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5:59: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 要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个章程,是一套目标和基本概念相互关联有内在逻辑性的体系。这个体系能导致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并指出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本文对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具有代表性的如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等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得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定中可资借鉴的内容。
关键词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英国财务报告原则公告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提出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最初出现于1976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但系统地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研究,始于1961年成立、并开始公开出版其研究成果――会计研究系列的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会计研究部。
二、主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特点及解释
(一)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美国从1987开始至2000年,前后共颁布了7 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美国CF主要的特点及贡献在于:1.以目标为制定概念框架的起点。FASB 的这一做法,几乎影响世界后来的所有的概念框架制定者。2.提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人们简称为“决策有用性”。3.提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完整框架及其层次联系。FASB 把“相关性”和“可靠性”列为主要质量。4.在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方面有重要创新。在确认方面,提出确认的四项基本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同时补充了对盈利构成内容(主要指收入和费用)确认的补充指南。
(二)英国ASB 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
1.英国的原则公告对比FASB的概念公告,在结构上还有两个特点:第一,在引言中提到产生于英国的重要会计概念――真实与公允。公告认为,这一概念在英国始终处于财务报告的核心地位,是对财务报表的最终检验。真实公允高于一切。如果公司法的规定与真实与公允的要求相矛盾,甚至可以违反公司法。第二,对比FASB的概念公告,增加了财务信息的列报和对在其他报告主体中的权益的会计处理。2.关于财务报表的目标。它向广大的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提供:(1)单个主体的受托责任,(2)判定经济决策的信息――要求主要考虑当前和潜在投资者及其他使用者对信息需求;财务报表能够提供的信息是主体的业绩、财务状况并借以评估报告主体生产现金的潜力,评价其财务适应能力。3.关于报告主体。4.关于财务报表的质量。明确提出了FASB所一再回避的问题,财务报表的信息必须相关和可靠,当两者互相排斥,需要对产生信息的方法选择时,所选择的方法应当是能使信息相关性最大化的方法。5.关于计量问题。提出两种计量基础,即历史成本与现行价值。可以对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称为历史成本制度;也可以对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采用现行价值计量,称为现行价值制度;也可以对某些类别资产或负债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对另一些类别的资产或负债采用现行价值计量,这称为混合计量制度。
三、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中国CF的组成内容
主要是: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确认、会计要素计量和报告。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对CF制订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计环境。其层次为:第一层次:主要包括会计环境和会计目标;第二层次: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第三层次:主要包括会计要素以及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中国CF的构建应考虑两个层次(阶段),一是理想CF(称为“基本理论层次”);二是适应现阶段我国国情的CF(称为“环境理论层次”)。
第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主体。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的规范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因为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的特征,往往导致不同的利益集团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参与或影响会计准则的制定,从而使会计准则的制定成为一个政治化的过程或博弈。
第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表现形式。基于现实的考虑,现阶段我国CF只能内化于我国基本准则。但CF的理论本质与其表现形式具有天然的联系,若以基本准则来展现CF的阶段性设计,可能导致其实质和形式的内在冲突。但准则制定部门和学术界可以采取多种具体形式来缓解CF形式转换所带来的冲突,比如拟订发行相应的“指南”和“基本准则讲解”,讲述基本准则背后所隐含的会计理念;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印刷“基本准则修订的背景、重点及其理论说明”单行本,让会计界人士理解基本准则的实质性目标,促进基本准则目标的真正实现
(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法律定位
国外关于CF的法律地位确立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模式,CF游离于法律体系外,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另一种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模式,会计准则规范(CF)散见于商法、公司法等法典中,或者得到法律的支持,具有法律效力。《萨班斯―奥克斯利法》促使美国的会计制定从规则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FASB建议对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级次进行重新排列,将CF文件提到具体会计准则之前,作为公认会计原则的第一级次,从而增强了CF的权威性。我国研究和制定CF要注意这种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恰当地确立CF的法律地位。基于我国的现实,现阶段我国的CF仍然是准则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律效力。基本准则只是我国CF的过渡形式,待时机成熟之后,基本准则必然要转化为更符合国际惯例的以描述性文件为外在表现形式的CF。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比较与综评.会计研究.2004(06).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构建 会计准则 理论体系
一、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概念界定及作用
1.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概念界定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 Accounting,简称CF)一词,最早是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76年提出的,定义为:CF是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与目标紧密联系的其他基本概念所组成的具有逻辑性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能产生前后一致的会计准则,并指出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阐明会计的目的和意图。我国著名会计学家吴水澎教授认为:CF是由一系列彼此相关的会计基本概念所构成的一个协调一致的体系,旨在为发展和完善会计准则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仔细分析以上两种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综合来说,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由若干个相关的基本概念组成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理论体系,旨在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是会计发展的理论基础。
1.2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世界各发达地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各国都在积极的建立和完善中,由此可见其在会计体系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为制定会计准则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2)可以评价会计准则的实施成效;
(3)为会计体系的发展提供协调一致的环境,避免出现矛盾、重复;
(4)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的理解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能恰当的做出经济决策;
(5)可以节省制定会计准则的成本。
二、我国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与世界接轨,但在会计体系方面,由于还未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应根据我国具体的会计实践,建立和完善适合于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1)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我国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要求
我国会计理论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发挥指导作用,即理论与实践脱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有一个指导会计理论发展方向的系统,充分论述和详细说明会计理论,在实践中增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理解。
(2)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伴随着会计的国际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得到普遍运用,国际会计标准趋同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应该紧跟国际步伐,积极稳妥地进行会计的国际协调,最终与世界各国会计界一起实现会计的国际化。
(3)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有许多的缺陷。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准则之间缺乏明晰的界限;对财务报表的要求多见于准则、制度和相关法规中,缺乏针对性;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缺乏清晰的层次关系,这些都阻碍了会计准则应有的作用,所以需要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三、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现状分析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会计随之处于改革时期,这期间需要一个完整的的会计理论体系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方向,评价会计准则的实施。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由1个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具体准则依据基本准则制定,基本准则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宣告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虽然基本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指导准则制定上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二者不管是从内容、作用,还是从性质、形式上来说,都有很大的区别,基本准则并不能充当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所以说,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未建立。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跨国交易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引进吸收外国资本、充分利用本国资本成为一种新的竞争力,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加强会计创新、加快会计国际化步伐是提升这种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不断加强,这也需要构建一个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反映国际化进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四、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建议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我国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会计实情,考虑以下几条建议:
(1)正确借鉴国外经验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德国等都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我国可以在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教训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会计环境的特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2)逐步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不要急于求成
事物的发展都经历一定的阶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3)有系统性、完整性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个理论体系,应包含所有的要素,所以要构建内容严密、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参考文献:
[1]赵文红.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之我见[J].会计之友,2007,(3)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
中图分类号:DF436 文献标识码:A
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1.1 为制定会计准则提供理论基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常被看成是“制定准则的准则”,为制定会计准则提供理论基础。概念框架能够帮助准则制定机构发展今后的会计准则和复议现有的会计准则,促使准则制定机构保持有关准则文件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减少或避免不同准则之间的矛盾或冲突,保证会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和缜密性。
1.2 指导会计准则的制订。有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的制订就有了方向。否则,会计准则的制订势必招致各个利益集团的批评、乃至指责会计准则的发展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宗旨。
1.3 在缺乏会计准则的领域内起到基本的规范作用。一般情况下,具体的会计准则用来指导和规范会计实务与操作,概念框架不解决实务问题的直接依据,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由于其具有的前瞻性,能够为人们分析新的或正在出现的财务会计问题提供参考,为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1.4 节约准则的制订成本及其实施的交易费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存在,为会计准则的制订提供了一个一致的概念基础,使得会计准则的制订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惯性”,可促使形成内在逻辑严谨的会计准则体系,节约准则的制订成本,避免因“救火式”的准则制订方式走“弯路”而引起不必要的成本制订支出。
1.5 有助于增强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存在“,能够导致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并指出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与局限性”。会计信息使用者,尤其那些非专业人士,通过学习概括性强、粗线条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以更充分、更全面地理解财务报表传递的信息,更有效地运用会计信息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济决策。
2 我国现阶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我国至今尚未提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一具体的概念,但在相关的规章制度中已有所体现。特别是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了由1项基本准则与38项具体准则构成的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属于最高层次,对各项具体会计准则起着统驭作用。新基本准则主要从基本假设、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计量、财务报告等六方面体现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
3 我国现阶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不足新基本准则的制定与实施被视为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一项阶段性成果。但是其也存在不足之处:(1)对会计计量的规定缺乏实质内容,无法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比如新基本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的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新的基本准则提出了5种计量属性,但是并没有明确每一种计量属性的应用前提,对计量属性的应用前提缺乏规范,将导致在有关具体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对于计量属性的选用出现一定的随意性。(2)财务信息的列报中未对披露作详细规定。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其中,财务报表是通过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得到的,报表附注和其他信息属于披露的范围。确认和披露都是财务报告的表述方式,但是作为我国现阶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新的基本准则对披露的关注还不够,并未对披露的问题做出详细的规定。此外,关于报表的编列方式、编制依据及合并报表的定义、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的关系等问题在修订后的准则中没有涉及。虽然会有具体报表准则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但是财务报表作为财务会计的最重要部分,以上问题应该在基本准则中进行原则性、概念性的规定。
4 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建议
4.1 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遵循的原则。第一,完善性原则。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要从总体上把握应包括哪些概念要素,划分为几个层次,如何进行系统归类,应尽可能地保证概念框架基本内容的系统、全面和完整。第二,立场中立原则。在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要坚持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性原则,不偏向任何一方利益集团。第三,相对稳定性原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属于规范性文件,要尽可能稳定,避免经常修改和变动,为保持稳定性,概念框架的内容可以考虑有一定的超前性。第四,国际化原则。会计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会计国际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会计准则理论依据的概念框架,也应向国际化方向努力,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同时结合考虑我国的国情和特色。
4.2 加大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力度。我国现阶段构建概念框架选择“两步走”的形式转换策略,而非一步到位,其根本瓶颈在于概念框架理论研究的不足。为此,理论界要加大研究力度,积极寻求符合我国会计环境的概念框架。准则制定部门应积极推动相关理论研究的公开讨论,在逐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备忘录,有序推进概念框架的理论研究,为形成共同的会计理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将上述研究成果加以集中整合,形成中国的概念框架草案。随后组织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业内人士就草案展开深入交流与对话,形成概念框架的征求意见稿。最后,就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最终形成符合中国会计环境的概念框架。
4.3 重视修订的动态化。由于概念框架理论研究的不足,我国基本准则的修订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更好地发挥其概念框架的实质性作用,基本准则必须随着概念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和会计共识的渐次形成进行积极的修订。当概念框架理论研究取得全面突破时,才能够实现第二步转换--出台概念框架理论性权威文件。
参考文献
[1]李高波.对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逻辑功能的修复研究[M].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10-02.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研究 比较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概述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的是由一系列能够说明财务会计并能为财务会计应用的基本概念组成的理论体系,能够用以评估现有会计准则、指导和发展未来的会计准则、解决现有会计准则未涉及的新会计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财务会计概念称为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IASC),英国将其称为财务报告原则公告(SP),加拿大称为财务报表概念(FSC),澳大利亚称为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AC),虽然各国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公告名称并不一致,但内容却基本相同。我国财务会计框架研究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通过对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比较分析,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成提供相应的借鉴。
二、各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比较分析
该部分主要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目标、财务报表要素、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确认标准、计量五个方面来比较分析,见表1。
三、各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特点及解释
(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概念框架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其成为财务报表的编报框架,直接面对全球各国的国内会计准则。其财务报表的目标既考虑了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作用,也反映了企业管理者的受托责任,其质量特征除可靠性和相关性外,还增加了可理解性和可比性。与其他CF项目的不同之处在于,IASC框架在目标之后增加了基础假定项目,即持续经营和应计划两条假定。
(二)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SFAC)
美国CF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以目标作为概念框架的制作起点,对以后的概念框架制作产生深远影响。二是提出了财务报表最重要的目标是决策有用性。三是提出了会计质量特征的整体框架和层次联系,要求制定高质量高标准的会计准则。四是明确了财务报表的构成要素,对其他CF制定者产生重要影响。五是在财务报表确认标准和计量方面有创新之处。补充了两个确认标准,已赚得、可实现或已实现。在计量方面,倾向于公允价值。六是FASB自身也存在不完善之处,由于概念框架过于详细,力求面面俱到,前后矛盾的情况经常发生。
一、国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现状
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率先采用会计准则的形式来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许多国家争相仿效。然而,当大批具体会计准则出台后,人们发现各项准则在概念运用、处理程序与方法上不相协调,甚至前后矛盾,缺乏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自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各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纷纷开始致力于包括会计目标、财务会计基本概念、基本确认与计量标准、基本披露原则等内容在内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发展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能对改进财务报告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鲁伯罗德委员会于1973年10月发表的题为《财务报表的目标》的研究报告,提出财务报表的基本目标是向有关使用者提供据以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该报告受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高度重视,并被视为该委员会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开始。从1978年11月起,FASB陆续发表了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在1989年参考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制定了《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该结构研究了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以及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指导以后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以前具体会计准则的修订。英国会计标准筹划指导委员会(后在1976年改为会计原则标准委员会,简称ASC)在1975年就提出了一份涉及重新构造对外财务报告的设想(包括基本概念、计量和方法)讨论稿,在1990年后,英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会计职业界及相关行业成立了财务报告委员会,下设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目前ASB以征求意见稿或讨论稿的形式分期了原则公告以保证其准则源于一致的概念结构,内容包括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要素、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及计量等。综观各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l)财务报告的目标;(2)决定财务报告信息有用性的质量特征;(3)构成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
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会计界便开始着手研究建立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1993年7月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即基本会计准则),初步实现了我国会计核算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要求。但是,由于基本会计准则诸概念之间缺乏逻辑一致性及其本身的缺陷,并未真正发挥概念框架的作用。
有些学者认为,虽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很重要,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会计实务是不成熟和多层次的,因此构建概念框架的时机还未到。实际上,作为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会计理论、概念框架旨在指导未来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展,而并非是对现行会计实务处理的归纳与描述。理论研究应当具有前瞻性,不能因为会计实务的不成熟而推迟概念框架的构建。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基本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有助于保持会计准则的一致性,减少和避免不同会计准则之间的冲突,使准则在对会计实务进行规范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指导。因此在我国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就成为必然。同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利于抵制准则制定过程中利益集团的压力。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具有“经济后果”,因此准则制定过程被认为带有政治色彩或是一个“政治化过程”。制定出规范化的概念框架,可以有效地帮助准则制定机构保持中立,抵制外部利益集团的压力与干涉。在会计的国际协调方面,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有它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三、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层次结构
借鉴西方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主要包括会计目标、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会计目标是整个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起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同时也是研究的起点和基石,它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引导着会计准则的制定方向。会计目标主要应确定: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财务会计可提供什么信息。会计基本假设受会计基本目标制约,体现了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会计基本目标的客观要求。它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会计对象是反映会计主体的有关价值运动方面的客观数量关系,受制于会计目标,依存于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和会计假设都受会计环境的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二层次,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受会计目标的影响,会计对象更具体化为财务会计的要素,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应具备质量特征,即相关性和可靠性。为了正确地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必须坚持一般原则。
第三层次,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各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层次主要是界定财务会计各要素确认、计量的定义、标准、方法以及方法选择的限定,将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交易和事项通过甄别,归属于相应的会计要素,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通过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对外进行报告,这也是财务会计的最终要求。在上述三个层次中,会计目标属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中心和枢纽地位,是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纽带,它把财务会计的概念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整个概念框架更具有整体性和目的性。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我国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绪论。具体包括制订宗旨、适用背景和范围,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与报表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等。(2)财务会计基本假设和核算原则。(3)财务会计要素的定义。(4)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5)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6)财务报告。
四、制定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1、我国会计目标的选择。目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多,主要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然而现阶段,我国培育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来说,会计目标不能仅仅选择受托责任观或者决策有用观。针对我国市场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国家是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同时我国的中小投资者素质不高,因此应以受托责任观为主。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用长远的眼光来看,目前会计目标应包含决策有用观。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并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73年成立后,构建了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的概念框架的思路,经过多年的研究,形成了共8项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目前在世界上影响范围较大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还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以FASB的CF为基础形成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以及英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参考(IASC)的概念框架制定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我国也于2006年颁布了具有概念框架的特征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各准则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比较
虽然各概念框架内容各有差异,但其大致组成部分区别并不大,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一般都包括: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财务报告报表列报等。因此本文将简要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对各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差异进行比较。
(一)会计目标比较。
会计目标在CF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世界各国会计理论体系中的会计目标一般分为两大流派: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各国的CF对其理解也不尽相同。
美国FASB在SFACNo.1——《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中指出财务报告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对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所需的有用信息。美国的CF认同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报告的作用仅仅是为管理者的的决策服务。IASC认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方面的信息,为广大使用者制定经济决策提供信息,同时也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实施结果。IASC的目标,既考虑到使用者经济决策的有用性,又考虑到企业管理层的要求即受托责任,因此,IASC的目标兼顾了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两个方面,并将前者作为主要目标,后者作为次要目标。英国ASB认为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不仅共存,而且重要形式相当的。它认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不矛盾,投资者在履行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时就是为了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好的决策;在辅助管理者决策时其本身就是在旅行受托责任,两者相互交融,彼此并存。我国的基本准则规定:“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因此我国会计目标兼顾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但由于我国更强调经纪业务中的真实可靠性,为避免有用的信息失真误导管理者做出风险决策,更强调委托责任观。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比较。
各国的CF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层次划分:分为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美国FASB的主要质量特征是相关性与可靠性,次要特征是可比性与中立性。IASC规定的主要特征有: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次要质量特征包括:重要性,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性和完整性等。英国ASB也是将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最主要的质量特征,但在其之下又附属着其他小的特征作为对主要特征的衡量标准。
而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按重要程度可依次为: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其中可靠性和相关性是最主要的两个特征,痛受托责任观重于决策有用观的原因一样,由于对信息真实性的强调,在我国,可靠性比相关性要重要。
(三)会计假设比较。
只有IASC与中国规定了会计假设。IASC单独讨论了权责发生制和持续经营。中国基本准则则提出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假设。但笔者认为,财务报告目标成立的前提就是要有相应的会计主体以及货币计量,没有会计主体,财务报告就没有了计量的对象,没有货币计量,也就形成不了财务报告,这是在讨论财务报告目标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前提,因此可不比对此进行准们的列示和描述。因此会计假设的内容应包括: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
(四)会计要素确认的比较。
会计要素大致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等。各会计要素都有其相应的定义和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满足定义的会计要素就满足要素确认条件,在何时确认,符合何种条件才应予以确认是我们要素确认的关键问题FASB就认为只有满足了要素定义并同时具备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才能满足会计确认条件。我国会计准则则规定了两条:一是与该事项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损失会发生并影响到企业(如确资产的确认条件就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且其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会计要素能够可靠计量,这样才能数字化的反映在报表中。
(五)会计计量比较。
美国FASB提出了五种计量模式: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价值、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应用较多,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商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剧烈,美国又开始提倡历史成本计量。IASC把计量分成四种: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和现值。它认为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最常用的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但是它也可以与其他计量属性结合起来使用。ASB主要的计量属性就是历史成本和现行成本,并且多采用混合计量模式。我国的计量属性与美国相同。目前,历史成本计量是主要的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其次(多适用于有公开报价的金融资产和房地产),其余计量模式也各有适用之处。
【关键词】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小企业会计准则; IASB; ASB
一、引言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表的《概念框架项目的范围与涵义》,其认为概念框架是由目标和相互关联的基本概念组成的协调一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目前,各个国家从分析、评估、指导现实会计准则的角度出发,都在大力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期构建一套系统、协调、严谨的结构来规范实务中的处理方法。依照国际会计惯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应涉及财务报告的目标、报告主体、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划分、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的内容。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虽然名义上不是概念框架,但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起着指导作用。
2011年10月我国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意在深化小企业会计改革,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本保持一致,但是部分内容及表现形式有所调整。纵观各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不难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始终是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导下进行修订和完善的。由此,我们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角度对国际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英国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进行参照比较,以分析我国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的比较
(一)财务报告目标
我国新《小企业会计准则》沿用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财务报告目标,即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同时,反映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可见,我国小企业的会计目标立足于兼顾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且着重强调受托责任。IASB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兼顾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两个方面,并将决策有用划分为主要目标,受托责任则作为次要目标。英国ASB也将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其认为财务报告目标既要为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提供信息,同时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且两个目标并不矛盾,投资者对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进行考核就是为了做出更好的经济决策。
综上所述,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同国际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英国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的规定大同小异,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将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作为财务报告的目标,不同之处在于IASB与ASB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作为首要目标。究其原因,我国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层普遍存在自利行为,会计造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以利于报告使用者决策成为财务报告目标的首要考虑因素。为改善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账目混乱现象,新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做出了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共存,且以受托责任为主要目标的规定。相较之下,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目标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目标的实质性趋同,在具体规定上又突出了我国特色,因而对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健全和完善财务报告制度,促进小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大有裨益。
(二)报告主体
《小企业会计准则》将小企业从大中型企业中独立出来,实行差别会计报告,既体现了与国际准则的接轨,又结合了我国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准则适用的范围必须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要求且不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二是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三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小企业界定为不负有公共受托责任,并且向外部使用者公布通用的财务报告。英国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从量化的角度对小企业主体进行界定,其中涉及了对营业额、资产总额和雇员人数的规范。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三个准则对小企业主体的界定不尽相同,但体现的实质极其相似。我国对小企业的界定采用了定量和定性两项标准,既借鉴了诸如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概念框架中关于小企业主体量化式划型的理论,通过《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从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从业人员三个主要维度划分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又对公开交易股票、债券,具备金融性质的企业予以排除。我国没有采用英国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中单一定量模式对小企业主体进行规范,有其现实合理性。采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标准正是基于对我国小企业数量多、涉及行业广泛、差异较大特性的考虑。若仅以定性标准进行主体界定会含有过多的主观成分,造成实践中难以操作;若依靠若干数量指标衡量企业规模的大小,则不足以保证准则界定的准确性。所以,采用针对性强、易于实务操作的主体规范方式,是现行条件下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三)财务信息质量特征
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继承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关于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将会计信息质量划分为八个具体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其中着重强调可靠性。IASB概念框架指出,财务信息质量特征应包含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在内的主要质量特征以及重要性、如实反映、中立性、完整性等其他质量特征。英国ASB则清晰地划分了质量特征的结构层次,形成了以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为首要特征,预测价值、验证价值、如实反映、避免重大错误等对应于主要特征的质量要求为次级特征的概念框架。
由于我国小企业资本结构简单,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较少,其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限于税务、银行、企业内部三个方面,加之小企业资金、人员的固有制约,因此小企业会计信息供给的承载力较低。较低的信息承载力决定了会计准则需充分关注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供给能力,避免因过多的信息质量要求带来的企业“逆向选择”,即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完成任务。此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本身具有逻辑一致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既离不开总体会计环境的影响,也无法脱离成本效益的约束。重新建立我国小企业信息质量概念框架,势必会增加准则的制定成本,也给小企业带来沉重的执行成本,同时会增加会计信息使用者在比较不同信息概念框架时的成本。基于以上考虑,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以《企业会计准则》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为标杆,将制定目标的导向聚焦于股东之外的银行、税务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实行两套准则共用一个概念基础,以减轻小企业信息供给负担,加强信息质量的内在联系,并保持与国际趋势高度一致。
(四)会计计量
现阶段,我国小企业存在规模小、业务相对简单、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比较单一等问题,因而在会计计量方式的选择上必须侧重简单、务实的原则。与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了会计计量方式,并废弃了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确立了以历史成本为标准的唯一计量模式,对国际会计惯例中多种计量属性并存使用的情况进行了变革,因而具有明显的“中国会计计量”特色。
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放弃较为复杂的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历史成本作为单一的计量属性,无疑有其现实意义。虽然公允价值计量突破了财务会计历史成本的局限性,解决了历史成本法下计量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市价背离的问题,但我国小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条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甚远。长期以来,我国小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缺乏规范的管理,账务不健全,经济业务繁杂且生产商品带有随意性,国内尚未成熟的市场条件无法满足直接获取市价的需要,强行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不仅无助于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反而会成为小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其次,公允价值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且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与我国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必要的公允价值应用技能的现状相背离。回归历史成本法下的传统计量模式,无疑将回避会计估计的问题,从而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再者,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符合税收征管的要求。以历史成本作为单一计量属性,有利于消除小企业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额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减少小企业纳税申报时繁杂的调整事项,促进准则与税法的协调。
(五)会计核算
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分为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外币业务、财务报表、附则,共计十章九十条。新准则在原有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调整、删减了小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较少涉及的会计核算内容,力求最大程度规范小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核算与处理,方便小企业实务操作。与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涉及交易事项的规定明显偏少,诸如投资性房地产、或有事项、政府补助等核算内容均未在准则中提及,而需要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在具体核算方法上,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其他两个准则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例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适用方法有权益法和成本法,而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只允许采用成本法。在资产减值方面,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较之其他两个准则不计提任何资产减值准备。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我国明确规定了除特殊情况外,小企业应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而其他两个准则皆鼓励适用主体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整体来看,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简化程度与可操作性已大大超过其他两个准则,在会计核算方面具有鲜明特点。简化会计核算要求,优化实务操作,符合我国小企业会计基础薄弱的现状,有利于小企业减少会计职业判断的应用,并对日常交易或事项进行有效核算,因而有力保障了小企业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六)财务报表的呈报
《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我国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编报期采用月报和年报的方式。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未将财务报表呈报的相关内容列入准则之中。英国ASB颁布的《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规定,财务报表应包括主要财务报表以及支持性附注,其中主要财务报表由财务业绩表、财务状况表和现金流量表组成。财务业绩表的呈报针对业绩的组成和项目特征,财务状况表的呈报针对持有资产与负债的类型以及两者间的关系,现金流量表的呈报则重点关注不同活动产生的现金以及用途。
可见,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呈报的描述较为完整、全面,这与英国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相关规定是实质性趋同的。实现小企业财务报表的国际趋同,是我国会计准则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一大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小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规范其报告行为,对于完善我国持续全面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吸取了IASB在构建财务报表概念框架时的经验教训,增加了对财务报表呈报内容的规定,将财务信息的列报纳入小企业准则中,确保了我国小企业财务报表呈报的常态化、规范化,同时有助于税务部门查账征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实现公平税负。
三、总结
本文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角度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ASB《小企业会计报告准则》进行比较,发现新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目标、主体界定、信息质量、会计计量、会计核算、报表呈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趋同和简化的特点,既符合国际趋同背景下与国际准则接轨的要求,又结合我国国情,有助于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我国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寿命短、技术装备差等特点,在发展过程中明显有别于发达国家的小企业,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必须立足于我国小企业现实状况,以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为目标,促进小企业的发展。会计主体界定的独特性,有利于实现差别会计报告,方便政府部门对小企业的监管。财务报告目标注重受托责任,强调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有助于改善小企业会计造假现象,减轻会计信息负载,满足成本效益质量约束条件。采用单一历史成本计量,简化会计处理,有利于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实现与税法的协调,减轻纳税调整负担。财务报表呈报的完整性,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如实反映。
【参考文献】
[1]时军.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2011(10):26.
[2]小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小企业会计准则[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3]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4]任永平,毛丽娟.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国际现状与经验启示[J].会计之友,2011(7):19.
[5]傅宏宇.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中小主体财务报告准则》差异的原因分析[N].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