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1 09:21: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物理教育叙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篇(1)

为了有效推进物理新课程的实施,作为物理教师而言,应着力注重进化自身的专业理念,这同时也反映了物理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教师专业理念的更新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和深化的过程。那么如何增进物理教师新课标理念的形成呢?

策略一:爱岗敬业,在工作中激励自己

物理教学的发展和进一步的改造急需一支爱岗教业的事业型研究型的物理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不仅决定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也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命运。学校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无法落实。教师要关注自身的发展途径和过程,不断促进自我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使自我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永无止境的探索。在现实中,因为繁重的升学压力,老师的心情常常是压抑的;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窗口,并努力营造快乐的环境,从而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策略二: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己

有一天我上课前,有学生问“嫦娥一号”为什么要经过三次变轨,而不直接飞向月亮?当时我巧妙地回避了学生的这个问题。由此我感觉到经过一段安稳而平静的教书生活后,我们不但欠缺许多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还有一种习惯性的拒绝。因此,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也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途径。当前,教师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学习,甚至是不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如果不了解新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动向,如果不了解教育政策、教育形势和教育改革的趋势,就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从客观上讲,教师的教学工作和非教学活动负担沉重,特别是在“中考、高考两根指挥棒”的禁锢下,教师们提心吊胆地守着自己的学科教学,生怕把不好关,考不出好成绩。于是,“没有时间”成了不学习的“堂而皇之”的理由,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老师们本来就不丰厚的底蕴就更加薄弱。我们发现,教师不重视学习的原因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有欲求、没有渴望、没有习惯。因此,要在教师中兴学习之风,要千方百计地把教师们从非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促其通过学习,把精力用在潜心钻研教学上。要使教师们懂得,学习是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走上终身学习之路、走进学习化社会的惟一途径。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可以做以下几点尝试:

1、了解一些常见的物理教学杂志:如:物理教师、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物理、物理周刊、物理教学、物理通报、中学理科月刊、一些报纸:物理天地、数理化天地等。

2、多读一些理论书籍:如:物理教学论、物理教学心理学、物理学习心理学、物理课程论物理教育学、教与学认知心理学等。

3、了解一些知名有用的物理网站:如:丁玉祥物理网(免费)苏科物理、物易天空、物理教研、人教网中学物理。

策略三:不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自己

一个实践者,可能会由于长期身处狭小的某一实际境遇之中,却未必能够对自己身边每日发生的与自己职业环境相关的事件具有明确的意识。教师正是身处这种能够产生真知灼见却又颇为狭小的境遇之中。20世纪70年代,斯腾豪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促进了行动研究的兴起。行动研究是系统的反思性探究活动;它由教师直接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开展调查与研究;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物理教师的工作特点就是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师要重视信息收集与整理,努力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如何利用日常的教学工作选择研究的问题和搜集重要的信息,如何勤于观察,善于发现,不断积累教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

实际上,学生的作业、学生上课时对问题的回答、学生的言谈举止、学生的考试情况、学生阅读课外物理读物的情况等等,都是课题研究所需的重要信息。教师要善于从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分析出规律性的东西。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积累工作中思维的火花,不断强化成果意识和成才意识。做一个思考的老师,而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你入睡后的那一瞬间,或者是在你醒来的那一时刻,有时甚至是在凌晨乃至你的睡梦中闪亮,在你的床头放一本记事本和一支铅笔,迅速地记录你思维的火花,这有助于你自身的提高,最终提升你自己。

有堂课我讲《惯性》,学生表情很是迷茫,下来后我也感觉也很是失败,我知道学生对运动状态的改变不理解,问题出在那里呢?后来发现,是我在讲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物体受力跟运动状态的关系讲解不清造成的。因此,经常及时的将教学中的感悟,以及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新想法记录下来,定期的整理,这是很有必要的。

策略四:提高专业能力,用专业能力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

物理专业能力包括:板书和版画模型应用、信息媒体的综合应用能力、重视教师的表达能力、解题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学机智、观察与实验能力、教材分析能力。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提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学术会议,进行高一级学历进修,外出交流等。

另外,教师专业提高首先要立足一个“新”,因为教师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职业;其次要着眼一个“宽”,教师要注意不断拓宽知识面,满足教学的需要;再次适当注意一个“专”,应适当加强专业的深度,做到居高临下;最后,落实一个“用”,即加强理论与知识的应用,增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策略五: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自己

为了适应新课标,教师的角色至少要发生这样的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研究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实践者转化为研究者。职业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型的研究者,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反思型的研究者,才能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动参与者和很好的适应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成功的经验行为,还要具有理性的思考,具有全面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能力,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才能完善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师反思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上,反思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情景中的技术和技能的有效性。第二层面上,教师应该批判性的反思分析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切行为的合理性,分析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个层面上,教师要将课堂与更广阔的社会联系起来。

策略六:撰写教育叙事和教学案例,不断总结和提高

教育叙事就是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进行研究。对于教育科研来说,这些从教师自身实践衍发的案例、思考和经验具有专业理论研究无可比拟的针对性、真实性和情境性。这些鲜活的案例胜过任何枯燥的理论和说教,是促进教师成长、丰富自我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善于累积,把观察和经历的教育故事、教育问题用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的形式记录下来,有助于教师的专业的反思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撰写案例时,可以遵循下列阶段。

(1)首先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性的案例,对其内容进行分析。

(2)对这个或几个案例,进行写作形式上的分析。

(3)运用头脑风暴法,要求每位教师说出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曾遇到过的疑难或两难问题。在这其中,尤其对那些两难问题要予以特别关注。问题意识或者说问题的提出,是案例形成的第一步,它给案例提供了一个基点和着眼点。

(4)把所有问题进行归类,汇总成不同范畴。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免相互之间有交叉、重合,问题与问题之间也缺少一定的逻辑顺序,因而,把相似的问题归并在一起,把性质相近的问题汇总成一个类别,使问题本身变得清晰就尤为必要了。

(5)教师分头撰写案例初稿,篇幅限定在2000字左右。教师在头脑风暴中提到的各个不相同的论题,经过归并后有了一定的逻辑结构。接下来可以让每个教师或几个教师围绕自己曾经提出的论题撰写案例初稿。初稿的篇幅不必太长,可限定在2000字左右。在写作时,一要考虑界定的问题是否清晰,二要考虑表达方式是否得当。

(6)举行案例会议,就所写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举行案例会议讨论可以有这样两种形式,一种是3~4位教师围绕一位教师写的案例进行讨论,另一种是3~4位教师同时展示自己的案例,围绕这3~4个案例进行讨论。这样一个阶段有些类似于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教师对教学所做的这样的评论,也就为日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档案。

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物理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不同学生的反应;因此,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

参考文献

[1]廖伯琴主编.《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初中物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篇(2)

【关键词】物理教材;内容转化;内容策略

The physical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transforms as the course content strategy

Wu Jing Yao Wei Ma Bicheng et al.

【Abstract】The popular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 experiment textbook “Physics”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strengthened with the student life, the modern society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ontacting, guides the student thorough society and the scientific field diligently carries on the observation and the experience, raises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 The teaching material requests the teacher to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emotion, the manner in the teaching, studies for the student academic society, lifelong studies lays the foundation found. How does the greatest degree use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 manifests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fully, realizes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ruly, needs each kind of high quality talented person for the party and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raise. I thought: Must transform the thought that changes protestantism law; Must the collective prepare a lesson, display educational research group’s superiority; Must “the lamination teaching, the classified instruction”; Must innovate the study way, carries on the effective teaching.

【Key words】Physical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transformation; Content strategy

1 课题提出的意义及历史背景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新教材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努力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和科学领域进行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打基础。要求积极做好每一个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促进课程、教材、教学之间的相互转化、促进和融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该教材的教学实践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认为新教材体现了改革精神,切实可用。但是,仍有一些教师对新教材茫然不适,觉得教材顺序乱了套,经验失灵,内容简单,试题难命。按传统方式,试题不是太容易就是超纲,这说明新教材的确不合应试教育的口味。因此,如何使教师尽快克服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干扰,正确使用新教材,使我们初中物理教学全面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是目前教材教法研究中的一大课题。我认为,要真正用好新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在于走出误区,改革教法。如何最大程度用好新教材,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为党和国家建设培养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我认为:必须要转变思想,革新教法;必须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优势;必须“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必须革新学习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2 课题研究的方法

初中物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实现这个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要求被不适当地拔高,讲授往往是“满堂灌”,作业训练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了对多数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

2.1 转变教育思想,革新教法: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喜欢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新教材,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新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可见,转变观念,是用好新教材的前提。只要我们在观念上真正完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跟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步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新教材的使用必将既能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又能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脱离不开教育观念和教学目的。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较陈旧,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应该改革教学方法,变注入式教学、题海战术为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虽然降低了难度,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却有了更高的要求,照本宣科显然不行了。新教材编者的用心良苦,突出了物理知识的趣味性,旨在创造意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自觉学习,教学方法应该体现这个意图;知识的传授应该是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想一想、做一做扩大教学效果,而不能以偏题怪题让学生钻“牛角尖”;漫画或插图内涵丰富,相关的物理知识、含义尽在其中,切不可走马观花,一晃而过;新教材知识面广,伸缩性大,目的是要面向全体,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中一定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上述种种观点,宏观上属教学方法的范畴,教学中非如此不可。至于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具体教法,当因人、因教学内容而异,应该是百花齐放,各显其能。但是,具体教法不能与基本教学原则相违背,否则又会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较强的能力受益终身,而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初中阶段知道即可,对过深的科学道理的理解,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知识积累,自然会“水到渠成”。

2.2 发挥学科组的优势,集体备课:在新教材教学中,充分发挥物理备课组的优势,聚众人之智慧,展现备课组每一个教师的特点,努力挖掘新教材的功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教育方法,激活、唤醒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和搭建参与学习的舞台,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热情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学习者。学习新教材,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2.2.1 努力创造条件,做好每一个实验:新教材中有着众多的实验和探究,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努力的素质教育思想,然而其中不少实验是过去教材中没有的,教师缺乏经验,学校缺乏器材。为此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认真地把所有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做一遍,以得到体验和感受,发现实验成功的要点和关键,积极改进实验的方法和器材。经过备课组的共同探讨,大家认为,可以让学生在自己还不甚理解的时候就先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其实这也是一种学习),教师这时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出事故和找出学生实验不成功的主要原因,然后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实验不成功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再做一次实验,这样利用同样的教学时间却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良好的实验氛围,不但体现了新教材的观察、探究和实验功能,也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益。

2.2.2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延伸学生的学习时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备课组在备课时努力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创设引入知识的情景,激活学生学习的情趣,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我们通过精心的制作课件、精心的设计演示和学生实验、精心的设计课堂设问,努力创设学习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努力使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的影响,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不断深入地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教材的内容不是封闭性的,我们利用教材的弹性和开放度。在教学之余成立了学生研究小组,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信息,制作课件,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教材中常有“科学世界”、“STS”、探究这样一类问题,我们总是放手让学生们在课外自己探讨,我们认为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发现,他们会用不同的思维、实验得到不同的结论,有的对、有的错,有的有道理,有的甚至毫无道理,但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我们备课组认为新教材设计这些问题目的不在于得到何种既定答案,而在于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教学中把功夫下到课堂之外,既能利用社区、家长等各方面的资源,又在了解和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开发课程资源,实现了新教材的功能。从而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强化他们自立学习的意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贯穿着情感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

2.2.3 增加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含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备课组经常运用不同的现代教育手段来处理新教材的教学。比如,我们还利用网络上课,设计了专题的内容,专题的练习,师生在网络上学习、交流、答题。我们尝试把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引向多媒体、电脑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不但促进教育教学的革新,丰富教育教学形式,还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强教学中观察和思维、演绎和归纳、分析与综合的直观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的效率。

2.3 重点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物理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总之,要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2.4 革新学习方式,进行有效教学: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在全面推进至素质教育的今天进行有效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变革学习方式,切实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培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新教材的宗旨所在。我以为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2.4.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老师在上课时,要大胆地给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讨论,辨论,议论,要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只要时间有效地化在学生身上,我觉得就充分地用好了新教材。

2.4.2 举例颇具代表性:举例包括例题、作业、练习、生活中的现象,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作为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效益,那么你所选的例题、作业、练习、生活中的现象就必须恰当,呈现方式恰到好处,能够以点概面,能够让学生在例题中理解知识,学会技能,培养兴趣。尤其是例题的选择老师要多花点时间,多花点心思,多想点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符合新课程要求,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4.3 评价要多元化:在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中要重视人文化评价方法,注重鼓励性,人情化,注意方式方法,并做到因人而异。但同时也不能完全放弃实证化评价方法,实事求是,开诚不公地指出缺点和错误。从二者的关系来看,虽然表面上二者存在着尖锐对立的倾向,但从辩证的角度看,二者实际上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恰当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长处,弥补二者的缺陷,使它们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相互吸收对方的合理因素,做到具体地、有机地结合。

3 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四条原则

在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过程中,使我们深深觉得课改必须遵循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善于思维、勤于实验的四条原则,我们不能偏离这个方向。我们必须坚持这四条原则不动摇,如同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百年不动摇一样,新课程改革不论以何种方式进行,不管如何做新的尝试,我们都应该投以赞许的目光,但是有一点不能变,那就是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善于思维、勤于实验的四条原则不能变,偏离了这四条原则,也就违背了物理学历史的发展规律,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这点一定要切记、切记。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对物理学科而言,在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过程中,不断地有许多新的观点,好的做法出现,并且也涌现出成功的典型。但是,也有许多尝试偏离了物理学科发展的原则,值得我们共同来关注和探讨。纵观物理学史,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综合性知识之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3.1 敢于质疑:20世纪物理学革命告诉我们,科学的每一次崭新境界的开辟,都必须要有敢地向旧理论说“不”的勇气。爱因斯坦,玻尔用他们年轻的心,沸腾的血和活跃的头脑,带领海森伯等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勇敢地向旧理论思想挑战。在此期间,每一个“不”字的出现都响彻云霄,宛如春雷一般。普朗克提出能量是“不”连续的;爱因斯坦更深入地提出了辐射也是不连续的;海森伯更是提出了量子力学中最关键的一个关系式即“测不准关系式”;此外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又向守恒说出了“不”,提出了“宇称不守恒”。每一个“不”字都给物理学以飞跃,可见,挑战孕育了创新,勇气孕育了力量,信心带来了成功。

在实施物理新课程与新教材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用一个开放的,喜欢探究和充满活力的头脑去不断提出新观点,否定旧理论。充分发挥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树立理性的权威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广泛摄取知识与锻炼思维的机会。因而他们也完全可能在某方面甚至是本学科领域领先于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会常跟老师谈及他们从网络信息中获取的一些知识与信息,其中可以有很多对教师来说是全新的感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态度。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自觉地接受学生的“教育”,并把自己置身于终身学习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表现出严谨务实,批判进取的科学精神,努力展示自己的教学智慧及内在的精神气质,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教师善于鼓励和想像的倾向性,为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远大的理想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要有热情洋溢、情绪饱满、富于激情的想象力,并以此来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3.2 勇于争辩:通过研究物理学史,我们不难得到这样一个启示:科学的每一次重大发现和突破的背后都隐藏着激烈的争论。其中最令世人注目的是爱因斯坦和玻尔旷日持久的世界性论战。爱因斯坦拒绝把量子力学接受为终极理论,并对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的正统解释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这场争论使世人明白,量子力学的理论是非局域性的理论。它涉及到类空关系,即比光速还快的信号传播,而狭义相对论则是局域性理论。这场世界性的科学争论,无疑对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玻尔和海森伯的散步,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争论都对20世纪的物理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讨论并没有完,现在在牛津和剑桥,科学怪杰霍金和彭罗斯的讨论还在继续着,物理学还将有着重大发展,因为“科学扎根于讨论”。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生观,构建相互尊重,互相信任的,平等的,合作的新型师生观,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要达到“四个允许”:错了允许重来;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辩;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不断共同学习的过程。从而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推动,也就是要做到教学相长。同时,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准备一些辩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让学生自己摆观点,举例子,讲道理,用事实说话,从而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实现新课程的目标,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勇于讨论的习惯。

3.3 善于思维:我们读过《物理学史》之后会发现:科学神奇之树的每一次萌芽、成长、开花、结果都有着孕育它们的科学土壤。值得一提的是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理论研究所。在这里既有22岁当讲师、27岁当教授、31岁获得诺贝尔奖的海森伯,有作为“上帝的鞭子”不断地指出他人论文缺陷的泡利,有开玩笑不讲分寸的朗道,还有“几乎把画漫画和打油诗作为主要职业而把物理当成副业”的伽莫夫,哥本哈根大学的氛围使人感到繁忙、激动、活泼、热血沸腾、无拘无束、和蔼可亲,充满着挑战。他们的年轻和倔强,使他们不断地有新的想法,新的观点,新的思潮,新的认识如同一股股清泉涌出。在那漫长、艰辛、曲折的探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有无数年轻人的贡献和创举。究其实质,人类科学的进步就是一个不断否定旧理论和提出新观点的过程,而他们的年轻就注定他会有一个开放,喜欢探究和充满活力的大脑,为他们取得成功提供了条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思维是创新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

①寻找思维的起点。就是能引起思考,推动思考不断深入并成为解决问题突破口的信息群。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大多表现在寻找思维起始点的速度快慢上,教师若能帮助学生学会寻找思维起始点,学生的学习便易获得成功。

②设立思维中间站。初中生思维能力弱,跨度小,学习过程中不会适时设立思维中间站,而对大量的信息,不会筛选、整理、剖析,抓不住有用的信息,把握不住问题的实质,这样就出现了一知半解,随意凑合,应付了事的情况。针对初中生的上述思维特点,在教学中要采取小步子,搭台阶的办法,在思维之间增设思维中间站,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抓住关键,把握重点。开始时思维站间距可短些,慢慢地扩大,渐渐加大思维跨度。当问题抽象,学生具体经验少时;当问题涉及面广,学生知识能力存在缺陷时;当问题内部结构复杂,学生综合能力差时,需增设思维中间站。

③已设立的各思维中间站之间需要架设思维连接线加以联系,使各思维中间站能顺序地有效地协调运行。这种联系方法既有点与点之间的串联,线与线之间的交织,又有面与面之间的网络化。围绕重点知识寻同类,举实例,找反例,思错例,将每一个思维中间站都纳入有效的思维控制范围内,形成有序的思维网络,使各知识点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从而达到提高思维效率之目的。

④变换思维审视角。用原有的思维方法不能求得问题的解决时,应及时变换思维审视角。变常规思维为突跃思维,直线思维为平面或立体思维,收敛思维为发散思维,一般思维为极端思维,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往往能提高思维效率。

⑤设计开放性问题。新颖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寻求众多的适当答案,使学生找出以前没想到也不敢想的各种奇妙的好方法,而且是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的好方法,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勤于实验:值得注意的是,百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重大获奖项目中绝大多数都与物理实验有关,纯理论研究很少,就是获奖的重大理论研究也是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再用数学公式简洁表达的结果。即使是理论项目,也要在实验证实后才获奖。如:1927年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理论的德布罗意才于1929年获奖;1957年,吴健雄实验证实了弱电相互作用,提出宇称不守恒的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73-1978年实验上发现中性流存在,提出弱电统一理论,预言中性流存在的、格拉肖、温伯格、萨拉姆于1979年获奖等。事实证明,物理学的理论大厦是由实验支撑的,没有实验,物理学大厦的基础就不牢固。

不仅仅如此,实验是检验物理理论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是各种争论的最公正的裁判,是修正错误的依据,更是发现新理论的起点。事实上,无论理论有多美好,无论它的形式有多完美,只要与实验不符就不可能成为物理学的组成部分。这表明,最后还得实验说了算,形式逻辑和完美的数学代替不了物理。因此,我们特别强调物理学研究要把理论基础和实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重视实验研究,重视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加大投入,更新实验设备,巧妙地设计实验方法,精心地分析实验现象,在实验中寻求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对物理教师而言,我们应尤其注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在实验中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合作,并且提出一些激发思考的问题,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论点相矛盾的观点的事实,或者组织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自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要让每个做实验的同学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他们各自对某种问题有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小组交流,辩论,分工与合作等形式,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而面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实验者要学会整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平常定期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实验,小创新,小发明以及实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实践操作,如安装照明电路,鉴别黄金首饰等。在物理教学中加强“STS”的研究,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物理,又把物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真正做到“in life,by life,on life”。

4 研究措施

4.1 建立课题组,形成管理网络。由校长及上级有关领导顾问,教研室和中心学校领导监督,课题研究组长组织实施,课题研究组长、组员具体开展,做到分层管理,步步落实,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运行。

4.2 注重教师培训,加强理论学习。因为实施“学法指导”的实验研究,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业务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组内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弄清“学法指导”的实质和任务,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

4.3 强化过程,加强全程管理。首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使研究者明确研究的任务和目标;其次是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学生在实验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的学法水平,以有的放矢的实施指导,不断修正课题研究方案,使课题研究工作更趋科学化和规范化;再次是开设学法指导课,选择课题承担者根据各自研究的内容上好实践课,供大家观摩学习;第四是督促全体组员不断总结,积极撰写论文、心得体会、个案分析等。

4.4 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法指导实验研究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我们的研究重点要放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学法指导上:

4.4.1 转变教学观念。我们强调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建议者和指导者。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点拨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多种感官参与与亲身的活动来掌握科学的方法,自主、独立、创造性的实现学习目标。同时,我们还要帮助学生把学生过程拓展到课前及课后。

4.4.2 指导学习方法。在学法指导中,除了要组织一定数量的专题形式予以指导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心理倾向在课堂上进行渗透,在课堂后进行交流总结。

4.4.3 培养学习习惯。仅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仅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发展自我。”

5 研究的方法

5.1 教师充分挖掘文本,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做到用好课本,而不是教好课本。

5.2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自主学习”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的认识,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加强理论学习,使我得到理论的提高。

5.3 比较法。选定实验班,以平行班为对照班,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

5.4 调查法。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调查,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及时施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5.5 个案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5.6 适当采用计算机、网络等辅助科研手段。

6 实施步骤

6.1 第一阶段:调查探索阶段(时间: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

对本校教师与学生物理教学方式的现状及期望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制订实施新的教学方式的方案。方法如下:

6.1.1 运用调查法,调查师生的物理教学方式。

6.1.2 运用测试法,对学生进行英语口笔头运用能力的测试。了解物理教学方式的现状及期望;制订出实施新的教学方式的方案。

6.2 第二阶段:试验应用阶段(时间:2010年3月至6月)

6.2.1 改变教师传统的按部就班地教授题材贫乏、体裁单一的教学内容,尝试创造性地、有选择地教授题材丰富、体裁多样的教学内容。尝试多种课型的模式探索。

6.2.2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的教学方式。

6.3 实施方法:(1)问卷调查表;(2)对照表;(3)座谈会。

6.4 预期目标:学生知识面有较大拓宽;学生用物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的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

6.4.1 第三阶段:推广应用阶段(时间:2010年7、9月)

对第二阶段的试验各个案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去粗取精,全面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实施方法:(1)问卷调查表;(2)图表;(3)经验交流会。

预期目标:

新的教学方式得到完善、推广应用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时间:2010年10、11月)

对第二、三阶段的试验个案及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撰写成有价值的试验报告、个案报告、调查分析报告、经验总结、论文、结题总结。

7 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7.1 领导重视和学校配合县教研究室和中心学校课题组领导的指导。

7.2 研究队伍素质精良,课题组成员由教学、教研、管理三方面人员组成。

7.3 硬件设备得与保障。

8 成果形式

8.1 最终完成时间:2010年11月。

8.2 研究成果形式

8.2.1 课题研究实验报告,实施方案;

8.2.2 论文、个案反思、叙事文章;

8.2.3 有关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调查结果、

8.2.4 学生成绩评定的“增值”数据;实验报告(阶段性总结);

8.2.5 个案研究资料各学科的优秀课堂教学纪实(录像片)

8.2.6 结题报告。

9 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

课题指导及顾问:青祖兵,(县教研室主任,县学科带头人),张(本校校长、省级优秀教师)

邓矫健(省级骨干教师、中心学校校长),陈永辉(省级骨干教师、教研员、州语文学会理事)。

组长:吴静(物理资料收集,具体实施)

成员:(1)姚玮(物理资料收集,具体实施)

(2)马碧成(物理资料收集,具体实施)

(3)龙雄(物理资料收集,具体实施)

(4)郑德隆(物理资料收集,具体实施)

10 课题实施的反思

在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可能会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改革,但是我们始终要坚持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维、勤于实验这四条原则不动摇,不能偏离这个方向。我们只要坚定不移地遵循这四条原则,饱含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在物理教学中时时刻刻想到,并努力做到、做好、做扎实,我们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取得成功,就一定能培养出千千万万个牛顿和爱因斯坦,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梦想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夏磊、徐洪海等.《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启示》,《现代物理知识》,2002年第2期

篇(3)

一、组织保障――建立与生态校本研训相适应的体制。

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这就形成了生态因子的多样性,也就表现为生态系统各生态样式的多样性,惟其如此才表现出生态系统的活力,但生态系统的活力来源于各生态样式的协调发展,它们互为补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根据这一生态理论,学校本身应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学校各职能部门应是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协调的生态样式,只有加强联系才能实现各职能部门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所以,学校管理的关键是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形成一个职责分明而又相互协调的和谐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观念的指导之下强调系统思维、整体协调,从全局的高度去筹划具体的工作,为此,学校整合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各职能部门的力量,重新调整各教研组的布局,规划成立七个研训组,特别是整合各小学科组形成形成强大的合力,壮大研训队伍,拓宽研训眼界,相邻学科互相辐射、协同进化。各研训组分派一名校干具体负责,校长负总责,具体指导各个校干的工作,这就打破了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的条块分割,根据各校干的特长具体指导、服务研训工作,形成研训合力。

二、机制护航――建立促进生态校本研训发展的优化机制

1 建立系列保障制度。学校全面分析本校教师队伍整体状况,认真剖析不同层次教师的典型案例,分类梳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明确不同层次的研训目标,制定详细的常规研训和分类分层研训相结合的整体研训计划,做到教师人人知晓研训计划,各各明白研训目标,并系统规划学校研训制度,确保各种制度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制度的设计上创造最适宜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支撑环境,包括研训理论学习制度、研训常规活动制度、研训考勤制度、研训评比制度等,做到目标到位,任务到位,时间到位,管理到位,研训到位,提高到位,用系统的管理保证校本研训整个生态系统有序而高效地运转。

2 狠抓过程性管理。生态系统的运转要求空间和时间的充分保障,要求生态因子的协调发展,强调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因此,生态校本研训要抓好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过程管理工作。学校要求每次研训要有明确的研训主题,要有完整的记录,要有主讲教师和填写课堂评议表,确保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持)人,并有完整的过程记录。切实发挥分管校干、研训组长的作用,在教师认真阅读相关理论,作好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研讨、交流,写好反思文章,并组织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小组学习等形式开展讨论,鼓励教师结合在学习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组织相关的课题研究。

3 强化激励和评价。教师是校本研训的主体,有效实施校本研训的前提是要激发主体的积极性,学校鼓励教师参加校本研训活动,并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人成长规划,探索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的有效方法,实施名师工程带动战略,发挥政策激励和利益驱动效用。学校特别加强常规研训管理工作,强化研训的过程和成果考核,使评价过程成为教师对工作进行反思的过程,更是自我完善提高的过程。学校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客观地制定适合本校实情的评价方案,并定期开展自评、组评和学校评价。通过评价环节,让教师展示研训成果,交流研训收获,并和全县的教师培训量化考核结合起来进行学分认定和量化评估,根据相应的奖惩措施,把研训考核与教师的评优、聘任、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等挂起钩来,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使评价与研训融为一体。

三、形式多样――适应生态多样性要求满足教师多样发展需求

1 反思式研训――深入灵魂的专业提升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建立反思制度,书写教育叙事,学期末进行检查评比。在反思形式上以教师自我的个体反思为主,注重于教师的课堂反思;也有教师的群体反思,如课例、专题研讨的同伴交流反思和专家教研人员参与的专业引领共同反思等。通过反思实践,使教师深化了教育理论水平,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育水平。同时在反思的程序上做到课前、课中与课后反思三结合,拉长了反思链,升华了教师的实践智慧,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同伴互助式研训――在团队精神的张扬中实现教师的成长。

校本研训为了学校,也要基于学校,要充分挖掘本校教师的宝贵资源,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参与校本研训的积极性,发挥其聪明才智,达到同伴互助、互相促进的目的。因为是同伴,他们面临的教育情境、教育现象、教育困惑十分相似,因而他们的经验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现实性,互助研讨也就具有很大的共鸣性,研训的效果十分理想。

(1)集体备课中开展同伴互助。在规范办学条件下根据教学发展需要,学校出台了高效“六步备课法”:主备人备课――集体研讨备课――主备人二次备课――课堂实践――集体反思――再次实践。学期初,学校要求备课组长根据每个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特长确定各教学章节的主备人,主备人在借鉴县教研室教学案的基础上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提炼自己的个性化问题形成自己的教学案。在集体备课中,将自己的问题提出,备课组成员进行研讨交流,充分发挥同伴的互助作用,梳理共性问题,作为个人或者是备课组的研究专题,组内教师在翻阅大量的相关理论,上网查阅大量的学科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研讨达成共识,在集体的智慧引领下,主备人二次备课,进行操作设计。课堂实践,遵循在集体备课中对共

性问题的操作设计,组内研究者共同上课操作,课后反思中集体研讨问题解决情况和新生成的问题,形成问题解决策略。

(2)师徒结对帮扶中开展同伴互助。师徒结对研训是对学校宝贵研训资源以契约形式的利用,它比松散式的同伴互助多了一些约束力、计划性、针对性。在研训内容上从实践到理论,从课堂教学到班级管理,从教学基本功到工作作风等,随时随地、按需而研,且每周互听课不能少于一节。在教学过程中,徒弟虚心学习,师傅倾囊教授,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研究的氛围。学期末,我们举行徒弟汇报课,评选出优秀师徒进行经验交流,以更好的促进师徒研训活动的开展。

3 专家引领式研训――以高端智慧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层次

研训必须建立在科学和规范的基础之上,需要缜密的理性思维和对问题的系统把握,专家的智慧和引领是高水平的研训最先导的因素,有了理论支撑研训就会方向正确,教师就会提升理论修养,往往会使实践中的困惑产生顿悟,或使理论研究不断深化,教师的创造性思考就会一层层展开,一步步深入,课堂操作水平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学校形成了聘请专家教授指导研训的制度和传统,学校聘请江苏省教育学会专家指导学校教科研主干课题《三好两长一合格学生成长机制研究》,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使教师对本课题更加明晰,对本课题的实施更加充满信心。学校还聘请了市、县教育局的教研员,参与指导我校研训工作,并作了《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如何开展教科研工作》等报告。学校校长、业务骨干定期给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及时地指导学校的研训工作,使学校研训工作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学校还为全体教师提供了“走出去”的交流机会,让老师到教育思想先进的地市区进行观摩学习,学校教师先后到无锡江南中学、常州实验中学、苏州一中、徐州西苑中学等学校学习,老师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真正使教师逐渐由专一的“教书匠”,向“名师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4 网络式研训――在开放与碰撞中提升教师的专业智慧

网络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成本低廉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培训资源和手段,随着校园网的建立和国家远程培训网络的健全,学校开展了网络式研训,在网络环境中,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打破时空的限制,就某~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既打破了时空界限,又不受工作条件的限制,教师可灵活安排研训时间。学校校园网络中的各主题论坛中,经常会看到教师们就一堂课或一个主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在教育专家的指点下,达成共识。同时,学校利用远程培训网络,开展了班主任培训和语文、物理教师省级培训,既节约了成本,又大面积地培训了老师。

四、特色鲜明

1 亮点鲜明――以学校《研训报》为载体实施专题研训。学校《研训报》每月一期,每期一个研训专题。选题采用调查问卷和座谈的方式了解教师教育教学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筛选出普遍性和个别化问题,对普遍性问题提炼为几个研训的专题,利用《研训报》对专题知识、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并在实际研训中由主训人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进行理论的培训、问题解决策略的指导,在指导中强调引领和互助、自我反思相结合,在教师们的积极互动中、思维碰撞中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