为所学内容意义不大,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高中生中加强中国梦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紧扣中国梦内容,加强中国梦教育“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表达了国家的追求、民族的期望和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中国梦是一个“家国天下”的梦,从上学就业到住房求医,家庭美满、事业前进、价值实现……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而高中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接班人,是美好未来的创造者和享有者。用中国梦统领高中生的思想行为,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成长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国梦教育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实现伟大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中国梦要实现的国家价值目标,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给人民带来幸福生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中国梦要实现的社会价值目标,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社会公正、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中国梦要实现的个人价值目标,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中国梦的目标内容离不开塑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明公民。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相联。

四、在中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充分发挥高中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中国梦教育高中政治课是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高中生思想教育的课题,也是开展中国梦教育的课题。所以,要将基本理论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高中政治课的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梦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入学生头脑。要把知识的系统讲授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高中政治课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的教育,还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升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加深高中生对中国梦的认识。

(二)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中国梦教育柏拉图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4〕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灵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有深刻的影响。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高中生的中国梦教育,需要丰富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比如班级文化、宿舍文化、体育文化等,将中国梦巧妙地植入到校园文化中,将中国梦精神展现在校园网、校园海报、宣传橱窗、宣传横幅中,利用丰富详实的图片资料和优美的文字表述,通过健康的信息传递,提升校园文化品质。〔5〕通过这些方式方法,让高中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中国梦教育,使中国梦理念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引导高中生自觉地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联系,激励高中生自觉加强专业学习,积极投身到中国梦建设事业中。

(三)广泛运用网络媒体加强中国梦教育网络媒体具有成本低、建设快、范围广、传播内容丰富等特点,网络在以高中生为主体的青少年中普及率高,是在高中生中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校园中,利用好校园网、QQ、人人网、微博、校报、校内广播、海报专栏等,积极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鼓励高中生学习、交流中国梦的理念与精神,深化高中生对中国梦的认识。

篇(2)

90后一代的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明显。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知识,特别是书本知识,视野广阔,但社会实践不够。他们在独立性和感情丰富性方面逊于80后的孩子。如果再不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整个90后一代人都会受到影响。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90后一代青少年的九大特征:充满自信但较为脆弱;富有理想但不甘平凡;重视维权但时常受限;消费自主但习惯攀比;渴望同伴友谊但矛盾较多;喜欢学习但负担较重;主动使用媒介但容易失控;亲子关系缓和但沟通不畅;亲近老师但对老师要求偏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全国少工委办公室)

老师

90后高中生乐于表现自我,健谈,看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做事情一般仅凭兴趣。在吃苦、勤奋方面付出得不够。接受知识是快餐式的。对问题不愿意花时间去独立、深入思考。

(肖节长长沙市实验中学历史老师)

90后高中生见识比较广,很阳光,也很有想法。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吃过很多苦,所以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知所措。

(谢应龙长沙市实验中学化学老师)

90后高中生个性张扬,每个人都对事物、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可以用群体雕塑来形容80后高中生的话,那么90后高中生就是一座座独立的个人雕塑。

(冯兵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老师)

家长

真不能理解现在的孩子,简直没法沟通。我女儿写的日记想偷看都没用,根本看不懂。“我”不说“我”,偏偏说“莪”,“谢谢”说“3Q”,这还是我最近才弄明白的。

(陈女士46岁女儿读高二)

我的孩子就是一个矛盾体。他对外面的人很热情,但对家里人冷漠;他有好奇心,爱学习,但只喜欢在网络上学习,不喜欢听老师讲课;他心里有烦恼愿意在网上和陌生人说,却不告诉父母和老师。

(张先生43岁儿子读高一)

媒体人士

要明白什么是90后,就不要将90后叫90后。要理解90后,就不要把“彻底理解”作为目标。90后的逻辑很多人表示无从理解。大可坚持你的逻辑,在90后面前坚持你的意见,但没有必要将逻辑性用来攀比、谴责与嘲笑。准备迎接多元社会吧。

你必须明白他们生于信息化社会。你知道的未必超过百度,你隐瞒的未必在论坛上就看不到。在信息相对透明的这个时代,与其端起架子,不如与孩子来一场辩论。

若要和90后谈理想,必须自己先有理想;若要批评90后,就要先批评自己。动物园外手舞足蹈的无知游客,岂不是比猴子更可笑?

篇(3)

关键词:财经素养;高中生;思辨能力

一、高中生财经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关系

财经素养和思辨能力这两者都是一名高中生应该具备的能力。高中生在本阶段的学习中,财经素养不仅能够缓解学习压力,更是对思辨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高中生在思辨能力上的要求主要侧重于语言上的能言善变,而高中生即将要告别父母走进大学校园,在迎接大学这个小社会的过程中,要求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高中生可以合理利用自己手中的资金,对这些有限的资金合理安排,试着购买相关理财产品等,使得资金能够增值。在购买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思考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可能的增值,这就需要高中生发挥他们的思辨能力辩证看待,同时也能促进思辨能力的发展。[1]所以,提升财经素养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学生应对可能会出现风险的能力。因为金融系统比较复杂,对高中生的能力是一种挑战,有利于高中生平衡自己的冲动心理和担责意识。提升财经素养也能提升高中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创造性,从事提高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凭借本身的思辨能力,更好的实现财经素养培养的目的。财经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辨能力的发展。反之,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对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提高作用,从而也能有利于财经素养的培养。

二、高中生培养财经素养和思辨能力的方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高中生对比初中生来说更加具有独立性,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独立。高中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需要自己决定日常的生活开销,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具备处理财务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想提高财经素养,就需要掌握好自己的生活费用,不仅对每个月的生活费能够做一个花销计划,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开支能够简单做一个分类,按照计划开支自己的生活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应该在计划生活费开支的时候,不断的思考探索,采用适合高中生自己思维方式的理财方法,养成理财的好习惯,提升理财能力。

(二)在课堂上学习。由于高中生特殊的学生身份,大部分知识还是需要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安排来学习,财经素养和思辨能力也需要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学生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的时候,慢慢学会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财经素养知识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来提高自己的财经素养。学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孜孜不倦的追求新的知识,不仅要敢于拼搏,更要在这个过程中去思考,通过思考来提高自己的财经素养和思辨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在上数学课的时候,通过教师讲授的解题方法,找准切入点,试着用其它方法解决当前的问题。在学习函数的时候,要能够通过观察所有函数的变形式,找到所表现出来的原始公式。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2]

(三)善于利用情境在实践中学习。任何一种能力的养成,都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财经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同样如是。学生培养财经素养的目的就是能够增强自身在实际生活中的财务处理能力。学生在学习之余,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自己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增加学习的机会。应该利用有限的条件,通过观看财经频道的相关财经新闻,增加对社会上财经状况的了解。在此前提下,鼓励自己走出校园,尽量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了解实际社会的财经状况。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自身内心体验,激发学习动力,也能够促进自身思辨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财经新闻,了解当下国内外基本的财经状况,从而掌握到最新的财经消息。学生在通过观看新闻的时候,有利于思辨能力的发挥,思辨能力也会在各种新闻的交替出现中的到提升。

结束语

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学习的范围不应该局限在高考的应试科目中,更应该学习一些比较实用的技能。财经素养和思辨能力在高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也能促进对其它应试科目的学习,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高中生需要注重对财经素养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学习,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楚晓琳,刘文权.如何理解与开展财经素养教育——访“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专家[J].大学(研究版),2017,(01):4-23.

篇(4)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25-01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技时代、信息时代已经纷至踏来,并且已经合称为科学信息时代。而高中信息技术科目,作为培养新时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基础科目,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而微型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更加助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发展,同时,微型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微型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应用的设计原则

抓好高中信息技术的微型课程教学,制定好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方案是前提,没有好的方案也就无法指导好的教学,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下面,就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提出三点原则性的建议,推动信息技术微型课程向前推进。

1、要注重实践性。既然开展的是微型课程教学,当然就要把实践放在第一位。这里谈到的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已经不单单停留在“老师授课指导、学生们则在电脑前按要求操作”的简单教学层面上,这仅仅是微型课程教学的一个层次而已,在这个教学层面中不能再拘泥于一些传统的、粗浅的、常识性的信息知识,而是要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予以加深,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有限的实践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另一个层面就是带领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业、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去,看一下各种电子软件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操作的,哪些是十分常用的,在信息技术微型课程制定中是不是还存在知识盲点。

2、要注重实效性。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主要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的实效性,另一个是操作的实效性,两个实效性既是独立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在相辅相成中是互相促进和推进的。所以,在实施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时候,无论是知识点的分配、还是教学步骤的安排,都要科学地兼顾好教学知识和实际操作本领的融合,不能特别突出哪一点,更不能偏废另一点,只有把这一原则把握好了,才能真正做到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力争在每一次实践微型课程教学中都能取得双赢。

3、要注重实用性。服务于社会,应用于社会,在就业和社会竞争中取胜,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目标。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也是如此,必须要与时俱进地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摸准信息技术的发展脉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加学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率,这是硬件,也是微型课程教学长治久安发展的必经之路。为让高中生寻求更广阔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实用性。

二、微型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

微型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中,必须讲求有张有弛、有尺有度,让微型课程更有效地推动信息技术教学和学习。

1、抓知识吸收,让微型课程增强学习动力。高中信息技术在实施微型课程教学时,最初会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之下,完成一些工作和教学任务,天长日久,学生们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自学和创新学习能力,对有些已经学习和尚未学习的知识,都会因为具备了较强的微型课程学习能力而迎刃而解,并且实现所学知识的有效吸收,并且在既定学习范围之外,又涉猎了很多领域的知识,从而确保微型课程教学应用后,放宽了学生们的眼界,提升了学生们的能力。

2、抓科目兴趣,让微型课程增加学习积极性。在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享受成功的过程。而在高中生学习微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都会全面提升,最终喜欢上微型课程教学,一发不可收拾。在兴趣和动力中学习,必然能获取更大的成功。从而确保微型课程教学应用后,高中生信息技术成绩全面提高。

3、抓教学和学习能力,让微型课程强化技能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旦得以成功应用,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本领增强了,也就具备了生存的本领,特别是时下社会中,对具有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人才可谓是供不应求,需求量很大。那么,就可以看出,一旦高中生具备了这一能力,也就多了一项生存的本领,“艺多不压身”,如果广大高中生能够在微型课程学习上下功夫,在信息技术本领上精益求精,那么也就实现了微型课程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应用后,高中生增加了一项生存、发展的本领。

4、抓人才培养,让微型课程打造知识成功坦途。培养优秀人才是每一项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宗旨,也是最高宗旨,高中生也不例外。在微型课程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有优秀的、拔尖的人才脱颖而出,那么这一时候各大高中就要想方设法地为这一类为数不多的学生创造机会、打造平台、重点培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那么,也就是说,微型课程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成功应用,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

三、总结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高中信息技术科目教学地位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在国家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信息技术微型课程的教学方法还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予以推陈出新,将有更多的微型课程教育教学方法被推广。可以预见,微型课程教学作为信息技术教学中相当成功的教学方法,必将随着信息技术的教学历程更加完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信息技术微型课程教学的钻研中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科目的教育教学成功,让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科目登上一个又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育;环境教育;融入

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因而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浪费大量自然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纷纷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也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各国逐步形成共识,积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以环境教育作为保护与改善环境的关键性举措。高中生物教育也亟待有效纳入环境教育,因而必须在将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及相关内容融入到高中课程中,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一、环境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高中生物课程的要求

高中生肩负着保护和维护环境的重要责任,但是,如今高中生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对保护环境的兴趣不高。所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育下,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科学的精神态度,积极强化创新思想,提高自身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正确理解科学的内涵,掌握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有准确的把握,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二)有利于素质教育

培养素质教育,能促使人们的道德水平、知识水平、身心素质等都得到提升,素质教育是一门基础性教育。素质教育贯穿在初级教育到中级教育的整个过程的始终。特别是高中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具有至关重的作用,而高中阶段属于一个过渡阶段。环境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融入环境知识,树立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知识与技能,基于正确的思想观念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全体公民的道德水平,而环境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充分体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在高中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纳入环境教育也十分关键,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融入环境教育有利于推动发展素质教育。

二、高中生物教育中融入环境教育的方法

(一)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这一阵地中能将概念、原理、知识与技能传递给学生。适当将环境教育融入到课堂中,能促使学生对环境教育理论部分的概念有个整体的了解。例如,简述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列举各个生态系统;阐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解释生态系统有效的自我调控能力。比如,一条河流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有万万千千的生命存在在这个系统内部。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实际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生物链,如果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导致其中一个物种灭绝,进而导致其余两类物种的彻底消失。河流自身有净化的功能,污染程度较轻,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其自身能完成清洁净化,然而这个污染必须掌握一定的度,若污染过度,则会严重削弱其自净系统的功能,河流不可能再恢复到以前,会严重污染河流中的生物和植物,人们食用的水产食品也会出现问题,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命。

(二)生物实验法

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能积极地进行举一反三,基于学习继续良好地运用,因此,在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和了解生物知识和环境知识的基础上,使其了解生物知识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并积极思考,运用已学知识使自己想法成为现实。此时,教师可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动手实践,指导学生到生物实验室验证自己的想法,经过试验让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在对“光合作用”这一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经过亲身实践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先将绿叶撕成碎片,接着添加石英砂、无水乙醇、碳酸钙等物质,再对其进行研磨,获得最后的提取物,接着继续做光谱实验,经过实验现象验证绿叶组成成分与比例和课本所述相同。在此期间,能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机理:光能经过绿叶中的哪些转换,绿叶吸收何物最终形成何物。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人们的生活受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思考,并思考当前严重的大气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三)生活实践法

教育效果的成功不但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教育,而且必须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进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认识周边的环境,接着结合理论知识深入了解生物学科的内涵,帮助其将来进一步学习生物知识。比如,高中生物中学习“基因工程的应用”这一知识热菔保教师先使学生了解该工程时当前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的兴趣,积极搜集与了解有关信息,进一步对这一工程的利弊进行探究,最后总结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如果个别同学有心,则可以深入到农民群众中,了解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水稻的异同点,转基因水稻产生的初衷是为了防御害虫,还未能达到良好的长效结果,导致后期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更甚。因而使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不足有更深的了解,充分意识到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性,人类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在保证对自然不产生危害的前提下实现人类的需求。生物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习环境知识与理论知识,以此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视角,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育中融入环境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环保观念,还能贯彻落实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方针。所以,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积极融入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并具有战略性意义,是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并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丹.高中生物实施环境教育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1.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与发展的与安全与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今教学发展的主旋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成现实中的创新力,就要努力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传统教育往往过多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统一的规范来管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发挥创造才能,就必须要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要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创造出适宜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比较枯燥,特别是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上英语课简直是上刑场。因此我们首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心理倾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激活他们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英语教学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艺术性。

三、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任何紧张的学习活动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学生能进行独立的探究活动,任何探究活动都主要是从“疑”开始的,只有脑子里有了要解决的疑问,才可能有积极解决疑问的思考活动。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经过实践与探索,学生在课堂上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法还有游戏法,竞赛法。做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深受学生的欢迎。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学生消除紧张,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从而发展创新思维。通过竞赛、迅速联想来训练学生快速的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有的尝试教学须以合理性、趣味性、生动性、实效性为原则,能多角度、多通道调动学生感官,要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有助于激发兴趣,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能动性。指导学生积极学与练,在学中发现,在练中提高能力。教师的教学应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指导学生学习,学生的自主练习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教学格局,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有效融入我们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因其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能够把抽象思维与直观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高中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抽象的英语教学直观化,创设让高中生乐学、想学的教学情境,有助于他们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开阔高中生的视野,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课,让高中生在活动中不断创新

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是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活动课的组织和开设应该有效体现这一特点,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课,让高中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高中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把所学英语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锻炼高中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英语活动课的形式要力求多种多样,教师要围绕培养高中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选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努力提高高中生解决与探究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高中生在活动课中获取英语知识,进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高中英语课教学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责任。我们要充分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课,进而有效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思政学科;高中生;责任;教育;途径

当今高中生责任意识的缺失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学校、家长和高中生都要认识到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为培养21世纪有责任感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一、高中生责任意识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1.责任的定义。

黑格尔认为:“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知道自己履行了责任这样一种意识。”他把责任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可这样理解,在责任的基础上形成道德,而责任又通过道德品质来体现。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关“责任”的定义是:一是份内应做的事;二是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前者一般指应尽的职责,后者一般指应付的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讲,责任与义务、职责等同。责任体现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应当履行的职责和承担的责任。

2.培养高中生责任意识的内涵。

教师在培养高中生成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给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做人、处事、为社会尽责的能力和素养。高中生应形成的责任意识包括: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吃苦耐劳,积极准备为社会做贡献;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乐于助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遵守规范;努力学习,拼搏进取,对己负责;锻炼身体,提高修养,培养能力;诚实可靠,宽容待人,自控自律。

3.培养高中生责任意识的时代价值。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座右铭。当今社会,知识和信息的发展对人才和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培养有责任感、全面发展的学生。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强大力量,是人才培养的必备要素。

(1)责任意识的教育已成为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美国,学校和家长都非常重视高中毕业典礼,以此作为孩子成人、走向社会的标志和起点。所以毕业典礼非常隆重,每个学生大约有十几位包括家长在内的亲友来参加毕业典礼,在学校的毕业典礼后,每个家庭还要组织家庭聚会来庆贺孩子高中毕业和长大成人,送有纪念意义的成人礼物。让孩子明白和记住:他成人了,要对自己完全负责了。

(2)提高高中生的责任意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如前所述,道德和责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责任是道德的根基,责任意识是道德评价的重要依据。要塑造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公民,要推进道德的进步,就要牢牢抓住公民特别是高中生责任意识教育这一重要环节。

(3)责任不仅表现为社会责任感,而且表现为自律意识、义务意识。养成高中生责任意识不仅对国家、对个人同样重要:责任感是高中生求学阶段奋发努力、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是他们走向社会努力攀登、贡献社会的重要保障。当今,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走上社会后才能适应需要,继续终身奋斗,拼搏进取,责任意识是伴随他们终生发展的素养。

二、高中生责任意识的现状及其原因剖析

1.高中生责任意识的现状。

不可否认,高中生中普遍存在责任缺失的现象,他们中的大部分往往没有处理好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明学习是高中生应尽的责任,课堂走神、不认真听讲,课后作业拖拉,甚至不交的现象比比皆是;极少数人能够做到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自觉学习,大部分都是将时间白白浪费掉,或者沉迷于漫画、游戏、小说、上网等等。因为学业紧张,高中生在家很少做家务,很少关心父母,有的人把父母的付出当作理所应当,很少向父母表达感谢;即使有心孝敬父母,也缺少实际行动,比如记不住父母的生日,不会为父母做饭等。遇到困难不会从自身寻找原因,不懂得自我批评,不会担当,不会为别人考虑,经常把责任推给他人,容易对家长、老师产生不满情绪……在很多情况下,高中生对社会,对他人有正确的认识,但缺乏实际的行动和担当。

2.高中生责任意识淡薄的成因剖析。

高中生责任意识的现状确实令人担忧,而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1)首先是追求成绩第一。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根深蒂固,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读书看作升官发财的直接途径。现在,许多家长把升大学作为子女的唯一出路,特别是高中生的家长,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绩高就行,忽视子女的品德修养和责任意识的教育。

其次是呵护过度。现在的孩子又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上至祖父母、外祖父母,下至父母,孩子是家中至宝,是家庭的核心,在生活方面对子女百般呵护,唯恐不周,过度溺爱,没有原则地满足子女的一切要求,对子女的缺点和毛病视而不见,在不恰当的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很多高中生养成了自大的心理,自私自利,只要享受,不懂得关心父母和他人,导致责任意识的缺乏。

(2)学校教育进退两难。学校是帮助学生形成责任意识的主要渠道。在知识经济浪潮的洗涤下,教育体制更侧重于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面对升学的巨大压力,当今高中教育过度重视应试教学,轻视道德情感的教育,在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方面显得有心而无力。而一旦学校忽视学生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高中生极易形成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很难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意识。另外,许多高中仍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书本讲授、课堂讨论等方式,重说教,轻实践,使得高中生对责任的理解局限在书本和课堂上的感性认识,缺乏亲身体验的理性认识,责任意识就很难养成。

(3)社会环境的负效应。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义利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的人产生了“重利轻义”的倾向,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在高中生中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了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重私利,轻责任的现象。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不仅污染社会环境,对价值观、人生观尚在形成之中的高中生侵害更大。

三、培养高中生责任意识的途径

1.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

有位少年在一次踢球时,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窗玻璃打碎了,需要赔偿,他如实地告诉了爸爸,爸爸借钱给他,一年后,他靠自己的辛勤努力把钱还给了爸爸。这个少年长大后当上了总统,他就是美国前总统里根。里根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责任意识之强显而易见。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中国,家长会怎样做?孩子又会怎样做?当然是家长帮子女赔钱,根本不会想到要让子女还钱,子女也不可能要向家长借钱。高中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首先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养方式,把高中生们丢失的责任意识找回来。

2.学校教育的有效促进。

责任意识是比知识和分数更重要的东西。作为高中生责任意识培养的主阵地,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意识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课程改革来加强德育,通过榜样激励、感恩教育、学生自评、互评责任意识、参加献爱心、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促进高中生责任意识的发展和完善,让他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加强集体观念,接触社会,了解国情,进而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高尚情操。

3.社会环境的积极熏陶。

培养高中生的责任意识需要社会环境的激励、熏陶。为此,党和政府要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廉政建设,树立先进典型,打击社会不良风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祖国、关注未来,学会对自己、对国家和对未来负责。

总之,高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的关键时期,要想让他们成为社会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才,亟须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途径进行引导和帮助,以提高高中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这样才能使之在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匡玲.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与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库,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