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网络规划的定义

网络规划的定义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11 09:21: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网络规划的定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网络规划的定义

篇(1)

【关键词】 节能 5g移动网络 技术

前言:5g移动网络最早是由日本NTT公司在2001年提出的,它在我国的提出时间是2012年。5g移动网络是面向2020年信息社会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它是一个没有限制的无线通信系统,因此,有人将5g移动网络称为真正的无线世界或者世界级无线网。

一、5g移动网络

1.1 5g移动网络的定义

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网络,5g网络传输速度的最高理论值可以达到数十Gbit/s,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要快数百倍。5g网络具有节能、安全可靠、成本低的特点,它主要被用来满足2020年以后的移动通信需求[1]。

1.2 5g移动网络在用户终端方面的需求

5g移动网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终端用户。2020年以后,5g移动网络要在病疫、自然灾害等发生之前提供准确的应急通信服务。在高速移动的实体中,如高铁等,5g移动网络要拥有很好的移动性支持,5g移动网络更加注重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目前能量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因此,5g移动网路应该支持更低的能量损耗,成为更加节能的移动通信网络。

1.3 5g移动网络的应用前景

预计在2020年,不同种类的物联网应用将会得到大范围普及。5g移动网络支持超清视频、虚拟现实等多种应用服务,这种移动交互式应用对通信延迟和无线接入宽带的要求很高。5g移动网络具有零延迟、高可靠性、耗能低的特点。

二、构建节能型5g移动网络的技术

1、信息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网络的信息包括多媒体通信、实时媒体流等。信息中心网络不再注重维护目标主机的可连通性,而是更多地注重信息的查找、分发以及传递。信息中心网络的网络通信模型以信息为中心,它忽略了IP的使用。可以将信息中心网络的信息传递过程看成是请求内容的匹配过程。传统IP网络的传输方式是“推”,而信息中心网络的传输方式则是“拉”。另外,信息的安全只与信息本身有关[2]。2、自组织网络。自组织网络技术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网络维护阶段的自愈合和自优化以及网络部署阶段的自配置和自规划。网络维护阶段自优化的目的是减少工作量,以达到提升网络性能和网络质量的效果。网络维护阶段自优化的方法是通过eNB和UE进行测量,在网络管理方面进行参数的自优化;网络维护阶段的自愈合是指系统对故障的排除、对问题的定位以及自动检测,网络维护阶段的自愈合能够大大降低维护成本,避免对用户体验和网络质量造成影响;网络部署阶段的自配置是指增加网络节点配置,自配置具有容易安装、成本较低等优点;网络部署阶段自规划的目的是进行动态的网络规划和执行工作,自规划要同时满足优化结果、扩展系统容量等方面的需求[3]。3、超密集异构网络。增加低功率节点数量、减小小区半径是保证5g移动网络流量增长的核心技术,因此超密集异构网络技术是5g移动网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未来网络部署的无线节点数量将是现在的10倍以上。部署密集的网络使节点与终端之间的距离变近,同时,部署密集的网络也扩展了系统的容量。超密集异构网络容易出现与现有移动通信系统不兼容的问题,因此,5g移动网络必须要解决干扰问题。在超密集异构网络中,部署的密集导致切换更加频繁,因此需要运用新的切换算法。4、内容分发网络。内容分发网络技术会对5g移动网络的用户访问和容量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内容分发网络技术会在传统的网络中增加新的层次,系统通过对各个节点负载情况、连接状态以及用户距离等有关信息的考虑,将相关内容分发到距离用户最近的服务器上,然后由服务器将内容发送给用户,以此来缓解网络的阻塞状况。这种快速为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正是内容分发网络技术的优势。5、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是5g移动网络的基础技术。软件定义网络的核心特点是具有可编程性、灵活性以及开放性。软件定义网络技术不会使网络运行速度变快,但它会通过基础设施的简化,降低运营成本,进而提高效率。6、软件定义无线网络。软件定义无线网络保留了软件定义网络的核心特点,从逻辑上实现了对网络的集中控制。目前,软件定义无线网络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架构设计上,它的提出为无线网络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4]。7、M2M通信技术。M2M通信技术对5g移动网络的意义非常重要,它主要是指机器对机器、移动网络对机器以及人对机器的通信。M2M中存在着许多小信息量数据包,这会造成网络的传输速率降低。8、情境感知技术。情境感知技术可以向用户及时、主动、智能地推送信息,它是一个信息系统,情境感知技术能够使5g移动网络在运营商策略框架和网络约束内响应相关需求。

结论:5g移动网络是对移动通信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它的节能性、成本低、安全可靠的特点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要求,为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完美体验。

参 考 文 献

篇(2)

【关键词】规划仿真 覆盖预测 传播模型 测量报告 话务分布

1 引言

无线网络规划是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当中最重要的工作,因为它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移动网络的建设成本和未来服务质量。无线网络规划用于指导移动网络的建设,以实现综合建网成本最小、盈利业务覆盖最佳、有限资源容量最大、核心业务质量最优、网络未来可升级能力最强等目标。

规划仿真是无线网络规划的核心工作,它利用仿真工具模拟无线网络,通过对规划方案的循环验证和反复优化,得到良好的基站布局和优化的工程参数,以取得网络设计预期的性能目标。本文针对两类不同原理的GSM规划方法展开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并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归纳出各自的特点与适用情形。

2 传统的无线规划方法

2.1 原理和流程

传统规划方法基于无线传播模型的覆盖预测原理,即计算三维数字地图上各像素点的来自所有基站信号的路径损耗,从而对覆盖范围、干扰矩阵、最好服务小区等结果进行仿真,最终由迭代算法给出频率规划方案。覆盖预测的准确性关系到仿真环境与实际网络的切合程度,是无线网络规划的核心。同时,无线覆盖的规划精度将决定网内平均的干扰水平,是网络建设的基础。

以GSM系统为例,给出使用传统规划软件进行小区规划的一般流程。整个规划流程中,影响仿真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传播模型选用的正确与否以及基础数据与数字地图的匹配程度。目前,工程上比较常用的几种规划软件如Asset、Tornado、Atell等,尽管有不同的操作系统或数据库要求,也在仿真算法或操作使用上略有差别,但规划的原理和流程都基本相同。

2.2 传播模型校正

无线传播模型是针对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和电波传播方式建立的模型,用于对传播路径损耗做出预测。传播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系统的覆盖和其它性能分析结果的可信程度,它是无线规划工作的关键和难点。

传播模型校正是根据实际无线环境的地形地貌、环境特征与系统参数,校正现有经验模型公式,使其计算出的小区内收发两点间的传播损耗接近实测值。传播模型校正分设计测试、数据处理、模型校正三个步骤,其中修正原模型参数的迭代过程,可以采用仿真工具的自动模型校正模块实现,也可以手工完成。

以Aircom公司Asset软件的模型校正为例,对标准宏蜂窝模型进行校正时先调整与视距传播有关的参数,再调整非视距传播的参数。参数校正的顺序如图3:

这里要指出的是,不同的规划软件有不同的模型参数定义、参数校正顺序和收敛算法,但不同软件的模型校正收敛准则基本相同,即统计均值与均方差(公式(1)),当均值趋于0、均方差小于8即认为模型收敛。通常来说,使用某一种规划软件校正出来的模型对该软件而言是收敛最佳的方案,校正以后的规划仿真也是最逼近实际网络的。

2.3 模型校正实例

某中型城市的模型校正项目,采用Rohde&Schwartz发射接收设备T995XAssei规划软件,生成了密集市区DCS 1 800的传播模型。经过校正,迭代收敛于均值0、均方差7.0。是将实际路测的采样点和校正后的预测值进行的比较统计,可以看到,在数据量采集充分的情况下,校正后的模型预测电平与实际路测电平的吻合度很高,只有极个别点的差异在20dB以上(红色)。

3 基于测量的无线规划方法

3.1 原理和流程

基于测量的无线规划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纯仿真环境,利用实际的上下行测量报告对网络干扰进行分析和仿真。相对基于覆盖预测原理的传统规划,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优越性,一方面,它基于实际统计数据而非覆盖预测数据,能较真实地反映现网的用户话务分布;另一方面,规划平台以现网配置和性能数据作为输入,得到使统计数据最优化的无线网络方案。由于移动网络发展对质量和容量的高要求,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设备厂家倾向用这种方法进行全网或区域的频率规划或日常优化,例如增删邻区、干扰分析、故障排查等。

目前。Nokia、Ericsson、Schema、Moto r0Ia等公司都开发了基于测量报告的规划平台,尽管它们在安装模式、测量数据收集的方法与格式、多厂商支持率和自动优化算法方面有较大差异,但是频率规划的流程基本相同(如图5),大致分为测量、质量评估和频点优化三个子模块。其中,测量模块需要针对网络的不同厂家设备进行,质量评估模块评估预测和真实的网管统计值之间的匹配程度,而频点优化模块则根据网络模型和定义好的频率规划原则生成最佳频点分配方案。规划流程中干扰矩阵的验证是判断测量准确度的重要步骤,诸如测量数据收集的时间、测量小区的遍历性、每个小区的统计数据量、有无盲点或过覆盖等因素都将影响话务分布

3.2 测量报告的收集

新方法的主要输入是上下行链路中手机的测量报告,收集的方法与复杂度通常和不同厂家的设备有关。测量报告每480ms通过Abis接口上传一次,除上报服务小区的RxLevel(接收信号电平)之外,手机上报最多6个BSIC可解码的BCCH测量频点的RxLevel、6个BSIC可解码的最强的BCCH及允许使用的NCC。报告映射在空口的信令逻辑信道SACCH(慢速随路控制信道)上,手机在上行发射时隙和下行接收时隙之间完成测量。

利用测量报告建立网络模型,需测量网络中每对小区间的干扰电平,通过比较服务小区与每个测量报告中的小区的RxLevel,估计干扰电平大小。为提供全面充分的干扰模式图,手机应能报告所有可能的干扰源,而标准GSM过程仅测量定义为邻区的BCCH频点,所以需要通过新的频点扫描方法识别所有可能的干扰源。2G系统测量收集的过程是先在BSC上开启测量功能。然后为当前服务小区定义所有相邻小区的全部BCCH频点,由BSC通过BTS告知手机,在长度为32的BCCH分配列表中作频点轮循测量。

3.3 基于测量的规划项目实例

某特大城市的密集市区,曾用Ultima Fort 6“软件进行过GSM900网络的翻频。图6是软件对翻频前后的干扰情况的仿真比较,可见翻频后的干扰话务比例降至翻频前的11%。翻频割接后,实际的话务统计指标确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4 两类规划方法的比较

基于两种无线规划方法的不同原理,再结合项目中的多次运用经验,笔者在此做了较全面的归纳和比较,根据各自的特点提出网络适用条件的合理性建议,具体如表2。

篇(3)

【关键词】车联网 数据聚集 多信道 数据收集

近些年以来,受到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感知技术方面的技术影响,车用自组织网络形式已经开始成为了当前热点研究话题,并受到工业领域以及学术界方面的关注。车用自组织网络主要是通过移动车辆节点以及静态路边接入点AP等建立无线移动感知网络形式。车用自组织网络可以对实现智能化交通系统起到重要帮助。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对未来技术进步提供借鉴和帮助。

1 系统模型

1.1 动态网络模型

分析基于时间片的时间同步系统,因此,需要从几个方面开展。第一,需要对车辆节点方面的移动完成建模,对车辆节点进行假设,并设计不同时刻点,随着车辆节点开始运动,车辆在不同时间槽所在位置序列将会对车辆的移动轨迹产生影响。由于节点之间存在的无线通信可以采取圆盘通信模型模拟,车辆以及车辆时刻将可以完成通信,并能够在某刻时刻点,达到欧氏距离小于无线通信半径。我们可以假设车辆移动轨迹,并结合移动轨迹的集合与圆盘通信模型,最终可以获得某个时刻点上的通信拓扑序列,最终则可以通^利用这个序列建造移动拓扑。

通过对其连通关系的分析,则可以对移动通信拓扑进行定义:

定义1:移动通信拓扑

设定为1个三元组G,其中G=(V、E、L、T),其中V代表着节点集合,其中E表示的是链路集合,作为E之中的某一个链路,代表的是在一个特定时刻,距离小于通信半径。其中的核心则是能够促使连接出现在多个时刻之中,LT则表示的是连接发生的时刻集合。

下图显示的是3个不同时刻以及拓扑图序列,这中间的结点分别是a、b、c、d、e,虚线代表的是在不同节点之中的无线链路。具体如图1。

1.2 树状路由模型

为已经给定的移动通信拓扑之中的移动节点采取聚集传输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利用AP节点作为根的树形结构采取数据路由以及聚集,这样将能够让所有节点进入到AP路径之中。以此,可以确保所有节点的聚集数据实现单版本,并给出如下定义:

定义2:移动聚集路由属于医用在AP节点之上的一种根节点,不同节点进入到AP节点形成的唯一路径为树形结构,代表里了T=V、E、LT,这其中C表示的是节点集,其中ET代表的是T的遍集。LT则表示的是连接产生的时刻集合。

本研究之中分析的多信道无线通信模式,尤其是其中假设形成的可用的信道的数量将达到k,节点则能够选取其中任意信道完成对数据信息的传输。但是,一个节点只可以在单一时刻发送数据或者接取数据信息,只能够接受一个节点发送的数据,当多对节点在相同的信道之中传输数据,则本文之中考虑到了冲突模型,也就是一个节点在接受数据的过程中的通信半径无法在其他节点完成通信。

1.3 传输规划及聚集分析

在进行数据信息传输环节中,节点传输数据时刻代表输出能够可以在冲突与AP节点接取到信息。为此,规划数据聚集传输阶段,则规划节点在发送信息的时间点,所有节点将会被规划进入聚集传输时刻,为此,一个聚集传输规划W将被视为时刻集合的一种映射,为此,形成定义如下:

定义3:聚集传输规划,主要是指单一聚集传输规划是映射W:V/AP进一步推导出LT,其中LT=U,其中ET属于移动聚集路由结构T的边集。传输数据开始前,节点需要执行数据聚集操作,因此,需要假设聚集操作属于可分函数,其中可分函数主要指的是能够分治计算类型的函数,具体包括MIN,MIX等,所有操作同样属于数据集中产生的操作,同时,假设在节点位置上采取集聚计算的时间能够被省略,将不需要占据单独时间片。

在最初时刻点上,所有移动节点形成了感知数据,也可以被称为是原始数据,原始数据的信息量表示1,随后节点在传输阶段利用聚集的操作方式可以获得聚集数据。

2 实验及结果分析

2.1 性能指标

为进一步对数据收集算法性能进行有效分析,我们定义三个指标对数据收集的有效性、数据收集效率以及其实效性进行评测。

(1)数据收集率是针对数据收集算法有效性最直接有效的度量指标,是数据收集算法把相关的数据节点路由到AP的能力,其度量AP节点收集到的节点数据与节点总数之间的比例定义为:

其中Ndelivered为 AP收集到的节点数据总量;Nnodes为节点总数。

(2)平均延迟主要是表示度量数据收集算法的时间性能指标。平均延迟度量是收集上来的数据的延迟的品均值,其定义为:

其中ti是节点i的数据一旦达到AP节点的一个时刻值,received为AP节点所收集到的数据对应的节点集,Nreceived是AP收集到的节点的数据总量。

(3)平均传输数据率主要是对数据传输过程中所消耗的带宽量指标进行有效测评。平均传输数据率也可以认为是度量诉法的效率。其中该度量节点发送数据总量和AP收集到节点数据总量之间的比例定义为:

其中Si是节点i发送的数据量,delivered为AP节点一共收集到的数据对应节点集。

2.2 性能对比与分析

2.2.1 节点之间连通度对性能影响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将移动通信拓扑图中的节点之间连通度与数据收集影响进行分析,相关参数为固定不变的,节点之间的连通情况变化主要是受到连通概率与连通时刻集计数实现。在本实验研究中主要以人工数据集实验为主。在实验过程中连通概率与联通时刻集基础增加,其算法数据收集率随着增加。在进行数据收集率算法实验中,数据收集率连通时刻基础的变化日趋明显,就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连通时刻集的技术反映边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呈现持续连通。在边上值相对较大时,对应的节点候选发送时刻集相对较大,所以节点与节点数据收集传输机会更多,就会带来整体数据收集率的增加。

2.2.2 节点数量对性能影响

在本研究实验过程中对节点数量对性能的影响进行探索。通过数据集对移动通信拓扑中的点的个数进行实现。对于不同的数据集选择不同的时间短进行公共子序列图进行提取,对所有节点中间隔5划分移动通信拓扑类别,不同类别中分别包括20个图例。实验中数据集随着节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算法数据收集率随着增加而减低。不同的算法数据收集率降低速度不同,但与其他的算法收集率相比仍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状态。通过循环实验证明,当节点个数越来越少时,移动过程中的通信连通情况将会越来越弱,而当节点个数增多时,连通情况相对较好,数据收集的效率也随之增高。

2.2.3 延迟界对性能影响

在对延迟界对性能的影响实验过程中,主要通过对不同数据集之间的 算法比较,以进一步分析其算法有效性与实效性。在实验中证明,当延迟界限逐渐增加,其中三种算法的数据收集率在数据集上都呈现着一定的增加趋势。通过实验进行数据收集图的绘制,可知延迟界对数据收集率的影响十分重大,当延迟界相对变小时,其可收集的数据量十分有限;当延迟界相对较大时,算法节点中能够获得规划的机会就越多,因此所收集到的数据收集率相对提高。因此可知总结得出延迟界是对数据收集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的参数之一,通过实数据与图形绘制均能够证明算法的数据收集效率以及算法平均延迟都基本上是随着延迟界线变化而变化。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能交通系统研究与运行过程中,有效的实时感知数据信息的有效采集至关重要。当前车辆之中的数据聚集研究通常可以利用阈值完成调整。未利用无线通信网络本身所具有的拓扑信息。为此,本研究之中结合当前技术的不足,提出了结合通信拓扑结构的数据传输问题。对无线移动感知网络之中的单传无冲突数据完成形式化,同时更进一步证明了此问题是NP完全的。最后,提出有关PTSDP的计算方法框架。本研究的思路是对传输冲突进行两方面的划分。本研究之中探究的是移动感知网络方面的数据聚集,为此,形成更加优化的思路,对未来技术研究可以提供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冯诚,李治军,姜守旭.无线移动多信道感知网络上的数据聚集传输规划[J].计算机学报,2016(05):931-945.

[2]单超.集群式生物气溶胶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

[3]林文轩.认知无线网络中协作频谱感知策略与性能优化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5.

[4]龙彦.协同及多信道场景下的认知无线网络资源分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5]冯诚,李治军,姜守旭.无线移动感知网络上的数据聚集传输规划[J].计算机学报,2015(03):685-700.

[6]赵东.移动群智感知网络中数据收集与激励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梁国栋(1986-),男,山西省大同市人。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光学专业。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移动通信。

刘利峰,讲师。博士学位。现供职于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卢玉和,教授。现供职于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篇(4)

关键词 PTN QOS 3G 建设 规划

中图分类号:TN915.0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3G、LTE业务的快速增长带动了运营商基站承载和传送网络,向基于以太网业务为主导的IP化传送方式发展,业务的IP化和传送的分组化已成为未来网络演进的主线。PTN(分组传送网)作为即支持运营级以太网业务,又兼容传统TDM业务,具备QOS能力的新一代传送技术,已经成为运营商替代SDH和MSTP技术的考虑重点。本文将结合移动网组网需求、PTN技术的特点分析总结PTN网络建设的规划思路。

1 PTN网络规划需考虑的三个问题

(1)如何实现网络的平滑演进;

(2)如何保护现有网络投资;

(3)如何保证传统TDM业务的需求。

以上三个问题涉及PTN网络的演进路线,网络定位和业务定位问题,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对于网络建设成本充足,线路资源丰富,可以考虑将PTN独立组网,这样可以减少建设周期,降低组网难度,反之可以和原有SDH设备混合组网,逐步替换,平滑演进,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投资,但组网难度大,受设备限制因素多。

2 PTN网络结构和节点设置

PTN网络继续沿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三层结构,支持良好的网络扩展能力、便于实现大规模组网。

(1)核心层应由具有大容量的业务调度能力及较高安全可靠性的节点组成,可采用环形或双星型结构。对于较大规模的网络,建议采用双星型结构,通过Dwdm提供的10GE通道与汇聚层设备对接,较小规模的网络宜采用10GE/GE环,环节点数不宜过多。

(2)汇聚层负责一定区域业务的汇聚和疏导。主要采用环形结构,每个汇聚环尽量经过两个核心节点,确保网络可靠性。

(3)接入层负责基站,专线客户等的接入,尽量采用环形,建设初期就应进行相应规划,环节点数量原则上不应超过10个,开采用单节点上联或双节点上联。

3 PTN的设备和接口配置

主要根据设备节点属性:核心层、汇聚层或接入层考虑设备的交叉板处理能力和接口板数量、速率,应考虑合理的中短期预留;对于核心和汇聚节点要考虑保护关系和硬件冗余,根据传输距离合理选择接口类型。根据流量规划(2G、3G、LTE)等类型核算环网带宽,估算设备的交换容量和环网数量。

4 PTN网络规划原则

根据PTN相应的技术特点及网络需求,在进行网络规划和设计时,可参照以下建网原则:(1)网络规划适度考虑未来三年左右的业务发展需求。(2)PTN的引入和演进要确保网络建设的合理性、经济性,应采用以新建为主,其他方式补充。(3)发达地区(数据业务需求旺盛)和不发达地区应采用不同的建网策略。

5 PTN网络的数据流量规划

(1)PTN网络面对的业务模型及其带宽需求规划如下:2G:4-20Mbit/s;3G:20-100Mbit/s;专线用户(党政军金融企业):2-100 Mbit/s。

(2)PTN网络容量分析:接入层一般为GE,核心汇聚层为10GE。定义每条业务和承载管道的CIR/PIR;考虑封装效率和OAM管理开销,物理管道(线路速率)承载能力一般按照70%计算;业务管道的CIR为固定承载带宽。

(3)PTN网络容量的分层规划:包括接入环容量分析和核心/汇聚环容量分析,在计算环容量时要考虑环保护占用的冗余带宽资源。

6 PTN的QOS规划思路

在PTN中考虑QOS要针对整个网络来进行,实现端到端的QOS 。端到端的QOS机制是在网络中根据业务流预先分配合理带宽,在网络的转发节点上根据隧道的优先级进行调度处理。主要包括流量分类、流量监控、流量整形、拥塞控制、队列调度等。PTN基于EXP、VLAN的PRI字段的优先级,分为CS7、CS6、EF、AF4、AF3、AF2、AF1、BE等八种优先级的业务。对不同业务可按端口,VLANID或者MAC地址来划分,每类业务可分别设置QOS,出口可实现严格优先级加权公平队列等队列调度。

7 PTN网络的可靠性设计

对于电信级的网络,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主要包括接口级、板卡级、设备级、网络级等各个层面的冗余保护机制。

(1)线性保护倒换(G.8131定义的路径保护):主要有无协议的1+1方式和基于协议的1:1/1:N方式,可以对端到端路径或者端到端路径上的每个区段(节点或链路)进行保护,其中1+1和1;1为独享保护,1:N为共享保护;1+1保护时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都承载业务并采用双发选收的模式,1:1方式在网络正常情况下仅工作链路承载业务,备用路径空闲(也可运行其他较低优先级的业务),在网络故障情况下,通过协议切换到备用路径承载业务(也可以抢占其他较低优先级的业务)。

(2)环网保护倒换(G.8132定义的路径保护):在网络正常情况下,端到端路径经过的各个区段的备用路径空闲,在某个区段故障时,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环回方式,故障区段的相邻节点通过协议切换到该区段的备用路径,另一种方式是转向方式,源宿节点通过协议切换到备用路径。环网保护在资源利用率方面比线性保护更有优势,另外还可考虑与其他方式结合,如链路聚合组(LAG),DNI,以及基于GMPLS控制平面功能实现的网络重路由恢复技术,故应优先考虑环保护方式。

(3)PTN的可靠性设计具体建议总结如下:①网络侧:LSP1:1/1+1保护;环网保护;保护;②接入链路:GE链路:LACP保护/LAG保护;STM-N链路:1+1;E1端口:TPS N:1,IMA保护;③设备级保护:电源板1+1保护,主控板1+1保护。

8 PTN网络的时钟/时间同步规划

PTN的同步方案主要有两种:(1)采用同步以太作为时钟频率同步:源站点通过以太物理层的Bit流携带从BITS或其他源获得的高精度时钟信息,接收节点可以从以太物理层中同时恢复数据和时钟信息;(2)采用IEEE1588 V2作为时间同步:支持高精度时钟协议,实现时钟同步,所有网元要支持1588V2协议。

PTN时钟/时间的同步规划设计原则如下:①基本参照SDH/MSTP设备;②时钟/时间源采用主备方式。通过带外接口将时钟源注入网络;③合理规划时钟同步网络,避免时钟互锁,成环;④线路时钟跟踪应遵循最短路径要求;⑤对于时钟长链给予时钟补偿;⑥在穿通15个节点时,承载的时间精度累计偏差不超过900ms;⑦CES业务时钟同步方案,优选重定时方式,次选自适应方式。

9 PTN网络的网管系统及DCN规划

篇(5)

【关键词】公路网评价;分形理论;技术评价;覆盖形态;分形分维

0.引言

道路交通体系是城市机能运转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路网规划评价理论与方法在逻辑分析、量化分析、设计方法层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分形几何学”作为一种新兴学科已经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由于公路网从形态上符合分形理论,所以,作为理论基础将其应用于公路网规划评价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

1.分形理论介绍

1.1分形的概念

“分形”用来描述自然界中传统欧氏几何所不能描述的一些复杂而无规则的几何现象,如变幻莫测的云彩、雄浑壮阔的地貌、回转曲折的海岸线、动物的神经网络、不断分叉的树枝、纵横交流的血管、烧结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尺寸的聚积团等等,这些现象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不规则、不光滑。

分形的定义:其组成部分和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形,这里的“某种方式”是“自相似”或“自仿射”[1]。

1.2分形的维数

分形几何学的数学量度是分形几何形体的维数,它不是整数而是分数,它的计算是分形几何的创立者们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产生的。

分形几何形体的本质属性是自相似性,而这一自相似性一定是在同一形体的不同层次之间(不论是对自然形体的不同程度的放大,还是对人工形体迭代操作所得到的不同代)得以体现的。因而,分形几何形的维数正是在形状的不同层次的比较之间所反映出来的规律。这一规律所代表的是分形几何形状在空间中的扩张趋势。维数越大,就表明它在空间的扩张趋势越强,形状本身的变化可能性也越丰富。对于不同类型的分形几何形体,分形几何学定义了三种不同的维数计算方法:自相似维数、量度维数和格数维数[2]。

自相似维数针对的是人工操作所形成的分形几何形体,它的层次体现在相邻的父代(即操作起始)和子代(即操作结果)之间,由于每个父代和子代之间执行的都是同样的人工定义的规律,因而自相似维数在不同的层次之间、或在形体不同的代数之间保持的是稳定的常数。

量度维数、格数维数针对的则是完全自然的形体,它们要把自然形体的层次揭示出来,就必须依据某种分析手段。在这方面,量度维数靠的是把自然线条简化成分辩率不同的折线,格数维数依靠的是把自然形体简化成分辩率不同的位图,它们都在不同的分辩率下形成不同的简化结果,并以之展现出形体本身原有的层次,再通过对这些结果的比较计算出维数的数值。量度维数和格数维数实际上都是一系列存在微小差异的变数,其趋势能反映出自然形体的构成规律。

格数维数适用于一般的自然形状。它用不同密度的格网来覆盖形状,计算形状所占据的格子数,并通过比较不同密度下格子数的不同来判断形状的维数。在理论上,格数维数的数值等于自相似维数。

2.公路网评价指标体系

路网的基本功能是满足最多的人以最少的时间到达最理想的目的地。而对路网的评价是公路网规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和综合评价,其中技术评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公路网覆盖形态则是技术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图1所示。

图1 公路网规划评价体系

公路网络的覆盖形态描述了公路路线在区域中的覆盖状况,常用“覆盖率”和“覆盖深度”进行定量描述,比其它指标更深入、更直观、更准确的反映公路网的状况。然而,在过去路网的评价中,常用路网密度描述道路的密集程度, 路网密度指城市中所有的道路总长度与城市总面积之比。该指标只能反映公路网建设的总体规模与水平,不能对路网的具体分布特征进行准确的描述。例如,具有相同长度的公路按不同均匀程度分布在相同面积的区域上,显然其密度指标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这两个路网的分布特征是不同的。而基于分形理论的公路网覆盖形态评价模型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近似算法,为路网覆盖形态指标的评价提供了较好的工具。

3.分形理论在公路网评价中的应用

3.1分形分维用于公路网评价的可行性

将分形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分形的特征应用于工程实践,是由于分形中的自相似特性,可以是绝对意义上的自相似,也可以是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而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正是公路网技术等级规划思路中的理论依据。

自相似性存在有类属层次,级别的多种相似。在级别相似中,级别最高的是整体,级别最低的称为生成元,级别差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就越高,级别差越大,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就越低,最终导致相似性消失。公路研究时用的分形几何中的生成元和分形图正好与公路线路和公路网两个层次之间的概念是对应的。

公路网规划是一种工程实践,其中所运用的分形为统计意义下的自相似理论。公路线路与公路网是公路中微观、宏观两个不同层次上的“子母”型事物,在它们之间需要有一种特性参数来划分其中的过渡特征,且参数越少越好。在已往的公路网评价中,不论是公路线路的技术参数(如地理位置、里程、技术等级等),还是公路网的技术参数(路网密度、平均技术等级等),都无法完全满足路网规划评价要求[3]。同时,由于公路网在局部和整体上的相似性,并不是在任何尺度上都成立的,通常只是在无标度区尺度范围内才成立。无标度区是指自相似性存在的尺度范围,即自相似性存在的区域。因此,考察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分形特征时必须在无标度区内进行考察。

正是由于分形有无标度区间的概念所以可以方便的解决公路“载荷”之中的输送与集散两种特征背向功能的统一。在分形区间中又可解决公路这个“载体”网中的干支关系,且无论干支层次关系中有多少层次,都可用分形维数进行分析研究。因而,分形特征的分维数为路网规划评价过程提出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3.2分形理论应用于公路网规划的理论依据

路网覆盖度,就是在公路网规划中运用分形理论中的分维数求出的评价指标。下面就路网覆盖度的含义及应用进行分析和说明。

我们用网络边长为r的方格网覆盖所分析的区域,设其中有交通线路通过的网格数为N(r),当r变化时,N(r)也随之变化,就形成r-N(r)曲线。

分形理论对分维的定义方法如下方程式:

D(ri)=

将上式进行转换,用差分代替微分可得到:

D(ri)=-

公式中:为第i次细分公路线网后的网格边长,r(i-1)为第i-1次细分公路线网后的网格边长,N(ri)为第 i 次细分公路线网后有公路线路通过的网格数,Nr(i-1)为第 i-1 次细分公路线网后有公路线路通过的网格数,D(ri)是分维数[4]。

以下举例来说明以上理论。设在一个边长为 r 的正方形网格内有一条公路线通过(如图2中a),将该正方形四等分,分成4个边长为r/2的小正方形,形成新的覆盖网格,这时道路通过状况有四种不同的情况(如图2中b-e)。

图2 不同道路覆盖形态下的分维数

有上面公式计算可得:

当这四个正方形均有道路通过时,计算出 D=2;

当有三个正方形有道路通过时,计算出D=1.58546;

当有两个正方形有道路通过时,计算出D=1;

当只有一个正方形有道路通过时,计算出D=0。

由此可知,分维数在是否有公路线通过的意义上,反映出新网络与原网络的相似程度。当 D=2时,具有完全的自我相似性(因为这时细分正方形前后的情况完全相似,每个方格内均有公路线通过)。因此,可用相似分维数D来定义网络覆盖度。覆盖度反映了路网均匀性的量化程度,在同样的路网密度情况下,公路线分布越均匀,路网覆盖度指标值越高,因而它比路网密度指标提供了更多的特征信息。

3.3分形理论用于路网规划评价的重要意义

由于用于路网规划评价的路网密度指标只是反映了路网建设的总体规模与水平,易于进行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非常适用于研究交通网络的宏观规模,但对于路网具体分布特征的描述则仍然不够完善。当把相同长度的道路按照不同均匀程度布置在同样面积的区域上时,它们的密度指标是相同的,但所发挥的作用却有差异[5]。而交通网络分布的均匀程度在路网规划合理性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交通网络的均匀分布促进不同地区的均衡发展,而密度指标通常遗漏了路网规划中重要的网络分布特征的信息。

公路网的空间布局及网络分布具有自相似性,符合分形的特征,因而可以应用分形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基于分形理论的路网覆盖形态评价模型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近似算法,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引用不同种类的分维,应用于公路网络的分形研究,也可以用来分析公路网络的空间几何特征、空间密度特征、空间复杂程度以及空间连通性特征等,可有效得出公路网的适应性、可达性和连通性,为路网覆盖形态指标的评价提供了较好的工具。因此,引进基于分形理论的网络覆盖评价指标对于路网规划规模的合理性评价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分形理论用于公路网络规划评价,不仅反映了网络密度指标所反映的公路网络建设的总体规模与水平,而且分维数的应用为描述网络覆盖的深入程度、网络分布的均匀程度等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然而本文主要是从路网覆盖量均匀的角度来评价路网的总体分布的,但路网分布规划毕竟是一个多层次的问题,存在许多影响着一个地区的路网发展与预测的自然、地理、经济等不同因素,因此,在计算路网覆盖度 D 时,应该加入多重分形的思想,对于一个系统的分析,应该多方位、多角度透彻的考虑各方面的影响,才能使每条线路都得到充分的应用,达到最大的效益。 [科]

【参考文献】

[1]金以文,鲁世杰著.分形几何原理及其应用[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李后强,程光钱.分形与分维.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3]张铮,陈亮.基于分形理论的区域路网覆盖性评价研究.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3.

篇(6)

关键词:packet tracer 企业园区网 VLAN NAT PAP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1-0053-02

1、引言

计算机网络实训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许多院校的网络实训设备不足或相对落后导致,学生不能上机操作,很多实训项目不能很好的展开。为解决上述问题,许多学校采用模拟软件来进行网络实验教学。实践证明,模拟设备不仅能突破资金和条件的限制,而且弥补了真实网络环境下的许多不足。Cisco网络技术学院开发了Cisco网络设备及网络环境构建的模拟软件PacketTracer。该软件将实际模拟和可视化体验合二为一,起到了很好的网络环境模拟作用[1]。对于组建大型的企业园区网也能够进行非常模拟的逼真。

2、方案设计和实现

2.1 情境假设

在本例中,为了使方案具有代表性,将企业的部门简化为销售部和财务部,具体如下:

(1)销售部和财务部各有两台电脑,各部门之间要隔离广播流量;

(2)企业要建立自己的FTP,WEB服务器,并且根据需要能够限制不同部门的访问;

(3)企业已经申请了若干公网地址,供企业内网接入使用;

(4)公司内部使用私网地址。

2.2 拓扑图设计

根据假设的情境,我们利用Packet tracer构建虚拟的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在设计中我们采用当前流行的三层网络结构,即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核心层将各分布层交换机互连起来进行穿越园区网骨干的高速数据交换。汇聚层负责将访问层交换机进行汇集外,且为整个交换网络提供VLAN间的路由选择功能。访问层交换机主要为终端用户提供接人点服务[2]。

在图1中,三层交换机switch2作为核心交换机,与它相连的server0和server1分别为web服务器和ftp服务器,对内对外提供服务。Router0模拟边界路由器,router1模拟公网路由器,PC4模拟公网的一台计算机;三层交换机switch0和swtch1为汇聚层交换机,用于销售部和行政部的网络流量汇聚和VLAN间路由;二层交换机switch0、switch1、switch2、switch3为接入层交换机;pc0、pc1、pc2、pc3分别代表内网计算机。

2.3 项目实施

2.3.1 IP规划

IP地址的合理规划是网络设计的重要环节,大型计算机网络必须对IP地址进行统一规划并得到有效实施。IP地址的规划既要有效的利用地址空间,又要体现出网络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层次性,同时能满足路由协议的要求。IP地址规划的好坏,影响到网络路由协议算法的效率,影响到网络的性能,影响到网络的扩展,影响到网络的管理。

2.3.2 接入层交换机配置

接入层交换机的主要配置是实现局域网的隔离,为了实现局域网安全隔离我们需要划分VLAN(虚拟局域网),划分VLAN主要出于3方面的考虑:(1)基于网络性能的考虑。对于大型网络,现在常用的协议是广播协议,当网络规模很大时,网上的广播信息会很多,形成广播风暴,引起网络堵塞。而广播信息不会跨过VLAN,这样就缩小了广播范围,提高了网络性能。(2)基于安全性的考虑。不同VLAN的微机是不能互相通信的。(3)基于组织结构上考虑。同一部门的人员分散在不同的物理地点,我们可以跨地域将其设在同一VLAN之中,实现数据安全和共享[3-4]。我们以销售部的Switch0为例说明VLAN的划分。

Switch0>en //进入特权模式

Switch0#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模式

Swithc0(config)#vlan 10 //将vlan10划分到销售部

Switch(config)#int fa 0/1 //进入端口模式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将所属端口分配到VLAN中

通过这样的配置方法将switch0和switch1的fa0/1口分配到销售部所属的vlan10中,switch2和switch3的fa0/1口分配到财务部所属的vlan20中。通过测试,相同的vlan内可以通信,不同的vlan之间无法通信,从而实现了局域网的安全隔离。

2.3.3 汇聚层交换机的配置

汇聚层除了负责将访问层交换机进行汇集外,还为整个交换网络提供VLAN间的路由选择功能。VLAN间路由主要有单臂路由和虚接口(SVI),根据本例情况我们选择虚接口的方式来实现VLAN间路由。我们以汇聚层交换机switch0为例来说明svi的配置方法。

Switch0#configt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模式

Switch0(config)#int vlan 10 //进入虚接口

Switch0(config-if)#ip add 192.168.11.1 255.255.255.0

//配置地址,作为PC1的默认网关

Switch0(config-if)#no sh //开启端口

根据方案要求,我们允许财务部的主机能够访问FTP服务,而财务部的主机不允许访问,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访问控制列表来实现访问流量的控制。根据访问列表的配置规则,我们决定在三层交换机switch0上进行过滤。具体配置如下:

Switch0#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模式

Switch0(config)#access-list 100 permint tcp any host 192.168.16.1 eq www

//允许销售部主机访问web服务,未明确说明的FTP服务则被禁止访问

Switch0(config)#int fa 0/1 //进入端口

Swithc0(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0 in //将规则应用到端口

2.3.4 核心层交换机的配置

核心层的功能是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设计时使其尽可能地交换分组以使网络中的通信传输达到最佳,而且必须能够实现可扩展协议和技术,备选路径以及负载均衡。在本方案中主要涉及到路由的配置,方法如下:

Switch2#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模式

Switch2(config)#ip routing//启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

Switch2(config)#ip route 192.168.11.0 255.255.255.0 192.168.13.1

//指向内网的静态路由

Switch2(config)#ip route 192.168.12.0 255.255.255.0 192.168.13.1

//指向内网的静态路由

Switch2(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72.16.1.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指向外网的默认路由

2.3.5 边界路由器的配置

由于公司只申请了少量的公网IP地址,同时又需要将内网的FTP和WWW服务到公网上,因此需要用到NAT技术。NAT,中文意思是“网络地址转换”,它是一种把内部私有网络地址(ip地址)翻译曾合法网络IP地址的技术,它能够有效的节省公网IP,同时能把内部地址隐藏,通常用在末节网络中[5]。在本方案中分别用到静态NAT和动态NAT。

Router(config)#int fa0/1

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 // 定义内部接口

Router(config)int serial0/0

Router(config-if)#ip nat outside //定义外部接口

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0.0 0.0.255.255

//定义转换的内部地址

Router(config)#ip nat pool qiyeneiwang 200.1.1.2 200.1.1.10 netmask 255.255.255.0

//定义公网地址池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pool qiyeneiwang

//将内网主机地址转化为公网地址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5.1 200.1.1.11

//将FTP服务到公网上

Route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6.1 200.1.1.12

//将WWW服务到公网上

在边界路由router0接入广域网的一端串行接口S0/0上,为了增强安全性,设置了PPP协议的PAP认证。PPP协议(point-to-point)是为了在同等单元之间传输数据包而设计的简单链路层协议。PPP有CHAP和PAP两种认证方式,本方案采用第二种方式,具体如下:

Router0(config)#username hello password 0 hello123//定义用户名和密码

Router0(config)#int ser0/0//进入端口模式

Router0(config-if)#clock rate 64000//定义时钟频率

Router0(config-if)#encapsulation ppp//封装PPP协议

Router0(config-if)# ppp authenticaiton pap//授权PAP认证

Router1(config)# int ser 0/0 //定义用户名和密码

Router1(config-if)#encapsulation ppp//router1端封装PPP协议

Router1(config-if)#ppp pap sent-username hello password 0 hello 123//router1端 发送用户名和密码验证

通过这样的配置,实现了内网和广域网的互联。

2.3.6 服务器和客户机设置

Packet tracer提供了模拟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功能,在本方案中只模拟了FTP和WEB服务。服务器和客户机只需要设置相应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就实现了基本的功能。

2.3.7 测试

在客户机一端通过PING命令,内网中的销售部可以访问WEB服务,财务部可以同时访问FTP和WEB服务,同时内网中的任意一台计算机可以访问外网,外网中的计算机也可以访问内网中FTP和WEB服务。

3、结语

Packet tracer作为cisco公司开发的一款模拟软件,能比较真实的模拟计算机网络中绝大部分的网络实验,但是一部分实验还不能进行有效模拟,比如VRRP,策略路由等不支持,需要借助真实的网络设备来完善教学,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一款优秀的网络设备模拟软件,并且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

参考文献

[1]唐灯平.利用Packet Tracer模拟组建大型单核心网络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

[2]杨阔,王立军,孟祥鹿.基于packet tracer的校园网络设计仿真[J].中国电子商务.2010,(12).

[3]唐灯平,吴凤梅.利用路由器子接口解决的网络问题[J].电脑学习,2009(4).

[4]唐灯平.利用ACL构建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研究[J].有线电视技术2009,(12).

[5]高峡,陈智罡,袁宗福.网络设备互联学习指南[M].科学出版社,2009,(4).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增值业务;网络规划;发展思路;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3-0170-03

增值通信网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就是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市场与产品,如前端的规划和密切合作,实现市场、网络的发展和良好的匹配,建立公共的业务技能,业务集中管理,统一服务接入网络的目标架构。围绕重点产品,利用先进的平台,整合和优化网络结构,加快网络演进。现在以彩铃业务作为一个例子,阐述数据服务在规划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供参考。

1 主体核心平台的建构

业务网络核心部分主要由管理平台、能力平台和应用平台三部分组成,三者相互关联、和谐统一、资源共享。管理平台集中了业务平台的公共管理职能,包括认证、鉴权、CP/SP的业务管理以及经营秩序的管理。业务平台主要职能集中在业务定购,促进SP的统一管理,集中经营管理,用户统一认证,管理平台统一的业务出版,统一的业务接入的实施和建设能力的平台,提供了各种基本的业务技能和适应功能,包括语音、短信、彩信、下载、定位、定制铃声、流媒体、支付等类似的平台整合,可以实现统一对外开放;各种具体应用、业务逻辑执行环境、门户、个性化管理功能,可以调用能力平台的通用能力,使用管理平台统一认证平台功能,减少重复建设。

彩铃平台作为能力平台的一种,已经实现了对固网和移动业务的整合。以下以某省为例,对彩铃平台的情况进行分析和介绍。

某省运营商彩铃平台采用管理与呼叫节点合设的方案,承载、移动和固网彩铃用户。随着互联网增值业务的发展,天翼live、爱音乐、189邮箱等知名品牌业务的推出,将互联网增值业务不断进行深化。向用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已经成为提升业务价值的重要服务手段之一。

彩铃采用灵活的软件平台,基于CTI USDP架构,适合第三方接入合作和业务拓展。即可支持ISUP协议,可以支持SIP、SIP-T的后续协议,实现平滑升级。和中央音乐平台(IMUSIC)实现对接,实现全国资源共享。现有问题:搜索和定制自定义振铃音通道相对不足;家庭SP的客户少,缺乏吸引力,自定义振铃音的内容构成相对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顾客需求。

2 发展思路

七彩铃音业务已成为继短信后增值业务的一个新亮点。它对原有的业务不存在任何替代性,带来的是全新的收益,给客户带来彰现个性的美好感受,能有效地提高用户的忠诚度。目前正处在业务飞速发展的时期,业务收益高,可以考虑与其他语音增值业务进行捆绑,籍此提高业务的

黏性。

2.1 客户群定位

彩铃及其他增值服务,其业务发展也必然要经历导入期、发展期、成熟期这三个阶段。对于每一个阶段,其客户群策略应进行调整。在产品导入期,应抓住其作为时尚的个性化服务的最前沿的位置,自定义铃声服务的新颖性和时尚的特点,率先吸引年龄在18~25岁的人群尝鲜种子客户定制铃声。当超过10%的渗透率,即自定义振铃音业务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需要为出发点的自定义振铃音实现价值,使用种子的客户和产品的定价营销策略,以扩大客户规模,使客户了解定制铃声使用价值的客户群目标客户群,将年龄段从18~25岁之间的用户组向25~40岁的社会人口扩张。定制铃声顾客的普及率大于50%,进入成熟阶段,定制铃声的客户已逐渐饱和,需要将焦点切换到铃音产品,通过创建自定义铃声丰富的文化定制铃声音刺激定制的客户重复购买铃音,继续推动定制铃声业务

发展。

2.2 固网彩铃定位

目前七彩铃音的保存固定网络用户是家庭和政企用户和商业用户,作为家庭的SP客户少,缺乏吸引力,家族七彩铃声短期内发展缓慢,用户主要是指政府、学校、医院、金融、保险和其他企业机构和商店,七彩铃音业务作为有声的形象载体,是促进品牌宣传的重要工具,为此七彩铃音将以政企客户为关注焦点,集中发展。

2.3 移动彩铃定位

移动主要是年轻的客户定制的彩铃,客户群仍然是以年轻的客户群为主。主要包括学生团体、青年学生和年轻白领的时尚。群体包括大学和中学的学生,以大学生为主。另外,时尚青年和年轻白领定制铃声服务的重要目标客户,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相对于学生群体,他们会更容易接受定制铃声服务,并支付相对较高的租金。

3 营销政策与客户策略

由于各省公司拥有全省的产品管理,市场营销和定制的铃声数据排序接口,从而涉及全省领先的公司会更容易实现产品和平台的营销模式。全省领先的营销方式,可能包括针对个人用户推出的“积极营销计划”、“精准营销计划”和“用户成长计划”。“积极营销”就是以短消息的形式,积极为用户提供咨询定制,并通过铃声通道和功能的升级信息,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方式,以便在同一时间。“精准营销”是基于对用户服务的状态(振铃音、消费行为的用户、活跃用户的喜好定制沉默用户)、企业和品牌属性、市场细分的研究。“用户成长计划”是根据用户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消费指南。如:为广大用户的消费行为,可以建议自由定制铃声配套产品(即通过短信、WAP、IVR产品的铃声定制);活跃用户指导使用音乐盒。定制铃声容易被接受用户的单一费用,以引导用户尝试,使用的用户以简化费用结构的尝试(定制铃声的月功能费与音乐盒产品打包成大的套餐进行推广)业务。本地化和本地化、市场调研和消费特点相结合,使这个全省定制铃声的声音更丰富、更“声”“色”兼具。

4 市场推广策略

4.1 营销平台的建设,提供定制的铃声及专门的营销工具

在新的市场从大众营销需求点,通过目标客户的需求特点和不同群体对个性化铃声的内容,以不同群体的需求为导向,加强知识和经验及市场发展的统一。在市场中以加强功能费用和铃声相结合的产品包装设计,以“适合”的客户体验内容提升他们对定制的铃声价值的认可,并通过顾客属性挖掘,实现营销精细度与高效率。

4.2 加强独立的推广能力

如设立短信营销俱乐部,以实现手机用户通过短信查询七彩铃音、下载七彩铃音、设置默认的七彩铃音等功能,在同一时间实现运营商对七彩铃音用户进行分类管理,根据类别不同的用户组发丰富多彩的铃音建议消息,对七彩铃音下载用户采用积分式管理。

5 参照移动模式,跟唱片公司联手减少SP环节

在规划期间:自定义铃声平台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应首先集中处理能力和稳定平台的建设,并逐步扩大和规范应用程序界面,为进一步拓展业务空间提供支撑平台。正如2011年,扩大系统容量。提高和改善国家的爱音乐平台和省音平台接口,跨省的色彩振动下载,跨省企业音调的管理等功能。音乐盒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实时接口功能。2011~2012年优化七彩铃音播放平台,支持基于IP播放功能,完善、丰富的平台定制的铃声定制,推广功能在后期规划,网络演进同步,可考虑推广多媒体定制的铃声服务。

6 结语

在定制铃声等通讯增值业务中,应建立自己的企业品牌,注重以人为本,为不同年龄组、用户组的属性,发展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和有价值的商业品牌。在现有业务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实时跟踪新技术,抓住机遇,适时推出新业务,吸引更多的用户。目前网络增值只是在各种形式的服务及业务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具有类似功能的业务的一部分,注意应支付给类似的业务集成,包括网络集成和业务集成,使网络结构更清晰化,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化,有利于企业管理和用户对服务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沈宏博.数据业务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向涛.网络发展滚动规划学[M].西风网络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