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5:40: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价值观思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发展的灵魂与助推器,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的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所做出的选择,是为全体员工所接受的共同理念。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重新认识企业核心价值观体系,营造出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含义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指企业对自身为什么存在,怎样生存,发展的目标是什么等一系列本原问题的基本认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本质的和持久的一整套”原则。是企业在其一切活动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使全体员工都必需信奉的信条。它具有“买不来、偷不走、拆不开、带不动”的特点。它是指导企业所有行动的根深蒂固的原则,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或态度,它是企业表明自己如何与外界共存的主张。是企业文化的基石。
二、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对民营企业的作用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基本价值判断,它潜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不易察觉,但影响和支配着企业决策和其他行为,因而至关重要。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时期的企业个体,则会映衬出一种永恒的东西。在一个企业内存在一种被人们认为是最根本、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价值标尺或价值单位,该企业常常以此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点。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和文化共同体,在其内部必然会形成自有的本位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个性,制约着企业的行为,规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例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广汇集团作为一家地方民营企业,其成长历程充满艰辛。以几万元资本起家,从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新疆民营企业的领跑者,其发展的轨迹、发展的思路及发展战略值得学习和借鉴。广汇集团的成长壮大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就是企业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观。
这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和它的员工如何辨析是非曲直,如何判断利弊得失,如何选择扬弃取舍,最终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分野与高下。优秀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能够获得用户持久的忠实、员工真挚的践行以及社会广泛的支持,促使员工在情感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为上同力,使企业变成一个协调融洽、相互信任、高效率的有机整体。它产生巨大的内聚力和强劲的驱动力,不断激活企业的内在机能,不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广汇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民营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一)注重形式,未能深入企业精神中
很多民营企业在树立核心价值观时往往陷入了误区,如单纯认为树立核心价值观就是新时期的政治思想工作,完全以贯彻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指示精神为主,个别把讲奉献、学雷锋时刻挂在口上,并不考虑实际工作的效果,企业员工要讲奉献,讲艰苦奋斗,但更要讲价值的回报。
有的企业你走进大门,就会发现从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问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措词铿锵的标准口号,但它是否能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能否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能否真正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否有本企业的特色,恐怕连企业决策者本身也说不清楚。
(二)功利价值观导致企业信誉危机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带有很严重的个人化和感性化特色,企业家急功近利,经营行为短期化,企业缺乏诚信。通过钻市场空子骤然发家的经验,使部分民营企业家坚信企业的功能就是增加个人财富,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业主的眼光往往只停留在积累资金上,既不注重员工利益,也不顾企业生产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形成了“惟功利性”的企业价值观。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大多民营企业不注重管理制度建设,企业政策和规章制度常常模糊不清、摇摆不定,缺乏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文化理念。
四、对加强民营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价值观的稳定
除了民营企业自身努力外,也离不开良好的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支持。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从财税、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出一系列措施,同时,还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这些都为民营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
例如,新疆广汇集团就借助西部大开发和全国各省市对口援疆的历史性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步伐,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研发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最终在复杂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壮大,形成了“清洁能源、汽车服务、房地产”三大产业长期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也为建设和谐新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构建民营企业人本文化,强调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现代企业的利润水平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数量的企业中员工已成为企业的股东,因此,考虑作为企业价值创造者的员工的利益,已成为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其次,从管理模式上看,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分权、授权和全员参与管理的管理模式,员工作为企业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其地位在不断提高,已成为或正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因此,企业人本文化强调企业的发展规划一定要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起来,谋求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确立核心价值观既是我国民营企业所应当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又是其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实现自身持久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民营企业应提高认识,根据自己企业及所处行业的特点并结合时代的要求,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的骨肉和血脉之中,变成企业货币、物资、知识、技术以及人力资本,使它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彪,浅析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5月
[2] 朱清华,对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1年7月
一、企业健康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企业文化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 实践中,我们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都要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提出的目标与口号不能大而空,不能偏离企业发展的实际。事实证明,企业文化建设,实实在在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稳定地发展,不断壮大。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文化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人本素质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实现一流的管理,创造出一流的产品,最终创造一流的效益。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所以,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要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企业要发展,就要学习,要变革。鼓励职工学文化、学技术,提高业务技能,组织自培或外送培训,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赛,提升职工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得到。
第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要注重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即: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第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在调动职工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职工的思维,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
三、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核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通过价值观来体现。
第一,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
第二,职工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职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的发展,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职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的收入和福利负责任,赢得职工对企业的信心、职工的自豪感。
第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职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观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用“众人划浆开大船”这首歌词来教育职工,只有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以矿为家”的理念变成职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第四,管理的价值观。从管理的文化梯次看,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一个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科学管理就谈不上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我们对这三个层次的管理价值观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人本管理就是要关心人、体贴人,尊重人,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服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制度、机制是文化管理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工学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认同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质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在工学结合期间,学生以普通员工的身份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学习,角色和学习情境的转换让学生直接接触鲜活的现实,企业的运行模式和企业人特有的思维与行动方式不断冲击和重塑学生对企业和职业的认知,真实的职业情境和职业训练不断激励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获取职业经验、领悟职业智慧。另外,工学结合也是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途径。企业是社会的缩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并存,而优秀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围绕企业宗旨和目标从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等层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员工遵守共同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为实现企业目标净化环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为参与工学结合的学生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与外化的渠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
一、企业追求社会价值,有助于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从社会舆论要求还是企业的具体实践来看,企业的价值追求发生了很多变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不再仅仅是利润,不再仅是对税收、GDP的数字上的贡献,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重视社会影响已成为企业新的价值观。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成长的道路中,与社会外在环境和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相适应,主动建立与社会主导价值体系一致的企业价值观,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荣辱观、社会理想的践行落实到企业的具体实践中。例如,皇明集团,一个年轻的民营企业,“为了子孙后代的蓝天白云”,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太阳能,专注于太阳能,在太阳能应用、绿色能源科普、中国能源环境立法等方面大胆创新,引领太阳能行业进入全新发展的时代。皇明人都是“精神贵族”,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追求,怀着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改写中国能源历史、产业报国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人类幸福的关怀和社会责任的担当。皇明强调人的价值,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不断为社会创造并输出价值:寻求企业与社会、同业、自然和谐相处,将“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谋取福利、为社会贡献财富、为行业树立标杆、为国家增添光彩”作为企业和谐发展观念;与竞争对手一起“种西瓜”,将科学、发展、可持续的竞争观念融入企业的价值观中,维护太阳能事业的整体发展,做行业的守护神;皇明尊重人、发展人、培养人,视员工为女娲补天的五彩石,彼此配合,共同撑起企业发展的天;皇明扶危济困、热心公益,为贫困学校、弱势群体、西沙驻军、海岛部队捐款捐物;企业家黄鸣开通博客,以自身的经历、经验和思考与社会沟通,为改变国人的观念而努力,尤其是对激进的年轻人,黄鸣愿意“顶着口水前进”,以微言大义影响年轻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皇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社会价值的追求无疑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
企业追求社会价值,改变了社会对企业的看法,为企业赢得了尊重,也为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企业观和价值观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模拟样本。在职业成长的初始阶段,部分高职生的急功近利的想法、不切实际的期望、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行为与企业主导价值观必然发生冲突,企业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将迫使他们重新思考对金钱、地位、名誉、快乐的理解与追求,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目标与路径,将兴趣特长的发挥和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融入社会利益的实现中,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摆正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价值的人。
二、企业优良工作作风,有助于培养高职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销售人员激励;利害相关点;动态激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41-02
趋利避害是一切生物所具有的本能。“趋利”和“避害”是高度一致的,是从不同角度对行为动机做出的解释。利,就是利益、好处,是指能直接或间接的满足人们生存或发展需要的一切事物;害,与利相对,是违背人的需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一切事物。人类的需求是复杂而多变的,趋利避害虽然是人们行为的深层次动机,但笔者认为,只有当利或害达到某一临界点的时候才能促使人们产生持续性的行为,我在这把它称作“利害相关点”,也就是说,这个点是驱动人们产生行为的关键因素。企业作为一个正式组织,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企业的目标离不开员工的努力,但是企业目标和员工的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着天然的矛盾性,如何激励员工达成企业的目标是企业员工激励的难点,本文旨在从利害相关点的思想角度去探讨企业员工的激励效率问题。
一、利害相关点的理论思想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①因此,组织激励战略要针对正确的需求不足;ERG理论也认为管理措施应该随着人的需要结构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改变,并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需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策略。②该理论指出了需求的动态属性。所以笔者认为,要想激发员工产生高激励的行为,需要管理者抓住员工的主要需求矛盾,而且员工的主要需求矛盾也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激励的过程也是动态变化着的;上述这些观点则构成了本文的思想基础。
1.利害相关点曲线的建立
关于利害相关点曲线的解释:
(1)图1-1的曲线称之为利害相关点曲线,曲线上的五角星代表员工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的利害相关点!它是有两个维度构成的,横坐标表示员工最重要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实际上是企业的价值观取向与员工的价值观体系之间矛盾冲突最强烈的价值观;纵坐标代表员工对物质、名利等因素的需求度;价值观决定了员工的行为,因此,首先要确定价值观维度!
(2)纵坐标代表员工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越往上需求越强烈,其并不代表绝对量的多少,表达的是一种程度,或称为需求度;横坐标代表组织与员工的价值观取向,向右代表价值观趋向一致。从利害相关点曲线可以看出,曲线越往左边,表示员工与组织的认同度越低,驱动员工产生行为的利害相关点反映出来员工对物质利益需求的要求就越高,而且呈现快速的上升;曲线越往右边,表示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认同越强,此时,员工的价值体系更多的融入到了企业的价值体系中,员工对物质等的需求度就越低。
2.利害相关点理论思想的内容
利害相关点理论清晰的告诉我们:在一定的阶段或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上,员工的行为产生是由当时的利害相关点决定的;增加员工价值观体系与组织价值观体系的认同感,可以降低员工在物质、名利上的需求度,大大的提高员工的被激励程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解决对员工的持续激励问题。
管理者要想很好的把握员工的利害相关点,就需要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取向、员工的价值观体系以及员工的需求特征。
(1)企业的价值观取向
企业的价值观取向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和内容,它主要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企业的使命是外生的,它必须要解决的是企业为了什么而产生与存在的问题;愿景描述的是企业期望实现的未来状态;而价值观决定了企业采取是么样的方式和行为来达到它的使命与愿景;这些核心要素深深的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员工的价值观体系与组织的价值观体系越趋向一致,员工就越容易被激励。
(2)员工的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体系是决定行为的核心因素。了解了员工的价值观体系,就有助于我们判断员工在工作中对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取舍,判断员工对企业管理决策及市场决策的态度及选择,判断员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对解决方法的态度和取舍,同时,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便于组织甄选符合企业价值观的员工,便于组织在能够足够尊重员工价值取向基础上不断的推进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同。企业认可、尊重了员工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寻求与员工价值观的认同,可以大大的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从深层次去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就不会使企业陷入物质激励的困境。
(3)员工的需求特征
员工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它被气质、性格、价值观等员工的深层次个体特征所决定和影响;我们只有更多的了解员工的信息,才能更全面准确的了解员工的需求;
二、利害相关点理论思想的实践与应用
1.确定员工利害相关点的两个维度
(1)建立员工个体信息档案表
举例如下:
(2)确定利害相关点的两个维度
首先,从员工的信息档案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员工的价值观体系,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去审视组织在满足、认同、尊重员工的这些价值观方面做得怎么样,并找出我们不足或有差异矛盾的地方,并确定员工最重要的价值观取向。
另外,员工档案信息表中也列举了员工的主要需求矛盾,也代表着员工对物质、名利等方面的需求,我们需要对员工的主要需求被满足的程度进行排序,以员工的价值观为基础找出员工最主要的需求矛盾。
如此这样,就确定了利害相关点的两个维度,也就确定了员工的利害相关点。利害相关点这两个维度之间是有密切的因果关系的,也正好反映了价值观是决定人们行为的核心因素这一思想理念。如表1-1所举例,该员工的利害相关点为(成就感,升职),成就感是横坐标,是该员工的主要价值观需求,升职是纵坐标,是员工的物质、名利需求度最高的需要.
2.在利害相关点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对员工进行动态的激励管理
(1)确定针对员工的动态激励方案
利害相关点确定以后,管理者就需要围绕着它进行个性激励方案的设定。激励方案需要设定优先次序,确保最优方案也是员工最想要的需要。
(2)确定管理者的沟通风格
员工有不同的气质类型、拥有不同的性格,这些决定了员工不同的需求特征,这些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应该在管理中给予尊重,而不应该以自己的喜好为导向,因此,针对不同员工确定不同的沟通风格也是动态激励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
(3)形成员工激励管理档案
(4)形成针对管理者的评价指标
任何管理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或走形式,都应该形成客观的绩效评价指标。笔者认为企业应该严格要求管理者员工信息档案建档的质量;要求管理者每月度上报针对员工的动态激励方案执行与调整情况;并结合员工的月度KPI指标达成情况,来评价管理者的管理绩效。
当然还可以增加一些辅助指标的参考,如:季度离职率的考核;员工年度满意度调查等等。
三、展望
实践证明,根本不存在什么最优的公司文化。文化应当为公司的使命和战略提供最好的支持,所以公司文化应当跟随战略。如战略发生重大的变化,则公司文化就应随之变化或完善。应当承认,组织文化的修改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事实上,文化与战略完全不相容的事情并不多觅。公司文化的局部或微小修改是有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最高领导者可加强对员工的沟通,说明完善公司文化之必要,获取员工的支持,塑造适应企业战略的文化。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夯实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产品、包装、设计等。建设优秀的物质文化,必须重视:1、营造良好的品质文化。通过技术、文化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文化含量,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产品技术审美、顾客愉悦和伦理价值原则,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2、建设整治优美的企业外部环境,塑造良好的企业容貌。利用绿化等措施建设“园林式工厂”,为企业提供优美整洁的厂区环境;通过导人CI战略、CS战略,利用企业家形象、各种传播手段,发展公共关系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满意度,实现企业的形象战略和满意战略。3、优化劳动环境。运用色彩、音乐调节等方法方式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劳动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情绪,实现人力资源答理战略。因此,只有建立强势的物质文化,才能为战略管理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塑造行为文化,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有效的手段
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体话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动态反映。塑造优秀的行为文化,可从三方面入手;1、塑造企业家的行为规范,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水平。应经常与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联系,不断丰富、更新管理者的战略知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战略管理水平及整体素质;运用重内在开发、培养强烈的主导与战略意识等措施,改善决镣方式和决策行为,使高层管理者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战略性问题和进行全局决镣,培养创新意识,发挥创新精神,使其把握最佳时机及时做出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与创新。换句话说,就是培育企业管理者的宏观思考、预见、创新、联想能力和韧性,使其当机立断地选择企业的战略目标并一如既往地将战略目标贯彻成功。2、培育企业英雄人物,发挥其在战略管理中的表率作用。企业英雄是企业的中坚,是学习的榜样。通过灌输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采取员工评定或领导认定等方式塑造企业英雄。多利用其经常鼓励仿效的特点规范员工的行为,宽实、丰富和发展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从而促进战略管理的实行。3、构建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实施战略管理的巨大合力。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程度。构建员工的行为规范,除了组织职工企业规章制度学习、科技培训及各种文娱活动外,还应通过学术讲座与交流、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方式激励全体员工的智力、向心力和勇往直前精神,用勤劳、敬业、守时、惜时的行为规范指导员工的行动,培育创新和团队精神,努力实现个人行为、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统一并使全体员工的行为统一到战略管理上来。
(三)培育精神文化,把握企业战略管理的灵魂
精神文化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铂、企业价值观等内容;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培育优秀的精神文化,大致有如下几项措施:
1、培育正确的价值观。价值现是企业对自身与社会、员工、顾客等关系的认识与评价。实践证明,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怎样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方法途径是很多的,如强化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企业内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树立“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经营理念,以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或职务、让顾客满意为宗旨等。企业可以把上述各个方面的价值观具体化为企业精神,并借助企业的制度、教育等形式,使之转义为企业和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同时用共同的价值观体系统一并解决(无法用制度规定解决的)战略管理方面的争论与分歧。
2、确立科学的企业经营哲学。企业哲学反映企业群体的经营思想、经营观念和经营战略。它主导、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其它内容和发展方向。应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吸取中西方文化的精华,并运用系统、动态、风险和竞争、人才等新观念,发展和创造自己独特的、有价值的企业哲学,实现企业目标、战略与策略的统一。
【关键词】企业价值观 质量文化 竞争
一、引言
近年来,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主要投诉项目之中,企业产品质量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让企业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在秉承客户至上现代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不少企业家存在着一定的困惑:企业怎么样成功建设企业质量文化?当前企业的重要任务是:不断加深对企业质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建设企业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企业质量制度。对企业产品质量起着重要决定作用的是企业质量文化。企业质量活动与质量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总和是企业质量文化。
二、创建企业质量文化的必要性
在实践中,一旦创建企业质量文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经过企业领导者的确认,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进行有效地宣传教育。从以下几点能够体现出创建企业质量文化的必要性。第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产物是企业质量文化。在日趋激烈地市场竞争当中,企业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至关的重要因素。第二,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的质量文化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第三,解决企业质量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企业质量文化。针对目前企业产品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建立起全民质量文化管理。
三、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
(一)企业价值观。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价值观是明确什么应该提倡,什么应该反对,企业崇尚和鼓励员工什么样的行为,企业反对员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企业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导向。企业质量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与企业员工行为对应的价值取向能够通过企业价值观全面地反映出来。企业价值观能够让整个企业员工更具有凝聚力,能够有利于端正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促使全体员工朝着一个共同方向不断发挥出各自才能。
(二)企业质量文化。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规范管理和传播,才能形成企业质量文化。换句话说,企业质量文化是旧观念、旧思想和行为方式被新观念、新思想和行为方式不断取代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新思想,我们应该积极开展相关方面的宣传,反复灌输相应的知识。当今世界,先进企业将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根本目标定为培育企业质量文化。我国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践情况,采用合适的发展方式,不断加强培育企业质量文化,才能在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方面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建设企业质量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将以物为中心的硬管理和以人为重点的软管理统一结合起来。
(三)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的关系。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的关系能从以下几点体现出来。第一,企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企业质量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相关的质量观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价值观。第二,企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约束功能,形成与企业质量文化有关的体系文件和质量组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上取决于企业价值观。第三,企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企业质量文化的质量成果和质量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价值观。
四、建立企业质量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质量价值观念。企业质量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的质量价值观。企业的质量价值观是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最高模式和层次,对企业的生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企业质量文化具有更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了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行为,为了引导企业员工在整个集体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目标中成功融入个人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意识,企业必须在经历较长时间后形成独具特色的质量价值观念。改变心智和习惯是培育企业价值观最关键的因素。企业员工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企业员工做人和做事的方式取决于是否端正态度,企业员工的行为结果取决于其做人和做事的方式。
(二)构建企业质量标准。目前,社会普遍接受的是产品质量体系或者质量被一个较为公证的第三方机构作出可靠、正确评价的科学质量制度,即质量认证。企业不断取得进步,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开展认证工作。企业创设名牌的主要途径是认证,企业质量文化、文化得以弘扬的基础也是认证。企业构建企业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应该严格按照GB/TI9000标准来执行。只有每位企业员工都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进行控制、生成,才能保证顺利开展企业认证工作,才能保证企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提升企业员工的质量文化素质。企业员工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企业的质量文化。为了让社会公众对企业优秀文化有更深刻的感受,企业员工应该用自己的行为展现自身优秀的质量文化素质。企业的质量文化能够通过企业根据每位企业员工所在岗位的不同要求,制定明确具体的规范,引导和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体现出来。为了建立全新的企业质量文化,我们应该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及时转变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
总而言之,树立企业价值观与企业质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无规矩,不以成方圆。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质量考核机制。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质量文化。从目前看来,在借鉴世界先进企业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创新和改革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题中之义。企业文化不仅要始终保持经营理念的创新性,而且要在企业管理细节上反映出其经营理念。构建优秀的企业质量文化有利于企业提高业绩、加快自身建设,推动企业不断走向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波,陈标鹏.《关于我国企业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12
[2]毛学伟.《企业质量文化的建设不容忽视》[J].中国国门时报,2012
关键词:企业文化;落地;方法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79-01
企业文化是渗透在现代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无处不在的要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品牌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而没有自身特有文化的企业是不可能有生机活力和动力的。
建立一套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只是实践企业文化理念的“初级阶段”,要让它步入“高级阶段”,也就是文化落地,就必须将建立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通过扎扎实实的行为表现和意识表现,最终实现让企业文化理念植根于企业并开花结果。企业文化如何落地呢?笔者以为:
一、领导率先垂范是关键
孔子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上,必偃”。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上层之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用在企业就是领导者的德行像风一样,一般员工的德行就像草一样,风吹草必动,而且是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必然倒向哪个方向,因此企业领导要想建立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让自己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得以执行,就必须让员工确信领导自身对企业价值观的忠诚和坚定,让员工看到领导明确奉行、实践企业的价值观,才能在企业建立起和谐、积极进取的氛围,激发员工潜能,实现最大创造力。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企业的决策者,不能从始到终的实践自己制定的文化理念,那么想让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只能是镜花水月、竹篮打水,现在很多企业要求员工上班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如果公司领导上班期间就不穿着工作服,那么尽管企业三令五申,不断的检查、处罚,也不会达到理想的状态,“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也正是这个道理。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的文化落地领导必须率先践行。
二、“宣贯”是文化理念落地重要手段
人行为的养成是通过四个阶段完成的:观念―行为―习惯―性格。因此企业文化要落地,一定要进行长期“宣贯”,“宣贯”是改变员工的思想和理念的过程,是由内及外缓慢改变的过程,通过长期坚持多种形式并重,多渠道推进,教育和引导员工在内心深处树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完成从理念到行为的升华,最终养成正确的行为方式,使企业文化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提高员工的认知度、认同感。认知是认同的前提,认同又是实践的前提,员工如果不了解企业的文化,不知道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不会认同和自觉践行企业文化。
(二)加强企业文化培训灌输力度,要突出三点:
1、系统性:企业文化理念是高度凝练的产品,没有经过系统的研习,深入的思考,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领悟的,因此,引导员工结合自己实际对企业文化理念进行深入的系统思考,乃是企业文化培训的关键。
2、经常性:根据实际统计表明,一个理念一定要重复7次以上,才能被员工接受,因此,制定一个企业文化培训的长期规划,规范企业文化培训是必要的。
3、层次性:在全员普及性的培训之后,对不同层次的人员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法,是必要的。
(三)要多传播文化案例。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旗帜,在朝夕相处的工作环境里,榜样的言传身教能直接影响到身边的员工,让我们难于直接告诉员工你要怎么做的难题,在企业里的其他人已经在怎么做中得以解决,让更多的员工成为先进典型。因此我们要通过企业文化践行先锋的评选表彰,以及企业文化故事、案例征集、评选等工作的开展,营造统一的文化氛围,切实发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作用。
(四)要强化企业文化仪式。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标志之一,而利用文化仪式可以达到有效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目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传统仪式,我们要善于利用,充分引导,加强仪式管理,使之与企业价值观的要求相一致。
三、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
“制度化”是企业文化落地的保证,是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在显现,它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四个方面:即标准的工作准则、规范的行为准则、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执行、落实的保障措施。通过培训教育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必然接受企业价值观,而通过文化价值观制度化,才有了文化“刚性”的一面。同时没有制度支撑的文化理念是空洞的,总给人做“秀”或给自己贴标签的感觉。只有制度化,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有章可循,有规范、有措施、可考核。通过制度文化建设,从一个美好的愿望开始,不断地去阻止不良习惯,时间长了,规矩成了习惯,美好的愿望得以保证和实现。
四、评价体系是有效控制
企业文化评价工作是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控制、评价和反馈,是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基本工作。一般来说,构建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有效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有利于系统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水平。三是有利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构建企业文化评价体系,能够使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过程等适时作出调整,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平台、以企业内外各项评价指标为参量,是一种贯穿于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能反映企业基本状况的评价体系。在构建企业文化评价体系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实际,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确立评价内容、设立评价指标、定性定量评价、确立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上要有所侧重,选择具有显著关联性指标,如核心竞争力指标、凝聚力指标、创新能力指标等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指标;评价信息要根据评价的目的、内容、对象,选择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评价的最终建议方案也要有所侧重,要提出最有效、最直接的改进措施。
企业文化落地是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只有长期的坚持下去,不断引导员工提高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管理理念体系的认同度,并转化为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取向和行动,使企业获得巨大的凝聚力和社会价值认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落地才会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黄捍豪.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2013
[2]贾强.文化制胜: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沈阳出版社.2002
[3]黎群.企业文化建设100问[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李时平.中国航空工业“五化”战略浅析.航空工业经济研究,2008
[5]欧绍华刘志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程与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