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产量调查

农产量调查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1 09:21: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产量调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产量调查

篇(1)

确保10500亿斤以上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上获悉: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是确保总产10500亿斤以上,力争稳定在11000亿斤水平。

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表示,这表明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将在2011年“八连增”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并力争稳中求进。201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1424亿斤,连续第5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连续8年增产。粮食单产再创新高,预计达到344.4公斤,其中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作物总产量超过5亿吨。

按照规划,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水平。

今年农垦粮食总产瞄准600亿斤

记者从农业部获悉,2012年,全国农垦系统将进一步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粮棉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2012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农垦生产总值4440亿元,增长9%以上;人均纯收入9610元,增长7%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

为此,今年农垦系统将着力抓好八项重点工作: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在加强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功夫;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发挥农垦在先进实用技术试验推广中的示范作用,在先行先试、集成应用上下功夫;三是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促进产业转型、结构升级,在做大做强主导、优势产业上下功夫;四是推进科学发展,提升热作产业发展水平,在完善产业政策、抓好重点环节上下功夫;五是加大政策协调力度,加快社保和垦区各项公益事业建设,在资金争取和项目落实上下功夫;六是继续深化农垦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上下功夫;七是加强农垦文化建设,弘扬农垦精神,在推动构建和谐农垦、文明垦区上下功夫;八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转变机关作风,在深入为垦区服务、为职工服务上下功夫。

统计局称将提高对主要农产品的

直接调查能力

新华网北京2011年12月30日消息,国家统计局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强调,将深化专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将加大力度直接调查粮棉油糖和生猪等农产品,稳步推进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

根据农作物调查方法改革规划,国家统计局将以江苏省、河南省、辽宁省农作物对地调查试点为起点,结合13个粮食主产省及粮食生产大县监测工作,稳步推进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工作。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建立农产量对地抽样调查体系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产量数据质量,为国家制定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此外,农业部在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也透露,将在2012年把蔬菜生产信息监测扩大到中国580个重点县,增强面向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服务能力。

2012年水产品合格率

要在98%以上

篇(2)

修订后的郊区统计报表制度包括:年报16张报表,定报20张报表。同2009年统计年报和2010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比,主要变化有:(1)合并报表;(2)调整上报时间;(3)调整产品分类目录;(4)增加、取消了部分指标。

年报

1.《蔬菜及特种作物生产情况》(A102-1表)调整“蔬菜”分类,增加“白菜类”,取消“食用菌类”,将“食用菌”作为一项单独的分类;调整“特种作物”分类,取消“盆栽类(包括盆景)”,增加“盆栽花”、“盆栽观叶植物”。

本表填报时应注意:第一,花卉(包括鲜切花、食用和香料用花卉、盆载花)和盆栽观叶植物产量的统计,均以出售量或租摆量计算产量。第二,播种面积的统计:(1)多茬作物播种面积种一茬算一次。(2)多年生作物播种面积,不论是否收获,每年只计算一次,在年报中一次统计。再生作物的面积,每年只计算一次播种面积。(3)间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分别按播种或成熟占地的比例分摊折算。(4)在林地、沟渠等非耕地上种植的面积,也应统计。(5)温室内多层作物的播种面积,有几层算几层。如菌类、盆栽类花卉、观叶植物等。

2.《干鲜果品生产情况》(A102-2表)将“干果产量”调整为“坚果”。

“年末实有零星果树”只指园林水果零星果树数量,不含坚果。

3.《郊区重点小城镇监测表》(A102-5A表)取消“垃圾无害化处理量”指标;增加“建成区面积”、“本期实现垃圾分类处理村庄”2个指标;“农民人均劳动所得”调整为“农民人均纯收入”。

请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镇区面积应按规划部门的实际批复,不能随意按历史数据填报。第二,产业园区情况填报时,应注意各对应项的填报完整度,例如:若入区企业、从业人员等指标有数据,园区的企业收入、利润、税金等项就应当有相应的数据。若园区企业注册和经营地不同,存在引税现象,除税金项以外,其余指标可为零。第三,“农房改造面积”和“农房改造户数”,应当计算户均值检验数据。

4.《农产品目录》取消“硬粒小麦”、“软粒小麦”、“混合小麦”、“其他小麦”、“粳稻”、“其他稻谷”、“黄玉米”、“白玉米”、“混合玉米”、“其他玉米”、“细绒棉”、“长绒棉”、“棉籽”、“棉花杆”、“盆栽类(包括盆景)”、“租摆收入”、“猪鬃”17个产品;增加“盆栽花”、“盆景园艺”、“香料原料”3个产品;“蔬菜”统计中不含“食用菌”;将“林产品采集”下的“核桃”、“板栗”、“松子”、“花椒”调至“农业”下的“水果、坚果、茶、饮料和香料”中。

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时应注意:一是薯类产量按5斤折1斤粮食计算,价格按1斤鲜薯乘以5计算。二是自产自用的种蛋应计算为禽蛋产值,产量按每8个左右的种蛋为500克计算,价格可参考《种业生产情况》表中的种蛋出售价格(收入/产量)。三是出售的菜苗、仔畜(禽)、架子畜、奶牛等非最终产品在本表中不作统计。

5. 区县上报市局、总队时间调整:《畜牧业生产情况》(A102-3表)和《畜禽生产规模户(单位)基本情况》(A102-11表)的上报时间调整为2010年12月30日;《蔬菜及特种作物生产情况》(A102-1表)、《干鲜果品生产情况》(A102-2表)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计算表》(A301-2表)的上报时间调整为2011年1月5日;《农村基本情况及农业生产条件》(A301表)的上报时间调整为2011年1月10日。

定报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A401-2表)将“蔬菜园艺作物”调整为“蔬菜、食用菌及花卉盆景园艺产品”,取消“其他园艺作物”、“其中:租摆收入”、“其中:盆栽类”3个产品,增加“食用菌”、“盆栽花”、“盆景园艺”3个产品;“水果、坚果”项下增加“园林水果”、“瓜果类”、“坚果”3个产品;“猪的饲养”项下取消“猪的副产品”产品。

注意: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一季度蔬菜、花卉、瓜果类产值数据应与设施农业情况(A202-6表)表中的相关数据对比;夏粮产值在二季度时计算产值,秋粮产值在年报时一次性计算产值。

2.《秋冬播作物播种面积》(A202-1表)和《春(夏)播作物播种面积》(A202-2表)合并为《农作物播种面积情况(春播、全年、秋冬播)》(A202-1表);取消“籽种”、“硬粒小麦”和“软粒小麦”3个品种;上报日期调整为6月15日前、8月5日前和11月15日前。

注意:第一,秋冬播种植的冬小麦、草坪、牧草等越冬作物,应计入第二年的播种面积中(只算一次)。第二,饲料作物:有些地方种植的粮食作物,种植目的是作为青饲料用的应作为饲料作物统计,如该作物收获粮食产品后作为饲料的,仍应列入粮食作物项下,不得列入饲料作物内。第三,春播未能及时上报的,计入夏播;夏播未能及时上报的,计入全年合计,并进行相应说明。

3.《夏收作物占用耕地面积和实际(预计)产量》(A202-3表)和《秋收作物占用耕地面积和实际(预计)产量》(A202-4表)合并为《主要农作物占用耕地面积和预计、实际产量》(A202-2表);取消“硬粒小麦”和“软粒小麦”2个品种;上报日期调整为6月5日前、6月27日前、9月20日前、10月15日前、次年1月10日前。

注意:第一,薯类产量: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产量。第二,棉花产量:按去籽后的皮棉计算。3公斤籽棉折1公斤皮棉。第三,药材产量:只统计人工栽培的各种药材产量,不包括野生药材。

4.《蔬菜、花卉生产情况》(A202-5表)取消“盆栽类”;增加“食用菌产量”、“坚果产量”、“盆栽花”、“盆栽观叶植物”4个指标;“水果产量”调整为“园林水果产量”。

本表中相关指标的累计数应大于等于设施季报相关指标数据。

5.《夏(秋)粮作物实割实测基本情况》表号由S203表调整为A203-1表。

6.《农户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表》(S401表)与《农户秋冬播作物种植安排调查表》(S402表)合并为《农户种植意向调查表》(A202-3);取消“籼稻”、“粳稻”、“糯稻”、“硬粒小麦”、“软粒小麦”、“其中:双低油菜”、“绿肥”、“耕地面积”、“非耕地上的播种面积”9个指标;上报日期调整为2月25日前、5月25日前、9月25日前。

7.《农产量抽样调查实测作物计算机汇总卡片》(S408表)更名为《农产量抽样调查放样实测作物卡片》,表号调整为A203表;取消“地块核实面积”、“地块丈量面积”、“合计”、“非实测作物面积、产量”4个指标。

8.《郊区重点小城镇监测表》(A202-5A表)取消“农民人均劳动所得”、“其中:工资性收入”2个指标。

9.《设施农业情况》(A202-6表)取消“盆栽类”,增加“食用菌”;将“花卉”调整为“花卉苗木”,项下增加“盆栽花”;“其它”项下增加“盆栽观叶植物”。

注意:第一,“占地面积” 、“播种面积”、“产量”和 “金额”应为累计数据。第二,实际利用播种面积:是指在设施地中实际播种的面积,不包括设施之间的播种面积。

10.《观光休闲农业情况》(A202-8表)由当季数调整为累计数。

注意:第一,生产高峰期从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关系,人均劳动报酬过低或过高时要仔细核对。第二,采摘产量和采摘收入的关系,一般情况采摘的价格要高于出售的价格。

11.《畜牧、水产生产情况》(A202-9表)中“畜禽存栏”项下增加“山羊”、“绵羊”2个品种。

请注意存栏指标为时点数,出栏和产品产量为当季数;水产品产量需与同级水产部门数据核对。

篇(3)

利用单元调查评估方法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核算,并将其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坏”产出指标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评价模型,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1993-2010年环境约束下中国29个省份农业TFP增长,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①环境约束下中国各地区农业TFP在考察期内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并且该增长主要是由农业技术进步推动,但是各地区的农业技术效率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②从地区差异来看,环境约束下中国各地区农业TFP在增长的同时呈现东、西、中部地区依次递减;③当不考虑环境因素时,全国范围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农业TFP平均增长率分别比考虑环境因素时提高0.88%、1.71%和2.35%,但是东部地区却比考虑环境因素时降低1.01%;④环境约束下中国各地区农业TFP都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是σ收敛趋势并不稳定,σ值呈现出显著的波动特征。

关键词 单元调查评估方法;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环境约束;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3)03-0070-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3.011

篇(4)

关键词:抽样方法;效果比较;工业总产值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022-03

1 抽样方法简介

1.1 PPS抽样及其估计量

1.1.1 PPS抽样概述

PPS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又称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或按容量概率抽样(PPS)法。它是多项抽样的一种,多项抽样是一种不等概抽样,设Z1,Z2,…,Zn是一组概率,按这组概率对总体中的N个单元进行放回抽样,每次抽中第i个单元的概率为Zi,独立地进行这样的抽样n次,则这种不等概抽样为多项抽样。尤其在每个有说明其大小或规模的度量Mi,则Zi可取Zi=MiM0,这时,每个单元在每次抽选中入样的概率与其单元规模的大小成比例。这种抽样方法被称为PPS抽样。

1.1.2 PPS抽样的实施方法

PPS抽样的实施方法主要有累积总和法、拉希里方法、规模累积等距抽选的方法、分裂法。本文拟采用规模累积等距抽选的方法。规模累积等距抽选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设总体单元数为N,其规模度量分别为M1,M2,…,Mn,假定Mi都是整数,且有∑ni=1Mi=M0,这样总共有M0个代码,每个总体单元都有一个代码的范围,其中第i个单元相应地有Mi个代码。若欲抽取的样本容量为n,则先求得等距抽样的间隔K=M0n,然后在1~K之间随机等概率抽取一个数,假设为r,则r所在的单元代码区间相应的单元即为被抽中的单元。以后每隔K个度量值,即:r+K,r+2K,r+3K,…,r+(n-1)K等数字所在的单元代码区间的相应单元,即为被抽中的单元。这种抽样方法的特点是当所有单元的度量Mi2K时,则第i个单元肯定会被重复抽中。这种方法抽取样本比较容易,每个单元的被抽中概率与Mi的大小成比例。

1.1.3 Hensen-Hurvitz估计量

(1)总体总量的估计1943年,汉森和赫维茨对PPS抽样提出了估计总体总量的估计量为:

3 PPS抽样与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的效果比较

3.1 总体均值的估计效果比较

将上述3种抽样方法估计的总体均值结果进行汇总,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在不考虑抽样调查费用的情况下,利用PPS抽样方法估计的总体均值为27170.16,比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总体均值更接近于我国各地区的实际平均工业总产值27234.48,且PPS抽样估计的抽样平均误差是三者中最小的,而简单随机抽样估计的抽样平均误差是最大的。窄的置信区间比宽的置信区间能提供更多的有关总体参数的信息,在样本容量和置信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容量都是9个地区,置信水平都为95.45%),利用PPS抽样方法计算得到的置信区间最窄。因此,在我国工业总产值的估计中,对于总体均值的估计,PPS抽样的效果优于分层抽样,更优于简单随机抽样。

3.2 总体总量的估计效果比较

同理,将上述3种抽样方法估计的总体总量结果进行汇总,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在不考虑抽样调查费用的情况下,利用PPS抽样方法估计的总体总量为842274.80,比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总体均值更接近于我国的实际工业总产值844268.78,且PPS抽样估计的抽样平均误差是三者中最小的,而简单随机抽样估计的抽样平均误差是最大的,同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利用PPS抽样方法计算得到的置信区间是最窄。因此,在我国工业总产值的估计中,对于总体总量的估计,PPS抽样的效果优于分层抽样,更优于简单随机抽样。

4 结论

利用PPS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方法和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2011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进行估计,同时,比较3种抽样方法的估计效果,可以看出,在不考虑抽样调查费用的情况下,无论是总体均值还是总体总量的估计,PPS抽样的效果优于分层抽样,更优于简单随机抽样。所以,对于总体单元标志值之间差异非常大的总体进行抽样估计时,运用PPS抽样可以得到更好的估计效果。

参考文献

[1]倪佳勋.抽样调查[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玉.PPS抽样在我国出口贸易预测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2).

[3]李培军.不等概率抽样估计的原理与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

[4]李雪波.基于PPS抽样方法的我国建筑业利润总额实证研究[J].经济视角,2009,(12).

篇(5)

一、垦区统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1.部分单位统计网络不够健全、一些基层的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难以保证统计工作任务的完成。特别是队一级的统计工作出现严重缺位;一些基层的统计人员文化水平低,又没有经过统计知识的专门培训,根本无法承担统计工作的岗位职责;还有的统计人员兼职过多,任务过重,疲于应付,统计质量大打折扣,部分地区基础薄弱。

2.统计分析和统计手段工作比较薄弱,未发挥好统计工作的决策参谋作用。首先,虽然统计分析已写进各种统计规章制度,而且还列入考核、检查、评比的内容,但目前垦区统计信息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统计工作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主要作用未能发挥。其次,工作手段落后,不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农场一级的计算机机型老,利用率低,无法装载现行统一的应用软件,造成超级汇总受阻,影响汇总时间和质量。

3.垦区基层统计人员调换频繁,工作脱节现象比较严重。统计工作的专业性比较强,一些实际问题是在不断熟练与摸索中解决的,如果经常调换统计人员,往往会造成统计报表一知半解,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无法对报表中所反映的情况做深入分析和研究。如农业报表中的农产量,它不单单是基层单位数据进行汇总,而是要根据天气、农民投入、作物品种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分析,判断的,而时间联系也不容忽视。

4.统计数据质量不高,深入分析研究不强。统计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原因是多方面造成,有的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薄弱,有的统计人员责任不强,有的是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不重视,有的是对统计部门管理的力度不够。另外,报表分析工作有待加强,有的统计人员只报数字,不写分析,对一些情况没有做相关调查和研究,对报表中反映出来的趋势说不出个所以然,导致统计部门很难了解数据变化原因。

二、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提升垦区统计工作管理水平

1.强统计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提高统计工作整体水平提供保障。

(1)全面推进落实《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我们要狠抓组织建设、人员素质、业务能力、数据质量、信息网络、法制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加强了对基层单位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了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并且把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作为数据质量检查的重要部分。

(2)推行统计电子台帐系统。为加快推进垦区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开发农垦统计电子台帐系统,该系统是包括农业台帐、工业台帐、能源台帐等。

(3)加强了统计队伍建设。首先,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在抓好基层综合统计员提高素质的同时,对垦区下属近千名兼职统计员也举办一些培训学习,确保垦区统计源头数字的准确性其次,是对基层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我们要使统计人员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不仅能准确、及时、全面提供各种统计数据,还能适时地提供有水平的统计分析资料;使统计工作对领导经营决策助上一臂之力。第三,垦区今后配综合统计员应尽量从统计专业或财会、经管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中选取;对现职综合统计员,两级局要进一步加强统计专业知识和电脑知识的培训学习,使之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两级局继续帮助困难企业配齐适用的电脑,争取在3~5年内形成农垦系统内的信息网络,使总局――管理局――企业的数据传送实现电脑化,提高统计信息的时效性;企业应注意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以利于统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2.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与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及时准确地反映农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全面建设农垦小康提供数据服务,努力开创农垦统计信息工作的新局面。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了统计人员素质。为了保证垦区信息数量和年报质量,提高各级综合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我们在布置年报和年报汇总上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培训,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各管理局分片培训,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有效提高垦区经济信息工作的采集、分析和利用的水平。

3.积极深化统计调查和统计改革。由于农垦系统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统计对象的社会化、复杂化。所以,我们针对垦区经济运行中或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热点、焦点问题,积极开展统计调查。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垦区统计工作改革的重点应该是统计方法的改革。全面调查方法在一定时期内还是基本的统计方法,垦区完整的统计网络应继续发挥其效能,凡能按照现行报表制度直接搜集到全面资料的仍应搞全面调查,但也应适当改进,除年报内容较细较全外,指标不宜设置过多过细,报告期间隔也应拉开,能作半年报的不要季报和月报。不能用全面调查的应以抽样调查为主,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相配合,有的项目也可搞一年一次的普查。

4.建立、健全垦区所属农场部门间统计工作网络,以保证数据资料来源畅通。由于农场统计人手少,任务重,大部分统计人员兼职多,有的是经管员,有的是企业办会计,有的是青年专干,妇女专干等,涉及到的报表种类多,工作繁重,不可能每项都俱到,如能与农场其他部门搞好协调,既能节省时问,又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如统计报表中的“畜牧业生产情况统计报表”能够与农场专业部门畜牧站联合一致,当统计站需要各部门数字时都能认真填报,互相配合,这样既解决了人手少,任务重的问题,又能为整个农场统一数据,尽量避免出现各完成任务、各报表的数据现象。

篇(6)

关键词 海洋捕捞业;渔获量;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样本量;样本轮换

中图分类号 F302.5;C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81-03

认识事物的途径多种多样,基本途径是通过各式统计获取资料,用科学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据此得出相应的结论。统计调查法在实践中逐渐从普查发展成了普查、抽样调查及其他调查等多种方法并行的状况。抽样调查法是一种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因其灵活性、时效性、精确性等诸多优点,在国外社会、经济、科技、自然、渔获量统计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抽样调查法在中国发展缓慢,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较快发展,主要应用于人口、经济、科教文卫、资源等领域。

近年来,抽样调查法在渔业生产统计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袁兴伟等[1]对南海区三省渔业生产统计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分层抽样的精度高于简单随机抽样;甘喜萍等[2]论述了应用于渔业生产统计的经济分层抽样原理;Bannermanl与Lamptey研究了分层抽样在小规模渔业生产数据中的应用。世界粮农组织(FAO)与中国合作在湖北梁子湖、浙江象山及山东莱州等地区对渔业生产开展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各地捕捞生产实际情况。目前关于海洋捕捞业渔获量抽样调查中的样本代表性、样本量的确定、分配、样本轮换等关键问题的系统理论探究报导很少,本文旨在解决这一问题,以期为海洋捕捞业渔获量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1 样本代表性

1.1 样本代表性的含义与作用

捕捞产量抽样调查只需少量渔船单元作为样本,统计分析这些样本渔船单元的捕捞数据,然后推断评估总体渔船捕捞产量情况,因此要求所选样本渔船单元有较高的代表性。抽样调查中首次出现“代表性”由挪威凯尔(A.N.Kiaer)于1895年提出,其观点是认为样本是总体的缩影,选出少量正常合理的样本就能反映总体情况,对总体评估准确与否主要取决于样本的代表性[3]。后来在如获取代表性样本问题上先后出现了目的抽样和概率抽样2种观点,前者根据抽样调查的目的有意识地抽取样本单元,使所得样本与总体特性相近。

目的抽样观点认为所选样本应当在结构上与总体相似。例如,若将渔业生产调查区的渔船根据主机功率按大小分为A(20%)、B(30%)、C(50%)3层后,样本包括a(20%)、b(30%)、c(50%)才最具代表性。实际上,研究调查的主体不是渔船,而是基于渔船的捕捞活动记录数据。各层样本渔船单元数量分配应依据该层渔获量对总体渔获量的贡献而定,而不是只考虑该层渔船单元数在总体中的的比例,如果各层渔获量贡献率也符合该比例,那这样的样本组成就有很高代表性。一个与总体结构相似的样本并不一定能保证充分体现出总体信息,这也是在分层抽样样本分配中最优分配精度优于比例分配的原因。

目的抽样只涉研究员认为符合调查目的部分总体渔船单元单元,却没有依据说明余下部分不能够代表总体,至少是总体的一部分,而这些渔船单元却没有作为样本的机会。英国统计学家鲍莱(A.L.Bowley)提出中心极限定理应用于概率抽样的总体参数估计,认为应当赋予每个单元都有作为样本的机会[4]。每个渔船单元的机会是否相等与总体渔船单元间的差异程度相关。若差异程度不大,等概率比较适宜;反之,不等概率较为宜。例如,调查某海域捕捞渔获量时,按渔船主机功率(kW)将渔船分为A(1.0~44.1,30%)、B(44.1~147.0,40%)、C(147.0~441.0,30%)3层,相同条件下,功率越大,渔获量越大,故对区域总体渔获量而言,B层和C层的贡献率比A层大很多,选样时,应考虑不等概率抽样,使A层样本渔船单元数量向B层和C层倾斜。无论是等概率还是不等概率抽样,目的都是尽可能提高总体参数精度。

事实上,代表性是一个泛概念,与抽样分布有关,即所有可能样本的估计量的概率分布,单纯认为某一具体样本有多大的代表性是片面的。在众多可能样本中,一次调查抽到的样本有优劣之分,且优劣程度还与概率有关。例如,某海域所有拖网渔船的渔获量的均值是1 000 kg/(d・艘),根据2种抽样方案X、Y所得的样本均值方差V(x)=50,V(y)=100,显然,方案X属较好,能更好反映总体情况;在既定的置信水平下,X方案所得均值的置信区间比Y的窄,所得结果也更精确。样本代表性是属性概念,不能用具体数值说明它的高低。一些观点认为其高低可用(e-E)/E或(p-P)/P等相关系数来表示,只要样本均值e(或比例p)和总体均值E(或比例P)越接近,比值越小,样本代表性越高,但或忽略了总体参数E(或P)则是未知的,需要根据样本均值e(比例p)分析推断。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抽样设计,样本代表性不具可比性,而同一抽样设计所得不同样本的代表性却有高低之分。

1.2 代表性较高的样本获取方法

只要是统计调查,就会存在误差,即使普查也依然存在。因此,为更好反映总体渔业生产情况,要选择高代表性的渔船单元样本。尽管有抽样方法、样本量、总体渔船单元差异度、辅助信息等其他诸多因素影响,很难说明抽到的样本代表性高低,但仍能采取一些措施以获取代表性较高的样本渔船单元。首先是改进抽样方法和评估方式,例如采用分层抽样,设计公式或模型计算样本量、分配量、估计量等;其次是适当增加渔船单元样本量;再次是利用渔业辅助信息,渔业辅助信息对于渔船分层标准划分、层间渔船单元分配、有效回答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最后还要减少其他非抽样因素引起的误差,如人员操作、问卷设计等方面。

2 样本量

2.1 样本总量确定

由于渔船主机功率变化范围大,渔获量差异程度高,捕捞记录数据就构成了一个方差很大的总体,考虑到分层抽样精度高、便于实施、获得信息多等优点,在渔获量调查中采用分层抽样法。不仅仅是渔获量调查,其他设计复杂的渔业抽样调查也一样,样本量确定也很困难,但却比相同样本量的简单随机抽样结果的精度更高。因此,本文用简单随机抽样计算所需渔船捕捞记录数,并根据除以调查次数得到样本渔船单元数。

简单随机抽样法计算所需样本渔船单元捕捞记录数时运用到一系列的公式及其相关推断公式[5]。根据置信区间公式,P{X-Δ≤X≤X+Δ}=1-α,式中,X表示均值,1-α表示概率;(X-Δ)和(X+Δ)分别为置信区间的2个极限,α是置信水平,Δ为极限误差,即设计的渔获量统计方案允许的最大误差。渔获量调查是不重复抽样,样本渔船单元捕捞记录数表达式m=,m除以相应的捕捞次数就是所需样本渔船单元数n,t表示既定自由度和置信水平下的Student t分布t的取值,可从t-test临界值表中查询;σ2表示总体方差,用样本方差S2代替,n/N为抽样比,当n/N>0.05时,也可以忽略其影响。

在FAO渔业抽样调查捕捞活动记录数确定中,最大允许误差范围一般设定在0~10%,即对应的准确度100%~90%[6]。其他渔业内容和渔获量调查也一样,除极少数要求非常精确1%外,多数采用的是5%和10%。这个n只是理论所需的全部有效样本渔船单元数,即保证这n个样本渔船单元在每调查次数内都有捕捞活动记录数据。而实际上,预算也是限制样本渔船单元数量多少的重要因素,可用线性关系式C=C0+cn1来表示预算与样本量的关系,其中,C为预算,C0表示设备、工资、宣传等与样本渔船单元无关的费用,c表示单位渔船单元调查的平均费用,可通过试点调查或从以往的渔业调查评估获取;此外,渔船(渔民)样本的有效回答率p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结合理论有效样本渔船单元数,实际所需样本渔船单元数n′=n/(1-p)。通过比较n1和n′大小以确定最终样本渔船单元数,若n1≥n′,预算能够支撑方案设计的样本量;若n1

关于确定样本渔船单元数,试点调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上述公式中的总体方差σ2(样本方差S2),总体以及各子总体渔船(渔民)有效回答率p,单位渔船单元调查平均费用c都是未知的。来源主要有2种:一是从以往的渔业调查及相关资料中获取;二是通过试点调查获取。从以往资料获取信息能节省试点调查的费用,但是试点调查却能发现更多其他问题,从而反馈,有利于正式调查的顺利进行。

2.2 样本分配

甘喜萍等[2]研究表明,满足预设条件下,奈曼分配最精确,最优分配最省。虽然最优分配和尼曼分配在预算和精确度上有优势,但在满足精度下,比例分配因其简便特点应用更普遍。实际调查中往往还存在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样本渔船单元的分配。渔业调查的对象和内容很多,既有单一目的也有多目的的调查,既有数量性状、质量形状也有属性形状的调查,选择分配方法时不能一概而论;若仅对某一渔区某种作业方式的单一捕捞目标种的渔船开展抽样调查,条件允许时,优选奈曼分配;如果预算不足,可退而选择最优分配或比例分配。若是一些渔业生产中的属性问题开展抽样调查,如渔民对渔业可持续发展、渔业政策等问题的看法,则可用比例分配法简化调查过程。若渔业调查对象涉及大范围内各型功率和作业方式的渔船,且调查主题还比较多,比例分配则较为方便可行。渔获量统计调查涉及到的不仅是渔获量问题,为节约成本,常与其他主题(如CPUE、渔获物初次交易价格、捕捞活动经济收支等)集合在一张问卷中同时进行,因此一般选择比例分配法。因此,选择样本分配方法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样本轮换

3.1 轮换原因

渔获量调查是连续性的调查,如果样本长期不更换,就会出现样本老化问题。这里的样本渔船单元老化是指广义的渔船老化,既指渔船本身老化,也包含渔船改装、渔民合作等渔船不适宜再作样本等情况。因此,需要更换不能再作样本的渔船,数量取决于预算和精度。

为解决样本渔船单元老化问题,需要重新抽取渔船单元来替换老化部分。如果全部更换,则会额外增加预算,一是用于与调查对象(渔民及其相关人员)沟通,以便得到他们的配合;二是用于培训渔民完成相关任务。一旦样本更换,又需要重新与新的渔民建立合作关系。因此,短时间内不宜频繁地更换大比例的渔船单元,除非有特殊原因,一般不进行全部样本渔船单元的更换。

渔获量调查是连续型调查,更换样本渔船单元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通过后期样本渔船单元的更换来解决前期抽样调查中样本渔船单元出现的问题。例如,分层抽样调查渔获量过程中,样本渔船单元在出海捕捞作业过程中遭遇恶劣天气,船体损坏严重降低捕捞能力;部分合作渔民私自改装渔船功率或者船体,使得原本属于A层抽样层的样本变成了B层样本,而仍统计在A层。有些原因是可以量化计算改变的,但那些不能人为量化的因素则不得不替换这些样本渔船单元。例如,少数样本渔船单元的渔民在合作后期基于个人私利而增加或者减少捕捞活动,甚至故意编造渔获量数据;一些样本渔船单元随着时间的推移,性能退化,不再满足最初设计条件,则需要用其他更合适的渔船单元予以更换,以保证这一层次的样本仍具有较高代表性。

3.2 轮换原则

渔获量抽样调查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等特点。为解决样本渔船单元老化问题,需要适时予以轮换,但轮换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代表性。样本代表性降低是样本轮换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因为在连续性渔获量调查中,渔船性能和渔民合作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使得先前的样本渔船单元不再满足该层次的要求,或者是样本数据不真实,从而导致不宜继续作为该层次的样本。如果没有这些方面的变化,该层次先前的样本渔船单元仍具代表性,可不用更换这些样本渔船单元。

(2)连续性或者衔接性。渔获量调查如同其他国民经济调查一样,并非一次性调查,需要建立相应的渔获量数据库,根据样本渔船单元数据的时空序列特征反映渔获量状况。即使换了渔船单元,也要保证前后样本渔船单元数据时空序列上的衔接性。换言之,用于更换的渔船单元也必须通过最初设计的抽样方案选取。

(3)条件性。频繁更换全部样本渔船单元并不科学,一般是在一段时间内更换一定比例的样本。实践证明样本单元更换的速度以及比例与样本的变化并不同步[7]。从渔业其他内容的抽样调查来看,考虑到渔船老化的速度以及1年内合法作业时间段,样本渔船单元轮换的周期为1~2年、比例以25%~50%为宜,这样可有效避免样本频繁更换导致的数据不连续问题的出现。

3.3 样本轮换流程与技术

样本轮换的基本流程是更新总体渔船单元目录框,检查原样本,抽取新渔船替换。在周期内,从渔业管理部门获得最新渔船信息,剔除无效渔船单元,补入新增渔船单元。在更换程序中最复杂的是检查原样本,和总体渔船单元一样,把原样本中老化的剔除,包括不能继续捕捞作业、渔民转行、渔船大幅改装等情况。抽取新样本渔船单元相对容易,根据最初设计的渔获量统计抽样方案,在更新的总体渔船单元中选取即可。目前主要有2种流行的方法:一是在更新的目录框中随机抽取满足要求的新渔船单元替换;二是在分层抽样的最终抽样层中,把满足条件的所有渔船单元分成几个组,然后周期性进入调查期轮换[8]。

4 结语

综上所述,抽样分布是从总体中以一定的样本容量进行随机抽样,样本的统计数所对应的估计量与其概率的分布。渔船代表性对抽样分布有意义,但不能理解为某一具体样本代表性很好,不同的抽样设计或分布之间代表性不具可比性,而相同抽样分布中的不同样本却可比,同样的抽样设计中,可以适当采取措施来获取高代表性的样本,以提高抽样精度。公式得来的作为样本的渔船单元数只是有效样本数,实践表明,渔业生产调查中的无效样本率不能忽略,其比例因渔业抽样内容而异,应将其应用于最终实施所需渔船单元数的确定和分配。渔获量调查属于连续性调查,随着时间的推移,样本渔船本身及其合作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代表性降低,因此需要进行轮换以减小影响。轮换过程中应当注意代表性、连续性等原则以及与之相关的轮换方法。

5 参考文献

[1] 袁兴伟,刘勇,程家骅.分层抽样误差分析及其在渔业统计中的应用[J].海洋渔业,2011,33(1):116-120.

[2] 甘喜萍,卢伙胜,冯波,等.分层抽样法应用于渔业生产统计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0):8401-8402.

[3] 冯士雍.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M].2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15-22.

[4] 李金昌.正确理解样本代表性[J].中国统计,2010(8):40-41.

[5] 李金昌.应用抽样技术[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6-62.

[6] STAMATOPOULOS C.Sample-Based Fishery Surveys:A Technical hand-book[M].Rome:FAO Fisheries Department,2010:25-39.

篇(7)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和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促使统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和服务领域,从思想上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为基层统计的科学发展注入新活力,创造新动力;从方法上要创新运用统计方法制度和现代信息化手段,提高科学统计的把握能力和科学发展的分析能力。

一、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立足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又着眼于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促进,衔接互动,既反映当前发展的要求,又反映未来发展的需要,而统计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就是如何科学反映科学发展观内涵各要素的变动规律。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思维,全面地回答了在经济和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统计实践的具体内容和发展目标,准确地破解了统计如何又好又快发展的难题,为现代统计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特别是当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和彰显其在社会和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就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统计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更是开创新时期统计工作新局面的重要理论保障,因此,基层统计建设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统计工作实践的内容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并建立统计科学发展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统计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和推动统计事业进步的各环节。

二、当前推动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有利条件

1、各级党委政府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和依赖程度不断加强,是快速推进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经过中国几代统计人的不懈努力,反映统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统计方法制度逐步确立,统计的信息产品与经济社会的结构变化,增长方式转变,人与环境的统一等的联系程度更加紧密,更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满足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党政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随之提高,统计发展的环境更加宽松和和谐,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级党政领导不断深入当地统计机构调研视察,既是对统计工作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也给统计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也解决了统计发展过程中的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

2、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为推动基层统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统计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监测预警功能,是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和工具,是反映经济社会动态变化的晴雨表和报警器;经济和社会的深入持续发展也越来越需要统计提供强有力的监测、评价和服务能力;同时,统计的发展更需要经济社会发展来支撑,统计内容的变化和工作方法的创新因循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和进步,经济的腾飞又为统计发展提供了更多调查制度需求,丰富了统计调查的内涵;社会的进步为统计发展创造了宽松的人为环境和物质环境,提供了持续永久的发展动力。

3、统计事业新局面的不断开拓为推动基层统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随着统计改革的不断深化,统计内部的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统计的创新理念不断改进,统计的方法制度日趋完善。根据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需求,建立起来的统计指标体系,使统计工作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更能有效地监控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党政领导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统计预警监测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经济形势有什么变化,统计分析和统计报表就反映什么,社会公众需要什么统计产品,统计工作就设计提供什么产品。统计工作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随着统计教育和统计文化的发展,统计工作的内涵和发展空间不断开拓,统计的科学发展日趋成熟。

4、社会各界对统计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客观需求条件。

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居民生活水平越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的客观需求越强烈。要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产品的不断增强需求,就必须更好地发挥统计的职能,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更全面、准确的分析与监测,对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及时剖析;要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产品不断增强的需求,就必须努力拓展统计的服务职能、强化统计的预警作用,推动统计工作沿着科学的发展轨道前进。

三、影响基层统计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

1、基层统计机构基础薄弱,统计的职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从中国现行的统计体制和实际情况看,统计机构建设呈倒挂“金字塔”的特点十分明显:上层统计机构设置健全、人员多力量相对较强,基层统计机构(市县乡镇)尤其是乡镇统计机构设置单一、人员少力量相对较弱;目前,市级统计机构人员大都在80人左右,县级政府统计机构人员大都在30人左右,而乡级统计机构人员近2—3人,村级统计网络则出现了严重的断层。这样的人员规模,既要完成国家、省局的统计调查任务,又要完成正常的业务报表和当地政府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更要高质量地完成跨度大、时间长的大型普查,统计人员常常是超负荷运转,可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种“上强下弱”是影响统计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基层基础工作也相对薄弱,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资料不完整、统计网络不健全、统计服务不到位、统计制度不科学等问题较为突出。同时统计任务和统计力量不匹配的矛盾凸显,周期性的统计普查和定期性的统计调查相互交织,任务重、范围广,基层统计站(所)条件简陋、办公经费短缺,统计人员兼职过多、待遇差、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流动频繁,基础统计资料管理混乱、残缺不全,基础工作不扎实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统计职能的有效发展。

2、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统计的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首先政府综合统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统计部门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都由本级地方政府管理和拨付,同级政府对统计机构具有人、财、物权的绝对领导权,上级统计局对下级统计机构仅有业务指导权,这样给统计政令的上下畅通增加了一定阻力,不但弱化了上级统计机构对下级统计机构的管理职能,同时也加剧了地方政府和统计主管部门在统计数据评估监测等意识领域的矛盾,特别是下算一级制度和地方行政绝对领导现实的矛盾冲突,使地方综合统计部门上下都难做人;这种管理体制最大的弊端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无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给统计数据质量的保证增加了难度,严重约束了统计工作的独立自主性。其次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之间的职责不清、关系不顺、联系不紧,政府综合统计干了许多本应由部门统计干的事,但缺乏对部门统计强有力的管理和协调手段,导致数出多门、相互矛盾等现象,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第三目前推行的国家调查与地方调查双轨制管理模式,由于局队之间职责交叉、权限不明、配合不力,使局队在数据汇总、使用上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统计调查系统内部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双方各自为政,重复调查,不仅导致了调查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影响了统计在社会和公众中的形象。

3、现行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适应,统计的服务质量难以有效提升。

现行统计指标体系基本上还是属于物质生产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内容、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还不能完全反映包括一、二、三产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统计方法制度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如环境资源、生态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活动,在统计上还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指标体系。抽样调查虽然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但由于不能很好地解决代表性以及数据分层使用的问题,还不能满足目前各级政府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统计调查方法的双轨制运行,加重了基层统计的负担,使得统计工作越到基层,头绪越多,任务越重,压力越大。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统计职能的充分发挥。指标体系不完备、数出多门、重复统计、统计调查对象负担过重等现象依然存在。同样,现行统计调查方法主要是由层层汇总、机械求全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组成。这是在国民经济基本上处于单一的公有制和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所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全面统计报表制度面临严重挑战,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现象屡有发生。全面报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已经难以为继。

4、统计调查网络结构单一,兼容性能差,统计的工作效率难以明显提高。

统计调查网络是统计调查工作的终端,统计数据的生成都要通过成千上万个终端进行搜集、整理最后汇总形成完整的数据库。经过20多年的统计建设和发展,基层统计网络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到住户,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统计调查网络体系,这些调查网络体系的形成,为地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调查网点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现有调查网点功能单一,工业调查点、服务业调查点、贸易业调查点、城市住户点、农村住户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点、农产量调查点等专业调查点同时交替设立,星罗棋布,且专点专用,互不干涉,调查点的兼容性能差,使调查员跑了东村跑西村,出了南村进北村;二是现有调查点由于受经费、被调查人员素质(记帐户)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调查点的配合程度差,调查质量不高;三是各种类型(级别)的调查点数量庞大,调查成本高,加大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负担;四是调查点的设立缺乏系统性,重复调查,造成了统计资源的极大浪费,使本来人员紧张的统计系统更是举步维艰、疲于应付。统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