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21: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贸市场投资回报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全区商贸商务规划及主要发展情况
区政府在20*年就把编制商贸商务发展规划列入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之中。为做好这一工作,我局积极做好有关资料收集、开展调研等初期准备工作,同时委托上海商业设计院和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正式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双方成立了*区商贸商务规划课题组,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区进行多次考察调研,召开多种类别、专题的座谈会,在完成了全区商贸规划(初稿)的编制后,邀请市政府有关综合部门和大型商贸企业领导、高校及科研单位学术界专家召开专题论证会,与会的领导、专家对规划的编制提出改进意见,由课题组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形成正式的商贸商务规划上报区政府,同时在区政府网站上予以公布,以不断扩大商贸商务规划的影响。
*区商贸商务发展规划作为一个战略性的研究规划,立足于*市在"长三角”经济圈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结合有利于*区商贸商务产业发展的条件和因素,提出了全区商贸商务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和任务,共分为*区商贸商务发展的环境分析、发达城市经验借鉴、总体目标和战略定位、重点布局和规划、建议和措施等五章,另有概念规划图纸20多幅。
近年来,全区商贸商务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积极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一园两带三建设”和市、区商贸商务奋斗目标,加大商贸商务规划的实施力度,加快重点商贸商务设施建设,加速商贸商务现代化进程,以建立完善商贸商务扩张新机制、新体制为契机,发挥商贸流通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形象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完成商贸商务扩张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为繁荣*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是推进珠江路的改造建设,完善重点商业商务街区的提档升级。近年来珠江路建成和基本建成的大型商贸商务设施有:华海电脑广场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已建成开业;东鼎大厦总投资2亿元,总建筑面积38500平方米,2、3号楼已建成开业;雄狮国际大厦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高宏未来城总投资6亿元、总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均已基本完工,正积极进行招商,今年正式开业;引进苏宁电器进驻珠江路,总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新世界百货中心也在筹备开业。通过以珠江路“二次开发”为支撑,发展以IT产品为特色的商贸流通业,奠定城市高科技产业加速发展的新平台,强化珠江路在全省以及华东地区电脑市场的核心作用,为我区商贸商务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全面开发长江路历史文化景观带。以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商贸商务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推动文化旅游商贸商务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新的标志性景观,建成“*1912”总统府服务区一期工程,总投资345万美元,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积极打造*“新天地”,形成以民国特色为主的商贸商务休闲服务项目。三是推进重点地块规划建设,加快新街口*片建设。新街口商贸商务区的糖坊桥二期国际商城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现正在进行工程设计与勘探工作;邓府巷商城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现方案已通过规划局审批,开始进行钻探施工;南北货地块的凯润金城项目总投资11.8万元,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正抓紧进行拆迁工作。这些重点商贸商务设施的开工建设,为今后引进高品位商贸、商务、休闲、娱乐项目,改善环境,提升档次,强化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努力树立商贸商务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新街口片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四是完善市场布局规划,强化市场副食品安全管理。根据*市农贸市场建设规划,推进农贸市场建设,发展“农改超”、“农加超”等现代经营业态,加快农贸市场的全面提档升级。近年来全区新建天盾、卫岗、墨香山庄等4家农贸市场,有7家农贸市场被评为市绿色市场;同时进一步抓好“菜篮子”产品安全管理,抓好肉、菜、豆制品等副食品的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推行蔬菜IC卡市场准入,对全区所有市场、超市全部设立蔬菜检测点,加强动物检验检疫,打击生猪私屠乱宰和不法交易,对猪肉和豆制品做到票证齐全方可进场销售,加强对豆制品经营户的审核登记。
二、推进全区商贸商务发展的打算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建设富裕文明的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一园二带三区”建设,推动商贸商务规划实施和加快商贸商务发展的攻艰之年,是实施新的机构改革、商务局新的工作职能的启动之年。全区商贸商务发展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突出*商贸商务经济繁荣发展为主线,着力打造核心经济圈,做亮科技珠江路、文化长江路两张城市名片,精心建设21世纪新街口,强化市场“放心工程”体系建设,实现区域商贸商务经济的跨越发展,使商贸商务经济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而进一步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努力打造“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城区,提升城市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加快建设“数字*、文化*、绿色*”,为早日实现富裕文明的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新街口商贸商务区建设,打造21世纪新街口
要坚持围绕*市新街口总体发展规划和打造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街口的目标,努力以独特的建筑风格、新型的商业形态、优越的购物环境、健全的商务配套,聚集人气和商机,促进*商贸商务业实现大发展。加快新街口核心商贸商务区的建设步伐,建设糖坊桥二期国际商城、凯润金城、邓府巷商城、*置地等商贸设施建设,完成忠林坊、雨花巷等地块招商,围绕建设“高品质商业、高品质商务”的核心商贸区,建设一批设施一流、功能完善的大型购物中心以及商贸、商务、服务等配套设施,改善环境,提高档次,强化服务功能,形成新街口商圈的新标志、新景观,全面提升我区商贸商务业品牌形象,从而扩大都市商圈中心的集聚力,着力打造特色街区,吸引更多的外地消费者,创造更大的商机。
二是围绕商贸商务优势,推进珠江路街区的提档升级
要着眼于构筑新世纪产业新高地,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立起有效吸附外来经济要素、充分释放区域经济增长潜力、富有*特色和持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经济基础。要加快珠江路二次开发步伐,做精做强“一街三园”,积极吸引技术先进、效益突出、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科技型企业,提高园区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投资回报率。依托现有在建项目开工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珠江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集群区,把珠江路融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共同体。加快高宏商贸、雄狮国际、东鼎大厦等建成开业,推进新百同仁、华威电子等项目建设,启动创维数码、发展大厦等项目。在加快珠江路沿街现代化高档楼宇和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电子信息研发和商贸企业的同时,拓宽产业领域,拉长产业链,积极发展以高科技为主要内涵的新兴服务业。围绕突出商贸特色,按主题发展IT产品、电脑及耗材、现代办公产品、现代家电等商圈板块,举办珠江路电脑节,营造市场氛围,强化珠江路在全省以及华东地区电脑市场的核心作用。
三是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
要推进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性开发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彰显特色,加大整体包装和对外推介力度,加快文化旅游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在建成总统府服务区的基础上,启动板桥新村改造、开工建设服务区二期工程,实施汉府街汽车站搬迁、钟岚里置换和江宁织造府建设,推进以民国特色为主的梅园新村历史街区商贸商务休闲服务项目建设,完善文化旅游街的商贸配套设施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在保护性开发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加大全街文化内涵挖掘和整合力度,形成全市历史文化开发新亮点。要以长江路、珠江路为依托,向周边街巷延伸和拓展,大力发展内涵丰厚、特色鲜明的休闲、娱乐、餐饮等服务业。要充分释放珠江路科技文化潜能,展示长江路历史文化魅力,加速两街产业互补,快速集聚起科技文化产业整体合力。要树立产业联动、整体开发的观念,把珠江路和长江路纳入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在巩固和发展各自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推动相关产业覆盖两路区间地带,合理保持两路核心经济圈的投资强度和产业密度,形成区域发展的整体优势。同时还要利用*湖生态景观资源、九华山和北极阁景观建设,以及十运会场馆建设等,规划一批亲水商业和高档休闲、娱乐、运动设施,创造新型休闲消费场所。
四是加快发展现代社区商贸商务服务业
要围绕加强我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的要求,推进商贸进社区,加快现代社区商贸商务服务业发展。在东部地区推进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做好东部地区现有资源的对接和挖掘,利用中山陵总体改造、东杨坊现代居住区等建设的机遇,在孝陵卫、*湖、红山等街道,通过规划建设大型社区商贸商务服务中心,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推动东部科技、休闲、旅游、居住产业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以大卖场为主的形式导入社区中心龙头店,配以各种个性化专卖店、精品店和多种多样的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购物、服务和休闲功能,建设现代社区群众新型的生活消费场所;同时要发挥现有商贸商务优势,加快估衣廊、网巾市、碑亭巷餐饮,丹凤街手机通讯产品,新庄到红山路汽贸、312国道物流等特色商贸街建设,形成具有各街道特色和优势的商贸商务发展格局。
五是完善市场建设,推进“放心工程”,
要按照市政府《*市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意见》和全市农贸市场建设规划的要求,在全区的城市建设中做好农贸市场的布点和规划建设,完成新建农贸市场的任务,同时要抓好现有农贸市场的调整和改造,积极创建绿色市场、文明市场、样板市场,大力发展“农改超”、“农加超”等各类市场现代经营业态,推进农贸市场的全面提档升级。要围绕人民群众副食品的食用安全,把“放心工程”真正做好。要继续实行“放心工程”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突出市场流通体系、规范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规范猪肉凭印、证、据上市制度,强化肉品购入登记制度,加强蔬菜副食品市场专项检查监管,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对进入市场交易和销售的蔬副食品一律由经营者持本人身份证实行实名登录,并要求产品一律送检;搞好蔬菜残留农药的监测工作,推行蔬菜IC卡市场准入;对全区检测点实行统一挂牌、检测员统一培训、检测药剂统一配发、各类台帐统一登记、各项制度统一上墙的“五统一”管理;打击私屠乱宰、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开展牛羊定点屠宰和市场监管整治工作。
前言
宝恒公寓坐落于徐州东部商业圈,地处最繁华的闹市区,东临华东第二的徐州火车站300米,西靠风景秀丽的黄河故道距文化宫仅100米,南依徐州最繁华的淮海路200米,这里人文荟萃、闹中取静由镇江投资人带来的全新的江南设计理念使宝恒公寓即适于办公又可完美地居住,宝恒公寓共十三层,其中1-2层为商用,3-13为住宅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住宅每层八户合计1000余平方,两部电梯设施齐全。如此优质的开发,更需要优质管理,徐州春晖物业管理公司有多年的物管经验,成功并持续的管理着近十个物业,完全有能力对宝恒公寓实施优质物业管理服务,为业主创造良好的生活、办公环境。
一、公司概况:
徐州春晖物业管理公司是一家具有辖区基层政府及执法机关背景,注册资金50万元,具备专业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目前公司管理着铁路二宿舍小区、烟厂地藏里小区、大舜开发前舜小区、综合开发坝子小区、中房集团永康小区、久隆圆梦花园小区等近十个住宅小区、朝阳市场、徐州三院两家单位。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采用直线职能管理模式。公司组织制度完善,设总经理室、人事行政部、财务部、物业管理部、事业拓展部。一室四部直接负责各管理处的协调、服务、指导、监督工作,同时也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组织保证。各管理处均设工程、保安、保洁、客户服务等部门,直接为业主提供多项日常服务,形成了一个条块结合的管理网络。
二、公司物业管理理念
我们认为:物业管理的目的,是要为业主或租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工作环境,保障业主及租户的利益。同时,更是要提高物业的投资回报率。使业主投资的物业升值增值。因此,物业服务内容不仅包含日常的房屋维修和保养工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物业,去推动和协调在这些物业内进行各类活动的业主或租客之间的社会与人际关系,建立起互惠互利、和睦共处的邻里关系,使房地产这类贵重资产和高价商品得以发挥最高的效益。我们认为物业公司应受市场规律的支配,捧的是一只“泥饭碗”,业主是“上帝”.
三、管理业绩:
当前春晖物业管理公司所管理的生活小区都是都是其他物管无法经营下去的楼盘、小区。是其他物管无法管理的烂摊子,虽然我公司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地将这些楼盘、小区一一梳理、整治并管理好,但我们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参与新建楼盘、小区的物业管理市场竞争,坚持走“市场化、专业化、人性化”的发展之路。并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并从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成熟的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地邀请具有丰富物业管理经验的人才加盟本公司。当前公司正导入ISO900质量认证体系,以提高公司的专业化水准,同时重视自己的弱项,把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维护和房屋维护等项,交给给具有国家资质的专业企业负责。
四、管理优势:
(一)本土企业对楼盘环境最熟悉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龙难压地头蛇、我公司是土生土长的由地方基层政府支持的,有丰富的物业管理经验的公营企业,对住户、周边环境、政府职能部门最熟悉,开展宝恒公寓物管工作驾轻就熟。这一点无任何一家物管企业可与我公司相抗衡。
(二)政府依托,无倒闭之忧
徐州的物管企业素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习惯,即在楼盘使用初期凭借开发商的垂青,不管住户业主是否满意,先赚一笔钱服务一两年,两三年后收不到钱就撤退,就逃跑。春晖物业管理公司则不同,当初政府承办春晖物管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协助那些物管撤离小区的业主享受良好的物业服务,政府是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己任的。这一点是我公司与民营物管企业的最大区别。
(三)有执法机构支援,能更好的将宝恒公寓周边环境整治好,给业主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空间
宝恒公寓地处徐州东部商业圈,地处最繁华的闹市区,周边环境因缺少农贸市场比较混乱,只有当地执法机关才有权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而春晖物业管理公司由政府创办,公安、城管等执法机关将全力支持配合公司的经营和管理。这一点其他物管公司望尘莫及。
(四)经验丰富、收费低廉
公司目前管理着铁路二宿舍小区、烟厂地藏里小区、大舜开发前舜小区、综合开发坝子小区、中房集团永康小区、久隆圆梦花园小区等近十个住宅小区(均系其他物管公司撤离后无法管理的)、朝阳市场、徐州三院两家单位,拥有丰富的经验,在物管行业以最低的收费(个别楼盘每平方米收费仅为0.08元/月)获取了持续优良的服务。
五、工作原则和做法
(一)零干扰服务
物业的各项服务以尽量不打扰业主住户为原则,如人走到楼门口,楼道灯也应声而开,路口展示屏显示着当天的天气预报和社区内特别通知等需要让住户们了解的当天信息等。
(二)氛围管理
在住宅区内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出温馨的服务氛围,传播文明、现代的生活方式,从而感染、教育和约束在此氛围中生活的人们。实践“氛围管理”,给住宅区增添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魅力。经常组织业主开展一些文化、体育活动如展览、比赛、沙龙联欢等。
(三)个性化服务
采用“个性化服务”根据不同的住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体现了物业管理“以人为本”的宗旨。这些全新的服务告诉我们,我们身边的物业管理服务能达到多么好的程度。
(四)“管理报告”制
“我们缴的管理费都用在了什么地方?所花的钱值不值?当不当?”是业主最关心的事项,推行“管理报告”制度,每季向业主细说管理费如何花销、让业主评说住宅区管理得好不好。
(五)1拖N管理
“1拖N”即实行工作统一安排、分头实施,人员统一高度、分片服务,财务统一分支、分别核算这种“4统4分”的管理运作,“1拖N”使管理服务趋于规范化,使管理与维修人员配比降低了22%,提高了专业设备的使用率和工作效率。
(六)打分制
员工上下班要打卡,这种管理制度透明公平,特别是数字化的量化衡量工作,是大家都喜欢的。如果我们给住户一个衡量物业管理各个环节的打分表,很容易让管理公司知道自己哪个环节没有做好,也同时让客户了解到物业管理公司做得很好的一些工作。
(七)噪音等约束性管理
社区安静是每一个住户的理想,但外部交通及社会噪音及内部住户的噪音永远都是每一个住户的难题。特别是内部社区的噪音管理。如对某些住户的音响声、装修声、电视声、吵闹声及各类游戏声等。物业管理应该有一个公平的管理公约,对其中个别住户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理以还社区一个安静环境。
同样,对公共绿地、设备、卫生、道路等的管理,也可以进行同样的约束性管理,住户是上帝,可上帝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让这些上帝有规范居住的意识,则是物业管理的一大课题。
(八)会所安排
特色会所是许多新社区成功的新招,但会所经营往往是物业管理公司的难点之一,能把社区住户吸引到会所里来,视会所为第二客厅,同时利用会所展开多种多样的社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应该是新型物业管理公司追求的一个方向。
(九)物业管理的费用独立核算
物业管理的费用均取之于业主或租客,一幢独立的大楼就是一个独立的户头、管理费收取标准是量入为出最大限度地照顾广大业主。所有收入支出先由物业公司提出预算,经业主审查同意后执行。定期公布财务状况,不少于三个月公布一次,以方便业主查阅,增加透明度,减少不必要误解,加强业主对管理处的信心。管理费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
(1)聘用管理员工的薪金、福利补贴等约占管理费总额的25%—40%。
(2)电梯等楼宇设备的维修保养费用;
(3)公共部位电、水、煤及通信的费用;
(4)楼宇火灾保险,公共责任及劳工保险费;
(5)楼宇清洁及保安、护花种草等及美化环境方面的费用;
(6)管理公司的行政开支;
(7)储备金,实际上是房屋及设备的大修理费用,专款专用。
上述费用中,除第一项作为物业公司的法定收入,可以自由支配外,其他费用均需定期向业主或租户公布帐目,年终有余时,要转入下年;出现赤字时,需要由业主或租客分摊。如果经常性收入低于经常性支出,就可能要调整管理费。
(十)坚持“一个中心”倡导“两个体系”理顺“三方关系”
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原则,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如客户意见征询等活动)了解和掌握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有针对性的向客户提供各种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倡导“两个体系”人才是公司进行物业管理服务的基础。倡导“培训”体系,走一条“精挑选,严训练”的人才队伍建设之路,练就精兵强将,实施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倡导“沟通”体系,以“沟通、协调、合作”作为内部服务宗旨,形成一种“互相勉励、互相学习、互相信任、工作紧张、气氛轻松”的企业文化氛围。公司通过员工例会制度、金点子工程、内部通气会、有话大家说等多种沟通渠道,了解员工的需求,并尽力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使员工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以便能更好的为业主服务和实现其自我价值。理顺“三方关系”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让住户了解本公司和物业管理服务的各项内容及法律、法规赋予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通过住户访问、投诉回访、信息回馈等方式方法,以理顺公司和住户之间的关系;理顺与开发商、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赢得住户对本公司的信任和支持。
关键词:区域经济;农产品绿色贸易;发展战略
绿色壁垒已成为新时期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冲破绿色壁垒、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已成为急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一、现阶段实现农产品绿色贸易和加速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建立在现代农业资源、生产、贸易、环境和人类消费需求变化以及上述各方面间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现代农业生产贸易方式,是现代农业可持续生产、经营和贸易活动过程的总和。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农业增长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农业经贸史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是农业贸易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农村区域特色经济的必然要求。
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生产要素的地域间不均衡性和产品与服务不完全流动性决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时候都具有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利用地区资源优势,集中和发展规模经济,减少产品与服务的转移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产品国际间贸易的必要性。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循环,为稀缺的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置换与整合创造条件。区域经济集团化使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在自由贸易、关税、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区域同盟成员之间的资源配置优化,经济上互补、互利、互惠,共同促进经济增长,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基础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初期不具备推动所有农业产业和所有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资本、技术和其他资源,政府对农业各地区、各部门或各产业进行广泛的、大规模投资是不现实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很难做到地区均衡发展,因此,区域农业经济非均衡发展也就成为客观现实。区域农业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加速发展地区绿色农业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生产和贸易。
农产品绿色贸易不仅是当前和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当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和战略制定来推进农产品绿色贸易和区域经济的加速发展。
二、农产品绿色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一)实施农产品绿色贸易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农产品绿色贸易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农业经济发展史实质上是农产品贸易战略变化的历史。从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阶段看,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依附阶段、自主阶段和战略阶段等三个不同的贸易发展阶段。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小,农业问题已不再是农业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础。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把农产品贸易发展看作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从社会经贸发展史看,贸易与环境和谐统一是现代社会经贸史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从国际农产品贸易协议谈判看,国际贸易协议谈判中,农产品贸易谈判历来成为国际贸易谈判的焦点问题;从当今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看,近年来由于国际农产品绿色贸易的兴起和绿色贸易壁垒的抬头,使我国农产品贸易受到严重挫折。以福建农产品贸易为例,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2001年全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下滑到156376万美元,比2000年的170041万美元下降了8个百分点。因此,农产品绿色贸易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战略问题。
(二)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我国国内农产品自身品质、质量与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是主要原因。表现在:第一,农产品产前、产中的安全卫生与过量用药的污染问题。化肥、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过度使用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等严重影响茶叶、蔬菜、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出口贸易。第二,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不高问题。一是环保安全型生产资料少。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造成产品污染严重的常规肥料、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市场份额占到95%以上,用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资料不足5%。二是缺乏相对完整、配套、可操作的农产品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技术体系、标准和具体措施。一些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有机食品基地,由于缺少无公害型的农用生产资料作为技术保障支撑,产品质量名不符实。三是产品检测技术与手段落后。农产品质量控制手段相对薄弱,已有的检测技术和各种设备重点是针对产后商品的安全性检测,普遍忽视了产前、产中生产过程控制的质量检测。第三,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与发达国家差距问题。我国现行制定的有关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等项目少,标准也相对低,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长期以来,我国技术标准体系落后,技术标准水平低(现有国家标准中,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率为43%),技术标准更新慢(现有国家标准中有一半应废止和急需修改),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等,严重影响农产品出口质量和产品竞争力。第四,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保鲜技术落后,产品流通、市场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品种较单一,成熟期过分集中。初级产品直接上市多,产品出口主要以初级产品形式为主;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营销方式落后,如,大多数果农还停留在果熟才找出路的无序竞争阶段;储藏、冷冻、保鲜技术不过关,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保鲜剂应用影响品质;流通运输条件差,产品长途运输影响质量,产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建设落后;农产品地区市场结构雷同、产品缺乏特色;农产品出口地区过于集中等。
(三)农产品绿色贸易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农产品绿色贸易是现代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动力源泉农产品绿色贸易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和深远的影响。表现在:第一,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动力源泉。发展绿色农业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是现代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绿色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第二,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克服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危险性的重要途径。传统以粮食为主的自给农业,是一种土地密集型产业,并以资源消耗的增加为农业增长的基础。随着土地及其它资源稀缺性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不断增加,农业产业比较利益不断降低,使传统农业增长方式最终难以为继。第三,农产品绿色贸易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发达国家依靠技术优势制定了一系列严格标准,限制国外农产品流进本国,只有大力发展农产品绿色生产,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经济,才能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效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第四,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实现区域经济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转移的必要途径。受边际投资回报率递减规律的影响,随着发达地区某一阶段农业外向型绿色经济的边际投资回报率递减和不发达地区农业边际投资回报率的递增,发达地区农业投资增加最终会过渡或转移到不发达地区,实现农业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的转移。
2.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农业增长国际化的重要前提首先,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改善农业的贸易环境,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使农业的贸易免受其他国家在非关税壁垒方面的种种歧视及农产品进出口带来的压力,降低农产品贸易的谈判成本和交易成本,赢得更多的国际市场;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对外开放,为国外投资者创造更为宽松、透明、稳定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使农业贸易获得主动权,维护农业及农民的利益。其次,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区域农业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农产品贸易可以从世界范围解决农产品供求平衡问题和有效配置稀缺农业资源问题,有利于促进各国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通,为农业增长国际化提供了从世界范围寻求要素资源与产品市场的空间和机会;有利于使农业增长从国际国内分工和产业转移中获得结构调整、外向发展的机遇,实现供给创新,创造新的需求,开拓新的市场;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和产品布局调整,压缩、淘汰那些落后的过剩生产能力,解决适地适种或适养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和经济效益,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
3.农产品绿色贸易是适应WTO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循环,为我国相对富余的劳动力要素与稀缺的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置换与整合创造条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也在迅速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使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在自由贸易、关税、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通过区域集团组织的协议、条约等形式在资本、技术、商品、信息等领域进行合作,实现区域同盟成员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经济上互补、互利、互惠,共同促进经济增长,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是适应WTO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4.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区域农业生产水平从农业国际间技术和产品的交流角度看,农产品贸易是获得农业技术外部经济和资本外部经济的基本前提条件。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一国或地区在经济成长过程中,其相对优势会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品转移。农产品绿色贸易,通过国际间产品、技术的贸易和交流,可以有效促进农产品生产水平和技术的提高和进步,克服国际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有效促进农业技术引进、创新和交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提高。因此,在不妨碍我国自主发展能力的前提下,要积极鼓励外国农业高技术产业公司来我国投资,并在地域上集中布局,以扩大技术外溢效应;同时,积极帮助国内农业新兴、幼稚产业和中级产业的发展,培育农业后劲产业,为农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基础。
5.农产品绿色贸易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的必然选择许多发展中国家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制定了先出口环境资源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发展战略,利用环境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正确地处理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走社会、经济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一,实现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保护贸易环境,减少、消除污染和环境破坏,维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维护生态平衡,是实现农业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共生与循环的不可逆转趋势。第二,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农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要求。随着农业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优化,关税和非关税限制逐步减少,自由贸易原则得到贯彻,绿色贸易政策的透明度逐步增强,农产品绿色贸易成为实现国际贸易的自然要求。第三,农产品绿色贸易是人类消费需求变化的结果。人类消费需求变化导致国际农产品市场供求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将集中表现在具有优质、卫生安全、便利和品种、风味多样化等特征的产品上。
6.农产品绿色贸易符合比较利益原则,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实现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与合作的重要途径。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的1/4,人均土地资源是世界1/3,人均森林资源是世界的1/7,人均草地资源是世界的1/2-1/3,人均海洋资源是世界的1/4,通过实现农业国际化,可利用国际资源解决中国农业资源不足的问题,将自身资源配置到能发挥最大效率的地方,从而促进农业提高比较效益。
7.农产品绿色贸易是我国农业实现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实行负保护,农业为实现工业化发展资本积累提供重要来源,农产品出口仍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农业部门在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是一个不断作“贡献”的部门,政府不可能也没有能力通过价格支持、收入补贴、市场收购等方式对农业部门进行较大程度特别保护和支持,只有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才能有效保护农业本身发展,促进二元结构的根本转变。
三、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的战略构想与对策措施
如何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呢?本文认为其指导思想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为基本指导,以科技为依托,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国家(区域)技术标准战略、科技与市场一体化发展战略、项目工程带动战略以及打造绿色贸易区等为主要战略内容,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农产品绿色贸易,以点带面、梯度推进,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转移;重视发挥政府在区域优势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重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体系创新相结合,有目标、有重点、按步骤、分阶段地发展农产品绿色贸易区;重视加强贸易环境立法和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区域贸易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对绿色壁垒,反对以环境保护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全面提高区域农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具体对策如下:
(一)发挥政府在区域优势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促进农产品贸易和区域绿色经济的发展政府要不断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由行使企业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职能上来。发挥政府在区域优势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1.要重视做好六个结合一是把区域优势发展总体战略的选择、制定同区域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设计、区域优势产业发展方向的设计和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时空布局及平衡发展结合起来;二是把区域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体系创新结合起来;三是把提倡发展绿色贸易、鼓励绿色产品生产和销售及促进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同反对以环境保护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结合起来;四是把促进提升农产品品质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同国内农业的扶持和保护结合起来;五是把促进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同加快环境法制建设的步伐、保障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结合起来;六是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2.要正确处理好观念更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体系建设间的关系观念更新是实现绿色贸易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观念更新,才有目标、手段和方法的更新。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贸易的重要依托。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和最有效方法。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高所表现的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农产品质量(包括安全性)高的优势和农产品花色品种多、精深加工产品的优势等这三个方面优势的发挥均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可以降低单位农产品物化过程的劳动消耗,可以减少单位农产品生产的劳动支出,可以以同样多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品和收益,或以较少的投入获得同样的产品和收益,从而达到单位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效用满足度的提高,并降低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科技进步又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先决条件,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质量差、品种花色少、缺乏加工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贸易的关键。制度创新是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制度创新可以合理整合、利用各种优势的资源,提高资源生产利用效率,发挥比较效益和规模效益;通过制度创新可以调整生产结构和社会再生产的产品分配过程,通过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资源和产品向有效资源利用的部门或产品生产的部门和方向转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通过制度创新可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提高绿色产品、绿色生产和绿色经营的法律意识,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度创新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组织创新和体系建设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绿色贸易的重要环节。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体系建设和管理创新是实现制度目标的根本和重要保证。
3.发挥政府战略指导作用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二要成立实施“绿色农业工程”统一领导机构和组织管理协调机构。制定区域项目发展规划和总体目标,确立重点项目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及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实施步骤,组织项目的落实,协调项目的管理,组织监督、检查、评定项目的进展与完成质量等。三要加强政府对发展绿色经济的扶持力度。从减免农业税费、增加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降低农业生产资料成本、降低农产品市场流通成本、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四要特别重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加快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的农产品,不断增加农产品的花色品种;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业;要打好非转基因农产品的牌子,增加非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出口;要增加农产品的文化含量,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建立农产品国家(区域)技术标准体系,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把建立农产品国家(区域)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到发展战略高度,作为区域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关键内容。要特别重视制定农产品国家(区域)绿色技术标准体系,把它列入区域科技发展规划。建立农产品区域绿色技术标准体系是全面、合理、科学地规划、配置、利用区域内农业科技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提高区域科技水平、实现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和区域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措施。长期以来,我国技术标准体系落后,技术标准水平低,技术标准更新慢,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等,严重影响农产品出口质量和产品竞争力。
建立农产品国家(区域)技术标准体系,要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实现蔬菜、水果、茶叶、水产等大宗农产品出口为突破口,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建立食物安全生产基地为依托,以生产过程源头控制为切入点,以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依法加强质量监测管理为手段,力争用较短时间基本上解决我国农产品品质和污染物超标问题。当前首要任务是建立大宗农产品绿色技术标准体系,要加快制定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参照世界著名(权威)产品认证机构和主要产品认证制度,在广泛开展农产品贸易国际技术法规、标准的搜集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产前、产中、产后标准相配套的原则,通过规范技术,制定食物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包括种子种苗技术、施肥技术、植物保护技术、栽培管理技术、食品加工、运输、储存等技术措施。加强现有标准修订工作,引入竞争机制,清理和修订过时的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推进高新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要积极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加大对采标项目的资金投入,保证国际标准转化工作任务的落实。对涉及人身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要保证实施效果。要加强采标示范,扩大标准化示范规模。
(三)整合科技力量,创新科技与市场一体化发展体系
整合科技力量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首要环节,是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要把整合科技力量同建立新型的农业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推广的科技支撑系统结合起来,同建立科技与市场一体化发展体系结合起来。整合科技力量要重视机制创新,鼓励多学科联合协作攻关,鼓励产、学、研结合,降低技术创新与技术流通应用成本。
当前要特别重视把整合科技力量与确立技术发展目标和优先领域结合起来。要重视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综合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加速新型无公害农产品替代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研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关键技术、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技术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技术和设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程控制高技术成果。重点包括优质品种选育、产地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以及安全生产、加工与卫生技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及生物防治技术;高效、低残留(化学生物)农药、作物生长调节剂和新型高效专用复合肥、叶面肥技术;城郊农业和设施农业中的无公害生产技术;微生物肥料技术、基因工程疫苗、生物有机肥料、生物调节剂等生物技术;农产品信息、安全、预警、预报的网络体系建设技术等。要加快建立农业环保技术研究中心,从无公害新型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入手,分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无公害农业的发展。要积极促进技术扩散、技术推广,重视建立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按照“五统一”(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规程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的要求,重点创建一批无公害蔬菜、水果和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加强产地源头控制。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中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产销顺畅。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联姻,创办农业生产基地、科技示范园、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基地示范、企业带动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
(四)建立农产品绿色贸易区,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
任何一个地区都具有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经济优势的必要。建立农产品绿色贸易区,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是克服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转移的有效措施。要重视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重视建立绿色贸易经济区、绿色贸易特区、闽台农业绿色贸易区等绿色贸易经济区。要明确区域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地发挥优势,提高质量;要善于抓主要矛盾,重点治理,以点带面,梯度推进;要把打造“绿色特区”同实施梯度推进战略结合起来。
第二,重视实施绿色项目工程带动发展战略。要积极促进绿色基地建设、绿色园区、绿色示范区建设;要积极组织实施包括项目组织多元化、推广形式综合化、推广措施一体化的工程项目,促进区域综合生产开发能力的提高。
第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针对南北、东西的差距,积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对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如水产品、畜产品、蔬菜、水果、花卉、烤烟等)的调整,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发展步伐,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努力开拓国际高档农产品市场,积极改善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条件。加快建立大统一、大流通的市场体系,减少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培植和扶持一批农产品营销公司,树立名优农产品形象,建立生产、经营连锁店。对于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战略调整,应在保证安全供给的条件下适当减少生产,调整资源成本高、缺乏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布局。要建立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制度,鼓励和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既要保证粮食安全供给,又要促进粮食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重点加强落后产区的技术培训,通过规范技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区域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与国际接轨。
(五)加强体系创新与制度建设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加强生产监管、市场准入体系建设和保障体系建设等内容。
第一,加强生产监管。一要强化生产基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创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加强动植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二要净化产地环境,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三要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建立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公告制度,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四要推行标准化生产;五要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扶持和发展专业技术协会、流通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促进农业产业化,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品种布局和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
第二,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一要建立监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二要推广速测技术。在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技术,推广速测技术,公布检测结果。三要创建专销网点。在国家和省级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连锁超市推进安全优质认证农产品的专销区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和集中配送。四要实施标识管理。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包装上市的农产品,要求标明产地和生产者(经营者)。五要实行追溯和承诺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
2.加快完善保障体系建设第一,要健全标准体系。按照产前、产中、产后标准相配套的原则,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及时清理和修订过时的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抓紧制定急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第二,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疫、检测体系建设。有关职能部门及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快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疫、检验和检测设备,制定相关制度,培训人员,强化检测手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和纠正。要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检验检疫方面的差距。第三,要加快认证体系建设。整顿绿色产品市场,规范绿色产品的认证、发证工作;加强认证机构建设,重视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认证工作的权威性;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工作。第四,要加强生态环境污染监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尽快启动农产品食品污染监控和预警系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加强研究收集国外的绿色壁垒条款、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防范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南北对话,建立环境与贸易协调的良性机制,及时向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者提供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第五,要加强管理机构与服务队伍建设。加快标准化研究及管理机构的整合,建立起布局合理、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标准研究和信息服务格局,提高标准化工作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3.加强与绿色贸易有关的环境法制及制度建设要加快建立贸易与环境法制建设专门机构,加速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要健全环境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促进环境标准与国际接轨;要提高贸易与环境执法水平;要积极鼓励技术创新,扶持绿色产业。
4.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农业国内政策支持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农村新一轮改革。要建立健全一个能适应新阶段和农业国际化要求的集中、高效、协调的农业管理体制。要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经营主体,鼓励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使其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抓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鼓励组建农业行业技术协会、商会等组织进入流通行业。加强农业国内政策支持,要用好农业协议“绿箱”政策条款,强化对农业的投入支持,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质量标准和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要加强农产品安全宣传培训,从正反两方面对食物安全生产和市场情况进行经常性的宣传,在《农民日报》或《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开辟“食物安全”宣传专栏,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参考文献:
[1]孙久文.现代区域经济学主要流派和区域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J].经济问题,2003,(3):2-5.
[2]孙东升.WTO与中国农产品贸易[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7-69.
[3]戴小枫,赵秉强.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J].中国科技论坛,2002,(2):21-24.
[4]刘彦.技术性贸易体系建设是我国产业与外贸发展的战略性任务[J].中国科技论坛,200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