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21: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科研课题转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高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教育科研课题来源有四类,一是国家级和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是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是各高等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项目,四是学校立项的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规划课题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增强教育研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开发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4]。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各高等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项目,主要是凭借学会优势,建立短周期的课题平台,以本区(领)域的教育改革重点为主。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足学校,以学校急需研究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提高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研究机构对高等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紧密相关。高等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方向管理,机构与队伍管理,选题与成果管理,信息与情报管理,学会管理,刊物管理,中外高教研究的比较、鉴别与借鉴等[5]。我国目前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教育部高教司,各省教育厅高教处,全国及各省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各高等教育学会,各高校的科研处、教务处或高教所。以湖南农业大学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为例,湖南农业大学的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归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除各高教学会立项的课题教务处不参与管理外,对于其它类别的课题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在规划课题和省教育厅的教改课题的管理上,教务处主要是上级课题管理部门的协作者,负责文件的上传下达,报送课题相关材料;在校级教改课题管理上,作为管理者,负责课题指南拟定、下文、组织评审、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全流程的管理。不论是作为协作者还是管理者,高校在整个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课题成果转化管理亟待加强
随着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各有关部门加强了对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投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为加强对这些课题的管理,许多高校都出台了专门的文件。但这些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尤其是课题成果转化管理这一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湖南农业大学早在2000年就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并于2006年再次修订,对各类教育研究项目的申报、评审、管理,结题与鉴定,经费管理办法等作了进一步完善。这对于加强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性有着重要且有效的指导意义。但是,所修订的《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中包含附则在内的7章共30条的管理条例里,没有专门涉及课题成果应用与转化的管理办法。这就导致课题结题就基本上意味着研究的结束,后续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及应用较少,很多研究成果只是些文字材料,未真正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力。虽然教育科研项目在转化成教育生产力上有较长的时滞性,且对教育政策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但为研究成果寻求更多的转化机会应该是课题主持人重点考虑的问题,为课题创造更好的转化环境也是课题管理者应尽的义务。
(二)课题管理单位工作热情不高
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将其视为学校声誉和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高校不仅成立专门的科学研究管理部门,而且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研究管理制度。可以说,绝大多数高校对科学研究工作是积极主动的,但是对教育科研则另当别论。高校一般没有将教育科研归属于科研管理部门管理,而是归属教务管理部门管理。教务管理部门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常常被边缘化。目前《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与学院分管教学的院长负责领导,教务处负责日常管理;省级规划课题由省规划办管理,教务处协助;国家级课题由教育部或国家级相关单位管理,主要由课题主持人与所立项课题的管理单位直接联系,教务处基本上只保存最后的材料;在省教育厅立项的课题管理上,开题与结题由教育厅统一组织,教务处只负责转发文件,报送材料。因此,在国家级和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上,教务处扮演的只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成了发文单位、材料保管单位和组织评审单位。在校级教改课题管理上,教务处作为主要的管理单位,对于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力度不够,除一次中期检查外,很少与分管教学和科研的副院长交流各院教改课题的进展情况以及各院对于教改课题的支持情况等。课题管理上的不主动导致做课题成了课题主持人一个人的事,使课题质量受到影响,于教学改革,于教师自身发展,于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于学校发展都不利。
(三)课题结题质量不易衡量
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表现形式特殊,最常见的形式是论文、著作,也有心得、建议、评论等,或是成果在教育制度、条例中体现。而且教育科学研究对象比较复杂,其研究成果未必能获得揭示事物规律的结论,即使有结论,又因教育本身的迟效性,其社会效果的显现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结题质量不易衡量。目前,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材料包括文字材料、音像材料、PPT课件和师生做课题期间的纪实材料(如学生所发表的论文,实地考察的纪实照片与记录)等,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文字材料中以课题主持人及参与者发表的论文为主,也有著作或论文集,还有少量调查报告形式的材料。各种结题材料装订成附件,厚厚的一本,但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材料很少,反映课题推广效果的材料很少,尤其是反映学生对课题中所涉及的教学改革的反馈的材料很少。因此,一般来说,课题只要能通过中期检查,结题前能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就基本上能过关,至于课题是不是对促进学校办学或学科或某门课程的质量提高真正起到了作用,课题管理者和专家仅凭借的数量和级别,以及少量的反映实效的材料,难以客观衡量结题质量。
二、改进高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课题管理部门的成果转化职能
教育科研要同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成果必须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力”,才是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和归宿。第一,鼓励、支持项目研究与外校的合作。从湖南农业大学2000年以来教学改革课题参与人的单位可以看出,课题的完成人基本上以各院的教师为主,与外院或外校合作的极少。立足本校,联合外校和外企一起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不仅能拓展教育研究的视野,而且更利于教育改革的创新和成果的推广。第二,定期召开教育科研成果汇报会。成果汇报会分为院一级的和校一级的。院级的成果汇报会主要在校级成果奖评审前,由各院教务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学生和同行参加。这也是学校进行教学成果奖评审的前奏,既可以避免评审中专家因时间不允许而无法详细阅读上报材料影响最终成果的评定,又可以及时指出汇报成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以后研究的开展指明方向,提高结题质量,同时还可以在无形中消减教师们对成果奖评审中的种种疑虑。校级的成果汇报会由教务处主办,报告会时间可在每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会后,请所有获得一等奖的教学成果奖主持人或相关人员向全校师生汇报其成果。成果汇报会不仅是检验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各院教师相互学习、改进教学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推动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
(二)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育科研课题合作
严格意义上来说,教学成果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教育科研课题,而是多个相关课题的整合,以更好地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发挥,整体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教育科研的后续能量。湖南农业大学于2009年对17个实体性的二级学院下的一百多个基层学术组织进行了优化设计,将之前的“系、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实验中心、研究基地、实验教学科研中心、专业(课程)小组、基地管理中心、实验室管理中心”以专业或课程群为依据成立“系”,各院再另设一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中心,并在《湖南农业大学教学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各基层组织应根据专业与课程群特点,结合教学改革规划,组织教师申报教学研究课题。基层组织的优化为促进各院各系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形成教学研究的合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在课题申报前实行分块申报。即在课题申报中,分教师个人申报课题和团体合作课题。在省级、国家级课题申报通知下来后,教务处应及时要求各院组织学科带头人进行会议讨论,根据各院实际情况,向教务处告知其申报意向;教务处在汇总各院意向后,作出初步分析,再次召开各院院长,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分管副院长会议,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申报项目进行整合,形成各院在教育科研上的互动合作。在校级教改课题的申报上,教务处应该结合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立项指南,结合本校的发展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课题指南,正确引导课题的申报,调控好教改方向。校级校改课题分重大课题和一般课题两类。重大课题以团队名义或单位名义申报,一般课题以个人名义申报。重大课题依据实际需要加大资助力度,鼓励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研究,鼓励教育理论工作者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专业引领与智慧共享的“对话”,形成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真正协作性的“研究共同体”,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者的共同发展[4]。教育科研项目申报成功后,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团体合作申报项目的主持人所在的学院或领头的学院应为参与课题研究的各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负责。这种合作不仅是分管科研的院长们之间的合作,还要加强同一级学科下的科研合作,以学院老师的微观研究为基础,提升教育科研层次,最大程度上利用各研究成果,以提高教学改革实效。教改课题的管理不仅是教务处的事,同时也是各教研室的日常工作之一。教研室主任有责任重点掌握本教研室教师的教改情况以及粗略了解本院其他教研室教师的教改情况,为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整合提供切实服务。
【关键词】材料化学;实验教学;科研课题;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191
在理工科专业中,材料化学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其实验课教学极为重要。在目前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内容单一、实验设备欠缺、实验人员固定,学生的实验兴趣与主动性不足等问题。[1]而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不仅要求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材料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仪器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需要学生具备创作性地将材料基础知识、化学理论知识转化为科学技术的能力。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化学人才,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成为主要途径,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激情、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化学人才。
一、实验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在我国的一些高校中,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模式已逐步开展,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开展需要高校科研项目、学生实验条件、教师科研水平等的支持。而在目前的高校科研中,一些教育型高校的科研质量、所获的科研经费、教师水科研水平、实验条件等还不能大规模的开展科研实验教学。[2]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学校的具体实验条件,安排适当的课题、学时,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此外,教育部对教学型高校的科研申报应大力支持,帮助高校开展一些省市级科研项目,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使与科研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开展成为可能。
二、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选择合理的科研实验内容、模式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特征,收集符合教学的相关资料,以此选择可供实验教学的科研课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依据具有明确针对性、体现科学性、具有一定创新性、适当难易度的标准进行课题选择,并对所实验的课题内容进行确定,对实验指导进行撰写修订。其次,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院的要求,对实验模式进行确定,可先进行小规模、短学时的课程。对于课时的安排,应综合考虑实验难易度、经费等因素,合理调整科研项目内容,使实验符合课程需求,符合学生需求,可对一个科研项目进行分解,合理调整,取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实验,也可将几个基础性的材料化学实验整合为一节实验课等。这样既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实验,也使学生接触到完整的材料化学知识、科研实验知识等。
(二)、教师的合理的指导
在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极为关键,它是实验得以开展的基础,是学生实验学习、进行的依据。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收集整理有用的实验材料、结果,为科研课题实验的开展提供依据。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认真观察实验,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确保学生实验的可进行性,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提高学生实验兴趣与热情。在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将实验结果、讨论写入实验报告,并安排学生课后完成实验报考,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考进行检查、评价,给予合理意见,更正实验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3]
(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合作
在传统的材料化学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与科研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以"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课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应围绕科研课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小组独立完成任务,每小组的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实验打下基础。
(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开展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高校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加强与企业单位的合作联系,加强校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以此增强学生的实验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些高校可在一些化学材料相关企业实习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此外,学生应选择合适的科研项目,鼓励支持学生在所实习的基地进行科研实验,教师并定期的到实习基地,结合实习基地的实验条件、具体情况,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确保科研课题的顺利完成。同时,教学可采用企业、学校双导师制联合的方式,学校、企业各派一名导师到实习基地指导。[4]由于学校、企业所排的导师的侧重点不同,对学生的指导也不同,可使学生的材料化学理论知识、实际实验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在高校的材料化学教学中,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科研经费状况、师资水平等因素,合理科学地选择科研课题、实验内容、实验课时等,以此确保实验进行的可行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科研实验内容、模式,给予学生适度的实验指导等,使学生准确掌握实验知识,提高实验能力。同时,高校应加强对实验基地的建设,提高学校的科研实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田俐,刘胜利,申少华,肖秋国,曾云龙,刘俊成.教学与科研互动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7:70-72
[2]田俐,申少华,刘清泉,张欣,张馨.材料化学实验与科研课题结合的教学模式[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6:131-133
抓好课题过程管理与控制
档案科研课题立项后?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管理是确保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基层档案科研课题过程管理根据课题申报渠道的不同分别由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本行政区域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加强课题过程管理与控制,严格检查督促课题执行情况:
一是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课题定期检查督促机制,按合同书规定的研究进度和阶段性指标对课题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年度评估,检查督促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停留于下发文件和收取上报文件归档,应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每个档案科研项目第一线,详细了解每一项课题的研究进度和完成情况?熏认真检查原始记录,严防弄虚作假。通过检查,督促课题承担单位按计划按时开展课题研究,对检查中发现未按计划开展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提出警告?熏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是课题检查督促应邀请有关专家参加。有关专家在检查过程中,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使课题研究人员能及时听取建设性意见,在专家指导下对研究中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内容等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修正和调整。
三是档案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经费动态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实行分期拨款阶段控制。根据定期检查督促和年度评估结果,结合课题完成质量情况,实际核销经费支出,分期下达课题经费,对课题立项后半年内未启动的课题、对一年内无实质进展的课题、对即将超过期限又无法完成的课题终止研究工作,收回课题经费,使经费管理成为课题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抓好档案科研课题选题
选择和确定课题题目是进行档案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它决定研究者研究的方向、目标与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确定一个适宜的、有意义的题目,对顺利完成研究,推动实际工作和学术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基层档案科研选题,应注重以下“五性”:
现实性:选择的课题要从当前基层档案工作发展实际出发,针对性强,选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选择的《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与鉴定工作研究》课题,在档案鉴定工作成为迫切需要的现实需求下开展,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推广意义。
价值性:科研成果要求具备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基层档案科研与其他研究机构不同,高校等研究机构选择课题有的很强调学术价值,而基层档案身处档案工作一线,其研究优势在于利用工作实践研究实际工作性课题,强调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强调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行性:基层档案科研项目应具有现实可能性,研究的问题是能被研究或通过研究能实现的。要求对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内容和预期目标进行分析论证证明其可行,同时要求具备研究必要的、可行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研究对象、理论准备、一定的实验或实践方法与步骤等主观和客观条件。
创新性:在基层档案科研中,相对同行而言,研究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研究成果在本研究领域内具有与前人或别人不同的见解,研究具有新意和时代感,研究不步人后尘、不是重复性研究。通过研究一方面可实现理论上的创新,提出一种新理论、新观念,在档案学术研究上有新突破;另一方面可实现实践上的创新,提出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对档案工作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础性:基层档案科研选择的研究课题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保证在一定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如,具备一定实践工作基础,本单位在课题提出以前针对该项目研究已经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或具备一定理论研究基础,课题组研究人员已对该项目研究有过初步研究,发表过相关文章。或对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并掌握课题有关的材料。
抓好档案科研外援力量引进
基层档案部门开展科研工作具有占有研究素材的优势,工作实践和经验素材丰富,但其中一个很大的困难是科研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不够,积极引进外援,能够有效克服这一难题,并增强其科研实力。基层档案部门在结合实际情况申报某项科研课题时,应考虑引进档案科研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为课题组成员或顾问,可以是有关高等院校在该课题研究领域有专门研究的学者,也可以是上级管理部门或兄弟单位的有关专家,通过他们学术和理论上的正确引导,避免项目研究走不必要的弯路。同时最好能让其在课题研究中蹲点,在科研方法、理论、科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引领基层档案部门,给予基层档案部门科研直接、切实的帮助。
抓好课题组自身建设
首先,在课题立项时及时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成人员应由相关负责人、业务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避免单兵作战,根据课题需要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开展科研,形成课题研究整体优势。必要时建立子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由有关科室分别承担由内容分解的子课题,在总课题组的统一指导下,子课题组相互支持,密切协作,有效提高课题研究运行质量。
其次,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基层档案部门应提高对档案科研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倾斜,满足课题组人员研究需要,在确保研究时间、协调科研与业务工作矛盾、调配科研协作人员、配合调研工作、开展课题实践、使用与投入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重视,尤其在科研工作的基础条件上如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上加大投入。基层档案部门从事具体工作多,接触科研前沿信息少,订阅和了解国内外报刊少。基层档案部门领导应重视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工作,扩大国内外档案报刊的订阅范围,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各级国家图书馆、资料馆等方式,加强对科研课题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强化研究过程的自我管理,建立课题组研究活动机制,切实按照合同要求落实课题研究。基层档案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科研制度,制订有关课题组学习研讨制度、工作制度、奖惩制度等,对课题研究的实施、奖惩措施等做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确保科研工作有序进行。并定期召开课题协作会议,基层档案科研项目一般由多个科室、多名档案工作人员联合攻关,历时较长多在一年以上,这个过程中应加强科研协作的组织管理,定期就研究工作和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协作,对课题分工协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协商解决,使科研计划顺利进行。
第四,组织或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会议。受工作范围限制,基层档案部门科研接触面比较窄,可以组织本单位以外的更大范围的专门针对课题研究的学术会议、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听取有关专家、学者、同行对研究课题的做法与观点。可以定期组织本单位课题研究专题和阶段成果研讨会、碰头会,对课题研究的方案、调研情况、实验情况、实践工作开展情况、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果情况、课题研究中的疑难问题等进行研讨,使课题组成员对研讨、碰头的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并邀请课题组有关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和总结评价,使研讨为课题研究的每一步进展提供依据。
第五,鼓励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任务分工、安排,在研究过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在档案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活动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实践工作总结等,为课题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第六,重视科研骨干力量的培养和使用。在基层档案科研工作中,鼓励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课题组承担科研任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术活动、培训、参观考察、汇报交流等,开阔课题组成员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改善学术氛围,使基层档案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将档案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培养成为档案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提高基层档案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研究力量和研究水平。同时,加强科研骨干的使用,依据其业务工作优势吸纳为不同课题组成员分别承担相应研究任务,充分发挥其作用。
抓好档案科研后续工作
首先应重视档案科研成果推广运用。科研课题可以按不同标准分成不同种类,按研究目的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研究课题分为基础性、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档案科研课题也可以分为这三种类型,其中,除基础性研究课题为理论性研究课题外,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的研究直接目的是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应提出针对性、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基层档案科研常常选择的是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的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这种课题研究本身的性质要求课题在完成结题程序后应通过成果推广运用实践课题成果。同时,档案科研成果推广运用是档案科研工作的重要程序和过程,通过成果推广运用才能最终实现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价值。基层档案科研成果不能研究结束就束之高阁,应重视课题成果的认可、转化和推广,通过成果推广运用发挥课题研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尽快转化,使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基层档案工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的直接动力。
目前,教育科研课题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立项了大量各级各类高职教育科研课题。但在研究实践中,高职教育科研课题受课题选题、研究方法设计、研究过程、结题验收、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等环节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课题应用性缺失,未能解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增强教育科研课题的应用性。
一、高职教育科研课题应用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课题选题预期成果以论文为主,偏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根据研究目的来区分的。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从教育科研立项部门角度出发,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课题选题应以解决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紧迫问题为出发点,以应用研究为主。但在教育科研课题选题上,存在以下影响应用性的因素。
1.课题选题的预期成果以论文为主。在教育科研课题选题上,课题负责人更易偏向论文,把作为课题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将课题研究当成的捷径,如以版面费预算科研经费,考核目标以论文为主等。学术论文是科学或者社会研究工作者在学术书籍或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呈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它在教育科研中只是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且其侧重点是对外宣传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在高职教育教学本文由收集整理改革中的应用性往往不如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案、课件等其他课题研究成果那样明显和直接。
2.课题选题偏重基础研究。课题负责人在选题上偏向于思辨性的基础研究,希望不做或少做调查实验,他们往往通过查阅课题相关著作、论文等资料,再结合课题具体情况“思考”出论文。即使选题属于应用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会偏离研究内容,走向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为现有学科知识体系增添新知识,理论创新的难度比较大,因此,目前高职教育科研课题最后也只能是重复论述前人学术观点,没有创新性成果,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有限。
(二)课题研究方法设计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方法错误
教育研究方法就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课题研究方法设计直接决定课题能否研究出正确的成果并推广应用于实践之中,是课题是否具有应用性的决定性因素。但设计一个科学的课题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难度,在高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实践中,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错误是影响课题应用性的两个主要因素。
1.重定性研究,轻定量研究。在教育科研中,定量研究主要通过数据的展现说明统计结果,定性研究主要是叙述性的说明。所以,定量研究需要采用严格科学的调查统计、实验对比等研究方法,导致研究过程更为复杂,研究工作量增加。因此,在课题研究中,课题负责人更倾向于采用现有的教学改革理论,通过叙述性说明推导其观点的正确性,但由于没有数据支撑,无法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如高职院校学分制与工学结合专业改革是目前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这是典型的应用研究,涉及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修订、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多方面内容,采用调查研究、(准)实验研究等定量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很复杂,工作量很大,需要一个严谨的研究方案设计。但在课题研究中,课题负责人没有科学的研究计划,专业改革过程中缺少实验与调查统计等数据积累,最后这个专业改革的正确性只是套用现在高职流行的学分制、工学结合等理论进行理论论证,并辅以专业改革前后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就业率等几组简单的数据对比进行数据论证。从严格的教育科学研究角度来说,这个专业改革研究没有数据精确解释,便无法保证其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并推广应用到其他专业。
2.定量研究方法错误。教育科研课题负责人虽然采用了定量研究中的调查研究方法,但也存在抽样量过少,样本不具有代表性,调查问卷设计倾向性明显等错误;课题负责人很少使用复杂但更科学的(准)实验性研究,即使采用(准)实验性研究也没有能准确选取自变量、因变量,并控制无关变量,并且基本没有采用如spss等科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如高职某公共必修课程教学改革课题中,课题负责人试图论证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性,在2006年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并直接用2006级全体学生和2005级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对比以说明改革的成效。这个课题就没有正确设计准实验研究方法,导致研究结论错误。因为研究无法控制2006级学生学习基础较2005级的好坏,以及不同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等无关变量,自然无法通过实验论证新的课程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论。正确的准实验研究方法应该是在每个年级每个专业分别抽取实验班与对比班,以尽量降低学生入学课程原始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等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干扰,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课题研究过程中更改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内容落后于实践
课题立项后结题前,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重,科研工作经验不足,课题研究计划落实不严,组织
协调实施不力,课题组成员参与积极性不高;课题立项只是为了评职称等外在功利目的,没有认真考虑过立项后如何真正地去实施课题研究;设计、论证课题方案时,只求选题新颖、理念先进,而严重忽视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等。以上问题导致课题研究困难重重,产生中途更改课题研究内容,以及课题延期,课题研究落后于实践等影响课题应用性的因素。
1.更改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立项有严格的程序,由课题负责人申请,学院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审定课题研究能否解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紧迫问题,是否具有立项的必要性。课题立项后其研究内容的变更必须经学院科研管理部门的审批。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负责人不经审批避难就易变更课题研究内容,如将研究对象从整个学院变更为某个系部,将课题考核指标从教学计划、规章制度等变更为几篇论文,从而影响课题研究应用价值。
2.课题研究内容落后于实践。课题研究进展困难,课题研究延期,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却在飞速发展,课题研究内容已落后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课题研究自然没有应用性。如课程改革中,我国曾经引进过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模式、英国btec教学模式、德国“双元制”职教培养模式及“学习领域”改革方案等,现在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就是以参照德国模式发展而来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为标准,如果相关的课程建设课题一再延期,那研究内容就无法跟上我国的课程改革步伐,研究落后于实践,那就没有了应用性,只能终止课题。
(四)课题结题验收材料文过饰非,课题验收方式不当
课题结题是以会议验收、通讯验收等正式的结题方式呈现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证明课题立项部门与课题负责人双方约定的研究任务的达成,表示课题研究的结束。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结题,实质也是对课题应用性的评价,但在课题结题验收中有两个因素导致难以准确评定高职教育科研课题的应用性。
1.结题材料文过饰非。课题负责人主要围绕课题申报书、合同里面的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撰写结题材料,对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案、课件等研究成果的应用情况可能主观描述过多,如果结题验收时不对研究成果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难以避免结题材料文过饰非。
2.课题验收方式不当。会议验收中,评审专家与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等面对面交流,评审专家可以综合书面材料与当面交流情况,对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作出客观的评价。但采用通讯验收就只能单纯依靠书面材料作出判断,难以准确评定课题成果的应用性。
(五)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缺乏理论归纳
课题通过结题鉴定后,其研究成果必须推广应用于实践,整体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这是高职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的根本目的。但由于课题选题或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其研究成果仅适用于某一研究对象,没有归纳出可推广应用的模式、体系等理论,不能推广应用到其他同类对象中,影响了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二、增强教育科研课题应用性的对策
(一)构建教育科研课题二级管理体系
相对于学院科研管理部门,各教学系部直接面对教学一线,掌握教学资源,直接影响本部门相关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进展等,并且研究成果也首先应用于本系部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因此,必须构建教育科研课题二级管理体系,学院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课题立项审核、经费下拨与管理、年度检查、结题验收等,课题相关系部必须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全过程的领导和管理,帮助课题负责人解决实际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便利,对课题研究的完成提供信誉保证,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
(二)应用科研课题管理系统
应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以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流程为核心,全面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课题申报、开题、订立合同、实施进度、结题、成果应用、经费使用等科研活动,同时依据构建教育科研课题二级管理体系的要求,向学院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各课题相关系部、课题负责人等课题管理相关部门与人员开放不同系统权限,共同参与课题管理,方便、高效地实现教育科研课题内涵管理,提高其应用性。
(三)完善研究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从管理现状看,教育科研课题前期(立项)和后期(结题)管理时间短,指标明确,管理程序固定;而中期管理时间周期长,效益潜在,伸缩性大,管理模式复杂,是课题管理上的难点,更是决定课题应用性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是课题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防止检查流于形式或者应付交差,要求逐级负责,突出重点,讲求质量。首先建立层层监控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由学院主管科研领导、科研管理部门、各系部三层组成,通过汇报材料以及实地检查等,掌握课题研究进度,研究和分析影响因素,对课题进行经常性的指导和管理;其次,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使管理方法规范有序,岗位责任明确,考核办法健全,完善课题进展评估系统,科学评价课题研究绩效。
(四)严格管理科研经费
课题立项阶段,学院科研管理部门按照课题研究内
容、研究目标等审核科研经费预算,严格控制论文版面费等与课题应用性不相关的项目预算。课题研究阶段,科研经费实行一项一本的独立核算制,按照年度下拨,根据年度进展情况决定是否下拨来年经费。同时,依据课题申请书与课题合同,以及课题研究实际经费使用情况,审核课题经费使用情况,提倡精打细算、合理开支。在课题结题阶段,防止突击使用经费,并将剩余经费用于支持成果的鉴定、报奖,以及课题的后续研究和成果的转化应用等。
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 ]16号文件)要求,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
理系统开发(包括教育科学规划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关键词】转制院所 如何解决 财政报账 问题
一、分析科研院所与一般企业的不同点及会计制度差异:
(一)科研院所存在原有正常事业经费、财政专项拨付同时延续了部分税收优惠政策。
(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遵循的原则是收付实现制原则,而企业会计制度是按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假设。
二、目前还存在一些典型的收入、拨款、成本核算误区
例如:科研收入、支出的确认违背了配比原则等问题;
三、借助“软件”辅助核算功能解决向财政报账的问题
(一)向财政报账往往是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因此可在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科目核算上增加辅助核算。
(二)财政专项拨款通常对应的是各个科研课题,课题核算可以通过相应科目的辅助功能就能实现财政报账。
国家为推动科研院所的发展,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999年科研院所开始向企业转型,至此单位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转变成企业管理体制。科研院所转制至今已有10余年之久,但是仍然有一些会计处理问题困惑着财务人员,特别是面对既要满足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又要向财政报账的需求很多财务人员往往显得措手无策。为此依据财会字[2000]2号《转制科研机构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有关调账问题的处理规定》和自身工作经验谈一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会计处理办法。
(三)科研院所与一般企业的不同点
尽管科研院所实施了企业化管理,也从2000年起按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会计核算。但是科研院所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现列举如下:
1.科研院所原有正常事业经费继续拨付,这部分事业经费主要用于解决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2.延续部分税收优惠政策。例如(94)财税字第010号规定:“对科研单位取得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94)143号文件规定“科研用品的进口是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的,仍应鼓励,免征进口环节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3.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大力支持科研发展。例如成果转化资金、高新技术创新基金及条件平台建立基金等。
四、简述科研院所原执行的会计制度
科研单位在2000年前执行的是1996年由财政部、国家科委颁布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1997年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它们所遵循的原则是收付实现制原则,没有按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假设。另外它在遵循实际成本原则、配比原则、谨慎性原则以及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上与现有企业会计制度都有较大的差别,在核算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从执行的实际效果看,原有的科学事业单位财会制度规范了科研单位的财务行为,推动了科研院所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满足了向国家财政报账的需求。但是科研院所改制后,它的局限性徒然体现。
五、企业会计制度下的转制科研院所常见的会计处理问题
科研院所位如不改制,执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合适的,但从2000年起国家财政部和科技部都要求转制科研院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为此许多转制院所就必须面临新的会计核算问题,但是同时也因为科研院所需向国家财政报账,因此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上,必须差别对待、灵活处理,现列举一些常见的会计处理问题。
(一)科研项目收入、支出的确认存在违背配比原则的问题
科研院所的科研收入采取合同进度法确认“科研收入”在会计期间以合同完成的比例来确定,或者是按照开具发票的原则来确定,然而在当期结转成本费用时是按实际支出原则进行核算。显而易见,收入和支出确认违背了“配比原则”,直接影响了期末利润,为此在会计处理时必须按开票或者合同金额所对应的比例进行结算。
(二)科研收入、技术收入、试制产品收入、学术活动收入和科普活动收入等收入概念不分相互混淆问题
企业制度没有设置科研收入、试制产品收入、学术活动收入和科普活动收入科目,但设置了技术收入和产品销售收入科目。为此必须区分概念将科研收入、学术活动收入和科普活动收入并入技术收入科目核算,试制产品收入纳入产品销售收入科目核算。
(三)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预算外收入和拨入专款统一作为营业外收入,没有严格区分
企业制度没有设置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科目等,其核算均是通过补贴收入科目进行,只有拨入专款必须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但是目前转制院所大都没有对它们进行差别对待而直接在营业外收入中进行核算。
(四)拨出专款和拨出经费直接划转,难以核算其往来情况
企业制度没有设置拨出专款和拨出经费科目。对于内部资金划拨,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下增设内部往来科目核算。对于国家通过母公司向子公司转拨的专项资金,母公司在收到这笔资金时,通过其他应付款――内部往来科目核算,转拨给子公司时,应冲减内部往来。
(五)成本核算五花八门,随心所欲
转制后的科研院所成本核算的底子薄,常常是核算五花八门,随心所欲。笔者认为成本核算应当按下述方法进行:
1.成本核算采用制造成本法:单位的科研课题(产品)成本核
算到制造成本为止。
2.成本核算以每一个科研课题(产品)作为核算对象。
3.制造成本包括科研课题(产品)成本和制造费用。
A科研课题(产品)成本包括科研(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及其他直接支出。
B研制费用(制造费用)。指研究室(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科研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研究室(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租赁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和保险费等。
(六)借助“用友”软件辅助核算功能,解决向财政报账的问题
转制科研院所在满足企业内部核算的同时,也需要向财政报账。这往往难到众多财务人员,笔者建议借助“用友”软件的辅助核算功能,就能解决向财政报账的问题。
1.向财政报账往往是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因此可在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科目核算上增加辅助核算。其具体方法:
(1)在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借方”按收入的基本分类(包括:财政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进行辅助核算。
(2)在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贷方”按支出功能的分类(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进行辅助核算。
2.财政专项拨款通常对应的是各个科研课题,因此在核算时应增加课题核算,该课题核算必须通过各相应科目的辅助功能才能实现。
(1)在收到财政拨款时,贷记:补贴收入(XX课题)
(2)支出时,借记:生产成本―直接材料(XX课题)
或者:制造费用―差旅费(XX课题)
(3)向财政报账时,支出与收入的差额就形成了院所的自筹资金
(4)通过用友的账簿管理,可以查询课题的发生情况,从而满足于向财政报账的需求。
总之,转制科研院所的财务核算既要满足企业会计制度核算的要求同时又要满足向财政报账的需求是一个较难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改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财会字[2000]2号转制科研机构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有关调帐问题的处理规定.
[关键词]项目管理;设计院;科研课题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5.20.071
1 项目管理的原则及其构成要素
项目管理是指以项目涉及范围、进度和成本与质量控制等因素为主的一个过程。项目管理是工程施工的重点之一,项目管理应遵循目标明确、责任界限清晰且风险预案完整的分解式管理手段。对于项目施工和检验,应采用认证与交付跟踪方法执行。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协调,以免造成管理纷争,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企业管理平台,提供透明的企业管理信息,促进项目管理效率的提高。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主要要素包括:项目分解结构(其目的在于降低施工成本)、项目组织与策划、项目技术实施和管理以及设计进度以及相关信息的管理。项目管理过程分为立项审批、科研项目研发管理和总结评价三个阶段。
其中,立项审批是整个项目管理的基础。是以项目建议书的可行性分析为主,是施工规则确立的前提,表现为委托书和项目合同的签订。立项程序以项目主持企业同项目相关负责人签订合同结束。科研项目评审应遵循高效、创新等原则,对企业施工项目是否合理做出正确评价,提出项目设计目标。在项目科研实施阶段,应对研发成果进行验收。主要为项目的实施与质量控制,基于设计院项目管理的复杂性,该阶段具有较为繁杂的管理内容,无论是前期的合同书提供,施工期间的成本核算,还是设计变更都是科研项目研发中需重点讨论的问题。我们对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时间管理和成本管理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1.1 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
科研项目的管理需要管理者结合普通项目和科研项目的特点实施综合的管理方案,是对科研项目质量合理控制最有效的方案。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项目工作质量及其产出物质量的管理。而科研项目的特点造成项目管理无法良好实施,只能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质量管理决定了科研项目实施的意义。
1.2 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
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对各个项目细节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合理分配相关步骤的科研时间,确定项目范围,最终形成项目产出物是科研项目的主要过程,而时间管理是使这一过程合理化的关键。其中时间管理包括对科研研发时长的确定,项目施工计划的设计和资源的分配。
1.3 科研项目的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项目施工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一旦管理不合理,将导致大量的成本浪费。成本管理包括人力资源分配、施工进度的控制等。企业对施工成本进行正确的预估,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现代企业承认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企业科研项目的实施中采用了多种方式的成本控制方法。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为:全生命周期项目成本管理法、全过程项目成本管理法和全面项目成本管理法。
2 设计院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盲目申请设计项目
设计院经过多年的发展,新的研发项目已经很少。在项目申请上存在明显的重复问题,一些科研机构只是将以往的科研项目进行适当改动后进行申请,获得了项目经费但却未在科研上做出贡献,导致资源浪费。设计院成立的技术管理小组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实施组长一人实权制,其他人员很难为项目提出合理的建议,不利于设计院项目的完成。
2.2 项目设计质量控制效率低下
设计效率低下表现为设计过程中、验收阶段以及相关技术的推广三个阶段。在项目质量监督方面,由于是内部人员操作,因此很少成立必要的内部质量监督机构,质量管理仅成为一种摆设。对外,设计院经常采用一定的方法减少外部审查时出现的问题。这样对项目施工的质量具有严重的影响。在项目验收阶段,验收时间较短,验收人员技术存在问题,工作态度不认真,因此无法发现并处理项目存在的问题。甚至一些单位伪造质量证书,使项目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受到质量、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设计院的项目无法转化为可被企业利用的技术,导致资源浪费,使设计院的项目设计处于恶性循环中。
2.3 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
在设计院项目设计过程中,经费的拨付是以验收结果为标准进行核算的,但项目设计验收阶段存在明显的问题。因此导致财务核算存在严重的问题。设计院不能按照企业标准设计合理的核算制度,导致经费拨付的不合理。这样对科研小组的工作态度造成严重的影响。
3 加强项目管理在设计院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
3.1 加强组织管理
项目管理应做到权利集中且分配合理。基于此,设计院项目管理应实施个人负责制。以课题为项目设计单位,设置项目管理者,并赋予其相关责任和义务。项目负责人应对项目管理全过程进行掌控,实施全方位的管理。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管理,并与单位现状结合实施有深度的管理策略,做到责任明确,赏罚分明。
3.2 成本与技术管理
保持项目进度的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合理控制成本是设计院工作的重心。成本计划、进度计划应以项目分解结构为前提,将项目研制目标作为质量控制对象,制定质量控制制度并合理应用质量控制技术。项目管理需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如重视管理预测性,即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出合理的经费支出和设计运行措施。同时,项目管理必须综合考虑成本、质量和进度等方面的平衡性,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行。在项目的进度控制上,应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对项目的所有构成部分进行分析、核查和验收。及时解决设计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利用“矩阵管理”的方法,对不合理的组织机构及时调整或撤销。从而发挥项目管理在设计院项目设计和人力资源上的优势。
3.3 加强风险管理
在企业项目管理中,产品技术设计方案将决定其研发过程中的风险程度,其中包括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等。产品设计的关键技术运用多少决定了其材质和设备运用。因此,技术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技术方案存在问题,将导致设计院科研风险加大。
参考文献:
[1]徐敏.项目管理在设计院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