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固定资产风险管理

固定资产风险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2 15:59: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固定资产风险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固定资产风险管理

篇(1)

一、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分析

汽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通常包含多种风险:1.资产的专属性汽车企业车型产品较多,其生产用固定资产大部分为对应车型的专属资产,平台化的资产占比较少。同时,汽车企业布局空间区域较大,不同区域的分部企业也需要配置相应的固定资产。这就形成汽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多为专属性的产品和分部市场资产投资,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较多。重资产化,一直是汽车企业的现实问题。2.决策的有效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论证,导致部分项目投资方向不合理、效益不佳;投资项目的管理程序不合规,管理环节不衔接,存在管理漏洞,形成决策结论的不严谨;投资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审核不严,造成设计缺、漏项,导致投资超预算和预测的市场超预期。3.投资的滞后性汽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都比较大,一般会经过投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实施、验收等程序。在实务操作中,受限于内外部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进度往往滞后于当初的投资计划,直接会影响项目实施,不利于预期目标的达成。4.市场的认可度外部经济形势影响致使产品市场难以准确预测。由于产品转型、市场需求变化等情况均可形成固定资产产能闲置、淘汰,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失败。5.使用的有效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6.投资回报的预期性固定资产投资最终扩大了企业的资本规模,导致资本成本增加、投资者的最低回报要求增长。资产折旧费用作为企业的固定成本,非理性、不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无法带来企业收益的提高,而且还会加大折旧的计提数,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将增加成本费用,减少利润,直接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的预期目标未达成。

二、汽车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管理建议

篇(2)

(1)资产管理风险意识不强。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上,缺乏风险管理意识,认为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由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监督管理,不会出现大的风险问题,因此在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上没有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

(2)对于资产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对于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没有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因而也无法准确的掌握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益情况,对于资产管理模式的改进也十分不利。

(3)信息系统不健全。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未能全面的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不仅造成信息出现失真的问题,而且也造成了信息数据传递的滞后性,导致无法对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实施动态管理。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提高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必须依赖于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而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则需要内部控制管理来完成,因此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应该以内部控制为载体,依靠内部控制的完善来实现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的实施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中强化风险管理。避免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使用效率低下以及资产不正常流失的问题,主要的途径还需要通过强化风险的识别分析与控制来实现。在具体的风险管理上,对于国有固定资产的配置,应该确保按照预算计划实施,实现资产配置的均衡;在资产使用方面,重点采取措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资产的闲置率;在资产处置方面,严格控制未经严格的审核批准随意处置资产的现象;在资产清查方面,主要是确保清查结果的准确无误;在资产的监督检查方面,则应该重点确保监督的经常性与有效性,确保发挥实际作用。通过在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风识别分析与控制管理,降低资产管理风险。

(2)建立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在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完善绩效评价机制的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绩效评价机制的具体实施,首先应该明确绩效管理评价的主体,以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为主体,联合预算编制、财务部门、仓储部门共同参与资产的绩效评价工作。其次,应该建立准确全面的资产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将资产完整率、闲置率、负债率以及使用率等作为指标,对资产的具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考核。第三,应该将绩效考核评估结果充分运用,可以与部门、岗位人员的评优、晋升联系,以督促各个责任部门不断地提高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构建高效的信息系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和种类多,没有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很难真正的提升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因此优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应该着力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预算编制信息、调剂使用信息、清查盘点信息、资产处置信息以及会计核算处理信息等全部纳入信息系统之中,并结合资产管理实际情况的变动及时的更新数据,进而形成对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大幅提高资产管理的时效性与准确定,同时也可以及时的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纠正调整。

(4)强化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重点是通过内部审计监督来实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于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主要是对购入、自行建造、融资租入、接受捐赠、盘盈等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对固定资产增减、结存的审计,则重点是对固定资产的真实性、所有权、新增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少、融资租赁情况、核实期末固定资产价值、固定资产披露正确性等内容进行全面的审计监督。通过全面有效地内部审计监督管理措施,不断的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三、结语

篇(3)

1.1固定资产帐实不相符合

根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取得或构件,应建立实际成本的记账,而这种会计核算的方式使得事业单位无法如实的将固定资产实际的价值反映出来。事业单位在使用固定资产时,不得从中提取累计的折旧,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会因固定资产受损而出现虚增的现象,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和完整。2.2.2缺乏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的制度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等现象,而这种现象会导致资金浪费、闲置或流失。由于事业单位大量的购置固定的资产,造成资金浪费、资产闲置;轻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合,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1.2政府采购制度不合理

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同时,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制度来执行,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腐败的现象发生,还能提升资产采购的透明度。但随之而来的是,政府的采购制度执行当中,由于采购时选择的范围较小,而对于资金的需求程度大,因此出现了审批的周期长以及采购的范围不大等问题。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财务风险管理不当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对支付风险进行管理,但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各项经费的整体结构比较分散,甚至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事业单位只能挤占或挪用其他项目的经费来弥补工作中资金的缺口,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使单位预算收支能够平衡。

3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对策分析

3.1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预算的管理

3.1.1提升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算的批复,将预算管理的指标进行细化,切实提升预算执行的管理水平,保证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以及专帐管理,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以及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

3.1.2建立科学的编制预算

强化事业单位领导层对财务编制预算的认识,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领导,定期部署、落实编制预算工作,并形成科学化、精细化以及规范化的管理机制。通过对预算的相关数据进行核实后制定出预算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任,才能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加强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的制度,并制定出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办法,树立节约意识,才能避免预算执行和编制出现“两张皮”现象[3]。

3.1.3完善预算执行考核和监督的机制

事业单位应完善预算绩效的考核以及执行的监督机制,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调整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建立预算管理以及预算资金使用的机制,制定预算以及专项的资金使用评价方案和办法,并开展或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考核机制,保证预算及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规范以及高效。

3.2提升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管理

3.2.1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模式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增加事业单位累计折旧的项目,并将固定资产作为调整的项目,如实的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情况反映出来,减少固定资产虚增现象。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模式,不仅能够对固定资产以及成本核算进行管理,还能保证其信息的完整与真实[4]。

3.2.2加强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遵循固定资产采购的原则,事业单位购买固定资产时应考察是否是急需的项目,再按照资产的需求来采购,从而减少资金与资产浪费的现象。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账实、帐帐相符,避免资产流失。

3.2.3健全固定资产采购的制度

扩大政府资产采购的范围,并简化采购审批流程,从而提升政法采购的能力和效率。完善资材采购的审批制度,增强物品采购的透明度并强化经济核算,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3.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管理

篇(4)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医院;内控管理

一、引言

医院内控管理是指医院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来对医院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是评判一家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自从20世纪70年代内部控制机制广泛应用于管理领域以来,内部控制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管理与控制一体化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趋势。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公共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推进,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医院开始摆脱国有事业单位的属性,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积极地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去,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财政部颁发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加强医院的内部会计财务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需要加以重视。

二、医院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内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的医院领导大多数是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出身,他们大多对内部控制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对于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比较淡漠,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许多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仅仅停留在对于医院会计账目的管理和控制层面,认为内部控制只需要通过对会计凭证的控制和资金的管理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另外,由于国家对医院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仍然采用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主要是以国库集中管理手段为主,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在这种背景下,医院的领导往往将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都放在财政资金的控制及会计工作的规范性等方面。随着医院越来越多地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医院的经营业务越来越多样化,资金的来源渠道也越来越广。在这种形势下,医院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及内部控制的重点已经不再适应医院经营管理的要求,需要加以改进和创新。

(二)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是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医院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着非常多的漏洞和缺陷,导致医院面临着很大的财务失衡风险。首先,目前我国医院的资金结构比较不合理,给医院的发展来了比较大的筹资风险。在医院的资金结构中,债务资金尤其是银行贷款所占的比重过大,使得医院的债务利息负担比较重,医院的资产负债比例过高,偿债能力受到削弱。资金结构的失衡给医院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其次,医院在资金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从资金的使用情况来看,很多医院为了降低药品的购置成本往往大量地进行药品采购,导致药品大量积压,占用了过多的流动资金,提高了药品的储存成本。一旦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源,医院的资金流很容易断裂,给医院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带来很大的风险。

(三)缺乏资产管理的内控机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缺乏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资产管理的效率比较低下,在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方面的内部控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漏洞。首先,很多医院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一般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账务管理,由总务部门负责一般设备管理,设备科负责专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这种状况造成固定资产的管理非常混乱,并且管理的明细账也不全。固定资产在管理中往往无法落实权责,许多固定资产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相关的记录,报废的固定资产也没有进行核销,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的情况。其次,很多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导致资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比较缺乏,资产的损毁及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些状况都是由于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缺乏很好的激励监督机制,主要表现为缺乏有效的激励目标、激励方法及监督机制。

(四)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落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制度已经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加强企业财务监督及控制的一种重要方式。内部审计制度有利于对内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从而保障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执行。然而,在我国的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内部审计制度仍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首先,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没有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一些普通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都是由其他人员代为完成,内部审计的效果难以发挥。其次,一些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的医院,由于领导的干涉及控制,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往往要按照领导的指示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监督作用往往得不到发挥。另外,医院的内部审计重点往往放在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审计方面,而对医院其他方面的工作,如固定资产管理、医院流动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审计缺乏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加强医院内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内控管理的环境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系统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参与到市场经济的活动中来,医院经营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院的管理层一定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医院的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从制度层面到具体的执行环节为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医院要以内部控制建设为主线,将医院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融入到内部控制的框架中去,从而对于医院的资产管理、药品采购、资金控制等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另外,医院要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战略理念,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对内部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占有率、资产负债率、资产报酬率、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从而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

(二)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医院要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重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定期对于各项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对可能面临的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监控和防范。一旦发现财务指标或数据出现异常、恶化等表现,要及时采取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化解和防范,确保医院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能够顺利开展。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采用以下指标。

1.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指标是对医院经营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的分析,从而确定医院在未来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医院应该根据行业平均的水平,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资产收益率指标。一旦没有达到预先的要求,医院一定要加强重视,采取措施,提高资产收益率。

2.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如果过高,就会给医院带来很大的偿债风险,不利于医院长久持续的发展;资产负债率过低,则会使得医院可使用的资金减少,不利于医院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收益状况及市场情况,制定最优的资产负债率指标。

另外,存货周转率、速动比率、债务保障率等财务指标,都可以被纳入到医院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来。

(三)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体系

医院一定要重视通过财务管理及预算管理的手段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医院要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等投资活动的财务管理。对于固定资产,要严格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损耗、折旧、减值等进行严格的记录;要重视固定资产投资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对已有的固定资产进行风险管理,建立年平均投资回报率、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数据库,测算固定资产的收支及损益状况,使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率最大化。其次,医院要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全面融入到预算管理制度中去,从而提高国有资产预算管理的效率,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在每年的单位预算编制时,一定要根据国有资产占有和使用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和预测,使预算编制能够真实反应国有资产的价值及使用状况,使得国有资产的管理有科学的管理依据。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从而保证预算能够有效地执行,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

(四)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随着医院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越来越深入,资产管理及资金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医院一定要不断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从而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控制作用。首先,有条件的医院一定要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引入专业的内部审计人才,从而为内部审计工作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其次,医院一定要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足够的权力和独立性,领导不能干涉和控制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使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监督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及时地发现医院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从而做出有效的调整和完善。另外,医院还要将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仅要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审计,还要对于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工作进行内部审计。

四、总结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系统改革的推进对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院一定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内部审计制度等措施来提高内控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向炎珍.医院内部控制的特点及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重点[J].经济研究参考,2010(58).

[2]刘亮菊.浅谈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卫生资源,2010(01).

篇(5)

[关键词]电信;内部;控制;设计;执行

[作者简介]蒙莹,中国电信玉林分公司财务部总经理,广西 玉林 537000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4)01-0044-04

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促进发展的重要保证。庞大的中国电信组织运作体系,也要求必须加强内部控制设计,实现企业管理高效运作,加快企业发展。

一、加强电信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一)控制环境是企业内控的基本要求

控制环境是企业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环境,它是任何企业的核心,是推动企业的引擎,也是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同时,控制环境也是一种氛围,它影响企业内部各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主要通过适当的企业文化、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引领员工确立并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风险评估是企业实行防控的基础

风险评估程序要考虑外部和内部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中国电信风险梳理的依据来源于《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该指引统一各类风险的名称和颗粒度,中国电信风险管理协调小组以此为依据。梳理出中国电信风险分类表,确定了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5大类风险和22类二级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建立了二维风险坐标图。并在坐标图上划定了风险承受水平;制定了具体的风险评估标准(表1),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使用风险图谱对识别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排序(图1);最后,根据风险初步评估的结果,考虑应对风险措施,对风险进行二次评估(剩余风险评估),并将剩余风险超出风险承受水平的风险确认为重大风险。

针对评估中辨识出的主要风险,风险管理工作协调小组要提出对应的防范控制措施。

(三)执行控制活动是实施企业内控的具体体现

控制活动是对风险评估结果所指定防范的政策及程序予以执行。中国电信对公司所有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都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制定了流程标准规范,它是电信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体现。

(四)信息与沟通是加强企业内控的有效载体

信息与沟通使企业内的人员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营运时必须的资讯,并交换这些资讯。企业信息系统负责确认、收集、处理和报告信息,在加强企业内控中,信息的处理和沟通是必要的环节。

(五)实施监督是完善企业内控的有效保障

企业内控监督主要是内部监督,包括持续监控、个别评价和汇总内部控制缺陷。持续监控发生在平常的经营过程中,包括日常管理和督导行为,和其他员工履行其评价内部控制系统运行质量的职责的行为;个别评价则是定期或不定期的以全新的角度审视内部控制系统,判断其运营的有效性:汇总内部控制缺陷阶段是对发现的缺陷及舞弊进行汇报、调查、审批以及责任追究。

二、目前电信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方法

加强电信的内部控制设计,必须要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目前中国电信内部控制执行的方法主要有:不相容职务管理制度、职责和职权的分配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资金资产管理制度、内部报告控制、信息技术管理制度等。

中国电信玉林分公司按照电信内部控制执行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公司内部各部门和岗位上进行严格内控:比如运用不相容职务管理制度,电信企业IT内控通过不同工作岗位对于系统资源访问的限制来达到不相容职责分工的目的,操作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和应用系统管理员、系统开发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系统安全日志审核人员与系统管理员等岗位职责相分离。

对职责和职权的分配管理制度,电信建立了各类事项审批的权限列表,并持续优化内控审批权限,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省公司内控工作团队每年开展内控审批权限执行情况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省公司相关文件规定及管控重点。兼顾风险防范和效率提升,进行内控权限列表的修订工作。

对会计管理制度,电信执行《中国电信会计核算办法》和“会计和财务报告业务流程”,以保证会计报表编制及时,满足公司内、外各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保证合并范围准确;保证所编制的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与适当披露;保证所编制的会计报表符合国家规定及上市地监管机构的要求。

篇(6)

一、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特点

鉴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基层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较之一般性企业明显呈现其行业特点:

1.价值大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无论是单项固定资产还是固定资产总额价值都比较高。固定资产作为基层供电企业的主体资产,其价值总额一般占企业资产价值总额的70%左右。

2.种类多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种类除了一般企业的生产、办公、交通运输设备及房屋建筑物外,还有许多专用的固定资产。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目录》将固定资产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用电计量设备等十五大类,每大类中又区分为若干小类,每一类资产都有多种设备。

3.分布广与一般企业不同,基层供电企业大部分固定资产分布在企业外部,从城市到乡村,遍布供电辖区的每一个角落,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十分困难与繁重。

4.更新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用电量不断增加,要求基层供电企业不断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以满足生产发展、安全电力的需要。鉴于上述特点,使得现阶段基层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更多地停留在传统的“人控”阶段,如较多的计划、购置、维护、技改、盘点、处置等控制活动仍然是人工传递方式进行,内部稽核也多以手工核对、现场检查为主。所以内控效果不佳、稽核难度大等问题在部分基层供电企业内一直较为突出。

二、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基层供电企业存在管理者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够的现象。在固定资产实际管理中,注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而忽视运营和处置阶段系统性的管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将造成不良影响。同时,由于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特点,要求跨部门合作管理固定资产,而多部门合作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往往造成权责不清、管理意识薄弱。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从预算、采购、核算、调拨、报废、清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尚缺少与固定资产管理有关的考核奖惩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更缺乏的是与信息系统的有效结合。此外,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未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实际管理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进一步完善。

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由于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更新快的特点,给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伴随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产生。如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由于“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疏于对报损和报废固定资产的及时回收与处理,忽视固定资产回收再利用,造成资产流失,降低资产使用价值。

4.固定资产内控信息化手段尚未固化目前,基层供电企业基本构建了SAPFI-CO模块为核心,延伸至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等前端业务的完整现代企业管理结构。但是,涉及到固定资产管理方面,SAP有关的各个模块之间并未形成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所需的闭环式结构。部分基层供电企业分别使用SAP系统和其他ERP系统进行资产价值管理、资产实物管理,或通过技术开发实现SAPPM与生产MIS业务流程的整合,但上述做法均存在生产技术管理系统与SAP业务处理数据不一致的状况,加上因扩建、技改、大修、中小修和日常调换引起实物资产变动频繁,而固定资产管理尚未形成动态管理,势必造成固定资产账、卡、物不一致,导致资产的实物管理与资产的价值管理脱节、资产利用效能不完全等问题。

三、改进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控信息化的建议

1.通过信息手段,强化管理意识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信息化是一项跨部门、跨业务的系统工程。内控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内控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把涉及固定资产预算、采购、核算、调拨、报废、清查等各个部门、多个业务条线的多项业务,以风险管理为纽带放在基层供电企业的整体运营平台上,把控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促使企业员工在信息系统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及时地识别、评估、掌握和控制业务系统自身的风险,全面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

2.通过全员参与,完善制度流程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覆盖多个业务范围的全过程管理模式。这要求在各个业务流程和环节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分析确定出重要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员工的群策群力,使得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融入和体现到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确保各项内控制度和手段能够在系统操作的全过程中得到完整、有效地落实。

3.通过系统嵌入,固化业务流程基于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中控制活动的梳理,提炼和设计出可在系统中固化的控制活动,以规避传统模式下的制度文字设计、制度人工执行的“人控”方式。并且对在用的信息系统进行定期测试以及再评估,在系统中实现相关应用系统控制的过程。最终将信息控制手段渗透至规划、取得、维护、清查、改造、处置等全业务流程中,真正实现由“人控”向“机控”的转变。

4.通过系统建设,改善数据质量管理要靠数据来说话。数据分析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数据质量又是数据分析的主要基础,因此内控信息化可以对数据质量提供保障,基层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内控信息化的建设,在零散无序的历史数据中掌控资产状态、挖掘业务规律,并根据各项数据的整理分析规划固定资产的采购、维护、技改以及处置等。即充分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使内控管理的方向更加精确、手段更加高效。

篇(7)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电力企业

引言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2004年COSO在原《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及时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做出反应,正式公布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增加了目标设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应对3个要素。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明确提出内部控制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作为国家基础产业的电力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方面,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1.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也是企业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它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的内容。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预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组织行为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它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许多,而为维护企业利益,最关键最基本的是建设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1]。在现代企业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企业的所有者股东与控制企业资产及活动的管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由于股东与经营管理者的目标不同,这导致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同时人可能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偏离股东的目标甚至损害其利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为降低两层级之间的委托风险而建立的一套风险管理机制。因而,为尽可能的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建立与落实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2.电力企业内控现状及存在问题

电力企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国家每年对电力设施进行投资建设,资金投入大、设施分散,同时企业每年收取用电客户大量电费收入,资金分散、数额巨大,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大多数电力企业的资本结构较为单一,产权特征也较封闭,所有权和经营权大都集中在个别人手中,缺乏监督机制。目前,有些电力企业根据管理需要建立了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等内部控制措施,实行资金收支分离、会计集中核算等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企业机制结构改革,建立ERP管理系统等[2]。但大多数企业仍不能与时俱进,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或缺陷,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电力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电力企业营业范围覆盖普遍较广,所辖分公司及银行账户数目众多而分散,营业网点涉及大量现金业务,加强资金集中控制和保证资金安全是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电力企业各营业网点资金结算方式大多为柜面资金收付,每天现金的登记保管、送存等方面均存在着风险。以承兑汇票方式收取的电费资金在电力企业中平均可占电费收入的10%至20%,然而目前营业网点员工对票据真实性的辨别能力有待提高,同时运送、财务部门的保管、背书、上缴与承兑等流程均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另外,大多数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只做本职份内的核算统计与上报等工作,没有运用现金流量的各项指标为公司的经营活动筹谋策划,导致对远期现金流量的运作缺乏科学的计划。

(2)组织结构不合理

我国电力企业的股权由国家股、法人股、社会股构成,其中国家股及国有法人股占绝对的控股地位,社会投资者数量较多,但也较分散且持股量不大。由于国家本身的角色和精力限制,大多数是通过委托方式,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及监管与激励措施的不完善,导致企业内部监管与控制不力的现象。

同时,这样的股权结构也影响了企业管理者的思维与经营方式,使其仍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中,不能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具体表现在董事会独立性不强及监事会作用的难以落实[3]。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由于其与股东的权益目标的背离及成员素质与专业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导致董事会的运转不能发挥最佳效用。现阶段的电力企业,监事会成员基本上均为企业内部人员,由组织部门或管理层认命,由于缺少必要的独立性及有效地监督机制,使得监事会的职能难以落实。

(3)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

电力企业通常建设项目规模较大,线路、设备覆盖范围广,经营场所、车辆使用分配分散,员工众多,而固定资产控制就是为了保证企业固定资产安全完整而采取的财务控制措施。目前的电力企业中,固定资产管理失控的常见情形有盲目构建、资本性支出挤占生产成本、盘盈及固定资产残值不入账、折旧方式不固定等。固定资产管理从新建、新购、交付使用、价值管理、维修保养、处置、毁损等各环节均应加强管理,特别是对于固定资产减值、毁损等环节办理手续很不完善,资产清理业务办理不及时,容易虚增固定资产价值。同时,现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仍主要停留在财务核算和记录的层面上,大多企业无法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固定资产,兼管人员只做简单的核对工作,对定期盘点和检查维护敷衍应对,使得此项管理流于形式。

(4)内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执行均需要人来进行,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必然对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较高。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控职责的主要是会计人员,由于核算单一,电力企业参与内控的会计人员,除具备会计方面的专业技能外,普遍缺乏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能力。而科学的内控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这需要多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支持,但电力企业的相关人员通常构成单一,涉及投资、金融、法律、材料、机械等方面专业的人员少之又少,难以相互配合更好的设计与执行企业的内控制度。

3.改善企业内控,防范财务风险

(1)强化以现金流为中心的资金管理

图1 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托管流程

由于货币资金控制的重要性及电力企业资金的密集型特点,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需要十分重视对资金的有效控制,并将控制目标具体化。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并保证资金的安全。为此,电力企业应对货币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集中核算,资金的收支由总部统一调配,参与相关工作的人员分配要保证财权与事权分离,对于资金筹集、项目决策、预算审批与下达,资金分配与保管等高风险流程,应实施分级负责与责任追究政策,使责任下达到个人,以保证相关人员恪尽职守,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时也要加强资金监控、规范运作,使各项资金的使用在首先保证安全守法的基础上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切实避免任何形式的损失的浪费。

对于收取承兑汇票的交易,企业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自身利益,规范相关人员工作(如图1所示)。

(2)完善组织结构

健全的组织结构才能保证合理的治理机制,任何一个企业,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就难以防范财务风险[4]。电力企业大都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管理链条较长,为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良好的内控制度,首先应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相互牵制、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特别是涉及重大决策时应避免主要管理者主观臆断、盲目决策,在董事会等决策机构中,逐步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独立董事一件,确保企业管理层决策规范合理。其次要加强产权管理、缩短管理链条,管理级次越多的企业,由于监控弱化,链条过长,潜在的财务风险越大。电力企业应积极推进扁平式结构,精简管理链条,缩短管理级次,加强监控,完善反馈机制,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

(3)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规模庞大的固定资产需要有针对性的合理管理,并保证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效实用。首先,企业应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科学合理的配备相关人员,完善管理机构的设置,对于人员的职责分工、权限授予和审批程序应明确规范,公司财务部统一负责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其次在固定资产的取得、验收、使用、维护、处置等环节应在投资预算的基础上考虑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向、资金需求、效益、风险等各项因素,保证决策科学规范,程序严密,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应采用集中、统一采购的方式,分公司或个人不得自行采购,也不得以化整为零的方式采购;同时,企业已取得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核算、报告均应符合国家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不得随意变更。

(4)提高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素质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必定对从业的内控人员提出更高的职业要求,加强内控人员的管理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首先应优化内控人员队伍的结构,内控部门接触面广,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和技能,除配备必要的专职财会与统计方面人才外,还应聘用其他专业方向(如法律、经济、投资、工程技术等)的人员协同工作。其次,应提高内控部门人员的执业能力和素质,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整体管理及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设计与实施良好的内控,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十分必要,内控领域在瞬息万变的大经济环境下正不断变化,企业应规定一定周期对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水平,不仅要求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还应适当增加对其他方面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指导,以使在工作中能统筹兼顾,完善不足,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益,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

4.结论

内部控制是当前学术界和企业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保证财务会计和其他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与可靠性,还可以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防范于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营及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对于作为国家基础产业的电力企业来说,更能维护国有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本文在简要阐述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针对电力企业的组织及经营方式等特点,分析其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缺陷,并随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对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落实提供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袁晓波.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

[2]张蕾.兰州供电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

[3]杨学华,张国库.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探析[J].会计之友,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