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多媒体设计基础

多媒体设计基础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2 15:59: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多媒体设计基础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多媒体设计基础

篇(1)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多媒体课件 开发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具有生动形象的学习效果,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将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利用计算机模拟动画,将机械原理陈列柜的零件和实验室的机构模型制作成多媒体动画,灵活、逼真地展示机构运动状况,使学生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将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教学效果将会上一个新台阶。

1 课件开发设计

1.1 开发工具的选择

PowerPoint的多媒体编辑功能较强大、内置丰富动画、过渡效果和多种声音效果,并有强大的超级链接功能,能直接调用外部文件,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以及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的演示文稿。故此,在设计多媒体课件采用微软公司开发“PowerPoint2003”软件。选择“AutoCAD2006”和“Pro/ENGINEER”等软件作为机构的运动仿真软件。

1.2 课件的结构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多媒体课件结构主要以树状结构为主,如图1示,目录的大标题下是各实验的链接,每个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多媒体课件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节点设计、链的设计以及由此产生的网络和学习路径的设计。

1.2.1 节点设计

根节点是学习者进入系统学习遇到的第一个节点,同时也是其它任何节点都能返回的中心节点。图2的目录页是课件设计根节点。从目录页可以进入课件中的每个实验。

1.2.2 链的设计

链的设计主要涉及节点之间的联结及其表示方式。课件中链的设计除实验一为树性链以外,其他实验的链设计均采用线性链结构。为方便学生在进行学习和实验中快速地查询,浏览各实验内容,在目录页只需点击想学习的实验标题,则可进入各实验部分。为了能使学生和老师更方便地浏览课件的各个部分,在课件的每个分页上加入了一个“目录”按钮、一个“返回”按钮和一个“后退”按钮。如图3所示。

由于实验一层次较多,所以在各页面特意设置了一个“返回上一层”按钮,使学生和教师能更方便地浏览到实验一的各部分内容。动画、外部的文件等由于格式的特殊性及其容量的限制,采用超链接的方式来处理。点击该机构,它就会播放动画页面,如图4a、b示。

1.3 课件主体的制作

课件设计中文字内容的引入采取逐步引入方式,每段文字引入时伴随有动画效果以弓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4 课件脚本设计

制作脚本是多媒体开发人员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直接依据。为增强课件的艺术气氛和感染力,采用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手段进行片头片尾设计。主界面设计采用菜单、图标、热区等方式,使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选择。

1.5 素材的搜集

1.5.1 文本素材

课件中文字材料通过自己编辑获得。在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多媒体课件中,大部分的文字素材由原有的自编《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修改筛选。在力求保证课件内容完整的同时,适当地加入一些与机械设计基础相关的知识内容。

1.5.2 图像、动画素材

形象而生动的动画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而言,一些机构的运动,如果只是单纯的看图形或者口头讲解,学生理解不透彻。通过插入机构运动仿真动画,让学生对对机构运动有感性了解。课件中一些复杂的动画素材直接从网上直接下载,大部分机构用“Pro/ENGINEER”软件先将机构零件画出来,然后组织装配,再使用“Pro/ENGINEER”的动画生成功能,生成该机构动画。

2 结论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件的开发设计主要是对文字、图像和动画等素材进行处理,将原本枯燥的文字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使学生能随时学习实验课程,对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京波,高国生,汪西应,基于Authorware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CAI课件开发机械设计与制造,2D04,8(4).

[2]居毅,机械设计实验教学的创新实践和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3).

篇(2)

关键词:校园网;中控系统;多媒体教室

Based on the campus network system design of multimedia classroom

Chen Zhongnan1,Zhong Hui2(1.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Shenyang 110167, China;2.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8, China)

Abstract: Multi-media classrooms are the basic instruments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 condition of the multi-media classrooms and the multimedia central control system. It reflects the multimedia central control system’s influence on the multi-classroom’s control and usage. And it also enlarges the functions of multi-media classrooms and help to enrich the educational means of the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ampus network; multimedia central control system; multi-media classrooms

一、引言

作为高校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对当今高校的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绝大多数高校已实现有效便捷地使用多媒体教室的各种设备,对大学生实现多媒体、高科技教学。所以,多媒体教室的设计和建设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加强学校教学硬件设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校授课教师对于合理进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都十分欢迎,但是,很多高校对于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扩建仍然有一定顾虑,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由于高校校园的扩大和学校院系的分散,多媒体教室的分布也十分分散,随着工作距离的增加,对多媒体教室进行有效地管理、维护的难度日益加大。

2.由于多媒体教室数量增多,且相隔距离越来越大,过去的多媒体教室资源配置已经无法适应技术发展要求,更无法应付教师使用设备时需要相应技术人员帮助的需求。

3.教师由于对多媒体教室的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则和设备特征没有充分的了解,所以有些时候未能按照相应的操作步骤对多媒体教室进行使用,从而造成人为的设备事故,甚至导致设备的损坏。

所以,基于多媒体教室现存的使用问题,可以有效发展中控系统的使用,并利用校园网的系统管理和大量的信息资源,充分实现多媒体教室的有效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解决使用多媒体教室存在的各项问题,从而方便师生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教室。

二、校园网网络控制下的多媒体教室中控系统的使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要。各种视听设备、投影设备、会议系统等开始进入各行各业。现在的会议室、电化教学室等,已经不是以前的一张讲台、一张椅子、一个话筒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先进的多媒体会议及教学设备。如:投影机、影碟机、录像机、视频展示台、多媒体电脑、电动屏幕,一些大型会议室还配备了同声传译系统、电子表决系统、大屏幕投影、多画面切换系统等。多种设备的使用必定带来烦杂的设备操作。如:打开多种设备电源、关闭灯光、频频切换各种音视频信号、不断切换投影画面……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能够集中管理这些设备,并能同时控制会议室、教室各种资源的“中央控制系统”设备便应运而生。

在校园网网络控制下,高校多媒体教室的中控系统增加了校园网络连接功能,利用校园网资源,将每个教室连接起来,所以,在校园网的控制下,中控系统不仅仅是只能简单的控制每个多媒体教室的电脑设备、投影机、幕布等器材,而是在接到中控系统所发出的命令后,作为控制器来实现对多媒体教室的有效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中控系统仅仅能进行控制的功能,而且将以往的单向控制,变为中控监控系统和使用设备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通过可视设备,实时监控每个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并根据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

因此,基于校园网络的中控系统,能够实现各类设备电源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并能够进行多路音视频信号的自由切换;并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解释反馈至中控系统当中,从而有效实现控制多媒体教室的作用,并及时对多媒体教室进行检修和维护,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功能。

1.中控系统结构

作为中央控制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1)用户界面;(2)中央控制主机;(3)各类控制接口;(4)受控设备。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音视频切换模块,VGA电脑信号切换模块,红外学习及发射模块,设备电源管理模块,电动屏幕控制模块,音色、音量处理模块,控制接口处理模块,电源模块。中央控制系统除可以完成以上各模块特定的功能外,还可以通过编程方式,增加其它控制或通讯功能。

2.中控系统操作过程的简便性

网络中控的最大功能,就是能够利用校园网的集合功能,将多媒体设备进行集中控制,所以,教师能够更加方便地操控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实现计算机、投影机、音响等设备开关的“一键启动”,教室上课时只需按“上课”键,各项设备便会实现同时启动,在授课过程结束之后点击“下课”键,设备便会自动关闭,这一切都可以基于校园网络中控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完成。若教师有特殊需要,如自带笔记本,只需将笔记本VGA和电源线进行连接,然后启动按键,便能够实现各种信号的随意切换,更有效地使用设备。

3.中控系统的强大控制和管理功能

(1)检查设备运营状态

要对设备进行控制首先要充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通过网络中控能够可视化地检测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中控本身、网络摄像机、讲桌电子锁、计算机、投影机等设备,用图形的色彩或不同状态表示设备的即时状态,网络中控运行是否正常、网络摄像机运行是否正常、投影机是否开启、电脑是否开启,并且通过颜色显示出讲桌电子锁是否开启或是否推开等,图形化、可视化的显示出各种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网络连接状态。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技术;计算机基础;心理基础;教育基础自

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教学受到信息技术的极大影响,产生一系列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式被改变,多媒体等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使用便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在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背景下,我国教育的各个领域势必会受到极为深刻的影响,不断实现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到教学方法的全面变革。由于人类在对多媒体教学进行加工之时所采用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对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心理机制及教育基础的探索提出较高的要求,保证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及教育者主体性的考虑。

1多媒体技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学习是对认知结构进行组织与重新组织的过程,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新的学习内容以原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又会推动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变化,而认知结构的改变又以学习与新发现为前提。对于学习者而言,启发式课堂教学遵循“观察事物—发现规律—修正猜想—形成想象—语言解释”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发现与理解。传统课堂教学大多形式单一,模型图标、板书以及实物演示等教具虽然可以提供直观现象供学生观察,但其平面性与单调性很难满足教师与学生的要求。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利于对传统教具不足的弥补,其通过计算机对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建立逻辑关系,向学生提供多元化且具有立体感的信息,对其视觉、听觉与触觉等予以充分调动,实现记忆效果的增强,让其在生动形象的直观表达中丰富感性认识,形成心理定式。由此可知,多媒体技术较之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是时展背景下现代化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

2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基础

2.1计算机基础

多媒体技术的集成化、多维式、整合性、分布式以及数字化等特征较为鲜明,在实施具体教学工作之时,也以这些特征的发挥为基础。在教学领域内,多媒体技术可以向地理位置与时间安排各不相同的用户提供差异化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帮助其克服各项障碍,实现教与学的目的。由此,在分析多媒体教学技术所具有的计算机基础之时需对计算机技术、人际关系、人性化系统及用户至上等观念加以重视。在利用多媒体开展各项教学工作之时,学校与教师通常会将多媒体计算机视作其教学载体。但是对于庞大的多媒体系统而言,这一教学载体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其作为多媒体的一种狭义范畴而存在。多媒体教学工作之所以会对多媒体计算机予以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计算机有着强大的扩展性,这是它作为单一媒体区别于电视与音响的最大特性。现有科技水平决定,计算机在加上适当的部件之后会增加一些媒体功能,对媒体教学而言,这是十分简便与经济的,还能够对多媒体教学功能予以胜任,因此会以一种优质技术设备的身份得到学校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它会使计算机的使用与操作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接近,赋予人们用多种媒体技术进行信息交换的权利。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作用下,声音、光学以及动画等媒体均可被家用电脑用于信息的交换,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来说,这些媒体的应用前景与发展空间极为广阔。对文字、图像、视频以及声音等的传播是多媒体教学软件所具有的主要功能,这些媒体的制作是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的技能基础。

2.2心理基础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人们以视觉模式为支撑对各种材料进行呈现的具体方式。视觉材料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有文本、图像、视频等可供人类视觉观看的各项信息。在视觉媒体技术数字化的整合下,这些信息会转化为多媒体信息。人的视觉心理基础的顾及是学习者更易于接受多媒体教学技术视觉材料的前提,亦即视觉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以视觉心理机制为基础。此处需要把握3点内容:(1)对光的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视觉心理机制加以分析。光能够对视觉产生刺激,是一种范围很广的电磁波,但是,人们可以看到的电磁波仅仅是电磁波的一小部分。不同的波长会给人们带来差异化的色调认知,进而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色觉。其实,色觉还同人自身所感受的明度与饱和度有着不小的相关性,其中,明度所反映的是光波的强度,饱和度所反映的则是光的纯度。基于此,在进行视觉媒体的设计之时,多媒体教学技术要对可见视觉、色调、明度以及饱和度等进行充分且良好的处理。(2)对感光物质的视觉感受器心理机制加以分析。在视网膜上有一些细胞,是真正的感光器官,且各自分工明确,其中锥状细胞所反映的是光的颜色,棒状细胞所反映的则是光的明度,两类细胞有着化学性质不同的感光物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设计视觉媒体时需要对这些不同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3)对视觉过程加以分析。在开展视觉媒体的设计工作之时,多媒体教学技术还要对视觉感受野及不同信息所具有的特征进行很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的视听紧密相连,听觉材料主要由语言、音乐、效果声等内容共同组成,通过媒体技术的数字化整合,这些内容会转化为多媒体信息。类似地,人的听觉心理基础是学习者更易于接受多媒体教学技术听觉材料的前提。此处需要把握两点内容:(1)对声音物理三属性所引起的听觉特性加以分析。声音属性亦有3种:音调、音强与音色。不同的音调会给人带来差异化的感受,在20~20000Hz的声频范围内,感受性较好的音调在1000~4000Hz之间,这取决于耳膜神经纤维对振动频率的承担能力。分贝(dB)是测量音强的有效单位,两个声音之间的强度比率为1∶1.26,这一比值能够保证对两个声音振幅区别的清楚辨别。当音调与音强相同之时,基音与陪音的比例配合对音色起到决定性作用,若比例为整数倍数,会发出乐音,若为非整数倍数,则会发出噪声。故而,在进行听觉媒体的设计之时,多媒体教学技术要对音调、音强与音色进行良好利用。(2)对听觉感受也加以分析。同视觉神经细胞一样,听觉神经细胞也有着各自的分工,以往的研究工作指出,听觉中枢神经细胞中有40%的神经细胞只对噪声进行反映,它们没有反映音乐的功能,而另外60%亦分工不同。冲动频可以出现在声音发生或消失的不同过程或瞬间,且其变化时间较为自由,既可以在音频降低时,也可以在音频升高时。总之,听声音并非简单的录音,在对听觉媒体进行设计之时,多媒体教学技术要对听觉感受也进行把握,并对乐音与噪音的特征予以反应。

2.3教育基础

教育工作以人为服务对象,在教育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应对为人服务的宗旨予以充分体现,将其出发点定位在对学习者与教育者的需求考虑上。多媒体教学软件以计算机为基础,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应对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媒体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处理。具体地,软件开发包括两个环节: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教学设计将活动分为课堂型、课外型与知识扩展型3种类型,其软件设计工作应以教学实际为出发点,以3种教学模式为依据进行教学软件的编制,其中,前两种为课程软件,后者为参考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需要软硬件环境的共同支撑,遵循立项、写本、编辑、加工、整合、开发等流程与教育性、可调节性、因材施教、非结构化教材等原则,借助某种算法语言与不同工具,制成相应的课件,向教学活动提供多媒体教学材料。多媒体创作工具可以对文本、图像、视频以及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集成处理与统一管理,其多媒体应用的生成可以满足用户的具体要求。现有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主要有交互式流线或图标编辑控制型、描述式页控制型与时间流程型3种类型。由于多媒体教学软件有着比较多的类型,例如教育型、演示型、百科全书型以及娱乐型等等,且不同的多媒体创作工具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因此在选择创作工具时,应以具体的需要为依据进行不同类型的选取,以保证高质量教育软件的创作。基于教学训练,尤以复杂技能与特殊专业训练为主的需要,虚拟现实得以出现,很多现代教育(例如医学、建工、航空等)若对虚拟现实技术予以采用,都会极大地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这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基础。

3结语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往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多媒体教学的具体技术,尚未投入较多的精力对学习者与教育者这一“人的因素”进行应有的研究。相对而言,对多媒体教学各项基础(计算机、心理、教育等)的探索更应被视作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原因在于人类是采取多种不同方式来对多媒体教学进行加工的。对多媒体教学技术心理机制与教育基础等的研究有利于多媒体教学更多地考虑学习者与教育者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赵凡.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J].科技信息,2012(3):315.

[2]王玉英.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6):95-97.

篇(4)

在现代信息技术浸润的时代背景下,在纷繁复杂的教学课件设计中,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同要求,也可能会出现诸多问题,我们仍然可以寻找到一些可以共同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是我们课件设计的逻辑起点,也是我们课件设计思路和课件设计实施管理的方法论基础。为了叙述有源,论证有据,我将结合笔者主持的《电脑图形基础》多媒体教学课件研究项目,主要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思路与原则;多媒体教学课件与视觉艺术设计的相关性,项目的实施运作与过程管理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思路和原则

第一,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基本思路。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大致可分解为三大板块:一是学科教学内容的设计确定。一般来说,教学内容设计可进一步细分为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这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前提,没有一个完善的、经过时间检验的课程内容作基础,无论穿着如何华丽的外衣,它终将无法站立起来。《电脑图形基础》课程的教学始于1996年(其前身为《电脑美术》教学内容之一),经过10余年的学科教学实践和课程内涵改革,其课程结构已经相对完整,内容结构趋于完善,因此《电脑图形基础》教学课件项目的起点高、基础牢。二是教学课件的视觉设计。教学课件的视觉设计,即教学课件的界面设计。如果说教学内容是人的身体,那么界面就是人的衣着。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在当今信息洪流的挟持下,似乎已成为历史陈词。要想课件吸引人,除教学内容这一本质基础外,其视觉设计不容忽视,这在艺术与设计专业的教学上显得尤为重要。三是教学课件的程序设计。信息时代的数字化、程序化给我们带来的是秩序效率和功能效益,要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搭上时代快车,利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辅助常规教学,提升和延展教学空间。目前,在中国大陆多媒体教学程序软件大多选用功能简便、使用轻松的微软公司的办公套装软件PowerPoInt,(简称PPT),考虑到艺术设计的专业性、功能结构的丰富性和教学设计的交互性,《电脑图形基础》教学课件项目选择Macromedia公司生产的Flash作为开发平台。由此可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思路与流程,首先是推敲和确定教学内容,其次是进行界面视觉设计,最后是计算机程序设计。

第二,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首先,在界面视觉设计上要符合课件的主题性质。

篇(5)

随着现代化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媒体教学形式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多媒体教学的全面推广,广大教师们已逐步开始借助电影、电视、DVD、电脑、网络等现代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试图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传播知识信息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教学,进一步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因此,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与使用,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技能之一。

一、问题提出

高师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学师资的主要基地,要培养完全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的师资,要使高师生能多、快、好、省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制作艺术效果较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则是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因此,在校学习期间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课件的设计制作与使用,是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径。其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所有学生均能掌握,设计制作则成为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课件制作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能够依据教学内容、目标、重点和难点,制作集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课件,则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据调查,高师生获取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技能与技巧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是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了解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相关知识;二是参与计算机等级考试自修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相关知识。目前,高师生虽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但所制作的课件形式单一、艺术效果欠佳。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相关的艺术素养,不能有效地将艺术性体现于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从大多数高师生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看,制作水平良莠不齐,与优质课件的要求相比差距甚远,问题在于把多媒体课件的视觉艺术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所谓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即是说课件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相统一,让美的形式来表现课件内容,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让学习者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我们说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更要综合运用艺术的理论与技巧,遵循美学的规律,使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恰当利用艺术形式去传授教学内容,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艺术美对学习者进行审美教育,增强学习者的综合素质。[1]优质有效的教学本身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如果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技术性与艺术性不能有机结合,使用不具艺术性的课件进行教学,就达不到教学资源的最佳优化和利用。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时,应尽可能充分体现其艺术性,采用丰富多样的制作手法,给予学生视觉艺术享受,让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使其在视觉艺术传达的美感中体验获取新知的愉悦,从而达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提高有效教学时间内的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艺术性要求已经成为优质课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艺术性?国内外诸多学者提出了课件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把画面制作艺术规定得更为详尽具体:第一是教学的实用性,考查其知识内容是否丰富,有无参考价值,用多媒体手段表现教学内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多大的优越性;第二是制作的技巧性,考查其教学内容与媒体的表现手段是否恰到好处,交互功能是否用足;第三是画面的艺术性,从两个方面考虑:(1)教学设计内容的潜在美,要求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内容明了化;(2)画面的艺术现象美,体现在构图、动感的处理、画面的调度、声音的配合、文字的处理等诸方面。[2] 所以,要使高师生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既具技术性,又具艺术性,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尤其是艺术性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从提升高师生的艺术素养着手,进行高师生的基本美术素养的养成教育是基础,为此提升高师生的整体艺术素养,是高师院校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与解决的课题。

二、调研分析

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中,常常会忽视其艺术性,由于艺术性的体现要求制作者要具有一定审美素养,其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难度较大,所以大多数人一般不予考虑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只注重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其实,艺术性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等一样具有重要的作用,都是构成优质课件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要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中形成优质课件设计制作的良性循环体系,就必须先在高师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

为了解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质量。研究者在某三年制高师院校学生中进行了调研,随机抽取了中文系、数学系、英语系三年级学生的PPT课件各30件,从“制作技术技巧娴熟、合理进行字体设计、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从“某三年制高师院校学生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调查分析表”数据来看:90名高师生制作的PPT课件,制作技术技巧娴熟者占74%,合理进行字体设计者占69%,合理配置图形图像者占39%,合理设计搭配色彩者占33%,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者占18%,所比较分析的六个方面呈递减状态,尤其是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方面的人数比例不足50%。可见,高师生在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能力尚待提高。再从艺术性与技术性相比74%与18%,其艺术性大打折扣,所以在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高师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形成的一个新生课题。

要提升高师生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能力,就必须提升高师生的基本美术知识和素养的储备、应用能力。用审美能力支撑多媒体课件制作时的画面构图、文字处理、图形选择、图片编辑等技术,用审美的眼光去搭配界面色彩、对比协调画面、均衡配置图形,将美术知识和素养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进行综合运用。因为只有设计者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素养,才会在多媒体课件构图中处理好主体、 陪体、环境和空白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体现构图的均衡性、统一性、对比性、形象性、感染性与形式美等一些基本原则。于此同时,才能体现出画面构图简洁明了、主体与陪体鲜明、光色搭配明暗适当、字体大小选择适合、突出其图文并茂的美术功用性。可见,利用美术素养理念去设计课件的界面、文字、背景、图形、图像和色彩进行处理尤为重要。但是,这些美术素养与能力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形成,这种能力只有通过美术教育教学进行培养,才能得以提高。

三、应对策略

教学实践中需要具有艺术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一旦离开了艺术性,就失去了使用时的感染力,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艺术性功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制作课件中,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但在如何运用计算机丰富的资源,完善课件设计方案,增强课件艺术效果方面,都有力不从心之感。针对高师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和心理需求,进行课件制作教学与实践,实现教育、科学、技术、实用的综合比较容易,但要充分发挥其艺术教育的功能,学生的美术素养欠缺的话就比较困难了。简单地说,要使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合理地分布文字、图形以及表格,在有限的界面上合理构图,产生有序的艺术感,达到快速、准确、高效地传递信息的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升高师生的美术素养,将高师生的美术素养运用到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中,将会使其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技术性与艺术性方面逐步达到有机的结合。

1.充分利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提升高师生的基本美术素养

《美术基础》课程是高师生在校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设置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所以要充分利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平台,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媒体制作艺术素养,针对多媒体课件制作中需要的基本美术元素(构思构图、色彩配置、图形构成等)进行专题教学。例如:在“构思构图、图形构成”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基本具备依据内容进行构思的能力,理解画面构图的均衡与多样性,形成多媒体界面生成图像与绘画画面构成图形形式美的共性理念;在“色彩配置”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色彩的和谐、均衡、对比、冷暖、联觉等色彩现象的内涵,尤其是要识记在光色中配置互补色会产生视觉不和谐和色相衰减的原理,同时还要准确地辨别光色配置减色原理和颜料色配置增色原理的特性。通过《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对媒体设计艺术目标的逐步渗透与实现,从而使学生形成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所需的基本美术素养。

2.开设《媒体视觉艺术》选修课程,培养高师生的艺术设计素养

高师院校应专门开设《媒体视觉艺术》选修课程,把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图形、字符、动画、色彩等效果,以及多媒体画面的最基本元素中的视觉元素(点、线、图形、图像、空间、色彩、光、纹理)和链接元素(各元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如树形链接、非线性组合、并列等)进行专门的教学。例如:在“视觉元素”的教学设计上,让学生逐步形成对点、线、图形、图像、空间、色彩、光、纹理等效果的合理安排,以达到从视觉感受上把握界面图形和谐统一的能力,克制“花、乱、灰、跳”等不和谐现象的产生;在“链接元素”的教学设计上,能够使学生具备合理安排、并置、组合各元素的构成能力,克服“杂乱无序、主次不清”现象的发生。所以通过《媒体视觉艺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以培养学生现代媒体设计与应用的综合艺术素养。

3.建设优质多媒体教学课件观摩资源库,拓宽高师生的艺术视野

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建设优质多媒体课件观摩资源库。例如:学校有关教学单位要专门搜集优质多媒体课件,协同学校图书馆、信息中心等部门创建多媒体课件资源库,并在校园网上公开传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浏览优质多媒体课件,有关授课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给予学生指导、答疑,让学生能够随时浏览到优质的多媒体课件,从观摩中汲取艺术设计营养,逐步拓展学生的媒体视觉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借鉴优质资源的能力,以求达到学以致用,是提升学生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视觉艺术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4.细化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能力考核指标,进行能力考核

把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艺术性作为高师生毕业考核的重要指标,细化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能力考核指标,进行能力考核。例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把高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制作,作为学生毕业时具备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进行考核,对合理进行字体设计、合理配置图形图像、合理设计搭配色彩、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通过教学管理手段进行达标能力考核,敦促学生逐步形成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设计艺术素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通过以上策略的具体实施,学生不仅能逐步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达到逐步解决课件制作中经常遇到的美术问题,例如:字体、图形、图片的大小形状,画面色彩的对比和配置等;把学到的美术知识合理地运用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只有知道在色彩面积比较中各色之间的面积反差越大,对比效果就越强烈的原理,才能有效地处理画面构成中面积色彩的大小和多少;只有理解由色彩明暗的差异而形成的色彩对比原理,才能合理配置互补色的对比效果、类似色的和谐效果,以不同色阶的搭配丰富色彩的语汇,用不同的纯度的色彩丰盈充实画面,用画面中色彩的层次、空间的关系来体现色彩的强弱、鲜明、沉闷等许多不同的变化和情感;只有了解字符、线条、图形的视觉美感,才能合理配置字符、线条、图形的大小、形状;把这些美术知识转化成个人的审美素养,能在课件设计与制作中进行举一反三地应用,才能追求课件中最佳的视觉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高师生课件设计制作过程中基本美术素养的提升,也是高师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只要全面提升高师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并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将美术素养进行运用,设计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才能富有特色,其艺术性才能得以提高,结合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用艺术审美的角度进行设计,最优质的多 媒体进行课件才能形成,用最优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不断汲取学科知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职卫校 病理学 多媒体 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48-02

病理学是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程,是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属于形态学科范畴,专有名词多。如何生动直观地描述和展示病理形态结构,是长期以来困扰病理学教师的难题。传统《病理学》教学往往运用图谱、标本、模型等教具辅助讲授,可利用的有效教学资源较匮乏,利用率较低,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如何在短时间内寻找和组织适合多媒体教学素材对于中职病理学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学习资源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从总体来看,医学形态学科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材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科,其内容的讲授非常依赖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因此加强人体《病理学基础》的多媒体素材建设,满足中职学生个性化与自主性的要求已成为中职卫校病理学教学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0 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若能成功构建人体病理学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并有效应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那么将无疑提高学生在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促进护生的发展。本文基于本校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阐述多媒体资源库建设的方法,深入探讨资源库的合理应用策略,以更加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整体教学效能。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是依据一定的规范与标准将多媒体素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收集与管理,并为教学提供支持的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一般由素材库、教材库、视频库、课件库、动画库、案例库、试题库等几部分组成。资源库能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起积极作用。根据区内外卫生学校的调研结果及学生的调查问卷,我们发现中职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库中的媒体资源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的比率较低。大部分教师认为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采用多种途径、分步骤进行。此外,部分教师信息素养的缺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目前资源库建设急需解决的。课题组开始建立素材库、教案库、课件库、病例库、试题库、文献库等模块的教学资源库,于 2014 年底初步建成。2015 年应用于本校护理专业的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病理学基础》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包括案例、多媒体课件、文本、动画、视频、图片等子库,便于用户查找所需资源,其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片素材的采集

图片素材库的内容包括结构示意图、模式图、照片。充分利用馆藏文献中的教科书、《病理学基础》图谱、相关书籍或照片,将之转换为数字图像或文档。用数码相机拍摄本实验室的《病理学基础》标本、模型等,将图片进行处理后保存。

(二)音频、视频、动画素材的采集

\用多媒体编辑软件编辑和录制《病理学基础》学音频素材,并对相应的医学电子出版物、教学录像、互联网资源进行采集、处理及制作。

(三)建立课件库

制作与纸质教材相呼应的具有助教、助学的多媒体教材,使用Powerpoint,Flash,Photoshop 等软件,充实教学内容,强化直观效果,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呈现给学生。构建文字简洁、图片丰富、开放性好的课件,结合新闻及生活案例,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四)图片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和视频的整合与管理

将所有素材随时进行归类、整理成《病理学基础》教学素材资源库,按学科和章节建立子目录,并在各目录下细分为文字素材、图片素材、视频素材、课件等内容。

(五)调查评价学生、教师对《病理学基础》多媒体素材的使用情况

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充实和优化《病理学基础》的多媒体素材,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经验―推广应用,建设了适合中职卫校的《病理学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三、《病理学基础》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法

(一)组建多媒体资源库建设队伍

多媒体资源库建设靠几个人的努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在学校学科建设的背景下,依托项目研究,对各成员进行了职责分工,以校本培训、市级培训、“区培”“国培”为契机加大对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并定期召开研讨会讨论资源库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组建由资深主讲教师调研设计、年轻学科教师开发制作、教育技术人员分工协作的多媒体制作团队。

(二)教学内容的规划设计

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充实的过程,为此项目组参考了多个版本的《病理学基础》教材,查阅国内外有关中职《病理学基础》多媒体素材使用现状的文献,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发展趋势,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拟定《病理学基础》多媒体资源库研究方案,确定资源库建设的具体内容。

(三)确定多媒体教学资源标准

在本学科专家的指导下,根据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实际,走访区内外多所卫生学校、学校现代技术教育中心相关方面专家、教师和在校学生,吸取区内各中职卫校的经验,获得《病理学基础》内容选择、制作及使用方面的标准及经验。然后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制订《病理学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规范》。

(四)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开发

本着使用方便、内容丰富、界面美观、交互性强的原则,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一是将长期积累的以传统方式保存的资源,如借助现代化手段将录像带、录音带、图片等转化成数字资源。二是进一步搜寻、扩充病理学数字媒体资源,比如将目前教材中附带的光盘进行二次开发,并积极动员教师将其参赛的教学设计、课件、微课和教学光盘、教学软件等贡献共享。三是发动师生,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协助下,利用素材开发多媒体资源。

(五)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

为了更好地发挥资源库效益,我们利用“世界大学城”“魔灯平台”“云盘”“微信公众号”“QQ 群”等多种平台,最大范围地让教师和学生共享优秀教学资源。这些平台能初步满足检索、查询、下载等功能的需要,方便师生使用。

(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和评价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服务教学,为了检验建设和应用情况,我们将多媒体素材资源运用于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中,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的形式来形成多媒体素材使用效果的调查报告,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进行客观评价,以获得可靠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中职《病理学基础》多媒体素材资源库。

四、《病理学基础》多媒体资源库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更新与维护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涉及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动画、微课,因此建库之初就需要考虑如何对多媒体资源库的素材进行分类,以便于师生查找与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在多媒体资源库建成后,要根据学科发展及时调整、上传最新的教学资源,从而确保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并由专人负责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日常维护工作。

(二)调动教师参与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

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需要学科专业教师与信息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在建设多媒体资源库的过程中,为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要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根据教师提供的作品信息量的大小和质量的高低给予一定的劳务经费;为保证多媒体资源库建设顺利进行,项目组定期对资源库建设参与人员进行考评。

(三)提高多媒体资源库的使用效果

多媒体资源库建成后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避免将教学设计下载化、课堂板书幻灯化等现象。特别是当资源库积累量多了以后,是否会助长教师的惰性,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如何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和使用度,如何将资源库的建设与使用纳入教师考评体系,这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教育观念的更新有机结合起来,与课程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和学的观念和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加强对专任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带动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水平的整体提高。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客观分析问题,深入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提高资源的质量和使用效果,进一步_展数字化课程资源库推广应用示范课,推广示范课教师的使用经验,改进使用方法,提高使用水平,推进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常态化。

【参考文献】

[1]陶香香,陈 冰,闫宜锋.病理学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与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3)

[2]胡 琳.关于我校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10)

[3]陈 冰,朱晓群,黄小梅,等.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构想[J].基础医学教育,2013(1)

[4]崔 丹,杜红禹,齐凤杰.浅谈病理《病理学基础》学多媒体资源库的构建[J].《病理学基础》科学进展,2014(5)

【基金项目】2015年度桂林市中职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中职卫校《病理学》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2015 A-54)

篇(7)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情境;典型任务;序化

中图分类号:TP391

高职《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强,内容涉及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多媒体系统开发和应用,学生通过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获取、加工、集成多种媒体的学习与实践,掌握多媒体处理过程和方法,达到多媒体技术应用“高技能”要求,形成从事多媒体系统开发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改革正逐渐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领域。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探索中,其核心是确立适切的课程开发理念,科学地进行课程内容选择与重构。我校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多媒体技术》是校级精品课程,有比较长的建设历史,从《多媒体技术》课程性质来看,适合项目课程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在项目课程基础上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是《多媒体技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工作过程系统化背景介绍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深入实践的结果。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的变革经历了案例式、项目式和工程过程系统化3个阶段。基于案例式构建学习内容是在介绍零散教学知识点的过程中,介绍一些运用的实例,实例间并无很明显的直接关联,实例往往比较脱离实际的工作环境。项目式组织教学内容则是在介绍完教学知识点后,通过完成一个比较大的项目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因为学生往往学了内容之后比较长的时间后才来解决比较实际的项目,故而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还需要重新回顾以往的知识点,另外因为设计的项目往往比较大,学生需要从头至尾完成需要比较多的教学时间,所以在设计项目教学的时候,往往只能选择有限的1至2个项目进行教学。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培养方法能力,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的、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教学过程则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通过开放的认识、思维和工作方式,在自我控制和合作式的学习环境中,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案。课程内容来源于工作。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按照典型工作任务产品的种类、包含的岗位类型以及工作对象、生产工艺等进行“教学化”的处理,即构建学习情境。学习内容是“工作”,包括工作对象、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以及工作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形”和“环境”中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具体任务构建如图1所示。

2 课程原有教学内容分析

《多媒体技术》课程涉及的理论教学内容信息量的,需要学生掌握的应用软件众多,而在整个学科的教学体系中又不能提供比较充足的学习时间,学生在学习后普遍觉得内容多而杂,内容没有关联性,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许多概念不能理解,许多基础理论原理学习困难(如压缩原理)。最后高职专业的划分比较细致,针对性强,以我校为例,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包含有计算机教育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等。不同的专业针对性不同,虽然都要学习《多媒体技术》课程,但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应该对多媒体技术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

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教学内容

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定位在多媒体的应用操作上,理论知识只要坚持“必需、够用”原则,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将对一些原理性的内容进行简化。同时选择简单易学的主流软件,如Audition、COOL 3D等,使高职学生能够熟练地用软件进行音频处理、图片处理、视频处理,制作特效图片、MTV、动画等。

3.1 重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各专业的培养计划,对不同的专业分别设计教学大纲。例如对计算机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后继课程中不出现Photoshop和Flash课程,Photoshop和Flash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多媒体技术》课程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在Flash 中增加了多媒体作品(有图片、声音、视频、文本等)的制作内容,计算机教育专业的学生要重点掌握。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动漫设计与制作等非师范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后继课程中将单独介绍Photoshop和Flash课程,则该部分内容应予以舍弃,同时非师范类计算机专业的总课时也下调为34课时。计算机教育专业和计算机非师范类专业的《多媒体技术》教学大纲目录如表1和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