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8 15:40: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师的知识结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师的知识结构

篇(1)

一、教师知识结构

所谓知识结构,是指人的知识构成内容和组合方式。人的新知识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知识是教师能力结构中最基础的层次,也是最重要的层次。在一个系统的结构中,高层次需要基础层次来“支撑”,高层次活动的行为必须受到基础层次活动的影响。因而可以看到,知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活动。

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内容,教育界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象一棵生长着的大树一样。树是由树根、树干和枝叶构成的有机整体。教师知识结构的“根”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干”,是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枝”和“叶”,是与教师的专业密切相关的文理渗透的学科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取决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辅相成和能动的相互作用、相互转换、有机地成为一体。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充实新知识,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尽量使这个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下列知识是最为重要的:

一是马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师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认识学生,认识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提高科学育人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二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面对复杂的大量信息和种种选择机会,教师要有明智的判断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自立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科学知识的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发展趋势下,只有建立起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内的合理知识结构,才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开拓性。

三是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师必须具有坚实、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必须透彻地掌握自己所教授学科知识的全部内容,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师只有对本门学科深刻了解,领会其精髓,掌握其前沿,讲起课来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纵观全局,高屋建瓴;搞起科研来才能具有学术性,才能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四是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学习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只有学好教育科学,才能正确认识学生,才能正确把握教育规律,才能科学有效地育人。才能减少教育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五是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师的学识应当广博。教师知识结构中不但要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和各方面的求知兴趣。无论从事哪一门学科教学的教师都要把文、史、哲、经以及数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形成文理渗透、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二、 教师的能力要求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是人们运用知识和智力成功地进行社会实践的本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获得知识的条件和目的,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教师不但要构建合理的完善的知识结构,而且要培养教书育人的相关本领。教师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下列方面:

第一 、 培养教学基本功。教学是教师经常的主要的工作。教学能力或教学的基本功,就是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本领。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一是语言表达能力,古人说:“感受人心者,蒙先于情,莫始于言。”空洞无物、枯燥乏味的语言很难有吸引力,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二是分析教材的能力。教师必须全面地、熟练地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体系、内容,并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和潜在的智力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三是组织教学的能力。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教的主导性与学生学的能动性的关系,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能够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确定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方法,善于运用教育机制协调行为,使课堂各个环节衔接得当。四是善于选择和创造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

第二、练就育人的真本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双重职责,教书要有能力,育人要有本领。所谓育人的本领,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培养的能力。这其中主要是:一是思想疏导的能力。即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二是组织班级集体活动的能力。善于提出班级集体的目标和行为规范;善于培养选拔和使用学生骨干和学生干部;善于形成集体威信、积极的舆论和良好的集体风气;善于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三是善于帮助和转化后进学生。教师必须有育人的责任感,探索后进生的个性特征和转化工作规律,使其健康成长。

第三、提高人际交往水平。教师劳动是在非常复杂的人际交往中进行的。教师不但要善于与学生进行交往,又要善于与其他教师交往。这种交往在现代社会里,特别是在育人活动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成功有赖于合作的道理。

第四、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际上就是“做学问”的能力,就是“再学习”的能力。随着知识创新速度的加快,重新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终身的事。教师必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随时注意学习,要研究新情况,认识新矛盾,探索新问题,使自己的知识宝库总有源头活水不断流入。

第五、在强调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教育分寸的把握,教育分寸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道德意义,是调节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优化教育过程所不可缺少的。教师应做到:

(1)教育要求要从实际出发。教育不但要适应社会,而且要充分估计教育的形势,充分估计和掌握学生准备接受教育时的心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气质、能力和兴趣特征,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转化他们的消极因素,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被动地接受教育为主动地接受教育。

(2)准确地预测和把握学生中的各种信息。要建立畅通的信息通道,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的桥梁,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人。

篇(2)

[关键词] 高职会计教师 知识结构 优化

所谓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在系统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任何一门职业,要想获得专业发展,都要具备该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一点对于高职会计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基于知识的开放性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研究高职会计教师的知识结构已经势在必行。

一、关注高职会计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

关注高职会计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是优化高职教师知识结构的前提。因此,首先就要使高职会计教师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人”地位以及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强烈的价值认同。因为教师对专业发展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认同感,达到何种程度等一些因素决定着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情感与能动作用。其次,帮助高职会计教师确立发展的目标。目标的功能就如同灯塔一样起着整体的导向作用。目标的确立需要从自身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出发,有个性、有规划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看目前一些学校的高职会计教师对高职办学理念不是很了解,对高职教育的前景预测不清楚,忽视教育教学的规律,加上繁重的课时和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自我发展意识相当薄弱。最后,鼓励高职会计教师通过经常性、系统性的教学反思,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陈向明教授曾经说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高职会计教师需要教学反思来促进他们的成长,通过反思来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进行诊断、纠错与创新。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和需要的角度看,反思不失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二、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产学研结合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产学研合作是目前办好高职会计教育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优化高职会计教师知识结构的有力武器。在我国产学研合作一般有三种模式:合作人才培养;合作科研开发;合作生产经营。无论采用哪一种合作模式都会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能力的提高。产学研合作为高职会计教师提供了应用所学知识和更新知识的平台;同时,合作过程对教师知识的“量”和“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高职会计教师继续学习,增加和更新知识。反过来,教师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会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的领域,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层次。所以,通过产学研合作这种良性循环,教师的知识结构会逐渐得到优化,知识和能力也会逐渐统一起来。当然,产学研合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教师要学习,要有深厚的专业学科知识,才能有进行合作的基础。比如和企业合作,企业只有看到效益,才会真正愿意合作。同时,要仔细分析高职学校的会计专业项目的具体内容。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应以会计专业建设、锻炼教师队伍和会计人才培养为合作的主要目的,不能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要通过产学研的结合之路培养高职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以便更好的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会计应用人才,同时提升高职教师的社会价值,完善高职会计教师的专业实践知识。

三、关注教师知识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和有效性

在优化高职会计教师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强调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同时,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有计划的安排教师进修学习。为使这方面的工作取得实效,高职会计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应注意以下问题:(1)进修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培训内容应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方针。不脱产、半脱产和脱产相结合,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和企业培训相结合,同时还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到具有较高水平的高等学府进修硕士或博士学位。(2)制定进修培训计划要考虑到教师的个性因素。每个人才能的显露时间不同,有的人很早就显露了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兴趣,而有的人很晚甚至在参加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某一方面的才能和爱好。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培训进修工作如果能结合教师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效果将显著提高。(3)培训进修计划要以建立专业化的高职会计教师队伍为目标。高职会计教师具有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这是由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制定培训进修计划应牢牢掌握高职会计教育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特殊要求,在理论水平、学历层次和实践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充分分析高职会计专业的实际情况,精心安排,统筹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进修计划。(4)倡导高职会计教师“反思式培训”。反思式培训就是提倡教师要在“做中学”,也就是说高职会计教师在参加完培训之后还要学会积极的对培训行为进行反省,这种反省不是简单的问下自己是否可以干的更好,而是该问下自己:“下次我可以在什么方面、在什么情况下做得更好?”这样才‘有助于教师更加具体的思考问题,此外同事或同行的富有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对教师的反思也是很重要的。

四、结语

高职会计教师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探索一条加速高职会计教师知识结构完善的途径具有相当重要价值。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期待能对高职会计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乃是教师知识的发展,教师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状况。高等职业教育因其特有的性质要求从业教师具有包含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实践技术和一般教学方法三者在内的知识结构。①这一个体性结构的完善,从现实的角度讲,需要教师培训这一过程和途径。教师培训的模式在内容、实施和评价上应当能涵盖到教师进行教学所需的知识技能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这关系着高职教师培训是否能从整体上提高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从而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1 高职教师进行教学所需的知识结构

主体经认识活动能获得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与此同时,人脑中已经内化的知识又能融入意识之中,控制与指导主体的再认识。②由于上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进入公众视角,知识表征问题中的知识结构作为“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如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对教科书作用的认识、对学生的看法、与学生的关系等等”③的一种认知范畴,开始得到研究者的关注。

认知心理学假设个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是以内部信息处理系统作为中介的,而这个系统的运行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一个选择的机制,比如注意的筛选机制。已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信息处理系统的核心是知识结构(一种个体赋予环境信息以形式和意义的心理模式,它基于过去经验,通过引出后续的意义阐释和行为处理环境信息,以有组织的特定概念或刺激种类呈现④)。由此,本文认为知识结构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框架,个体依靠它与外界情境交换信息。

国内的已有研究把教师的知识结构分解为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⑤本文参照这一维度分类,并结合高职教育的具体特点,把高职教师进行教学所需的知识结构划分为技术理论知识、技术实践知识和一般性教学知识与技能。

1.1 技术理论知识

技术理论知识意指教师所教授的关于技术原理与方法的学科知识,包括技术学科的概念、原理、理论和方法等内容以及这些内容是如何建构起来的。费雷(R. E. Frey)的职业知识分类理论认为技术理论知识是“科学知识应用于特定情境的结果,由大量定律系统地构成,并且提供了内在的解释框架”,⑥如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理论、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现代园艺园林技术、现代连锁经营管理等。

技术理论知识的教学构成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日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具备深厚的技术理论知识,高职教师可以更好地保证教学内容与具体职业内容之间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提高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帮助他们通过运用理论知识解答以后工作上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

技术理论知识与职业情境联系紧密,因此有别于一般性的科学理论知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主要来自于高校的毕业生和教师,因此这种“学校到学校”的师资路径决定了一般性的科学理论而不是与技术实践结合紧密的技术理论知识占据知识结构的主导地位。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职教师培训的内容不能简单重复一般性的科学理论(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中间科学),而应该传授情境性、实践性更为显著的技术知识,因为二者所属的知识形态、在知识结构中的表征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个体与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中,技术理论的文本会通过更多直观的图像进入个体的工作记忆。

1.2 技术实践知识

技术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在职业环境中形成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相关的实践经验,具有很大的情境性、经验性、个体独特性。从职业活动的分析角度分析,教师的技术操作是对技术规则的认知与特定技术情境相结合的结果。具体内涵是教师在了解职业技术的方法、程序、步骤(可以理解为程序性知识)后,在技术实践对象(如金融产品、机床、Linux开源系统、陶土)进行具体的操作。

一位教授Adobe平面设计的老师,除了具有图像设计的理论知识以外,更需要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进行大量的操作训练,这样才能在不确定的教学情境中运用自己的实际经验对学生做出解释和说明。可以说,作为各种技能的主要传授者,教师本身能否进行高水平技能型操作的示范和指导,是决定整个教学过程能否成功的关键。⑦

如前文所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是在学术型的培养体制下学习工作的,所以缺乏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工程型经验)。有鉴于此,高职教师培训应以增加教师实践经验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侧重技术运用操作的实践。

1.3 一般性教学知识与技能

一般性教学知识与技能来源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主要包括教学实施、课程开发与实施、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习测量与评价和其他职业技能。

以教学实施为例,高职教师提高课堂讲授技能的途径包括: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运用重点突破法、归纳法、总分法和问题中心法组织讲授内容,提炼教学语言,变换讲授形式(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和实施临场调控;⑧以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例,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特征和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将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统一起来,以此促进课堂知识的传授;⑨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例,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挫折容忍力弱、人格尊严受损等心理问题十分普遍,教师应学会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应对挫折和规划职业生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以学习测量与评价为例,教师应开展包括课堂评价、学习技能评价、知识评价、课后活动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在内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反思,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结合最紧密的一类教育,有其内在的特殊性,但它仍然是一种围绕教与学、师与生、教学与课程、理论与实践等典型主题的教育形式。无论是来自于高校的学术性人才,还是来自企业的工程型人才,都应该通过学习一般性教学知识,研究教育问题,理解教育规律,发展教师应具备的各种基本能力,实现向一名合格教师的转变。因此,这就需要对在职教师开展这方面的培训。

2 高职教师培训模式的建构

目前我国高职教师培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脱产教育的名额有限,不能满足广大高职教师在职培训的需求,而通过这种途径学得的技术原理知识经常过于陈旧和脱离职业情境;培训基地由于时间限制、班级授课等因素容易忽视教师原有的知识技术水平;校企合作中企业、行业的参与不够导致教师的实践机会减少;校本培训中一般教学性知识的传授可能出现经验本位,缺乏普遍的适切性。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比如借鉴德国如何“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和层次分级进行培训,形成全国性的师资培训网络”。⑩

高职教师日常开展教学所需的知识结构决定了培训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根据教师的实际知识结构、个体需要设立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评价标准,补其所需,补其所缺。这里可参照维果茨基的发展性教学观点:教学不仅要依据儿童已经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而且要遇见到今后的发展,即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头,而不是迁就原有水平。相应的,在培训活动中根据高职教师专业技术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教师培训前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设计开发课程,以此促进培训效益的最大化。在弥补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当注重提高教师自我学习的能力,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

具体到在职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形式。本文建议“基于项目的学习”,一种类似于项目课程的培训方式: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基本的模式为:(1)搜集信息;(2)计划;(3)决策;(4)实施;(5)控制;(6)评价。通过全国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提高教师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胜任教学岗位工作,从而为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打下基础,也可以通过实施校本培训和建立培训资源的信息技术平台,扩充教师教学实施、课程设计、学生辅导、学业测量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各种教学岗位所需的技能。

注释

王俊.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

朱宝荣.心理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77-178.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Boris Kabanoff et al. Knowledge Structures of Prospectors, Analyzers, and Defenders: Content, Structure,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8(29):149-171.

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2-176.

韩文成等.职业教育教育师资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12.

魏书敏.教师职业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4-119.

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60-161.

龚蓓.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篇(4)

理工院校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调整与更新

音乐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是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在理工院校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具备广博的音乐史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作曲理论的功底,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形象、情感特点、风格特征、曲式结构以及作品的创作思想、美学意义都有全面的了解。演唱、演奏技能也是理工院校音乐教师必不可少的。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主体性知识和技能应该是全面而综合的。

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因此音乐教师要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体验性的教学方法(如欣赏法)、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如练习法、游戏法)、语言性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为了更好地将音乐教学理论和实践相联系,音乐教师还要有效地选择音乐教学模式。国内目前关于音乐教学模式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以教育目标为分类理论依据的教学模式: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以音乐学和教育学理论观点为依据的教学模式:审美哲学模式、审美心理学模式、审美发生学模式、认知心理学模式。当前,我国对于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趋向多元化、多样化、合作化,选择适合教师自己的教学模式既能促进音乐理论的提高,又能促进音乐实践的发展。由此看来,掌握并灵活运用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法、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的音乐教师要具有一种开放的、发展的心态,具有求新变异、不断变更的积极意识,不断超越自己现有的状态,这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新时代的新型教师。

理工院校音乐教师的教学特色

教师不断掌握知识、更新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其更好地运用在教学上,理工院校的音乐教学是具有独特性的,它更需要教师深入地去研究和探索。

作为理工院校的音乐教师,面对的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其教育宗旨除了通过音乐课程和实践的学习锻炼,使学生在音乐知识、音乐修养、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培养外,更重要的是运用音乐的想象激发科学的想象,运用音乐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除此以外,教师要清楚的了解理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如他们的思维侧重逻辑、论证,属于收敛型的思维状态,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点正是通过音乐教学可以不断弥补的,因为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可以极大地丰富人的想象力,在音乐创作和欣赏中不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尝试、探索和构造,这对理工科学生尤为重要。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出了鲜明的创造意识。音乐的基本材料——音响,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在人的右脑中激活联想、想象而产生出丰富的音乐艺术形象。由于音乐材料的自由性、非语义性、非可视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使音乐艺术具有模糊性和极大的包容性,因此给人们理解与演绎音乐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音乐思维是擅长形象、幻想的,音乐想象能为科学幻想插上翅膀。一个长期得到音乐熏陶,养成想象和创新习惯的理工科学生,势必在今后的科学创造中大有作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

根据以上特点,笔者认为,理工院校音乐教师的教学特色应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理工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反映出来的思维模式注重理论的共性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和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形成。音乐的审美是感性的体验,是听觉的感受和心灵的体验,不需要用整齐划一的方式去理解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评价音乐。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以引导者为主,让学生能畅游在自己精神的幻想之中,用音响唤起他们丰富、广泛的联想。

2、在教学内容上把欣赏、评价、比较综合起来,如把注重线性音乐为主的中国音乐与注重立体、和声效果的西方音乐进行欣赏与比较等;把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如音乐与绘画、建筑的联系与欣赏等等;把各方面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多维、立体的想象空间,激活学生头脑中丰富的想象。

3、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多设计学生参与体验的环节,让学生扮演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

4、在教学手段上,视听结合,灵活运用电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应是理工院校音乐教学特色之一。任课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画空间。通过多媒体造就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想象,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我们的音乐教学要充分围绕学生及理工院校的特点,找到音乐教育工作中与科学的结合点,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培养出开拓性的人才,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音乐教师心理结构的建构”部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张淑珍主编《音乐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新世纪呼唤新型音乐教师”部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3]曹理著《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084―02

农村教师在农村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农村体育教师,同样肩负着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以及其他各类人才的重任,对体育课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明确的锻炼目的、合理的教学设计、科学的内容搭配、严谨的教学组织、丰富的练习方法、鲜明的个人特点等,从而对体育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更高的要求:知识结构、体育素养、业务能力等。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教师富有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体育教师要适应现代教学需求,认真学习新知识拓宽教学思路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努力做到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成为受他人乃至全社会都尊敬的人。所以本文对廊坊市乡镇初中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及调查结果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09年5月至2009年12月。

实施过程:每个学校发放5-12份问卷,现场做答,随后收回。总共发出了1000份,收回99.1%,当时,有些教师不在学校,于是向其他教师做了一些了解,并做了记录,把试卷留下了,个别的没能收回。同时,在做问卷调查时,也对一些教师进行了走访,做了记录。

廊坊市总共有十一个县区,体育教师1000多名,对这十一个县区的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走访、记录、问卷调查,由于试卷是当场作答,随后收回,试卷回收率较高。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如下:

有0.5%体育教师并没有接受过全日制体育专业的教育,只是个人的喜好或者曾经有过比赛经历的,如参加过乡里的运动会,并取得过优秀的成绩,进而参加县运动会,个别有参加过市级比赛的,先是待课,后来通过参加“三沟通”或联合办学等方式成为正式体育教师。

有0.2%是其他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由于教师配比问题,短期安排不了工作,加上年轻力壮,并有体育特长,领导同意短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

有99.3%体育教师是经过体育教育专业的,原始学历中专占总数的30%左右、大专占总数的40%、本科占总数的30%左右是全日制毕业生,从事一线体育教育工作。同时,有一部分人参加了自学、函授进修到第二学历,即本科学历。

年龄大多集中在30-50岁,男、女教师比7:1。

体育开展情况不理想,资金投入一般,多数教师对现状不满意,科研水平欠缺。

对体育的热衷程度高,多数人是有劲无处使,主要原因是体育活动或者是体育竞赛开展得少。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器材、场馆设施不完备,缺乏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有些东西只是停留在文件上,脱离实际。

二、分析与讨论

通过调查结果,不难看出体育师资的专业知识参差不齐。个别是靠经验来教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有所欠缺,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练习方法、训练手段等方面缺乏创新。

即便是全日制的体育专业毕业生,由于毕业年限较长,当时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到如今有些不适应,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与训练。再有,距离体育前沿的东西较远,没有机会过多地接触,从而影响了科研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存在原因:

通过调查还发现,有接近13%的体育教师只重视体育教学而忽视体育科研工作,多数以50岁的老教师为主。由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学被放在首位,而体育科研不被重视,教师职责只是传道、解惑、授业。同时体育教师在求学期间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体育科研教育,虽然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缺乏体育科研理论知识,进行体育科研总觉得缺乏条件,因此他们中的多数人对体育科研不感兴趣,由此导致他们的体育科研能力比较差。

调查结果表明,有55%的体育教师属于具备教学和科研并举的条件,缺乏时间和精力做保障,占调查对象的大多数,而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多是大学毕业生,基本都接受过体育科研专业的系统的体育科研教育,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他们当中多数人是学校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学校太多的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任务,同时还有家庭、子女教育等因素的压力,他们不会花太多的精力与财力来进行体育研究工作,面对体育科研,他们总是习惯蜻蜓点水,缺乏必要的时间与精力保障,同时包括财力因素,因此体育科研水平有限。

由于社会的原因――长期推行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智育,而削弱体育、德育、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降低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体育课及其他体育活动,致使体育工作者处于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荒废了所学专业,甚至转入其他领域学科的教学。

领导缺乏重视。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师的任职条件、资格相对宽松,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但领导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事实表明,领导高度重视的问题,其解决问题的力度较大,所以作为领导要加强重视的程度,把工作做扎实,做到实处,不能只是停留在文件上。

资金投入欠缺。在场馆等硬件设施方面缺乏长远的规划,对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缺乏强有力的后盾支持。

三、总结与建议

加大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引进后备新生力量,待遇问题,如工资、职称、住房这些都应该逐步加以解决和提高。让大学生安心地教学,让他们把大学里的一些新知识、新思路带过来,让新老知识互相交融,合理地学习利用,从而扩宽教学新思路,改变固有的知识结构。

加大对体育的资金投入,要让体育教师走出去,尤其是年轻教师,要进行深造,增强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把握最前沿的知识动向,提高教科研水平,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有关体育科研的讲座或报告。这些专家和学者不但站在了体育科研的最前沿,而且他们也具有很强的体育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体育科研经验,聘请他们来进行各种关于体育科研的讲座或报告,能有效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通过他们的讲座或报告,体育教师不但可以在体育科研上少走弯路,而且可以从他们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从他们的成功中借鉴经验;通过他们的讲座或报告,体育教师可以和他们直接交流和探讨自己在体育科研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和他们保持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他们在体育科研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定期撰写教学心得和教学论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闭门造车是写不出有价值的好文章的,要想做学问,体育教师就必须要学会整理与分析有关的资料,对观点材料进行思考总结,将理论科研信息和实践经验进行有机的结合,随时把一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必有一番作为。另外,体育教师在撰写论文时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体育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多学科专业,包括哲学、医学、生物力学、化学等多方面基础知识,因此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扩宽知识面,同时还要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如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增强横向的交流,与兄弟院校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多开展一些活动,如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兄弟院校之间的篮球联赛、足球、排球联赛,田径的单项对抗赛等。既丰富了课余体育文化生活,又交流了教学、训练等方面的经验,从而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

参考文献:

[1]冷斌,涂小华,目前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素质现状的分析[J],江西化工,2007,(1).

[2]卞继伟,郑孟煊,论知识结构与创新思维[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5).

[3]孙印厚,仁许,试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型[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4).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建构

一、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及原因

教师的知识结构板块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实践类知识和与本学科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依次也同样分为四种[1]。

(1) 学科知识不牢固。受当今流行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为了固定知识点的得分帮助学生考前突击,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自身的专业课水平下降,造成学科知识不牢固的现象。

(2) 教育学科知识掌握水平差。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科知识的总体掌握上基本都弱于其他学科的教师。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小学语文教师尚未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不能够合理地健全专业知识结构。

(3) 实践类知识掌控力差。尽管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的基础知识过关,但和生活、就业有关的实践类知识水平却很低。原因很简单,教师在学习阶段接受的同样是应试教育,就业后的职业培训也十分仓促,实践性低,无法真正地将知识应用到教学工作中去。

(4) 相关文化知识水平低。应试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师一味求得最终成绩而忽视了知识的拓展延伸,使得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并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价值。

二、 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

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这就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结构呢?

(1) 广泛的知识面。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精彩纷呈而又丰富多样,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有着渊博的知识和范围广泛的知识面,既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也要掌握人文文化知识,在提升知识储备的同时陶冶情操,发现自身的真正价值。

(2) 系统的专业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成功教学的必然前提,包括语音、语句、词组构成、修辞等方面知识。只有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课本与现实的转化。

(3) 扎实的教学技能。小学语文教师在掌握了广泛的知识面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后,还需要拥有扎实的教学技能,提高自身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建树。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解决问题,懂得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知识传播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并且成功地将自己的经验做出总结。

三、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1) 合理设置课程。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要从教师的专业培养入手。合理设置课程,把教学与实际结合起来,此时就需要相关机构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和要求出发,帮助教师进行课程建设,健全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这种集中制的方法也可以让教师在交流的同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反思和纠正。

(2) 建立培训制度。应有关部门的要求,学校应该组织小学语文教师参加定期培训和总结大会,在制度上让教师安心,使教师能够潜心教学。这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在更新知识的过程中充实自己,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3) 建设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受国家倡导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学校逐渐意识到学习氛围的重要性,积极创造小学语文教师合作竞争的机会,使其通过交流和互相学习,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意识到浓厚的学习氛围的重要性,不仅是在班级内部,还要扩大到整个学校,使学校成功转变为学习型校园。

综上所述,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不仅影响到自身的事业发展,还对身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石的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完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刻不容缓,我们期待看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健全、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摘 要: 本文通过探索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对英语教师教学的影响,证明大学英语教师掌握多元化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这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更应该认识到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教育领域里他们面临着新的角色和新的挑战。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而对这一素养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影响到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发展,而且影响到英语教学的成效,关系到是否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近年来,对外语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多数英语教育者和改革者更加关注的是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研究,忽略了在教学中起主导地位的英语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的研究。本文基于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对英语教师教学的影响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大学英语教师掌握多元化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一、教师知识结构研究概述

对于教师知识的研究有两个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一种将教师知识看成是个人及隐性知识,教师的知识是在日常教学中形成的;另一种则将教师的知识认为是显性的知识,学生是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看到的知识。Schon(1983)深刻批判轻视实践知识的传统技术理性,认为从业者在专业实践中并不主要依靠外来理论知识而是靠实践者自己建构的“行动中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这种实践取向的建构主义视角出发,研究者提出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概念,它来自实践并直接用于实践,是一种个人化的、与特定情境相联系的、非命题形式的知识。 二、教师应具备的多元化知识结构

1.教师应该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首先,必须精通英语语言知识,包括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较大的词汇量、牢固的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的知识。其次,应熟悉本国和英美国家的地理、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政治结构、价值观念等诸多领域的知识。最后,还应了解与英语教学密切相关的语言学及其分支系列,如英语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等。

2.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个人的实践知识是能够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并且会随着教师的职业发展而改变。教师在课堂中所持有的一些观点和想法都是需要及时反思和酝酿的。因为这些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而只有及时反思才能使自己对学生有良好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有求于老师,因此,教师的影响要渗入学生活动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去,教师必须占有广阔领域的知识,如哲学、法律、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在教学中应付自如、游刃有余,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是无止境的,他们总是想从教师这一知识源泉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的知识结构中拥有多种子系统,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就必然赋予教师一种综合素质。

3.教师应该懂得教育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当前,教育学和心理学发展迅速,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和麻烦的问题,英语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才能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因为部分知识并不能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但为教师工作所必需。

4.教师应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法知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英语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讲解词汇和语法。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同时对教师本身形成巨大的挑战。只有不断地接受新的东西,才能使自身不落人后,能满足学生的发展所需,也能为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和坚实的基础。

三、对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