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2 16:00: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篇(1)

一、突出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夯实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

在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认真抓好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商业网点以及教育、文化、旅游、信息产业等行业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完善优化《县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切实发挥好现代服务业在新形势下对经济的拉动和提升作用,加快完成《“十二五”商贸和物流发展规划》和《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大力推进《粮药物流园区》、《文化产业园区》、《新城商业综合体》、《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规划的实施。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以现代商贸集聚区建设规划为抓手,以提升城乡商贸中心设施水平、完善业态布局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县引进、实施了“道地中药材全球交易中心、新城商业综合体、九龙服装城、大南街中心商务区、和谐国际金融中心”等一大批商贸流通重点项目。这一批大型商业项目建成营业后,将为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网点布局、方便市民消费、增强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二、突出政策配套、人才保障,创优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性质服务业企业,进一步明确各方面优惠政策。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支持力度,建立服务业发展促进基金,进一步推行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推动品牌服务战略实施和名牌扩张,引领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实行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计划调控,适当增加服务业发展用地。一是对列入国家鼓励类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给予优先安排。对规划布局的生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和服务业重大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四星级以上酒店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不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按符合规定的最低价起始招拍挂出让土地。二是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要优先安排足够空间的商业用地。三是规划建设城市新建居住区,按国家规范标准规划配套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停车场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四是对经县政府批准设立的现代物流集中区开发建设,给予享受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关优惠政策。对生产性物流园区(集聚区)项目用地,实行与园区项目用地同等供地方式和价格。民办学校、幼儿园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设施建设,在邮递规费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方面享受与工办学校同优惠政策。五是对重点物流项目、服务外包项目、重点旅游项目和其它大型现代服务业项目,经县政府批准后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优先优惠供地。注重现代服务业发展人才培养,组织全县商贸流通企业中层以上人员开展学习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宣传发动,使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关政策措施深入人心。

篇(2)

一、充分认识加快合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现代服务业发达程度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合肥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竞争力,推进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合肥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着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生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新兴服务业发展很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工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到合肥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市”战略的同时,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牢牢抓住国内外服务业转移加速的难得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加快发展合肥现代服务业,增创合肥新的竞争优势。

二、明确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合肥跨越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总目标,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互动并进,依靠改革开放、技术进步、政策创新、项目带动、产业集聚,重点发展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

2、主要目标

紧紧抓住合肥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和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带来的现实机遇,以生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为着力点,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构筑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协调、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相配套、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通过“*”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把合肥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

——总量大幅提升。力争到2012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以上。

——结构明显优化。到2012年,生产业、新兴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形成以金融、商贸物流、旅游休闲、文化、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服务业结构。

——就业显著增加。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6%以上。

——布局相对集中。依托老城区改造和滨湖新区、政务文化新区、开发区建设,形成一批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三、实现现代服务业在重点领域突破性发展

顺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律,立足合肥的产业基础和优势,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提升竞争力快、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现代服务业领域重点突破,带动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1、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加快金融开放步伐,大力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入驻合肥。积极发展地方金融保险业,鼓励发展民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入股地方金融企业。支持担保、融资租赁业发展,鼓励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多层次融资业务,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积极发展保险业,建立多层次、多形式保险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内容,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培育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扩大合肥金融业对外辐射强度,提升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功能,使合肥逐步成为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2、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建设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和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快速便捷、货畅其流的集疏运支撑体系。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形成连接城乡、辐射全省、联动周边、融入全国的物流网络。扩大物流业对外开放,整合市内物流资源,培育规范物流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现代物流企业,有重点的扶持一批具有先进物流经营理念、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现代物流企业,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不断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水平。结合省会经济圈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市物流合作,加速融入长三角大物流圈。

3、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适应社会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鼓励商贸企业以连锁经营为主要方式,向广大农村地区拓展。结合老城区改造和滨湖新区建设,加快中央商务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建设若干个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景观为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形成若干个辐射周边地区的现代化大型专业市场。采取引进、兼并、连锁、联合、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名牌商业企业,加快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放大品牌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

4、加快发展旅游会展业。深度挖掘、整合、开发各种旅游资源,实施一批有牵动性、有影响力的旅游大项目,形成若干个特色明显、吸引力强的休闲旅游集聚区。充分利用全省旅游资源,加强与长三角各城市及省内周边城市的旅游经济协作,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逐步形成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和长三角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依托合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加强与全国行业协会、国际会展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承办各类国际国内会议,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会展,形成一批具有产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会展品牌,使合肥成为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会展城市。围绕旅游会展业发展,加强旅游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滨湖新区大型商务会展中心建设,新建、扩建一批星级宾馆、酒店,推动餐饮、广告、购物、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

5、壮大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推动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融合,促进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数字合肥”。加快发展软件产业,促进合肥软件产业集聚和提升。积极承接软件外包,加快推进“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建设。围绕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大力发展技术开发及转移、科技信息及咨询、知识产权及认证、技术交易等科技服务,加快科技孵化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辐射全省、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6、积极发展文化服务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广播、影视、音像、出版、演艺、创意、动漫、娱乐、网吧等产业。培育壮大若干个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文化产业区块,扶持一批在全省领先、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以各类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载体,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业,打造面向全省和中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技能人才培养摇篮”。积极发展医疗、康复、保健等多层次医疗服务,发展竞赛表演、健身娱乐、体育培训、体育传媒等体育产业,申办和举办国际性的文化体育活动赛事,办好2010年第四届全国休育大会。

7、稳步发展房地产业。优化房地产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培育品牌企业,提升房地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稳步增加普通商品住宅供给,提升商业地产规划建设档次,建设一批居住区、商贸区、休闲区精品工程。积极推进城中村及连片危旧房改造。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型住宅和绿色环保住宅,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加快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培育工业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交易、中介、物业管理服务体系,扩大住房消费需求。

8、完善提高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调查、人力资源、经纪等中介服务业,推动中介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大力引进国际国内著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企业,借鉴国际中介服务的先进理念、手段和技术,提升我市中介服务业的服务水平,推进中介服务向市场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快发展具备涉外高端服务功能的中介服务机构,为我市经济国际化、城市国际化提供支撑。规范中介服务企业的执业行为,提高中介服务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服务质量,使中介服务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

9、积极拓展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积极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面向社区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建设方便、快捷、优质、人性化的社区生活服务圈、服务平台。积极探索社区服务运作模式,提高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规划指导。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各重点领域发展规划。按照“141”城市空间总体布局规划,强化功能区块建设,推动项目、土地、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和区域集中,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功能集聚区。

2、加快开放步伐。主动承接国际和沿海服务业的转移,扩大金融、物流、商务、科技、旅游、会展、文化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大服务业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现代服务业大集团、大公司进驻合肥,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跨国采购中心、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著名旅行社、著名品牌饭店、医疗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物业管理公司等落户合肥。放宽市场准入,除国家有特殊规定以外,所有投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将合肥列入服务业对外开放试点城市。

3、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服务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社会事业改革,推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方式创新,促进社会分工细化,提高各种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鼓励外资、民资参与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深化服务业领域的中外合资、合作试点,打破行业垄断及部门分割,建立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的新体制机制。

4、加大政策扶持。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制定和完善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建设、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人才引进、著名商标和品牌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发展等。各县、区也要安排相应的资金,共同推进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现代服务业在供地上给予倾斜。进一步推进服务价格体制改革,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基本同价。

5、突出集聚发展。结合各区(县)的功能定位,依托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优化合肥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结合老城区改造,规划建设中央商贸区。依托滨湖新区,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CBD),形成集金融商贸、商务会展、旅游休闲为一体,国内一流的现代商务集聚区。依托高速铁路、合肥港综合码头、新桥机场建设和开发园区发展,规划建设现代物流集聚区和产品交易市场集聚区。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科技创新示范区,形成研发设计、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科技创业服务等创新服务集聚区。依托合肥大学城优质资源和合肥职教基地建设,形成职业教育和培训集聚区。

6、强化项目带动。通过“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带动强、辐射广、效益高、前景好的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带动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基地、合肥保税物流中心、科技创新示范区、动漫产业基地、服务外包示范区、职教基地等一批功能性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建立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实行审批“绿色通道”和跟踪服务,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7、构筑人才高地。引导各类院校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加强现代服务业相关学科建设,增设紧缺专业,培养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会展策划、国际贸易和中介服务等领域急需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加强人才引进,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和高端服务人才,在户籍管理、出入境管理、社会保障、子女入学、职称评聘等方面切实提供方便。

篇(3)

一、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省“两圈一带”战略的深入实施,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步伐不断加快,区抢抓城市东拓和重点项目建设机遇,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争当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排头兵的战略选择;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建设现

代新城中心的关键所在;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发挥区区位优势,构建“双轮驱动”产业格局,建设“四区一中心”,实现我区科学发展、率先跨越的重要支撑;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增强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区核心竞争力,建成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现实需要。

二、总体要求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包括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重点应放在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上,专项规划包括《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区旅游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区商贸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区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区文化产发展专项规划》以及《区总部楼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在可行性论证分析、编制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以现代物流、商贸旅游、医疗健康、文化体育和总部楼宇经济为重点的《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是:

(一)实用。编制的规划是详规和实施性规划,不是研究性规划,更不是概念性规划,要尽量避免空洞理论和概念,内容上必须结合实际、务求实效,做到有较强的指导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二)清晰。专项规划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简明扼要。规划中涉及的目标定位要科学合理,指标应以统计部门或行业统计指标为依据。任务要明确,突出重点,防止面面俱到;产业布局要清晰,各专项规划必须有明确的产业布局和项目规划图(表)。

(三)有效。要特别突出规划的有效性。规划编制要获得两个方面的认可,即要获得市场主体认可,产业目标、思路举措都要符合市场发展要求;要获得市政府认可,要加强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省市行业规划的衔接。各规划要获得市级相应主管部门的审查认可。规划的项目要纳入市级项目库,产业定位、发展目标要获得政府和市场认同,产业和项目布局要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协调一致。

三、编制原则

(一)规划编制要体现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在规划编制工作中,要突出市场主体和主导地位,头脑中要始终有一根“市场经”。要广泛听取市场主体意见,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脉搏,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拿思路、出措施、想办法,切忌凭空臆断、不切实际,把政府和规划编制者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市场,充分体现政府通过规划实施科学引导,推动服务业科学发展。

(二)规划编制要体现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的原则。同一区域应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要坚持立足我区实际,与西陵区进行充分比较,走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的路子,在产业规划、发展定位、思路举措等方面,按照“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的原则,积极扶持优质产业、重点项目、特色区块和潜力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规划编制要立足区位优势、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要进一步拓宽规划编制的思路视野,同类性质产业既要同市内发展较好的区县进行比较,又要同省内外同一产业发展领先的地区进行比较,在充分比较中找准自身的优势,紧扣自身优势科学确定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努力提升发展质效。

(四)规划编制要体现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的原则。顺应产业发展融合的趋势,发挥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流通融通、智力支持,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协调发展的格局,强化服务业内部和行业的协调和融合发展,增强产业渗透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五)规划编制要体现共同编制的原则。各行业主管部门在选择有实力、有影响、有资质的设计咨询机构主持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要组织、带领设计咨询机构人员深入市场、企业、项目开展调查研究,共同做好前期调研、项目谋划、规划起草、论证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不可委托了事,“甩手”规划。调研市场主体的面要尽可能广泛。

四、注意事项

1.各责任单位在选择规划编制单位时,要拓宽视野,尽量选择接触实际工作较多的设计咨询机构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院校专家学者,增强规划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避免不切实际、空洞的学术性规划。

2.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前的调查研究工作,与组织规划编制工作专班人员深入市场开展调研,与市场主体面对面座谈,充分尊重市场主体意见,切实闭门造车、凭空构想。

3.规划专班人员要认真学习、研究、吃透市级各项已有行业规划,特别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学习,注重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4.各专项规划对本产业的发展定位要高度准确,发展目标要科学合理,切合区现状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能够获得各方面的一致认可。

5.各专项规划要认真分析、科学谋划、合理布局能够支撑本产业发展目标的项目,对规划出来的项目要进行充分论证,力求切实可行,能够纳入市级项目库并能付诸实施。

6.各责任部门要高度重视专项规划与市级相关行业规划的对接,要积极与市行业主管部门衔接、协调,将专项规划纳入市级行业规划的延伸规划,推动专项规划实施。

五、规划大纲

规划期限为2012年至2020年,近期至2015年,远景至2020年。本着务实、科学、简明、实用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规划的主体框架:

(一)规划背景(包括基础条件、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环境、未来供需预测等内容)

(二)总体思路(包括指导思想、规划原则、目标定位、发展方向等内容)

(三)产业布局(在参考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调研市场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各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并说明产业布局的理由,形成产业布局图)

(四)主要任务(包括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建设内容等)

(五)项目规划(在充分论证、前期谋划的基础上提出各产业发展的项目库,形成项目简介和项目分布图)

(六)实施建议(包括对全市土地利用、城市规划、项目推进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议)

(七)保障措施(包括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市场环境、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六、责任分工

1.区发改统计局:负责编制《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

2.区商旅局:负责编制《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区旅游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区商贸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

3.区卫生局:负责编制《区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4.区文体局:负责编制《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5.区招商局:负责完成《区总部楼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七、实施步骤

专项规划编制分为前期工作、起草衔接、审查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12年5月至6月)

1.选择设计咨询机构,组建规划编制专班(5月上旬)。各规划编制责任单位自主选择设计咨询机构,同时从本部门本系统抽调经验丰富的人员组建规划编制工作专班。

2.编制工作培训(5月上旬)。由区发改局负责邀请省、市规划编制部门的专家,对各专项规划编制专班人员进行一次规划编制业务培训。

3.搜集、学习相关材料(5月上中旬)。用半个月时间,由各责任单位牵头,搜集与相关产业发展有关的市区发展规划、调研报告、领导讲话、工作计划等资料,组织编制专班人员系统学习。特别要学习吃透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重要文件,做到胸中有数。

4.开展调查研究(5月下旬至6月下旬)。大致安排1个月时间,由相关责任单位会同规划单位深入街乡、重点企业、项目单位,围绕产业发展现状、现有基础条件和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未来市场供需预测、存在困难和问题、现有的政策和措施等方面,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相关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开展实地调研。要尽可能扩大与市场主体面对面研究座谈的面,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广泛听取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在汇总梳理调研成果的基

础上形成规划编制大纲。

5.考察学习(6月中下旬)。用10天左右时间,各责任部门牵头围绕规划编制的相关事宜,组织规划编制人员赴省内外相关产业发展先进地区观摩考察,比较、学习、借鉴各地好的理念、做法、措施、政策等。

第二阶段:规划起草(2012年7月9月)

6.集中撰写规划(7月)。大致安排1个月时间,由各责任单位、设计咨询机构组成的规划编制专班集中撰写专项规划。

7.广泛征求意见(8月上中旬)。大致安排半个多月时间,由各责任单位组织邀请所属产业上的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代表,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市区相关部门领导,征求对专项规划初稿的意见,并反复修改完善。

8.行业主管部门初审(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大致安排1个月左右时间,由各分管区长负责,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邀请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发改、规划、土地及一定数量的专家学者、市场主体代表对各专项规划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并定稿。

9.综合规划编制(9月下旬)。在各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由发改局组织专班人员,修订完善现代服务业综合规划。

第三阶段:综合评审及(10月-11月)

10.综合规划市级评审(10月)。大致安排1个月左右时间,由区政府邀请与规划编制相关的市直部门,对综合规划进行联合审查,与市有关规划进行对接,并争取纳入市级规划的延伸规划,有关产业项目纳入市级项目库。

11.区政府审定规划(11月)。区政府对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予以审定并对外。

八、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区政府成立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靳鹏同志任组长,相关副区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发改统计局,陈立明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专项规划编制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各专项规划责任单位也要成立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区长担任,局长为第一责任人。

篇(4)

一、主要目标

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服务业税收总收入增长15%以上。推进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311”工程,即全年新开工10亿元项目3个,亿元项目10个,5000万元项目10个;实现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000万美元,内资实际到账20亿元。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10家,新增限上企业20家,服务业重点企业15家,纳税过千万服务业企业10家,实现服务业企业发展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二、工作重点

1、规划引导,加快集聚

按照《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及《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积极打造“一主、两圈、三区、四片”服务业功能区域,引导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特色板块集聚。

一主:镇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释放发展潜能,致力打造服务业发展的主阵地。要加快城东新区建设,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城市综合体,积极发展文化旅游、金融商务、楼宇经济、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服务业,做大主城区服务业经济总量,提高服务业占比和贡献份额。

两圈: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北海商圈优势,完善北海商圈组织体系,编制商务服务业集聚区规划,进一步提升业态、扩大规模、增加人气、创建品牌。规划建设城东新商圈,加快建设世贸广场,着力打造盐河两岸商贸区,积极推进盐河以东服务业项目建设,完善新区功能和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市形象。

三区:经济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菱塘光电科技园区作为生产型服务业的主要载体,要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经济开发区着力建设科研服务、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四中心”,推进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彰显产业优势和特色,打造“政产学研金”综合示范区。城南经济新区倾力打造软件信息、汽车市场、专业物流、总部经济“四园”,加快形成城市新区、副中心。菱塘光电科技园区,结合“区镇合一”新体系,规划发展民俗生态旅游、光电科技、灯具市场、现代商贸“四重点”,争创新型示范镇、高新产业区。

四片:三垛、临泽、卸甲、界首四个中心镇作为服务业特色发展的载体和平台,结合《集镇总体规划》的修编,编制服务业专项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和功能布局。要根据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差别化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专业市场、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等,着力提升城镇化水平,争创全国或省级中心镇。其他乡镇结合城镇功能配套和民生工程,加快建设生活业项目,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突出“四重”,做大培强

(1)狠抓重点产业。继续加大旅游业、文化产业、商贸流通、现代物流和软件信息服务业推进力度,力求五大重点产业在规模、业态、项目上有新突破。旅游业。加快清水潭旅游度假区、神居山文化旅游度假区、界首芦苇荡景区等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积极提升景区形象;借助菱塘乡全省最美乡村称号和有关乡镇的特色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年内开工建设1-2个乡村旅游景点;积极组织景点创A、宾馆创星、旅行社创强、导游创佳等活动,推动盂城驿创国家3A景区,全年争创五星饭店1家,开通至豪华游轮游和湖水上游览线,实现年接待游客达350万人次。文化产业。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艺术品生产业、广告创意业等重点产业,积极招引文化产业项目2个。商贸流通业。整合提升北海商圈业态,培育商贸集聚区;积极打造城市新商圈,世贸国际购物中心年内竣工开业;开工建设镇五星级大酒店及商业综合体,加快引进大型连锁超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培育尚程国际家俱城、苏中农贸城、汽车城、灯具科技城等大型专业市场成市旺市,培育年营业额过10亿元专业市场1家,过5亿元2家;调整提升盂城路、琵琶路、府前街等特色商业街商业业态,大力引进名企、名店、名牌、名品,鼓励特色化、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健全社区市场体系,完善便民商业网点,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增加服务功能。现代物流业。着力推进港口物流、应急物流、冷链物流、综合物流、特色物流园区建设,力促向专业化、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发展,努力提高税收贡献份额,争创省、市级服务业物流集聚区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推进开发区10万平方米科技综合体项目竣工运营,睿诚科技争创省级工业设计示范中心;加快建设城南新区软件产业园;进一步发挥灯具质检中心和中国路灯网的科技信息平台作用,加快推进菱塘光电产业园的交通信号灯产业向物联网智能交通产业转型;大力推进大型制造业开展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积极实施机关、工厂、学校、医院、社区等数字化示范工程,打造“数字”。金融业。加快引进射阳农商行、常熟农商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等一批金融分支机构落户,全年新增信贷投放36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现价增长15%以上。健康服务业。贯彻落实《市关于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整合现有制药业、医疗器械制造、中医药等城乡健康养老资源,培育竞争力较强、附加值较高的健康服务产业

链;市社会福利中心建成运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开发集养老、健康、休闲于一体的养老地产,健康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促进健康服务业与文化旅游、商务商贸和金融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房地产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总部经济、旅游地产、养老健康地产等楼宇经济项目。

(2)培育重点企业。制定出台《市服务业龙头企业认定办法》,加大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力度,设立服务业纳税十强企业奖。实行一企一策,重点培育物流、旅游、商贸、金融、科技研发、软件信息等行业服务业龙头企业;建立完善限上企业和重点企业数据库,继续推进服务业限上企业和重点企业的申报认定工作,限上企业和重点企业数增长20%以上。

(3)推进重点项目。全年实施“311”服务业重大项目工程,加快推进澳洋金属物流、镇五星级宾馆及城市综合体、神居山文化旅游度假区3个10亿元项目建设,确保年内5000万以上服务业重点项目开工率90%以上。继续组织招商引资活动,组织专题产业招商4次以上,力争落户大型连锁超市、城市综合体、文化旅游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

(4)建设重点集聚区。按照《市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着力培育建设物流、旅游、商贸、软件信息、专业市场等服务业集聚区,积极组织专业市场、研发中心、物流园区、旅游度假区申报省级和市级服务业集聚区。

3、创建品牌,提档晋级

编制全市服务业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服务业品牌的储备和培育机制,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鼓励服务业企业引进先进服务技术、服务标准、服务规范和管理模式,创新服务产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改革创新,加大品牌建设,积极争创服务业领域的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市级知名商标,保护修缮老字号名店。年内积极争创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组织申报现代服务业示范区1家、服务业集聚区2家,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10家。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完善服务业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五大重点产业指挥部季度例会和服务业经济运行季度监测分析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组织协调、督查推进职能,强化组织力量,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完善乡镇、园区服务业机构,明确配备专职助理(主任)和统计人员;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网络,扎实做好服务业统计月报工作;不断完善限上企业和重点企业联网直报系统,形成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整体推进机制。

2、加强规划引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规划调整,组织修编《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完善旅游、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商贸流通、软件信息等重点产业规划。推进乡镇、园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三大园区以及中心镇要编制专项服务业发展规划,一般乡镇要将服务业发展规划纳入到乡镇规划修编文本中,形成“总体规划引领、产业规划支撑、专项规划覆盖”的服务业规划体系,引领全市服务业融合发展、集聚发展、特色发展。

3、加强政策扶持。制定《关于促进服务业企业提档晋级的实施意见》,加大对服务业项目税费、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对招商落户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和企业的要素供给,实行“一企一策”、“一业一策”,差别化扶持;降低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门槛,提高奖励额度,培育骨干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助推全市服务业发展转型升级。提高年度服务业先进单位奖励标准,进一步调动做好服务业工作的积极性。

4、加强招商引资。精心筛选包装2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编制服务业招商活动手册,加强推介。五大重点产业指挥部和各乡镇、园区要围绕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组织小分队赴外开展服务业招商活动,面对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实力名企,实行敲门招商、定点招商,大力引进龙头型、旗舰型服务业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年新签约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篇(5)

为贯彻县__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战略主题,按照县委书记关于实践“三思三创”活动的要求,为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针对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我们政协财贸组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专业化的本质要求,相对传统服务业而言,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__年我县实现服务业增值*亿元,增长12.8%,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组成部分,__年,全县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保险业完成保费收入2.5亿元,年增32%,房地产建筑额29.70亿元,年增长21%,金融保险、房地产良好的发展势头,体现了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对全县经济贡献不断提高。

二是生产业发展处在起步,结构逐渐优化。

我县生产业的发展主要以物流业的发展为代表性,且又分为生活性和生产性物流。物流业在我县现处于起步阶段,结构正在逐渐优化。目前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有邮政物流、烟草物流、食盐物流,这些主要是生活性物流,生产性物流主要表现在企业产成品自运,没有将物流管理从企业的核心业中剥离出来交给独立的物流企业运作,生产服务性物流成本较高,随着弘洲物流港作为第三方物流的界入,使我县生产性物流进入了发展时期。

三是传统的服务业不断提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传统的商贸流通业稳步提升,__年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33亿元,年增17.2%,城镇消费品总额__亿元,年增17.48%,农村消费品总额10亿元,年增17%,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__亿元,年增16.2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86亿元,年增27.86%。

服务业成为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20__年,我县从事服务业单位工作的人数12.31万余人,占我县全社会从业人数的30.9%,服务业就业门路广,吸纳劳动力强的特点,成为解决就业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四是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有力,服务业投资不断增大。服务业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天集商业广场、弘洲物流、皇庭大酒店、新区农贸市场、胜利南路农贸市场等一大批三产项目入驻我县,投入使用和抓紧时间建设。

政策逐步完善,对服务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我县相继出台了《__县商业网点规划》、《__县低炭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__规划概要》、《__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文件,有力推进了服务业发展。

二、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现实情况看,我县的服务业比重仍然低,发展速度慢,产业档次不高,已严重制约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格局。

六大问题,显现我县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一是规模总量不大,比重仍然偏低。近年来,我县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GDP保持较高增长,但服务业经济总量还是偏小,现代服务业占三产服务业比重在全省排位较后,与经济发展要求相差较大。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不够高。我县经济结构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不高。从现状看,服务业还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行业较少,现代服务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当前,一些大中城市服务业正在向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为主的产业转移,而我县仍然以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创意产业、服务外包和会展会务等新兴服务业还处在萌芽状态,发展不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业发展结构的优化和层次的提升。

三是生产业发展不快,满足不了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我县生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偏低,目前有代表性的物流只能承担小量的全国各地整本、零 担、专线直达、往返运输、中转运输等第三方物流,增值物流延伸服务,已接近竣工的弘洲农副产品物流港作为三方物流企业的界入,弥补了我县储存、分销、配送、信息服务等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功能,但我县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偏低,是产业结构中的一条短腿,与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目前我县制造业还习惯于自营物流,传统物流未剥离,即增加了企业产品成本,又严重影响了物流外包的发展。

四是服务业投入不足,招商引资仍待加强。在招商引资中,我县利用外资的项目仍然以一二产为主,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项目较少,相对于工业性投入,服务业投入明显不足,虽然我县服务业投入有所增长,但生产性的服务业投资及税收占比较低,房地产非生产投资和税收占比较高。

五是人才匮乏问题比较突出。我县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事服务业特别是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人才缺乏,缺乏高档次人才引进中介机构,缺乏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国有商贸企业改制后名存实亡,商务主管部门门庭冷落,年龄老化,专业性人才少,动作水平不高,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服务业发展。

六是发展认识不到位,体制仍需理顺。县委、县政府已认识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但基层部门及少数领导在认识上不到位,没有把发展服务业放到重要位置,在服务业发展问题上抓什么、发展什么不明确,有争议或顺其自然,对发展服务业没有对其他行业考核显得重要,缺少考核职能部门。虽然有商贸局,政策配套不够,职能不能完全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当今社会服务业发展特点和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一是制造业呈现服务化的趋势逐步扩大;二是服务业结构内部的升级趋势日益彰显;三是人力资本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四是服务业发展的创新能力日俱增加。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分析

我县系__市的市辖县,自古以来被誉为“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是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拥有良好的开放型经济基础,丰富的综合资源,以及高密度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处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的特定区位优势,发展繁荣传统的商贸流通业,大力推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军山湖休闲旅游目的地,使服务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要把握发展思路。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县__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实践“三思三创”为动力,以“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战略为主题,以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为目标,以加快生产建设为突破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充分拓展发展空间,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繁荣商贸物流业,努力增强我县“三产”的核心竞争力和聚集吸引力,使“三产”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大幅提高。

二要坚持发展原则。(1)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努力使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在全县GDP的比重大幅提高;(2)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以新兴产业和市场化体系建设及发展为主线,重点发展生产业;(3)坚持产业联动的原则。要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一二产业,拉动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要做到商业布局合理,业态结构完整,经营行为规范,服务功能齐全,构建充满活力、竞争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全县商贸流通、物流服务发展格局。

三要明确发展目标。要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总体目标,通过“提速、提质、提能级”,到十二五末,把进贤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辐射周边的商贸流通、物流服务强县,所谓“提速”就是提升物流服务业发展速度,服务业每年投资增长18%以上,力争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占GDP总量的40%;所谓“提质”就是提升商贸流通发展质量,要打造商业品牌,要大力引进像华润苏果、国美电器、肯德基等大批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家企业入驻我县,要培育发展本地老字号企业。所谓“提能级”就是提升商贸、物流服务来发展能级,大商贸、大物流、金融、保险、休闲旅游要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对区域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要明显提升。

五、进一步加快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的对策思考和建议

我县工业化、农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给全县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的繁荣带来了新的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突出发展重点,打造发展优势,全面提升进贤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以规划引导发展,以招商推进发展,以政策支持发展,以人才推动发展,以联动促进发展,以责任落实保障发展。下面调研组就加快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县商贸物流业繁荣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是要更新发展观念。我们国家已经将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以经济和社会两个面层清晰地指出了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意义。因此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服务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实践“三思三创”的具体表现。要充分发挥商贸,服务职能部门管理作用,承担现代商贸发展调查研究、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综合协调职能,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合力,为繁荣我县商贸物流服务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商贸运行机制。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商贸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建立以政府为引导,规范管理,营造环境,搭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依照市场经济原则规范运作,积极扩大商贸企业经营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社会投资为主渠道的商贸发展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城内大商贸、城外大物流”的发展格局,促进我县商贸物流服务业大发展。

三是要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生产业。我县发展生产业,要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要“抓手”,启动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拓展信息、查询、对接等服务功能,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信息、物流状态查询、物流过程跟踪、物流要素信息记录、物流客户管理及公共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为全县各类企业提供运力资源。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和个低运输户,积极引导全县现有个体物流服务通过转组成为规范性物流服务企业,扩大物流企业实力和规模,提高竞争意识,要鼓励企业物流外包,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物流业务剥离,将采购、仓储、包装、运输和产成品,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外包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企业物流社会化,要综合考虑我县城乡布局,物流量分布和县城总体规划因素,以__及三大工业集聚点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制造服务业物流服务中心,以衙前、下埠、三阳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以__湖河蟹水产业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水产品物流服务业,以前坊茶叶果业为载体,重点培育茶叶果业物流中心,以县城新城老区商贸经济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商贸物流服务。

四是大力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更多资金、商品、人才,形成工贸一体,优势互补的县域商贸大格局,大力培育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发挥重点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培育和提高商贸发展主体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整体宣传、整体促销,塑造独特的商贸文化和统一识别系统,打造商贸街区的整体品牌,提升商贸街区的知名度,通过政策引导 和资金扶助,形成一批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模式先进、影响广泛的老字号品牌群体,促进知名商贸街、知名商品、知名老字号相互依存联动发展。

五是加快发展重点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要充分利用我县自然资源优势,要推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我县宾馆、酒店的服务档次,打造好服务平台,要创意设计军山湖河蟹品牌文化内涵,千年李渡酒品牌文化内涵,华厦笔都品牌文化内涵,前坊西湖李家新农村建设品牌文化内涵,白圩牛节品牌文化内涵,农民艺术节文化内涵等品牌文化,以节庆为依托,举办各类庆典节庆、会展活动,推介__,唱响__,促使其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

篇(6)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滞后 成因

当前,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现代服务的发展速度相对迟滞,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市场化程度低

市场化程度低,使服务业缺乏动力。我国服务业除商业、居民服务业和公路运输外,多数行业市场化还相当低,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不大。从投资来看,服务业投资基本上还是以国有投资为主。致使大多数现代服务业中国有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甚至是绝对主导地位。大部分服务产品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在服务领域尚未建立。投资的单一性,导致国有资本在多数服务业中仍占据主体地位,有的甚至占绝对地位,大大高于第一、第二产业。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还表现在:政府承担了本该由市场承担的服务;在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出版、广播电视等行业,仍然有比较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政府垄断经营依然存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还不健全,政企不分的现象比较普遍,使一部分潜在的服务需求无法实现。

二、产业化进程慢

服务业长期以来处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营利性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不分的状态。如对金融,只把其看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社会活动的工具;对医疗卫生、后勤服务、市政服务等则过于看重其社会和单位福利的一面等。认识上的偏差以及由此确立的体制、制定的政策,必然导致服务业的许多领域处于国家垄断、政府管制的状态。许多行业过于依赖政府投入,成了政府全额或部分资助下的社会事业单位,而一些有就业需求的服务领域,一方面政府无力兴办,另一方面社会力量想办却不让办。另外,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所需的各种后勤服务、配套服务,仍有很多是由本单位自我提供的。

三、城市化滞后

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依托,现代服务业的规模与结构,取决于城市化的水平和城市化的规模与结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需求基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率成正比,一方面,从城市看,我国多数城市规模小,城市功能不完善,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经济目前尚处在转型过程中,导致高附加值的、为生产服务的新兴的服务业明显滞后。另一方面。从农村看,我国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方式、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并未有明显的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离真正城市化还较远,只有当分散居住在农村的大多数人口转向城市,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转变,产生了人口的集聚效应,才能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才有可能大幅度上升。

四、人才相对匮乏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的产业,大多数现代服务行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点,其发展需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一个城市的现代服务业能否得到良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现代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积累和利用。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人才积累较少,尤其是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综合物流、电子商务、电脑软件和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测试服务、市场服务和公司管理服务等)的发展就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服务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忽视和限制,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外流的现象比较严重,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五、经济开放度不高

世界各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践证明,经济越开放,生产配套需要的现代服务越多,消费也就更加国际化;经济越开放,也意味着利用国外服务业资源、进入国外市场的机会越多。但我国产业化发展缓慢,服务业的开放程度不高。许多服务领域至今仍被当作非生产性的活动,仍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经营、商业化运作。对内对外的开放程度都不够。较低的经济开放度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针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应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规划,尤其应做好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旅游、社会服务等行业的专项规划。规划要把握好产业结构,要综合利用科技教育、自然景观和潜在的现代生产需求的比较优势,确立好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

六、国际化水平低

我国服务业开放程度低,导致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难以提高,服务业不能直接与国际服务业竞争,制约了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低,必然导致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由于没有被当作产业对待,由于必须由政府来办,服务业许多领域处于相对垄断或政府管制的状态,服务业就不能像制造业那样更多地吸收外资;由于不能更好地引进外资及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服务业的供给、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也就不可能像制造业那样迅速改善。目前对外开放程度低的领域,基本上都集中在服务业,服务业总投资中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大大低于第二产业的同一比重。

作者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旺兵.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实际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 , 2005.20-22.

篇(7)

一、总体要求

围绕建设国际化工城的总体目标,抓住“大桥经济”与“世博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合理引导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打造与国际化工城相匹配的、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服务于人民生活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依托大化工优势,大力发展与化工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生产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的生活业。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提升发展商贸业,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突破发展旅游休闲业,有力发展房地产业,构建西南翼、杭州湾北岸现代新型服务业集聚新高地。到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35%以上,形成以生产业为重点,商贸服务业配套较为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三、发展重点

(一)坚持为产业经济服务,培育发展生产业。

加快推进生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是依托大化工、大产业,着力打造“金石湾国际化工生产业集聚区”,集聚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入驻,形成化工制造、研发、销售企业的总部基地。

加快推进化工区物流产业园建设。对化学工业区物流产业园要强化“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信息统一”的理念,在提升产业档次、提高综合效益方面下功夫,积极推进电子信息化,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加快项目启动建设,积极引进与发展更高层次的物流企业,使园区形成集物流仓储、物流商务、物流交易、物流信息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体系。

加快市化工交易品市场建设。加快化工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努力构建电子商务物流配套服务体系。以成为化工产品交易价格的“晴雨表”为目标,积极发挥“纽带”作用,着力构建化工产品的上下游客户群体,争取建设成为环杭州湾化工产业带化工产品交易的主中心。

加快完善化工专业孵化器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科技孵化器平台的作用,积极支持国家级研发机构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项目产业化,为精细化工园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建立辐射长三角的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平台,让国内外更多优秀的科技成果为建设服务。

(二)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

加快中心城区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抓住杭州湾大桥建成通车和铁路支线改建实质性启动的契机,依托滨海城市、沙滩旅游等资源优势,在新城规划建设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商业商务区、杭州湾大道新兴商务区、滨海旅游休闲区三类特色服务业功能区,引导形成功能明确、业态新颖、产业联动、空间集聚的服务业集聚区。

培育中心城镇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枫泾、朱泾、亭林等镇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点、打造镇区亮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结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根据现实发展的需要,努力打造“一镇一品”或“一街一中心”现代服务业发展特色。

完善“为农便民”的商业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的便利店。提供健康、安全、质量有保证的商品和服务。

(三)以推动人气集聚为目的,突破发展旅游业。

完善景区景点,打造知名品牌。整合跨区域的资源,做精做强旅游三大板块,打造一至二个品牌。北部民间文化旅游区要完善枫泾古镇景区,重点打造中国农民画村、枫泾南镇休闲度假区和朱泾东林街历史风貌区。中部生态休闲观光区要以农为本,着力打造乡情浓郁、产品丰富、服务完善的乡村旅游的精品工程。南部滨海观光度假区要把城市沙滩建成时尚和浪漫、文化和动感交融汇集的世界一流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加强区域合作,组合全新线路。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纽带,发挥旅游在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中的“链接”作用,积极与周边景点进行捆绑组线推介,推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

(四)以路网优化与人口导入为契机,有力发展房地产业。

积极培育“中高档生活区”。充分利用媒体树立形象,以人居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价格优势明显的新城区及中心镇区为重点发展房地产,提升房地产业在经济总量及税收中的比重。吸引国内外著名开发商投资,大力发展精品住宅小区,打造以吸引长三角地区人口导入为主的,适宜人居住的“中高档生活区”。

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市场管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按照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调整房地产开局。一是新城区内严格控制零星开发,注重住宅小区在档次、外观方面的整体性。二是枫泾、亭林、朱泾地区,要抓住区域位置和交通组织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亭林镇要结合城际列车站点设置,及时调整镇区规划,适度开发吸引导入外省市及市区人口相结合的房地产楼盘,体现房地产的后发优势。三是有序发展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和住房租赁制度,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定居的意愿。

(五)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重点,推动专业商贸市场健康发展。

相关部门要本着改革创新的精神,通过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等方式积极主动对上争取支持,突破一些政策限制,化解影响建设进度、正常开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加快推进专业商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要在业态定位、规模水平等方面加强引导,积极为开发商搭建招商平台,提高开发商投资成功率。要加强对专业商贸市场的政策扶持,推动其健康发展。

四、工作措施

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立足于增加经济总量,优化内部结构,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承接、辐射、拓展的功能。

(一)优化结构,提升总量。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发展生产业,作为我区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措施。通过几年的努力,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明显提高,争取达到或超过市郊平均水平。

(二)加快桥头堡建设,形成特色。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加强业态调整,加快项目引进与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特色,建设成为真正的“桥头堡”。

(三)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与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带动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功能创新和服务创新。

(四)突出重点区域,加强规划引领。根据市政府对郊区九个新型城市规划的要求,要全力执行《新城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做足“海”的文章,提升“城市沙滩”的品味。吸引社会资本,建设大型休闲、娱乐、餐饮、购物场所。以东林文化街改造为契机,保留原有历史文化风貌,挖掘佛教文化和江南水乡特色,形成历史文化旅游特色,打造东林历史文化旅游街区。通过枫泾古镇老街古迹二次开发,依托老镇区改造契机,挖掘以江南水乡文化和海派民间文化特色主题项目,推进商旅结合的特色服务业发展,恢复枫泾江南民间文化古镇风貌。

(五)政策配套扶持,营造优良发展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关于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的有关规定,抓紧研究制定引导、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放宽市场准入。政府各部门要积极地提供良好的服务,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来投资创业。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外,一律不得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

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支持建设生产业集聚区、推动电子商务发展;鼓励企业“退二进三”,利用原有老厂房,发展为生产与生活服务的项目。

培育品牌,打造特色。鼓励引进“老字号”,发展“精、特、优”品牌,建设“特色街区”。

实施人才战略,培育专业人才。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区战略,创造商贸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大力引进服务业现代管理的高级服务业人才、优秀专家、留学人员等。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人才自我提升,培养现代商贸业综合管理人才、专业经营人才,培养造就一批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队伍,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六)创新管理机制,加强业态管理。进一步探索建立业态管理与调控机制。引导企业合理布局,防止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对传统商贸业,在功能上要不断引导其向集约化、规模化、档次化、文明化方向推进,在布局上要相应调整集中,形成各具特色的相对集中的专业服务区域,在发展总量和规模上要宏观控制,防止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使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优胜劣汰。

(七)突出重点项目,完善跟踪机制。

近期要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四个一工程”,重点推进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商业商务区、海岸线开发建设、东林街历史风貌区、枫泾南镇改造、化工生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建设,打造我区现代服务业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八)完善统计体系,加强信息管理。尽快建立科学、统一、完善的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健全第三产业统计数据报送系统,提高统计质量和效率。完善产业运行情况分析和统计信息制度,促进统计信息的资源共享,为制定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