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措施
时间:2023-06-08 15:40: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产褥期;盆底肌功能锻炼;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71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b)-0158-03
研究显示,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不仅能够明显提高盆底肌肉张力,改善阴道前壁脱垂,而且还能够有效防止产后尿失禁[1-3]。目前,仍有部分产褥期妇女不能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但是,关于影响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因素的报道所见甚少。为此,本研究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制订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影响因素自编问卷,旨在为采取针对性提高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来收集符合书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在收集资料前,对本研究问卷责任护士进行培训,尽量统一说法的方式和方法,减少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并于培训结束后对责任护士进行笔试考试和专家面试考核,两者均合格后才能够让责任护士对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产褥期妇女开始实施问卷调查。本研究笔者发放113份问卷,回收113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
1.2.2 问卷调查内容 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体型、孕次、产次、孕周、胎儿重量、胎儿健康情况、职业生源地、居住所在地、婚姻状况、经济状况、住院费用类别、工作压力、居住状况、担心照顾婴儿能力、疼痛和焦虑、睡眠障碍、照顾婴儿能力、乳汁分泌不足、孕妇对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重要性认识、孕妇家属对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重要性认识、产后访视人员未对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情况进行检查等。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发生率
在本研究113例产褥期妇女中,其中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者71例,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占62.83%。
2.3 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笔者采用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影响因素自编问卷收集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13例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者占62.83%。这与既往研究的结果一致[4-5]。可见,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者虽占大部分,但是,仍有很多一部分妇女未能够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这提示在临床医疗工作中,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提高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比例。为此,找出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意义重大,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增加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改善产褥期妇女的预后。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睡眠障碍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孕妇充分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重要性和产后访视人员对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情况进行检查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保护因素。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6]。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有睡眠障碍的产褥期妇女因睡眠影响到白天状态,精神欠佳,导致产褥期妇女不愿意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减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②文化程度高的产褥期妇女能够充分认识到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再产褥期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减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7];③产后访视人员对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情况进行检查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保护因素。可见,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定期对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能够确保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减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针对上述结果,本研究笔者总结经验教训,在临床工作中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护理措施来提高盆底肌功能锻炼坚持率:①加强责任护士对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宣教: 在对产后妇女进行健康教育时,采用通俗易懂言语详细的介绍盆底肌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介绍盆底肌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和锻炼时注意的问题,强调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提高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②提高责任护士在产后复查时对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情况的检查意识:在产后复查时将盆底肌功能锻炼列入产褥期检查的内容,对坚持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产妇给予肯定,而对未能坚持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者则再次进行健康教育,进一步强化产褥期妇女对盆底肌功能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意识,减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者比例尚不高,其坚持与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加强盆底肌功能锻炼重要性的宣教,产后随访落实盆底肌功能锻炼情况,减少产褥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龙秀红.影响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原因与护理对策[J].护理杂志,2010,27(16):1263-1264.
[2] 龙秀红,叶萍.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产褥期妇女盆底肌锻炼的依从性[J].广西医学,2011,33(1):118-119.
[3] 叶笑梅,朱雪燕,孙晓妙,等.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对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381.
[4] 杨云,刘莉.产后早期行盆底肌功能锻炼防治女性产后尿失禁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04-3106.
[5] 林莉,潘云港,吾慧瑛,等.不同时期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5):101-103.
[6] 周锦明,袁晓莉.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13-15.
[关键词] 社区;产褥期;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c)-042-01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到产后6周[1]。由分娩造成的体力消耗和机体损伤,均需在产褥期进行修复和补充。而整个产褥期一般都在家中度过,需要家庭成员的关怀和照顾。因此,针对产褥妇女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社区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现将两年来开展健康教育的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产褥期妇女160例,年龄20~35岁,其中初产妇133例,经产妇27例。城镇居民65户,农村居民95户。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口头语言教育指运用语言系统地向教育对象传授健康知识。如:讲授,讨论等。
1.2.2 文字语言教育指导阅读相关书籍、报刊、杂志,发放宣传小册子等。
1.2.3 电化教育提供有关产褥期保健的录像,指导其观看或收听广播上的产褥期保健知识等。
1.2.4 示范教育某些操作如护理、正确的喂养姿势等,当场示范指导。
1.2.5 综合教育是将以上四种方法结合起来,再讲解、示范。
1.3 健康教育内容
1.3.1 修养环境室内温度要适宜,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禁止室内吸烟、饮酒。患流感、结核等传染病者避免与母婴接触。
1.3.2 清洁卫生保持室内和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的清洁卫生:经常更换会阴垫,便后用温水擦浴或冲洗。会阴有伤口者,可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每日2次,以防感染。外阴水肿者可用95%乙醇湿敷或50%硫酸镁液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15 min[2]。
1.3.3 营养应加强营养的摄入,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汤汁食物,同时增加蔬菜、水果、铁以及微量元素摄入。少量多餐,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1.3.4 产后活动与锻炼产后24 h内以卧床休息为主,24 h后可做室内随意活动,不能做重体力劳动和蹲位式活动,防止子宫脱垂。15 d后可做轻的家务活,1个月后恢复正常活动。自然分娩者产后第2天开始做产后操,会阴侧切或剖宫产者在拆线后或产后第3天做产后操,以不引起伤口痛为宜。内容包括:抬腿、仰卧起坐、缩肛动作,产后2周加做膝胸卧位,以预防和纠正子宫后倾。每日3次,每次15 min,根据身体的耐受性逐渐增加运动量[3]。
1.3.5 鼓励母乳喂养向教育对象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鼓励母乳喂养。
1.3.6 护理产后尽早哺乳,促进乳汁分泌。哺乳前先用40℃的温水清洁, 45~50℃的温水热敷,以疏通乳腺管。两次哺乳间冷敷,以减少局部充血。哺乳时先喂空一侧,再喂另一侧。哺乳后用少量乳汁涂在上,防止皲裂。穿戴棉制宽松内衣和胸罩。
1.3.7 计划生育指导产褥期严禁,产后6周应采用避孕措施。不哺乳者,可用药物避孕,哺乳者用工具避孕。
1.3.8 产后检查产妇应在产后42 d进行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一般检查;妇科检查;了解泌乳及喂奶情况;对原有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者进行复查;婴儿的健康检查。
1.3.9 心理护理重视心理健康,促进产妇及家庭成员角色的胜任,警惕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2 结果
2005年3月~2007年3月,由卫生院每季度对辖区内的产妇和家属进行调查,结果是:健康教育覆盖率100%,满意率98%,教育内容接受率95%,健康知识知晓率96%,健康行为形成率94%。
3 小结
要做好产褥妇女的保健工作,就必须重视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社区护士首先要加强学习,善于总结。用产妇及家属乐于接受的形式和方法,针对不健康行为和观念进行教育,促使其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其次,需要领导重视和当地乡镇、村干部的配合。
[参考文献]
[1]刘纯艳.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5-109.
[2]董慧英.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4.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编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68-01
产褥期发生的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由于妊娠及产褥期过程中因其独特的生理及内分泌改变,下肢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所致【1】。一旦发生,严重威胁产妇的健康和生命,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产妇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致残,并可诱发致命的肺栓塞。现将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7例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年龄23~41岁,平均31.5岁,其中剖宫产术后5例,阴道分娩后2例,发病时间为产后5~31d,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疼痛,肢体周径比健侧大2.5~13cm,站立和活动时肢体胀痛加重,活动受限,皮肤暗紫,皮温升高。根据DVT的临床表现,通过进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而明确诊断。
1.2 治疗方法 7例患者均采用抗凝、溶栓、祛聚、病因等治疗,同时肿胀的肢体给予抬高、制动、局部理疗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
1.3 结果 7例在治疗1~2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随访1~6个月,复查彩超证实下肢静脉管腔完全再通5例,部分再通2例。未见明显的栓塞后综合征。
2.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周;营养均衡,保持大便通畅;评估下肢疼痛程度;产妇由于疾病原因停止哺乳后,大量乳汁淤积易导致乳腺炎,指导患者回乳。
2.2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及家属易发生产后焦虑、紧张、烦躁等心理。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心理分析,并主动真诚的与患者交流,告知与其疾病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消除思想顾虑,以便更好的治疗。
2.3 患肢活动及护理 急性期DVT形成后1~2周和溶栓过程中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30°,可使股动脉平均血流增加33%【2】,利于静脉回流;防寒保暖;禁止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栓塞主要脏器;定期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及动脉搏动情况。急性期缓解后或溶栓治疗停止后,指导产妇下床活动时穿弹力袜,活动量应循序渐进。
2.4 治疗期间护理 本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尿激酶5~10u,每天1次,连续7~10d,配合局部行超声波或脉冲磁疗及活血化瘀通脉祛湿的中药。抗凝药物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及时协助处理,尽量避免使用止血药物。做好用药前、后相关检查,明确无肝素治疗禁忌。
2.5 并发症观察 肺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在血栓形成1~2周内发生,严重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应密切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血、发绀、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肺栓塞症状。
3.讨论
DVT是孕妇严重并发症之一。产褥期的妇女早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妊娠晚期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非孕期增加50%,于妊娠末期平均达4.5g/L,其凝血机制增强;剖宫产手术麻醉后下肢静脉肌肉松弛,术中血流速度变缓慢;术后及产褥期卧床时间长,腹胀、肠麻痹等有关。
在DVT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针对形成原因做好产褥期妇女的孕期保健,通过健康教育后,调整饮食结构和种类,减少了增加血液粘稠度的机会;督促有计划地完成各种被动和主动活动,主要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液淤滞。预防措施中的两小腿腓肠肌等长舒缩活动及踝关节伸屈、旋转活动,主要有增加肌泵及股静脉流速的作用;从跟腱其自下而上做比目鱼肌,腓肠肌的挤压、按摩,使其沿静脉血管方向形成压力梯度,防止血液淤积在静脉窦内。因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落实各项预防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产褥期;临床护理;恶露
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10月―2011年7月我院收入的72例产妇,年龄20―34岁,产妇均正常分娩,无合并其他内科疾病。
2临床护理
2.1基础护理 严密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尤其是产后2小时内;每天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两次,值得注意的是产妇由于分娩时体力消耗大,体温可略高,但不应超过38℃,产后初期由于血液的适应性变化及心搏量未迅速下降,产后约10天心律反射性减慢,膈肌下降,呼吸多变浅且慢[3];产后四小时提醒产妇及时排尿;让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鼓励产妇及早下床活动,但是应该注意活动时间应适宜,同时避免长时间蹲位或者站位及体力劳动等。
2.2坏境及个人卫生 产妇应在温湿度适宜、安静舒适坏境中休养;应保持室温18~20℃、温度55%~60%,常通风换气以保持宜空气新鲜,但要避免对流直吹产妇,夏季要预防中暑,同时保证室内光线充足。产褥期要每天刷牙以保持口腔卫生;产褥期由于皮肤排汗多,故产后要着衣要适宜,避免着凉,还可用热水檫身或者淋浴;洗头发应该注意保暖,切勿受凉,更换会阴垫、衣裤及床单等要勤。
2.3饮食及母乳喂养 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同时避免生、冷、硬、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多进食汤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和饮料,应早期哺乳,母婴同室,按需哺乳,传授正确的哺乳知识。
2.4会阴 保持会清洁干燥,可用消毒液冲洗2次/天;外阴有裂伤者,便后应及时清洗,休息时向健侧卧位;会阴伤口有红肿热痛者,可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形成脓肿要切开排脓;外阴水肿者,可用硫酸镁热敷或乙醇湿敷;若伴有感染,提前进行拆线引流。
2.5子宫及恶露 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称恶露[1]。产褥期要严密观察恶露的情况,分别于产后30min、1h、2h观察一次,之后每隔8h观察1次,记录恶露量、颜色、气味及类型等。正常恶露可有血腥味,但是无臭味,持续4―6周,量300―500ml;分娩后1―2天可发现小血块,血性恶露约持续3天;之后成为浆液恶露,持续约10天;之后变为白色恶露,再持续3周后干净。观察时,若发现恶露量多有较大的血块,应怀疑是否有胎盘残留或宫缩乏力;有臭味往往暗示有宫腔感染[4]。产后子宫呈硬球形,低于脐部,如宫底上升、宫体变软,提示可能宫腔积血,可按摩腹部以排出血块;同时测量宫底,每日在同一时间测量子宫底高度,以观察子宫复旧情况并且记录数据;应注意子宫及双侧附件有无压痛。
2.6 保持的干净、清洁,经常擦洗;要掌握正确哺乳方法,哺乳后将婴儿竖直抱起,轻拍约1min以排出胃内空气防止婴儿溢奶。对于胀痛及乳腺炎者,根据情况可尽早哺乳;平坦者,可热敷4min左右,同时按摩并捻转向外牵拉;对于皲裂者,可湿敷5min,局部用复方安息香酊涂抹[5]。
2.7尿潴留及便秘[4]产妇尿量增多,护理时在产后4―6h内主动送便器,并且要协助产妇排尿;产妇常因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小便及膀胱肌张力减低等影响排尿;如产后6h仍不能自行排尿,要协助产妇坐起或下床小便,还可可按摩膀胱或针刺三阴交、关元等穴位刺激排尿;无效时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置导尿管,必要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产褥期易发生便秘,护理时产后应鼓励产妇多饮水、多食蔬菜及水果等,及早下床运动。
2.8其他 产褥期期间恶露尚未干净时不宜性生活;分娩后6周进行产后复查;进行心理护理以帮助产妇放松精神、心情愉快等。
3结果
本组72例患者中2例发生感染,经过积极处理及护理无恶化;其余均身体健康恢复,均按时出院。
4讨论
通过以上积极临床护理,所有产妇均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充分说明临床护理在促进产褥期妇女的康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该重视产褥期的康复护理,使产妇不因产褥期恢复不好而引起后遗症,影响产妇的终身健康。护理时不仅要做好产妇的心身护理,还需宣传产褥期康复的卫生知识,传授护理和育婴技巧,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81.
[2]施月秋.产褥期产妇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2):251一252.
[3]郭春媛.产褥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3):221.
[关键词] 产后抑郁;发病因素;社区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49.4[文章标识码] A[文章编号]
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发生于产褥期的抑郁,是介于产后精神病和产后抑郁之间的一种精神疾病,多在产后6周内发生,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悲观、抑郁、恐惧甚至出现自杀和伤害孩子等倾向和行为。这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许多学者对患产后抑郁母亲的1-2岁婴儿研究发现,早期产后抑郁与婴幼儿不良认知及情感障碍有关;此外还可影响夫妻关系、整个家庭及社会,甚至导致产后精神病的发生[1]。对此社区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产妇的身心变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其对母婴、家庭、社会的危害性,促进母婴健康,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1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1.1生理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较其他产妇高;Jarrahixodex认为产后雌激素与黄体酮含量急剧下降与产生精神障碍也有一定关系[2],从中可以看出内分泌的改变对产妇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
1.2心理因素
由于自我形象的改变,如:腹部的妊娠纹、体形发生改变等,若不及时调整心态,则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可能导致抑郁。有些初产妇无法克服初为人母的压力,继而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压力。
1.3医护因素
有报道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有关,产钳、胎头吸引器助产的产妇发病率高,剖宫产次之。医护人员的言语、态度和行为同样可影响产妇的情绪和状态。
1.4家庭与社会因素
1.4.1家庭因素
有研究发现,从伴侣、父母及同事得到较少的行动上和精神上支持,分娩后遇到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易患产后抑郁症[3]。此外,家庭增添新成员会增加经济负担,这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坐月子”似乎对女性产后的经历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4]。从消极方面来讲,有些产妇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生活方式,会降低产妇的舒适感,产生负面情绪。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对生女孩的产妇来说,心理压力更大。
1.4.2社会支持因素
王晓莉[5]等对江苏、陕西和贵州3省的部分农村进行调查,发现3省农村产后访视率分别为69.6%、55.7%和71.1%。以上数据显示,我国产后访视率普遍较低,产后访视次数不够。从产后访视内容来看,社区产后访视者对产妇的心理、情绪方面关心和非常关心的只占28.7%,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保健建议率只占9.9%[6],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产后居家护理及社区护理尚不完善。
2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
2.1提高社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有关调查结果显示[6]社区护士缺乏预防和筛查产后抑郁的知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对社区护士进行培训,提高识别和筛查产后抑郁症的能力。
2.2加强围产期妇女保健指导
2.2.1完善社区护理人员的家庭访视制度
研究表明,即使在北京,仍有14%的产妇在产褥期从未得到过访视服务[7]。不仅如此,目前我国的家庭访视服务内容仍局限于母婴的生理方面[8],因此社区护士应加大家庭走访次数,拓宽访视内容,提高访视质量。
2.2.2加强社区护理人员对围产期妇女的身心指导
社区护士应从护理、饮食保健、产兆识别、恶露、产后休息与卫生等生理方面对围产期妇女进行指导。怀孕中期孕妇的心理状态最稳定,所以社区护士应加强早期、晚期的心理指导,使其适应在孕期心理上的变化。社区护士应高度重视产后特殊时期,密切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对已出现抑郁症状的产妇,及时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干预。
2.3拓宽社区护理干预内容:
2.3.1对孕产妇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
社区护士可以通过知识讲座、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孕产妇家属进行宣教,让他们了解孕产妇特殊时期的生理、心理的变化,与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社区护理人员还可以传授一些有效地沟通技巧给家属。
2.3.2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支持机构
产后康复中心、育儿所、产后心理咨询室、育儿交流中心等多元化社会支持机构的建立可以及时全面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产后抑郁症由多种因素造成,社区护士应高度重视围产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加强干预力度,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从而降低其对母婴、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性,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艳杰,孙秀发.产后抑郁症的预防[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4,24(4):166-167.
[2]任惠斌,王丽娟,杜萍,等.产后抑郁症的预防[J].中国医学导报,2009,6(20):96-100.
[3]周桂云.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2009(4):134.
[4]关宏岩,戴耀华.“坐月子”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2,17(8):471-474.
[5]王晓莉,钟兴兰,康楚云,等.不同地区妇女产褥期卫生行为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9,9(3):175-177.
[6]陈起燕,陈烈平,张荣莲,等.福建省社区产后访视质量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5):534-535.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心理障碍;护理
产后心理障碍是产妇分娩后出现的症状, 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以抑郁、失眠、悲伤、沮丧、激怒、烦躁、焦虑、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及记忆力减退, 甚至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1]。一般产妇在产褥期由于生理环境的改变, 容易发生精神情绪波动, 妊娠糖尿病产妇不仅同时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改变, 也有潜意识的内在冲突以及为人母所需要的情绪调整, 因此医护人员对产褥期产妇进行正确心理调适的指导、帮助和支持, 对减少及治疗因分娩产后所至心理障碍相当重要。现将2010年7月~2013年6月期间在河南省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住院分娩的88例妊娠糖尿病产后心理障碍患者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住院分娩的88例妊娠糖尿病产后心理障碍患者, 以情绪不稳、多虑、多疑、多怒、忧郁、焦躁、幻听、缺乏兴趣, 入睡困难、记忆明显减退, 甚至出现紧张、恐惧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为主诉来本院就诊。
1. 2 方法 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试, 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项)进行心理评估。其中焦虑症17例, 抑郁症71例, 在心理护理同时, 较重患者加以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如下。
1. 2. 1 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 帮助回忆有趣有意的经历, 寻找个人成长的印记, 若是少年和家庭成员的经历对患者的产后抑郁和产后焦虑有一定影响,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一些潜在的问题, 如:主动倾听患者诉说, 帮助分析患者提出的问题, 耐心解释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尽可能帮助她们减少不良情绪, 安全度过产褥期。真诚热情的心理支持和帮助是先向患者讲明什么是产后心理障碍, 让她了解产后心理障碍是常见的产后心理问题, 也有可能是人格缺陷所致[2]。 争取家属配合, 积极了解家属对患者的态度, 医生积极向家属宣传疾病治疗的方法和治疗中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以积极良好、向上的心态参与治疗。使患者始终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保持患者心情愉悦、平衡, 消除患者的孤独感、自卑感。
1. 2. 2 帮助患者改正歪曲的思维方式和有偏差的反应方式, 以降低其焦虑水平和情绪状态。引导患者认同母亲的角色, 消除产妇育婴无能的心态, 不要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 保持稳定的情绪, 目前的产妇大多是80或90后独生子女, 从小到大家庭都以他们为中心, 一旦生完孩子, 一家人的重心突然转移到新出生的孩子身上, 产妇会有情绪失落的心理, 加之当前社会竞争激烈, 产妇可能会担心由于怀孕、分娩和育婴, 丢失劳动就业的岗位, 会减少家庭经济的来源, 影响生活水平等[2]。
1. 2. 3 重视健康教育指导, 提高产妇对疾病的认知, 特别是对糖代谢异常的认识, 充分了解糖尿病, 减轻心理压力, 使体内的胰岛素分泌维持稳定。妊娠期糖尿病在产后大多数能恢复正常, 但将来患糖尿病的机会增加, 必须引起重视。一些患者通过调整饮食配比, 增加适当的运动, 血糖即能恢复正常, 但必须随访。对糖尿病的产妇, 只要坚持饮食疗法, 控制好血糖, 适当的运动, 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3]。
疗效评定: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2个月后通话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Hamilton抑郁评定量表(HRSD)对每名患者进行评分, 根据患者的HRSD减分率, 其疗效可分为治愈(减分率>80%)、显效(减分率50%~79%)、好转(减分率31%~49%)和无效(减分率≤30%)[4]。
2 结果
88例妊娠糖尿病产后心理障碍患者中, 2周~2个月后其焦虑症有效15例(88.2%), 其中治愈6例, 显效8例, 好转1例, 无效2例。抑郁症有效67例(94.4%), 其中治愈7例, 显效42例, 好转18例, 无效4例, 症状严重的6例患者加用药物治疗, 见表1。
3 讨论
孕产妇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妇女的其他时期, 尤其以产褥期抑郁症较常见。国外报道产后抑郁症发病率高达30%。产后抑郁症严重地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及新生儿情绪、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产后抑郁症发病率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 给家庭、婚姻乃至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研究, 据报道其发病率在11.38%~15.25 %之间[5]。产后5周产妇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经济收入低、夫妻关系不和睦以及家人照顾不周是产后心理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妊娠糖尿病产妇, 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 但将来患糖尿病的机会增加, 患者不能充分了解糖尿病, 心理压力大, 因此, 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总之, 妊娠糖尿病产妇产褥期情感处于最脆弱的阶段,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心理变化, 及时评估心理状态, 发现产后心理障碍患者, 帮助她们解决问题, 积极给予情感支持及全面有效的心理护理, 减少精神因素的影响, 促使其早日达到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伟香.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 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21):2755-2756.
[2] 李明芳.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判定及护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13):128-129.
[3] 方玟, 洪蕊. 17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产后护理. 临床护理杂志, 2005, 4 (4):37-39.
1产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相关产科因素
本组采用分层整体抽样方法抽取本县六所医院分娩的初产妇250人,在产后42d复查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包括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自编产科因素调查问卷。将所有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本地初产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的主要相关产科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还有孕妇夫妇文化程度、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孕妇听课次数、孕妇健康状况、产后护士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均可影响产妇的情绪。尤其对于性格方面,外向者易于心理平衡,抑郁程度轻微或时间短暂,而性格内向者,遇到不良刺激,容易发生精神抑郁。
1.2产褥期内分泌变化因素
胎盘类固醇如雌激素、孕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突然降低,可影响神经递质5一羟色胺的合成减少,并有儿茶酚胺、多巴胺、产后垂体及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均可影响产后妇女的状态,严重者会发展为产后抑郁症。
1.3产科及婴儿因素
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有关,产钳、胎头吸引器助产的产妇发病率高,剖宫产次之。应用产钳和胎头吸引器助产的产妇担心其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对分娩感到恐惧,心理紧张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变化,影响产程进展,又进一步加重焦虑、不安情绪。另外婴儿出现健康问题使产妇自信心降低,导致抑郁。
1.4家庭及社会因素
产后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尤其是丈夫不支持的产妇,产后易情绪低落,易发展为产后抑郁症;传统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对生女孩的产妇来说,心理压力更大,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影响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因素。
2临床护理
孕产妇生产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尤其是分娩过程对产妇是重大的心身应激,分娩时的疼痛及产生的紧张、恐惧与焦虑,和婴儿出生后角色的转变,这都给产妇带来一定的情绪变化与心理冲突。因此,对预防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针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孕产妇各期的心理辅导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1产前心理辅导
(1)从临产妇人院开始,责任护士要热情接待,重点介绍环境及主管医师、护士和助产士的情况,了解产室、产房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剖腹产制度等,主动与产妇及家属沟通,耐心倾听待产妇提出的疑问,并认真解答,让产妇了解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并且能正确对待分娩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从而解除思想顾虑。
(2)针对产妇易敏感、情绪不稳,易受暗示和依赖性强等的特点,医护人员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与家属联手帮助产妇,耐心指导,积极鼓励和支持,使产妇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
(3)产前认真仔细对临产妇进行全面检查,讲解分娩先兆、母乳喂养知识等。告知分娩过程可能产生疼痛及原因,让待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自信心和自控感;教会临产妇减轻疼痛的方法,如呼吸和放松技巧,认真观察产程进展。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师,不慌乱、有分寸地向产妇说明,避免给产妇不必要的思想负担,要从各方面实施心理护理,顺利度过难关。
2.2分娩的心理辅导
2.2.1疼痛的心理辅导:
(1)善于敏锐地观察产妇的疼痛反应,耐心听取产妇的诉说,及时了解疼痛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医护人员要特别关心产妇,体察产妇的痛楚,给予热情关怀、情感支持和安慰,理解产妇的痛苦。对行为反应过激者要耐心劝解与疏导;对强烈克制者给予鼓励,并允许其,切勿训斥。
(2)通过心理治疗缓解产妇的疼痛,产妇情绪稳定,精神放松,则可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首先,分散注意力能有效减轻产妇疼痛的知觉,如通过语言暗示、抚摸、手法按摩、引导深呼吸等,将产妇的注意力从痛处引开,也可把注意力集中于观看有趣的电视节目、欣赏音乐等。其次,事先进行产前教育,介绍有关缓解疼痛的知识与技能,如自我按摩、压迫法、肌肉放松训练等等。
2.2.2焦虑情绪的心理辅导:
(1)帮助产妇解除焦虑紧张情绪,从产妇的具体情况找出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可让有紧张焦虑情绪的产妇“诉苦”,医务人员要耐心倾听并适当地引导诉说;对有可能绐产妇带来痛苦和具有威胁性事件作适当说明,并给予安全暗示与保证;一旦出现意外时,对产妇一定要和蔼可亲,沉着稳定。
(2)医务工作者要善于机智敏锐地观察、了解产妇心理活动,进行及时疏导;善于调动产妇的积极性,如让她了解产房周围环境,对于特殊检查,事先交待明白,使之有良好的思想准备;要善于营造安静、安全、和谐的环境,主动接近产妇,进行必要的语言暗示与沟通。
2.3产后心理辅导
(1)注重产后心理疏导,产妇由于分娩的疲劳、会阴伤口疼痛、剖宫产后切口痛、子宫收缩痛等,更需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护士应给予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并向其传授育婴知识,指导进行母乳喂养,母婴互动情感交流;使产妇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增加产妇产后早期锻炼的意识,增加产妇的自尊心与自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