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21: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合同智能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数据;智能;招标档案管理;非结构化平台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105
0 引言
本文主要通过业务系统开发招投标及合同档案归档接口,基于档案管理系统开辟专项管理平台,进行招投标及合同档案统一管理和利用。招投标及合同档案存储在非结构化平台,基于非结构化平台的大数据研究成果,开展适合招投标及合同档案的智能查询、自动分类、特征建模等应用建设,及提供可视化的文档分析管理工具,提升档案管理及利用水平。
1 应用开发的基本目标
(1)梳理ERP系统及电子商务系统中的招投标文件及合同档案数据,研发基于档案管理系统的批量数据归档传输接口,存储于非结构化平台,利用数据分析、挖掘技术,研究各阶段招投标资料及合同档案非结构化数据的自动归档、提取、分类、聚类及语义关联。为招投标资料及合同档案利用奠定基础。(2)开发历史招投标档案及合同档案迁移工具,开展历史数据的迁移工作,并对迁移后的数据进行验证,保证数据迁移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基于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平台,提供招投标及合同档案的信息统计分析功能,构建公司全量招投标档案及合同档案数据一站式搜索服务,实现对不同类型的招投标档案及合同档案数据的集中检索,解决跨系统、跨业务的多源信息分散搜索问题,实现一对一的精确检索。实现图谱化的招投标档案及合同档案数据动态关联检索、实现基于用户兴趣域的非结构化数据自动推送;(4)研发可视化分析技术,提供智能交互界面,实现招投标档案及合同档案的可视化分析、挖掘。最终达成招投标档案及合同档案资料在非结构化数据平台上的统一存储及智能、快速、准确的利用。(5)开展招投标及合同档案权限控制研发,用户的根据当前职位、当前岗位、工作历程、参与的事项,建立用户权限模型及实现档案查询、管理及利用的统一权限控制。
2 技术方案
2.1 系统架构
本文研究主要要求通过技术手段从数据平台中发现并归集招投标及合同档案,具体则指通过设计的自动分类、聚类等规则实现招投标及合同的整理归类,自动筛选。总体架构如图1:
招投标及合同档案专项管理应用,基于档案管理系统提供的统一标准归档接口,从ERP、电子商务等系统采集招投标及合同档案数据,并通过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存储等。实现招投标及合同档案专项业务管理水平提升。
2.2 架构遵从
本文在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中均遵照前期项目中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进项细化。
2.3 技术架构
应用展示层:主要包括综合检索、关联检索、自动推荐和可视化展现功能。采用JSP、Flex、Html等关键技术确保数据可视化效果和浏览器兼容性,增强用户体验。接口层:采用JAVA API、WebService和Http RestFull方式预留统一的标准接口,提供系统集成使用。服务层:主要包括基础公共服务、业务建模及算法解析组件服务、分布式调度任务、搜索引擎服务和数据可视化组件,采用“微服务”形式隔离各个服务,为系统提供柔性支撑能力,并支撑应用层实现。存储层:主要包含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索引数据存储和关系数据库。数据集成:通过统一的集成接口实现平台、业务系统的多源异构系统数据的集成。
3 研究成果
非结构化平台的智能招投标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成功彻底避免了纸质档案批量大,查询不方便的问题,并且信息检索按照检索内容的广度、深度、关联度以及智能化程度不同,检索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结合档案管理系统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自动归集,为跨业务关联使用档案数据奠定基础。以及开发了可视化工具,可以直观、迅速地揭示数据趋势和外露层。按目的,可视化技术又可分为三类:探索型、验证型、表示型。总之,各项技术的完成都是一次重大的进步,都是顺应大数据信息时代下的潮流方向,接下来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探寻非结构化平台的研究方向,为推动信息时代进一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 结束语
近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未来具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合同能源管理进入实质性阶段
9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告审核推荐第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名单,其中主要涉及余热利用、照明系统改造、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锅炉系统改造、热泵技术、电机拖动系统改造(变频器)等节能改造技术,上榜名单涉及上市公司分别为达实智能、延华智能、九州电气、合康变频、荣信股份、动力源、智光电气和中科电气。
这是继6月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给予奖励和8月9日的由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提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等单位负责起草的《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这一举措为相关公司在获取节能补贴、绿色低息信贷、税收减免方面提供了绿色通道,使相关节能服务公司获得了国家认证,这为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又一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节能服务发展空间巨大
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主要应用领域。节能服务项目分布在工业、建筑、交通等各个领域,涵盖钢铁、石化、建材、交通、电力、建筑、水泥等各行各业。合同能源管理适用于合同金额较大、能源计量便利的用电大户和用能大户,在工业高低压变频器、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工业锅炉,建筑HVAC、配电系统、LED路灯系统等领域,都是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的重点领域。2009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1.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3%,单位万元GDP能耗为1.0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2%,而今年上半年我国单位万元GDP能耗同比上升0.09%,减排压力骤然增加,完成2020年减排40-45%的目标难度十分艰巨。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有望成为推动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的有效手段。
2010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增速有望保持30-40%,未来行业市场容量有望高达4000亿元。2009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再一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从2008年417亿元增长到588亿元,同比增速40.9%,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从2008年117亿元增长到195亿元,同比增长67%。产业总计综合节能投资从2008年253.2亿元增长到360.4亿元,同比增速为42.3%;其中合同能源管理(EPC)项目投资从2008年116V7亿元增长到195.3亿元,同比增速为67.37%。并形成年节能能力1757.9万吨标准煤,年减排1133.85万吨二氧化碳。我们预计2010年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同比增长36%。根据EMCA协会对于节能服务产业的估算,节能市场总规模大约4000亿元,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 系统工程管理
随着建筑弱电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系统内容已不是简单弱电子系统的累加,而是一个具有相关联的、具有集成要求的综合性智能化系统。复杂的项目目标要求项目管理采用一种具有统一协调界面、责任明确的责任管理体系。
一、 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讯、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在建筑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它们与建筑环境一起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图像显示技术。 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二、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建筑智能化技术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效益、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工程配合相当重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跨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在工程实施中又有许多相关工程的配合协调要求,且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公司选择、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环节上,现行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制。现在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从属于IT行业,而设备安装公司又属于建设行业,因己方利益的驱使和行业的局限性,设计院或系统承包商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难免犯重技术、轻效益或重设计、轻实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统功能盲目升级,增加业主投资,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规划与投资、二流施工管理、最终落成三流的系统。施工、调试期间,因设计、施工、集成、设备供应等界面划分不清,造成设计、安装、集成、设备供应各方相互扯皮,业主忙于调解,不堪重负。类似情况严重损害了用户利益,也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功效体现。因此,利用社会力量对建筑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队伍选择、施工管理、调试验收等全过程实施技术咨询与监理是确保工期、质量、减少投资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已经被证明了。以下是笔者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如何实施工程监理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三、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性质和特点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单位和机构,它们有业主(或建设单位)、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供应商)、管线与设备安装单位(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工程公司或系统集成公司)、建设或设备监理机构,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同时处理好与其它单位和机构的关系。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是受业主委托承接监理任务的。经业主授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可代表业主对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设备选型等提供咨询服务,对系统的安装质量、系统性能、建设工期、投资进行监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关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咨询和监理服务,该服务贯穿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服务内容在委托合同中体现。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之所以能够担任工程监理职责是经业主授权,业主应向规划设计部门、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及时通报委托与授权事项,明确那些机构和人员可以代表业主行使工程监理的职责,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不签任何合同,监理活动是以业主与这些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依据,按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
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建设监理间关系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既有项目建设监理及其分支机构,又有建筑智能化专业监理机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监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投资、质量、进度为控制目标。从监理的业务看,建设监理机构通常是对一项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部分的监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则仅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智能化系统)进行监理,两种监理的内容有所覆盖,却各有侧重。因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进入施工现场,可以弥补建设监理机构、人员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从实施监理时间跨度来看,建设监理通常是土建施工开始,项目整体验收结束(包括土建和主要机电设备验收)。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可从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一段时期。在全过程的监理中,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有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介入,体现出专业化监理机构特有的优势,这是一般建设监理公司所不及的。总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是一种专业化的、全过程的工程监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对建设监理从专业技术和监理制度上的补充和完善。
四、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主要任务
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可以分成以下阶段和任务。首先是规划设计阶段:
帮助业主明确和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总目标;对系统的实现目标、投资规模、可行性作出综合评估分;按业主要求制订系统规划书或对设计院的系统规划书作出评估分析;对系统设计过程实施监理与提供技术咨询。
第二是系统承包商选择与设备选型阶段 :按业主要求,制订或审核项目招标书;协助业主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审核系统承包商资质、资历、工程业绩;作出系统方案、设备性能价格比分析;为业主商务谈判提供技术咨询;审核设备供应和工程承包合同条款。
第三是施工准备阶段:审核承包商施工计划、设备供应计划;审核承包商项目实施组织设计;组织召开设计、安装、工程承包商、设备供应商协调会,做好技术交底;科学划分设计、安装、设备供应、调试工程界面 ;审核设计院、承包商的系统深化设计图;监督完成相关系统(如消防、安保、电话等)施工报批手续;审核系统调试、验收方案和相应计;审核人员培训计划。
第四是安装施工阶段: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各方关系和进度;审核批复施工联系单、技术核定单;组织系统设备到货开箱、验收、移交;按施工计划实施进度控制和工作量认可;协助建设监理实施设备、管线安装质量监理和隐蔽工程验收;参与土建总包组织的工程例会,协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其它工程(如机电、安装、装饰)间进度与关系。第五是系统调试阶段:线缆测试、单体设备性能测试监理,签署认可测试报告;单项系统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系统联动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调试计划进度控制;组织实施系统阶段验收。
第六是系统试运行阶段:组织实施系统试运行;协调业主、物业、系统承包商间关系,明确职责界面;审核系统技术培训资料和人员培训监理;审核系统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审核与确认试运行记录。
最后是系统验收阶段:审核系统竣工资料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按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对系统性能、试运行情况进行审核;分阶段、分步骤协助业主组织系统验收;协助业主组织第三方测试与行业主管部门验收;督促落实系统保修责任制度;按工程合同、设备供应合同、变更记录审核系统造价决算。
甲方(供水方):
乙方(用水户):
红古区平安镇 村等 户用水户
为了规范和加强平安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网及供用水管理工作,根据《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多次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供水管道及附属设施和计量仪表,按下列范围进行管理和维修:
(一)安装单元智能水表的用户,以检查井中的单元智能水表为界,智能水表前的管网、管件及附属设施由供水单位负责管理维护,智能水表后(包括智能表及单元检查井)的管网、管件及附属设施由用水户共同负责管理维修
(ニ)单元水表必须安装为智能表,初次由甲方购置安装,待运行正常后交付乙方使用,在以后运行过程中智能表的管理、维护、更换全部由乙方用水户共同承担。智能表电池一年内由甲方免费更换,一年后收取成本费用。
(三)智能水表属精密计量仪表,在遇水情况下电器原件发生短路极易损坏,在受潮环境下电池自动放电缩短使用年限,所以乙方平时多检査,保持单元管理检査井干燥,井底无淤积水.
并于每年11月底对单元管理检查井采取保温措施,谨防智能水表冻裂,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乙方上下进出检查井刷卡时严防将检查井中的职能表、闻阀、管件等设施踝坏,并按规定要求进行操作
(五)支管及配水管自签订合同之日起一年内由施工单位免费负责维修年后因支管及配水管渗漏对用水户房屋、财产及人员等造成损失或伤害的,由用水户自行承担责任,甲方不负任何责任,但甲方有及时维修支管的义务,配水管及入户管线的维修需收取成本费用
二、水费按下列办法收取:
(一)现行水价以市物价部门2005年11月批复的水价标准收取水费,如果物价部门今后对水价另有变动,则按新标准执行。
(二)为了便于管理,乙方各用水户共同推选单元代表作为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统一向各用水户收取水费,单元代表的工资或管理费由乙方各用水户承担
(三)为了提高用水效率,单元水表必须统一安装智能表采取先收费后用水的方法,各分户水表计量与单元智能水表计量不相符的,以单元智能水表为准,差额水费由各用水户内部自行协商解决,由此而造成的停止供水责任由用水户承担
(四)乙方当月分户水表计量明显超过原来用水量,并且确认商业行为的,将超过3吨之外的用水量,按商业水价标准执行收费。
(五)乙方改变用水性质将居民生活用水变为商业用水的,须事先向甲方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并按规定交纳费用后方可使用,同时水价标准按商业水价标准执行
(六)计量仪表失灵的,其用水量按用户实际用水情况,参照上月或同期用水量收取水费或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七)实际用水量在半年以上小于供水合同或设计文件中规定的用水量并确需保留备用水量的用户,除按实际用水量缴纳水费外,还应按备用水量和现行水价的五倍缴纳备用水费
三、供水设施管理:
(一)自备水源供水的供水管网系统,不得擅自与甲方公共
供水管网系统接通混用
(二)禁止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或农户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甲方公共用水管网系统接通混用。
(三)在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挖沙取土、堆放物料、倾倒垃圾、排放污物以及其它危害供水设施的安全行为,禁止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四、供水和用水管理
(一)甲方供用的自来水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二)甲方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因汛期、设备维修或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停止供水的,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乙方;如遇紧急事故无法提前通知的,可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户;事故抢完毕后应当及时恢复正常供水。
(三)禁止在供水干管、进水管和用户内部用水管以及专用管道上直接取水或加压
(四)自来水不得用于浇灌农田、花园等
五、罚则:
(一)未经甲方批准,擅自在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施工或者进行其他危害安全供水的,由供水单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警告,可并处1000元以上30000以下罚款,后果严重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甲方造成损失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甲方按实际用水量加收一至五倍水费;情节严重的甲方有权停止供水;造成损失的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
1、不按规定交纳水费的
2、未按规定办理供用水手续,私自用水的
3、在供、用水管道上直接取水或加压的
4、擅自将自备水源的供水管网系统与甲方公共供水管网系统混用的。
5、盗用或转供甲方自来水的。
6、将甲方自来水用于浇灌农田、花园的。
(三)未经甲方同意,乙方各用水户不得私自将自来水接给细其他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将个人处以1000元至3000元罚款将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10000以下罚款,并且终止供水合同
六、未尽事宜按《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关规定解决或有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未成通过法律途径解
七、用水户共同推选的管理人员作为乙方代表,与甲方签订合同,今后乙方用水户选出代表的变更不影响本合同的执行效力,供水单位名称变更不影响合同的执行效力
八、本协议ー式三份,甲乙双方及村委会各执一价,自双方字盖章之日起长期生效
甲方(盖章)村委会(盖章)
法人(委托人)法人(委托人)
乙方代表(签字):
用水户(签字):
1、2、3、4、 5、
6、7、8、 9、10、
11、 12、 13、14、 15、
16、 17、 18、19、 20、
21、 22、 23、24、 25、
26、 27、 28、29、 30、
关键词:智能建筑;项目管理;弱电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高楼大厦纷纷拔地而起,关于智能建筑的各种需求也应运而生。目前关于智能建筑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已经建立,关于智能建筑施工的资质也在陆续颁布,智能建筑领域呈现了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但是还应该看到智能建筑在我国还是个比较新生的事物,如何更好地做好智能建筑的项目是业主方、施工方和项目管理方都需要深思的问题。在这里,笔者希望根据自己在智能建筑领域的经验和对最近一些案例的分析谈谈对智能建筑项目管理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1智能建筑项目的特点
智能建筑项目作为项目的一种,除了具备普通项目的基本要素外,还有些其他项目不具备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在进行项目管理时面临的难点,具体如下:
(1)智能建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制约条件比较多。智能建筑项目一般称为“弱电”,就象它的名字一样,智能建筑项目的地位在整个大楼的建设过程中比起土建、消防、暖通、装修和强电等专业也是最弱的,其他专业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影响智能建筑项目的设计或施工方案,如何处理与其他专业的施工界面,如何协调与其他专业的关系。如何安排与其他专业有关的施工工序,这些问题都是智能建筑项目项目经理需要经常思考的问题。
(2)智能建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接口众多。在一个智能建筑项目里,参与管理的除了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人员外,一般还有监理、业主代表,业主代表里一般还会分为IT部门和负责土建的部门,如果项目里还聘请了项目管理单位的话,可能还有包含土建、装修等整体管理的项目管理单位和负责智能建筑项目管理的单位,在这种项目里婆婆众多,哪个方面都不能得罪,项目经理终日就陷入在各种单位组织的文山会海中。
(3)智能建筑项目作为和大楼办公息息相关的系统,为大楼业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便利的办公环境,如何能满足各个业务部门的需求,是智能建筑项目设计阶段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但是就是这样,在施工过程中的变更还是随处可见,甚至到了施工快结束的时候,要求重新改变信息点或者增减门禁这样的需要还是会不断出现,虽然满足客户的要求是第一位的,但是如何在保证工期、保证公司利益的情况下处理这些变更也是项目经理头疼的问题之一。
(4)智能建筑作为新兴的行业,采用了大量的自动化和信息处理的新技术,而且这些技术还在以超过摩尔定律的速度在发展,如何在考虑经济性、可扩展性等方面选择合适技术方案,并在施工过程可行地制订施工方案也是需要项目经理重点考虑的。
由于智能建筑项目的设备价格昂贵,并且大部分连接线都需埋墙施工,这造成了在项目收尾阶段对这些设备和连线的成品保护难度增大。
智能建筑项目子系统众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含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各种子系统有20多种,虽然这些子系统不可能全部出现在一栋大楼内,但是子系统众多也造成了分包商和设备厂商在智能项目里多且杂,如何管理这些分包商是项目经理的一个技巧。
2智能建筑的项目管理方式
目前在智能建筑的实际项目中,业主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发包方式:
(1)分包制。业主将智能建筑的各个子系统分拆开,对每个子系统进行发包,由业主对各子系统进行管理。
(2)总包制。业主将整个智能建筑的工程交给一家具有智能建筑施工资质的公司,由这家公司再将部分子系统分包给其他公司,由这家总包统一管理。
(3)清包制。业主在分包制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项目管理公司对各子系统分包进行管理,这家管理公司在名义上行使总包的义务,但在合同关系上与其他各子系统分包平行。
针对这些不同的发包方式,业主、施工方和项目管理方都会采取不同的项目管理方法来处理具体的项目,总体来说分包制适合业主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和人员数量都比较理想的情况,否则采用分包制的方式根本就无人去协调安排各子系统分包的工作,其结果只能是把项目做成“问题项目”,这种方式业主的风险最高;相比分包制,总包制多半都是交钥匙工程,这样会令业主省下很多精力,但是在投资方面肯定要多花一些,这种方式业主的风险最低,目前总包制是采用较多的发包方式;清包制在投资和业主风险都处于分包和总包制的中间,是种比较新兴发包方式,但是如果在管理分包的手段方面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就会让项目管理方形同虚设。
3智能建筑项目案例分析及心得
笔者以自身经历的实际案例做个分析,探讨一下在智能建筑项目中项目管理经验和技巧。
3.1项目背景
国内某大型制造业的新建总部,我方是作为其弱电工程的项目管理方(PMO)参与该项目。
3.2工程范围
该项目的弱电施工内容大致为:①数据中心建设(包括数据中心装修、数据中心内综合布线和数据中心环境监控系统);②办公楼和研发中心3A系统(包括数据中心内KVM系统、智能会议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有线电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出入控制、数据中心控制室设备和数据中心出入控制系统);③办公楼和研发楼综合布线系统;④防雷与接地系统;⑤数据中心基本设施/设备(包括UPS、精密空调和发电机);⑥武汉总部网络建设;⑦视频会议系统;⑧综合服务楼弱电系统。
我方主要职责的就是通过规范的项目管理流程和制度,有效的质量控制,最小化项目问题和风险的影响,提高项目成功率。
3.3组织架构
在本项目里每个子项目对应1个或2个供应商,由业主自行招标决定,并直接与业主签订合同,总共被管理的供应商有11个,业主对应每个子项目也基本有1个子项负责人来参与管理。除了弱电工程外,还有2个土建总包和1个整体项目的项目管理公司(大PMO)负责包含土建、装饰、幕墙、暖通和消防等工作。我方主要负责弱电项目整体的计划、执行和内部协调,各供应商负责各自项目的详细计划、执行,由大PMO负责超出弱电工程范围外的协调工作。此外还有监理公司对数据中心、3A系统和综合布线的子项目实施工程监理。
3.4项目执行情况及问题
(1)该项目于2005年7月21日开标确定了数据中心、3A系统和综合布线等子项目的供应商,并于8月初开工,但这些供应商合同直到10月底才全部签署完毕。该项目工期滞后严重,原定2005年12月全部完工,后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大楼意外失火、家具厂商延迟进场等),拖到2006年4月才施工完毕,相关验收工作至2007年头才完成。
(2)施工质量不令人满意。某些系统工作一直不稳定。经厂商和集成商多次更换配件方才解决。
(3)施工过程中的成品破坏情况较多,上至装饰的吊顶,下到墙面插座,都多次发生各种损毁事件,现场管理的难度比较大。
(4)变更成本高。到现在验收阶段还不断有变更发生,集成商和我方都疲惫不堪。
(5)由于PMO没有控制付款和罚款的权力,导致无法制约子项目供应商按业主和PMO要求执行。
(6)管理方众多,协调难度大,责任难以区分;参与这个项目管理的除了我方PMO外,还有供应商的项目经理、业主的子项目负责人、大PMO专项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在实施过程中我方没有明确定义这些管理方的管理范围和职责,只有一个大致的分工约定,这样导致在出现具体问题的时候经常出现扯皮和互相推诿。
(7)跨专业、工作接口多,项目复杂度高;这个项目几乎涵盖了弱电系统的绝大部分,从机房装饰到综合布线。
(8)供应商多,水平参差不齐,项目管理方权力未明确,管理难度大。
3.5项目经验
(1)作为管理方一定要有权力,能管理住供应商,否则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只能被供应商牵着走。
(2)对业主、被管理方和项目管理团队一定要明确项目管理的范围和责任,如果责任不能细分至各供应商的执行层面,那将会造成出了问题都是项目管理方的错,项目做好了却不是项目管理方的功劳。
(3)详细定义项目管理的交付物。由于项目管理是个服务型的工作,大量的时间都用于计划、安排和协调等工作,往往无法定性地衡量项目管理的工作成果,这个也是业界对项目管理认识不足的主要原因。
(4)大型项目一定要落实问题和风险管理,否则一个很小的问题都会导致一连串的进度滞后,计划的工期肯定无法实现。
4智能建筑项目管理中的重点管理要素
由以上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智能建筑领域的项目管理有其特有的要素,限于篇幅的限制,下面仅就设计管理和变更管理做深入的描述。
4.1设计管理
智能建筑由于前面所述的高技术性以及和其他专业的依赖关系,设计是否能管理好将成为制约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项目过程中对设计要考虑以下的工作:①工程图的设计由各专业承包商负责深化设计;②对各专业的施工图进行初步审核,提出专业意见;③协调各专业提出的跨专业的问题进行专业汇总,提出解决方案提交业主审核;④对各专业的重复部分,提出专业意见提交业主定夺;⑤协调组织图样会审。施工图会审是施工前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要组织监理,会同设计单位和相关专业施工单位进行图样会审;⑥组织施工图的设计交底。
施工图的设计交底是施工前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在甲方的配合下,和相关专业施工单位召开设计交底专题会,组织各施工设计就施工图的设计思想、技术要求和施工规范向施工单位进行交底,做好交底记录确认,避免造成返工及工期延误。
4.2变更管理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筑结构、机电设备、二次装修及业务需求的变更都有可能造成智能建筑项目的变更。工程变更可能会涉及到设计图样、材料、施工方案等变更,由于项目需要协调的专业众多。工期比较紧,所以控制好工程变更对保证工期和质量相当重要。
(1)变更控制(change control)是通过有序地管理变更来稳定实施过程、减少项目风险。本程序的制定是为了检查所有的变更请求。决定哪些需要实施、哪些需要推延、哪些需要否决。在得到客户的认可后,进度和成本将相应地做出调整。一个有效的变更控制程序对于避免项目延期和超支是必要的。变更管理在项目中的作用如图1所示
变更管理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2)变更提出。提出变更需首先填写”变更申请表”,简称RFC。RFC提交后由项目管理公司组织由业主项目经理或其他指定人员出任主席、智能建筑供应商和项目管理公司项目小组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评审小组成员的资格将由业主和项目管理公司双方书面确认。任何一方均可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其人员更改的情况。评审小组将就RFC的技术可靠性及其对整个项目的影响做出评估。经批准的RFC将转给相关的单位,未被批准的FRC将由评审小组通知提出变更者本人并给出未批准理由。
(3)变更评定。变更提出方在接到评审小组批准的RFC后的3个工作日内给出收讫说明以及分析RFC所需的大致时间,并准备相应的工程修改建议书(简称ECP)。如有费用发生,应按业主和变更提出方双方协商同意的收费标准收取。
(4)业主的认可。若ECP要求费用、进度或合同协议的其他条款的变更,须由业主授权代表书面同意,或由评审小组主席批准。批准后的ECP将作为合同的一部分并列入到该供应商的项目文件里。
(5)变更的实施。更改需在最近更新过的基准文本中醒目地标出更改之处并替换以新的文字描述。所有更改都应用更改条标出并注明ECP号。
为了保证变更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建议智能建筑各供应商和项目管理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工作:①及时跟进建筑结构、机电设备、二次装修、暖通水电及业务需求的变更,对可能影响到智能建筑项目的变更做提前的分析和预估;②协调好业主、设计院及有关专业进行对变更方案进行确认;③通知各子项供应商及时提供变更设计图及新增材料进行报审;④设计图样报验工程设计管理,材料报审参照材料管理进行报审。
以上设计管理和变更管理的内容是针对智能建筑领域比较重要的2个管理要素,其他诸如项目计划管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及成本控制等限于篇幅的限制无法一一列举,智能建筑和项目管理都是比较新的学科,如何能让项目管理为智能建筑项目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利用项目管理来规范智能建筑行业,是各位从事这个领域工作所有人的职责。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as the nine engineering division, is one of different from other branch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the key work of supervision and treatment method also have different.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scene, summarizes some comments, eager to exchange, the discussion with counterparts.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Project supervision; suggest
1 智能建筑简介
1.1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充实的,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1)和现代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即A+3C技术是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
1.2 智能建筑的组成智能建筑是指利用智能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地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其必须具备智能的三大要素:办公自动化(OA)、通讯自动化(CA)和楼字控制自动化(BA),而综合布线则是连接各自动化系统,并使其功能的以充分发挥的“神经网络”,又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路”,也是智能建筑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因而智能建筑又简称“3A”建筑)。
另外,在智能建筑中一般还设立保安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3 当前智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的现状由上所述,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
因此智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与传统建筑工程相比,有所不同。传统建筑工程,由设计院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项目的招投标、承包商进行施工、进人工程保修阶段,而智能建筑中的智能化部分一般是由一家有实力和智能系统集成经验的大型工程公司即系统集成商,完成从技术到施工设计,产品供货,安装调试、验收、直至交钥匙给业主的全方位服务。即智能化产品的提供、设计、施工、保修等常常是由同一家系统集成公司来完成。
2 智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工作的特点
我们知道,监理是受业主的委托和授权,通过其专业化、标准化的监督管理,协助业主完成项目建设。同时对业主和承包商,它按照独立、自主的原则,以“公正的第三方”的身份开展工程建设监理活动。“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八字准则是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守则,监理工程师通过对项目的“三控、二管、一协调”(即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的方式实现监理的目标。
在我国,自1996年以来,随着建筑业走向市场,建筑工程项目引入了监理制度,国家对必须进行监理的项目,也有明确的规定,可以说,监理这项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但就整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而言,实际的监理过程也常常只局限于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阶段。
2.1 监理的工作步骤智能建筑中的监理工作步骤与传统建筑项目监理基本一致,依次为:①监理单位在接受委托监理项目以后,首先要确定总监人选,成立项目监理机构.
在总监理工程师的具体领导下,组建项目的监理班子,并根据签订的委托监理合同,制定监理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开展监理工作;②编制工程项目的监理规划,制定专业监理实施细则;③根据监理细则,规范地开展监理工作;④参与项目竣工验收,签署监理意见;⑤向业主提供监理档案资料。
2.2 智能建筑实施阶段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由智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现状可以看出,项目监理工作内容及要求与传统建筑项目监理有其特点。
2.21 系统设计方面。在智能建筑项目中,虽然一些有实力的设计院已经有了专门的智能化项目设计人员,但往往由于信息产品发展速度较快,设计人员的业务不能赶上厂商的推出速度,因此对智能化项目一般也要进行二次设计。监理工程师,既要熟悉不同厂商智能化产品的性能、配置,又要帮助业主选择最好的系统设计方案,维护业主的利益。
2.22 招投标方面。检查智能化项目投标商提供的项目系统配置及设计方案图、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项目预算,以便于监理协助业主组织投标、开标、评标活动,向业主提出中标商建议。由于系统集成商提供的是从技术到施工设计,产品供货,安装调试、验收、直至交钥匙给业主的全方位服务,因此要求监理工程师更要投入较大精力做好项目系统配置、设计方案图、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预算审查等。另外,在智能化项目招标文件中,一般不设标底,每个投标商,根据所用产品的性能规格,配置不同的系统,满足招标文件中提出的要求,所以,向业主负责,协助选择一个性价比较为合理的项目集成系统,也是监理工程师应慎而为之的。
2.23 助业主与中标商签订系统集成项目合同书。
2.24 审查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提出修改建议,下达开工令。
2.25 承包商提供的设备、材料的规格质量;监督其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提品、技术、设计、调试,直至工程竣工验收,智能化系统的施工阶段,监理仍采用“三控、二管、一协调”的工作方法,实现监理目标。
2.26 与智能化系统验收。智能化系统验收,是对整个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功能和施工质量的全面检查,是建立在建筑智能化的办公自动化、通讯自动化、楼宇控制自动化等各个组成子系统,分别调试成功后,演示相应的联动程序,并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的。监理工程师除参与上述调试的全过程外,重点还应审查承包商提供的竣工验收文件,包括竣工报告书、系统监控点数设定表、系统框图、各楼层信息点分布图、端节标号说明、系统测试报告等。
2.27 通常情况下,智能建筑竣工验收后的保修期,业主不再委托监理,若委托监理合同另有约定,在系统保修期的监理工作以合同为准。
3 对智能建筑监理的几点建议
一是,智能建筑的高科技特性,要求监理工程师在传统建筑工程知识的基础上,又具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承担智能建筑监理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从设计院、建筑公司等出来的电气设计或施工人员,他们对传统建筑的电气工程甚至其他相关专业工程比较熟悉,但对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涉足不深,而由电子信息技术方面转来做智能建筑监理工程师的人,对建筑工程等专业不熟悉,也会影响与之的衔接、协调。因此监理市场呼唤既懂传统建筑,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
【关键词】弱电工程;智能化;项目;管理
弱电工程项目的生产要素有材料、设备、劳动力、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关联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立体多维关系,这说明弱电工程项目管理同样具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因而其管理思想仍是项目经理对施工项目的最终目标和整个过程全面负责,其管理组织同样是围绕项目经理形成的服务于施工项目的保证体系。
1 当前形势下弱电智能化概述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与质量控制是目前国内智能化建筑行业关注的热点,而一项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必须牢牢把握其工作程序中各环节的要点并进行质量评估与控制。
1.1 功能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总体设计。主要是把握该工程的设计标准和系统的功能定位,也就是从功能需求出发,其总体设计能反映该工程的功能特色或者某些“亮点”;
1.2 弱电承包商的选择是工程成败的关键。根据弱电工程的特点和目前国内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成败的分析表明,通常由系统集成商(主承包商)或者业主对各子系统进行总体协调、管理与控制的工程运作模式较多,选择一个称职的主承包商(集成商)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系统集成商是技术能力、工程管理、组织能力三者有机的集成。当前形势下,我国智能建筑飞速发展,而建筑弱电智能化要求也日益严谨。智能建筑弱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采用系统控制的方法,将各种资源经过管理由输入转化为输出,并排除各种干扰,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偏差纠正偏差从而达到合同所限定的质量、工期、成本等要求,向业主提供质量优良的工程。
2 弱电智能化系统管理措施
2.1 预先规划弱电设备
注意楼层(分区)弱电问涵盖的服务范围受到系统、设备信号总线传输距离的限制。例如,综合布线系统水平工作区长度不得超过90m,考虑到线路上下弯曲绕行,其服务半径通常不超过50m,否则应调整弱电的位置和数量,改变网络架构。在各个智能化子系统基本确定后,应把主控机房/操作控制室面积、净高及布置等具体要求集中汇总,统一由设计总包协调、规划、设计布置,确定机房建筑装修标准,避免施工及管理上各自为政、交叉干扰。为了方便使用和管理,建议主控室应按有关标准要求设置独立的通风空调系统或恒温恒湿设施,铺设防静电架空地板,进出洞口要有防堵措施,不能有无关的管道穿过。机房内重要的消防设施(如固定式气体灭火装置)应同期设计。主机房/操控室应留足各系统用电容量,设置专用的电源配电箱,建议采用双回路供电末端切换的方式,并且集中配置UPS电源;主机房还应提供连接各个弱电子系统的专用接地端子排。
2.2 弱电智能化技术管理
根据合同和设计要求,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确定弱电各系统之间,以及每个子系统与机电设备、土建、装饰专业之间的工程界面,以及产品供应商、工种承包商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职责界面的确定,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这些工程界面的修改调整和再确认工作。弱电工程界面的确定是系统开通的必要条件,是弱电工程中技术管理的重点或者难点之一。工程界面的确定通常包括:设备材料供应界面的确定,系统技术界面的确定,设计界面的确定及施工界面的确定。抓好技术和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资料的审核。弱电工程设计涉及专业,工种面较广,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对弱电工程技术和施工设计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工期、质量和减少返工,尤其对弱电工程而言必须对上述图纸、资料进行审核,以确保工程合同中的设备清单、监控点表和施工图中实际情况这三者一致,也就是监控点表的每一个监控点在图纸上必须有反映,而且与受控点或监测点接口匹配,其设备数量,型号、规格与图纸,设备清单一致,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在硬件设备上的完整性,并符合接口界面、联动、信息通讯接口技术参数的要求。
2.3 弱电智能化施工管理
智能化弱电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施工管理的关键在于它的协调和组织的作用,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施工的组织管理、进度管理和界面协调管理。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现场全部生产活动的技术经济文件用以处理人与物、主体与辅助、工艺与设备、专业与协作,供应与消耗、生产与储存、维修与使用以及这些要素在空间布置、时间排列之间的关系。施工组织管理就是合理安排整个弱电系统施工期间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调试工程师和安装人员的人数和这些人员进场的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劳动力浪费,增加人工成本。这种管理需要密切的与施工进度相结合,分阶段组织强有力的施工队伍,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这个阶段的施工任务。采用工作分析结构等方法把项目范围详细划分为子系统和工作包,界定对应每一个工作包必须执行的具体活动。项目进度的制定以网络图表的图示形式来描绘,表明为实现项目目标,各种活动之间的必要次序和相互依赖性,进行时问估计,预计完成每一项活动需花多长时间。决定每项活动需要用到哪些资源,每种资源要用多少才能在预计的期问内完成项目。为每项活动做一个成本预算,成本依每项活动所需的资源类型和数量而定。估算项目进度计划及预算额,以决定项目是否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在既定的资金和可利用资源的条件下完成。
3 结论
毋庸置疑,弱电智能化的应用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增强而越来越广泛,在弱电工程项目管理中,必须从技术和施工两方面出发,加强智能化管理,才能使弱电智能化系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吴天恒.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管理[J].广东科技,2006(3):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