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课堂教学的思考

课堂教学的思考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1 09:21: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课堂教学的思考

篇(1)

1. 教室的布局

中国的课堂大多人数偏多,有四、五十个学生已经算小班额了,六七十人的班额无论市、县还是乡镇都不算稀罕。一般情况下,教室里都是桌桌凳凳行列对齐,面朝黑板整齐排放。由于座位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的交往活动范围不广,形式也较单一。而英国则是真正的小班授课,小学,教师是包班制,一个教师包一个班的全科教学,一个班也就10来个学生,甚至不到10个;在初、高中教师是包科制,每个班最多也就20多个学生,课堂管理灵活,桌椅摆放形式是小课堂就与讲台围成圈,大课堂就以小组为单位围成若干个小圈。教师成为相互交往的中心,并促使所有成员双向交流。在英国,学生不必拘泥固定座位,每节课可寻找不同的学习伙伴,他们课堂桌椅的摆设非常有利于这种交往模式的开展,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符合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甚至全员交流的原则。

2. 教师的肢体语言

中国的教师很注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个人形象,总是庄重严肃一板一眼的,他们要求学生也要坐端行直,不得交头接耳,不得有小动作,他们自己很少有肢体语言,一般都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课堂气氛也是比较严肃的。而英国的教师则大多幽默风趣,不拘小节,上课时肢体语言丰富,不时手舞足蹈,课堂上对学生也没有太多要求,学生们坐姿随意,举手发言时动作各异,上课期间站起来甚至出去都时有发生,他们不觉得课堂走动是个多大的事。

3. 教师对课堂的监控行为

因为大班额的缘故,中国教师普遍认为安静、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全体学生认真听讲的保证。他们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得交头接耳随意说话。而英国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尽量创造一种活跃、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完全放松。他们的耐心真的是出奇地好,教师在讲课时,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教师并不介意被打断,而是很有耐心地给予讲解。我听课的过程中亲眼看到课堂上,一个八年级的男生拿着30多分的数学试卷(满分100分),和任课教师商量能不能这个成绩不算数,让他重新再考一次。在我这中国的教师看来这无理可笑的要求,虽然也是拒绝,英国的教师居然耐心地答复了5分钟。

在我国,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来回走动,进行纪律的监控,并且会认真听学生讨论,或在考试时站在一旁看某个学生答题。但在英国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他们认为如果学生在讨论时教师在旁观看会令到学生紧张,进行中的话题会中断。英国教师的做法是:在讨论结束后检查和对比各小组讨论结果,从而检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4. 授课方法

中国教师的课堂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人式教学方法,讲授内容大都紧紧围绕课本内容,教学严谨、系统、完整。学生被要求记课堂笔记,英国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动起来忙起来。作为observer我随堂听过英国Maiden Erlegh School八年级的地理、数学、法语和戏剧课,虽说学科不同,但所有的课堂却有一些相同之处:貌似简单课堂教学活动的背后掩藏着教师的匠心独具,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学生的自主活动更多,孩子们一会动手剪剪画画一会写写算算一会组内总结陈词忙得不亦乐乎,教师们就显得安静多了,他们更多是观察是点到为止的引导。他们强调学生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应看到学生的潜力。在课堂上尽可能扩大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外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重教学内容获取,而轻教学形式。

5. 授课方式

中国有统一的教材和大纲,教师面向全班授课,教学模式相对统一,教师以黑板为主,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学生以笔记为主,间或有师生互动;英国则实行差异化教学,学生没有固定班级,没有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课程,每个学生一个课表,实行跑班制,任课教师教室固定,为学生设计每节课的学习内容。课堂活动是培养和发展个性的过程,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英国的课堂教学是面向个体的个别化教学,分组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基本形式。虽然教学是在学生群体中进行的,但没有统一、同步的要求,学生有按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自由,也有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任务的自由。

6. 师生关系

在中国,教师被奉为权威,知识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的。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是不同的;英国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的机会,知识是依靠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掘的,教师只是协助者和引导者,英国的学生也更喜欢质疑和挑战教师。联想起来英国的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的微小细节:他们在给学生答疑解惑时,为了和学生保持平视,会俯下身子,或者蹲下来,或单膝跪地甚至双膝跪地,换位思考,作为教师在中国的教室里我们有注意到这些吗,有关注过和孩子们平等这回事吗?甚至在大学培训期间,给我们授课的教师们也很注意这一点,图片为证,高高帅帅的Ted教师俯下身子听我们讨论时还怕我们有压力,干脆单膝跪下加入我们的小组讨论,真的好感动啊!当孩子们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虽然年幼却时刻得到充分的尊重;在这样的氛围里尊重培养了尊重。

7. 课堂评价方式

篇(2)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课堂教学是我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力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放开手脚去主宰每一堂课。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二、控制情感,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语文教学因其内容的特殊性,既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因此,在教学中应保持一种积极稳定协调的情感,要注意自我动情、移情、体悟、调控情感。“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现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所以说,语文教师带给学生一种健康向上的情感氛围的话,既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育人。

教师的情感调控要体现在适时适度地把握。首先,语文教师不应该自己喜怒无常,把自己的烦恼和不开心带进教室,反之,只会引导学生也进入到心理误区,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进行教学,就应该对自己工作、对学生学习充满信心,带给同学们一种阳光般的温暖,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所以,托尔斯泰才说教育应该“真挚、强烈、独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自己的真挚情感,坦荡情怀与学生见面,不要隐瞒自己的好恶,对学生充满希望和爱,让他们在无形中感觉到一种教育与做人的魅力。

大胆去教学,勇敢去热爱,正如18世纪中叶卢梭说过:“只有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会精雕细刻他们的灵魂”。这也是情感教育重要的体现。

三、注重预设与生成的结合,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之所以要通过预设与生成相结合设计教学目标,是为了避免教学目标设计的随意性和缺乏灵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大致是预设的,而且教学目标大多是教师教师照教学参考书制定的。在这种背景下,上课时教师执行教科书编者的目标,学生执行教师的目标。典型的如过去的“目标教学”模式。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人对此提出了反思,认为课堂教学目标不应是预设的,而应是自动生成的。典型的如浙江江山中学郑逸农老师的“非指示性教学”模式。

“目标教学”最大的缺点在于教师所预设的目标往往不切合教学实际,不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不符合新课标精神。而非预设性教学的确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但如果完全靠学生的课堂自动生成,那就势必会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因此,只有将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是最佳选择。

预设目标已根深蒂固,这里不想再多说什么。生成性是新理念下语文教学设计的新视点,应予以重视。那么,怎样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生成性呢?首先,首先在设计的文本中体现,考虑到生成性所产生的多种可能,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多作几种假设。其次,某些生成难以预测,难以在文本中具体体现,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易于生成的地方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机智应变、灵活处理。

四、打破一成不变的程式化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法

对此笔者的意见是:课堂教学要教得活,不能死守一章一法,每节课的教学模式都是:介绍时代背景、分段并概括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指引者,师之功也”,在这种教学模式面前显得苍白。这套模式以教师对语言材料的全面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领悟,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因此,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以下的问题:1.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认为学生学习是认识真理,不是发现真理,忽视开发智力,提高能力。2.树立教师权威,坚持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权威主义、命令主义,学生处于被动地位;3.只考虑教,不考虑学,不能发挥两个积极性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我们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不少语文教师,锐意改革,创造了不少好的教学模式。如:辽宁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上海高润华的剥笋教学法,上海于漪的情感教学法,武汉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北京宁鸿彬的畅想教学法,江苏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法,浙江潘风湘的六步骤教学法,上海钱梦龙的“三主四式”的教学法,河北张孝纯的大语文教学法,上海陈钟梁的设疑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模式都是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为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提供了难得的借鉴,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尽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改进课堂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使课堂作业完成的情况能为教师反馈及时、真实、有效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要求学生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对于课堂作业的有效性而言,就是让学生练习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要使课堂作业有效,就必须得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授课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首先,要准确把握作业的难度和梯度。课堂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作业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握好作业的难度,设置好不同的梯度。在一些老师展示的公开课上,要么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有意的把课堂作业项目的难度编制得很低,失去了作业的实际意义;要么为了体现自主探究的精神,把课堂作业难度设计在负偏态的难度分布状态,超出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使绝大多数同学失去了一次自我发展的机会和学习的信心;或是作业编制没有梯度,没有考量学生的差异性,致使作业有效性大幅降低。

其次,作业内容要立足“文本”。课堂作业设置必须以紧扣文本为前提,以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参照条件,进行精心编制,尤其是现在伪劣材料泛滥的情况下,教师更要明辨优劣,有选择的借鉴吸收,决不能拿来就用。以文本为立足点,让学生练习到应该练习的东西,这样才能确保课堂作业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确保课堂作业内容的有效性。总之,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我们的语文要达到有效教学,归根结底就是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的教学工作才能真正“有效”。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能有所得,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优化语文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巩固课堂教学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习惯的、固定的课堂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字词的积累实际上就是一种良好的语文的学习习惯,老师要用百般的耐心去诱导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听课、笔记、观察、思考、阅读、写作等学习习惯,这种养成教育比教给他们知识和方法更重要,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特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积累语文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做好笔记,可以观察生活中的某些细节,练习写一些随笔,感想。同时,让阅读成长生活的一种需要,要加强对课外阅读内容和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并把自己读书的经验、心得在班级进行分享。把生活感受和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变成阅读和写作的血液。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语言的知识和运用技巧的传授。语言不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更是人文思想表达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习语文的工具性为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人文关怀。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的要点在于做实具体工作、养成良好习惯、抓住重点训练、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金东兴、张福全、陈文琦主编.高师应用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卓江华.如何创造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篇(3)

【关键词】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2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练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1]因此,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可是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耗时多,效率低”的状况在中小学普遍存在。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老师讲为主,而学生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就体育课而言,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中国两千余年封建历史源远流长的影响,“天、地、君、亲、师”森严的等级观念的余泽,给“师道尊严”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陈腐论调至今仍被某些为师者津津乐道,甚至成为管理学生的法宝。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必要的尊敬(这个“尊敬”也应当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的基础上)。我们反对的是“唯上、唯师、唯书”,反对的是“唯师命是从,唯师训是依”,不加选择,不辨是非的盲从,反对的是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动辄指责、喝斥、甚至辱骂、殴打的错误做法。这些错误的观点和做法,对学生的人格是无情的摧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无情的扼杀。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2]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做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中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我想,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会得到精心的呵护,那么,培养其创造新精神和能力也就有可能得以实现。

二、重视有效教学内容的选择

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目标才是有效的?即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在备课时,教师设定的目标既要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又要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的身体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实实在在地学到一点有用的体育知识技能。[3]让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时要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性动机,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对活动的具体要求越是明确,他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就越自觉。真正高效的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一定是全面、适度、明确而具体的。为此,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牢牢把握住体育课程的理念和体育学科的特点,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三、着手教学过程的优化

课堂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要主动了解学生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与能力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信息,为不同状态和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方法、充分条件和良好环境,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遵循教学规律。要研究体育教学一般规律和特有的规律,掌握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以认识活动变化为线索,从体验、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角度,设计达到目标应具有的过渡目标,考虑目标达成应支持的条件及顺序,设置并帮助学生攀登目标的阶梯等路径,主动考虑“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等问题,联系多种“学习环境”,合理设计教学流程,科学安排运动负荷或练习时间与次数,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验,用教师的“教”去激活学生的“学”。

善用教学机智。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学是一个身体练习多、动态活动多、集体形式多、人际交往机会多的过程,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教学机智,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关心体育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学情变化,及时搜集新的教学线索,提出有效教学的策略,以体现对学练兴趣的培养与引导,求知欲的激发与保持,自主锻炼习惯的养成与良好生活方式的整合和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应根据课的类型,科学、合理地设定班级人数,采用男女分班或走班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动”得充分、“动”得有效,使课堂教学活动与体育课程改革相匹配。

四、强化“内外”结合,拓展体育教学“时空”

一堂较为成功的体育课,我们可以教会学生一些技术动作,并能组织和帮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并提高动作技术,当然还会使学生得品质的锻炼和情操的陶冶。但要使学生的技能、体质和健康水平马上得到提高,是不可能的。体育的精神贵在一个“恒”,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不懈的追求,才能真正享受体育所带来的益处和乐趣。“课内外结合,拓展体育的教学时空”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延伸的必要途径。因而,我们认为:我们的“下课”不应是结束,不应是放弃,而应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有限的体育课才得以拓展。怎么办呢?唯有走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与家庭相结合的道路,使体育课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延续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我们必须结合社会、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迎合学生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需要,这是使“体育”跟随学生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走向家庭的动力之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材,提高体育教学的生命力。此外,还应建立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各个时期的动态,解决学生在各个时期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走健康发展的体育之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使课内开的“花”,在课外继续汲取丰富的营养,结出丰硕的“果实”。

五、引导学生科学锻炼,养成良好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也把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首先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则会产生另一种积极方面的效应。其次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积极上良好的锻炼习惯。它要求教师: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与结合。同时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1、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

六、教学评价的量化分层

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相互学习、自主评判的意识,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完善动作的意识。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重难点动作为评价的核心内容,将抽象的评价标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细化、具体化,形成便于掌握学生评价方法,然后学生就可以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善和提高了。这样教师将授评价方法的同时,也介绍了改进意见,量化评价时,利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完善重难点动作,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有效增强学生练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重难点动作的掌握质量。但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受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较大,部分学生练习积极主动、踏实勤奋,但受身体素质、接受能力所限,还是不能很好的完成动作,在进行评价和考核时,教师可以转换思路,设置基础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考核。如在制定评价等级时,设置明确的基础平价点,强调认真听讲、积极练习的比例:优秀―认真听讲、主动练习练习,动作技能掌握突出,积极合作、相互帮助;良好―认真听讲、主动练习,动作技能掌握好,可以帮助同学;及格―认真听讲、积极练习,努力掌握动作要领!这样的等级设置,学生会快就会明白:即使自己生身体素质较差,但只要做到认真听讲、积极练习,也可以达到及格!从而激发起稍差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满足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

总之,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确立有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体育课堂必须要有明晰的教学目标,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适宜的课堂教学评价。让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精神都得到有效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教学的美感,切身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快乐,这样的体育课堂才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1]邵更生,任杰.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2).

篇(4)

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等相关事宜,笔者粗浅思考如下:

一、优化师生关系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见,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和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千古不变的心理效应,强化师爱作用,笔者实践证明,真正实现“五带”进课堂,是优化师生关系的得力法宝。

“五带进”的具体含义是: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用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的师德言行,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可以促进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的参与语文课的学习。

把激励与竞争带进课堂,就是以追求成功来激励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内在动因。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千方百计地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程度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教师要坚持对学生的积极评价,进而激励学生热爱学习。无论学生是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还是作文写作、课堂练习,教师都要予以真诚的激励。教师还要坚持运用充满挚爱、信任与期望的艺术语言,给学生以自尊自信,千方百计激励他们好学上进,真正让师生共同享受成功的乐趣。

二、优化教学过程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内容

优化语文的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就是促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同时促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从新课改的课程标准要求出发,切实抓好教学的实施环节,保证优化教学过程核心任务得以实现。

1.备好课。做到“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必须吃透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要求,注重教学设计的创造性,特别是要是备课更加仔细精确,制定出实施创意和思路的实施步骤和具体方法路径。制定出本节课的德育点、创新点、难点、重点和安排给学生的空白点。同时,还要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备课的范畴,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活动同时进行。

2.说好课。做到明确教学思路,注重集思广益,将课程标准吃透,挖深。能够明确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从如何引导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板书设计、板书主题,使备课的成果得以展示,既有了教学的实施方向,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3.讲好课。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要充分认识讲课的几个节点,课前应做哪些准备,如何为学生布置预习提纲;课首,如何导入新课,采用什么样的导引方法,例如,问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

4.评好课。做到教师自评、组内初评、学科互评,学生家长参评,领导点评。特别要注重教师自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师生合作是否融洽,教法采用是否科学,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否得到培养与锻炼。

注重抓好四个环节的教学,切实促进每位教师学习课程标准的自觉性,促进钻研新教材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优化教学增进责任感。

三、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是提升课堂效益的保证

为了进一步保证课堂教学的优化,必须加强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与运用。正如大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一法多用,多法配合,优化组合”;二是坚持“硬软件并举,广发采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兴趣”,三是坚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坚持不断改进学习知识测评制度与检评方式。

篇(5)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教学思考

我从事英语教学多年,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感悟,现对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讨。时代的步伐和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什么样的经济发展就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与之适应,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更需要新型教育来支持。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报纸杂志、现场考察,我对现今的中学课堂改革的认识如下:

现在的中学课堂教学面临四大难题:第一,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课堂学习效率低,没有学习动力,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的作用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尤其是单词不能彻底掌握,这些是英语教师一直头疼的地方,也是不能深层次教学的障碍。第二,喊了多年素质教育的口号,学生的负担却越来越重,很多学校还是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相背离。第三,每个学校都有后进生,每年都有学生辍学,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对国家整体教育影响很大。第四,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区分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更好地找到它们的接入点。

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不妨先来了解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一是尊重所有学生,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以所有人、以每一个学生为本,并且特别关注发展后进的那一部分学生。二是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三是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根本命题就是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一个学校来讲,发展的主体既有学生,又有教职工队伍。教师的发展状况决定学生的发展程度,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四是严格细致而又人性化的管理。学校的办学水平决定于它的管理水平。在洋思中学,校长是管理者,教职工是管理者,学生也是管理者。学校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除了课堂教学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教学管理制度外,还有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组织纪律方面的一整套规章制度。五是上述这一切取决于有一个好领导。洋思中学是同蔡林森校长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可以说,没有蔡林森,就没有洋思中学今天。蔡校长同许多名校长一样,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有很强的公信力,他的教育思想,他的管理水平,他的人格魅力,使他在学校和当地具有很高的威信。因此一个领导的作用是巨大的,他可以用行政手段执行相关工作。让学生课堂学得紧张,恰恰是洋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玄机”之一。通过多方面的学习、研究、交流,我切身体会到洋思中学的那种严谨的教风和学风,每个人的脚步都是冲冲的,每时每刻都有事做,因为他们知道质量和效率是生命线。洋思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理念,把这些形象地喻为七能:1.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及时解决;2.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能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质量;5.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6.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7.能确保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压力产生动力,动力激发活力,活力带来效率”。他们的校长说:自主学习是学习,不是玩耍;越是要减轻学生负担,就越是要每节课都像考试、竞赛一样;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紧张了,教师的教才会高效,学生的学才会高效――“紧张”是课堂教学高效的标志,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提高他们的智力层次。

洋思这种严谨的教学作风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同为搞教育的我们,为什么就没有那样的气魄和胆识,没有那种创新思想?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很多时候我们都很迷茫,在搞素质教育今天,反而有更多的学生辍学,有大批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直线下降,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出路在哪里?通过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我们必须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这条路到底在那里,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山东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自主学习模式:1.时间模式:老师10分钟,学生35分钟。2.组织形式: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合作。3.教学方式(“三三六”):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任何一个学校的成功都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往往我们看到他们成功的辉煌和成就,却看不到他们背后的艰辛。教育不可复制,很多学校把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照搬回去,可结果收效甚微,有的时候反而走向反路。在吃透他们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自己的教学模式。其实,每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但怎么用?用什么方式?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切不盲目照搬照抄,像李镇西老师说的那样,无理性的模仿会要人命的,我们应该研究他们教学的理念根源,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他们的教学模式,和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而不是盲目地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放弃。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课程改革

作为基础教育初级阶段,初中英语课堂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意愿和兴趣,让他们树立起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从而养成属于自己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的全新英语教学模式,是每一个一线英语教师需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当课堂实现了从“教”到“学”的转变,那么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全面主动的积极成长。所以,怎样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所有英语教师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英语课堂虽然只有短短四十来分钟,但却是关系到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部分。只有师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发挥各自的能量,才能在快乐的课堂上赢得前所未有的前进动力。先让我们梳理一下,是哪些原因造成初中英语课堂的沉闷和低效呢?

一、初中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分析。

1.主观方面主要是学生主体的缘故

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知发展状态和心理成长轨迹都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性格。不少研究表明性格是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至关重要因素。外向活跃的性格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进行互动交流,而内向寡言的学生就显得比较孤单,常常对举手发言畏首畏尾。

(2)心理动机。不少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是因为英语口语考试考察的缺失,缺少了外部的要求和压力,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心理意愿显得不足;相反,开口说英语欲望强的学生就会觉得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和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他们会更乐于开口说英语。

(3)考试成绩。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会有英语成绩好和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而另一个现象则是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更积极发言,而成绩没那么好的学生由于渐渐远离英语交流而导致口语表达能力严重不足。不可否认,在当前应试衡量标准的教育模式下,考试分数的高低无形中给学生身上贴上了“标签”。在“标签”的压力下,必将导致一部分学生慢慢失去英语学习的信心,产生自卑的心理,严重削弱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此恶性循环,他们将更加不愿与老师和其他学生交流,因为害怕犯错误,越来越远离英语学习的轨道。

2.客观方面主要来自环境的影响。不管是英语课堂,还是延伸到校园环境,都对英语课堂教学有影响的。

(1)课堂氛围。课堂氛围主要是指英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和谐关系。很多英语课堂,教师讲解单调乏味,缺乏基本的亲切和感染力,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骤然下降,久而久之就对英语感到厌恶,难以开展有效的英语课堂互动。另外还有的老师经常不顾地打断学生的表达,急于纠正学生会话中的错误,这样不仅切断了学生的思维连续性,也使学生的积极性遭受打击,沉闷的英语课堂自然而然就此诞生。

(2)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设置的情境等等课堂互动形式。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或者跟学生偏离太远,那么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堂情境能否贴近学生实际,课堂互动是否切合学生意愿等都会对学生的参与性产生影响。

(3)校园环境。所谓校园环境,就是在校园范围内,师生整体对不愿说英语学生的态度,也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少学生有着发言就是出风头的错误观念,这无形中导致更多的学生选择倾向于沉默。

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营造融洽交流氛围。教学就是要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要用既定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去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获取。融洽的师生交流氛围,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和自然,才能完成相互融合的过程。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赢得学生尊重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平等愉悦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学生迅速融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

(2)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情境,应当能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这才是英语情境教学的至高境界。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动手动脑地进行英语情景交际交流,才是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需知课堂是师生一起完成的,所以也需要师生的积极参与、有效合作,才能挖掘出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完成合作学习,实现自我超越。

(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趣味性的英语课堂是让学生进行持续性学习的有力保证。所以,我们要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将更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也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比如唱歌、游戏、跳舞、朗诵等等形式,灵活巧妙地变通,让整个英语课堂变得活泼起来。同时要注意尽量运用鼓励性的话语来激励学生,增加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暗示性的引导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英语这门语言。

总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依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双重参与。教师需要在深入了解问题背后原因的同时,开创各种教学方式,营造师生融洽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切实搞好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立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3)

[2]张文静.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素质教育[J].新课程(上),2011,(01)

篇(7)

关键词:新课改  有效  课堂  对比  思考

        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45分钟内,如何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教学情境的处理 

        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中,老师a在引入中使用了折报纸这一情境。折一次着重问学生如何计算报纸的层数,并在黑板上写下式子:

        次数

层数

         1

2

         2

2×2

         3

2×2×2

         6

2×2×2×2×2×2

        折了数次后提出问题:这些式子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因数都是2,都是乘法。

        教师a:如果能折20次,这样写是不是太麻烦呢?

        学生回答:可用

表示。

        教师a:实际上学习了今天的新课《有理数的乘方》后,我们可以用更好的方法来表示,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吧。

        教师a在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规律,简洁自然,紧扣乘方的意义,自然过渡到了下一环节的教学。比较精彩的是在课堂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时提出问题:有人说一张报纸如果能连续折20次,它的厚度能超过我们的教学大楼,你相信吗?这样处理呼应了引入的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留给同学感受和思考的空间,在课后的交流研讨时得到了一致好评。 

        二、教师的作用

        下面是教师b在讲授《图形的旋转》的场景:

        师:出示图案(略),你知道这幅美丽的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吗?

        生:先设计出一个图形(略),然后在这个图形的基础上得到这幅图案的。

        师:哦,你真厉害,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大眼睛。今天我们也来做设计师,想一想怎样在图形a的基础上得到这幅美丽的图案。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生:把图a旋转一下。

        (学生汇报完后,电脑演示图案的形成过程。)

        师:观察从图形a旋转到图形b、图形b旋转到图形c、图形c旋转到图形d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图形的形状没有变化。

图形的大小没有变化。

图形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那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看看你还会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再次演示图形的旋转过程。)

        (学生再次讨论。)

        生:每次都是绕同一个点o旋转,而且o点的位置没变。

        它们还都旋转了同样的度数,90°。

        师:很好,我们通过观察不仅发现了图形旋转的方向,还发现了图形旋转的点和度数。那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的角度的?

        (小组讨论,汇报。)

        生:看看图形的一条边旋转了多少度。

        师:现在你们知道开始的图案分别是怎么得到的了吗?

        生:是由一个基本图形a绕同一个点o顺时针依次旋转 90°得到的。

        生:也可以把图形a和c看成一个基本图形,把这个基本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得到的。

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合理的分析、总结、示范可以使学生在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升思维。

        三、现代化手段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图形的旋转》这一节课中可以利用课件演示图形的变换过程,帮助学生发现规律。而《有理数的乘方》是以概念和例题教学为主,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