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5:59: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施工的要求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改良;节能
中国对于能源的利用率较低,而且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虽然称为能源大国,但是人均能源稀缺,而建筑施工对能源消耗巨大,面对能源使用的严峻形势,进行建筑施工技术改良刻不容缓。
一、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良具有必然性
建筑节能是基于国内外先进节能理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选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新型节能材料,以建筑施工不影响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为前提,对建筑的设计、建设到使用三个过程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因此节能要求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良存在着必然性。
第一,目前从中国总能源的消耗量情况看,在建筑上消耗的能源就占据了1/3,可见能源在建筑上消耗的量巨大,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的不断扩展,建筑业迅速发展起来,需要的能源越来越多,节能工作势在必行,从建筑施工率先开展。
第二,从中国建筑业所需能源的来源看,多数能源资源从它国进口,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看,能源处于国家经济命脉这一重要位置,过多的依靠他国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第三,从能源的利用率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利用率比较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我国必须开始做好节能工作。
随着近年来中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部分建筑在施工中引入了先进的节能标准。中国的建筑节能技术相对起步晚,多数中小城市还未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在部分大城市的一些新建筑中,这样的节能工作并未全面展开,意义不大。而且原有的旧建筑数量多,真正进行节能改造工作时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工作量大,技术上也存在难度,对于旧建筑中居住的居民来说,他们并不了解节能工作,对旧建筑进行改造存在一定困难。同时对建筑施工进行节能改造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为标准进行技术改良。
二、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良遵循的原则
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工作需要做好设计、建设、使用三个阶段的每一步,建筑的节能设计是进行建筑施工的基础,从施工的源头上做好节能工作,既避免了能源的浪费,又有利于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改良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施工选址尊重自然原则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个地区存在着气候、水文以及土质的巨大差异,所以在建筑施工选址的工程中,应该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尊重自然,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以保证生态环境平衡为基础,因地制宜,营造一个适宜的建筑环境,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二)对外部环境合理设计,确保经济安全原则
对建筑选址以后,根据施工周边的环境特点,进行改造,确保正常采光的前提下,对周边的花草树木合理布置,既能防风固沙又能遮阳降噪。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假山设计、小溪设计,对小区进行降温,达到减少使用室内空调,节约资源的目的。
(三)对建筑规划做到方便舒适原则
建筑整体质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建筑的形状、建筑的朝向、建筑的大小决定了其节能质量,现代建筑设计通过对向阳面建筑与向阴面建筑进行区别利用,利用气压差形成风,这样大大缓解了无风环境下,保持室内通风,对于节约能源有很大帮助。在对建筑物的窗子进行设计时,根据季节不同,阳光从不同角度射入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做到避免夏季阳光直射,冬季又能够保证日照的强度与时间,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
三、节能要求对建筑施工技术具体改良措施
对建筑施工技术的节能改良包括了对室内的空调、光照以及采暖等方面的节能,同时也不能忽略整体的外观与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节能要求对建筑施工技术具体改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建筑的墙体施工技术改良
对于整个建筑物来说,墙体是它一个最主要的部分,同时也是资源消耗最多的部分,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的节能改良过程中,对墙体的材料进行节能改造占据了整个建筑物节能改良一大部分。所以说实现了墙体的节能改造能够达到提高整个建筑物的节能水平。利用空心砖砌成的建筑外墙均是用整砖进行平砌的,不能对空心砖进行凿破,破坏其完整性,加入在建筑施工中,出现空间不够整块空心砖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用实心砖进行垒砌,这样做也避免了建筑外墙出现通缝和不密实的情况。对一些破墙进行修葺时,需要预留铺设管道所需的空间,这一过程应该避免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导致资源浪费。对建筑外墙进行保温的过程中,把整块的泡沫板顺序排列,在外面一次涂抹水泥、刷抹涂料,既有利于防潮保暖又保证防寒不透风。
(二)建筑的门窗施工技术改良
在选择玻璃材料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高科技材料例如含有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的玻璃,在国际上,这一技术处于领先位置,这类材料既保证了高透光度同时隔热效果也很好,同时这类材料的玻璃窗具有抗雨水渗透和抗风压的性能。在进行门窗安装时,严格检查其边角的垂直度,这样做能够有效避免因为挤压造成门窗变形、门窗边角缝隙过大等问题使建筑物的保温效果受到影响。安装完毕以后,需要处理门窗与墙体的上下左右交界位置,进行密封时一般采用水泥砂浆,待泥沙风干以后对覆盖在上面的灰尘、污物进行处理,最后一步就是挤注密封膏,避免出现透气、渗水情况。
(三)对建筑里面的设计改良
现在的多数建筑采暖方式利用了地热系统,为了达到保温供暖效果,在上下楼层间设置了绝热层、固定层、防潮层、储热层等。其中对于管道层的设置主要是以热水为媒介,通常热水温度在60℃左右,通过热水的循环流动,根据热传递原理实现了地板加热,从而确保了建筑屋内温度适宜。而且相对地板来看,地砖的散热效果更好一些,其热阻力较小,正常供暖时室内温度可达到28℃左右;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用高档地板革,比其它方式节能效果高达20%,以当前采暖方式看,是节能环保效果最好的。
(四)太阳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太阳能属于一种新兴的绿色能源,太阳能总量大,取不尽用不竭,不会受到地域限制,而且不会造成污染,通过对太阳能技术的不断改造,在建筑设计中也加入了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上,但是目前尚未普及,推广力度应该加强。针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稳定性不好的问题,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尽快突破、完善,节约能源。
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行业大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但是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建筑节能工作逐渐发展起来,节能工作应该贯穿建筑施工的每一个阶段,从设计、施工到使用都需要做好建设节能工作,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建筑节约成本,给住户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董生福.浅析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运用与质量验收[J].中国住宅设施,2011(04).
[2]郝树柏.浅议节能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07).
[3]丁瑜,李明珠.浅议节能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良探讨[J].大观周刊,2012(06).
关键词:建筑施工;节能要求;技术改良措施
随着节能技术等科技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大力推进,使得节能成为当今时代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主题,在建筑施工中大力采用节能技术,发展节能环保的可再生的新型能源,选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建筑施工的能源、资源、建筑物资的消耗量,节约了有限的短缺的常规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降低了污染空气、水等自然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物的排放量,进而促进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节能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节能是指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质量、同样数量的产品,或以原来生产同样数量产品所用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的、质量更好的产品。而根据世界能源委员会于1979年提出的节能含义,认为节能的内涵是指通过采取技术上可行的、经济上合理的、环境与社会可接受的、有效的一切节能技术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创新理念,其中技术上可行是指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具有可操作性;经济上合理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要合适恰当;环境可接受是指一切节能技术措施要保护环境,达到环保要求,减少环境污染;而社会认可接受是指节能技术措施不影响社会的正常生产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的有效性是指要降低能源资源的损失与浪费。而在经济生产、技术管理中,节能又是采取可行的有效的节能技术措施,有效减少能源生产、能源消耗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要科学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减少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之,节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因此,在建筑行业等众多领域中要重视节能环保,从而获取经济利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均衡。
2 节能要求概述
2.1 节能技术要求
基于节能措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节能要求包含技术要求,而节能技术是指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来实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而根据不同的能源类型采取不同的节能技术,节能技术主要包括节电技术、节煤技术、节油技术、节水技术、节气技术和工艺改造节能技术,其中节电技术包含功率因素补偿技术、闭环控制技术、能量回馈技术,以及相空调供技术、稳压调流技术、电能质量治理技术;节煤技术主要包括水煤浆技术、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节能助燃剂技术;而节油技术有锅炉节油技术、柴油机节油技术、发电机节油技术,以及汽车节油技术、航空航天节油技术;节水技术包括工业节水技术、农业节水技术、服务业节水技术以及城镇居民生活节水技术;节气技术主要包括民用节气技术、锅炉节气技术以及油田集输系统;而工艺改造节能技术是指通过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来实现节约耗能目的的技术。由于节能技术分类的广泛性和科学性,已经广泛应用到家庭耗能节能、工业耗能节能、大型建筑节能,以及市政设施节能、交通运输节能等众多领域中,并在技术改良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2 节能政策要求
2.2.1 由于节能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因而节能要求还包括国家的政策要求,而节能政策是指国家为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控制能源消耗以及减少污染环境排放量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节能政策要求加强技术的节能改良,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与新材料,不断调整高耗能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节能产业,从而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护环境。国家的节能政策要求主要有节能减排要求和节能环保要求。
2.2.2 节能减排政策要求是要节约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降低能源消耗量,减少废弃物,减少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音、有害物的排放,从而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污染。节能减排政策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均衡,主要包括节能和减排技术两方面,要求节能和减排同时进行,以避免因过于达到减排结果而造成能源的损失与浪费,其中节能要求合理利用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也要求节约利用电、气、水等自然资源,还要求合理利用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而减排要求要求降低能源消耗率,减少碳排放量直至零排放,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环境污染。而实现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满足人们需求;加大科技创新,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的研究与推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淘汰落后的技术、设备、工艺等,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发展和推广生态产业园和清洁生产,从而减少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碳、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直至“零减排”,减少环境污染。
2.2.3 而节能环保政策要求节约水、电等资源,降低消耗,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环保要求。实现节能环保的途径包括:第一,全面加强节能环保意识,企业大力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节水技术、节油技术等节能技术,生产无毒无害的清洁、绿色的产品,同时要节约利用,而城镇居民要节约用电、水、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从而节约资源和能源;第二,企业和居民要减少污染环境的有害、三废的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的堆积,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关键词: 行业结构,建筑垄断,竞争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建筑业得到了迅猛发展。1980年,建筑业从业人员为1044.1万人,国有企业机械设备净值为125.7亿元,年完成总产值767亿元,施工面积2753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809万平方米。1999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3300万,机械设备净值为1040.7亿元,年完成总产值10062亿元,施工面积137593.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5682.6万平方米。
虽然建筑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行业总体平均水平提高不多。从人员结构看,整体素质提高不大,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建筑业初中以下人员所占比例为80%,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76%。低文化程度人员仍占到四分之三以上,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只有4%。动力装备率80年为4.0千瓦/人,98年仅升到4,3千瓦/人。人均竣工面积1980年为26.4平方米,1998年为32.4平方米。
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没有大的变化,多数企业组织结构形式趋同。虽然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进行了十多年,但智力密集型的管理型企业仍然很少,原有大中型企业劳务力量没有分离出去,总体上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新成立的乡镇企业走的还是以人数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路子,很多企业是靠全县、全市企业联合形成的规模获得的高资质,管理水平未见提高,本质上也不占有专有技术或核心技术。结果是企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趋同,只得在同一层次展开竞争,形成全行业的过度竞争形势。
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缺乏行业组织的统筹规划和安排落实。虽然提出了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三个层次的设想,但是有目标没有规划,有设想没有措施,大多数企业只能去争取施工承包企业的地位和资质。
因此,需要研究行业组织结构构成,制定行业组织政策,通过建筑业资质管理等行政手段,根据市场需要去引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从而达到行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优化。
建筑业应适度垄断
行业组织结构是指行业内各类企业的构成、协作方式、企业与企业间的垄断或竞争关系的框架等,涉及企业规模结构、组织关系、进入与退出、技术进步等问题。行业组织政策的作用是为调整行业组织结构而制定的指导性政策,以促进企业调整组织结构,促使企业组织向更高的组织层次跃升,并推动行业组织结构的进一步变化和优化。
进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推行行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就是要造就行业的有效竞争,能否实现有效竞争是行业组织优化的标准。
非有效竞争有多种表现形式,过度竞争是其中之一。过度竞争一般发生在集中度较低的产业中。建筑业是行业集中度很低的行业,日本各产业的产业集中度CR8均在60%以上,美国汽车业高达97%,我国建筑业只有4.5%。产业集中度过低,一方面极难达成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造成大量企业为同一工程过度竞争。过度竞争阻碍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导致企业利润率过低,造成无效工作和隐形失业增加。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谢菲尔德对美国产业中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利润率进行回归分析,证明了集中度与利润率的正相关关系,即市场份额增长l0个百分点,利润率可以提高2-3个百分点。很显然,相反的结果是利润率下降,这在我国建筑业中有充分的体现。
过度竞争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能力的过剩和产品的无差别化。众多企业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近的管理方式、相似的生产水平开展竞争,过度竞争就是必然结束。
解决过度竞争问题,一是进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二是进行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即形成差别化生产。组织结构调整与产品(生产)结构调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筑业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必然带来行业组织结构调整,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必然推动产品(生产)结构变化。
从组织结构调整看,当生产社会化达到更高程度以后,垄断是一种高层次的资本社会化,可以说是一种不同企业之间协调、联合的产物。垄断是科技革命基础上资本与生产集中发展的必然结果。
就垄断结构而言,从理论上可分为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等几种类型。垄断竞争使竞争以新的形式发挥作用:包括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等等。垄断组织之间在合作的同时,也在价格、质量、品牌、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有威慑力竞争,并使垄断组织不得不进行研究开发,推动技术进步。垄断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由于新技术革命在促进生产集中化、大型化的同时,也造成某些产品、部件生产的分散化与小型化,并日趋专门化和社会化,这为大量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条件。虽然垄断组织占据优势地位,但自然进入壁垒不可能高到阻止中小企业进入的程度,生产和流通领域总有大量的空隙供中小企业生存、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优化措施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涉及到许多方面,从纵向上来说,涉及到建筑施工的前期准备、中期施工和后期竣工审核;从横向上来说,环境、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等都涉及到安全管理。随着建筑工程数量的增加、人们对于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的提升无一不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1.1安全制度形同虚设
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措施最直接的表现在于每个建筑施工工地都会设立安全标语。如“进入工地请戴安全帽”、“安全是生产的百年大计”等。尽管如此,建筑工人仍会忘记或是不重视不戴安全帽的制度,而制度要求升降机是不允许不搭载工人的,但一些建筑工人为了节约时间直接搭乘升降机。当前一些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建筑施工中忽视制度,置制度于不管所导致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当前建筑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所致,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人员依靠经验展开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容易疏忽大意。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对人员安全观念的管理。
1.2对小型安全事故管理控制能力不足
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对于重大安全事故的把关和管理控制较为严格。但是忽视小型的安全事故监控管理,未能防微杜渐,全面贯彻安全管理。分析当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致因机制可知,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可避免的,但由于建筑施工队伍中缺少必要的应急管理领导队伍和人员结构不足,导致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并提出解决措施。如南方某建筑施工队伍,工人在垒砖的时候未能考虑到砖头的重心倾斜问题,导致砖头频繁出现掉落现象,但是该建筑队伍从未重视此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当砖头垒到一人高时倒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3安全管理的力度和强度不够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要求包含质量控制管理、工程进度管理还有安全生产管理。还要求各个管理制度能够相互衔接,在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发挥作用。但事实上,当前不论是安全管理还是其他形式内容的管理的力度和强度都未能涉及到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例如,某建筑施工工程中对于前期投招标的工作未能展开安全管理,对于工程进度不能进行有效的规划,导致在工程后期为了赶进度,安全事故频出,使该工程队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
2.1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①要求对现有的建筑工人展开安全培训,提高其对安全管理的认知;②要求能够制定同安全管理制度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如激励制度、招聘制度等。通过招收具有较高安全意识的施工人员并且利用激励的制度,让所有的建筑施工人员能够自觉加入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如某建筑施工队伍,在极端天气时,对施工人员展开为期三天的安全培训,并在课程结束后展开考试,成绩优异者可以获得奖金;另外该建筑队伍还通过奖惩制度,让施工人员之间能够互相监督管理,提高人员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践行程度。
2.2加大对施工安全事故的监督管理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呈现出的“小型事故不管,大型事故管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立专业的安全管理队伍和领导班子,提高对各种安全事故的管理。一方面建筑施工队伍要寻找一批熟悉安全生产和建筑施工的人员组建监督队伍,定时定期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巡检;另一方面要求建筑施工队伍能够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如沿海地区在夏季多台风、暴雨天气,施工队伍及时注意关注天气变化,并制定安全管理机制,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加强对材料、机械等的巡查,并加强安全防护工作等。
2.3增加施工安全管理的力度和强度
增加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力度和强度要求能够调动整个建筑施工队伍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同时要求能够从横向和纵向施工建筑中都将安全管理置于首位。一方面是工程施工前期要求能够重视安全管理,不论是前期的勘察还是设计、投招标工作都要涉及到工程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要求能够加强对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加强资金支持,让安全管理能够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所以说,增加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力度和强度主要是从统筹全局的角度上来说的,把握住生产管理的全局性至关重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整体上是从制度上规范它、观念意识上加强它。但是事实上,由于建筑施工具有突发性,也会受到环境天气的影响,同时一些安全标语形同虚设,未能真正提升施工人员对于安全施工的重视,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因而加强对突发安全事故的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从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队伍,加强领导落实监督,将各个制度、观念思想落实到实处是优化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涛 单位:新疆铁龙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潘炎棠.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几个问题[J].建筑安全,2011,(2):25-26.
[2]萧子越.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与发达国家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差异分析[A].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现场管理;建筑项目管理;施工企业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现代化基础建设也大规模兴起,尤其是建筑领域,其速度已经和发达国家相媲美。建筑行业的规模日渐扩大,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已经成为建筑领域众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1]。建筑施工现场是指一个施工企业开展建设工程和为相关建设工程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其包含建筑施工生产前方的施工工地,为辅助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后方作业场所等。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及其重要的部分,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企业在建筑领域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各个城市的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实施,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都在飞速提升,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其既为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为施工企业的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施工要求[2]。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仅仅要追逐建筑企业的最大利益,同时更要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但是,经过笔者多年的建筑施工现场探查、分析和归纳,发现施工现场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其严重的影响了施工企业的建设进度,降低了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施工技术问题,员工管理问题和施工工序检查问题等方面。
2.1 施工技术问题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建筑施工技术决定了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将施工技术现场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赋予其同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同样的地位,使其相互协调,有机配合,以便达到施工项目的质量要求[3]。在施工技术现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土木建设与电气建设部分的协调问题;建筑结构和给排水的协调问题;建筑结构和建筑物外表功能关系;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种预制件、预埋件和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等问题;建筑施工相关辅助设施的施工技术问题。同时,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包括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问题。
2.2 员工管理问题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员工是一个企业实施建筑活动的动力,因此,员工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积极的调动员工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在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力的加快建筑施工进度。目前,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其使用的建筑材料,诸如石灰、水泥等,都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施工现场的员工每日与其接触,容易导致病变,损失员工的身体;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也极大的影响员工的生命安全,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采取保护措施,以保护员工的生命及健康。
2.3 施工工序检查问题
在建筑施工项目实施期间,建筑施工工序检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每一道施工都影响整个建筑的寿命是否最长,质量是否达标。就笔者多年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发现,目前存在许多施工企业不能按图纸要求施工,随意的改变图纸,导致建筑操作质量不达标,更有甚者是在建筑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劣质的或者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等现象时有发生[4]。因此,为了保证建筑施工项目顺利完成,必须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政策要求,认真检查验收每一道工序,验收达标之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方法
3.1 施工现场管理优化原则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本质是在建筑施工实施的过程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的各项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工作。因此,针对施工现场管理进行优化,就是寻找一种方法将施工基础管理与专业管理等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用,从而实现施工企业整体优化,达到最终目标。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应该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5]。
(1)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原则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衡量建筑施工等经济活动的综合指标,其主要是指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因此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的优化措施必须以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原则,制定相关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措施,为建筑施工过程提供服务。
(2)施工过程的规范化原则
建筑施工的规范化是现代化建筑企业施工过程的最基本的要求。建筑企业现场施工是一种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过程,其由各种工程人员共同协作,有机结合完成的。因此,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优化过程中,还要坚持施工过程的规范化原则,施工过程必须按照已有的相关施工标准进行,以便多工种协调进行,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和工程施工质量。
3.2 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方法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工程活动的基本保障,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工程施工进度就能顺利进行,并且能够合理的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导致建筑施工无法达到理想化的目标,但是,基于笔者多年的建筑施工经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是提高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等核心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优化施工现场管理。
(1)以人为本,优化建筑施工现场环境
建筑施工现场优化管理,坚持以建筑施工人员为本,充分保障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障建筑施工人员的利益,以便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施工人员的个人潜力,加快建筑施工进度,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培训、奖励和惩罚性措施,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改善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措施,使得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以人为本,这样就可以挖掘施工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奉献精神,有助于建筑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另外,还要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切实做好为建筑施工现场服务的工作。
(2)以施工班组为重点,优化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组织
班组作为施工现场的最小管理单位,施工作业的各项工作都需要其进行落实和完善,因此,建立完善的班组管理制度,是促进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依据和保障。在施工现场管理优化过程中,班组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重要单位,施工活动的承担着,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班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班组的日常工作,以便保证建筑施工活动有序进行,是非常必要。
(3)以科学技术为突破口,优化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是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制定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充分合理配置现有的施工现场资源,诸如建筑施工材料、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等,使其有机结合,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为施工企业带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直接体现施工切叶的综合管理水平,是施工企业进行建筑施工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未来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以人为本,以科学技术为突破口的优化方法,优化施工现场管理,以便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改善其建筑施工环境,使得施工人员具有主人翁意识,进而加快建筑施工进度,缩短建筑施工时间,并且能够大大的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最终提高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肖东辉. 加强施工现场项目管理, 提高文明施工水平[J]. 山西建筑. 2011(04)
[2]谢令彬,龚志坚. 浅议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J]. 四川建材. 2010(02)
[3]黄正东.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效益之我见[J]. 四川建材. 2011(02)
关键词:现场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1.施工现场管理的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实质上是企业各项专业管理和基础管理工作在生产现场的深化和体现。加强现场管理,就是寻求企业专业管理和基础管理在生产现场的最佳结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从而实现施工企业整体优化的最终目标。
(1)以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所谓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施工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避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的做法。现场应力争少投入多产出,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施工企业要提高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2)以施工过程的规范化为保障。
规范化是现代化企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求。企业现场施工是由施工员工共同进行的协作和集体劳动,同时也是多工种的立体交叉作业。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做到管理科学化、合理化。施工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充分利用。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和工程的质量,员工必须服从施工企业的统一指挥和领导,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流程、施工作业方法、工程质量标准和相关规章制度来完成相应的工作。
(3)以施工过程的科学化为前提。
在工程规划设计前,组织业务部门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实地调查了解施工设施现状,一项工程落实有无、核实上图,找准开发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实行有效的创优规划,编制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各种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时间的形成过程,着重做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1)编制合理的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并严格按计划组织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对建筑施工进度、建筑施工资料投入、建筑施工技术及安全措施都做了较全面的计划,是建筑施工组织及现场管理的主要依据。所以,其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是现场建筑施工科学、高效的重要条件。
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也应保证建筑施工活动严格按照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若有偏差,则分析偏差原因,若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则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合理部分进行修改,若实际建筑施工活动存在偏差,则采取措施对建筑施工活动进行修正,增加资金投入、改进建筑施工方法等保证工程按质、按进度完成。
(2)落实岗位责任制,实施项目经济责任制
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不少项目管理人员缺少经济观念,在落实岗位责任后,就只负责完成其岗位内的主要工作,而缺少联系、统筹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如技术负责只考虑技术与质量问题,安全员只负责安全工作,材料员只负责进场材料点验,而不考虑各自的工作对整个项目实施会有什么影响——这里考虑的主要是指大家都回避的成本管理这个核心要素。所以,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还应推行经济责任制度,使岗位责任制更加完善、科学。在项目内部树立全员经济意识,使得各岗位负责人能清楚认识自己的项目管理活动在整个项目中的作用,使各管理人员的工作能互相配合、协调,使整个项目的现场管理活动更科学、合理。
(3)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现场建筑施工是关系项目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现场管理中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强质量管理。
首先,在现场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使用的工程材料的质量是良好的,否则建筑施工过程在完美也是空谈。所以,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应加强进场材料的验收管理,保证次品不得进入建筑施工现场。
其次,现场管理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提高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做好对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及建筑施工班组的技术交底,明确各岗位的质量责任,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同时,签订质量责任保证书,将质量责任形成书面文件,将其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上,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鼓励建筑施工人员按质完成工作,防止劣质工程的出现。
第三,加强各工序之间的交接管理,完善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建筑施工过程有各建筑施工班组配合、协调组成。每一项目的完成都包括多道工序,为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及扯皮现象,应加强各工序的交接管理。各工序交接办理交接手续,在前道工序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不得进行下道工序,必须进行修补、返工达到质量要求才可进行交接,进入下道工序。在分部工程完成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及时按验收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以便于修补、返工,以免影响后续工程建筑施工。
(4)加强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阶段是投入人力、材料最多的过程,对建筑施工单位来说做好成本管理至关重要。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做好成本管理的工作主要设计材料、机械、劳动力等因素的投入和调配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根据项目要求核算材料需求,实行限额领料制度,余料回收;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减少材料消耗;周转材料做好回收、保养工作,提高其周转次数,减少丢失、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零星材料采取包干措施,超用自负,节约归己;现场材料分类管理,合理堆放,减少二次搬运。
同时,现场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应根据场地条件、项目特征、建筑施工工序,合理安排机械进场时间及机械使用计划,提高机械使用效率,避免因安排不当造成的机械闲置。同时,应做好机械保养工作,避免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故障,影响建筑施工活动的正常开展。
此外,还应加强劳动力投入管理。在现场,应合理安排工序、提供足够的工作面,保证各班组顺利开展各自的建筑施工活动。同时,应保持各班组建筑施工活动的延续性,避免造成窝工。
(5)加强建筑施工进度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进度管理应能满足建筑施工工期要求,按期完成建筑施工任务。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对建筑施工计划进行了系统性的进行了合理编制,现场管理应做好进度检查、反馈工作。若有偏差,分析原因,调整计划或者采取措施调整建筑施工进度。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做好进度计划交底工作,使各班组了解各自的建筑施工任务期限。而项目管理部应为各班组提供良好的建筑施工环境,不耽误其建筑施工进度,如按期提供材料、提供必要的工作面等等。
(6)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较多,做好安全管理,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做好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现场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氛围,时刻提醒建筑施工人员注意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其次,做好安全建筑施工技术交底,特种工人按要求完成培训并且安全生产技术教育合格,特种工人持证上岗。同时,对脚手架、设备、机械、用电线路按检查标准进行定期检查,防止安全隐患出现。为建筑施工人员提供劳动保护用品,并要求其正确使用,杜绝违章作业。
3.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措施的监督
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措施,只有落实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在现场管理中,也应加强对相关措施的监督,保证各现场管理人员能按要求执行相关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问题研究;措施探讨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将会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在进行施工时,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其管理,这样可以减少施工问题的出现,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中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许多施工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施工管理,最终导致建筑质量下降,影响到我国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尤其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原有的建筑技术施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实际建筑施工的需求,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提升我国建筑施工质量,最终达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 目标。除此之外,通过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也可以降低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可以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加良好的竞争地位,提升企业对信誉形象,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施工设计人员的科学设计,同时也可需要管理人员的细致管理,这样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减少建筑施工问题的出现。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许多施工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从而忽视了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还有一些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较差,也导致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较低,最终不利于整个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对于现代建筑来说,其结构和形式多种多样,每一种建筑自身都有一定的技术施工要求,如果施工人员不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将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质量,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使用该建筑人员的安全。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这样可以降低施工问题的发生概率,提高施工效率,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施工技术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管理,保证各项施工工序的正常进行,同时可以保证该项施工工程质量,充分发挥建筑施工材料、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的作用,提升各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的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提升企业的施工效益,降低企业的施工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还可以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让各个岗位的人员能够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将少不良施工问题的出现,降低施工事故隐患。因此说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更好地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施工管理人员掌握相应的管理技术,在工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减少管理问题引起的施工问题,抱着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其次,企业需要制定完备的管理体系,尤其是在施工技术上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能够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法规和政策来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加大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提升他们对施工管理工作的认识,最终达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第三,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管理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施工状况来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同时还要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对施工设备的管理,让设备能够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建筑施工中质量,还可以提升建筑施工效率,提升企业的信誉形象,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奠定良好基础。
2 施工技术管理的理论
2.1施工技术管理要素
施工技术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理论进行支撑,这样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可以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满足更多的客户建筑需求。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并且对施工技术要素构成进行分析,做好相应的规划,保证各个施工项目的管理质量,最终达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要求。施工技术要素构成相对复杂,主要包括技术标准、技术操作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以及技术责任等。在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将每一项要素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建筑施工质量,提升施工的效率。
2.2施工技术管理原则
在进行施工技术管理时,管理人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而保证自身管理的有效性,也可以提升管理的质量水平。在传统的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过于重视施工效益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从而忽视了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进而会影响到整个施工企业的发展,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质量。要想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就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最终达到施工技术管理目标。
第一,经济效益原则。施工技术管理与建筑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其管理水平下降,将不利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施工成本。而在经济效益原则的指导下,管理人员可以将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有机结合,提升施工人员对建筑施工效益性的认识,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减少对施工材料的浪费,降低企业的建筑生产成本。通过这样的管理,可以避免企业因盲目追求施工进度而产生的施工问题的出现,提升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形象。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工程造价,帮助企业扩大经济效益,拓宽市场份额,在各个施工生产中精打细算,为企业的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第二,科学合理原则。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原则。建筑施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施工问题,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质量,而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减少施工问题的出现,保证各项施工管理技术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运用到施工中。科学合理原则需要渗透到施工的各个阶段,这样可以更好的满足建筑施工需求,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比如在施工设计时,设计人员就要对建筑施工场地进行考察,按照实际状况设计出更加科学的施工方案;而在施工时,施工人员要熟悉每一项施工工程的要求,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施工,充分利用各项资源,提升建筑施工效率。
第三,标准化原则。建筑施工技术要求比较严格,在施工是需要遵循标准化原则,从而保证各项施工技术的运用,更好的满足建筑市场的施工需求。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对每一项施工技术要求进行详细了解,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处理。其次,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降低企业的施工风险。实现标准化的管理,还可以更好的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加强施工监督,在工作中保证施工质量,有利于各项施工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在提升建筑施工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3 施工技术管理实践
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管理质量,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施工技术管理不是某一个阶段的管理,它需要渗透到各个施工过程中,对每一项施工技术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建筑施工的风险性,满足更多人的建筑质量需求。
3.1施工准备阶段
3.1.1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
施工技术管理需要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从而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有序进行。当前我国许多施工企业中,技术管理体系制度建设不完善,在管理中存在比较多的漏洞,这样就会降低企业管理的水平,增强企业施工风险,不利于建筑施工质量的提升。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就要结合我国施工技术标准来进行,要明确各项施工管理技术标准,提升管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这样可以更好的达到施工技术要求,降低企业的施工问题,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除此之外,在进行施工前还要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制度培训,让他们对自身的施工有更深刻的认识,减少违反施工标准的行为,在发现施工问题时能够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提升企业的施工信誉形象,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3.1.2加强图纸会审工作
施工设计质量会从根本上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图纸的会审,这样可以在施工前及时发现设计问题,减少返修的可能性,最终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加强对图纸的会审,首先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尤其是要加强与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会审,这样可以保证会审的质量,让更多专业人员参与到建设施工图纸的会审,保证建筑设计方案的质量。同时还要在建筑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通过及时协商,及时解决使用单位的图纸设计问题,达到相关设计的要求。管理人员还要及时对各项施工数据进行熟悉,了解每一工程施工阶段的设计要求,提升自身的工程监督质量,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
3.1.3加强施工人员管理
在进行建筑施工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加大对施工人员的管理,让他们能够熟悉相关施工规范,并且在施工中严格要求自己的施工行为,最终达到建筑施工的技术要求,提升建筑施工质量。加强施工人员管理,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建筑施工与其他施工不同,它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施工前加强其管理,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施工问题的出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3.1.4加强设备管理
施工设备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施工的质量,因此在施工前,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其管理,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处理,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满足市场施工的需求。在施工前可以先让设备维修人员对相关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并对其损坏设备及时维修更换,保证设备在施工时可以正常运转,为建筑施工提供良好设备保障。除此之外,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这样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施工企业的设备购买支出,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1.5明确落实责任
在进行建筑施工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还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责任,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在管理时需要相关负责人及时准确的解决工程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也要准确的将设计图纸实施于现场,对相应的数据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浪费,实现施工企业的良好发展。
3.2施工阶段的管理
3.2.1及时进行技术交底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每一项工程施工阶段一般都是有不同的施工单位承包的,因此需要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管理工作,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建筑质量施工要求。技术交底作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保证,因此在施工中需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尤其是要加强特殊和隐蔽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成品的保护、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建筑材料以及技术施工技术的要求,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执行相关要求,提升建筑施工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做好相关技术的记录工作,明确各项技术的要求,为下一项工程施工数据提供真实参考。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还要积极向下级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应该向施工张和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全面深化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对该工程的设计认识,为今后我国建筑发展提供保障。
3.2.2工程质量管理
在对建筑施工进行管理时,还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工程质量在整个工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工程质量较低,将会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年限,严重时会导致建筑施工问题的出现,导致生命财产损失。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表现为施工工艺质量、施工材料质量、维护保养的质量等,只有将这些管理做到位,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其建筑质量。除此之外,在进行施工质量管理时,还要加大对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解决,降低工程施工的危险性。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组成相应的技术攻关小组,这样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为今后我国建筑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除此之外,还要严格控制进厂原料、成品和半成品材料质量,提升我国建筑安全质量。
3.2.3成本和工程进度管理
管理人员在对建筑工程施工时还需要加大对成本和工程进度的管理,要严格按照预先规定的进步目标来进行管理。降低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首先需要提升施工人员的节约意识,在施工中能够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尽量减少对施工材料的浪费,最终达到建筑施工要求,节约建筑施工成本,促进施工单位的良好发展。其次,在进行施工材料采购时,应该要全面了解市场信息,尽量采购性价比较高的施工材料,节省材料购买费用。而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时,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注意协调好分包工程项目的工序衔接,为后续工程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3.2.4加强建筑施工监督管理
建筑施工中需要进行相应的监督,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建筑的质量,降低施工质量问题出现的概率。加强建筑施工监督,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对工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监督,有效减少施工问题和施工管理问题;其次,管理人员要提升施工人员的自我防范和监督意识,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减少不良施工行为的出现,最终达到施工技术要求;第三,要积极实行施工单位内部监督制度,发现施工问题时能够及时上报,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提升我国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
3.3工程竣工阶段的管理
在工程竣工后,施工技术人员也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这样才能够达到建筑施工管理的要求。竣工阶段应该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手段,对已竣工的部分、分项工程以及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特性进行测定,然后再将测定的结果和预先设计好的数据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判定出建筑施工质量是否符合施工标准。如果测定的标准和实际的标准差距较大,则说明建筑质量不合格,这样就需要施工单位进行后期处理,进行相应的改正,最终达到建筑施工的要求,为今后我国建筑的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保障。通过工程竣工阶段的管理,可以在施工的最后阶段保证施工质量,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更好的满足建筑市场的发展需求。
4 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应的管理时,应该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保证各个施工环节有效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管理人员需要从施工的各个阶段入手,加强对建筑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的管理,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培养更多建筑市场需求的准也管理人才,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文超.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理论与运用[J].科技信息,2009,7(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