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2 15:59: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篇(1)

椎管内麻醉是临床常用的手术麻醉方式,通过麻醉局部的脊神经来发挥镇痛效果。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神志清醒,会受到手术室环境的影响而出现各类负面情绪、并引起生命体征不稳定,进而影响手术的进行。因此,需要在麻醉维持过程中给予相应的环境护理,以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实施。为探讨研究手术室环境护理在椎管内麻醉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该研究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9月期间手术室环境护理在椎管内麻醉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期间在该院接受椎管内麻醉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明确的原发疾病诊断,符合手术指征;②收住院完善各项检查后给予椎管内麻醉手术;③麻醉方式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和骶管麻醉;④无其他合并症;⑤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⑥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共入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给予手术室环境护理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37~57岁、平均(45.2±6.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5~56岁、平均(44.8±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包括摆放、体温维持、环境清洁、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出入量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环境护理措施,具体包括:①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向其交代手术室环境,使其尽快熟悉陌生环境、较少不必要的焦虑;②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中,保持手术室安静、亮度适宜,避免噪音及强光对患者的刺激;③保持环境温度与患者体温适宜,及时为患者覆盖被褥。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 麻醉诱导前,观察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情况,包括HAMA焦虑评分、HAMD抑郁评分。

1.3.2 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 做手术切口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麻醉诱导前,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做手术切口时,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椎管内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1],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的某一间隙,来阻断脊神经的传导功能,进而发挥麻醉效果[2]。对于接受椎管内麻醉的患者而言,一方面,当其进入手术室后,处于陌生的缓解之中,加以对手术操作认知不够,会引起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麻醉诱导工作的进行[3];另一方面,在麻醉完成后,又由于患者神志清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知医生的手术操作过程,当手术开始时可诱发应激反应并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4]。因此,需要针对该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5]。

目前的临床经验表明,麻醉诱导前的负面情绪情况以及手术切口时的生命体征情况是评价椎管内麻醉患者围手术期状态、反应手术室环境护理价值的重要指标[6]。为此,在上述研究中,我们就从麻醉诱导前的负面情绪以及手术切口时的生命体征两个角度分析了手术室环境护理在椎管内麻醉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探寻椎管内麻醉患者合适的手术室环境护理方式提供参考和依据。

篇(2)

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7年4月至2011年11月间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型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 观察组32例患者中,显效17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护理有效率为906%,对照组32例患者中,显效12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75%。结论 临床上采用舒适型护理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脑梗死;舒适型护理

糖尿病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各种致病因子对机体产生作用,从而致使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并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危重的疾病,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而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对于患者的危害更大,导致患者的死亡率不断上升[1]。对此,临床医生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并给予其有效护理,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实现对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对其采用舒适型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7年4月至2011年11月间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其中,男33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为658岁,女31例,年龄59~80岁,平均年龄为671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需要进行有效护理。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型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型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症护理,以缓解患者的病情。观察组患者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生命体征监护 出现此种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导致其生命体征不稳定,对此,医护人员要首先给予患者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护,对于患者的血糖、血压、意识状态等指标进行监控,对于波动剧烈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其对症处理,以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

122 局部皮肤护理 在对患者实行治疗的过程中,会导致患者的局部皮肤出现输注切口,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从而对其治疗产生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皮肤输注口进行有效护理,采用无菌操作,以有效预防感染,从而保证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2]。

123 偏瘫护理 糖尿病伴有脑梗死疾病的患者会出现偏瘫症状,从而导致患者的正常活动受到限制,对此,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加强按摩,以刺激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以增加皮肤营养,逐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患者的正常活动。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消失,生命体征稳定。好转: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所消失,生命体征稳定。无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消失,病情加重[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

2 结果

通过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32例患者中,显效17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护理有效率为906%,对照组32例患者中,显效12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75%。

3 讨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危重的一种疾病,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而且死亡率较高,严重制约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此种疾病,应当给予患者有效护理,以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型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此种护理方法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治疗要求,以缓解患者的痛苦,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帮助较大,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从而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照组则难以达到此种治疗效果。因此,舒适型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蔡红卫,陈兵,邹英,等216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51(02):5657.

篇(3)

[关键词] 股动脉穿刺;延迟性皮下血肿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4-0108-02

冠状造影(CAG)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PCI)在目前临床技术上具有术后恢复快且创伤面小的特点,但介入治疗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1]。经股动脉途径TFA是较为广泛的经皮介入途径。尽管股动脉是相对深部、远端的血管,经此入路发生缺血性并发症较罕见,但出血和血管并发症较常见[2,3]。心脏介入手术后一般在24 h内会出现皮下血肿现象,>24 h发生的皮下血肿则称为延迟性皮下血肿[4]。作者探讨对经股动脉穿刺行心脏介入手术后并发延迟性皮下血肿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以及围期护理经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80例经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男120例、女60例,年龄45~86岁,平均65.5岁。PCI术后并发延迟性皮下血肿的患者40例,男32例、女8例,包含20例假性动脉瘤、12例动静脉瘘,8例发生严重的皮下组织坏死。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和干预组,分别为16例与24例。进行术前、术后系统护理并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估,效果良好。

1.2护理

1.2.1 常规护理 按照常规进行病房巡视、药物配给、观察病情,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与家属,并进行常规性清洁护理。

1.2.2 护理干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心理辅导、知识宣传、康复锻炼指导以及营养支持,以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让患者积极配合医师治疗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工作。①患者术前生命体征指标评估 术前患者进行三高、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生命体征指标检测,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血糖以及血脂指标变化,确保指标变化在正常范围之内,并提醒医生术中控制或减少使用肝素的剂量[6]。②术后延长生命体征检测 患者术后首先进行常规护理、24 h心电图功能监护,并每隔半小时进行1次监测记录。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穿刺点皮肤,并且定时进行患者脉搏以及皮温的详细记录。观察术后患者合并疾病症状表现,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③ 预防皮肤感染 患者术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抗生素注射,连续3 d。注意患者穿刺皮肤点的清洁护理,禁忌沾水,避免其对穿刺点皮肤污染。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分组t检验。

2 结果

见表1。由表1可知术前指标常规组显著低于干预组(P < 0.05)。术后指标也是常规组显著低于干预组,且差异极显著(P < 0.01 ) 。由此可知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病患的病情,加快其恢复速度。

3 讨论

目前,股动脉穿刺是心脏介入治疗方法的主要手法之一,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设备不断的改革创新,PCI操作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支持。本文通过研究并发延迟性皮下血肿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观察,并结合常规护理与干预护理两组试验结果得出:常规护理组延迟性皮下血肿患者16例,出现皮肤感染的患者达4例,干预组24例延迟性皮下血肿患者,皮肤感染仅1例。表明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生命体征监测与临床观察并进行心理疏导、营养支持等干预性护理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或预防患者出现感染现象。因此对于高危患者应加强术前、术后的血糖、血压、血脂等生命体征进行临床检测;患者进行心脏介入术麻醉苏醒前后必须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数,如果出现病变或者延迟性皮下水肿现象必须及时进行最佳时间抢救,稳定患者生命指数;同时要做好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进行轻松术后恢复。

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心脏介入诊疗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临床实践操作技术,具有方便、快捷、有效、微创等优点。虽然存在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6],但由论文结果可以看出,对经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手术并发延迟性皮下血肿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但可以减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而且还可以降低患者出现皮肤感染的机率。

[参考文献]

[1] 高佩凤. 介入诊疗术的适应范围及护理进度[J]. 职业与健康,2007,7(23):1150-1151.

[2] Doyle BJ, Ting HH, Bell MR, et al. Major femoral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cidence, predictors,and impact on long-term survival among 17,901 patients treated at the Mayo Clinic from 1994 to 2005[J]. J Am Coll Cardiol Intv,2008,1:202-209.

[3] Elbarouni B, Elmanfud O, Yan RT, et al. Temporal trend of in-hospital major bleeding among patients with non 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Am Heart J ,2010,160:420-427.

[4] 赵芝香,唐迎红. 经股动脉穿刺行心脏介入手术术后并发延迟行皮下血肿的观察与护理[J]. 现代医院,2010,10(3):87-88.

[5] 郑耀珍.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56.

篇(4)

关键词 迟发性颅内血肿 观察 护理

资料与方法

我科自2003年6月~2006 年6月,共收治了经CT扫描或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22~ 58岁,平均38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2例,坠落伤16例,跌伤10例。

症状体征:观察治疗中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48例(大部分),频繁头痛、呕吐15例,瞳孔变化8例,明显贫血5例。血肿位于额叶15例,颞叶32例,顶叶8例,小脑半球3例。出血量<15ml有8例,15~30ml有38例(多数),>30ml有12例(少数)。

治疗及结果:本组病人入院后予止血,降颅压,抗脑水肿,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对症和支持等综合治疗,并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瞳孔、Gcs和SPO2,如发现异常,及时纠正。在治疗观察中发现并确诊58例,手术治疗42例,非手术治疗16例。本组治愈55例,死亡3例。

观察与护理

意识变化的观察:尽管病人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但观察过程中,随着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发生而出现意识障碍。前72小时每30~60分钟进行1次Gcs评分动态观察。如Gcs评分减少或一度烦躁不安,然后突然转为安静状态,或在意识尚清醒的情况下出现小便失禁,病人由非昏迷转为昏迷状态等,均提示迟发血肿的可能。应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争取尽早复查CT明确诊断。

瞳孔变化的观察:迟发性脑内血肿多发生于额颞部,当血肿达到一定量,超过颅腔容积代偿能力而引起小脑幕裂孔疝。除意识变化外,另一重要的早期征象是瞳孔变化。因此,头部外伤病人应每15~30分钟观察双侧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是否灵敏。本组有8例瞳孔变化均得到及时诊治。

颅内压的观察:迟发性脑内血肿可加重或引起颅内压增高,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及烦躁不安[2]。本组有15例入院意识清醒,但观察过程中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立即复查CT确诊为颅内血肿,为治疗抢救赢得了时间。

生命体征的观察:迟发性颅内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均可导致生命体征的改变。早期表现为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脉搏及呼吸变慢[3]。 伤后应每15~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并记录,注意有无低血压存在。有学者认为,低血压引起脑缺血缺氧,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中起重要作用[4]。本组有2例合并脾损伤,在观察中发现血压下降,腹腔内出血,予及时处理,纠正低血压,以减轻迟发血肿的发生。

缺氧情况的观察:缺氧可促使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要密切观察有无紫绀、血氧饱和度低下等缺氧情况,每15~30分钟监测血氧饱和度1次,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处理,特别要注意保持呼吸通畅。本组有4例行气管切开术,及时清除呼吸道阻塞物,同时加大氧浓度,以改善缺氧状况。

出血倾向的观察:颅脑损伤可导致凝血机制障碍,并促使迟发血肿形成。我们要重点观察有无注射后针眼出血难止,牙龈出血,颅底骨折后耳鼻出血经久不止等现象,及时检测凝血功能,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脑受压神经体征变化的观察:迟发血肿可加重原有神经体征,或引起新的神经体征。每30~60分钟观察病人肢体活动及语言功能,随时注意有无肢体抽搐、偏瘫及失语现象。

讨论

本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特点是,绝大多数发生在伤后72小时内(90.2%),年龄大者多见,平均达51岁。早期征象中,最多见的表现是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同时头痛、呕吐、贫血加重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等基本临床特点。病人入院时临床症状较轻,首次CT扫描可能无血肿存在,但我们不能忽视临床症状、体征的动态观察。颅脑损伤后72小时内,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颅内压、缺氧缺血等情况,如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等,应立即复查CT扫描以明确诊断。因此,掌握观察护理的要点,能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效地减少病人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田力学,左焕琮,秦志平,等.外伤性颅内迟发血肿的早期诊断.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11(4):242-243.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评价指标①比较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治疗后后遗症发生情况;②我院自制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量表,观察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患儿发热、呕吐、口腔疱疹等生命体征显著改善,进食顺畅,食欲良好,精神良好;比较满意:患儿发热、呕吐、口腔疱疹等生命体征改善,患儿偶有食欲不佳;一般满意:患儿发热、口腔疱疹生命体征部分改善,部分患儿食欲减退,有呕吐发生;不满意:患儿发热、呕吐、口腔疱疹等生命体征无改善或病情加重,患儿精神不振,偶有哭闹。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比较满意度+一般满意度)/总例数×100%。

1.2统计学方法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后遗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中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上述差异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临床婴幼儿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临床主要特征为手足部疱疹和发热,轻者可自愈,重者则病情发展非常迅速,可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的严重并发症,危机患儿生命。由于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很多家长对患儿极为担心,况且临床上尚无特异性的有效治疗方法,这就提高了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

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单一,并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人性化护理中,首先强调的是对病情的密切观察。因为患儿年龄太小,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身体不适和感受,对患儿病情的观察不仅是对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还应对患儿所表现的各种临床症状也要及时的进行发现,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如有则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指导患儿进行有效的咳嗽,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呼吸不畅,对高热患儿进行物理降温,更换潮湿衣物。对颅内压较高者则静脉滴注甘露醇,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输液部位皮肤温度和色泽的变化,避免高渗液外渗。在饮食方面给予半流质饮食,指导患儿多食柔软、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且食物不可太烫,避免黏膜被损伤。此外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心理进行护理,由于患儿对周围环境比较陌生,且身体不适,往往有焦躁不安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心理进行疏导,并给予耐心的安慰,或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轻其心里压力。

篇(6)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小儿危重患儿中随机选取120例,其中男患儿64例,女患儿56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年龄(5.43±2.37)岁。病程2天-3个月,平均病程(13.24±5.52)天。所有患儿根据临床症状,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被明确诊断为小儿危重疾病,其中重度感染4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休克18例,脑疝17例,应激性溃疡8例。随机将这120名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人,男患儿33人,女患儿27人,平均年龄为(5.98±2.16岁),平均病程为(12.47±4.73)天,重度感染2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休克9例,脑疝8例,应激性溃疡4例;对照组60人,男患儿31人,女患儿29人,平均年龄为(6.28±2.41岁),平均病程为(14.07±4.53)天,重度感染2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休克7例,脑疝9例,应激性溃疡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患病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故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我院儿科常规小儿危重病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首先采用第二代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即APACHEⅡ评分法)对小儿危重患儿进行病情疾病评估,参照患儿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分[2]。评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病情以及预后越好,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选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于评分≤70分的患儿采用特殊护理方法,加强护理干预,随时准备急救;70-90分的患儿采用重点护理措施,对患儿加强管理看护;≥90分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护理评分与患儿疾病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的关系、患儿临床护理效果:显效:患儿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等)恢复正常,饮食正常,脱离生命危险;有效:患儿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但不稳定,饮食一般,未完全脱离生命危险,需要继续看护;无效:患儿生命体征未能恢复正常,饮食差,未脱离生命危险甚至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用x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评分法的不同分数段发现,评分数≤70,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较高,而评分数≥90,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较低(P<0.05)。说明评分越低患儿的病情越危重,需要更加谨慎和专业的护理,详情见表1;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6.67%,而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干预指导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护理有效率,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3讨论

篇(7)

结果:无痛人流的患者在医护人员及麻醉师,采取严密的医护措施手术后收到良好的效果。

结论:无痛人流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效迅速,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术前、术中、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1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05-01

1 资料与方法

2012-2013年门诊收治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80例,妊娠时间40~70天,年龄16~44岁,无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呼吸及肝肾功能不全,均无药物及麻醉药物过敏史,术前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B超等。

方法:术前8小时禁饮食,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开放上肢静脉通道,面罩吸氧,常规手术,由麻醉师人工缓慢推注麻醉药物,待患者疼痛意识散失,按常规患者人工流产手术操作,在全麻醉时间约6~10分钟完成手术后,待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并能活动肢体时送回病房休息,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情况。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①护士热情洋溢接待患者,提前预约手术时间及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主动详细介绍手术医生、责任护士、手术设备、抢救设备器材、病区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②严格体格检查,全面评估手术者的身心状况,认真核实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③选择最佳手术时间:无痛人流最佳时间是在怀孕40-50天;④嘱其术前禁食、禁饮8h,排空膀胱;⑤术前检查:完善辅助检查,在手术操作前进行妇科、B超检查,以确定胚胎的位置、大小,排除宫外孕、葡萄胎等病理妊娠,以提高手术准确性,减轻损伤、防止残留;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初次接受无痛人流的患者,会出现恐惧心理,医护人员检查前向患者简明扼要的介绍操作步骤及无痛人流的安全性、舒适性,术后很快就可以恢复,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让患者主动乐意接受手术;⑦备好抢救药物和用品,确保急救药品及设备出于完好备用状态。

2.2 术中严密观察及护理。①协助患者取截石位,屏风遮挡保护患者隐私,冬季注意保暖,选择患者前臂较粗的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②常规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面罩吸氧,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如出现生命体征异常立即通知麻醉医师及时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③注意观察面色变化及意识丧失情况,待患者疼痛意识散失立即施行手术,术中患者出现无意识活动需配合医生固定患者双手及双腿,提醒麻醉师加药;④仔细检查吸出物中有无绒毛及胚胎组织,肉眼观察有异常者送病检。

2.3 术后护理。①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劳逸结合,出院后应卧床休息3-5天;③一月内禁及盆浴,保持外阴清洁,按医嘱服药,预防感染;④术后阴道出血一般持续1~2周,且出血量逐渐减少,一般不超过月经量,如出血时间过长,量过多,发热,腹痛随诊,无特殊不适一月后门诊随诊;⑤指导患者采取切实有效的避孕措施。

3 讨论

无痛人流手术是一种新型的计划生育手术,也是对育龄妇女的一种人性化服务的治疗手段,很多患者对麻醉及手术的知识缺乏,普遍存在恐惧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及程度,同时认真细致的回答她们的疑问,用自己的言行给患者信心和安全感。在术中患者意识丧失,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手术的反应与麻醉的危险必须有护理人员准确、仔细地观察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提醒医生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及术后良好康复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