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课堂教学的步骤

课堂教学的步骤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1 09:21: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堂教学的步骤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课堂教学的步骤

篇(1)

Moodle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之一,它是免费开源软件,使用方便,功能强大。Moodle的功能主要分为网站管理、学习管理、课程管理三大部分,其中课程管理中有丰富的课程活动,如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室、Blog和Wiki等。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环境,再安装Moodle平台,就可以开展Moodle教学。它既能帮助信息技术教师把繁杂的课程设计、制作、测验、评价变得极为方便轻松,又能帮教师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

1 应用Moodle优化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江苏版)分为上下二册,共11个单元,其中第3单元“设计应用文档”、第9单元“制作多媒体作品”、第11单元“设计主题网站”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通过制作作品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术操作,同时也让学生掌握制作作品的流程,从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素材收集、素材加工、整体优化,直到作品等。教师可利用Moodle进行教学,无需太高的技术,只需一些类似Word操作技术就能很容易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框架,轻松制作主题网站、研究性学习网站、学案等。

应用Moodle进行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课前设计。教师是课程设计者,主要任务是明确每一节课的任务和要求,提供必要的素材,对于一些技术的难点还要提供视频,最后还要提供上传作业的链接。

二是课中。教师要改变观念,要少讲、精讲,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去实践操作。学生遇到问题也通过Moodle平台在学案中寻找答案,或通过讨论寻找答案,或向教师寻求帮助。要让学生学会用网络、用技术、用协作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是课后。课堂教学虽然结束,但是学生的学习激情以及Moodle平台仍然存在,学生仍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平台探索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

2 应用Moodle优化课堂评价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正确及时的教学评价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让教师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不断完善教学双边活动,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的整体优化。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传统教学中重总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不利于对学生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而Moodle

却能很好地把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

应用Moodle实现定性定量的总结性评价  Moodle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测试功能,如选择题、判断题、是否题、简答题、匹配题、连线题等,只要输入题目内容、指定答案及评分标准,就可完成一个题目。

应用Moodle实现过程性评价  利用Moodle提供的作业、论坛等模块把学生的信息技术作品和作品的评价保存和记录下来,作为学生成长记录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学习进度作记录。利用Moodle日志功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些日志以图形和文字显示了学习过程的每个细节、行为和操作,包括访问课程的次数、学习者参与的程度、停留的时间、参与讨论的情况等。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师可以通过E-mail等形式及时提醒学生。这样就能够使评价与教学同时进行,采用质性评价方式深入地评价学习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以便使学生能够及时修改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与目标,使评价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应用Moodle实现生生互动评价  同学的评价更能让学生接受,也是一次再学习反思的过程。教师只要设定评价量规及范例,学生之间就可以相互打分,相互给出评价信息。

3 应用Moodle优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初中信息技术课一般每周1~2节课,师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课堂上,有限的时间不可能让教师与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交流,没有思想、语言交流的师生关系肯定不会好,进而会影响师生情感。另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计算机的操作或信息处理的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主要是对问题的表述能力。有些学生会操作,但他不能把这个过程完整表述出来,这是信息技术课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平时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敢交流、经常交流。交流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如果在课程中能充分地表达他的理解和思考,那么学习效果会大为提高。Moodle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多途径,如论坛、聊天室、博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碰到难题,就可以通过聊天室即时向同学或老师求助及获得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开展一些比较容易引导的话题进行专题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知识共享。

4 应用Moodle优化作业

作业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程度,进而来调整下一学时的教学内容。一般作业上交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共享文件夹上交作业,其缺点是容易被学生修改、复制、删除;二是通过电子教室软件自带的作业提交功能,其缺点是学生不能获得前一次的作业。信息技术课的很多作业其实是一件作品,它需要几节课乃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学生需要在前一次作业的基础上继续进行。

利用Moodle平台,学生可以将课堂完成的作业上传到Moodle平台,每个学生仅能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操作,这样就可以防止学生对作业的恶意操作。学生登录Moodle平台后,可以通过点击作业,查看自己的所有作业情况,每一次的作业都会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进行下载、重新上传等操作。这一次次的作业既能鞭策拖拉作业的学生,又是对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的一种激励。学生如果发现某次作业未交或对已交作业不满意,可以进行补做(因为那些素材资源还在)、补交。教师批改作业更是方便,只要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不仅可以给作业打上一个分数,还能给出一些反馈信息或建议。

5 应用Moodle延伸信息技术课堂

篇(2)

关键词: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的制定作为起点来进行的,同时,教学目标也是教学活动的终点,教学活动的效果是要通过检验该教学活动实习教学目标的程度作为标准的。

该节课堂实录选自全国第八届初中英语优课大赛,该课教材选自冀教版八年级下册,Lesson46 Mothers and Fathers are Special.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到这两个节日的相关背景知识;学习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型;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谢之情。在既定的教学目标下,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课堂活动设计

合理的课堂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课堂活动的设计应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是流于形式,当今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英语课堂活动逐渐趋于多样化,但有一些课堂活动只注重活动形式的新颖,而忽略了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导致学生学而无获。因此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的课堂活动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

课堂活动设计具有趣味性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课堂活动的知识性是指活动内容的目的性,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收获知识,提高技能,体会情感。

在该课的导入环节,老师首先播放了一段生动活泼的关于一个大家庭的动画短片,在视频放映结束后,利用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ther and father in this family in the movie 等将学生带入家的氛围。生动活泼的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初中生爱看动画片的特征;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增强了该活动的目的性,激活了学生先前具备关于家庭的背景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的原则在导入环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情感渗透

在呈现新知识的环节,老师引入关于父母经常要事情的英文短语表达,并要求学生利用这些短语说出完整的话语,例如有学生说“My mother makes breakfast”,之后学生两人一组编对话,接着,老师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arents after they doing the housework?”,并用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引导学生描述父母为自己做的事,例如“When I am upset,my mother often makes me happy.”,这一环节中很多同学都用英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之后老师以“Parents are very important and special to us”引出父亲节和母亲节。其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的和新呈现的关于家庭的词汇来表达对父母的了解,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谢之情。师生交流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使学生得到启发,学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谢之情。

二、优化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按照确定的原则、目标、形式、和程序启动、互动,从而显示地生成和开展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活动合目的合规律地、显示地建构、生成和展开的过程,更是教学质量现实地形成的过程。这就要求各个教学步骤之间呈现相关性和次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该课采用3P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导入、练习和产出三大步骤。首先用视频导入关于家庭的话题,接着在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中呈现语言知识,然后引出第二步关于父亲节和母亲节来源的音频,学生听了两遍录音后,老师让不同的学生分别回答了以上几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连词成句,用英语复述了两个节日的基本信息。接下来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有关这两个节日设立原因的短文,接着阅读剩下的部分,回答相关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应该怎样庆祝父亲节和母亲节。可以看出,教学步骤间的过渡时,老师都利用了合适的提问使以上的教学步骤相互关联,做到了教学步骤间过渡自然而紧凑,同时又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通过流畅的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教学用时分配

目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不均,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甚微。因此,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用时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老师依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用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用时,把握教学节奏,以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堂实录中,教师采用的是3P模式教学,一般而言,这种教学模式在导入环节用时最少,而将大部分时间都分配在练习和产出。该教学实录课堂时间是30分钟。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老师在导入与呈现环节的播放动画视频和师生交流用时3分钟,这种合理的时间安排很快将学生带入了本节课主要话题的学习。接下来呈现和学习关于父母的短语和句型用时5分钟,在此步骤中,学生是主体,学生表达想法的用时多过四分钟。接着是听力和阅读环节,用时11分钟,在此环节中学生也处于积极表达观点的状态。短语句型和听力阅读这两个部分共用时16分钟。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时间安排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分清了主次。

本文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了该节优质课的亮点,这些都是英语教师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当然,本节优质课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在产出部分,老师播放了关于特蕾莎修女的感人事迹,意在将本节父爱母爱升华到人间大爱的高度,但在持续三分钟的视频放映中,老师作为主体在为学生讲授,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并且仅仅利用视频也难以真正引起学生对人间大爱的共鸣。笔者认为,课后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下次在课堂上交流分享,从而对特蕾莎修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四、结语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本文主要从教师“教”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利用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和聚合功能,因此利用好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的促进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第八届全国初中英语优课大赛(陈征).

篇(3)

【关键词】视频案例;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054―04

一 问题的提出

对外汉语教学正在从既往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现在中国人“走出去”教汉语转变,这种转变从实质上促使对外汉语教学走向汉语国际推广。基于汉语国际推广这一宏大背景,政府、民间都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向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其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日益扩大。于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的重要性就因汉语教师推广语言和传播文化的国家使命感而显得尤为突出。然而,我国现有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更多的停留在理论知识――诸如语言基本知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传授上,而这些知识对教师在未来教学一线所起的作用一般要假以时日才能见效,对新教师而言最紧迫的需求是如何上好实际的一堂课,如何将富于汉语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学习者留住,如何将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因此,新教师要提高教学技能,仅仅靠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够有机会观摩到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必将有助于新教师迅速成长。不仅如此,对外汉语教师自身也是学习者,培训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学习,不仅乏味,而且很难持续地学习,反过来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师培训的质量。显然,适时地给予教师观摩、操练技能的机会很有必要。

2008年7月,为了配合年底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启动了“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面向海内外一线汉语教师征集汉语课堂教学视频短片。截至2008年10月底,共征集到118个视频短片,涵盖16个国家、10个语种、多种课型,以及多种教学模式。经过专家评审,17个视频短片作为示范课在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示范课观摩交流分会中展示。获奖教师在台上用PPT简介其教学设计、展示其精彩片断、与台下各国与会教师和专家互动,参加者众多,场面热烈,吸引力强,成为此次研讨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获奖教师十分感激国家汉办提供了这样的交流平台,非常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同时也衷心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这种机缘,交流教学理念、展示教学技能。这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现象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能否用课堂教学视频短片的方式帮助教师成长、特别是新教师的成长。在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研究正在探讨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视频案例进行教师教育。本文试图将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引入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中,围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内涵、制作过程、使用方式等问题,就该种培训模式的构建、内涵及其优势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

二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是在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摄制、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的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1]它整合了课堂教学视频片断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把教学信息用非线性的方式链接起来,从而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

纵观国内外各种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方式,主要有现场观摩、文本案例、微格教学、视频案例等。现场观摩,可以真实体验课堂的气氛,但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回播”,不便于反复观看,局限性很大。文本案例,“文字版”的课堂实录,用文字记录课堂,将复杂的课堂过程简化,但容易丢失关键信息,而且无法感受真实的课堂气氛。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首创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是一种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特别是课堂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方法。一般针对某一具体的教学技能或技能的某一细节来训练,因而是微观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记录教学过程,再据此进行系统的评价、反馈,以促进教学技能的改进与提高。微格教学也用摄像机记录教师教学过程,在这一方面与视频案例类似。为了区分二者以加深对视频案例概念的认知,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梳理对比:

综上所述,视频案例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① 高度整合:不仅有课堂实录,还包括教师评价、专家点评等,内容丰富;

② 多媒体(多感官):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展示形式;

③ 高观摩性:展现优秀教师的课堂风采,便于其他教师观摩学习,现场感超强;

④ 可重复利用:数字化的形式,便于多次播放;

⑤ 问题驱动:案例中包含的问题可引起教师的反思和交流。

视频案例的理念很好,如何找到合适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或优秀的案例素材是这一理念推广的关键。“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所征集的118个视频短片,弥补了这一不足。结合此次活动已评选的17个“创新示范课奖”课堂教学视频短片,本文初步构建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步骤1:“前期准备”。选定主题并进行教学设计,主题可以涉及语言学习、文化欣赏;语音、汉字;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技巧等因素。

步骤2:“案例素材”的收集。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背景信息、课后教师反思、学生反馈、同行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素材的收集。

步骤3:“案例问题”的提炼。这是视频案例制作的关键。一个课堂教学视频案例首先应该是一个案例,案例无一不蕴涵问题,具有困惑性,由此才能引发教学的反思。提炼案例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是:

① 问题必须能够说明案例的主题,揭示案例中的各种困惑,这一点正是新教师或经验不足的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遇到的;

② 问题尽量关联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③ 问题具有启发性,激发教师进行讨论和反思;

④ 问题清晰,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⑤ 问题可聚焦某个课堂实录片断,或其中的某个案例素材。

步骤4:“视频案例整体框架”的确定。将案例素材、案例问题等内容整合到视频短片中,合理组合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材料,融入设计者一定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思路,确定视频短片的整体框架和文字脚本。

步骤5:“视频案例”的合成。完成此步骤时要善于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音视频编辑技术等,注意画面美工设计、镜头分切、特技处理、节奏控制等问题。

视频案例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试用、修订,这样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案例。

三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

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从形式上看,基本上是以集体授课为主,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或者讲授语言教学理论知识,或者介绍教学经验,学员在底下认真听讲、做笔记。这种讲座式培训模式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特别是培养具有“走出去”能力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时,存在明显的不足。因为一名称职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除了要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原则外,更重要的是上好真真正正的一堂课,熟练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技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制作完成后,我们尝试将其应用到教师培训活动中,使每一位学员不仅有机会上讲台讲课,同时又有机会通过视频案例学习别人的讲课技巧,通过课堂教学的自评与他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拟构建的培训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中,我们一如既往地重视一般教师培训模式中的理论知识传授过程,并作为该模式开始的基础条件。通过理论学习,学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各种教学方法、技巧等的认知结构,这有利于学员在随后的教学观摩中提高学习效率。

步骤1为“选择教学的主题”,视频案例是在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基础上制作完成的,数量有限,学员只能从已有视频案例的主题中进行选择。然后学员针对选择的教学主题,自己编写教案(步骤2),并到讲台真正上一堂课(步骤3),这一个过程由摄像机真实、完整记录下来。

步骤4为“观看视频案例”,之后通过步骤3和4的对比分析,学员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步骤5),不断提高自己。步骤4可在课堂中进行,亦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充分考虑到学员的需求和各种培训环境。

那么学员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呢?经过访谈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总体原则概述如下:

① 依据学生汉语水平、文化背景、兴趣等设计教学内容;

② 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反应,灵活调整内容和速度,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

③ 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精讲多练;

④ 适当使用学生母语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养成听说读写汉语的习惯;

⑤ 课堂步骤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⑥ 恰当适用各种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

⑦ 语速适中,语言规范,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通过步骤2、3、4、5的循环往复,学员在总结、模仿、创新的过程中掌握单一的或综合的教学技能。

综上所述,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为指导,特别突出实践。培训前的理论学习由学员自己完成,阅读指导教师提供的相关论著,事先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

② 为教师提供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教师身临其境,从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认知不同的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大大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

③ 不同教师可根据需要控制视频案例的播放,并与自己的教学相比较,提供反思教学的平台,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角色。

④ 适合教师的个人成长,可反复观看视频案例,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⑤ 适合教师学习技巧性比较强的对外汉语教学方式,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汉语教学的观摩课。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对外汉语教学技能难传授的困难,使教学技能的获得变得容易起来,其多感官性也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学员从教学观摩、自我评价、反复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点,在对外汉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逐渐成长,越走越远。

四 结语

为了适应汉语教学“走出去”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储备扎实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知识和汉语语言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适应海内外不同的语言教学环境,及时正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技能,使外国人爱学汉语、易学汉语、学会汉语。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汇集了一线优秀汉语教师的精彩讲演,为新手教师提供了一个融多媒体、趣味、实用为一体的观摩学习平台,确确实实能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从而为迅速有效地建立一支汉语国际推广的生力军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17个“创新示范课”课堂教学视频获奖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制作视频案例的素材,基于此,进行一系列有关视频案例的制作过程及其应用模式的探究才是可行的。

尽管关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制及其应用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设计构建阶段,但从“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示范课观摩交流现场已经提前感受到了此种模式的魅力。基于与会教师的强烈需求,我们拟设计并开发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库,不仅便于继续收集和整理优秀的视频案例,而且到了一定程度可以从大量的案例中进行模式特征的挖掘,从而以定量的方式支持教师培训领域的研究。除此之外,也将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活动中实施本研究设计的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收集一线教师的真实反馈,进行实证研究,反复优化、改进,不断深入和完善此种培训模式,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质量和速度。

参考文献

[1] 李娟,张景生.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优势与个案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42-43.

[2]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1-32.

篇(4)

一、提炼、整合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由于新教材内容多,教学步骤繁琐,许多教师感到无从入手、难以把握,课堂上按部就班地照教材规定的步骤走,教师、学生忙忙碌碌,但结果常常是雨过地皮都没湿,课堂教学效率亟待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上应正确处理“话题”、“功能”、“结构”、“技能”之间的关系,提炼、整合教材内容,简化教学步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真正体现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一贯坚持的“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的教学原则。在当前,加强对英语“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尤其重要和必要。

二、既要重视语言意义,又要重视语言形式

受某些“时髦”理念和教法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视”语言能力、忽视语言能力、忽视语言知识的倾向。

以课文教学为例,不少教师认为: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主旨大意后,课文教学的任务就好象已经完成了,而不注意分析词汇、句型、语法在语篇中的确切意义,不注意排除语言障碍,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我国著名英语教学法专家张正东教授在论述外语教学的本质属性时指出:语言知识是外语教学的立脚点。他说:“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目的语的能力。立脚点作为根是为了长成大树,人选择弹跳点是为了跳得更快更远。”国际著名语言学家Michael.Swan也明确指出:“language teaching is teaching language.”著名二语习得论权威Rod Ellis也指出:“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learners should sttend both to meanings and to forms.”新教材内容多,步骤繁,难度大,如果偏重所谓的交际能力,忽视了知识,重视学生的活动,忽视了教师的讲授,是无法提高教学效率的。这样下去既无法达到新课标规定的更高的标准,也无法接受中考、高考的检验。

当然,强调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并不是要回到以往脱离语篇语境,在单句层面上空谈语言知识的老路上去,而是要坚持“优化而不淡化,重视而不死抠”的原则,使语言知识与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培养技能,真正做到在语篇中激活、夯实、深化语言知识,进一步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坚持听、说、读、写(译)综合训练

篇(5)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改革虽已历经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时至今日,人们仍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的成功经验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低效、落后的局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语文教改的关键,也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关键。

什么是语文课堂的教学最优化?韦志成先生曾经下过一个定义:“所谓最优化,就是在尊重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科学的教学目的,教师选取最好的最适合该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过程的方案,实现学生在自己起点上的最大可能的提高,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这番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优化没有固定的模式,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之路受教师素质、学生智能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制约。所以,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责任提高自身素质,认真研究学生特点,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

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最优化的?依据不同的标准,选取不同的角度,可以做出多样化的解答。我认为,优化是科学美的内核,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定然会呈现出科学美的基本特征:简明、和谐、新颖。

一、教学目标简明、突出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即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指向、激励和标准作用。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步骤的实施起制约作用。有没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定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是看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所以,语文教学强调教学目标的鲜明集中,不蔓不枝。在讲《春》一课时,我开门见山地交代课堂教学目标:欣赏和学习课文寄情于景的表现方法。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几个问题:1.为什么课文一开头就用叠词盼望着,盼望着?2.作者描写的五幅画面,描写了怎样的春天?3.结尾,作者为何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学生围绕设置的问题自由讨论,准确地体会到作者在写景中表达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样,教师教有目标,学生学有方向,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教学过程协调、和谐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流动过程,包含师生、文道、讲练等多重矛盾关系。要使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优化的过程,重要的原则是和谐。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要求与学生接受水平脱节,教师讲风肆虐与学生训练落空等现象,都是有悖“和谐”原则的。

教学过程协调、和谐,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的彼此沟通和默契配合。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双方机智之光的闪耀,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都来自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高度融合。这种融合与和谐在优化的语文课堂中表现为: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表现。在讲授《天上的街市》时,我首先展示教学目标: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2.背诵全诗。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同学们的亲身经历:两个人或几个人聊天,由一个足球可以聊到宇宙飞船上天,甚至外星人的生活,让同学们明白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随意想象一件事,当即口头作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为神奇的是,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处于最佳状态的前提下,全班学生在限时五分钟内完成了诗歌的背诵任务。课上,我一方面给学生以充分的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权利和机会,另一方面在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给予适时点拨、有效帮助、恰当引导,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过程的协调、和谐,还应包括讲练的融合统一,相得益彰。讲和练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精讲多练统一在课堂上,尤其是一些语法和知识的学习上,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三、教学设计新颖、不俗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所作的精心安排。教学设计最能体现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学设计客观上受到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的制约,主观上又融合了教师的个人作用,自觉不自觉地显示出教师个人的教育观点、教育科学理论修养和专业水平。成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保证。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其教学设计是巧妙的,巧就巧在能从学生心理和认识规律出发,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天净沙·秋思》一课,我根据诗歌的三美,设计了四个教学步骤:1.通读全诗,掌握诗的节奏。2.观察图画(预习所作),自行用诗句描述画面内容。3.理解诗歌内容,思考诗人描写了几种景物,表现了诗人什么心情?4.板书设计成一个“愁”字,体现诗的主题。四个步骤以诗歌的三美(节奏美、形象美、语言美)一线贯之,脉络分明,环环相扣。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学科,既是一门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高中生们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发现和探究更深更广的学科知识和学习资源,从而在内容和结果上感受信息技术学习的强大作用。而针对学生们对信息技术了解程度的不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兼顾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并能够应用基本的信息技术。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熟练掌握基本的office技术,辨别常见的word、PPT、excel操作过程,并在老师的要求下独立完成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展示,从而在学会信息技术技术的同时不断扩展自身的学习视野和学习方法。因此,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分析,笔者认为,探讨高中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一、教师微机房控制讲解演练

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性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会将教学课堂安排在微机房内,让学生们在观看和实际操作演练中加深对信息技术的印象。这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是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呈现形式,能够规避课堂理论教学的弊端。

首先,根据微机房计算机的控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一台主机控制学生们的计算机,有步骤有顺序地逐步向学生们讲解各种计算机技术的操作原理和操作步骤。在讲解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需要注意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与学生们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发问,针对某些比较复杂的操作步骤进行反复演练和解释,从而保证信息技术课堂演练操控的教学质量。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微机房的主机,向学生们展现PPT的制作步骤以及制作技巧,针对不同的制作要求进行详细讲解,尽量保证高中生能够明白每个操作步骤的内容。

其次,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针对部分比较复杂的技术操作,应用相关的软件制作出教学视频,从而在课堂上进行反复播放和讲解。这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极大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利用教学软件提高信息技术的讲解质量。高中生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除了弄明白每个操作的步骤和过程,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笔记,利用课堂技术操作实践和课下操作任务不断锻炼和提高信息操作的技术和能力。同时,教学视频软件还能够有一定的传播或媒介作用,学生们可以将其下载下来,利用课堂活课外时间进行观看,继而在视频教学的指导下逐步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提升计算机操作能力。

二、指导学生技术操作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在微机房教授学生们各种信息技术的原理和步骤以外,为了进一步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和掌握情况,还可以在教学完成之后,指导学生们及时进行计算机的操作,在不断的摸索和操作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技术。这种形式的技术指导,一方面需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动手操作,另一方面还可以以作业任务的形式指导学生们注重质量和效率。

首先,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相较于初中阶段简单的计算机标识的认知,往往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下进行课堂操作。这既是对之前老师课堂讲解内容的回顾和应用,同时也是检验自身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契机。根据老师的课堂控制演练或视频教学,高中生们需要以认真和细心的态度对待每个操作步骤,努力回忆老师课堂操作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尽量在独立完成的前提下请教老师的指导。针对部分不够熟练或者复杂的技术操作,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明确指出相关技术操作的原理,并言简意赅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继而及时地对某些不当的操作做出改正。

其次,高中生在独立完成课堂操作工作时,除了注重操作的正确性以外,往往还要考虑到计算机操作的效率。这就从另一层面对学生技术的熟练程度提出了要求,需要高中生在明确掌握操作过程和技巧的同时,考虑到时间的限制。学生们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相关的技术操作,才能表明他们对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已经达到基本的要求,否则,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操作演练而不注重效率的话,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降低了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

三、要求学生技术展示

前文主要阐述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操作和对学生操作的指导教学,而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还可以表现在老师要求学生们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课堂展示,从而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

首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授完每一章节技术内容之后,都可以鼓励学生们以分组的形式参与到课堂展示中。这种展示既可以是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展示,也可以是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的展示,只要是涉及到所学的计算机技术即可。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一方面能够增进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互相合作的乐趣。在合作中不断发现问题,继而及时地商量谈论对问题进行解决,最终完成课堂展示的内容和形式的展示工作。而小组最后的课堂展示,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丰富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热情。

篇(7)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增强途径

21世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信息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计算机基础能力已成为现代职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深化课堂教育改革,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职业学校中,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值得计算机教师努力探索的;虽然“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的目标,但是,计算机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大的差别性。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一节课内既要使学生尽可能地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操作知识,花费教师的很多心血寻找使学生每节课达到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要提高计算机基础课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职业学校中确定好教学的内容

我们首先要处理好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结构和比例,根据企业用人的实际需要和用人标准,联合企业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开发真正适合学生的实践性课程。

鼓励教师根据专业特质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与社会需求、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研究探讨学生的厌学成因及其对策。通过调研和实践,我们进行了课程改革,从学生感兴趣的技能入手,突出职业学校的职业特色,淡化文化课及理论课,降低文化课的学习目标,加大专业技能课的课时比例,强化技能考核,并制定计算机、电脑美术、服装等专业的技能考核方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此编写与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材,对提高计算机操作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关键的作用。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法选择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有机结合。教师主导作用即通过教师认真编导教程,积极引导,不断辅导,落实到重在导思、导操作上。最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及不断练习,独立完成有关操作并享受自己操作成功的喜悦心情,这样一定能达到最佳效果。

其次,教法选择应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操作课是有趣、好玩的,因此,教师在教法的选择上要注意激发兴趣。常言道: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高度集中,求知欲最旺,知识迁移最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法的选择、运用,必须有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兴趣、稳定兴趣、发展兴趣。

最后,教法选择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的知识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又十分有限,因此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难度。

3.选择合适的教学步骤

计算机操作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科,教学步骤设计不好,安排不紧凑,将会导致浪费时间,学生学不到知识。因此,教学步骤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教学步骤要具有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使教学诸环节衔接自然,协调有序,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因此,要求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逻辑,预期的效果,步骤中无重叠、无脱节。而有部分教师对教学步骤的设计不够重视,导致上课时松散不紧凑,浪费时间,学生练习也没有连贯性,最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步骤,设计好供学生练习的榜样。

4.安排充足的练习时间

计算机操作课就是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追求进度,不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快速地学习,那将导致学生当时好像掌握而课后全部忘记。因此,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安排充足,并强调学生珍惜有限的练习时间,勇于尝试,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5.估计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