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21: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创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l、完善资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必须具备合理的市场结构和良好的监管机制。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国家对资本市场管理仍有行政干预的现象;(2)市场割据,流动性不足;(3)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健全;(4)监督不力。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减少行政计划因素;二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场结构;三是增进市场流动性;四是完善市场的价格机制;五是建立与整个开放程度相适应的高度权威的管理体制。
2.完善制度。(l)完善证券法律制度,规范证券机构、发行公司和上市公司;(2)扩展市场容量,完善金融法规体系;(3)完善公司法律制度,规范公司的合并、分立和破产等行为;(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企业产权界定、国有资产评估以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行为。
3、改善环境。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保障制度,卸下企业的包袱,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这要具体做好下列工作:(1)打破社会保险分散管理格局,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的管理制度。
4、净化社会中介环境。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各个环节,均需中介机构参与运作,中介机构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资本运营的成败。要建立并规范包括信息、金融机构、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在内的中介机构。
二、营造必备的企业内部环境
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管理者应做到:(1)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知识武装自己;(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管理并运用于实践;(3)提高创新能力,不拘泥于现状;(4)牢固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观念。
其次是重视对人的管理。做到:(1)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2)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3)弘扬先进,培育职工的团队精神;(4)关心职工生活,不断理顺职工思想情绪;(5)不断增强职工“主人翁”地位,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三是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1)要立足现有基础,积极盘活存量资产;(2)对外拓宽融资渠道,对内抓好产品生产,降低产品成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3)应不断优化内部资本结构,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比例,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4)完善企业的科学决策体系,无论进行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拓宽经营项目或是兼并其他企业,都要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行;(5)建立对资本运营项目的考核制度。
三、加强企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资本的产业结构关系。企业通过多个产业的投资,既可以避免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又可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二是资本的产品结构关系。在企业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将资本投放在不同的产品上,使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三是资本的空间结构关系。企业应考虑不同地域的资源条件、条件、投资环境和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四是资本的风险结构关系。资本收益总是和一定的风险相关的。因此,要注意投资的安全性。首先,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合资、合作等办法吸引多个投资者联合进行项目投资,共同分享利益,分担损失风险;其次,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再次,进行投资的风险组合。投资要在不同的产业,不同风险的项目间进行组合,既保证资本的安全性,又保证资本的增值性。使之做到:运行协调、供求平衡、资产流动和风险适度。
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资本经营
筹资已成为企业一项重要而经常的活动,那种靠企业自我积累或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在资本市场,企业可以自身的法人财产权实现直接融资,也可以股权出让和转让的形式以及以存量资产出让、土地置换、发行债券等形式筹资。
关键词:现代煤炭企业 资本运营管理 研究
企业的本质就在于借助资本运营,把能够支配的资源与生产力要素实行运筹、优化配置与谋划,从而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资本的增值目的。而煤炭企业拥有着存量巨大的资源资产,如能得到科学合理地利用,可使企业的资产充分流动起来,让企业充满活力。
一、现代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管理意义
(一)煤炭企业在市场立足的需要
为了对煤炭集中度进行提高,以确保国家能源的安全,我国规划建设13个国家级亿万吨的煤炭基地。在这种形势之下,煤炭企业不能加速发展,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甚至被市场淘汰。而资本运营则能使煤炭企业对社会资本进行充分利用,并在相应的时间要求范围以内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实现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所以煤炭企业要保证资金来源的充足,就必须进行资本运营。
(二)是煤炭企业进行资产盘活的手段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借助资本运营,进行重组联合,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进行主辅业改制,以实现多元化投资,是现代煤炭企业提高资产运作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煤炭企业进行资产盘活的重要手段。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煤炭企业利用资本运营对自身进行发展与优化可谓正当其时,可以说资本运营是煤炭企业进行第二次大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现代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的问题
(一)认识上的偏差
现代煤炭企业的资本运营要以生产经营作为基础,当生产经营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其资本运营才有可行性与必要性。有部分煤炭企业只是将资本运营片面理解为上市筹集资金与扩大规模,片面追求规模,缺乏理性分析与客观评估,进行盲目重组,非但没有起到壮大自身企业的效果,反而被沉重的包袱所累;不基于生产经营而进行的资本经营,不将生产经营当作资本运营基础,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
(二)资本运营主体概念模糊
资本运营的主体是企业,应在资本运营中占据主导位置,但因传统体制的制约,我国煤炭企业存在着资本运营主要服从政府意愿,缺乏资本运营的效率化;另外就是企业的高层人员对资本运营进行主宰,令资本运营变成相关管理层牟取私利的渠道。
(三)缺乏资本运营的专业人员
资本运营是一项复杂而专业的经营活动,其要求从业人员除了要具备金融、财税、法律、证券等方面知识,从而对各类金融的工具与管理方法进行熟练运用,还要具备专业的市场洞察能力与对各类复杂事项的处理与谈判能力。但是我国煤炭企业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四)对外型资本运营少
资本运营是指把所拥有的资本在市场上进行优化配置的一个过程,并没有地域限制。目前我国煤炭企业资本运营多数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没有真正拓展到国外。即便有煤炭企业参与对外资本运营,也只是一些简单型的资本运营运作,并无实质性的内容。
三、现代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的建议
(一)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使用多样的形式来进行资本运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相应的方式对煤炭企业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煤炭企业首先要利用产业基础,并以自身产业的扩展为中心进行资本运营,而后对资本市场进行充分利用,注入优质资产的方式来对上市公司的相应结构进行调整,对其进行整合与优化,以扩展企业规模。
(二)企业的规模化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具有一定大规模的企业在市场上逐渐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所以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就要加大资本运营力度,集中优势力量,将资本作为纽带,并借助市场建成有强大竞争力、跨领域经营的规模型企业,以提升煤炭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建立相应的战略性联盟,不但要与国内煤炭企业进行联合,还要积极与大型的跨国同行企业进行各方面的合作,以达到技术同步更新的目的,实现企业的规模化。
(三)人才的专业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企业间各种专业人才的竞争。煤炭企业要确立以人才为主的战略,加大对人力资本运营的力度,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科学的实际措施,对专业人员进行引进、培养,从而能够拥有企业自己的专业工作队伍。
(四)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通过对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推广应用,让信息产业在企业的资本运营与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充分的作用,与此同时加快信息技术在煤炭企业中的渗透度,利用信息技术来对煤炭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进行改造与提升,最后形成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的竞争力。
总之,煤炭企业要谋求发展,已经不能受限于传统的资本运营管理模式,而是要积极与国际接轨,在接受企业发展、资本运营的新理念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资本运营管理模式,从企业资本、人力资本、运营方式等各方面入手,构建起顺应现代企业需求的、科学合理的企业资本运营管理模式。对于目前资本运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对其根源进行分析、研究并有效进行解决,避免直至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为我国煤炭企业在资本运营管理模式的探索上排除困难,真正使我国煤炭企业做大、做强,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技术、有人才的现代化能源企业。
参考文献:
1.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
企业资本运营和资本市场密不可分,资本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始于1979年,资本市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第一,资本总量少,金融品种贫乏。由于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先天不足的弊端,造成了国内资本总量少、金融品种贫乏的现状;第二,流动性差。资本市场上的国有股份流动性很差,经常处于停滞状态,通常依靠净现值法或是原值法定价,很难评估其市场价格以及获利能力;第三,资源配置能力低,国家强制性干预太多,这些导致了企业资本运营困难重重,资源配置与政府产业政策偏离深远,既不利于市场对经济结构进行合理地调整,也降低了资本市场的风险抵御能力。
2.企业对资本运营认识不足
企业对资本运营认识不足,在操作上存在盲目性,也就是说企业资本运营所确定的目标不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以下两点:首先,企业重视产权资本,轻视产业资本。一些公司的管理者只强调对企业产权资本进行有效地运营,忽视产业资本运营,在业内进行盲目扩张,导致主业被忽视,收益差的后果可想而知;其次,企业资本运营盲目追求多元化。部分管理者认为企业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有利于企业获取稳定的利润收入,实际上,无关联性的多元化经营战略会使一个企业进入不熟悉的多个行业,这样反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3.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够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愈发成熟,日益完善的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政府对兼并重组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致使一些企业仅看到资本运营能够给企业带来的优势、利益,而忽略了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风险防范意识普遍偏低,没能考虑到企业资本运营潜在的负面影响。
4.缺乏专业的资本运营人才
资本运营是极为复杂的一项业务,企业必须委派具有丰富的金融、税务、证券、财务、管理、法律等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负责。负责资本运营的企业员工同时应该熟练使用各类金融工具与管理方法,还要兼具管理者的市场分析力、谈判能力以及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然而,这方面的人才却少之又少,这也是企业资本运营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5.缺乏规范的中介媒体
我国金融体系注重借贷业务,偏向商业银行,缺少产权交易的中介组织,而这一中介却是完成资产流动、产权转让、资产重组必不可少的媒体,没有中介的沟通,资产流动可以说是异常困难,资金流动异常缓慢,交易成本也会增加很多。规范的中介媒体的缺失导致供需方信息流动不均、信息不透明,直接降低了企业资本运营的效率和效果。
二、解决对策
1.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企业资本运营的保证,因为从法律上来讲,企业通过资本运营获得其他企业的部分甚至全部财产或是经营权,而在财产或是经营权的转移过程中,交易双方行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当前,虽然我国已颁布实施了《公司法》、《证券法》、《经济法》以及《合同法》等,但法律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政府应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保证企业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保持行为的规范化。
2.明晰国有资本和企业资本间的界限
目前,我国对国有资本和企业资本两者并没有清晰的界定,这导致企业在资本运营决策时无所适从,因而,面对这个问题,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动作,明确划分国有资本和企业资本。国务院统一行使国家资本权利,代表国家行驶资产所有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管理相应地国有资产。只有做到政企分开,才能实现政资分开,明晰国家资本和企业资本间的界限,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进行资本运作时才能游刃有余。
3.完善资本市场
完善的资本市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前提条件,它包括信贷市场、证券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完善的资本市场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和股份制的转换,促进企业战略性的资产重组。资本市场在我国的发展日趋于规范化、法律化、公开化、统一化以及国际化,日后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扩大资本市场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并加大政府监督力度。
4.提升企业自身素质
企业要想做好资本营运工作,首先要给予认识上的重视,通过开展教育、培训等活动向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广泛,并给予相关知识培训和指导。其次,要充分利用入市带来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进行资本运营业务。同时,为了增强风险防御能力,企业在开展资本运营业务前应该做好计划,并学习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第三,积极引进资本运营专业人才。当前,市场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对此一定要充分重视,通过引入人才、培训人才、留住人才等措施提升企业资本运营效率。
5.发展多样化资本运营方式
企业资本运营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因为我国经济在地区间、行业间的发展极不均衡,企业应该参照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资本运营方式,从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在汽车、机电、化工以及电子等行业,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因而可以选择横向并购型资本运营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多蕾.资本运营的机遇与风险[J].经济与科技,2007.6
[2]庞亚辉.企业资本运营探讨[J].当代经济管理,2010.5
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独立的基本经济组织,企业是资本的载体,企业是市场的经营主体,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向社会提品和服务的以营利为目的经济组织。企业直接为社会提品和服务,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营利是企业的基本目的和动力,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一点是企业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它不是政府的附属物,而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享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独立地承担经济责任。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组织形式和承担的法律责任来划分,国际上企业业分为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基本形式,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微观构造及其运作机制所作的规范,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法人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经济体制逐步进行了改革。企业改革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基本上是沿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扩大经营自、改革经营方式、以市场为导向、搞活国有企业的思路向前推进的。一大批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改制为公司制企业,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企业具备筹资优势,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实行有限责任制度,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权转让方便,有规范而严密的组织结构,发展较为稳定,已逐步成为我国企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公司制企业的发展,为我国企业的资本运营创造了体制环境和实践空间。
二、资本运营对企业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作用
企业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企业通过运用资本杠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快速扩张。企业资本运营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资本运营可以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因为要进行资本运营企业本身要有明晰的产权及法人财产权,否则,企业无法支配自己的资源,也就无法开展资本运营活动。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存在不少弊病,企业经营管理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阻碍了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首先是企业产权关系模糊,政企不分,企业经营管理者无法真正自主经营,企业的资源配置无法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进行有效配置,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因此,资本运营能够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能独立自主地根据市场需要来进行资源配置,更好地实施经营及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
2、资本运营可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建国以来,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而且投资增量一旦形成,存量就凝固呆滞,难以流动和重组,企业一旦成立便不能淘汰,不能转让,即使负债累累也能在某种“保护下”继续经营下去,导致经济结构失衡,企业亏损。通过资本运营活动,可以把存量与增量联动起来,在用好投资增量的同时,大力推进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这样促使资本合理流动,盘话存量资本,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3、资本运营可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及竞争力。通过企业重组、兼并、借壳买壳上市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使企业获得大量的资金、资产,可以使企业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成大企业集团,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4、资本运营可以使企业获得先进的管理及生产技术。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在管理及生产技术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经营困难的企业通过兼并生产技术上有所提高,被兼并企业还可以借助优秀企业的品牌和销售渠道等无形资产,使自己的产品迅速打开市场,获得较好的商机和市场占有率。
三、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及防范
(一)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企业资本运营主要存在着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这是企业资本运营特点所决定的。
(1)市场风险。企业资本运营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一些市场因素的不确定性也给企业的资本运营带来了各种风险。①市场行情的变动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一方面将会影响到资本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导致收购或重组爱阻;另一方面还可以影响到企业收购的成本及目标公司的选择。②由于对市场信息的了解不足,加上市场信息本身就具有不充分或不对称的特点,也是造成企业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资本运营中,无法使整个企业集团产生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效应以及资源共享互补等效果,甚至使自己投入的资源也变成了不良资产,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企业搞资本经营,首先要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充分考虑被兼并企业的生产要素与本企业生产要素的协同性。要考虑被兼并企业的经营理念,以缩短领导层的磨合期。还要考虑被兼并企业产品的市场前景。如果被兼并企业产品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将面临很大风险。在经营风险体现为生产要素质量不同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表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方面。尤其是当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进入较为生疏领域的时候,更需要把管理能力能否适应新领域的要求放在重要的地位。否则的话,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借以分散风险的目的非但不能达到,弄不好反受管理风险之累。在企业财务方面,企业负债结构的合理与否也是资本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风险。一般来讲,企业不可能通过自有资产来完成一项巨大的兼并收购工程,许多企业是通过债务杠杆来完成兼并收购,但这样做财务风险很大,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发生巨变以及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情况下,以高负债进行资本经营,其财务风险则更大。
(二)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防范。企业资本运营进行资本筹资、投资、控股扩张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企业风险的扩张。与商品经营相比,资本运营要复杂的多。为了使企业的资本运营达到预先设定的效果,必须高度重视对资本运营工作本身风险的防范。企业本身必须具备技术、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长处和优势,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制定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资本运营的基础是生产经营,一个企业要想通过资本经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格局、市场变动趋势、行业发展前景、产品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效果、自身的生产经营素质条件和发展潜力的详尽了解和把握,确定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生产经营、资本运营发展中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的放矢地采取资本运营的手段方式,使股份化改造、扩股筹资、兼并收购、项目融资、联合协作等资本经营方式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标进行。
(1)要正确进行筹资决策。一方面要准确确定企业经营对资本的需要量。资本过少不利于经营的顺利进行,过多会造成资本的闲置、浪费,另一方面要正确选择筹资来源渠道、筹资方式和筹资时机,测算筹资成本,衡量筹资风险。要选择和g1人符合条件的资本运营主体。一是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具有控股和资产置换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其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二是资金运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都是为了企业自身和被控制对象的长远发展;三是企业本身已形成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具有有组织、财务、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整合能力。
关键词:资本市场;民营企业;资本运营
一、引言
二十年来,民营企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总量扩张,质量水平也不断提升,毋庸置疑,它已经成为一支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据政府相关资料了解,民营企业在中国五百强企业仅占三分之一左右,这说明民营企业要发展的路还相当长,民营企业现在的发展还面临企业资产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种种困难、问题和压力。
民营企业传统的运作模式是以产品为基础。目前,在现代化民营企业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资本运营的方式。资本运营,可以让民营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以达到最佳的战略飞跃。实施资金运营,扩大融资渠道,是民营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促进组织、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对民营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瓶颈现象的剖析
(一)对瓶颈现象内在原因的剖析
1.忽视并购后的整合
虽然民营企业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并购浪潮,但统计显示,并购的成功率远远落后于成功率为33%的国外,更甚者是有效的业务被抛弃,使得企业被迫濒临破产的情形比比皆是。导致并购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忽视了并购后的整合问题。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并购热潮时,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就这样评论过:“并购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在并购后的整合可以有业务发展,才是一个成功的并购活动。”从并购失败的案例中分析可知,导致并购的因素错综复杂,然而忽视并购业务的整合和管理,是导致并购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一些民营企业盲目扩张,批量收购,拥有了大量的子公司,而母公司不能有效地行使控制权。一些民营企业顾此失彼,虽然考虑组织一体化,但忽略了文化的融合和人员的整合,忽视了一体化的概念和思想,导致内部利益冲突与日俱增。
2.盲目选择资本运作模式,忽视了资本运作的效率
资本运营时,民营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资本,选择合适的商业资本运营模式。资本运营应遵循合理配置资本,成本效益,高效流动资本的原则,收益和风险平衡的原则以及公开的原则。不少企业片面追求资本扩张,不顾客观条件,盲目重组,并购一些非有前途的企业,或盲目多元化,进军生疏的行业领域,又不及时吸收、消化大量的扩张资本,给自身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巨人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巨人集团倒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盲目进行资本运作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民营企业的资本运作,必须根据市场现实,根据企业现状。
3.资本运营人力资源匮乏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但多数民营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民营企业的员工在操作具体业务的过程中,例如风险评估,资本结构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等诸多项目分析中缺乏必要常识,进而推断出不理想甚至是失败的投资决策,使得资本运作难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和对外开放形势的变化。除了成本低,福利制度不健全等客观原因,尤为重要的是民营企业缺乏科学,严谨的人才资源培训计划,缺乏现代企业的人文性关怀,缺乏行之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因此中小民营企业,为了保证竞争优势,首当其冲的是必须采取多种人才激励方式,以吸引高素质人才。
(二)对瓶颈现象外在原因的剖析
1.市场准入门槛过高
当前,民营企业在资本运营方面,仍然存在众多市场准入限制,主要表现在:(1)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在近30个行业,民营经济有不同程度的“进入限制”的局面:第一,基础设施部门,包括电力,燃气及水和交通运输以及邮电和电信行业,历来都是民营企业经济投资涉足最少、进入非常困难的行业。其次,新的服务,如金融,保险,电信,教育,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尽管在这些领域内,民营企业投资已经达20%上下,但国家严格控制新兴的服务行业,民营企业无法发挥自身相应的功能。第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制造领域是民营经济投资的主要流向,但民营企业很少有机会进入这些行业,因为国家有严格的限制和准入门槛。(2)在三大经济区域的投资比例差距比较大,私人投资明显不足。中国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差距缩小,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当前发展民营经济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有相当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作为一个整体,中西部地区尚未形成为民营企业进行正常投资的运行环境,从中央到地方,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促进机制。
2.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法律和法规的匮乏
首先,缺乏完善的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法律规范;其次是在制度设计上对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关注度是远远不够,即存在对民营经济的限制和歧视;再次,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存在诸多矛盾。具体表现在,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根本得不到法律保护。管理民营企业部门的数目至少20个,但在项目投资,资本投资上,却没有相应的主管部门和组织。 因此,缺乏有效法律法规支持,造成盲目投资和经济损失,无疑会影响的私人风险资本的积极性。
3. 中介组织服务不到位
随着改革的深化,各类中介组织(机构)相继成立,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与国外比较而言,中国的中介在民营企业资本运营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还望尘莫及。(1)业务范围狭窄,市场的参与度不够。中国的中介的主要业务仅限于报表审计,资产评估和法律咨询,实质上并没有起到连接企业和市场的中介功能。(2)信息、咨询服务功能不全。我们的组织由于种种原因,缺乏统计工具和统计资料来源,极少量的信息使得这些中介组织咨询服务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3)低质量的服务。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组织,应该是高级人才的集合。组织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市场洞察力和先见之明,精通各种专业的企业管理实践,高度的事业心。目前情况下,组织的从业人员还不具备这些条件。
三、优化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文的分析及民营资本运营存在的一些现实瓶颈,本文将从民营资本运营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就如何优化民营资本运营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内部环境
1.培育企业文化,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资本运营,必须注重培育与自身的特点相吻合的企业文化。在2001年格林柯尔资本运营案例中,顾雏军领导格林柯尔对中国冰箱制造业进行了暴风骤雨般的大规模产业整合, 2005年的“制冷帝国”的梦想破灭。纵观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顾雏军急功近利,尚未充分整合这些企业,却同时实施多元化扩张,增加经营风险,让本来混乱摇摆的格林柯尔雪上加霜陷入困境。顾雏军宏观的战略和微观的管理形成鲜明的对比。很显然,他重视并购,但忽视了企业文化的融合。并购后的企业,除了裁员和引入民营化的分配管理机制外,没有能力和精力进行内部整合,致使很多企业迟迟走不出混乱期。企业文化整合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沟通融合、创新再造三个阶段完成,注重企业整体形象和整体竞争优势,员工才能有一个强烈的归属感和献身精神。
2. 注重企业技术创新
民营企业,无论是企业资产规模,产品质量以及市场的占有率,都不可能与大企业相竞争。因此,民营企业只有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创新”对民营企业是“生存之本。”联想“集团自1984年创业以来,以年均85 %的速度扩张,目前已从20 万元的初始投资发展到17 6 亿元。总裁柳传志认为:关键在管理和创新。”美国学者最近在一些行业的创新性的研究发现:一些传统工业企业更多地依赖创新的资金优势,在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是对知识和人才的优势,小企业尤其如此,在技术创新方面比大企业更有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3. 实行全方位企业人力资本运营,培养德才兼备的企业家
对企业来说,资本运营是融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机制,它要求员工不仅具有金融,投资,证券等相关专业知识,和熟练管理技术,而且要求人才具有匠心独具的创业愿景和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同时,能够公平合理地处理个人和企业,国家及人民的利益。总之,现代企业资本运作需要德才兼备的企业家。正因如此,在人力资源策略方面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和招聘机制。二是实施内部人力资本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教育,开发人的潜能,技能培训和员工培训质量等。第三,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企业寻求稳定和快速发展,必须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提出具体的措施以及实实在在的利益,让高素质人才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第四,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充分考虑员工的个性,能力,积极性和其他因素,被放置在合适的岗位。例如,联想在成功收购IBM业务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注重人才政策的衔接与人才培育策略的成功。
(二)优化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外部环境
1.完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
完善的资本市场是民营企业资金运作的客观环境,完善市场体系是企业有效地开展资本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技术市场,各个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在资本运作,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和机制是最重要的。在相当长的时期,我们应努力扩大资本市场发展规模,让资本市场走向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健康、稳定的发展。一是要积极开发并培育适合市场需要的金融工具。二是要建立加大相关监督部门执行监管力度,制定必要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为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提供宽松的市场环境,坚决杜绝过度投资行为。三是要培育发展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如开放B股市场、中关村新三板向全国高新区推广试点、鼓励国内业绩较好的民营企业海外上市、QFII(境外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的引入等。
2.完善资本运营的相关法律
具体做到以下几方面:完善产权保护机制,对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从私人风险资本运营的角度来看,加快步伐立法,完善产权交易,尽快制定具体的规范行为和可操作性的法律和法规,在现行制度下,使企业特别是合并和收购活动的法律依据有法可依,消除市场准入的壁垒,进一步放宽限制在经济中的私人投资,减少市场准入的壁垒。其次,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和收购,参股控股,转让经营权和其他国有企业改革的手段。政府不干预民营经济的自负盈亏,只进行适当的政策疏导。
3.培育健康完善的中介机构
在国外,民营企业风险资本运营,中介机构在操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从选择对象合并谈判,都需要中介机构的参与,而中国和国外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国家应积极从学习西方的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一是制定和完善业务的资本运作,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兼并和收购的经纪人,鼓励他们参与风险资本的运作。其次,这些中介机构应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技术含量,加快信息技术,网络的发展,并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专业的服务社会。
四、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可得出如下基本结论:民营资本风险运作,是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营企业的资本运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私人资本运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缺点。本文就中国的私营企业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的特点,从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内外部环境出发分析了其发展存在的瓶颈,并提出优化民营资本运营的资本内外部环境的对此额建议,以期望提高中国民营企业资本运用的现实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诤诤:《入世-中小民营企业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集体经济》,2002年第1期
2. 王运浦,李彤:《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研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7期
3. 黎明:《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特点及其策略选择》,《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4. 王志强:《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华北工学院报》,2003年第1期
5. 柳保贵:《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分析》,《经济前沿》,2004年第1期
6. 陈群平:《我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策略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一、创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l、完善资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必须具备合理的市场结构和良好的监管机制。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国家对资本市场管理仍有行政干预的现象;(2)市场割据,流动性不足;(3)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健全;(4)监督不力。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减少行政计划因素;二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场结构;三是增进市场流动性;四是完善市场的价格机制;五是建立与整个经济开放程度相适应的高度权威的管理体制。
2.完善法律制度。(l)完善证券法律制度,规范证券机构、发行公司和上市公司;(2)扩展金融市场容量,完善金融法规体系;(3)完善公司法律制度,规范公司的合并、分立和破产等行为;(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企业产权界定、国有资产评估以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行为。
3、改善政治环境。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卸下企业的包袱,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这要具体做好下列工作:(1)打破社会保险分散管理格局,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的管理制度。
4、净化社会中介环境。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各个环节,均需中介机构参与运作,中介机构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资本运营的成败。要建立并规范包括信息网络、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在内的中介机构。
二、营造必备的企业内部环境
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管理者应做到:(1)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现代知识武装自己;(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并运用于实践;(3)提高创新能力,不拘泥于现状;(4)牢固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观念。
其次是重视对人的管理。做到:(1)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2)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3)弘扬先进,培育职工的团队精神;(4)关心职工生活,不断理顺职工思想情绪;(5)不断增强职工“主人翁”地位,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三是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1)要立足现有基础,积极盘活存量资产;(2)对外拓宽融资渠道,对内抓好产品生产,降低产品成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3)应不断优化内部资本结构,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比例,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4)完善企业的科学决策体系,无论进行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拓宽经营项目或是兼并其他企业,都要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行;(5)建立对资本运营项目的考核制度。
三、加强企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资本的产业结构关系。企业通过多个产业的投资,既可以避免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又可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二是资本的产品结构关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将资本投放在不同的产品上,使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三是资本的空间结构关系。企业应考虑不同地域的资源条件、自然条件、投资环境和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四是资本的风险结构关系。资本收益总是和一定的风险相关的。因此,要注意投资的安全性。首先,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合资、合作等办法吸引多个投资者联合进行项目投资,共同分享利益,分担损失风险;其次,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再次,进行投资的风险组合。投资要在不同的产业,不同风险的项目间进行组合,既保证资本的安全性,又保证资本的增值性。使之做到:运行协调、供求平衡、资产流动和风险适度。
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资本经营
筹资已成为企业一项重要而经常的活动,那种靠企业自我积累或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在资本市场,企业可以自身的法人财产权实现直接融资,也可以股权出让和转让的形式以及以存量资产出让、土地置换、发行债券等形式筹资。
五、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培育资本运营动力机制
一是要重塑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增强所有权虚拟化程度。将有竞争性、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折成股份,组成一批国有控股公司,建立法人产权,代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成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主体和一级企业法人,行使资产收益权和处置权,成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二是要改革国有资产管辖权制度,将管辖权由政府部门让渡给作为企业法人的国有控股公司,政府的资产管理方式则相应由收益权、处置权直接行使过渡到政策法律的制定,为企业资本运营营造法制化、规范化的市场氛围。三是要广泛建立法人产权制度,架构以企业法人产权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运营体系。
六、理顺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关系,建立企业资本运营的联动机制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扩大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的规模,使企业商品生产经营达到规模经济。因此,企业的资本运营应该有利于剥离企业非经营生产,提高企业资本质量,使商品经营成果直接转换成资本经营成果,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商品经营效率。资本运营要在有关联的企业之间进行,尽量减少无关联企业的兼并,以合理的市场结构,形成企业适度的竞争状态。抛弃或防止资本运营中一哄而上的做法,将资本运营行为和商品生产经营的切实需要紧密结合,规划出有序的、渐进的资本运营轨道。
七、正确认识市场规模与资本规模的比例关系,建立有序的资本扩张机制
处理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中资本规模与市场规模的关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资本扩张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搞外延式的扩张,而要着重培育国有企业通过资本的运营和相关生产能力的配置增强竞争力,占领市场份额所引起资本利润率的提高来转增资本的机制。二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中资本扩张必须重在存量盘活,而不是铺摊子,搞重复建设,通过存量重组,扩大相对市场份额。三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必须注重无形资产的运营,通过创立品牌,运用品牌的市场渗透力来达到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发展。四是国有企业目前资产状况是固定资产大于流动资产,存量大于流量,资产负债比率和净资产比率都相当低。要有效的达到规模经济即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还需依靠政府制定兼并政策、产业化政策和市场容量扩张政策来扶助和指导,以加速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扩张机制的培育。
八、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与企业法人治理的关系,完善资本运营的决策机制
企业资本运营必须正确定位,明确决策的权限和管理责任,形成良好、快捷、有效的决策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资本运营决策的分权模式,明确划分决策权限。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的决策权,应限于当企业资本运营涉及资产所有权在不同性质的主体之间重组或变更时作出明确的选择;而当资本运营在相同所有权主体之间发生,则只需企业法人批准;至于企业的资本运营只涉及所有权的派生权能如经营权、占用权,则其决策权利属于法人。二是明晰企业资产决策的责任,构建资本运营决策的风险约束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资产运营决策的任务是促进企业中国有资产的价值保值和有利于提高资本的生产配置效率,降低资本运营风险。王是建立资产运营决策的价值实物协同机制,促进国有企业资本运营
决策的回馈循环。资产运营决策必须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对经营性资产的运营决策确定价值量化指标,企业法人则根据这些指标运营法人财产,完成价值量化指标与资本运营协同,使国有资产运营决策形成回馈循环。
九、加强资产评估管理,力求评估结果正确公平
资本运营离不开资产评估。只有准确、完整、合法地评估目标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合理确定转让价格,才能保证国有资产不被侵蚀。
1、制定统一的资产评估标准。对同一资产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的结果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但不同方法共存是与资产评估对象、评估要达到的目的及评估的经济环境相关的,即这三者的结合状态是决定采用哪种评估方法的内在依据。对企业整体分析时应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对企业以某项固定资产投资入股时,则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在外部条件允许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收益现值法,非特殊情况时,一般不采用清算价格法。
2、加强对评估结果的确认工作。资产评估结果是否合法、真实,标准和方法是否正确、科学,资料是否完整等都需要进行审核和鉴定,以保证评估结果正确无误、公平合理。
3、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理。资产评估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并非任何组织和机构都可以从事该项业务。对资产评估的从业人员,应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十、强化企业财会工作,促使企业资本有效运营
1、只要是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的经济资源和经营活动因资金纽带关系而置于一个管理机构或集团控制之下,就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2、准确地确认和计量企业的负债,并对坏帐发生的可能性和大小进行合理地估计。
关键词:煤炭行业;企业并购;资本运营
中图分类号:F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一、前言
所谓的企业并购与资本运营,是在企业资本经营当中的一种新颖的活动,是实现企业经营有效发展目标而采用的一种策略,是实现企业不断增长与扩张的一种形式[1]。它积极优化着生产要素及企业所有的资本,良好的进行调整产业的结构等,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的最佳组合,减少不必要的投入量,进而获得并购企业的控制权,进一步增大企业的资本值。
二、煤炭行业的企业并购与资本运营分析
1.企业并购与资本运营质量分析
由于我国的并购活动处于初期阶段,所获得的基础数据还不完整,因此不能单凭着当年的股价涨跌、业绩变化等情况进行判断企业并购与资本运营的质量[2]。这是因为其质量需要一定的释放时间。同时,并购之后当年的股价和利润等多数是由题材、价格联手操纵、舆论等而得的结果。所以,在进行判断企业并购与资本运营的相关质量时,需要进行确定几项条件:首先必须在并购一定年限之后,才能实行相关的质量评价;其次是具有充足的并购数据,并充分掌握股价与利润的影响因素;最后是了解行为主体的不同,动机的不同以及企业类型的不同,其并购质量也有所不同。
2.煤炭企业并购与资本运营战略分析
(1)企业并购战略。在企业并购战略中,主要以横向并购战略作为基础。所谓的横向并购,就是在相同的产品或行业,或者产业于相同一个市场的企业之间出现的并购行为。针对煤炭企业来说,企业并购就是多个煤炭之间的并购。该并购战略可以有效增强煤炭行业市场的集中度,进而将生产成本进行减少,生产规模进行扩大,同时把市场占有率进行进一步提高。比如在《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关于快速发展与培育多个企业集团与亿吨级大型煤炭骨干企业的策略,正是企业并购战略的具体表现。煤炭资源的禀赋决定着煤炭企业产品出现的差异性,企业在生产中,很难将产品打造为具有品牌特色及内在特征的特点。所以,对于煤炭行业具有的竞争程度,其市场集中度可以进行有效显示。
此外,除了采取横向并购战略外,还有纵向并购战略。该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煤炭行业一体化效应,这是由于其并购的对象处在本身的下游或上游阶段,它可以通过纵向并购战略进行提高生产流程的速度,节省仓储及运输产生的费用。例如:某地区的煤田预测显示,该地区的煤炭资源只有365.56亿吨,其中已经有49.9%被建矿井与生产矿井所占有。在还没有运用的资源储量当中,仅有19.81亿吨的建井设计需求[3]。由此可知,该地区的煤炭资源储备出现严重不足。如何提高其煤炭资料的储备量,就是需要采用纵向并购战略,有助于提高其生产流程。但是,在纵向并购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相关的企业规模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大,从而组织内部的经济活动产生的费用也越来越多,在交易费用中的边际降低额相等于组织费用的边际增加额的时候,纵向并购的规模将会出现不经济的现象。
(2)资本运营战略。针对企业处于“优而无势”的运营战略,因为这一类型的企业还不符合优势企业的要求,而且这类的企业存在债务多、规模小、资本缺、负担重等的弱势现象,但是它们的产品的销售策略和技术设备相对比较好,像这类企业就比较适用参股联合的经营模式。并且还要遵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要想把企业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还必须要学会应用二级市场产权转让、无形资产资本化外资嫁接改造等策略来不断的厚实自己的经济实力。像那些严重亏损和严重的资不抵债企业的企业经营策略,应该要采取折价变现、转让、融资性租赁等方式来降低企业的亏损。关于企业资金亏损严重,不能抵债企业,就可以根据《破产法》按照有关规定来进行破产处理。
关于处于劣势的企业资本运营战略。所谓劣势企业,就是指该企业的资产出现不良的情况,生产运营呈现一种“不死不活”的状态,也可以称为休眠期[4]。但是,这一类型的企业可以和优势企业一样,能够利用资本运营将产品经营中出现没有办法消除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找出适合企业的最优质经营模式。例如:焦煤集团,在某年时间里,具有4.8万的在岗职工,3.2万的退休职工,总有701万吨的年产量。该集团进行开采煤矿多年,对于资源的枯竭,仅有1~2千人面对着一个小矿厂,想尽所有办法,在废弃巷道的工作面间的煤柱、不导水的断层煤柱、边角残煤等进行寻找资源,但是在一年里,也只能产出10万吨的煤。该集团这种行为属于“老虎口里拔牙”、“骨头缝里剔肉”,是不能较好的将企业的劣势扭转为正常状态。所以只有通过采取企业的资本运营方式,选择最佳的经营模式,才能有效发展煤矿企业。如果将劣势企业相关的资本运营,只简单概括为“人员失业”、“逃债”、“破产”等,认为劣势企业只可以作为资本运营的陪衬等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劣势企业作为主体,并且在劣势企业里,可以实行资本运营特定的措施与策略,进行快速摆脱困境,比如:它们可以选择房地产置换、投靠联合、租赁、托管、转让闲置厂房和设备、债务重组等等方式进行转制搞活。
三、总结
总而言之,企业并购与资本运营成功的开展,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它让企业较好的整合资源,加大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规模,优化企业财务的结构,降低了资金产生的成本,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发展战略[5]。然而在进行具体的企业并购与资本运营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以实际为出发点,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玉雪.煤炭企业资本运营现状与对策[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04):67-70.
[2]李莉.煤炭企业并购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防范[J].消费导刊,2009,7(09):90-98.
[3]马志贤.以管控体系建设为核心完善国有煤炭企业资本运营[J].煤炭经济研究,2010,2(02):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