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5:40: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学反思与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物联网;实践教学;创新实践;综合实验室
1引言
我国“十三五”规划指出,要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加快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发展物联网开环应用。作为物联网人才培养主体的高等院校,更要积极推进物联网及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主动探索物联网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培养方式与思路,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不断提高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我国物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合格与优秀的物联网人才。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物联网创新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环节,如何创造性地开展物联网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成为各高校积极研究的热点。其中,建设以物联网项目开发与实践为导向的物联网创新实验室平台,集中物联网相关专业的优势设备和技术并高度融合,打通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做出综合性设计性的项目,以培养复合型的物联网创新实践技术人才,逐渐成为众多高校的共同做法。本文结合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分析了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行高校物联网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深入思考,探讨了高素质综合性物联网创新研究与工程实践人才的合理培养方法与建议。
2物联网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联网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复合型专业,涉及学科与专业知识较复杂,目前许多高校的物联网专业正处在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的探索阶段,普遍存在着对物联网实践教学定位不清楚、实践教学师资与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综合性实验场所与设备短缺等问题。
2.1定位不清楚
许多高校由于师资或对物联网认识的不足,对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定位不清楚,不了解企业对物联网工程实践人才的实际需求,重理论讲解,轻实验实践,导致学生专业技能不强,动手能力差,创新实践能力不足。
2.2实践教学师资与经验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设备场所不足、工作繁琐不受重视、缺乏专业技能培训或与企业需求脱节等方面的原因,实践教学师资不足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实验实践类教学的难题。尤其是对于物联网专业,由于物联网项目跨专业较分散,能指导物联网综合实验实训的综合型教师更是紧缺。实验实践项目大多是各专业方向的传统基础项目的简单叠加,开设时间短,缺乏实践经验,不能与时俱进,与实际物联网项目开发相脱离,实践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2.3缺乏专业综合实践课程
物联网专业涉及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网络、软件等多个专业内容。大部分高校物联网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室都是独立设置,相互割裂的,涉及多个课程的物联网项目综合实践类实验课程太少或者是几个课程的简单拼凑,缺乏物联网综合设计与实践项目,使得物联网专业学生对物联网缺乏整体的认识,对个人今后想要从事的专业方向拿捏不准,不利于高素质综合性物联网人才的培养。
2.4综合性实验场所与设备短缺
物联网专业综合性或设计性实践实验课程与活动要依托专门的物联网综合创新实验室才能正常开展,然而大多高校的物联网综合性实验室只是相关专业方向实验室场所与设备的简单拼凑,缺少专门的场所与综合型的物联网实验与开发平台,难以开展物联网综合开发与设计项目的实验实践活动,使得培养具有高素质综合型的物联网科技创新与实践人才更加困难。
3物联网实践教学的建议
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上的种种不足总结起来就是教学软件和硬件平台的问题。面对物联网飞速发展和社会对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要立足高校自身现实,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物联网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
3.1明确物联网实践教学的目的
物联网专业工程实践性很强,要充分认识到物联网实践教学是整个物联网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中之重。高校要认真调研企业对物联网工程实践人才的需求,产学研融合,使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深入理解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物联网项目综合开发与创新创业能力。
3.2建设完善物联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大多数高校的物联网教研室的教师是从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网络、软件等已有专业教师组成的,面对物联网涉及学科的复杂性和物联网技术高速融合发展的大趋势,要积极完善物联网教师培训与引进机制,保持物联网教师队伍的知识与能力的先进性。加强师资培训,保证物联网专业的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掌握物联网最新技术动态;调研企业实际需求,与企业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积极聘任企业专家授课,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师资培训体制。
3.3搭建物联网创新型实践教育平台
搭建物联网创新型实践教育培养平台,是进行物联网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3.3.1建设物联网综合创新实验室建设物联网综合创新实验室,配置综合型集成化的物联网实验与开发平台,向学生开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实践教育平台,为物联网专业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科技创新创业比赛、职业技能大赛、专业社团活动等提供良好的开发实践环境和条件。3.3.2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辅助,来保证物联网综合创新实验室的安全高效地开放运行,更好地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服务。
3.4完善物联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在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要以企业级的实际物联网项目设计开发为导向,力求贴近实际,在完成基础教学实践的前提下,重点突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建立物联网项目综合实践类实验课程,提高学生项目实践能力。如图1所示,物联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包括:基础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科技创新比赛与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方式,由基础实验实训技能的培养到综合项目设计的引导,由简单到复杂,由认知到创新,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3.5创新评价与激励机制
为加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教育部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可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高校可以设置物联网专业创新创业学分,设置对应的奖学金或优惠政策,用来激励物联网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热情,学以致用,带动学生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提高,为物联网行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实践人才。
4结语
本文反思了高校物联网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明确物联网实践教学的目的,建设完善物联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搭建物联网创新实践教育培养平台,完善物联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创新评价与激励机制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以期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物联网专业培养体系,不断提高物联网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的水准。基金项目:潍坊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5RKX023)资助。
作者:昌厚峰 张宝华 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电机拖动 教学实践 反思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24-03
项目教学法 (Project Learn-ing),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滋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它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最常用、最理想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交给学生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学生除了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和解答疑难问题的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积极性,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实训环节多、涉及专业多、应用范围广、控制电器种类繁多、控制过程复杂等特点。但当前的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脱节的弊端。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思维活跃、好动、厌倦枯燥说教等特点,很多学生碰到陌生的、抽象的专业知识就难以产生兴趣,甚至厌学。其重要的原因是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以知识结构为依据来设定的,而且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大多是相互独立的,不符合人类对知识和技能的科学认知规律,不能直接培养学生在企业实际岗位相适应的能力。为破解这一困局,笔者和同事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依照“基于工作过程或典型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式教学的创新职教理念,完成了教改课题立项,开展对中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下面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项目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项目的设计原则
1. 项目应具有实用性。项目设计应建立在对企业的深入调查基础上,开发具有企业真实性的项目,所选择的项目应具有实用性、典型性。
2. 项目可操作性强。无论项目设计得多么巧妙、有价值,如果无法购买相关的设备,或无法从企业得到相应的支持,这样的项目就是无效的,因而要求项目具有可操作性。
3. 项目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项目应围绕项目组织课程展开,若无一定的逻辑关系,将会导致学生认知结构的混乱。
4. 项目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最关心的是做这个项目有什么实际用处,若它与考取职业技能资格证或将来就业有密切的关系,学生便有了向该项目挑战的兴趣。
基于以上设计原则,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电机加工实训基地设计出了具有一定职业特色的电机拖动项目:电能的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与检修、低压电器、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综合车床电气故障维修。
(二)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电机拖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 相关知识学习。(1)项目背景。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在本课程中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达到本项目的学习目标后,可以为机床综合实训奠定良好基础,为考取中级维修电工证提供重要保证。(2)教师讲授。教师先讲授完成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以启发、够用为主,在接下来的整个项目实施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进行逐层展开,穿插讲授。遇到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适当协助学生。(3)明确任务。学生收集机床电气原理图、使用说明书、使用万用表检查故障的方法、了解电工技术规范、熟悉工具(万用表的使用)、能说明各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能按图接线、会排除故障。(4)实地参观机床的控制柜,观察各种电器及接线布局,介绍各电器的名称、性能,观看仿真教学片。
2. 制订项目计划。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制订人员分工计划、装配计划、工作标准、工作记录表、检测报告表,列出所需材料清单(包括元器件的型号、价格、参数等)并分组讨论。学生上交工作计划,师生共同讨论找出工作计划中的缺陷,评估项目计划能否满足预算目标,是否能降低成本。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工作计划进行修改。经过汇总和修改,教师将完整的工作标准公示,要求学生按要求执行。学生组成采购团队按材料清单采购元器件,教师需对采购过程协助把关。
3. 实施工作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工具,自行商讨小组分工,按正确的计划进行工作。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给予适当协助。例如,当遇到电机只能正转不能反转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思索,不断调试和运行。实验证明,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能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拥有成就感,激发其探索精神。实施工作计划的场所是在配备有多媒体的电学综合实训室,教师要提供课件、仿真软件、自测题、闯关游戏等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4. 成果检查、评估。项目成果检查、评估对整个项目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工作标准对本组产品进行自我检查,如线路布线的正确性、控制是否符合要求等,并将小组成品进行展示。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参观、讨论,进行自评、互评,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指出需改进的地方。可以通过项目成果展示、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可以组织一场项目成果汇报会,邀请相关教师和企业专家参加,由各小组进行汇报,专家和教师提问,小组负责相关内容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整个项目掌握更加透彻,从不同角度审查自已,做到查漏补缺,还可以让学生锻炼胆量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实现教育情感目标。
二、对项目教学法在实施应用中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建议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项目教学法在实施应用中也遇到了若干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总结和反思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一批既懂理论又熟悉企业工作过程,并能将二者紧密有机结合起来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师队伍,特别需要的是掌握产业链的关键能力的教师。目前,各职业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仍是高校毕业生,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不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水平,难以胜任项目教学工作。一方面,来自企事业和社会聘任的兼职教师数量少,而且不稳定,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尽管教育职能部门重视教师培训,但专业对口率不高,培训机会不多,培训地点从学校到学校,严重脱离企业环境,教师职业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笔者认为,有关职能部门应转变观念,发挥积极作用,在企业中建立培训基地,对各校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时间可以安排一周、一个月到半年不等。除进行技术实践外,还应组织教师交流经验、编写教材、开发新产品和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的评判,使教师的校企实践经验更丰富。
(二)场地、设备、耗材和辅导的问题
要保证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学场所具有教学、实验、实训、岗位学习、技能鉴定、教师工作站等功能,这与传统的教室、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分割,与学生在几个场所之间“来去匆匆”是不同的。项目教学法在实施中常遇到的问题是场地小、学生拥挤、纪律难管、设备不充足、耗材不能及时增添、辅导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对此,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加大投入,建设满足课程要求的实训室,并增加教学耗材的经费设入。此外,对于30人以上的班级,要配备两名教师。
(三)教学考核设计缺乏企业视角
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张试卷定成绩,过于注重评价的选拔、鉴定能力,忽视了教育、反馈与激励的功能。项目教学法应以过程考核为主,这已是教师们的共识,但大多教学考核内容设计是填一些表格,一般包括自评、互评、师评,缺乏企业视角的评价。企业视角下的职业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这些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考核还应考虑学生的能力:积极聆听、理解性阅读、有效的口头沟通、协调安排、指导他人、设备选择安装、疑难排解、操作和控制、设备维护、材料管理、时间管理等。
(四)缺乏学生参与
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课程的主宰者,而是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咨询者和指导者。因此,实际教学中,要在信息的收集、控制方案的订制、接线图的绘制、实训器材和工具的采购、评价考核表的设定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在一个小组中,有些能力强的学生包揽了大部分工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无所事事,教师要做好人员的合理分配,在自愿的前提下,把学习主动性和思考能力较好的和一般或较差的学生相互配合。对于暂时不能跟上进度的学生,要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专门为这部分学生补习相关知识,还可以选派几位成绩突出的学生去帮助他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该项目的考核也应提出难度不同的要求。这样,原来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学生,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合他们,就会通过努力取得进步,更积极地参与到项目学习中来。
(五)项目教学资源微观开发严重不足
项目课程的教学资源微观开发包括理实一体化的教案设计、项目化教材、课件、录像、图片、案例、历届学生优秀作品、企业资料、教学过程设计、考核方案、项目任务书等。目前存在不足方面比较多,如为学生提供的资料不够充分,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项目教学档案及成果展览不够丰富;沿用学科制的教案格式;考核方案随意性大;企业资料缺乏。从教材的角度来讲,大部分项目课程缺乏与本校校情的配套教材,教材的内容、体系与项目教学不一致。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项目课程的质量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笔者认为,校本教材的开发应有企业的积极参与,知识点简明扼要,够用即可;要重视学习材料工作页的编写,由于中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欠缺,学习材料工作页应注意图文并茂,设计学生做笔记和作业的空白处,方便学生笔记和练习,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实践表明,采取“做、学、教”一体化项目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工作技能的提高,这对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等课程教学具有很好的效果。推行“做、学、教”一体化项目教学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倡的“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当然,项目教学法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实施中需要发展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有关项目教学法的研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些探索只能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逐步完成。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3]潘玉成.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4]张华燕.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J].职业技术教育,2013(8)
[5]关金华,徐刚.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3(3)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3〕44号)
一、何谓自我反思能力
自我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自我以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体育教师通过对已经上完的体育课进行教学反思,能够激发教学智慧,改进教学方式。
二、自我反思能力的主要内容
体育教学活动过程包括备课、上课、课后的练习与评价、课外辅导(训练)、考核评定等五个方面。这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全过程,同时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也围绕这五个方面展开。
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根据教学目标,反思上课过程是否达到备课要求;课后做好及时的记录与练习任务安排,反思整个教学过程;针对学生个人和学校团体的要求,做好课外辅导工作;考核评定既是评定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能力的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三、利用录像课提高反思能力,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教设备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录音录像课和多媒体教学。所谓录像课就是用摄录设备将上课教师的上课过程记录下来,形成影像资料。录像课可以让学生以第三者的身份来看待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可以让老师同样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反观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发现一些在课堂组织、口令、教师仪态等方面的问题。录像技术的运用能使很多抽象的东西直观化,使上课过程可以留存,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
四、如何通过录像课对上课的各环节进行反思
1.回看学生表现,反思备课
学生的上课表现能检验一堂体育课的好坏,学生课上的表现同样也在检验老师的备课水平。体育录像课与传统的体育课存在着不同,传统的体育课随着上课时间的推移,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只留下一些支离破碎的记忆,往往记不全。录像课就不一样,它将学生的表现全程记录下来,给老师留下课后反思的资料。上课的效果反映教师选择教材的能力,学生掌握动作的程度呈现出老师备课过程对学生差异的了解。仅仅通过课上对学生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借助录像,通过课后回看教学的视频,反思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研读到不到位,教材的选择合不合适,有没有在备课中关注个体差异,给老师反思备课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例如:在回看视频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东西不感兴趣,说明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教材的选择脱离了学生;体育课上课过程中,由于学习动作的难度太高造成有些学生胆怯不敢参加,说明老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通过视频回看,老师可以了解到自己备课的不足,针对不足作出调整,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提升自我反思的能力。
2.回看上课流程,反思课堂组织
教师的课堂组织是整节课的指挥棒,是整节课的灵魂。课堂组织得当,上课的流程就顺畅。在传统的体育课上或教研课上,教师只是在“顺”自己教案上的流程,机械地将各个部分拼接,课上完之后对自己上课流程只剩下很少的记忆,哪些流程没接上,哪些环节过渡得不顺畅,也想不起来。将上课过程录像,可以方便教师对自己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回忆,找出上课流程组织不当的地方,针对不足制作出调整的方案。
3.回看教师仪态和口令,反思教师基本功
教师的仪态和口令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展现出一名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往往通过仪态和口令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学校的常规课上,老师的仪态和口令一般都只有学生看到,学生有时碍于老师的威严不敢表达出来;老师自己有时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些不好的仪态和不规范的口令。
通过几年对在教研课后同行的建议的总结得出:建议中提起最多的也是教师的仪态和口令等问题,如何规范教师的仪态和口令也成了关注的重点。录像课将老师的仪态和口令转化成视频图像,给上课教师留下了有力的证据,上课教师在听到同行的建议后再回看自己的教学视频时,会很容易发现一些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好习惯和不规范口令。针对发现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改正。只有这样,教师的仪态和口令才能被重视,教师的自身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五、借助录像开创一种全新的自我反思模式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学反思 实施建议
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教师提升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新途径。考尔德希德认为:“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1]许多教学名师的成长经历表明,教学效能和专业素养的跃升得益于科学合理地反思。然而,当前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有些甚至步入误区而不自知。因此,为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有必要对反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具体分析并积极寻求对策。
一、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反思一直很受关注,借助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思意识不强,理论功底薄弱。
很多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反思的价值及其重要意义,只看到反思会增加工作量,没有认识到反思对自身成长和教学工作的巨大促进作用,反思意识即使存在也很薄弱,因而在教学工作中常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排斥反思。有些教师认为教育教学理论高深难懂,与实践关联不大,加上工作繁忙,因此忽略了理论学习,造成理论功底薄弱。此外,部分教师平时参加进修培训及学术活动的机会太少,影响了业务水平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导致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停滞不前,而缺少了坚实的理论和专业功底作支撑的教学反思注定难有实质性突破[2]。
(二)缺乏合作氛围,交流存在障碍。
成功的教师善于营造氛围浓厚的教学反思环境,友好、和谐的合作与交流氛围有助于开展反思,但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反思的氛围仍然十分薄弱。许多教师依然视反思为额外的工作,仍旧习惯性地将反思排斥在常规教学工作之外,原因在于分数至上的观念仍然在学校考评机制中占据统治地位,教师的个人价值体现在学生取得的成绩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成绩,教师之间的竞争很激烈,平时在工作中相互提防,患得患失,尤其害怕失去竞争优势。在这种缺乏信任与合作精神的消极氛围中,交流与反思会变得相当困难,课堂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提高。
(三)实施方式单一,缺少方法指导。
反思目标的多元化必然要求反思方式的多样化,单一的反思方式是无法很好地完成所有的反思任务的。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集体备课、写反思日记、学习教育理论等反思方式,但很多教师为图简单省事,往往把教学反思等同于写反思日记,造成反思方式的单一化,不利于教师反思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教学过程中环节很多,内容庞杂,信息量很大,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寻找反思的最佳切入点,如何恰到好处地选取有意义的反思目标,反思的深度与广度也不知该如何把握,这些都是反思实践中较常见的问题。此外,当前教师的反思大多停留在教学技术层面上,缺少对教育观念、学生问题、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等深层次问题的反思[3]。
(四)概念理解有误,反思缺乏主动。
许多教师是参加教学观摩活动之后才对反思有所了解的,但对反思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误将反思片面理解为“批判”,认为是对教学成绩的全面否定,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受到打击,产生挫败感。原因在于教师平时缺乏系统化的学习培训,教学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教育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教学经验的改造和提升缺乏理论指引。另外,部分教师缺乏主动反思意识,没有积极主动地反思,只是把它当做应付上级检查而被迫去完成的一项任务,因此,他们的教学反思大多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泛泛而谈,草草了事,自然无法体现教学反思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对有效实施教学反思的合理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觉反思意识。
尽管新课改早已在全国推行多年,但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已成教师的固定工作程序,教学反思仍被排除在常规工作环节之外,这是因为教师仍视教学反思为额外负担,没有意识到反思在自身专业成长中的促进作用。叶澜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4]。要唤起教师的反思意识,就应从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入手,通过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激发教师参与反思的热情,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另外,还可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以培养反思的自觉性。当前的教学反思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自内心需求的自觉反思,另一种是源于外部压力的被迫反思。反思内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会产生实效[5]。因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将反思意识融入常规工作中,多角度、多层次反思教学实践,使教学行为更符合教育规律。
(二)注重实效,运用多种反思方式。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合作探究活力
合作探究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中探究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潜能,增强教学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首先,应该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得到充分体现和尊重,真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优化好合作探究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能够围绕探究问题得以提高。最后,拓宽学生的合作探究空间,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激情能够得到高涨,提高学习的效果。
我们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hsh)中的“Reading”教学为例进行分析。在该环节的教学中,我们不妨还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权和探究权。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思考的前提下,建议学生能够运用文本中的核心词汇概括文章主题,即让学生能够明白What’s about the article?建议学生发挥展开想象:假如你就在文章提及的环境氛围中,你会怎样想和怎样做?教师可根据学生完成“Reading A”中习题的情况,布置适当的探究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强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允许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合作探究效果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语言知识的感悟,还能够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
学生在表达中必定要围绕探究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也就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思维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合作探究的一种再现。允许学生大胆表达,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其次,是让学生有足够的表达环境和时间;最后,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予以适当点评,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学习反思。
学生在探究中的言语表达是对探究过程和成果的总结归纳,这种表达,一方面,是学生合作探究思维的体现和外化,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彼此表达交流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思维空间,深化自身的语言学习思维。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规律,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来重新审视探究任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教师可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作如下指导: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建议学生围绕“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rticle”进行表达,建议其他同学予以补充说明。要求学生就合作探究中的最为深刻之处进行表达,以深化合作探究效果。
三、关注学生学习反思。发展合作探究思维
合作探究后的反思,就是要求学生在合作探究之后能够就自身存在问题和学习所得进行反思,以此来总结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反思,能够对合作探究起到升华作用。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有效生成;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地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的效果。可以这么说,学生的探究思维也会因此得到丰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注重合作探究反思,以下几方面不可忽视:要求学生就合作探究的过程进行反思,特别是要求学生在合作探究后就目标的实现、探究过程、成果取得等方面进行反思;鼓励学生就自身在学习中的得失进行反思,并帮助他们提出提高的方法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反思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发展创新的方式进行反思,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精神。
大家好!
转眼间,忙忙碌碌的一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既有沉甸甸的收获,也有急需改进的不足,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及下学期的打算汇报如下,敬请批评指正!
一、本学期的工作:
1.服从领导,积极执行,认真完成学校科研工作。
本学期,在魏校长和杜主任的领导下,我和其他科研组长一样,认真贯彻领导部署,积极沟通交流团结合作,指导帮助老师,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及时细致地把学校科研通知、要求通知到有关老师,将老师们的建议、困惑及时给领导汇报;做好建言献策工作,多学习、多思考、多交流;做好科研常规工作,积极执行,抓好落实,顺利完成了指导老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课题研究周记、评选教育教学案例心理案例、整理检查课题材料、准备科研视导等任务。
2.结合教学开展课题研究。
科研源于教学,促进教学。本学期,我结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继续进行《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研究》。一方面,进行了推荐阅读书目、指导阅读方法、布置摘抄、开展读书知识竞赛、开展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另一方面,整理过程性材料、总结提炼活动收获,进行课题研究。
3.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意识。
科研并不神秘,也并不虚空。科研与教育教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科研离开了教育教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教育教学离开了科研便会陷于经验主义。本学期,我以班级管理中的小问题为切入点,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值日拖拉怎么办,学生爱说话怎么办,班级怎样在集体比赛中百战百胜,如何处理班级管理中的“干群矛盾”等。通过对这些小问题的研究,反思梳理了教育思路、积累总结了教育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坚持撰写教育反思,进行“草根研究”。
专家讲到:经验+反思=成功。本学期我从班级管理研究入手,采用叙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坚持撰写教育反思30余篇,进行了原汁原味的草根研究。。我开通了名为“追梦老班的博客”,从管理实录、班级活动、主题班会、问题研究、案例分析、家校共育、班级相册等不同方面进行了记录、反思、研究。可以说,这是本学期我的心血之作,而它给我带来的收获也是丰厚的,更新了教育理念、开阔了教育思路、提升了班级管理水平,更促进了班级的进步与发展。
5.加强专业阅读,促进专业成长。
如果说撰写教育教学反思是促进专业成长的内在修炼,那么阅读专业教育教学书籍则是外在引领。从暑假到现在,我重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阅读了陈xx老师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李xx老师的《爱心与民主》、窦xx老师的《回归教育原点》、张xx的《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赵坡老师的《如何带好差班》、钟xx老师的《教育西游记》,正在阅读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即将要读闫xx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通过阅读,学到了很多巧妙的方法,读到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更大大开阔了视野,革新了教育理念。
二、存在的不足:
1.课题研究专业性、深入性、系统性还需提高。
课题研究还不够专业,比较浅显,不系统,下学期我将根据潘主任的指导,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2.工作还需更加细致、更有创新,对老师的指导和引领还不足。
三、下学期打算:
1.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真正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
2.加强学习,提升科研水平。
一、运用多样化策略,鼓励教师自主探究
1.倾听。深入教研组参与每周的教研活动,在教研集体备课活动中,要求教师用清晰简洁的语言介绍自己对活动的设计思路、活动的目标、对班级幼儿的评估。通过对教师的分析,掌握教师对整个教育过程的设想和所要解决的难点,从而判断教师对本节活动的设计思路是否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提倡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帮助教师找到活动所要突出的关键点,发现教师设计活动思路的亮点。
2.挖掘。通过引导教师反思教育行为,帮助教师将已有的认识与所学的教育理论结合,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对教师自身教育行为的亮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并提供提升推广的平台,以此来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成就感、价值感,激发教师进一步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勇气和动力。
3.质疑。要求管理者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力求直接指出问题、直接告诉结果,不断向教师假设问题、抛出问题,以此来调动教师思考问题的内在潜能,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学会自我反思。
4.建议。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以平等的身份给教师提出有助于引发教师继续思考和尝试的建议,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创新,从而改变以往只是按管理者的意图去做一些事情的模式,拓展了教师充分发挥想象、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常会以直白的提问方式向幼儿提出“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会怎么样呢?”等等的问题,给人教师凌驾于幼儿之上的感觉,当我们提出意见和看法后,再进入班级去观察活动设计中的提问时,发现教师转变了自己的身份,他们把自己融入幼儿之间,用商量的语气在和幼儿进行探讨式的提问:“你试一试,看是不是这样的呢?”“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你是最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教师鼓励性的提问方式给予了幼儿自信和勇气,活动气氛显得特别活跃。在跟踪观察的基础上,及时和教师进行交流,分析反思建议的有效性,对教师在尝试中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并提供互相交流分享的平台,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以《指南》为标准,建立学习、研究共同体
1.搭建“参与式培训”的平台,引导教师主动交流学习经验。为了给教师搭建多渠道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运用参与式培训的方式,将培训的任务提前布置给教师,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来对自己所要交流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选择比较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交流,并要求教师要突出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有哪些启示,自己是怎样做的,收到了哪些明显成效。通过大家的互相交流、切磋,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提高的互动式学习氛围。
2.以实际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引导教师在实践和行动中学习和研究。为了提高育人质量,转变观念,我们引导教师收集、整理平时工作中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一方面选择优秀的案例进行分析,学习其以观察分析的角度来挖掘案例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选择有问题的教学案例,引导教师带着问题用新的教学方法去思考问题存在的根源,进而去寻找、反思、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与教师共同经历备课———实践———反思———调整的过程,帮助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更进一步。我们通过经常深入班级和教师一起备课、一起说课、一起观摩教学活动,倾听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努力发现这些问题和困惑存在的原因,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教师一起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并通过教师的反复实践,帮助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反思、总结,形成有效的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