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6:00: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新技术企业调研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8-0016-03
1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数据来源:《中国火炬统计年鉴》,下同。,2011年北京6088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55%,企业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年末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157万人,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7%,年末从业人员总数位列第四;总收入达到132794亿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的85%,总收入位列第三;净利润实现11128亿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净利润总额的101%,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排在第三位;上缴税费6755亿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实际上缴税费的92%,上缴税费位列第三;科技活动人员在全国排序中列第三位,达到310万人,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95%;科技活动经费方面,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排序中列第五位,达到6895亿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的87%(见表1)。
近几年,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总量实现平稳增长,企业的产品和劳务以及技术咨询、技术承包等技术活动形式已成为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从2011年企业收入结构来看,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指企业全年销售全部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取得的收入。为主要来源,全年实现68046亿元,占比517%;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指企业销售以出售为目的而购入的非本企业生产产品的销售收入。和技术收入技术收入:指企业全年用于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入股、中试产品收入以及接受外单位委托的科研收入等。均达两成左右,分别为27349亿元和26519亿元,占比为208%和202%;其他收入为9643亿元,占比73%(见图1)。
图12011年北京高新技术企业收入情况
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和技术收入代表了企业通过生产的产品或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科技活动而带来的收入,是企业自身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而创造价值的重要体现。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和技术收入合计94565亿元,合计占比719%。由此可见,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以及技术活动成为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企业的科技活动所带来的技术性收益超两成,已成为了企业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企业科技人员和科技经费支出稳步增长。2011年,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达到310万人,同比增长46%;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到6895亿元,同比增长354%;R&D经费支出3321亿元,同比增长326%(见图2)。
2企业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企业反映在发展中有如下一些问题,如企业不能及时获取并有效利用政策信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单一、小微企业较难获得政府帮助和政府部门间沟通不充分等。
21充分利用科技政策尚有一定难度
部分企业反映,对于及时获取科技政策信息,并有效运用科技政策工具帮助企业发展尚有一定困难。例如,对于新出台的科技政策,企业不能及时获取政策信息,政策的变化和重点内容把握不够准确,有效利用新出台的科技政策助力企业发展有一定难度。另外,目前各项科技政策种类繁多,企业很难全面了解各项现行政策的重点内容。对于各项政策有何种程度的优惠,企业是否符合享受优惠的条件,需要如何申请并不很清楚。
2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标准单一
另据企业反映,高新技术企业在认定过程中,存在 “一刀切”的形式,可能不利于当前形势下科技企业的发展。例如,对于某些领域内的企业,科技项目研发周期较长,经济利益回报时期相对滞后,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于经济成长性指标的要求可能限制了一些科研发投入经费高、投入时间长的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享受相关优惠科技政策。
23小微企业较难获得政府支持
由于小微科技企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企业赢利能力及研发投入方面不如大中型科技企业的实力强大。企业每年开展的科技活动经费均由企业独立承担,很难获得政府科技资金或科技项目的支持,企业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市场需求的拉动和行业竞争的压力。因此,对于小微高新技术企业来讲,能够获得政府科技政策的支持,能够帮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营的成本及风险,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24政府部门间沟通不充分
在调研中还了解到,目前存在政府部门间沟通不充分、相关政策执行标准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例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03号)规定,纳税人除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外,还需提供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企业当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说明等材料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在执行中存在标准不一致的现象,增加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负担和基层税务机关的执法难度。
3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对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的总结和分析,以及在企业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四条促进北京高新技术企业未来发展的建议,仅供参考:
3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继续扩大政策宣传渠道范围,可结合电视、网络、宣讲会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提升科技政策的宣传力度。对于政策的变化,政策的关注重点,政策指引未来发展的方向等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层次解读。
对于现有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并编制企业申报指南。帮助企业了解现行科技政策重点,指导企业有效利用各项优惠政策,以此促进企业提升获取政策信息、有效把握并利用政策的能力。
32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
可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采用不同的认定标准。企业经济发展周期及科技研发投入均有不同程度呈现。如某行业研发投入资金需求大,研发投入时间周期长,经济效益显现慢,则不利于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建议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行业企业发展特点,以及行业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细化,并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认定办法进行完善。
33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由于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在拥有经济及科技资源禀赋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处于行业领先甚至垄断地位。而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科技资源优势不明显,在发展过程中更需要政府的科技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在制定科技政策过程中,应更倾向于对小微企业的支持,采取如税收减免和立项补贴等资金支持方式,并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使更多的小微高新技术企业能更方便获得科技创新支持,以此推动小微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34加强政府部门间有效沟通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进口设备 报关流程 采购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竞争力,同时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一个跨专业、跨学科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其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各种电子、化工、机械等设备产品,然而这些设备仅靠国内制造企业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需要引进国外一些更为成熟、先进的机械、设备等机器。本文简单谈谈高新技术企业的进口设备采购与管理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进口设备采购的现状
高新技术企业进出口设备采购具有投资金额大、集中度高、进口设备技术含量高的特点。通常,一台设备的机器具备多种功能,同时还含有庞大的配送系统、机械及技术。同时,进口设备的采购往往集中在年末、年初,对采购计划的下达时间比较紧。此外,高新技术企业进口设备的采购具有繁杂的审批流程,整个程序大概需要将近10人签字审核,过于繁琐的复核流程降低了采购的效率。
由于传统体制和历史等原因,高新技术企业的进口设备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对采购人士存在误区,观念陈旧。一些企业的采购管理人员认为采购就是买东西,在采购时缺乏技术性和应有的地位认识,严防死守采购环节,对价格有严格的要求。
(二)经常发生采购违纪现象。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采购管理人员肩负采购监督的职责,因此很难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原则,难以形成互相监督、制约的机制。
(三)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在采购进口设备时,过分比较货源的价格,导致与供货商之间的关系不和谐。此外,一些企业还存在采购审批流程和管理制度不合理等现象。
二、高新技术企业进口设备采购报关流程
高新技术企业在采购进口设备时,需要向海关进行申报,交验相关的单据和证件,请求海关给予办理进口手续。具体的报关流程为:企业提供到货通知书、正本提单及换单费、THC费等,换取进口提货单交纳发票、清单、一式一份的合同、报关委托书、报检委托书、提货单、装货单、运单、装箱单、进口许可证等单据进行进口申报,如有减免税手册也需出示根据情况若需要进行审价,则由企业提供相关的原厂发票、信用证、招标书、保单等文件海关打印税单,企业在7工作日内缴纳税费报关检验放行提货。
三、如何改进高新技术企业进口设备的采购
(一)进行全面市场调研,采购质优价廉的设备
进口设备大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属于贵重仪器。首先应提高对采购管理的重视,在进行采购前应由申购单位成立调研小组,并制定负责人,再由企业主管部门召开“设备购置论证会”。对每台进口设备,申购单位应提供3家以上的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提供不同品牌设备的书面资料,申购单位利用网络查询、收集资料并进行实地考察,与供货商进行对面交流,以便详细了解所购设备,之后再报企业设备主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论证进口设备采购的计划,以第三方的角度审视设备的档次、性能价格等,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以保证设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避免重复购置。
(二)坚持原则,确保投资效益
在进行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取得详细的数据信息基础上,申购单位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设备的招标。针对不同的设备采购,企业可以运用不同的招标形式。如可以采用最低价格公开的形式进行通用仪器的招标;采用最低价格密封的方式进行专用设备的采购。企业应把握好时机,协助申购单位制定购置方案,适时与中标供货商进行谈判。对于企业内部的不招标项目,应由企业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进行备案全过程的监督,确保投资的效益。
(三)签订合理的技术协议
企业应做好申购单位与中标供货商的进口设备技术协议签订工作。对包括设备的型号、性能指数、技术资料、价格、件数、人员培训、售后服务等条款进行明细,并由买卖双方签字生效。做这项工作时,应把握好设备的价格、订货合同中的付款条件、统一格式的设备验收报告、设备的保质期等,履行法律条款、签订外贸合同、办理相应的减免税证明。
(四)设备的安装验收和管理维护
为了不影响设备的的验收工作,企业各相关部门应协助申购单位做好验收准备工作。在外贸公司、申购单位、供货商、企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商检局等人员同时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设备的开箱、验收,验收时主要查看外包装是否破损、按照技术协议要求检查、清点向内实物、清点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企业还应做好设备的跟踪服务,对于保质期内出现的非人为破坏可以退回国外更换或进行免费维修,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应在技术协议中提前拟好。
四、小结
进口设备采购管理主要通过借助各种采购方式来获取国外的服务及资源,并依靠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则,来实现进口设备采购活动的有效管理和降低生产成本。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进口设备有效合理的采购管理,可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波.进口设备的采购管理工作探析[J].潍坊学院学报, 2009,9(2):155-156.
[2]贺燕超,王艳君. 论进口设备采购管理的过程控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0):45-46.
[3]王琦,张双才.论进口设备的全程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28(1):165-169.
[4]彭印. 进口仪器设备采购过程中的一些商务常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13):36-38.
[5]曹海勇,宋菲,陈一星.《减免税进口仪器,设备说明》规范填报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 2010,07(9):42-44.
[关键词]社会服务环境;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2-0045-04
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7%。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从事自主创新活动,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特定的环境支持。良好的成长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有助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迅速实现其市场价值,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社会服务环境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外部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也不断凸显。朱建新(2009)、代明(2011)等通过实证验证了社会服务环境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显著正相关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重视企业的社会服务环境,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与问题。因此通过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社会服务环境的评价体系,对其社会服务环境进行评价,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文献综述
对于社会服务环境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作了积极探索。Halnbrick(1981)认为,环境不是单一的整体而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且每一部分可以显著地影响政策的制定和组织行为。Freeman(2004)提出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须由外部环境来评判。Bramanti&Maggioni(1997)以社会服务环境作为研究的主要概念,分析了空间集聚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国内学者也开展了对高新技术企业外部环境的研究。王栋,李垣(2009)的研究发现:在包容性弱和动态性强的社会服务环境中,较多的资源有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就是基于资源的观点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具有解释力度;而在包容性强和动态性弱的环境中,企业资源所导致的组织刚性反而不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支持了组织刚性的观点。梅强等(2000)分析了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扶持作用,构建了由资金融通、人才开发、市场拓展、技术支持、咨询信息等五大服务内容构成的社会服务体系。周国红等(2002)将企业的社会服务环境按其自然属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融资支持、咨询和中介机构支持、教育培训服务支持等软件方面,另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和物业管理支持等硬件方面。马永红等(2006)将社会服务环境分为社会文化、制度建设和服务支持力度三方面,并分析了其对高新企业成长性的影响。肖怀云等(2008)对社会服务的主体及其职能进行了研究,将社会服务主体分为社会服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及各行业组织三类,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筹资融资、信息咨询、市场开拓、集群化、创业辅导等。邓长霖等(2009)将高新企业社会服务环境分为两部分:一是社会为企业提供的公共资源、基础设施的服务;二是社会提供的创业和营业各环节上的便利条件。
在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社会服务环境的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大多将社会服务环境作为企业外部环境的一部分来研究,内容多集中在社会服务环境的构成及作用上。在研究方法上,以表层的描述和分析为主,鲜有系统内部进行综合性的定量和定性研究。因此,深入研究社会服务环境要素的构成并建立其评价体系,有利于增添该领域的研究贡献。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社会服务环境评价体系,对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并验证了一个社会服务环境的多层次评价指标模型。
二、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本文的量表开发经历了多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基础设施、政府支持、文化导向、资金融通、人才开发、市场拓展、技术支持、信息服务8个维度36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二阶段,对企业工作人员和相关专家进行认知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修改并删除了4个指标。第三阶段,在苏州市选取了15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问卷的预测试,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又删除了2个指标。最终,形成了一个8个维度30个指标的量表(见表1)。调查问卷结合企业基本情况,以上述30个指标为主,通过Likert 5点量表对每一题项加以度量,1表示“非常不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根据答题者对每一题的打分来判断企业对某一现象表述的态度或看法,分数越高,则说明答题者对这一表述越认同。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构成
本研究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样本。面向苏州市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5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31份,有效问卷率为84.52%。调查企业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有36家,属于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有95家,属于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有24家,分布在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市、张家港市和太仓市等地区。其样本构成见表2。
收集到调查数据后,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找出影响观测变量的因子个数,以及各个因子和各个观测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检验量表选项的内部一致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 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
三、实证分析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首先采用SPSS 17.0对30个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出指标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以及各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根据各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有2个指标对评价目标的影响并不显著:当地创业文化环境有助于创业、当地采用多种形式引进各类人才,因此将这2个指标删除,最后共计28个指标。
对剩余的28个指标数据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以确定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样本KMO值为0.912,大于O.9表示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Bardett球形检验的统计量为1765.422,显著性系数为0.000,低于设定的显著性水平(p<0.01),同样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以获取初始的因子分析结果,然后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对初始因子进行旋转。最终提取了7个因子,
分别将其命名为政府支持因子(F1)、信息服务因子(F2)、技术支持因子(F3)、基础设施因子(F4)、市场支持因子(F5)、资金融通因子(F6)、资源易获性因子(F7),这7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7.142%,各指标在相应因子上的载荷均大于0.5(见表4),表明因子分析结果能较好地代表原始变量。
(二)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即可靠性分析,是为了验证各个观测指标的可靠性,一般通过检验观测指标的内部一致性来实现,最常用的是Cronbach’s Alpha系数。一般情况下,若Cronbach’sAlpha系数小于0.35则为低信度,在0.35到0.7之间则信度尚可,大于0.7则属于高信度。本文通过对提取出的7个因子进行信度检验,发现7个因子的Cronbach’s Alpha系数最小值是0.766(见表4),大于前人所建议的最低临界水平0.7,表明此量表的可靠性较高,量表选项设计是合理有效的。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模型的结构效度,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 7.0,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根据模型拟合指数考察理论结构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拟合度是检验研究模型是否与原始数据吻合的重要指标,本文按照国际上的惯例,采用x2/df、GFI、NFI、IFI、GFI、RMSEA以及NNFI等7个指标来评价上文所建立的评价体系模型。由表5的常用拟合指数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各指数均通过检验,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
通过上文对调研数据进行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7个维度28个指标所组成的社会服务环境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四、结论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成本控制
1、问题现状
1.1缺乏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
发展较为复杂、成本对象多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很难归类,这就造成如何区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所有成本中,研发占很大比重,研发活动势必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而废品和停工的损失则因界定不清晰而很难划分,所以对产品的分析还是囿于单一动因分析而不能往多向动因分析拓展,再加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成本控制熟视无睹、不够重视,预算数字也只是主观臆断随便填写,根本不能实现节约企业成本的目的。
1.2资本变现的流通性较差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周期较长,有时历经千辛万苦研发出来的产品还未上市便因各种原因早夭,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收益,不能很快变现转化为生产力的资本便很难应用于价值再造与增值的活动中去,这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也是一种威胁。资本是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盈利的前提和保证,与其他生产要素不同,资本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与无法超越的,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大多以提高资本变现的流通性为锲而不舍攻克的难关。
1.3缺乏战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理念
战略成本管理是指基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思想,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身现状、资金流向、经营利润和成本变化等情况,将该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与长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在一起,用发展、动态、全面的眼光进行全局定位。现阶段,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仍满足于“饱腹”之态而不主动寻求长期发展;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只重视成本核算的单一成本控制,忽视价值链的整合作用及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售后五要素间的联系。
2、问题解决
2.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前就控制资源的投入与最终的产出,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资源在组织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质和量的偏差,对保证活动绩效目标明确、资源要素投放合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价值链模型中,事前控制主要针对研发与设计两个环节。因为生产实践和技术发明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源泉,较高的研发设计支出包括了研发费用的花销、固定资产的摊销、高端设备的引进以及技术人员的工资等多个方面,所以对研发与设计两个环节进行事前控制很有必要。
第一,在产品正式投入生产前,设计部门要进行必要的前期调研与可行性论证。对前期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研究,预估产品上市后面对的消费群体、市场需求、竞争潜力及经济利润等等,这有利于明确下一个阶段的方向和工作重心。第二,重视资金的重复利用,保证资金的使用效果,能实现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提升科技含量的目的;坚持重点产品重点控制的原则,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成考控制目标,严格编制预算报告,仔细规划未来经营。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长期发展与经济利润考虑,合理分配研发环节对精简费用成本与减少资金占用很有效。至于成本消耗较高的生产项目,给予特别关注,实施特殊管理,明确高耗成因,认真思考哪些花销是必要的、哪些花销是可控的、哪些花销能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收益,力争以成本的最低化实现产品的最佳化。
2.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控制,该环节中成本控制的好坏对产品的成本决策及市场定价具有直接影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利润具有间接影响。在价值链模型中,事中控制主要针对采购、生产、营销和配送四个环节。高新技术企业对生产成本较为重视,一般采用主动控制方法。
生产经营活动中,采购环节重中之重,这一环节中要格外重视原材料的价格差异和质量差异。采购时期不同,原材料的价格也不同;运输工具不同,临时下单的紧急采购价格也不同;订货次数多的话,每次的运输费用势必增加;订货次数少的话,每次的订存货量势必增加,上述情况都会对仓储及保管费用有所影响,加上存放过程中原材料会发生损耗,所以合理确定经济的订货量与储备量至关重要。订货量确定合理利于减少采购成本,储备量确定合理利于降低物资损失。
生产经营活动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是灵魂所在。生产计划体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因此对生产计划进行管理可以对产品生产流程做到了如指掌。生产计划管理是指主要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重点而实施成本控制,其中包括组织、分配与调度等方面的工作内容,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能够促进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益、避免过度浪费。控制生产进度主要针对投入、工序及产出三个方面,对生产进度进行控制在跟进产品生产、调整生产节奏、按时保质完成、减少停工损失、降低企业风险、完善经营管理、减少运营成本、明确经济责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生产经营活动中,完善的营销和配送体系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营关键。这个环节中,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商品能够有效转化为运营资本的优势形成了“生产到销售再到生产”这一循环往复的生产系统,确保高新技术企业的再生产活动顺利完成。在营销方面,投入费用的多寡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有直接影响,如果营销费用投入得越多,那么心理预期的产品销售量就越多。因此基于经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将营销费用的投入控制在最低限度,即将成本控制在经济有效点的位置一举两得,能够达到以成本最低化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生产阶段所产生的费用不仅多且种类繁杂,其中主要包括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工资费用、待摊费用和固定资产维护保养费用等等。这就要求在应用主动控制方法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层及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他们的关注点始终放在实现成本控制目标上,同时要进行适度的权利下放,因为成本控制是高新技术企业所有人员的共同职责,分解目标成本,落实责任成本,布置控制任务,明确责、权、利三者关系,不仅包括实施成本控制的相应权利,而且还包括承担成本控制的自身义务。
2.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结束生产经营活动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控制。在价值链模型中,事后控制主要针对售后服务这一环节。售后服务的主要目的是改正高新技术企业在价值链分析中出现的问题而使产品附加性能有所提升,故而该阶段的成本控制要全面到位。产品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服务成本的高低,产品质量高,服务成本就低;反之,服务成本就高。此外,高新技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强精细化程度也可降低售后服务成本。所以,控制售后服务成本不能仅把目光放在售后服务结构的优化上,还要重视事前和事中的成本控制。
按成本性态,售后服务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固定成本只依赖事先制定的计划,不会随产量有变而变;变动成本则随商品销量有变而变,其中又分为有益和无益两种。有益的变动成本是指为吸引和方面消费群体而提供的费用,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无益的变动成本则要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品发生,避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作者单位:大连必捷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平思宇:《高新技术企业成本会计内部控制和风险投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17)
[2]苏吴英:《谈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J]商业时代,2013(19)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分析;完善对策
一、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一)盲目重视资金融入,缺乏对资金的配置规划
对于企业来说,对资金实行合理的分配是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忽略了这一点,仅仅只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资金的充分性、资金的融入方面。企业的管理者多存在这样的一个错误认识,即认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充足的资金才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从而忽略了高新技术企在不同发展阶段时刻变化的资金需求,忽视了对资金的合理配置。
(二)盲目投资,资金投向缺乏合理性
很多企业都存在着投资盲目,资金投向缺乏合理性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多个方面,首先是企业对项目缺乏准确的定位,企业管理层对现代先进技术缺乏相关经验,无法对技术进行准确的掌控,再加上对项目管理不当,企业在对项目进行管理时,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同时,企业开发研制某项产品时,缺乏对市场的准确调研,未对市场现状有一个准确了解,导致企业所研发出来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人力物力资源浪费严重。
二、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管理的相关策略
(一)提高企业资金投向的科学性
科学的资金投向是需要对市场环境、政策变化全面了解作为有效支撑的,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之前,应该要注重多方面的因素,对于有条件的企业来说,还可以设置专门的资金项目组,组织各种专家对该项目的盈利性、可行性、风险性进行充分分析,在全面考虑相关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基础下,制定出科学的投资方案,并根据项目的不断发展对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同时,对于企业的管理层来说,管理层应该要密切关注项目的发展变化,对项目的任何进展有一个及时的掌控,加强自身导向作用,从而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健全企业监督机制,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有效的监督是保证资金可以合理有效分配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对资金的管理能力,提高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应该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的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以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来强化对资金的管理,以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严格规范各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具体而言,企业可以聘请外来专家以及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构建专业的审计团队,严格规范资金管理在各个环节的监督行为,同时,企业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时,需要保证权责分配的明确,适当的将权力下放到审计机构,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以高新技术生命周期特点为基础,对资金进行配置管理
总的来说,高新技术主要要经历四个生命周期,其分别为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接下来本文将对各个周期进行具体说明。当高级技术企业处于种子期时,则该企业主要负责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工作,企业对资金需求较小,但对资金长期性、稳定性要求较高。因此,在这一个阶段,企业应该要尽可能的降低自身进行资金筹集的成本,实现对权益性资金的高效利用,从而保证资金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当高新技术企业处于创业期时,企业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基本已经完成,企业主要需要负责原材料以及相关设备的购买工作和产品后期生产推广工作等。这一阶段,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撑,因此,企业对资金需求较大,对资金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应该增大风险较小、稳定性较高的权益性资金所占比重,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三、结束语
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完全不同的一个新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着高新技术,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芽、发育阶段中,财务管理方式也和传统企业的管理方式大有不同,高新技术的发展快慢是高新技术企业能否发芽、发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但就目前来说,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企业只有及时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环境,转变发展方式,选择更为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步步高升。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私募股权 价值评估
私募股权投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不仅仅是能为其成长的各个阶段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流,而且对于其企业价值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通过私募股权的介入能使高新技术企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优化财务结构,制定发展战略,开拓市场等。总而言之,私募股权投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是其成长的伙伴。而赢得私募股权的投资,其前提就是要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合理的估值。可是私募股权基金与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给高新技术企业的估值带来一些困难。
一、私募基金与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整
私募基金与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创业家的了解方面
创业企业家是创业活动的承担者和创业企业的创立者, 发现新创意并努力将其变成现实的获利机会, 是创业企业家作为一种专有的、相对稀缺的产权要素的集中体现。
由于创业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难以观察、难以度量、不可让渡等客观属性, 创业企业家的创意是否真实可靠、组织管理能力的高低等私人信息, 对于外部的风险投资机构是严重信息不对称的。
(2)投资协议签订之前的信息不对称
在签定投资协议前,风险投资家对有关风险企业的技术、市场、财务状况及发展前景等都不如掌握这些关键技术的创业者清楚。如果有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创业者将其“表面文章”做得非常漂亮,风险投资家就可能被蒙蔽。从另一个角度讲,对于风险企业来将,他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需要的是能使资金增殖的服务,比如投资组合、风险管理、股票发行等,这些都不是创业者的专长,需要风险投资家的积极参与。因此,在创业者选择风险投资家时,一方面对于风险投资家的融资能力、资金运作能力、管理能力等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对于风险投资家的信誉、品质、偏好等也知晓不多,从而对协议中的某些条款可能会迁就风险投资家。
(3)投资协议签订之后的信息不对称
在投资协议签定之后,由于风险投资家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就很难掌握创业者的经营信息:创业者如何使用资金? 会不会挪作他用? 会不会增加开支? 或者在后续融资时会不会给其他投资者更好的条件? 风险投资者不可能时时、事事监控创业者,创业者就有可能利用其信息的优势地位来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此外,在私募股权细分市场之间以及私募股权市场与公开资本市场也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一般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着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生命周期。而与其相对应的,私募股权市场也细分成种子基金、创业基金、风险基金、搭桥基金、收购兼并基金及各种准股权债务基金等。当私募股权退出的时候必然要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二次估值。在私募股权细分市场之间或者在IPO上市时,各交易机构之间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二、信息不对称、不完整对高新技术企业估值的影响
1.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整产生风险和期望收益的判断差异
正是由于上述信息不对称、不完整的存在使得私募基金和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的风险判断不同。
由于信息不对称,私募基金倾向于夸大投资风险要求较高的期望收益。而高新技术企业倾向于乐观估计企业风险,认为私募基金要求的期望收益过高。由此导致他们在风险和收益上的判断差异,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合理估值。
2.信息成本造成了高新技术企业估值的偏移和市场的分割
投资者为了获取投资企业的信息,必然要付出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成本。在创业投资中,投资机会的摄取、投资前的审慎调研、投资谈判和合同拟定、投资后管理以及投资退出变现渠道的寻找和选择等,都要发生为收集和处理各种产业、技术、市场、财务、管理等信息的费用。这一费用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成本,并对不同投资者产生了不同影响:对于大资金的投资机构而言,由于固定信息成本的存在使其不愿意进行小规模的投资,他们偏向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和扩展时期的投资。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高新技术企业估值发生偏移,造成了市场分割的形成。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在成长周期的各个阶段面临的风险和困难的不同,使得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相应地形成了种子资本、天使资本,创业资本、风险资本、产业基金、搭桥基金、重组基金等细分市场。细分市场的形成一方面使得各种基金有了投资阶段偏好;另一方面使得创业企业的融资风险加大。从整体上来看,私募股权市场的效率的提高要求,创业企业与私募股权细分市场要在结构上和资金总量上相匹配。此外,从单个创业企业来看,其可能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向不同市场募集资金,这无疑会使得其资本成本上升,融资风险加大。
3.信息不对称带来公司治理问题和退出交易问题
(1)公司层面的问题
问题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成本使投资者回报要求提高。这时创业者得期望收益与私募资本投资者的收益要求发生偏差,也会使得企业价值评估受到影响。
(2)退出交易问题
退出交易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内部各细分领域(种子基金、创业基金、风险基金、搭桥基金、收购兼并基金及各种准股权债务基金等)退出交易。由于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再次会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产生影响。二是私募股权资本市场与其他资本市场(如证券市场等公开资本市场)的联系。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所形成的各种股权投资,还要与公开市场的联结,如IPO市场、收购兼并市场等以实现退出。他们之间也会存在信息不对称。
总而言之,信息不对称在私募投资的整个流程中存在,并对企业价值的合理评估产生不利影响。这势必影响私募股权资本的投资效率和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因此首先要建立动态的信息披露机制,强化和完善风险投资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以降低信息成本。是中国风险投资走向有效风险投资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三板资本市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新三板是我国近十年发展起来的重要资本市场,是挂牌企业数量最多的一个资本市场。截止2020年4月30日,新三板挂牌8626家企业,其中创新层658家,基础层7968家,总股本5472.89亿股。中小型高新技术在新三板挂牌融资,拓宽了企业外部融资渠道,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直接融资平台。
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挂牌新三板作用
(一)提升企业品牌宣传效应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投资者可以在股转统系查询挂牌企业信息,宣传了企业品牌,提高了企业社会知名度,让社会投资者更多了解企业,强化了客户和潜在客户对企业的认识,表明企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企业具有非常高的成长性,提升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对企业拓展市场具有明显的宣传效应。
(二)提升企业价值发现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企业和股东的股票可以在全国股转系统进行报价交易转让,实现非限售股份在交易系统内以较高的价格进行流通,增强了企业股票的流动性,企业的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被社会投资者认可,从而充分体现创业者团队及个人的价值,企业非限售股股东可以将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出售套现,实现了财富的增值,为企业股东带来较为丰厚的回报。
(三)提升企业综合融资能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挂牌新三板,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有助于解决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借助新三板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帮助企业改善资本结构,使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依据企业战略布局的需求向投资者定向增发股票,引入合格投资者,进行股权融资,这一块资金不需要支付利息,是企业的股本,进而降低了企业的融资资金成本,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四)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挂牌新三板之前,首先要找准企业市场定位,把脉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在国家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的位置,让企业发展布局战略清晰化。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过程中,企业要接受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协助,将企业产权关系明晰化,纳税行为规范化,创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完善企业的治理层架构。在新三板挂牌后,券商会常年对企业进行业务督导,企业发生的重大事项要及时在全国股转系统进行披露,会计师事务所会对企业半年或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督促企业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架构明晰,权责合理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规范企业治理能力,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挂牌新三板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研发项目资金管理风险较大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挂牌新三板后,企业处于企业生命的初创期和成长期,呈现蓬勃发展良好态势,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具有引领市场前沿,技术创新快,科技含量高等特点。企业研发新产品项目是个较漫长的过程,从研发新产品市场可行性调研,到报批立项,从高新科研人才的引进,原材料、研发设备的源源不断的投入,整个研发项目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和保障,甚至出现资金长期被新产品研发项目占用的情况。对于部分新产品研发项目的投入会有研发失败的风险,一旦研发新产品项目没有成功,那么企业就会承担较高的资金损失压力,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从而会造成企业日常经营性资金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对企业生存发展造成危胁。
(二)企业筹资策略不完善实际控制人及其家族的资金投入是不少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设立阶段股本资金的主要来源,这部分资金有限。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信用体系没有权威机构进行评估,企业发展前景具有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融资能力有限,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流的连续性,随时有流动资金可用,中小型高新企业经常采用借新债还旧债方式进行债务偿还,为了获得一笔新的银行贷款,甚至到民间借贷市场借上一笔15天期的高息过桥资金,用过桥资金把到期贷款还上,过桥资金的利息费用较高,随着借新债和还旧债的次数逐增多,融资越发困难,筹资的风险和难度在不断加大。
(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不完善合规性审核是内部控制问题最为关键的一项,尤其是财务内部控制问题,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准备挂牌新三板之前,会由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牵头,对企业整体业务进行合规性审核,查找企业的不足之处。1.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流程控制不完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之后,会按照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要求,多方面对财务制度进行流程优化设计,对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疏理、重构,但财务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仍然存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联系不紧密,进而造成企业管理上出现漏洞。一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资金审批流程过于简单化,甚至有些企业资金使用决策仍是由实际控制人一个人决定、自己说了算,“一只笔”的问题仍然存在,财务人员盲从于实际控制人。过于简化的审批流程会带来舞弊的风险,给企业的资金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财务内控制度流于形式。2.财务内部控制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不相容财务职务岗位设计,坚持财务部门定期轮岗制度,在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要从企业顶层设计,确保实现财务管理全过程的控制,目前财务内部控制运行制度不健全,在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仍然普遍存在,企业没有设立相应的内部审计稽核部门,没有建立明晰执行监督管理机制,财务内部控制运行监督机制不健全。3.审计稽核监督机制不完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运行是否有效性,除财务岗位定期轮换外,内部审计稽核等职能部门的组建要得到管理层重视。出于成本的考量,目前,不少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没有成立审计稽核部门,有些企业虽然设立了审计稽核部门,但审计稽核部门工作覆盖面不广、审计广度、深度不够,审计稽核部门工作体系建设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审计稽核部门的监督功能,不利于改进完善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四、完善挂牌新三板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为进一步提升挂牌新三板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解决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企业管理层应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减少企业在全国股转系统披露半年报、年报财务信息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建立完备企业研发项目资金管理风险规避机制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本身具有较强的风险性,研发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研发资金使用办法,统筹研发经费管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严把研发项目预算、决算,资金划拨和支出审批,对研发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管理,逐级审核、审批,力求节约使用,确保研发经费申请、使用畅通,为研发新产品项目保驾护航。对市场不明朗的新产品研发项目,减少资金预算投入,确保研发资金高效使用,同时为研发项目购买商险保险,降低资金使用风险。
(二)完善融资战略和提升融资效率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并非一项独立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一环,它是支撑企业战略管理、驱动投资增长所需财务资源的保障机体。企业融资方式应多样化,强化融资风险管理机制。随着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半年、年报财务数据在全国股转系统定期披露,企业的发展成果会在全国股转平台得到展示,会受到更多合格投资者和银行界的青睐,融资渠道多样化,融资方式选择多样性,间接降低了融资成本。
(三)严格遵守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首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行为准绳,财务报表及附注要真实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从规范会计原始凭证做起,拒绝做假账,确保财务报表和账目准确、完整、真实。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应单独设置研发费用明细辅助账,对研发费用支出进行详细核算和归集。其次,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股东会、监事会,加强督促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尊重财务部门独立会计核算,遵守会计法规,不得授意财务人员篡改财务资料,给财务部门核算施加压力,优化审批控制流程,杜绝“一字笔“现象。最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要加强内部审计稽核部门建设,对会计核算进行严格稽核审计,提出书面整改意见,财务部门要依据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及时自查自纠,需要追溯调整的事项,要和审计部门沟通确认后及时调整。
(四)建立财务风险防控机制财务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企业管理层应从制度源头建设抓起,让财务内部控制运行顺畅。一是财务人员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能够迅速处置,提高管控财务风险的能力;二是建立财务人员融入营销业务机制,让财务人员为营销部门提供专业财务建议,将财务控制活动贯穿于各个经营环节,从研发新产品项目到销售终端;三是提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监督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财务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