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会计就业趋势分析

会计就业趋势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2 15:59: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会计就业趋势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会计就业趋势分析

篇(1)

【关键词】会计 性别 就业情况 ACCA 未来前景

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环境下,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工作环境,现状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对未来会计行业发展的趋势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变得尤为重要。尤其针对会计专业,历来是一个高温不下的热门专业。很多大学生对会计的了解仅存于校园的灌输,对真实的社会状况了解仍是留于皮表,一头雾水。

一、男女典型思维方式差异

(1)男人是单一思维,女人则是多重思维。男人往往每次只思考一件事,而女人则会同时考虑很多件事。换言之,男人比女人更专注。

(2)男人的逻辑思维更强。女人往往充满感性地思考问题,遇到问题时更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而男人可以“关闭”他们的情感,理性且逻辑地解决问题。

(3)男人思考得更慢。大多数女人很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感,所以能很快做出反应。而男人并不是这样,在作出决定之前,他们需要时间来思考、认真咀嚼。

(4)男人更擅长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男人比女人更擅长分析问题,他们天生有种能力,可以清晰地看出事物的本质、辨别真伪,他们仿佛是一个局外人,能更冷静地观察形势。而女人往往被自己的感情所左右,这会使她分心,从而使对事物的看法出现偏差。

(5)男人更一针见血。男人可以很轻松地洞悉到问题的核心,相比之下,女人虽然可以发现主要问题,却不知道它确切是什么。

二、会计行业职业特点及职业发展前景

会计行业的职业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人们原有的观念---基础做账,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电算化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的从业方向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做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专家或ERP专家――侧重于企业信息化,和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信息化,了解会计和财务软件。理财顾问或财务顾问――侧重对企业实践进行策划,指导,辅助,咨询。财务总监,基金经理或CFA(财务经理),内部审计师或内部控制经理,CPA或合伙人或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经理或保险经济人等。

三、不同职位适合的人群

随着会计职业的多样化,对从业者的要求不仅仅存于原有的细心,谨慎,经验多。更要求从业人员思维谨慎,知识面广泛,决断力强,从宏观角度看问题,比如从事内部控制,财务总监等工作。根据上述分析,不难发现男性通常逻辑思维,判断力,分析能力较女性强;在做企业预算,财务决策会更加果断,理性思维控制,判断更加客观。所以一些CFO,事务所合伙人,财务高层通常男性居多。但由于一些基础财务工作较稳定,较枯燥,机械性比较强,所以在性格和作风上要求工作踏实,忠实可靠,稳重细心。因此,出纳及基础财务人员为女性居多,偏爱那些规章制度明确的工作环境。

四、建议

据ACCA官方2011-2014年会员数据表明:女性占会员总数的63%左右,男性仅占23%。所以女性会计从业者仍是较多。其原因主要是会计行业的稳定性。例如会计人考上公务员或被招进高校做老师,有稳定、压力小的优势,亦或不用面临像做市场,销售的从业者的业绩压力。而在女性从业者居多的环境下,财会类院校也为女生居多,其他学校的会计专业生也是如此。所以面临如此大的竞争压力,通过我向专家学者调查,给出的建议进行总结,希望对即将毕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帮助。

(1)首先,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应该关注自我素养的提升,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2)同时,随着会计市场的不断扩大,要注意与时俱进,掌握国际会计、商务惯例,具备必要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以拓宽自己的视野;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积累一定的相关知识,如现代管理知识,审计、税务等,并充分利用自身性别的能力优势,逐步把自己锻炼成为应用型和管理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3)明确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明确的职业目标,既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动力,也是大学生就业准备行为的方向。做好职业规划,不仅可以增强女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就业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女大学生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会计学专业的女大学生,应该结合就业环境及自我优势,尽早确定大学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就业,做好职业规划。

(4)客观面对性别的因素所产生的差异。女性往往比较感性,而男士们相对比较理性,女士们往往更注重细节,而男士们却可能在宏观方面考虑更多。既然如此,那么一方面在选择工作时,可以适当扬长避短,发挥耐心细致的优点,另一方面,可以在平日里多注意培养自己的理性全局思维。

(5)增强自信心。选择职业的道路上也作出更多的牺牲, 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面对竞争时努力学会更加大度更加坦然的面对竞争。

五、总结

本文先对会计的职业发展前景及职位特点,不同男女思维方式进行介绍,并分析不同职位适合的性别;再根据已搜集的数据,调查问卷及个别专家观点得出结论;最后表明了我个人观点及建议。希望通过这些分析和探讨,能够为会计专业大学生的择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管理会计 绩效预算 财务分析 决策支持

2014年10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开始,到2016年6月财政部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得到不断推进,为我国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很好的战略管理思路。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的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会计分支,其前身是预算会计与成本会计。

实务中,管理会计更多应用于企业,服务于企业高管,但其提出的绩效管理、战略管理同样适用于高校。随着高校办学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教育经费投入与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经济活动也日益复杂化,高校已经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这对高校财务管理及提供决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的财务工作正逐步从核算型转向分析型、管理型。而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不足,不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应用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则能弥补不足,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高校的管理和决策,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是学校战略管理具体落地的工具之一,但高校会计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的管理和控制较弱,难以发挥预算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1.高校对预算的编制流于形式。现在很多高校是采用增量预算法来编制预算,即由学校各单位在年初自行申报当年的收支计划,再由财务处依据上一年的数据用“增量”的办法审定,最后上报学校党委会通过后执行。这种方法简单但不够严谨,项目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如果预算基数不合理,那继续增量则不科学,也缺乏战略性导向,无法从学校整体层面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对预算的执行缺乏制约和监督。很多高校并没有对预算建立起一套奖惩控制机制,对于节约预算经费的部门没有奖励措施,对于预算经费超支的部门也没有相应的惩罚。这使预算执行单位容易有“不花白不花”的心态,擅自扩大开支标准和范围,造成资源的浪费。

3.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预算评价体系。现实中很多高校只重视预算的投入情况,而不重视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反馈。在工作中仅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通报,对于预算经费的使用是否达到了既定的效果并没有考核评价,使得高校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不能得到准确反映。

(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公立高校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对于成本管理的动力不足,再加上高校会计偏于财务会计,高校较少进行成本管理。

1.成本管理意识淡薄。高校有其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责任,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并没有压低成本获得利润最大化的压力。再加上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下拨给高校的资金是无偿使用的,这也导致高校没有成本核算的内在动力和意识,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

2.成本核算难以操作。高校提供的产品是教学和科研服务。服务性的产品难以计量,自然也没有利润指标,无法准确计算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特别是高校大量的行政管理费用属于间接费用,难以在成本对象即服务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在高校现有的会计核算基础上难以操作。

3.成本数据不准确。虽然2014年开始实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对高校经济业务的核算基础进行了部分权责发生制的修正,但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基础还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教育成本无法进入账务系统,因而财务报告提供的成本数据并不准确。

(三)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提供高校的综合财务状况,还能为高校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财务分析尚有不足,无法满足高校管理者的信息需求。

1.财务分析趋于简单化。一方面,财务分析方法过于简单,很多高校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都是以比较分析法为主,忽视了对其他分析方法的应用。另一方面,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有限。财务分析的数据来源于高校财务报表,但报表提供的是学校整体的汇总数据,做趋势分析和比率分析时尚可,但做比较分析时只是总量上的简单比较,对于引起数字变动的深层次原因没有挖掘,财务状况的变动也难以判断是由哪个部门、哪种原因引起的。

2.仅做事后分析,缺乏事中的控制性分析和事前的预测分析。高校的财务分析工作都是在会计年度结束之后开始的。它侧重于对年度财务决算报表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停留在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上,而对于未来高校发生的各项业务活动没有进行财务信息预测,无法对学校的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也没有对进行中的事项进行分析控制,起不到内部监控和预警的功能。

3.财务分析重“量”不重“质”,忽视对财务以外的信息进行分析。高校的财务报告是会计理论的产物,有其局限性,如同一经济事项在不同的会计理解下可以有不同的会计处理,因此财务分析的原始资料不能仅靠会计报表,还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来取证。但目前高校的财务分析报告较少结合业务部门的信息数据,起不到改善业务流程的作用,不利于高校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竞争优势。

(四)决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参与决策是管理会计的职能之一,高校会计参与学校决策的程度近年来也在逐渐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会计参与决策的能力不强。我国高校会计长期以来都是以财务会计为主,是传统的审核、记账、出报表式的“账房先生”会计,对财务信息的管理也都是事后的记录、分析和总结,较难实现对单位经济活动的事前预测,也难以利用财务数据对高校进行高度精细化管理,为管理层提供财务决策支持。

2.决策对成本考量不准确。决策的目的在于选取一个最优方案,这个最优方案可以多角度衡量,从会计角度来说是价值最大化,因此很多决策都是基于成本的决策。但是,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所依据的成本仍是传统的财务会计成本,对成本的测算没有考量货币的时间价值。

3.会计为决策服务时缺乏战略观。高校的决策应有利于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但现实中,在进行方案选择时,财务人员提供的信息支持更侧重于研究经济上的可行性,较少体现高校的战略目标,没有从整体层面上结合内外环境对方案进行评估分析,缺少全局性、长远性的视角。高校会计在经济评价中,方案的取舍所依据的是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财务指标,但高校管理者在做决策时,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应考虑政治、社会等其他因素。

二、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新思路

(一)在预算管理中实行绩效预算

2015年公布的新预算法提出了绩效预算的概念,这也是管理会计的应用方法之一,有利于提高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科学编制预算,加强预算管理。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对于一般预算,需科学测算各部门下一年度的人员经费与办公经费,综合应用零基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等方法来编制,增强相关性。对于专项预算,则要体现高校的战略性导向,做好战略分析,联合学术委员会和各相关部门及专家一起论证,避免资金分配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高校应把预算管理与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建立起以预算编制为起点,预算问责为终点,中间涉及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年度决算、绩效评价、绩效报告等环节的封闭式预算管理链条。

2.加入绩效目标,引导部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预算单位要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申报绩效目标,通过主管部门审核后将绩效目标列入预算方案。预算方案经预算管理部门通过后,与各部门当年需完成的绩效目标同时下发,这意味着将资金的拨付与资金使用的责任同时下达到校内各单位各部门,有利于引导各部门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完成既定目标。

3.注重预算结果反馈,建立评价体系。在预算执行中需注意预算分析,如进行差异分析、对比分析等,目的是通过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性建议。在预算考核时应结合各部门的主要职责来设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做到科学合理,量化可考,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并纳入整体绩效考评系统,对预算单位执行人进行问责问效。

总之,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各环节,纳入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全过程,可以实现资金运行和管理的效益最大化,提升部门管理水平,增强单位责任意识。

(二)在成本管理中试行作业成本管理

高校的教学活动具有周期性、重复性的特点,且日常开支不少为间接费用,比较适合作业成本管理法,因其“相关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精确度,避免了传统成本核算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晰的不足。

1.依据高校各业务活动确定作业中心。作业成本法的计算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中心,第二步是将作业中心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其逻辑依据是作业耗用资源,成本对象消耗作业。首先依据高校内为了提供教育和科研服账产生的不同业务活动确定作业,如教学作业、行政管理作业、后勤作业、科研作业等,同性质的作业可归集为作业中心,具体可分为:教学中心、教辅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学生管理中心、科研服务中心,之后才开始作业成本核算。

2.把成本费用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中心。从高校的账务系统中可直接取得各项资源耗用的成本数据,如教职工的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学校正常开支的水电费、仪器设备的购置费和维修费、教学办公楼的折旧费和修缮费等。本着成本效益原则,可以只对间接费用进行资源动因分配。对于直接费用,即专为特定作业消耗的资源项目可以直接计入作业中心成本库,如某学院发生的教师课酬,或是教学人员发生的办公和差旅费,还有专为教学购买的仪器设备等都可以直接将成本计入教学中心成本库,而无需再按资源动因来分配。对于无法直观区分归属作业的间接费用则选取合适的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作业中心:如日常耗用的水电费可以按各中心的场地面积来分配,公共用建筑物的折旧费和修缮费按使用面积分配,公用设备的购置费和维修费按使用工时来归集成本到各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库。

3.确定成本对象,选择作业动因,将作业中心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由于高校内部各院系差异较大,所占用的资源也不同,因此将成本对象细化到各个学院更为妥当。如以某学院所提供的教育服务为成本对象,则可用课时数、学生数等作为作业动因计算出各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率(也称作业率),并据该专业学生所耗用的作业量和作业率,计算出该学院学生的教育成本。这样计算出的生均教育成本既可直观看出耗用各项作业资源的多少,比传统算法下的生均成本信息更为精细和准确,又可以在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进行成本比较,进行成本分析。这样的成本计算虽然繁琐,但有利于管理层利用作业成本信息进行成本管理决策,改进各项作业,优化资源配置。

(三)提高财务分析质量

财务分析首先应确定它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若是为管理层服务的,则相当于是单位经营的“把脉者”,要从数据分析中发现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前预警风险并提出有价值的管理建议;若是为监管层服务的,则要对其提供资源的政府部门、学生家长、科研经费出资者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有关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分析报告。二者目的不同,分析的重点也不同,本文仅对服务于高校内部管理决策的财务分析提出建议。

1.完善高校报表体系,增加管理报表。高校目前的财务分析主要还是集中在财务报表层面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对于管理决策所需的支持信息如资产的利用效率和成本效益分析没有体现,无法为管理决策提供建议。建议完善高校的报表体系,在对外的财务报表体系基础上增加对内的管理报表体系,如编制预算执行情况每月统计表,可以对预算偏差进行分析和控制;教学成本分析表,依据之前所做的作业成本基础管理,可以对比各个学院甚至各个专业学生的成本信息,找出差异,改进教学流程。通过定期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率和维修概率进行报告和分析,可以有效监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总之,对内的管理报表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多样的设置,以服务于管理决策的需要。

2.灵活应用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除了做同期比、预算比外,还可以做同行业的标杆对比分析,但鉴于各高校的财务信息披露情况不同,较难取得其他高校的精确财务数据,可尝试建立高校财务的行业标准值,以便各高校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和财务风险作出客观判断。趋势分析是通过对比高校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高校财务状况变动趋势。具体应用于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和会计报表及其项目构成的比较,但须注意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以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比率分析则可以在不同规模的会计主体之间进行比较,其指标包括构成比率、效率比率和相关比率,基本涵括所有的财务分析指标及方法,包括杜邦分析体系、因素分析法。财务分析的基本工具都是类似的,关键是要根据财务分析服务对象和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3.结合业务数据进行财务分析,重“量”也重“质”。财务分析不仅要重视定量分析,也要重视定性分析。对引起财务状况变动的内外因素都要进行分析,挖掘数据,找出深层次的原因。会计人员应以财务数据做依托,分析背后的业务,找出症结所在,才能起到财务管理的作用。因此,财务分析人员必须熟悉高校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活动,深入了解各个职能部门,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融合,才能做好财务分析,提出有实际价值的改进建议。另外,在实践中还可以进行一些前瞻性的工作,利用趋势分析法结合内外部环境分析,对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济事项做出事前预测。

(四)积极实现会计决策支持职能

1.在高校投资决策中的应用。高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不少投资活动,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时,高校主要考虑的应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而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有不同的内含价值,所以对成本的测算应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如学生公寓建设的筹资方式是选择银行贷款还是与其他方合作建设,对于这种长期决策应考虑到利息因素,在成本的计算上加入货币时间价值的考量,用折现后的成本来比较投资收益才准确。可以采用折现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多种会计工具来测算项目的收益。同时考虑到投资的风险价值,把握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合理衡量项目的风险,若风险过高,则应对项目进行适当调整。

在对项目进行评估时,还应考虑该投资项目对高校其他项目的影响,并将会计部门对该项目的评价与其他部门的评价有机联系在一起,综合考虑投资效益。对高校的大额、长期投资决策还应注意充分、科学的论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时当地的经济环境,树立长远规划,把握投资时机,以确保决策科学有效。

2.在高校融资决策中的应用。在融资决策中,会计部门应以投资决策为依据,合理测算融资需要量即Y金缺口,积极多渠道筹措资金,可以选择吸引直接投资,如校友捐赠,也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如校企合作,还可以选择银行贷款,进行债务融资。若多种融资方式皆有可行性,则应选择融资成本最低的方案,以提升项目的投资价值。这里有两点需注意,在测算资金缺口时,应考虑“固定资产折旧”因素。从现金流角度,折旧属于“非付现成本”,可以为单位提供内部资本,所以在测算融资需要量时应将年度折旧额扣除。另一点,高校的融资要控制财务风险。在融资决策时除了将融资成本作为核心财务标准外,还应将财务风险水平作为重要标准,明确高校的可承担负债量,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

3.在高校中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是指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一种会计管理办法,在高校中应用战略管理会计能为财务管理带来新思路。一方面,战略管理涉及全局,需要会计人员跳出“会计人”的圈子,熟悉其他部门的业务流程,善于沟通,与其他部门相互关联并共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战略管理涉及整体,要求突破单一会计主体的限制,站在学校整体的层面上考察外部发展环境和竞争对手。

作为战略管理会计,关注、收集和分析的信息有财务的也有非财务的,有内部环境的也有外部环境的,难点在于如何搜集非财务的信息,如政府对教育产业的整合思路,同等高校之间的竞争程度和本校争夺优秀生源的竞争能力,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率和学生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等,这些信息对高校的自身定位、经营管理计划以及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管理会计应整合这些信息并做好战略分析提供给高校管理者,以便高校管理层作出战略决策。

三、结束语

管理会计的应用可以推动高校财务管理从事后的记录、分析、总结模式转变为事前预测和决策、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改进的新模式。但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应用还属短板,缺乏相应的信息系统和人才资源支持,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融合也是一大难题,因此管理会计在高校中推广应用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应抓住财政部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历史机遇,提高学校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建立与业务数据对接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培养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以提升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X

参考文献:

[1]郑海鹰.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广[J].商业会计,2016,(14):64-66.

[2]毛国育.大学财务转型与组织变革问题探究[J].会计之友,2016,(1):111-114.

篇(3)

区域品牌次品市场成因及质量改善机制的探讨

天津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的外包服务商的管理

借鉴OECD国家税制,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税制结构

虚拟企业战略执行力评价研究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范围经济的研究视角

构建客户忠诚度模型提升企业竞争力

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生代知识型员工离职动因分析及对策

基于灰色聚类模型的纺织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

论制度包容性增长

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新经济下我国电信产业管制政策演变历程和发展趋势分析

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运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

基于剩余收益的企业价值评估

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述评

农产品质量安全宏观环境综述

我国IPO定价多因数模型设计实证研究

大、小股东和监管部门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动态博弈分析

本刊稿约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国际比较与经验总结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矛盾及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的路径选择

基于有效需求理论的黑龙江省农业保险研究

走出内外环境的困扰推动和实现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

企业资源计划(ERP)实施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探析——基于“创新—知识人”假设的认知视角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理论和实践:回顾与展望

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就业影响分析

基于顾客满意的顾客忠诚培育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熵权法综合评价研究

我国农村市场流通问题研究

后危机时代应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制约消费扩张的制度

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经验借鉴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国供销合作社的流程再造

论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护

制寿险营销模式:现状评估与改革建议

从基金经理高流动看基金公司的制度创新

美国市场利率对基准利率的反应研究

突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

基于委托理论的家族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企业家生命周期战略演化研究

钱德勒战略与结构互动分析框架的理论模型构建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公共项目的社会影响后评价——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实现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对策研究

对外贸易与新疆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税政管理博弈均衡分析

我国增值税转型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环境探析

商品房成交量下降的供求原因

统筹城乡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

篇(4)

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双语教学。文件指出,在进行双语教学时,“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所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要先行一步”。这里与金融联系密切的会计专业相应地对我国国民经济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众多高校相继开展了会计专业双语教学,高等教育评估中还提出了“5%-10%”量上的要求:“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价方案中也规定,达到优秀标准的学校,双语教学的课程要占到8%以上 ”。

一、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及双语人才供需分析

“双语教学”一经产生,就引起理论界的争论,经过不断探讨基本上已达成共识:一是在我国,双语教学通常指使用中英两种语言;二是双语教学应分层次、按计划逐步展开。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是为了适应经济活动全球化的要求产生的。经济活动全球化也要求教育国际化、会计人才国际化、就业范围的全球化,广泛开展专业双语教学是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一)客观形势对双语人才需求方面

从我国经济形势来看,加入WTO后,国际资本不断涌入,众多企业也走出国门,无论是在本土还是在国外,都需要双语会计人才,加上全球一次又一次的并购浪潮提供了广阔的会计服务市场,跨国公司的涌现、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频繁需要大量的专业会计人才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从1999年我国第一次遭受外国反倾销调查至今,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已有500余起,且近两年呈增长趋势,每年都在30起以上,多时可达40-50起。有关部门估算,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每年平均损失800多亿人民币。排除其他原因,懂得国际会计准则的人才匮乏是主要的原因。“企业败诉的很大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不能提供有关产品生产的准确会计资料。”一位长年研究国际贸易的人士说,例如彩电企业,在遭遇反倾销调查时,必须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做好账,必须及时提供账本、生产记录、购销合同、发票、运输、保险等单据,但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是空白。而在目前,能熟练应用英语并且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高级财会人才需求出现了严重的短缺。同时,世界著名的安永、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又在中国不断加强既懂会计又懂外语的人才竞争。

(二)双语会计人才的供给方面

1.双语会计人才供给方面:目前,我国双语会计人才严重短缺。由于这类人才高校教育供给不足和滞后,国外的一些会计行业的资格考试及培训涌入我国,如国际注册会计师证书又称特许公认会计师认证(ACCA,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以英国为基地的国际会计师公会AIA(国际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CCNA(CISCO职业认证)、CCIE(国内互联网专业证书)等国际认证,受到就业者的普遍欢迎。自ACCA在国内启动以来,到2001年中国内地仅有2800人注册成为ACCA的学员,到目前也不到1万人;中国目前持有AIA证书的约有200人。可见会计双语人才培养的空间很大,高校会计专业双语人才培养也该提上日程。

2.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状况

我国许多高校在2000年之前没有明确提出双语教学,但是会计专业英语确实一直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专业英语处于一种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中间状态,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过程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000年之后,随着国际经济交往活动的增多,不少硬条件和软条件都好的重点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开展了英文授课,比如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院校;当2001年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明确提出双语教学要求和评估指标体系后,几乎所有设有会计专业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想尽办法争取开设会计双语教学课程,但很多高校处于试点和实验阶段,只是选择部分年级部分班级来开展;同时部分院校积极联络境外高校合作办学、互派师生;有的还设置了国际会计专业、国际通用会计考证班等,全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

翻开众多高校的会计专业招生简章,可以看出双语课程逐年增多,这预示着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由于各地高校所处地域不同或教育实力差异悬殊,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良莠不齐。

3.高校学生的就业选择

根据笔者的口头调查,会计专业的双语课程很受学生欢迎,85%的学生希望更多的会计课程利用双语教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收入高的工作,比如进入外资企业。根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中国会计视野网近日的《2004财会行业从业人员薪资调查分析报告》。调查显示:依据单位所有制性质、所有制类型的不同,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差距很大。工资收入最高的是欧美外资企业,最低的是事业单位/团体及行政单位,其平均数及中位数均不及欧美外企的一半。外企的起薪一般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其低位数一般高于1万元,其他类型企业低位数均不超过1万元。 如果学生毕业后要想进入欧美外企,起码应具备双语课程的知识储备,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双语教学是教育向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必要选择,也是顺应学生主观意愿的。

(三)总体趋势分析

在未来的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熟知专业业务和国际事务的会计人才位居榜首。据有关人士估计,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双语会计人才,双语人才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需求缺口巨大,供给却处于短缺状态。

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大学中基本上都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有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和条件。所以在外界经济环境不断全球化形势下,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重大而深远,高校会计课程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二、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

教育、教学规律表明,师资、学生、教材是最基本的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师资因素

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是具备合格师资。会计本科教育层次中,双语教学师资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1.在专业知识方面:全面深入掌握本专业各科的基础知识,并在某些学科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掌握本专业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2.在外语语言能力方面:除了扎实地掌握一门基础外语以外,还具有用中外文流畅地表达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交流能力。双语教学与一般专业教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语言表达的双重性。这就要求双语教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练习本专业各种词语的中外文表达方式,达到应用自如的境地。3.要求会计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应尊重教学规律,了解学生心理,合理安排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高校中主要由两部分教师承担双语教学的任务。一部分教师在英语国家获得过学位,并在国外的有关学科领域开展过前沿的研究工作。他们非常适合双语教学工作,但这种教师的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另一部分教师虽然没有在英语国家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但他们同样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站在学科前沿,他们在双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当加强运用外语能力的训练。

(二)学生因素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根据笔者观察,绝大多数学习英语的学生尽管能通过国家组织的四级六级考试,但是听说能力明显不足。用汉语学习和理解会计相关课程尚有一定难度,如果改用纯英语授课恐怕学习效果和理解知识点的难度更高。用一个大家熟知的例子就能说明这个问题,我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通过考托福和GRE去美、英、加等国家留学,他们应该代表了我国大学生和研究生英语的最高水平。可是,这些大学生和研究生到了英美国家却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几个月)才能适应课堂教学,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带着录音机走进课堂,以便能记录下自己听不懂的地方,课后再重听。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了解我国高校中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完全清楚他们是否真正具有接受双语教学的能力。以这样的英语基础去接受用不熟练的、甚至是充满语法错误的英语进行的专业课教学,我们还能期望他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吗?我们还能期望他们基于此准确获得最新的前沿科学知识吗?

(三)教材

教材是教育活动实施的载体,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吃力。根据实验教学和对双语实践的调查,会计专业双语课程使用教材比较容易解决的是直接源于西方的一些课程如《西方财务会计》、《国际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这些课程在市面上书店里能直接购买到,甚至还配有中译本、习题集及答案、光盘、教学PPT文件;而对于一些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专业课如《预算会计》、《村合作组织会计》则比较困难;特别是我国与西方国家会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一致,比如我们开设有《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入门课程,西方则无,还需要花费人力、财力编译开发适宜我国教学体系的教材。此外,外文教材价格比较高,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三、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优势和困难

全球化背景下的会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国际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特别是会遇到更多的会计国际协调问题,这就给担当桥梁的双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双语教学也会显示出其优势与不足。

(一)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优势

毫无疑问,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了外语运用能力的训练,还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拓展型人才,有助于国内企业顺利走出国门,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能够增强高校师生查阅前沿外文科研成果,借鉴运用于我国会计实践工作中。

(二)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困难及克服

尽管在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无论于国家、于学校、还是于学生将来都受益,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双语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其表现为:一是缺乏语境气氛,学生在外语环境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只是就教师布置的用英文表达的练习或作业用母语理解处理再翻译为英语,即:难以形成异语思维方式、容易死记硬背;二是会计专业学习上的“夹生饭”现象,英文授课知识没有完全掌握,中文知识体系不全面、不协调,根据安徽工业大学对实施会计双语教学的相关教师的调查表明,有一半的学生对今后从事的工作有所担忧,怕不适应中国的会计制度,它对考研究生、考注册会计师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无论如何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缺点应该是可以寻找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克服的;三是把会计专业课上成了外语课,学生所需要的会计专业知识不够。如何让会计双语课更充分地发挥优势,避免其弊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关于语境气氛不够的问题。可以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基于环境变化和交流的需要的产物,我国绝大多数人说汉语,汉语母语就像我们大部分人使用右手那样相当熟练,不用刻意去营造母语气氛。外语语境相对少一些,用外语就像用左手一样不顺。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外语角、收听外语广播、听外文歌曲、广泛阅读外文专业材料、撰写外文论文等途径进入到外文语境中潜移默化,使外语的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2.会计专业学习上的“夹生饭”问题。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指望把所有的专业知识都灌输给学生,并且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双语教学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会计双语教学中应注重把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讲授、讨论互动等形式吃透,不能贪多求全。

3.外语课与专业课定位问题。外语课会偏重于语言音、意、结构、语法等基础知识方面,而会计专业课程则更注重运用外语来进行会计账务处理。鉴于会计语言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作用主要是使国际间贸易往来顺畅,所以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应该定位于专业知识上,而不是外语语言。

篇(5)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本文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历程.倾听故事,思考探究,归纳出影响大学生求职的诸多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反思存在问题的根源.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求职经历;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5;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43-02

1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相关研究概述

1.1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越来越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每年的招聘会人头攒动,但真正能找到满意的职业岗位的毕业生寥寥无几.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应聘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更看重应聘者的经历和经验,这恰恰是很多大学毕业生所不具备的.经过统计,2014届共有727万左右的毕业生,而2013届的毕业生699万左右,增长了28万人,根据一些招聘网站的统计,尽管毕业生数量上涨,但2014年面向毕业生职位的数量也比去年增长了10.14%,因此实际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有所缓解,就业率低并不是由于求职市场的饱和,而是毕业生自身并没有对自己的求职以及未来的人生做好规划和准备.

1.2 相关研究概述

很多学者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彭义泰认为,就业竞争力包括内在竞争力和外在竞争力两个方面.内在竞争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获得的求职能力,而外在竞争力是指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外部因素;阮美飞在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中总结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1)学生的自我认识不足.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性格与价值观、选定的目标与需求、情商、工作经验、学历与能力、生理情况等七个方面.(2)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科学.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培养就业能力的方向标,也是地方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3)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强.(4)学生的期望与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差距较大;闫大伟提出了就业能力“亚健康”的观点,他认为就业能力“亚健康”现状为:缺乏就业形势分析能力,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缺乏求职应聘能力,缺乏就业心理素质.产生的原因是:“家庭温室教育”与“高考风向标”的影响,高等教育体制与学校培养模式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落后的影响.

2 求职故事

2.1 窦同学:求职让我成长

窦同学,男,合肥某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毕业,1990年出生,安徽合肥人,现就职于安徽某营销咨询公司,从事文案策划类工作.

窦同学开始也并不准备毕业就走向职场,他从大四开始就认真为考研做准备,和很多人一样,一方面为了逃避暂时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从而寻求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窦同学选取了新闻学作为考研的方向,属于跨专业考研,由于专业课知识储备不足,他考研失利了.

之后便踏上求职之路,他先确定好自己喜欢的工作类型,考虑到自己的专业是文科性质,窦同学给自己的岗位定位在文案方面,在网站上投了多份简历,最终被一家营销咨询公司录用.营销咨询类公司近几年比较热,市场需求量大,因为是文科生,有写文案的底子,所以在公司实习了一个月之后就决定签约了.窦同学的求职过程似乎很简单也比较顺利,他原本打算仅在这个公司锻炼一下自己,然后寻求更好的发展,而现在他仍在这家公司就职,虽然他很忙,经常出差,熬夜写策划,但是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成长了很多,到目前他没有跳槽,还是踏踏实实地工作着.

2.2 任同学:我还在前行

任同学,女,安徽安庆人,父亲在北京做茶叶生意.大四毕业直接保研,仍就读于我们本科母校,她在本科时辅修了一门会计专业,因此保研的专业方向是农村与区域发展经济学类专业硕士,现在,她已经研二,正在求学求职的路途上.

任同学辅修会计学是当时其父亲的建议,觉得中文专业太不好就业,经济学类比较好找工作,而他也有一些人脉关系可以帮忙.保研也是因为想找一份不错的工作,研究生学历会在就业市场占优势,所以她并没有像那些专心想走学术路线的同学一样努力备考,选择保研仅仅是为了文凭.“现在她研究生也快毕业了,除了忙着写毕业论文,也在忙着找工作.”

3 分析与反思

3.1 影响求职的因素有哪些

根据两位同学的求职经历,可以看出不同的因素差异影响到了他们的求职目标、求职准备和最终的求职结果.那么到底哪些因素比较关键呢,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3.1.1 求职意识和目标

从以上实例中可以看出,积极的毕业生求职者,较早就有了求职意识,并且有较明确的求职目标.例如,任同学是在本科二年级时就开始为找工作而辅修一门课程,增加一项技能,尽管这种意识和动机产生的原因是父亲的督促和提醒.而被动的应届毕业生求职者,往往没有提前规划过自己的职业道路,或者对自己的求职方向不明确,后来的决定可能是依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临时做出的,往往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3.1.2 求职行动方面

在求职行动方面,有的应届毕业生求职者锁定一个目标和方向,除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外,其他不再尝试,如窦同学;而有的应届毕业生求职者则是大致确定一个方向,即工作的基本类型和条件后采取多管齐下的求职方式,多准备,多尝试,尽可能抓住更多的求职机会,如任同学.这两种方式因人而异,如果自己在某一项工作技能上比较有竞争力,可以为自己确定非常具体的求职目标;如果不是以自己的爱好或特长来找工作,而比较注重工作条件或相关附属条件的话,可以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

3.1.3 求职历程的主观学习体验方面

在求职历程的主观学习体验方面,主动的毕业生求职者会抓住机会锻炼自己,为真正踏上职业岗位做足准备,如任同学,在大四空余时间实习,积累经验;而窦同学就业目标的思考并不成熟,是仓促之下就选定了一个自己虽然有兴趣,但并不熟悉的职业,所谓的文科生的文案写作底子只是一种自我心理安慰,也并没有实践经验.

3.2 我们应该怎样做

3.2.1 亟待解决的问题

求职意识薄弱,求职准备不够充分.尽管步入大学但一些大学生仍然意识不到大学所学的知识及社会实践活动和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怎样的关联,他们不会有意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以及各类社会实践,尤其是一些依赖性较强的学生,一直守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意识,更不会为自己几年后的求职提前做准备.事实证明充分的求职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掌握了专业的知识素养,并且多进行实践训练,才能在求职过程中取得历功.因此,高校应该提早安排职业规划及就业辅导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求职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及实习,让学生提早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熟悉社会.

在进行求职之前,不少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做一定的规划,他们没有认真仔细地思考自己喜欢的职业类型、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到找工作之时只能四处投简历,只要有单位接收都可以.出现“病急乱投医”频繁的现象,这样所导致的结果是:大学生跳槽现象多,很多毕业生情急之下进了某公司,进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很不喜欢或者不太适合这样的职业,不到一年就跳槽,两年下来并没有为自己积累有用的工作经验,想换个自己满意的职业也是难上加难.虽然“广撒网,钓大鱼”也是一种方法,但是需要有一个适当的范围,所以需要大学生提前对自身的优势以及兴趣爱好等做详尽的分析,在求职之时有大致的方向和目标,不至于太过分散精力,求职的成功几率也会提高.当然职场如战场,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这时候需要面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评估、调整自己的求职目标和求职策略,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3.2.2 正确合理的对策

首先必须要了解自己,包括兴趣、性格、能力等等;其次要通过实习等形式了解实际的职场,熟悉某一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另外,求职信息和资源的获取非常关键.大学生要善于利用各类信息平台,关注对自己有价值的求职信息,在求职之前对自己的求职方向有大致的定位,并对职业概况较为熟悉.而高校也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实习机会和信息平台.

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要学会变通,在求职中成长.在求职过程中,要根据职业市场的情况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预期目标、求职策略,并保持积极的求职心态,尤其是在面临一些挫折时,需要提醒自己求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成长和学习的过程,只有在求职过程中学会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尽快实现自己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岳昌君.毕业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与趋势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3(Z2).

篇(6)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2010年7月3日,我国国内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紫金矿业位于福建上杭的紫金山(金)铜矿突发渗漏环保事故,在造成汀江重大污染9天后,紫金矿业于7月12日晚间公告予以披露,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所规定的“上市公司应当自该事件发生之日起两日内及时披露事件情况以及对公司经营和利益相关者可能产生的影响”,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再次引起了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戴维・林诺维斯于1968年在《会计职业与社会进步》一文中提出来的。由于我国对其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国内理论界对其涵义的争论较大。综合起来主要是指即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主要目标之外所负有的对企业利害相关人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逐已渐深入人心,其主要是运用会计的方法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计量、记录和分析,从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进行核算,最终向政府及公民全面反映企业对社会的各种影响,实现社会净贡献最大化。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是指社会责任会计反映和控制的客体。由于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体现在多方面,因而,企业的社会责任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环境的污染及治理、能源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解答社会公众的热点等。结合我国国情及其会计现状,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应包括如下一些内容:(1)能源利用方面的信息。利用尽量少的能源消耗获取尽量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2)企业职工方面的信息。一是企业为职工所提供的工作本身,即招聘录用、技术培训以及为职工提供的发展空间;二是职工收入方面的信息,如职工的工资、独生子女保健费、离退休人员的劳动保险、劳动条件以及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的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障费和医疗保险费等。(3)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包括周边环境和生产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等相关指标。(4)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的信息。

三、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从法律上看,属于义务的范畴,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保障公民和组织履行其义务。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是通过其他具体的法律法规构建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具体内容主要分散在《公司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诸多法律法规之中。而从目前的制度规定来看,证监会、证交所、国资委和财政部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上所作的规定只要求企业披露相关信息,但对于计量标准、披露形式、披露的具体内容、信息审验等并未进行强制性规定。

2.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成本过高。与传统财务会计核算内容相比,社会责任会计所要求核算的内容更为复杂多样,包括企业收益的社会贡献、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生产安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社会公益的责任等。目前我国部分企业还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致使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成本过高,尤其是对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积极性。

3.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清。公司社会责任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尚处于引入、探索阶段,目前的社会责任报告也不免出现认识偏差或误区。最为突出的是公司对社会责任的涵盖范围认识不足。公司社会责任要求公司的经济、社会、环境责任并进,但容易造成公司矫枉过正,对股东利益只字不提、或者将社会责任等同于社会捐赠、环保、“企业办福利”。

4.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第一,披露内容不充分且披露的力度不够。目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强制企业披露统一标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在报告中,企业报喜不报忧,只披露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很少提及其对社会的不利影响或忽略其应该承担而未承担的社会责任。第二,披露方式是以会计基础型居次要地位,而非会计基础型居主导地位。企业在对有关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披露时,更多的时候是使用大量的文字信息对其进行描述,会计基础型的定量描述几乎没有。这种方式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使其披露内容的有用性大打折扣。第三,社会责任会计科目不单列。在日常的业务处理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应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导致企业将发生的社会责任项目归入传统的会计科目内,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事项纳入常规的财务会计事项进行核算,这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第四,缺乏独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现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没有要求企业要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也没有明确规范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四、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1.完善社会责任的法规建设。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国家必须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用法律规定使之法律化,并对企业给社会造成的“外部经济”进行奖励以鼓励其发展,对给社会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进行惩罚。目前,社会责任相关法规覆盖面较窄,尽可能使法律涵盖所涉及的社会问题,法律条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必须尽快地制定出产品安全、产品责任、职工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

2.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应鼓励企业在运用社会责任会计过程中,通过实践工作中社会责任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提高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的认识,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扫除认识上的障碍。

3.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分别采用不同的披露模式。第一,对于小型企业可以采用叙述性的披露模式。第二,对于中型和大型企业可以在现有的四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项目或者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例如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置“社会责任固定资产”明细科目,用来核算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而购建的固定资产;在“其他应交款”下设“应交排污费”、“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应交矿产资源占用费”等明细科目,这种形式可以与传统会计报表相衔接。第三,对于上市公司应当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可包括:“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因为社会责任问题拥有多少资产存量,背负了多少债务以及它们各自的构成情况;“社会责任利润表”用以反映会计主体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发生的收支情况以及利润的形成情况;“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动态地反映了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发生变动的情况。

参 考 文 献

[1]李峰.以“紫金矿业”事件为启示再议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J].中国市场.2010(39)

[2]刘茹.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探讨[J].现代商业.2010(10)

[3]胡承德.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9(6)

[4]李丰团.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0(17)

[5]范睿.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15)

[6]李惠阳.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7]刘晓红.完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J].商业会计.2010(12)

[8]万寿义,张佳伟.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6)

[9]黄丽,彭卉.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0(13)

[10]刘红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想――基于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北方经济.2010(6)

[11]孟敏子.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12]林松池.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0(9)

[13]沈洪涛,宋献中,许洁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0(4)

[14]李晓蕾.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对策[J].会计师.2010(1)

[15]张本静,田月昕.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浅析[J].当代经济.2010(1)

[16]李勇.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实证分析[J].会计师.2010(2)

[17]刘恋,刘胜.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相关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24)

[18]于增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责任会计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7)

[19]王东飞.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7)

[20]刘程蕾,梁希.关于社会责任会计对我国经济推动作用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0(5)

[21]李静.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11)

[22]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3]黎精明.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24]黎精明.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4(6)

[25]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架[J].当代财经.2005(6)

[26]王凯.浅析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J].会计师.2010(4)

[27]刘建娜.试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经营管理者.2009(3)

篇(7)

关键词:文秘专业调查研究分析

文秘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人文类基础性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状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校是培养高素质文秘人才的摇篮,那么,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秘人才?文秘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职业能力、知识结构?高职院校应如何顺应社会的需要培养适用性人才?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应该考虑和弄清的问题。

为配合我校文秘重点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开展了旨在为文秘专业改革提供依据的社会调查活动,目标是调研文秘人才的市场需求状况,以及了解社会对文秘人才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状况。此次调研活动以江苏省苏南地区各级企事业单位为调查对象,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发放《文秘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要求调查问卷》138份,实际回收116份,有效率为84.1%。在访谈和问卷中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1高职文秘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分析

1.1文秘人员的品质要求情况在文秘专业学生应具备怎样的基本品质中,:随机应变(90%)、吃苦耐劳(88%)、忠诚与服从(86%)、热情开朗(76%)、勇于创新(72%)、甘于奉献(63%)、廉洁守法(41%)。可以看出,大部分单位在招聘文秘人员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灵活程度、努力程度。

1.2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

我校确立的文秘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模块分为六个模块:口头及书面表达模块、应用现代办公技术能力模块、人际沟通及公关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综合素养模块。

在口头及书面表达模块中,赞同设置的课程比例顺序如下:文秘英语(95%)、普通话训练(93%)、商务英语(82%)、演讲与口才(80%)、英语听说(53%)、语法修辞与实用逻辑(34%)。建议增设有关公开发言及如何提高应对客户的谈话技巧方面的课程。

在应用现代办公技术能力模块中,赞同设置的课程比例顺序如下:办公自动化及实训(99%)、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与维护实训(97%)、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及实训(95%)、网络技术及实训(77%)、网页制作及实训(65%)、数据库应用及实训(52%)、信息学概论(32%)。建议增设有助于对计算机程序了解的课程,同时,在教学中加强现代办公技术的应用和实习。

在人际沟通及公关能力模块中,赞同设置的课程比例顺序如下:人际商务沟通技巧(99%)、个人与团队管理(92%)、客户关系管理(86%)、公共关系学(72%)、国际商务礼仪(65%)。建议在教学中多一些实景模拟演练。

在职业核心能力模块中,赞同设置的课程比例顺序如下:秘书实务(92%)、文书学(90%)档案管理(90%)、实用公文写作(83%)、秘书资格考证实训(81%)、毕业实习(72%)、专业认识实习(69%)。建议增设有关如何开展会议、展销会等筹备方面的课程。

在职业拓展能力模块中,赞同设置的课程比例顺序如下:人力资源管理(90%)、电子文件管理(89%)、市场调查及实训(80%)、电子商务(80%)、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实训(76%)、基础会计(68%)、企业管理(61%)、经济法基础(53%)。建议多增设一些经济管理、科技等方面知识,会计、统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知识的课程。

在秘书综合素养模块中,赞同设置的课程比例顺序如下:秘书修养书目(87%)、职业形象设计(80%)、书法(70%)、中国传统文化(61%)、摄影技术(34%)。建议增设《企业文化》课程。

1.3秘书人员具有职业技能证书情况

在回答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应具有何种职业技能证书时,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93%)、国家计算机应用B一级证书(85%)、江苏省大学生英语B级证书(73%)、剑桥商务英语证书(72%)、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69%)。建议学生还要具有驾照C证。

由上可以看出:社会比较认同学生同时具有英语、计算机等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因此,文秘专业学生除了必须的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外,持有多种证书可以为学生就业增加了不少法码。

2文秘人才需求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在回答“您认为近年文秘专业的社会需求如何?”时,84%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为文秘专业提供了较大的需求空间,有部分单位表示会在将来的一、两年内招聘专业素养好、技能和事务能力强的文秘专业学生。这说明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但同时,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将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型、全面型、复合型文秘专业人才。

在回答“您单位未来5年内将需要扩充哪种类型的文秘人员”时,80%以上的单位选择了大专(高职)毕业生,只有不到20%的单位表示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毕业生。这显示,企、事业单位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一般认为受过文秘大专层次教育已够用。

在回答“您觉得我院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就业的方向定位是否准确”时,85%的人认为准确。他们赞成当前秘书应定位为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秘书。这表明,各个单位很看中文秘人员的综合能力,需要的是“全能型”、“智能型”秘书人员。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事业单位内部文秘岗位分工不细,文秘人员身兼多职,往往集文秘工作、财务、统计、人事、档案管理等多种工作于一身,这就要求文秘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文秘专业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掌握其他非文秘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博”与“专”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

在提出意见和建议中,有不少单位提出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他们认为当前社会普遍存在学校学生操作能力不强导致社会适应性不强的问题。建议学校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安排一些实践环节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加强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其一进入单位就能尽快适应和开展工作。

3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社会各界对文秘人才的要求趋向于多元化,十分看重文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我校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面向市场需求,突出实践性,增强文秘专业人才的就业适应性。

3.1加强专业认识

在平常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对“你为什么选择此专业”、“谈谈你对此专业的认识”、“你认为通过此专业的学习,能够获得什么?”等等问题认识模糊不清。专业认识不清必然导致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动力。因此,作为专业教师,有必要在新生入学之初,一方面应加强专业介绍,包括专业特点、专业市场需求、专业素质要求、专业就业前景等等,另一方面,应给学生以正确的专业思想指导。大学教育是“授之与渔”,而不仅仅是“授之与鱼”,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学到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扩展知识视野,按照自己的专业理想夯实专业能力和技能。文秘专业比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仅仅是端茶倒水,干杂活,事实上,它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如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口头、笔头表达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那么,作为文秘专业学生,就应该把视野从“专业”提升到“职业”的高度,着力打造自身的职业素质,为将来的求职就业奠定基础。

3.2面向市场

企业面向市场必须要生产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而学校面向市场必须要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如何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首先要做好专业年度市场调研与分析。其次,要采用适合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方法。例如,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江南地区,那么,《档案管理》这门课程的教材就必须从针对国有企业向针对民营企业转变,探讨一套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档案运行、管理机制。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在于市场性,随着市场不断变化而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知识的传授上,应及时增加一些适用专业知识和案例,增加学生知识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再次,提倡多证多能,要求文秘专业学生在取得专业文凭的基础上,持有多种能力证书,如文秘职业资格证,普通话证书,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汽车驾驶证以及电子商务、报关员等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3实践性

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两者共同要求着高职学校教育必须具有实践性。实践性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1)课程体系。不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而以实用性、技能性为特点。保留优势专业课程,删除不必要课程,调整不合理课程,增设社会急需课程。(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方法,融案例、情境、讨论于一体,让学生分析与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共事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在讲授课程内容上,不追求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以实用性、技能型为特点,改变教材原有内容编排,进行模块组合教学。如《,档案管理》课程可以不讲档案学概论的内容,仅介绍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科技档案管理及一些专门档案管理(如财务、人事)等的内容。(3)模拟实训。开设实训课,建立实训室,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最大的特点,也这是高职教育的优势所在。通过实训环节,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4)强化实习。文秘专业主干课程《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是两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感性认识,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实习活动。首先,在学生开始学习理论知识之前,可安排学生到相关部门实地参观,使学生对专业有感性认识,为理论教学打下基础。其次,在讲授完一门专业课后,再次安排学生到相关部门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中的理论难点和重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充分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高莉.文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6,(6):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