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防范电信诈骗建议

防范电信诈骗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8 15:40: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防范电信诈骗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防范电信诈骗建议

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我不是卡卡”为你整理了这篇市民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电信网络诈骗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精神上和财产上的损失,也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愈加呈现出手段高科技化、形式多样化、作案隐蔽化的特点,防范打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为了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范意识,远离电信网络诈骗,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于2020年11月30日至2020年12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就“南京市民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A、男(43.5%)

B、女(56.5%)

2、您的年龄:

A、18-22岁(8.9%)

B、23-35岁(53.2%)

C、36-59岁(30.6%)

D、60岁及以上(7.3%)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6.5%)

B、中专、初中(14.5%)

C、大专、高中(29.8%)

D、本科及以上(49.2%)

4、您的职业情况:

A、在校大学生(4.0%)

B、企业(33.1%)

C、学校、研究机构(7.3%)

D、政府及事业单位(24.2%)

E、自主创业(14.5%)

F、自由职业(16.9%)

5、您是否了解电信网络诈骗及其手段方式?

A、非常了解(12.9%)

B、比较了解(38.7%)

C、基本了解(33.1%)

D、不太了解(9.7%)

E、不了解(5.6%)

6、您周围是否有电信网络诈骗发生?

A、是(75.8%)

B、否(24.2%)

7、您有没有接到过诈骗电话或短信?

A、有(79.8%)

B、没有(20.2%)

8、您遇到的是何种诈骗类型(多选):

A、征婚交友诈骗(6.5%)

B、刷单诈骗(34.7%)

C、冒充“公、检、法”诈骗(31.5%)

D、冒充客服诈骗(32.3%)

E、网络贷款诈骗(29.0%)

F、招聘诈骗(30.6%)

G、中奖诈骗(25.0%)

H、其他诈骗类型(16.1%)

I、没有遇到过网络诈骗(20.2%)

9、如果您遇到疑似诈骗的电话会怎么办?

A、故意和对方斡旋(8.9%)

B、不理会,直接挂断(61.3%)

C、将电话加入黑名单或者标记诈骗电话(29.8%)

10、就个人而言,您认为您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如何?

A、非常强(16.1%)

B、比较强(53.2%)

C、一般(19.4%)

D、比较弱(8.9%)

E、非常弱(2.4%)

11、您在何种情况下会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告知(多选):

A、购买火车票飞机票、预定酒店(58.9%)

B、网上购物、订餐(39.5%)

C、办理会员卡(29.8%)

D、注册网站(34.7%)

E、填写街边发放的调查问卷(21.0%)

F、填写报名信息登记表(42.7%)

G、连接公共场所的WIFI(10.5%)

12、填写了个人信息后,您是否有注意个人信息保密工作?

A、有(64.5%)

B、没有(35.5%)

13、您是否学习了解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有关知识?

A、是(60.5%)

B、否(39.5%)

14、您认为电信网络诈骗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多选):

A、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快,形式多样,迷惑性强(49.2%)

B、个人信息泄露严重(59.7%)

C、个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较低(39.5%)

D、犯罪成本低,惩戒力度不够(52.4%)

E、电信、银行等部门存在监管漏洞(39.5%)

F、诈骗的手法简单,容易传播及被仿效(33.1%)

G、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宣传力度不够(29.8%)

H、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相应的风险也越来越大(21.0%)

15、在您看来,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多选):

A、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58.9%)

B、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力量,并加大对其经费的投入(55.6%)

C、建立完善公安机关与电信、金融部门的联防体系(59.7%)

D、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严惩侵犯公民信息犯罪(55.6%)

E、严格落实电话卡实名制,增加诈骗活动的风险和难度(52.4%)

F、加强行业监管,减少行骗空间(39.5%)

G、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35.5%)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人数124人,其中男性54人(43.5%),女性70人(56.5%)。接受教育情况:61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调查总数的49.2%,其余63人为大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调查总数的50.8%。年龄情况:18-22岁11人(8.9%),23-35岁66人(53.2%),36-59岁38人(30.6%),60岁及以上9人(7.3%)。职业情况:在校大学生5人(4.0%),企业41人(33.1%),学校及研究机构9人(7.3%),政府及事业单位30人(24.2%),自主创业18人(14.5%),自由职业21人(16.9%)。

参与调查的124人中,超过半数(84.7%)的人对电信网络诈骗及其手段方式有一定的了解,75.8%的人周围有电信网络诈骗发生,79.8%的人接到过诈骗电话或短信,这些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主要是刷单诈骗(34.7%)、冒充客服诈骗(32.3%)、冒充“公、检、法”诈骗(31.5%)、招聘诈骗(30.6%)、网络贷款诈骗(29.0%)等方面。如果遇到疑似诈骗的电话,61.3%的人会不理会,直接挂断,29.8%的人会将电话加入黑名单或者标记诈骗电话。

就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而言,16.1%的人认为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非常强,53.2%的人认为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比较强,19.4%的人认为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一般。调查显示,参与调查者主要在以下五种情况下会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告知,包括:购买火车票飞机票、预定酒店(58.9%);填写报名信息登记表(42.7%);网上购物、订餐(39.5%);注册网站(34.7%);办理会员卡(29.8%)等。在填写了个人信息后,64.5%的人会注意个人信息保密工作。

从调查结果来看,60.5%的人学习了解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有关知识。在参与调查者看来,电信网络诈骗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个人信息泄露严重(59.7%);犯罪成本低,惩戒力度不够(52.4%);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快,形式多样,迷惑性强(49.2%);个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较低(39.5%);电信、银行等部门存在监管漏洞(39.5%)等。对于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建立完善公安机关与电信、金融部门的联防体系(59.7%);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58.9%);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力量,并加大对其经费的投入(55.6%);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严惩侵犯公民信息犯罪(55.6%);严格落实电话卡实名制,增加诈骗活动的风险和难度(52.4%)等。

三、建议与意见:

关于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参与调查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与意见: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进一步规范完善电信网络诈骗的执法程序、执法流程、执法行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同时加大法律法规对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信息等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成本,从而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

篇(2)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公安机关负有专责,但又不仅是公安机关的事。不管你愿不愿意,谁都可能接触到电信网络诈骗。手机、座机、网络上显示的很多信息,很可能夹杂着欺骗的勾当。人人都应该有防骗的意识,守住不上当的防线。韦健同电信网络诈骗斗争的经验、方法不但对办案人员有参考价值,普通群众也可以借鉴。

斗智,炼成技术专家

电信网络诈骗成为突出的社会现象,是在2000年前后。“某某公司举行庆典,您的手机号被幸运抽中二等奖,请速来电话联系……”这类针对手机用户的骗术一时很嚣张。骗子往往假冒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知名公司,很多被害人给上海公安机关打电话报案,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这种利用移动通信和网络实施诈骗的全新犯罪,与以往诈骗案件很不相同,公安部门侦破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当时,韦健是一名刑警,并无电信专业背景。组织的安排,让他走进了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的新领域。

韦健沉下心来,对电信诈骗的整个流程进行分析,访问了数十个被害人,仔细询问每个人被骗的过程。有了点底数,可上阵还是屡屡失败。骗子并不容易抓到,有了线索,识破了骗子的招数,可骗子还是逃脱了。好几次他们被骗子牵着鼻子跑。骗子随时变换手法,破案就如同一场拉锯战:他们发动进攻,骗子来个遁形;他们步伐放慢,对方又大举反攻,猖狂一时。遭遇挫败的韦健头脑中也闪过离开这个岗位的想法,可一想到被害人遭受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内心煎熬,想到警察的天职,他决定坚持下去。怀着强烈责任感去刻苦钻研,韦健侦破电信诈骗案的本领突飞猛进。有一次,韦健参加一个通信技术交流会。会后有人问他:“您是哪个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说自己根本没读过计算机专业,对方大吃一@。

新领域的很多事情,现成的专业知识也不够用。韦健曾经向几位电信工程师请教,涉及诈骗手法,专家也一脸茫然。“白的不研究黑的”,有的专家对电信诈骗的花招惊诧莫名,“怎么能这样?”“不太可能!”韦健侦破电信诈骗案的很多知识都不是学来的,全靠个人在工作中总结、体会。多年摸爬滚打后,韦健渐渐成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行家里手。2009年,韦健被公安部聘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特邀专家。

斗勇,勇者胜的诠释

搞电信诈骗的人以身试法,胆大妄为,而又诡计多端。与这些人斗争,虽然不像两军厮杀一般惨烈,也是剑拔弩张,令人身心俱疲。谁懈怠、怯懦,就可能先败下阵来。韦健对电信网络诈骗向来嫉恶如仇,破案是他最关切的事,办起案来勇往直前。“两军相争勇者胜”,韦健和同事用累累战果诠释了当今“勇者”的内涵。他们相继侦破了长宁“2009.2.24”特大电信诈骗案、“2009.6.16”特大电信诈骗案、“2010.6.1”电信诈骗案、杨浦以购买消费卡为名系列诈骗案、以网购机票为名系列诈骗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网络无国界”,有些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身居外国遥控指挥,侦查、抓捕非常麻烦。2010年12月,韦健赴菲律宾侦办电信诈骗团伙案。到了菲律宾,离圣诞节没几天了,韦健和侦查员们绞尽脑汁,利用各种资源寻找线索,雇了当地的司机天天加班办案。没几天,当地司机不肯干了,多给加班费也不干。这位司机发感慨:“华人勤奋我见多了,可是没想到中国警察干活这么拼命!”依靠拼脑力、拼体力、拼毅力,专案组最终大获全胜。经过司法程序,韦健等人将24名犯罪嫌疑人悉数押解回国。

2013年底,韦健一行到柬埔寨侦办一起涉案金额高达2000万元的电信诈骗案。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们一身当地人打扮,在柬埔寨金边转悠。经过对多个可疑目标的甄别,他们确认了诈骗窝点的确切地址,配合柬埔寨警方将团伙成员抓捕,押解回上海。

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遍布天南海北,抓捕常常是长途奔袭。动作稍慢,犯罪嫌疑人就闻风而逃。破案的关键在于反应机敏、行动快。为了抢时间,韦健和同事们总是“说走就走”,争分夺秒地工作。2015年5月的一天,上海市公安局召开打击电信诈骗新闻会。会15时开始,14时电话联系时,韦健还说“车已经过了高速收费站”。14时20分,他就调转车头,直奔虹桥机场,去调查一起手机木马诈骗案件。雷厉风行的动作使这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连木马病毒制作者也被缉拿归案。

斗法,筑起反诈骗的铁壁铜墙

一起电信诈骗案件从幕后策划到打电话、发短信,再到提取现金,涉及网络、通信、银行等部门。侦查员必须精通网络、通信、银行等领域的知识,还要争取有关行业、部门的支持,协同作战。韦健早就有一个梦想:建立一个平台,整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所有资源,全社会齐心合力,让警察不再孤军奋战。他的愿望于去年实现了。2016年7月17日,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正式成立。中心由上海市公安局牵头并会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银监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通信、金融监管部门,深度整合资源,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金融清算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联合入驻,打击、防范、治理一体化运作。韦健担任该中心负责人。

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成立后,韦健和他的团队大显身手。他们打破银行、通信行业之间的壁垒,实现涉案资金的及时冻结和违法账号、手机的及时封堵,还主动进攻,整合各种情报资源,建立大数据分析研判机制,组织开展精确打击行动。针对近年来多发、造成重大危害的手机木马短信诈骗和假冒QQ、微信熟人诈骗等犯罪类型,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在案件汇总和情报梳理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前往犯罪主要输出地开展驻点侦查,将更多的案件扼杀在源头。

篇(3)

关键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反洗钱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0077-04

一、引言

(一)研究意义。近年来,新型的电信网络犯罪越来越严重,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为遏制态势发展,国家层面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国务院已召开三次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制定了《电信诈骗涉案账户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了《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但从电信诈骗犯罪防控情况看,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其中之一是犯罪分子使用的大都非本人银行账户,且掌握着他人批量账户,从而加大了案件的侦办难度。可见,假名、匿名账户是电信诈骗犯罪重要作案平台,如何从源头上堵住此类账户成为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防控的关键。

(二)样本选取。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对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大,犯罪分子出现了向中西部地区、地级市转移的趋势,宝鸡市虚假冒名开户现象有所抬头。为有效遏制虚假冒名开户风险蔓延,自2016年3月起宝鸡银行类义务机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宝鸡市中心支行办公室关于加强客户身份审核防范虚假冒名开户的通知》要求,开展了特定对象的排查整治工作。截至2016年9月,宝鸡已先后开展排查工作5次,涉及被冒用身份信息101个,辖区19家银行类金融机构涉及相关身份信息开立账户的多达16家。101个被冒用客户身份信息中,共有65个身份信息在上述机构开立账户159个。经各机构开展客户重新识别,有58个身份信息开立的120个账户存在异常,分别占排查出身份信息、开立账户的89.2%、75.5%。

二、特征分析

通过对宝鸡101个被冒名客户身份信息、账户开立过程、开立账户交易、重新识别情况的汇总分析,区域虚假冒名开户情况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被冒名客户身份信息特征。从地域分布来看,基本为异地,涉及全国19个省,其中以四川、广东、湖北、贵州省居多,占全部身份信息的44.5%(见图1)。从年龄结构来看,20岁-30岁(含)年龄段为主要被冒用人群,共有59个,占比为58.4%;其他依次为30岁-40岁(含)年龄段,占比为19.8%;20岁以下、40岁以上年段相对较少,占比为11.9%和9.9%(见图2)。从性别占比来看,大多为男性,占比为87.1%,但2016年5月后新收集的信息显示,女性群体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冒名开户者特征。一是结伴、流动开户特征明显;二是与证件本人外貌相似度极高、年龄相仿,但口音与证件归属地明显不符;三是业务办理过程中,多假借玩手机刻意躲避摄像头;四是对银行业务办理流程、考核机制等较为熟悉,会将身份证信息背熟以应对银行询问,并常以投拆为借口对柜员施压;五是业务办理多选择小微支行、智能柜员机等管控薄弱环节。

(三)冒名开立账户特征。从账户开立情况看,冒用者在机构选择上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其次为邮政储蓄银行;地理位置上主要是市区银行类机构集中地段或火车站、汽车站、酒店等交通居住便利地段;办理业务时间多选在交接班时间,早十点、中午十二点、下午四点半左右为高发时段。

从开立账户数量看,开立单一账户有31人,占58个异常身份信息的53.5%,开立账户最多的是12个,涉及1人,占比为1.7%。其他依次为13人开立2个账户、6人开立3个账户、5人开立4个账户、各1人开立5个账户和8个账户,合计占比44.8%。

从账户交易情况看,120个异常账户中,其中已发生交易账户42个,未发生交易账户78个。

(四)重新识别特征。120个异常账户存在以下特征:(1)留存电话。号码归属地基本都为外省,其中以广东居多,其次为云南、海南、四川、浙江等地。目前,98.7%的电话拨打提示为关机、空号或停机,其余电话拨通后无人接听。(2)留存地址。54.7%的账户留存的是身份证地址,其余留存为宝鸡当地地址。值得注意的是,鸡留存地址多为大概方位,如XX酒店、XX路等。经部分机构实地走访,所留地址查无此人或查无此地。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客户身份识别“核对”环节存在制度漏洞。反洗钱现行法律法规要求银行在为客户开立账户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联网核查记录和客户身份证件复印件或者影印件,但未要求留存履行“人、证”一致核实工作过程的相关证明资料。事后当需要判断一个账户是否为违规开立时,如已过监控录像资料三个月留存期,除犯罪嫌疑人供认外,仅依靠现有留存资料将难以进行准确判断,造成冒名开户事实的不易证明,导致追责、处置停滞,机构内部潜藏着大量的“疑似”账户、“休眠”账户。

(二)联网核查系统呈现数据信息要素不完整。冒名者所携带身份证部分为客户遗失或被盗证件,但目前因遗失或被盗证件无法进行注销,造成补办证件与旧证具有同等效力,二者主要区别是照片、证件起始日期不同。但银行机构通过联网核查系统可核查信息仅为:姓名、身份证号、照片和核对结果,致使银行机构在“人、证”是否一致存疑时,无法通过联网核查系统查证。

(三)业绩考核与投诉评估机制设置不合理。经调查,大部分机构对办理开户、开通网银等业务有相应考核指标和奖励措施,但对成功堵截冒名开卡行为缺乏相应奖励措施,且因冒名账户后期核实困难,致使柜员在现实利益与或有处罚博弈中出现了道德风险。

(四)现有技防能力与流程管理仍需加强。银行现有身份识别手段主要是利用联网核查系统和身份证鉴别仪,受一线人员工作经验、职业素养等主观因素影响,即使是同一家机构,有着相同的业务处理流程、风险防控体系和考核标准,最终处理结果仍存在较大差异。调查显示,有冒名者在被某网点A柜台识破拒绝后,同天下午在该网点B柜台成功开卡。

(五)风险防控处置措施实施不到位。对成功堵截的假冒他人证件开立账户事件,由于缺少明确规定,大部分机构仅采取业务拒办措施。看似对单一网点内风险进行了有效防御,但实际并未遏制风险的继续蔓延。排查显示,87.9%的冒名开卡人在识破被拒后,依然会选择其他机构再次办理开户业务。另外监管机构对银行受理假名、匿名的开户行为难以认定和取证,对区域风险状况掌控过度依赖于义务机构自主上报,缺乏有效打击措施,也为假名、匿名账户的开立提供了可能。

(六)部分机构对自身风险与漏洞缺乏识别处置能力。从宝鸡统计情况看,过往仅少数银行反馈过成功堵截信息,大部分机构常年“零”报告,这与辖区的风险状况不匹配。常年“零”报告机构主要由于自身所处发展阶段,风险防控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依靠自身发现防御风险的能力不足,看似“无险可防”造成了现有管控机制薄弱、工作懈怠。待风险集中暴露后,又往往出现识别管控周期过长、风险实际控制力不强等问题,难以有效处置风险。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客户身份识别核对环节制度与措施。要求各银行办理开户业务时现场拍摄和留存客户照片,为后期核验“人、证一致比对”提供证明资料。对已过影像留存期,无法进行“人证合一”核实,应按照《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加强账户监测,对开户日起6个月无交易,应暂停非柜面业务,对已发生交易,如监测认为可疑,应列入可疑交易并与当事人核实,仍认为账户可疑的,应暂停非柜面业务,涉嫌犯罪的,应及时报告公安机关。考虑到无交易记录暂停非柜面业务与影像留存期之间的时间断档,建议缩短无交易记录暂停非柜面业务的时限。

(二)相关部门企业应提升源头治理技术保障。公安部门应尽快推动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做好与银行等用证部门的系统对接,实现与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联网核查,达到丢失被盗身份证件即时失效;增加联网核查系统查询要素,完善数据实时更新、动态维护功能,畅通疑似信息反馈机制,确保信息及时、完整;全面启动居民身份证指纹登记工作,建立冒用身份证人员黑名单制度;电信企业可将电话用户信息与银行实行共享,银行在开户时通过核对客户电话信息,进一步有效识别客户身份。

(三)合理设置业绩考核与投诉评估机制。各机构应根据反洗钱法规要求,结合地域、机构自身特点,建立奖罚分明的反洗钱专项工作考核机制,特别对经核实成功堵截的冒名开户行为,建议给予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奖励;结合业务处理实际情况,对客户的投诉应在详尽核实的基础上,做好区分处理,保障柜员的基本权益,减轻从业压力,创造有利于从严履职的良好工作氛围,确保将“人证合一”、“开卡意愿”核实要求贯彻到位。

(四)抓好新技术应运与业务流程管理。银行在逐步推动生物特征识别、自助开卡机具等新技术应运推广的同时,要做好与现有技术手段、人工审核管理的业务对接,完善业务处理流程,规范内部管控程序,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发挥好新技术的辅助作用;加强各业务环节的监测分析,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及时弥补管控漏洞,现场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客户使用新技术的业务辅导,强化对“人证合一”、“开卡意愿”的核实。

(五)健全冒名开户风险事件发现处理流程。涉事网点发现冒名开户的,应稳住嫌疑人立即报案,或按《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扣留被冒用身份证件移交公安机关;同时应做好信息的采集留存,为机构内、辖区间信息共享提供支撑;在安全保密的前提下,监管部门可组织辖区义务机构开展区域内异常信息账户排查工作;对确认为假冒他人身份或虚构关系开户的,应立即采取相应管控措施;不能排除怀疑的,应按照《金融机构客户身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报告可疑行为。

(六)搭建区域风险事项预警防控体系。监管部门应在建立区域数据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着力搭建以风险信息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监控为一体的预警防控体系,力争在识别出有苗头、有代表的异常线索时,能及时提示相关机构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督导义务机构缩短风险管控决策周期,提升管控措施的有效性,防止风险扩大蔓延,实现风险事项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持续做好义务机构风险监测,根据各机构风险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分类监管措施,进一步促进履职效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晶,宫宪国.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落实中的问题和建议[J].吉林金融研究,2015,(11):73-74。

[2]黄晓亮,王忠诚.论电信诈骗犯罪惩治与防范的国际合作――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J].贵州社会科学,2016,(2):164-168。

[3]许井荣.冒名开卡的原因及防范建议[J].中国信用卡,2016,(2):36-38。

[4]徐欣.电信诈骗犯罪治理研究――以昆明为例[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2015。

[5]徐颖.对互联网时代个人银行账户管理的思考[J].金融科技时代,2016,(4):54-56。

[6]朱晓阳,高国圣.完善作证方式 确认客户身份[J].西部金融,2010,(4):66-67。

篇(4)

一、现场・案例――社会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熠熠生辉

苏教版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活动成长手册(5上)》中的《巧识骗术――采访面对面》主题活动目标是:了解人们的防范意识,知道一类诈骗的作案方式及防范方法;掌握采访的流程及方法,做简单记录并能够随机应变。为了达成活动目标,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根据教材需要,笔者聘请家长、治安大队专业人士走进课堂,让儿童多角度接触社会,立体呈现电信、网络诈骗与生活的关系。社会资源的介入,激发了儿童活动的热情,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教育意义显著。

1.预约采访嘉宾――明确任务,精心准备。

在活动之初,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采访?采访需要做哪些准备?作为指导教师,笔者列出了预约要素:一要围绕采访目的,有重点地选择采访对象,了解采访者的个人信息;二要确定采访时间、地点,明确采访注意事项;三要设计采访问题;四要模拟采访。采访前的方法指导,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预约流程和采访的礼仪,还增强了学生的活动信心,更为后续采访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采访面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现场采访过程中,学生有的采访治安大队民警,有的采访老师,课堂上精彩纷呈:“你好,请问你生活中有遇到过什么骗术吗?”“如果遇到了你会怎么办呢?”“对于骗术,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识破吗?”学生利用“采访面对面”的方式,对生活中的电信、网络诈骗进行了深入了解。“我采访了三位老师,有两位老师在生活中都遇到让他们汇款的电话,但都被他们果断回绝了。他们还告了我防范秘诀呢!”张亦涵同学笑着说。社会资源是一池活水,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源头。课堂上,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建构者。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采访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培养了信息获取、处理、加工的能力,提升了信息素养。

3.采访报道我来写――搭建平台,分享互动。

采访活动结束,学生迫不及待地将活动感受与同学、老师分享,有同学建议将活动心得与活动嘉宾治安大队民警分享,发送至江阴防范宣传微信平台。学生的心愿得到了满足,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为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点赞。研究永不止步,在思维碰撞的同时,学生又发现了新问题。学校、社会构成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联盟,共同书写着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新篇章。

二、儿童・资源――社会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有家长资源、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士、社区图书馆等。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社会即学校,必须在大社会里,才能收获丰富的真教育。教育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需带儿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在教育实践中,以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为突破口,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让他们亲自体验,在开放、探索、互动的氛围中让每个孩子实现自我发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资源,打破了隔开儿童与社会的墙,变“封闭式”的教育为“开放式”的教育,扩展了儿童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立足课程纲要,大胆开发创新课程,将社会资源有机整合到课程中;而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有效介入社会资源,将知识和技能无痕地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的认知和言行。

三、方法・策略――优选社会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理性思考

1.社会资源的来源:基于教材,超越教材。

江苏省教研室新开发的学生活动成长手册是教师引导儿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该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丰富,凸显了社会性教育的价值。但是教材呈现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模式,只起到示范作用,在面对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时候,有其局限性。所以在使用教材时,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选择合适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学生了解与体验社会,从社会生活中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主题,加强社会实践教育。”例如在《巧识骗术》活动中,采访社会专业人士的活动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电信、网络诈骗,乐于分享与表达研究成果,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2.引进社会资源的根本:适合学生,发展学生。

奥苏泊尔告诉我们: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巧识骗术》活动伊始,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中奖诈骗是怎么作案的?我们应该怎么防范?”面对这些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学生想通过请教治安大队民警来解决问题。邀请专业人士进课堂显得顺理成章,顺其自然。与此同时,治安大队民警作为第三方介入课堂,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激发了学生投入活动的热情。如在“现场・案例”中,治安大队民警针对学生的提问,介绍了电信、网络诈骗的作案、防范方法。胡欣瑞同学在日记中写道:“面对面采访孙队长,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胆量,让我们学会了与人交流、合作,而且还获取了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法宝:面对诱惑,要警惕,不上当,不轻信,不透漏,不转账,及时报案。这真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实践体验!”这些真实的活动体验构成了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课堂里流淌着社会资源带来的灵动。

3.引进社会资源的作用:源自生活,回归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采访过程中,治安大队的孙队长给学生介绍了很多生活中的案例:一会计因听信老板QQ留言,100万被骗;一学生家长因他人盗用自己孩子的QQ号,也损失了1万元。孙队长用深入浅出的案例,让学生知道了犯罪分子作案方法的高明,提醒学生防范之心不可无。这些来自生活的案例,时刻为学生敲响警钟,提升了学生的防范意识。

4.引进社会资源的要求:互动体验,意义深h。

在活动实施选择社会资源时,要分清怎样的社会资源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具有促进作用。一个有教育意义的社会资源应该能够让学生自发地得到自己的结论。选择合适的社会资源,不要从自己的道德观出发给学生做总结,要相信社会资源的力量。采访结束后,学生纷纷在日记中留言。有的说:“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么多陷阱,下次要谨慎行事。”有的说:“我们要做小小宣传员,让更多的人有防范意识!”还有的说:“这次活动让我们大开眼界,生活中骗术无处不在!”社会资源介入课堂,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四、反思・成长――对社会资源进课堂的理性追问

1.有效选择社会资源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和实施最基本的组成元素,是课程实施的基石。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保障。只有将社会资源进行深入开发,才能彰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魅力。

(1)依据课程目标。

只有确立了课程目标,才能避免课程实施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郭元祥教授指出:“课程目标的设计与达成是具体化、个别化和情境化的过程。”社会资源在目标具体化、情境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资源与课程目标是相辅相成的。

(2)拓展资源范畴。

根据实践活动所需的教育内容,对丰富的社会资源进行筛选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的一草一木、公共设施都可以成为课程实施的助推器,是无形的社会资源。从横向角度而言,拓展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从纵向角度而言,深入挖掘综合实践的课程资源才能揭示课程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

2.web2.0时代呈现社会资源的形式如何变革?

篇(5)

关键词:互联网;公安情报收集工作;发展建议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对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了好多方便,也促进了信息的开放,社会群体的生产生活在互联网上都会留下一些痕迹,此种情况下,公安机关在开展情报收集工作的过程中,实现了互联网资源的合理利用,并积极加强技术研发和,促进情报收集技术的创新,从而推进公安情报收集工作的顺利开展。

1 互联网时代下公安情报收集工作的发展

1.1 搜索引擎技术

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搜索引擎与互联网相互链接,并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情报的搜集、整理、筛选等工作。其搜索引擎共有三种模式:第一、全文检索引擎,该检索引擎是通过与互联网上各个网站建立信息共享联系,搜索引擎就可以通过输人搜索关键词,从建立联系的互联网网站提取相关信息,并按照一定的秩序来排列;第二、目录搜索引擎,按照互联网目录从互联网当中搜集情报;第三、元搜索引擎,多重搜索引擎并用,搜索面积非常广泛。

1.2 互联网信息挖掘技术

互联网信息挖掘技术主要是以互联网为信息挖掘载体,针对目标样本进行特征提取和信息分析。互联网信息挖掘技术的创新和使用改变了从前公安机关以人力调查获取情报的局面,现代公安只需要熟练的掌握互联网信息挖掘技术就能够在网络中搜集到具有价值性的情报。最新的互联网新信息挖掘技术能够随互联网资源的更新而更新,并具备一定会的学习能力,对信息进行过滤,这样一来,互联网信息挖掘技术所提取到的情报就更有价值。

2 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开展公安情报收集工作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公安机关情报收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途径,从整体上提高了公安情报收集技术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公安情报资源。那么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公安情报收集工作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加强公安个人信息的录入

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以及实施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应当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来做好各项警务工作,充分做好案件记录、户籍资料管理以及案件影响资料等工作,合理运用互联网设备来进行各项资源的手机,以促进公安情报收集工作的顺利进行。公安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能够为公安情报收集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促进公安情报资源的优化。就当前公安机关情报收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存档,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因不完善的条件下。

在此种情况下,公安机关在开展情报收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的录入工作并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面向社会和公安系统内部,对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积极开展公安系统内部业务,对公安机关所留存的影响资料、身份信息以及指纹,DNA,手机卡采集信息等进行准确的保存和管理,从而为公安机关案件的侦破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为情报收集工作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途径。

假如公安网安部门想提高破案率和在互联网收集情报信息的话必须加强对互联网网络的巡逻管控工作,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和登记率,这样就实现网上追逃人员的及时落网情况,并对加强网络秘密力量的建设,才能获得更好的情报提供者。重点人员(如各个网站的网络管理人员)、重点单位,加强对网络犯罪案件多发部位例如公众网吧、金融、证券等重点单位的监控工作,墼对秘密力量进行适当的教育与培训,提高秘密力量发现能力才能获得更好的情报信息,不重视秘密力量的建设、那就情报的来源和可靠性不可靠。

2.2 广泛获取互联网资源并合理利用

就互联网时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互联网技术广泛存在于社会群体的经济交易、购物以及消费等各项社会活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社会群体不可避免的会留下一些信息痕迹,此种情况下,犯罪分子会对此类信息加以非法利用,威胁着社会群体的利益安全。而公安机关能够对此类信息痕迹进行科学化利用,促进案件的破获。目前互联网网络电信诈骗种类已经达到48种诈骗方式,那怎么样防范辖区的居民遇到网络电信诈骗的情况呢,网络电信诈骗防范工作先从基层派出所社区民警来开始,对辖区居民多次宣传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宣传,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当中一周一次在社区认真开展情报信息研判,加强对辖区重点人员的管控工作,每天在辖区居民进行入户走访时多次宣传,让老百姓知道怎么样防范,经常对辖区房东进行房东大会,并且让各个房东也多理解并且让他们提出意见。

2.3 加大互联网情报搜集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大信息开发程度

从互联网发展的角度来讲,它的运用在未来会更加广泛,更加全面,利用互联网来实施犯罪的类型、性质、技术也都是多样化的,犯罪证据搜集工作的难度必然会不断的上升。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加大对互联网情报搜集技术的开发力度,从资金、人才、设备等几个方面进行投资,提升公安情报搜集技术的技术水平,加强网络巡控工作,加大严厉打击部分人在网上论坛或者微博上造谣,煽动民族分裂,群发非法宗教视频,组织暴力恐怖活动,影响新疆民族大团结的哪些人,发现这些违法的行为,先加大网络安全技术知识的提高,加大情报收集能力,经常对公安民警进行网络训控培训,解决网络复杂化、犯罪多样化、证据隐藏化等多种问题。

2.4 开发定量分析的情报分析研判模型技术

开发定量分析的情报分析研判模型技术要求对情报实施跟踪与控制,改变从前单一截获情报的情报搜集技术弱点,它的使用能够让公安机关的情报搜集更加的长效化,这样的情报搜集技术也与互联网时代的犯罪特性相适应。

结束语

就互联网时代公安情报收集工作的总体情况来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公安情报收集工作更具特殊性和复杂性,案件侦破的难度加大。在此种情况下,公安机关应当积极加大力度开展情报收集工作,不断实现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积极拓宽情报搜集渠道,扩大情报搜集范围,对互联网技术进行科学化运用,以切实提高公安情报收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案件侦破率和犯罪终止率,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思.基于互联网的公安情报收集技术思索[A].决策论坛―系统科学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

[2]彭知辉.公安信息化建设对当前公安情报工作的影响[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篇(6)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育引导他们平安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2021年暑期已至,孩子的假期生活离不开你们的指导、教育和督促。希望家长予以密切配合,切实履行好未成年人的安全监护职责,时刻注意孩子的假期安全,教育孩子身边注重安全问题,防范未然,我校向家长提出如下建议:

一、预防溺水,守护生命底线

牢记防溺水措施”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二、珍爱生命,注重交通安全

1、不在街道、公路上、拦车、爬车、追车和强行搭车。

2、不满12周岁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不满16周岁的学生不准骑电动车。不管步行或在公路街道上行走,须靠右行走或人行道上行走。

3、步行时,在横穿街道、公路或交叉路口时,应注意来往车辆。在无来往车辆时,从人行横道线内通过。

4、严禁在机动车临近时横穿公路。不准在有机动车通过的道路玩耍。

5、前进途中,遇到路边堆放障碍物时,要特别注意来往车辆,待无来往车辆通过时再通过,并且要靠安全一侧。

三、谨防诈骗,提高防范意识

(一)防网络电信诈骗教育

1、不轻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机会。

2、不透露。筑牢自己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到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不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篇(7)

【虚惊】有人给他寄了“违禁品”?

上周,家住宜阳县城的李先生遭遇一场虚惊:他收到一条短信,说有他一个包裹因地址不详派送不成功,并给他提供了“邮政部门”的电话,让他马上联系。李先生打过去一问,把他吓了一跳。原来对方告诉他,“那个包裹里被查出有违禁品,公安部门正在调查”。

随后,这个“邮政工作人员”又给他提供了一个“市公安局缉毒大队”的电话。

惊魂未定的李先生按照这个电话打了过去。对方先是“很认真”地核实他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然后说他确实有个包裹被“洛阳市公安局缉毒大队”查获了,包裹里有等违禁物品,“案情很严重”。

“这是怎么回事?最近没有朋友给我寄包裹啊,是不是搞错了?”李先生惊慌地问。

“你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人盗用了。你在哪些银行开过户,个人账号多少?为了保证你的存款安全,我们先帮你转到安全账户上……”对方似乎很热心。

在对方一再催促下,李先生急忙来到银行。就在进行操作时,他多了个心眼,分别拨打了110和市邮政部门的咨询电话进行询问。这时他才明白,这是一个“邮包骗局”!

【提醒】邮政部门目前未开通短信提醒业务

这无中生有的包裹到底是怎么回事?根据邮政局统计,有此疑问的人可不止一两位。据邮政局负责人介绍,最近经常接到人打来电话咨询,这包裹投递失败的提醒短信到底是真还是假。

【另案】年轻人也被骗

足不出户,坐收快递”,在时下年轻人中,网购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消费习惯。不过一些骗子也盯上了这一“商机”,邮包骗局应运而生。尽管警方一直严打此类犯罪活动,但仍有人上当。最近,杭州良渚派出所接到了两起邮包骗局的报警,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总计被骗8.8万元。

“你的邮包派递失败,里面有违禁品”

一日,24岁的小孙收到一个陌生手机号码发来的短信:你有一份邮包派递失败,请速与邮政快递联系,0571-6096****,落款是“中国邮政”。

事有凑巧,小孙前几天刚在网上买了一件衣服,估摸时间快递也差不多该到了,便不假思索地拨通了短信中“邮政快递”的电话。

接听电话的是一名女子,在“核对”小孙的身份信息后,女子称小孙的邮包内有违禁物品,已被公安查获,让他自行联系市缉毒大队询问情况,并留下了缉毒大队的电话0571-8328****。

一听邮包内有违禁物品,小孙顿时慌了神。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也担心公安机关找上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小孙决定还是先询问下情况。

于是他拨通了“缉毒大队”的电话。一名自称是缉毒大队民警的男子用低沉又严肃的语气和他说话,并“认真严谨”地核对小孙的信息。在确定身份后,这名男子告知小孙,他的邮包里被查实藏有。

听到这个消息,小孙吓坏了,一再解释自己只是在网上买了件衣服而已,不可能有的。男子便说:“你别紧张,一定是你的身份信息泄露了,目前你的银行卡号不安全,需要银行卡做升级保护,以防你银行卡内的钱被取走。”

接着,那名“缉毒大队民警”还“服务周到”地告诉了小孙所谓“银联中心”的电话。

“你的银行卡需要升级保护,且只能在ATM机上操作”

此刻小孙已经完全进入了骗子们设好的骗局之中。他立刻拨通了“银联中心”的电话,接电话的“办事员”听完了小孙的陈述后,表示银行卡升级保护是比较简单的,只要到ATM机上操作即可。

不过,这名“办事员”一再向小孙强调,“因为你的邮包内被查出有违禁品,到银行柜台是不能办理的,一定要到ATM机上进行操作。”

出于对“专业人员”的信任,小孙马不停蹄地赶到了附近一家银行,再次拨通“银联中心”的电话,并按照对方的提示在ATM机上操作。当操作完毕后,小孙想确定卡内的资金,便查询了下,竟发现卡内少了12101.1元,立即联系“银联中心”。对方称,自己在上海,不清楚情况。小孙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马上报了警。

警方说,接到这样的短信和电话时要格外警惕。

无独有偶,近日一位22岁的重庆女孩也遇上了同样的事情。她的遭遇比小孙还要惨。女孩深陷骗局,从重庆老家一直到杭州,连续4天,分十几次把自己的钱以转账的方式打到了诈骗者的银行账户内,损失数额高达7.6万元。

类似的电信诈骗案时有发生,虽然平时警方借助各类媒体和宣传平台进行防范宣传,但当群众真的碰到电信诈骗时,往往经不住犯罪分子的一套威胁利诱,自乱方寸而中招。

邮局工作人员一般不会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告知派递失败的,切勿轻易相信此类陌生电话,更不能随便提供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资料给陌生人;银联工作人员对于银行卡升级等操作是不建议ATM机上操作的,更不会在电话内给予操作提醒,市民朋友要保持清醒头脑,收到此类短信,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

【警示】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电话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一条短信称,寄给你的包裹因为地址不详无法送达,希望你与“邮局”联系。而当你与邮局联系时,却被告知邮包里有违禁物品(),公安部门正在调查。为确保安全,对方要求你将资金汇往一个相对“安全”的账户时,请你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你很可能遇到了邮包诈骗。

在此,警方表示,公安部门绝不会通过电话指导如何转账、设密码,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邮政部门则表示,基本上不可能以短信的形式告知收件人领包裹。所以读者有收到类似短信时,要多留心眼,不要直接拨打短信上提供的号码。

警方提醒,当前电话诈骗常以国家安全部门工作人员身份出现,以涉嫌洗黑钱、涉嫌违禁物品、涉嫌经济犯罪等为由要求受害者“转移资金”,从而进行诈骗。由于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私人信息,一些受害人看到这些信息都是对的,很容易相信。

“为逃避警方追查,诈骗人员通常使用虚假身份,并在境外利用网络服务器拨打诈骗电话,一旦诈骗得逞,立即利用网上银行系统将钱款打入分散在国内各地的提款账户上,将钱取出,或直接转向境外账户,案件侦破难度非常大。”一位曾多次处理电话诈骗案件的民警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