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合同管理内控流程

合同管理内控流程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8 15:40: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合同管理内控流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合同管理内控流程

篇(1)

【关键词】 合同管理; 内部控制; 过程导向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合同已成为企业最常见的契约形式(刘玉廷,2010)。而在国际市场上,国际工程承包公司通过履行合同参与国际业务,所有的权利义务均由合同条款确定,项目的成功与否与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息息相关。目前全球经济持续性低迷,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利润空间不断缩小。通过合同内部控制管理项目风险并获取合理合法的项目经济预期,已成为目前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内生性需求。

2010年五部委共同制定并颁布了《合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该项指引以过程控制为导向,因此合同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合同内控”)贯穿于合同调查、签订、履行、后评价的全过程,为企业建设、完善合同内控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拟以合同内控应用指引为理论框架,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合同内控制度建设进行研究,其目标是通过全过程化的合同内控,针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合同管理特殊需要,对其合同行为予以管理。

二、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管理特点

(一)合同管理的复杂性

国际工程项目合同随项目参与各方特性各异,专业性强,文件众多且内容涵盖广泛,合同管理作为一个管理各个项目参与方的接口,需要控制的风险点较多且情况复杂,因而合同内控的难度显而易见。

(二)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在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中,合同是协调管理项目各参与方行为的强制性契约准绳,是指导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营维修等项目各个环节工作的“圣经”,也是项目后期进行索赔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国际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是组织项目实施、把控项目质量、控制项目风险的重要手段。

(三)合同管理的持续性

国际工程合同期限少则一两年,长则二十至三十年(如BOT项目),在此期间,合同管理贯穿始终,而且在合同管理时,还要从整体长期角度全面考虑国际工程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尤其要对项目风险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预估。

(四)合同管理的严密性

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作为一个多方参与的业务流价值增值链,项目风险随着业务链条的增长不断复杂化和多样化,作为整合业务流程和价值增值的工程总承包,需要将项目风险在各项目参与方之间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担、传递、转移和承受,由此必须要通过合同管理的方式,以合同条款对各方承担的风险予以约定,以合同定价对承担风险的合同方要求或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三、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合同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一)工程承包公司合同内控的组织安排

合同内控的组织形式安排是内控执行有效的首要保障。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无疑应由承接工程的业务部门承担,而成立专业素质高、协调能力好、善于把握全局的合同内控小组,是合同内控的重要组织形式。该小组以总经理或分管业务的副总经理为领导,业务部、技术部、法律部、财务部各部门抽调人员共同组成,必要时也应聘请外部专家参与。该合同内控小组应自项目合同前期调查起,对合同运作的全流程进行管理控制,对合同风险进行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反馈。

(二)工程承包公司合同内控的分级授权审批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内控的分级授权审批机制包括两类,一类是针对与项目业主签订的标志项目承接的项目主合同,为项目分级授权审批,对不同金额的项目需分级报经总经理、经理办公会批准,如金额巨大且性质重要的项目,需报送董事会进行联席审批。另一类是合同分级授权审批,是针对项目项下与除项目业主外的其他项目参与方签订的合同。鉴于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重要程度与合同金额并不直接相关,合同特殊性较强,因此,每个合同均需由项目负责人确认,经合同内控小组审核联签后,由合同内控小组的最高领导——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三)工程承包公司合同内控的信息平台

由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合同文本和过程文件众多,信息平台能够切实提高合同内控的效率和效力,有利于合同内控的动态过程控制。该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是保证与合同相关的各类信息,如合同档案管理系统、合同付款审批系统、合同进度报告等,能在符合合同管理权限级别要求的同时,高效安全地共享、传递、处理和反馈。

四、基于过程导向的工程承包合同内控制度建设

(一)投标阶段的合同内控

鉴于国际工程项目的复杂性,投标阶段的合同内控管理是项目实施阶段合同内控工作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阶段涉及的合同文本主要包括项目招标书、资格预审申请书、技术建议书和商务建议书。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应根据项目招标书的要求,深入分析工程特性,重点研究设计技术方案和商务条款偏差,同时还要对各个可能的项目参与方(即潜在的合同方,包括业主和分包商)进行资质调查和履约能力分析,这个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调查的基础上完成项目可行性调查报告,根据项目金额和重要性的不同及国际工程承包公司项目分级授权机制进行项目投标审批。如涉及投资事项,如BOO、BOT及资源开发等项目,还需报经公司内部投资审批流程批准。

(二)订立阶段的合同内控

1.与业主签订的项目主合同。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在收到中标函后,进入与业主的合同谈判阶段,在这一阶段,项目主合同将由前一阶段的要约变为实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文本。本阶段涉及的合同文本主要包括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合同通用条款、合同专用条款、技术标准及规范、设计图纸、价格清单、保函格式等。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主合同文件审批应根据项目金额的不同,经合同内控小组审核联签后,根据国际工程承包公司项目分级授权机制确定审批人或审批机构。项目主合同签约后,如业主、成本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动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者项目主合同超过一定时间还没有生效,应在开立履约保函或办理其他生效关键事项前进行合同生效评审,从而评价合同签订后项目主要风险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合同执行的影响,明确应对措施。合同生效评审的管控流程比照项目主合同流程执行。

2.与其他项目参与方签订的其他合同,如分包合同、监理合同、保险协议、贷款协议、保函或其他担保合同等。项目其他合同一般在总承包合同签订完毕后进行拟订签署工作,具体的签署内容和时间由项目管理计划确定。对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由于项目部分重要参与方(如主要设计、土建、采购分包商、银行等)在前期合同调查阶段就已确定,甚至共同参与项目主合同的谈判,对于这部分项目参与者的合同,往往通过议标方式确定,其他项目参与者还需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后再进行合同谈判。项目其他合同谈判小组的成员应由参与项目主合同谈判小组的成员组成或由其领导,以便通过合同条款将项目风险在各项目参与方之间进行分担、传递和转移。

项目其他合同文件审批应根据合同金额和重要性的不同,经合同内控小组审核联签后,根据合同分级授权机制确定审批人或审批机构,不应因合同量大减弱这一控制活动的控制力度。

(三)实施阶段的合同内控

项目实施阶段的合同内控,其目的是确保各个项目参与方都履行其合同义务,并确保自身的合同权利得到保障。

1.合同履行。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履行内控,其重要流程是在建立项目管理计划下,对项目重大合同制定单个合同管理计划,包括合同过程文件、交付内容和管理要求,该合同管理计划应涵盖整个合同过程的全部合同管理活动。负责合同管理计划审批和监督的人员应为执行负责人的上级管理岗位或部门。

2.合同结算。由于工程承包项目资金安排的系统性,对合同结算风险的控制应始于项目业务部门提交合同付款申请之时,项目业务部门应结合项目预算、项目主合同收款进度、结汇情况、相关合同条款,综合评价项目各类合同结算,防止超预算、超合同、超余额、超币种的项目合同付款情况出现。财务部门应专设合同付款审批岗位,对合同付款进行复核并应定期将各项目的各个合同结算情况反馈给项目业务部门,以便查错防漏。

3.合同变更。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引发合同变更情况很多,项目合同变更管理应与项目整体变更控制相结合,尤其是项目主合同变更时一般也会引发项目其他合同的变更。合同变更的内部审批流程应比照合同签订的审批流程办理,防止未经授权审批的合同变更。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合同中对合同变更条款详细约定的,实际变更发生时,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文件和程序处理。合同变更后,项目业务部门应及时更新财务部门的合同备案,以便按照变更后的合同执行。

4.合同索赔。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索赔方式应在合同条款中规定,索赔发生时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进行。由于索赔事项的特殊性、重要性和专业性,一旦合同需要通过仲裁方式进行索赔,需要法律部门的介入,必要时应建立业务、法律、财务三位一体的合同索赔小组,仔细衡量仲裁方式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并应报经公司管理层的审批同意。

总之,国际工程承包的合同内控建设和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持续周期长,可变因素多,是强化公司业务、财务、法律三位一体,共同动态提升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全过程管理精度的重要管理工具。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M].北京:经济科学研究社,2010:349-360.

[2]李凤鸣.内部控制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11-317.

[3]马颖.过程控制导向的企业合同内部控制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2011(9):61-65.

篇(2)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对策

一、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因素

(一)合同变更及履行

在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基于生产经营等相关环节的需要,合同的变更不可避免。而在企业合同变更过程中若合同签订双方没有达成友好的协议,则会导致整体合同履行无法达到预期需求。如在收款单位变更时,若合同签订双方没有达成友好的协商则会影响补充协议的后续实施,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二)合同签订质量验收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大多需进行相关生产资料的采购。在具体的生产资料采购过程中需依据相关标准,从技术指标、规格参数、使用说明等几个方面进行严格辨别处理,同时需结合技术要求所制定的质量标准,确定质量技术指标及验收标准,若在实际过程中没有严格依据相关行业标准进行材料指标管理,则会导致后续合同的履行无法达到企业经营活动的要求。

(三)合同付款条款

在企业合同条款的制定、谈判环节,需明确相关付款条件、付款期限、付款方式等的具体规定,若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支付条件、期限、方式等条款,则当出现一方预期违约时,企业就无法有效进行应收账款的统计,则会损害合同另一方的利益,守约方即使通过诉讼或者仲裁途径解决,占用的资源和时间成本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给企业带来经营、法律风险[1]。

二、合同管理在内控管理中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由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主要分为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内控控制结构等几个层级。在具体的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可通过对整体发展规划的控制管理及整体经营分析的预先评估,保障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顺利进行。而合同管理是内控制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进行有效分析,结合相关合同信息,为内部管理的优化提供有利的依据,便于整体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优化。

三、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一)建立合同转让管理模式

为了避免合同变更导致的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可在合同变更环节建立合同签订双方转让管理机制,即在合同变更的情况下签订相关合同条款的增减,以书面文件的形式代替口头约定,降低合同遇纠纷举证不能的出现概率,避免流程风险对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信用、经济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如在支付货款环节,可依照以往合同约定的相关内容进行约定,若出现收款单位变更,可在合同签订双方协调沟通的基础上,对原合同的部分内容修订,签订补充条款,并以合同签订双方加盖公章为生效要件,避免合同签订某一方变更通知不及时导致的合同履行不能。

(二)加大合同履行管理力度

在具体合同管理过程中,相关企业责任人员应加大合同履行过程的实时跟踪力度,以便保障合同签订双方合同的有效履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签订某一方出现违约时,合同签订另一方面可依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行使抗辩权。同时为了降低债务人资产不当降低而导致的债权人的权益损害,可依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债务人责任财产维护机制的建立,从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撤销权两个方面对债务人履行债务能力进行有效约束,保障合同债权的实现[2]。此外,在具体合同管理过程中,企业制定格式文本,在提高合同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掌握合同管理的主动权力。在合同起草过程中企业可通过对合同签订对应方经营情况的分析,掌握对其有利的信息,并结合合同业务部门、法律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确定具体的合同格式文本。对于大额标的合同、合同条款复杂或者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合同而言,企业应在进行文本审查的同时,组织内部法律人员、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对合同签订对应机构背景严格审查,或者聘请专业机构进行专业调查,出具调查分析报告。与此同时,企业应对内部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进行定期更新培训,促使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相关业务知识结构不断升级,保章合同后期管理的有效进行。

(三)完善合同全过程管理机制

合同全过程管理机制的完善,对于企业内控管理中合同管理整个流程风险的有效防控非常重要。首先在企业合同签订之初,企业应设定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对签约主体风险进行全面管理,同时对合同签订对应机构的业务范围、主体资格、履约能力、社会诚信履行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在合同签订时对相关合同签订机构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相关复印资料进行仔细核对,并在相应复印文件上加盖公章。同时企业可从合同签订对应机构的员工数量、注册资本、财务报表、业绩证明、荣誉证书等资料对相关企业的履约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保障合同管理过程的有效运行。完善的合同管理规范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履行期限、合同标的、数量、结算、付款、违约责任、劳动纠纷管理等几方面内容,同时在具体的合同文本制定环节应进行适当的排他性分析,即对合同签订过程中可能含有非法定专业词汇、或者含义不明确的句子配置适当的说明文字,为合同纠纷的高效处理提供依据。最后依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保证合同原件完善的基础上,应对双方履约过程中的相关书面文件、合同签订履行各个环节的电子邮件数据、双方传真文件等进行备份、复印等有效储存,并对后期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为合同的全过程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合同变更、合同债权期限等各种经营风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合同管理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可根据相关风险因素不断完善合同管理机制,从合同签订前的调查、合同签订中的谈判、合同签订后的履约,相关资料证据的保全等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身合同管理水平,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篇(3)

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系统化管理合同。

笔者所在的公司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由公司一位高管担任总法律顾问,下设法律事务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企业法律顾问。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在公司逐步实行综合归口与分级、分类相结合的合同管理体制。例如在公司市场营销部、物资采购部、科技部等有合同业务的部门,设立了兼职合同管理人员,分类专项管理其本部门的合同,逐步对公司的合同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化网络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公司的合同管理涵盖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合同审查、合同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档案管理、合同考核、合同兼职管理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

2.深入分析,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优化流程,强化合同管理职责分工。

法律顾问首先从合同管理建章立制开始,对原有的合用管理办法在实施中的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修订公司《合同管理办法》,梳理了合同管理核心流程,对合同的订立、签订权限和职责审查、合同履行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明确和规范。对公司合同管理制度的修订,即是对公司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完善,旨在达成《内部控制指引》的目标要求,即规范和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合同谈判、签订、执行、变更、解除等过程合法有效,印章保管、使用合理规范,防止未经授权的经济行为,降低运营风险,保护公司合法权益。

3.充分注重事前防范,做好合同条款法律审核、示范文本推广。

有效的事前防范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管理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笔者所在公司的合同审查,由项目责任部门、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法律部等各个专业部门各司其职对合同进行把关,有效地将合同订立纳入公司的各项管理之中,有效地实现风险的控制和事前防范。法律顾问一年中审查各类合同逾两千份,都逐字逐句严格审查,重大项目则在项目前期就参与谈判和论证,把好“事前防范”这一关。合同示范文本有利于规范公司某一类合同的签订,在合同签订这一环节进行法律风险的防控。法律顾问坚持开展了相关合同示范文本的推行工作,根据公司合同种类合同业务量特点,相继制定了《采购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设备维修合同》及《技术开发合同》等示范文本。法律顾问首先查阅了以往大量的合同,进行归类整理;然后提炼总结完成合同示范文本草案,再与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讨论,最终修改定稿。以技术合同为例,示范文本不仅明确合同内容,还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对签订和履行环节、技术项目进度、履行期限和方式、双方权利义务、验收标准和方式、价款支付以及在知识产权归属等重要内容上做出相应说明,包括合同签订内容表述指引和法律风险说明及提示。从管理的角度上,实现在合同内控管理流程与管理、研发的具体结合,提高合同签订的水平和效率。

4.细化合同专用章管理,严格公司合同档案管理。

法律顾问的严谨与细致等优点,还应发挥在公司合同章及合同档案的管理工作环节之上。应明确合同专用章的用印审批相关要求,以及外带合同专用章的原则、申请程序、携带使用要求。合同文本明确记载着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生效的合同文本应纳入经营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并分类保存并不可少。正由于此,对于审结用印的合同,笔者所在的公司以书面目录和电子文档两种方式建立了合同台帐,及时记录合同编号、承办部门、合同名称及对方当事人等信息,并要求各业务部门妥善保管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形成便于查找的电子信息和纸质合同档案,使合同自始至终都处于受控状态。事实证明,完整合同档案的建立,也便于总结合同履行情况,吸取经验和教训。

5.狠抓合同管理考核,加大公司内部合同管理检查的力度。

为有效防范合同法律风险,公司法律事务部门形成了对各一级建制单位合同管理情况进行年度现场检查的贯例。检查内容主要涉及各单位内部的合同管理职责分工、合同审查、签订及履行情况、合同文本管理、合同台帐管理、合同评估、合同印章管理以及上年度合同检查整改等情况,并与相关负责人和兼职合同管理员进行座谈交流。检查会形成《年度合同管理现场检查情况通报》,逐一分析各单位在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中尚存在的问题,评价相关部门合同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重点是促进各业务单位对合同履行和合同评估、部门合同管理方面工作的开展和规范。对于不认真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和审查程序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绩效考核负评价。合同考核和现场检查工作,能督促各单位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在合同履行中诚实守信和全面履行。合同经办部门逐步重视对合同执行中的质量、安全、进度等履约情况的跟踪处理,注意利用后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等合同履行原则,依法保障自身权益。

6.注重法律知识普及,加强合同管理人员培训。

公司合同管理的每个环节涉及到不同部门的人员,人员的素质保证是合同管理的重点。笔者所在的公司在各单位设有兼职合同管理员30多人,法律顾问对合同兼职管理员和经办人员建立了培训机制,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培训围绕“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主题,结合实务、配合案例宣讲基础法律知识,剖析合同从签订到终结的全过程,针对各环节进行风险防范提示,还制作令人喜闻乐见的PPT、动画片在公司内部宣传媒介上播放,以强化学习效果,增强了法律意识。法律顾问对合同管理人员培训的加强和重视,一方面促使公司合规文化生根开花,另一方面使合同管理工作有了法律武器保驾护航,从深层次地巩固了公司的合同管理内控体系。

二、结语

篇(4)

关键词:公司 合同 管理

一、目前公司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对合同管理流程进行了专门、详细的规定。旨在帮助企业规范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经营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控交易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本文拟从实际出发,浅谈合同管理在我公司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市场调查不足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合同比较繁杂,涉及的事项也各种各样,但在合同订立前,普遍存在市场调查不足的现象。这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合同当事双方不了解,没有充分了解对方的资质或民事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或者是真实权问题。实际造成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资质虚假、转包、非法等现象的发生,给合同执行带来很大风险和隐患。

解决这类问题,也非常简单,那就是“现场了解”,但在实际过程中出于成本费用考虑,往往做得很不到位,道听途说、网上询查、或者仅限于电话沟通等。这样造成的后果很可能是对公司对当事人的真实情况和能力的误判。

从我集团各分公司的工程招标和采购过程来看,在这方面我们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在非主要材料及促销物料的采购中,过多的依赖一般性的了解和网络信息,往往忽视实质性的调查,以致部分采购物料存在资料问题。设备采购过程中个别存在的厂家业务人员私自承接业务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在业务沟通过程中不够细致所致,没有通过正常业务联系渠道进行业务沟通,结果可能导致我们在售后服务方面不能得到厂家的支持。

(二)合同谈判环节把握不足

初步确定合同谈判对象后,承办部门应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事项。

这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不当让步;二是权利义务等条款过于宽泛不够细致;三是违约责任不明确,随意示好。

解决这类问题,一要加强市场了解,特别是价格信息的了解,在目前同质化趋同的市场化环境下,价格的把握还是比较容易的;二要关注合同核心内容,条款和关键细节,涉及质量、技术标准等条款绝不能让步;三要加强纪律约束,防止泄密、舞弊等现象的发生,避免人情合同。

目前,我公司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还是一般性的交易合同方面,随便使用对方的格式合同,对一些技术性的条款没有充分表达己方意见,同时也存在着对质量标准的认识不清,进而造成保修、退换货等方面的障碍。

(三)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几点不足

首先是合同传递不及时或部门的单方面留滞问题。

由于公司内部门协调问题,合同的签订、执行、监督部门往往不能第一手掌握合同材料,进而形成事后合同,造成内控失效,合同监管执行不到位的后果。主要体现在工程施工合同方面。在平时的签单过程中可以看到个别零星工程没有合同没有设计,工程结算时才匆匆做个合同去应付,事前没有合同作为支撑,对于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约束条款,5%的质保金根本解决不了质量损失造成的风险。这一点应从加强内部协调与监督机制入手予以解决。

其次,合同执行部门执行意识不足的问题。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双方各自的原因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执行部门应及时根据合同条款向对方发函督促履约,决不能以漠视的态度任事态发展,造成履约风险。

二、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内控建设

加强合同执行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合同执行部门与财务部门往往是各行其是,在合同的执行管理上协调沟通不够,特别是存在应付账款或保证金的情况下尤为如此。

合同执行部门也应加强应付款和保证金管理意识,保证企业权益和防范履约风险,维护企业信誉。

篇(5)

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风险控制保障从事前、事中到事后,全流程的管理才是完善的风险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而企业各环节的控制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保障,内控制度包括客户管理制度、信用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法务管理制度等业务关键点的控制制度,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业绩考核制度等保障性制度体系。从全流程各环节进行控股,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企业在经营业务开展过程中,做业务的风险识别与分析,分别制定风险控制策略。要安排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经营风险评估,排查、化解、有效控制业务流程各个环节风险点,避免造成损失。具体来说,企业可安排经营管理组从贸易模式、客户资信、经营效益、进销存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审核;企业管理组或法律事务组可负责从法律风险角度进行审核,重点审核经营合同是否存在重大隐患和漏洞;财务组(包括资金结算组)主要负责从资金使用、防范资金风险、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审核。在内控制度的设计上,企业应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切实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有效利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国内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对贸易规则的规范化和信用保障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贸险具有保障国内贸易安全的作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主要承保买家信用风险,包括因买方破产、无力偿付债务以及买方拖欠货款而产生的商业风险,可缓解企业因资金链条断裂带来的风险。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基本功能就是当上述风险发生时,在企业难以收回货款,造成应收账款损失时,提供损失补偿。2012年,商务部发文五成补助力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同时确定补助项目承办机构的七家保险公司。企业可以在内贸业务中,有效地利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降低财务风险。

二、信用风险的事中防范

1.加强合同管理,把好风险防范的之门业务合同是企业风险防范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完善、有效的合同,可以有效对各方权力和责任进行约定,也是解决纠纷的最为重要的依据。企业所有商品贸易业务均要签订书面合同,并按合同管理办法及法律风险防范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合同的签订和履约,防范合同风险,确保企业权益不受损害。因此,签好合同,按规范操作,对风险的防范和规避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合同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条:(1)加强合同管理,确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明确合同拟定、审批、执行等环节的程序和要求,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合同有效履行,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2)签订合同,内容一定要完整、准确,要件不能有遗漏。对合同格式和文本拟定,争取主动,应尽量采用本企业的标准版本,如果使用对方格式合同,应用本企业的版本加以对照,从差异中寻找对我方不利的条款并加以修正,争取增加对我方有利的条款。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和规避以后环节发生风险。严禁签订显失公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合同。(3)企业签订合同,应履行必要的基本审查,重点关注工商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件、授权委托书、特殊商品的经营许可证等。特殊情况下,还应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4)企业应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控,强化合同履行情况及效果的检查、分析和反馈。在合同履行中发现条款有误、对方有欺诈行为,或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客观因素,已经或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应当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并经对方协商一致,按照管理权限办理合同变更或解除事宜。协商不成,应采取补救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应特别注意,在合并履行中,对同一客户同一品种的大宗商品贸易实行单结单清,在上一合同未履行完毕之前,严禁新开信用贸易合同,防止用新合同掩盖旧合同存在的不足,造成更大的风险。

2.加强客户信息跟踪,及早识别突发信用风险定期拜访重要客户,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和资信变动情况。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对信用等级偏低和资信异常的客户,及时采取收紧信用等措施,防范信用风险,保障货款的及时回笼。企业应制订客户信用额度制度,根据客户信用档案记录、市场情况等,区别不同客户类别,合理确定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周期。对单一客户应设置赊销总额限制,每一客户的信用额度应与其支付能力相对应,严禁对客户超额放大财务杠杆。及时调整客户的信用额度,调整应收账款的状态,做好应收风险与客户资信相匹配。

3.加强信息化建设,固化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完善业务风控信息化系统。加快推动各成员公司优化完善业务软件系统,将业务流程中识别的风险嵌入ERP系统,在业务运行中实时动态提示和及时处置。最好让技术公司在ERP管理系统中增加“国内贸易”、“境外贸易”两个模块,使其反馈的内贸业务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切实消除了人为风险因素。

三、事后信用风险防范

1.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应制定和完善应收款项管理制度,实行应收款项责任管理,做到每笔应收款项有专人负责。销售部门负责应收款项的催收,催收记录应妥善保管,财务部门负责办理资金结算并定期与销售部门、客户对账,督促款项回收。要定期通过函证等方式,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收账款等往来款项。企业要建立销售考核责任制,明确业务人员的销售考核包括应收账款的回收、账龄以及追收额度与销售绩效奖惩挂钩,形成销售业绩和货款回笼并重的管理模式。

2.加强法务管理与风险应对建立逾期账款管理办法,根据客户的最新情况,及时采取催收、资产保全、法律诉讼等管理程序,根据信用风险的状态和程度,及时启用相关程序,甚至法务程序,以便及时做到风险管控,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信用损失。在确认无法收回时,也及时与相关保险公司进行索赔,通过信用保险,降低信用损失。

3.加强内部控制执行检查与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是风险防范的手段,只有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才能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及早识别信用风险,及早应对信用风险,防范信用损失。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分析业务流程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完善内部控制措施,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股效果。同时,考核是内控执行的保障,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考核,在企业内做好有法必依,违法必纠的法制文化,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涉及较大损失还应查明原因,落实追究责任。

篇(6)

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我是***,2019年5月到公司工作的,现主持风险控制部工作。现将2019年本人思想、工作、廉政情况作以述职,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主要工作情况

1.加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通过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转作风、提干劲、创实绩、赢尊严”、“学寄语、展抱负、创辉煌”、党史答题等主要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敏感性。

我要做一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合格管理者。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自己的工作,我应该扑下身子,踏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

2.积极参与集团、中华事业部财审工作

我参与集团、事业部组织的审计项目,对1家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11家企业进行财务督导考评。通过现场人员访谈、资料审阅、实物抽盘、业务考试等方式,重点督导各企业财务基础工作、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收入成本费用管理、内部及风险管理等内容,在督导考评期间保持独立的地位、公正的态度和约束自己行为,廉洁自律,敢于担当,起到了引领作用。

3.多区域交流,做好持续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在****:提出将持续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和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年”活动、基础管理达标、提升执行力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三个强化一个服务”,即强化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紧密融入、服务部门,共同进步。

在赤峰地区:主动与赤峰地区企业进行交流,接待阿尔哈达、红岭矿业内控工作人员,进行现场交流,分享内部控制编制及管理中发现的新问题、反馈新意见,有效推进了赤峰地区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

在海南山金:我代表督导小组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交流:重温集团创建内控“示范企业”引领内控管理再提升经验交流观摩会现场情况及领导讲话,介绍焦家“1536”全过程内控管理体系内容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结合工作经验就内部控制体系概述和如何建立标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手册修订工作进行讲解,分享焦家金矿制度建设等经典案例,切实推动各企业间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也积累了内控管理经验,有效指导公司具体工作。

4.多方位入手,自主创新开展工作,编制修订操作手册

为规范内部控制手册的修订工作,我通过认真研究、经验积累,自主编制了《修订操作手册》,该手册从整体要求、流程说明、关键控制文档、流程图编制标准、流程图绘制标准、权责指引等方面提出31项修订原则,以指导内部控制手册的修订,此项经验集团《内控简报》第一期。

5.秉承服务部门共同进步的工作原则,深入基层一线部门,针对工作存在问题进行交流,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2019年我组织招投标管理流程、审计发现问题、合同管理、财务督导、内控风险管理培训交流12次,137人参加,有效提高关键岗位的风险能力和业务水平。

6.将“清”“实”和“严”的要求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党委的部署,把“清”“实”和“严”的要求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增强学习力,在能力提升中筑基础;增强执行力,在工作实绩中抓落实;增强廉洁力,在审计纪律中树品德;转变作风,在工作创新中展形象等方式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审计队伍。

二、廉洁从业情况

自主持部门工作以来,我坚持公道正派,心胸坦荡做人原则,没有违反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定行为。我从思想上筑牢廉政防线,从行动上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审计工作纪律,遵守各项制度,将廉政廉洁审计制度落实到审计全过程,坚决做到依法审计、依规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更好地发挥审计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三、存在不足

2019年,风险控制部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合同管理、风险内控管理、内部审计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我和我带领的团队的努力发生着变化,但还是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问题,一是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匮乏,不能有效指导相关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二是参加事业部财务督导活动占据工作时间较多,未能有效加快各项管理工作;三是对审计成果的运用、审计信息的披露方面做得不够,整改力度不够,还需加强。

四、下年工作打算

1.提高站位,主动作为,积极探索符合冶炼行业特色的内部审计建设模式,学习、分析、提炼集团、事业部审计经典案例,找出适合企业的做法,优化后推广。

2.找准关键控制点,持续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查找内控设计与运行缺陷,强化评价的有效性;计划建立内控执行情况考核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检查,强化落实整改。

3.加大原材料、销售结算的专项审计力度;组织开展各项培训,促进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加强合同管理审查及合同执行管理力度。

4.计划开展14大类85次专项审计,主要为大额资金、合同执行、业务招待费、原材料采购、废旧物资销售、固定资产投资等。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支出合同;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近年来事业单位的改革,纪检、监察、审计加大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检查。事业单位对自身经济活动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合同支出即是事业单位较大资金支出的有效依据,利用信息系统把控住合同关键环节,控制好合同支出,就是较大层度上管理好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本文将分析事业单位支出合同存在的风险,并引入信息系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一、事业单位支出合同存在的风险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内控制度,合理设立合同管理岗位,形成财务部门和合同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和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目前,事业单位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风险:

(一)事业单位对合同对方的资格审查不严,对方是否具有能力和资格未审查,可能造成对方违约,引起经济损失。

(二)经济合同管理没有专门的审批程序,专门的人员管理、未归口专门的部门统筹。目前,事业单位涉及到的支出合同往往是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直接沟通,就签订了合同,未履行相应的审查程序和后续管理,无财务、专业技术人员、法律人员等参与。

(三)合同签订后,没有对应合同台帐登记,付款的金额没有仔细核对,存在多付款的风险。付款完毕的合同,没有妥善保管合同档案,存在合同原件遗失的风险。

二、引入信息系统,加强事业单位支出合同管理

(一)领导重视,设立相应合同制度

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层度直接和单位业务流程的操作流程紧密相关,单位负责人应意识到合同管理、财务审计检查,就是支出合同过程检查、档案检查,应该大力加强合同制度化的建设。设立合同经办人制度、合同审核审批制度、合同建党存档制度、合同履行考核制度、合同内容保密制度等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合同签订前和签订后的流程有章可循、责任到人。

(二)合同签订前,形成五级审核的信息系统

合同签订前,需要经办人员进行合同的调查,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情况,专业性强的合同,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审核,同时需要法律、财务部门的一同会审,再由领导审批。

引入信息系统,形成五级审核流程(见下图),把这个流程衔接进入日常办公系统,上一流程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流程,不能跳级完成,有效避免了无资格审查,无财务、专业技术、法律人员等参与的情况。

五级审核信息系统流程图:

【办人员调查和明确合同的关键内容 ⒓际踝ㄒ等嗽鄙蠛思际醴矫婀丶内容 7律专业人员审核法律方面关键条款 げ莆袢嗽鄙蠛瞬莆窀犊罘矫嫣跫 チ斓几据权限审批签订合同。

合同签订前的五级控制是整个支出合同关键环节控制的重中之重,把握住合同签订的“前口”,就把握住合同风险控制的“咽喉”。

(三)合同履行阶段,引入信息系统二级复核台帐把关

合同签订后,财务部门根据合同内容的付款条件,照章办事。按照已付款、未付款等情况,对每个合同进行编号,设立台帐管理,登记审核每个合同每次付款情况和金额。引入信息系统(见下图),形成财务内部二级复核、财务和业务双方对账复核的台帐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的二级复核,财务和业务部门未完成2个步骤将不能作为财务支付的依据,有效避免付款条件的未核实和未监督的情况、对合同付款金额数据进行严格把关。

二级复核信息系统流程图:

〔莆衲诓慷级复核:

合同履行阶段,出现需要变更和解除合同的情况,需要按照合同签订的五级审核、二级复核信息系统进行重新签订,完成付款流程。

(四)合同执行完毕后,规范档案管理和后续管理

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合同进行管理存档,引入信息系统,将合同进行编号、统计、分类、归档,同时登记合同执行、变更等情况并形成电子档案。对签订前的询价、招投标等资料连同合同原价,按照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档案管理。财务部门还应对经济活动涉及的合同,视同账务处理的依据,按照财务凭证保管年限进行存档管理。

合同后续管理还应包括二方面工作。一是对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不能随意泄漏国家、商业和工作秘密;二是对合同关键环节控制人员、信息系统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涉及签订合同的经办人员和付款人员,造成单位经济利益受损的情况应扣除相应绩效工资。

三、结语

引入信息系统对“签订合同、合同付款”等流程进行了程序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根据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设计。设计信息系统合同管理的流程就是理顺单位费用支出的流程。把控住事业单位费用支出信息化建设,就能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把控住执行合同的规章制度,实现合同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有效防范经济合同存在的风险,促进事业单位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4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2014.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解读[J].财务与会计,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