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金融风控服务

金融风控服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7 15:46: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金融风控服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金融风控服务

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机制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2日

一、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状

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在当前新的历史发展时刻,不断地整合社会资源、融合先进的管理模式、构建网络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1、社会资源整合日益丰富。浙江省通过政府主导,针对中小企业强烈的发展诉求与资金需求,在充分调动金融业的主力军各类银行机构的主体功能基础上,全力整合风险投资机构、担保公司、基金等有效的社会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集“政、银、网、担”为一体的全国首家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担保服务平台。日均可受理1,000余家中小企业的融资申请业务,可替代全省所有金融机构一天申请量之和。通过举办“浙江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大会”,引入国内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和融资服务机构与企业直接对接,并积极扶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组建。与此同时,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化,指定加强民间融资管理的指导意见,开展规范民间融资试点,探索民间融资阳光化途径,加快新设一批小额贷款公司,帮助民间资本的高效流动。

2、管理模式融合与创新并进。针对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诉求,不断融合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积极实施模式创新,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且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在充分考察调研国外小企业专门管理署、中小企业政策银行、中小企业财政专项基金、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风险投资、政府专项采购等多种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了政策引导模式、担保增信模式、专项贷款模式、债券融资模式、民资利用模式等多种方式为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政策引导模式通过贷款风险补偿,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积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担保增信模式通过监管扶持,积极发挥融资性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增信作用。通过政银合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应急周转基金,防止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通过集合债、结合票据、集合信托等融资工具,募集中长期资金。

3、金融服务体系趋向网络化。结合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局面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网络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纵向延伸资金支持,设立风险补偿的财政资金、专项周转基金,鼓励各个层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横向拓展多项服务渠道,积极引入国外风险投资公司、成立担保公司、组建金融服务实体第三方服务机构。

二、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潜在问题

金融服务在立足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兼顾财政资金的有效回收与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尽管浙江金融服务运行和保障平稳,趋势向好,但仍无法回避在信贷数量爆炸式增长下的信息不对称、资金风险等系列问题。

1、财政资金支持低效率。为了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制定出台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对于经营困难的企业减免税费。但是,在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与物价持续高位运行的“双重压力”,以及微观层面面临生产成本上升与要素保障困难加大的“双重压力”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外需减弱、成本上升、资金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困扰。在此种情形下,一些企业选择关停,一些企业选择铤而走险违规使用专项资金,最终亏损,导致财政资金与政策配置的低效率。

2、金融机构承担较大风险。在全力推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同时,中小企业群体性信用缺失,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数量大、财务信息失真严重、信息披露意识差等问题仍客观存在。尽管政府出台了小企业贷款的保障措施,并且在信贷实施过程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规定,做到实贷实付和受托支付,但是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识别能力弱的客观存在,仍无法完全避免贷款资金的挪用与外流,将实体经济的资金转向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导致金融机构的呆坏账率上升,经营效率欠佳,甚至一些初起步的小型金融机构缺乏经验,将要面临更大的生存风险。

3、信息不对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浙江每年都有不少小企业被淘汰,也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注册诞生,平均寿命在3~5年之间。虽然全国已经出现了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中小企业担保协会、中小企业创业融资平台等社会组织,但是由于较高交易成本的存在,信息更新不够完整。因此,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较难准确获取中小企业的资产与信用数据,造成了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此外,企业出于增加融资金额与速度等多种动机,会刻意隐瞒并谎报财务数据、经营状况等信息,导致了信息的严重不对称。

三、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机制构建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严重存在以及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欠缺针对性强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已经十分必要。针对当前所突显的问题,应从充分调研与控制、加强风险计量、引入第三方风险缓释主体、定期问责资金流向等多个层面构建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机制。

1、定位直线式功能化管理。鉴于浙江中小企业对浙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共享,从政府视角对于中小企业发展非常重视,并且不论是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均已不同程度迈出对中小企业服务的步伐。从强化风险管控的视角,应当分级建立中小企业专门管理部门,从政府至总行与金融服务机构、总行至分行、分行至支行实现功能对接,共享并过滤的客户信息,在各级明确的功能模块上完成服务,政府发挥政策优势、总行发挥资金优势、分行与支行发挥区位优势,做到共同调研识别与防范风险,分层分级履行职责。将政府的资金风险下移,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识别与管理风险。

2、构建风险识别与计量模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在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制度各具特色,尤其是一些成立时间不长的小企业,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与标准化的财务报表,因此无法直接获取企业的相关信息,加大了风险识别与防范的难度。为此,首先需要进行贷前充分的考察与评估,取得可资决策参考的类财务管理信息,支行可以发挥区位优势,做好风险的细节调研工作;其次逐步开发风险识别与计量模型,提取汇总中小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信息与管理者的相关信息,提高审批决策的效率,规避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

3、推进贷后追踪管理体系。在做好贷前充分的细节考察与调研及贷中严格审批与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于贷后资金的动向以及企业的动向追踪,也是风险管控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此,应当建立专人专管的定向问责体系,定期整理汇总授信客户的经营数据、实地考察企业运作、走访授信客户的关联企业与交易往来企业;对于“异常”情况及时向上汇报,并做到快速干预。与此同时,密切关注与授课客户项目相关的宏观经济环境的信息,适时修正各项风险控制的评估数据,做到充分控制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建松,姚星垣.论构建“123355”浙江现代金融服务体系[J].浙江金融,2011.3.

篇(2)

融360已经不满足于在线贷款搜索,开始布局线下贷款顾问服务,欲打通信贷O2O闭环。

轻资产、缺少抵押品、账目混乱以及信息不对称,可以说是“中国式”小微企业的融资瓶颈。目前一些小型贷款公司、P2P平台、农商行及城商行仍然没有专业的服务团队,没有完善的体系去建立线上线下一站式专业服务。个人消费者、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想要借贷,仍然存在困境,找不到适合的金融产品。

就像百度连接人和信息,腾讯连接人和人,阿里连接人和商品一样,融360联合创始人兼CEO叶大清希望,融360能成为连接人和钱 (用户和金融机构)的桥梁。

从去年5月开始,位于广州CBD中心的融360办公室,陆陆续续不断有客户上门咨询贷款的情况。北京总部目前唯一的一家“贷款便利店”也没有开在街边,而是蜗居在融360位于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办公区的一隅,虽然“不好找”,但依然有客户前来咨询。

原来这家在线金融搜索平台在去年上半年就开始悄悄组建团队、试水线下贷款顾问服务,欲打通信贷O2O闭环。

“这么做主要是因为用户都是通过互联网了解再过来的,而不是像那种付出很多成本,通过街边店,再在路口发传单(吸引客户)。平台会根据网站流量,用户规模去合理化规划B端(金融机构),同时便利店的本身职能不会很重,成本加起来会比街边的便利店便宜很多。”叶大清解释说,原本融360只提供金融信息搜索,由银行客户经理自行与需求方联系,贷款成功率仅15%。而通过便利店提供的专业服务后,可将贷款成功率提高至4成以上。 做很“2”的事

贷款是服务行业,光做线上是不够的,金融服务要延伸到线下。以前融360做搜索是从线下到线上,现在反向行之。叶大清认为, O2O里面最重要的就是“2”,它指的是风控、大数据模型、信用评估系统、运营团队等。“通过风控把环节打通,线上和线下连接起来。融360把很2的事情做完了,金融也就简单了。”

过去融360平台的服务模式是完全基于市面上已有贷款产品的,平台并不介入用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接触。客户通过输入自身的贷款需求,随后由后台系统智能化推荐一批合适的贷款产品。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判断做最终选择,再同贷款经理进行接洽。这样的做法,在减轻信息不对称、提高贷款成功率方面卓有成效。但仍有85%的借款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没有合适的贷款产品与之匹配、供给方风控标准与需求方实际情况错位等原因成了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拦路虎”。

因此,贷款便利店的产生有望深入地改造现有的贷款模式,通过更深度地介入贷款流程来推动贷款产品创新和风控管理创新,进而提升用户和金融机构双方的体验,最终提高贷款成功率、降低融资成本。

为了更好地把控风险,融360聘请来自广发和花旗银行的风控专家李英浩担任首席风控官,并组建了60多人的团队实施。

李英浩介绍,所谓便利店实质上就是一个贷款服务场所,这种介于用户和贷款机构之间的专业服务,通过匹配和深度服务,将线上的贷款成功率进一步提高。“融360平台目前各类贷款的平均成功率为15%,如今则有希望整体提高到至少30%以上。”

该业务的运营模式是,在融360线上业务每日所产生的数万客户申请需求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贷款人,邀请到贷款便利店进行一对一的信贷服务。用户只需跑1次,收集申请资料、向各家合适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等环节则由公司专业的贷款服务团队帮助客户完成,最后由金融机构向用户发放贷款。目前已有数万位客户接受了服务。而且在提交申请后1~5天就能办妥贷款,线下成功率超过45%。

事实上,正如叶大清说O2O最重要的是“2”所囊括的风控一样,贷款便利店快捷方便的背后,是在线获客能力、大数据、风控建模和专业审核互相结合的一个系统工程,本质上融360卖给金融机构的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这意味着融360从线上“搜索+推荐”这种相对单纯的营销服务,逐渐深化成“决策+服务”平台。“这是商业模式的一个升级和演进,预期可以将融360平台整体贷款成功率从现在的平均15%提高到30%~40%。”叶大清说。

那么互联网金融走向线下的逻辑是什么?叶大清认为有两个重要的价值可以通过线下服务来实现,首先是未来互联网金融比拼的战场,必然是细分市场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力量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降低风险,进而有让利用户的空间,缓解社会贷款成本高昂的困境。

贷款便利店对客户实行免费开放,主要和城商行、农商行、小贷公司、P2P公司以及大型金融集团进行合作,收取服务费等。目前,融360已经在过百个城市设立了线上分站。 开放全金融云平台

融360做的另一件“2”的事是推出提供全金融产品搜索和购买服务的云平台“金融易”。

只要有金融需求的用户群,任何类型的网站、开发者、自媒体都可以轻松接入,60秒内即可获得互联网金融服务,由融360提供全套的金融后台支持,并且从流量中获取收益。

谈到这一云平台的特点时,叶大清强调,这是国内第一个能够提供包括贷款、理财和信用卡在内的金融全服务开放平台。由于融360拥有很强的贷款审批率和专业的搜索技术和风控能力,因而能确保合作网站可以得到很强的变现能力,风险也能得到极好的控制。

据叶大清介绍,金融易早在2012年4月就已经悄悄启动,目前已经同几乎所有类型的线上流量入口建立了战略合作,迄今已有3000多家网站嵌入了融360搜索服务,使得融360快速完成了全网覆盖。叶大清透露,包括360导航、好123、搜狗、金山、焦点房产、易车、51信用卡在内的多种互联网流量入口已经使用了金融易。

目前双方是基于流量或转化率的分成模式。叶大清强调,对于合作网站来说,变现能力可以说是行业最强的,这是与融360实现的审批率有关。只有借款人拿到钱,金融易的合作伙伴才能拿到钱。叶大清透露去年融360已经推荐了1万亿元的贷款,是行业平均的5倍。“我们不只是卖精准营销,我们卖的是以风控业务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由融360来做互联网金融的第一大云平台,我们有底气。”

在过去一年融360业务经历了6倍的超速增长,合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数量增加到过万家,贷款、信用卡、理财产品的数量近7万款,与绝大部分银行建立了正式合作。业务范围从单一的信贷扩展到贷款、信用卡和理财并行的全金融搜索服务。通过优化智能系统的匹配,使得贷款成功率保持在15%左右。截至2014年10月,已累计帮助用户提交近12000亿元的贷款申请,用户通过平台获得了1500多亿元贷款。

篇(3)

截止到10月底,全国P2P平台历史累计成交量首次过万亿元,不过收益率再降,业内普遍认为,这说明P2P行业正在回归理性,仍在健康发展中。

最近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到,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新的形势下,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最理想的互联网金融应该是怎么样的?为此,《卓越理财》专访了业内资深专家民信公司总裁冷厉先生。

谈及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冷厉表示,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在行业快速度发展的大形势下,运营模式+风险控制依然是这个行业的重中之重。

“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闭环的风控体系

以民信为例,民信主要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O2O的模式,依托中融民信线下的140多家分支机构,以及数千人的专业团队,将线下财富机构与线上平台打通。同时,民信金超也形成覆盖P2P理财平台民信贷+线上金融超市+140多家分支机构的O2O金融服务模式。

“P2P平台的核心首先是安全,其次才是收益。P2P虽然形式多样,但其金融的本质不会改变,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采用O2O的运营模式,可以使线上和线下业务相结合,实现线上与线下业务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特别从风控的角度,线下360度的实地尽职调查,可以对借款人及企业进行更详尽可靠的了解,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

“P2P行业最大的风险是信用风险,由于网贷征信体系的‘先天不足’,导致个人信用认证体系不完善且不透明,包括个人信用记录、社保号、个人纳税、银行账号等,查询和验证比较困难,从而间接增大了征信成本。而P2P网贷机构为降低征信成本,在征信环节草草了事,加上P2P网贷监管的‘后天缺位’,又使得P2P网贷为扩大经营规模,很容易形成违规冲动。”冷厉表示。

冷厉同时谈到,互联网金融的火热造就了无数的公司应风而起,短时间内就有众多公司搭灶架锅而成立,但整体行业的发展时间尚短,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法律政策等也相对匮乏,造成行业内提现困难、倒闭、跑路事件层出不穷。安全,成为了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民信从成立之初,就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在这方面民信公司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确保安全和管控风险。

对于风控,冷厉亦进一步透露,民信公司本身有着完善的风控体系,使得通常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等三个环节形成完整的闭环。特别是与国内领先的征信平台和大数据公司合作,确保信贷审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民信还拥有一支具有深厚金融背景的风控团队,大多为长期从事银行等金融行业的专业资深人士,他们把金融行业先进的风控理念引入到了民信的血液当中。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

“P2P是一个创新的金融模式,虽然依托于互联网,且在国外有成熟的案例,但中国有自己的金融环境,必须将P2P模式在中国进行再创新才能发展壮大。”冷厉说。所以,必须要创新才会有出路,细分行业是一个比较好的创新切入点。行业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细分,面向更垂直的行业,更细分的人群,这样才能在范围内创新,找到最佳的产品形态,比如民信的“政融宝”。

“政融宝”是民信公司一项短期资金出借业务,出借人的资金投向优质地方政府基础建设项目相关债权。投资人能够在政府信用保障、企业连带担保、足额资产抵质押等完善的风控措施的保驾护航下,获得稳定的高收益回报。

冷厉表示,民信在创新这条路上,尝到了不少的甜头,比如,粮满仓计划是民信最新推出的项目,产品整合种植、加工、贸易等供应链条,支持农业综合化产业集群快速发展而定制的区域化金融贷款服务。

同时,民信还拥有专注于区域性本地化金融加盟平台-中融鑫海,通过“互联网+”模式打造公平、公正的汽车金融服务平台-国准平车,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_Me金融等等。

场景互联网金融也是一条创新的路。Me金融就是场景金融互联网的创新,是民信公司旗下的得意品牌之一,将金融服务融入客户“食、住、行、玩、用”的各项生活场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致力于综合性金融集团

面对当前经济现状和各种理财产品收益下滑,一时之间“资产配置荒”引起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士的担忧。

“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网贷平台正在慢慢减速和收缩,主要是对资产端的风控更加严格,资产供应有所减少。不仅是P2P,目前整个资产管理行业都面临着优质资产缺乏的问题,很多保理、信托公司都面临这种问题。投资人对平台的认可会有累积效应,不管是人数还是金额,后期增速会越来越快;但资产端不一定能够有同样的增幅,因为资产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行业、地区经济周期等,很多时候瓶颈可能是在这里。”冷厉表示。

他还进一步介绍到,民信会先采取多种模式,选择与优质资产提供方合作,例如民信的政信类产品“政融宝”以及助推三农发展的“粮满仓”产品,同时通过‘资产合作方+平台”两道风险把控,将平台资产风险降至最低。随着平台的不断发展,在加强与这些资产渠道合作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产品研发与风控实力建设,发掘更多的垂直细分市场,进一步加强优质资产的获取能力,更好地抓住优质资产的主动选择权,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一家现代化综合性金融集团。

谈及目前火热的征信,冷厉则表示,P2P平台建立征信系统,一方面P2P投资人可以快速获取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从而大大降低P2P平台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央行征信系统得以共享P2P平台个人对个人的信用信息,从而实现多层面的数据扩容和信息覆盖。事实上,与央行征信系统相比,网贷平台和民间借贷的数据更为活跃,这些信息对央行征信系统的反哺,更有助于形成日益稳定和全面的个人征信体系。

冷厉还谈到,如何让P2P的单一模式发展成多元并举的金融服务模式也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环。互联网金融领域这块蛋糕越来越诱人,在疯狂涌入的同时,P2P平台同质化竞争令人担忧,传统的房产抵押、车辆抵押贷款、小额信用借款、担保借款等模式,不再是稀缺的资源,垂直细分更受市场的青睐。

篇(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当分享经济挺进金融领域,“共享金融”应运而生,陆金所(全称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共享金融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陆金所于2011年9月成立,旗下网络投融资平台2012年3月正式上线运营。结合全球金融发展与互联网技术创新,主要为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投融资服务,截至2016年6月,用户已超过2342万人,活跃投资用户达587万。

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

“共享金融是去中介化的过程,其典型形式就是P2P和互联网众筹。”这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2015年对“共享金融”概念的定义。陆金所最早以P2P网贷为起点,如今,已从 1.0时代的单纯P2P网贷平台跨越至3.0时代的一站式线上财富管理平台。

1.0时代,陆金所业务以自营模式运营P2P网络借贷为主,帮助个人直接投融资,并连接不同地区间投融资需求,努力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如2012年3月推出的首款服务“稳盈-安e”;进入2.0时代,陆金所横跨银行、保险、证券、公募基金、不动产以及P2P等九大市场,提出打造满足不同投资者以及投资者不同人生阶段、不同需求的一站式财富管理平台概念,引领包括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平台整体转型升级;3.0时代后,陆金所聚焦打造综合财富管理平台,在服务方面提供基于大数据的资产组合管理及推荐功能等,上线了更丰富的资产类别。

在我国现有的融资格局中,中小金融机构能够得到的金融资源有限,90%以上民营中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贷款。中小企业“融资难、生存难、发展难”的问题引起中央政府的重视,“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政策支持也应运而生。

2015年以来,陆金所已经陆续推出了P2P开放平台、基金平台、跨境交易平台、保险平台等多个领域的开放平台,与超过500家机构建立了合作。以P2P开放平台为例,针对P2P平台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产品开发能力弱、运营成本高等难点,陆金所P2P开放平合前海征信为P2P平台提品设计、征信等贷后服务,努力促进行业共同发展。

用户财富管理需求是多样的,仅靠一家、两家机构很难满足,因此要打造开放平台,让一切能够提供服务并满足风控要求的公司和机构参与为用户服务,最终形成完备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而“互联网+”鼓励开放共享和融合创新,对形成开放、共享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让普通人品尝共享金融果实

提到共享金融对普通人生活的改变,让本来“高大上”的投资走进平民百姓生活可能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通过不同的理财平台,投资人可以足不出户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种类繁多的投资项目。但共享金融能做的并不止于此。

面对普通人的融资需求,陆金所意识到,首先要满足实体经济目前还没被满足的需求,为普通客户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投资渠道。在陆金所的“稳盈-安e”服务中,投资人有三分之二来自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而借款人则大部分来自二、三、四线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借款人多是普通个人、个体工商户以及小微企业企业主。通过陆金所这样的平台,资金在区域之间产生流动,将一线城市投资者中的闲置资金转移至中西部地区急需资金的小微企业及个人,甚至带动地方资金的周转和经济的发展。

陆金所控股面向所有金融机构、企业及个人客户,通过整合线上和线下渠道,以互联网为媒介连接供需两端,努力通过金融交易信息服务平台满足客户的各类金融需求。2016年5月,陆金所控股完成了对普惠金融业务的重组,整合了普惠金融事业群以及前交所,从而形成旗下陆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两所一惠”的战略布局。

风险管控是安身立命之本

2016年4月,“中晋系”的多家相关联的公司被曝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诈骗犯罪,继e租宝、金鹿之后,又一家大型理财平台轰然倒地。上网搜索相关信息,“跑路”的理财平台数量飙升,涉及的金额更触目惊心。

风险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绕不开的话题,而自成立之初,陆金所即以其风控能力而出名。“跟一些动辄‘跑路’的P2P平台相比,陆金所平台上的资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一例无法兑付的风险事件。”陆金所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执行官杨峻说,“再严格的风控也并非意味着零风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通过风控严格准入项目,做到资金、资产精准匹配,在风险控制与客户体验中找到最佳平衡点,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及早识别风险,减少投资者损失。这也是陆金所在行业‘大浪淘沙’中‘活下去’的安身立命之本。”

从2015年率先在业内提出“七步风控体系”,即通过七项措施(风险政策制度框架体系、信用评级、信息披露、投后预警监控、风险管理系统、风险评价体系、资产与资金的精准匹配)在资产端建立起全过程、立体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到如今强调借助“适配系统”精准地将投资者和产品进行风险适配,把风险承受能力不够的投资者拦在门外,陆金所在风控管理方面的每一次发声在业内都显得非常“特立独行”。

篇(5)

“这是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其最好的应用领域之一是金融,因为金融是唯一纯数字和钱的领域。”创新工场创始人兼CEO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在中国爆发的第一个且最大的领域一定是金融。

去年以来,他不止一次提及,未来的投资机会将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而金融业可能会最先被人工智能化。对于人工智能的看好,让李开复所带领的创新工场投资了不少这个领域的创新公司,智融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在今年2月的一次关于人工智能话题的公开演讲中,李开复就将智融作为人工智能在金融方面尝试的案例。这家公司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小额、短期借贷的领域,它并不负责用户的放款,而是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由后者提供贷款,智融扮演的角色是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对目标客户进行信用评估。

在智融集团CEO焦可看来,对于小额分散、高频、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金融业务,人工智能有着天然优势。首先,机器可以处理海量数据,能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其次,机器学习速度极快,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模型可以实现高频次的优化迭代;再次,机器在反欺诈方面优势明显,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弱特征的强表现

焦可曾就职于创立初期的百度,主管搜索类产品的市场与运营工作,后相继就职于赶集网、马可波罗等互联网公司。2013年,看到机会的焦可创立贷小秘,主打结构化的贷款数据库及智能化推荐引擎。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家庭87%的平均负债率,而这个数字在中国只有40%。另外,中国有85%的人群无法享受目前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

创立贷小秘的初衷是,贷款用户与银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想通过搜索与推荐引擎机制,把银行产品和用户结构化,以提高双方的信息匹配程度。但是,在业务开展将近一年半后,焦可发现产品表现并未达到预期,在将借款用户推荐给传统金融机构的过程中转化率极低,各机构产品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化,导致信贷服务同质化。

贷小秘触礁让焦可着实思考了很多,他发现自己对于市场的认知存在偏差:“业务无法继续的原因在于国内传统金融机构无法给这些用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本质上说是供需不对称,而不是我们原来想的信息不对称。”

在想清楚症结根源之后,焦可选择放弃继续贷小秘,进行业务转型。2015年7月用钱宝(现为智融集团旗下产品线)上线,将人工智能的风控解决方案应用于金融领域,为用户提供小额短期借款的智融应势而生。在用钱宝上,用户可以借贷的金额最低500元,最高5000元,而借款期限最低7天,最高30天。

传统金融机构是以人的经验作为风控判断,或者依靠某一项核心技术实现身份认证。而当一套风控流程特别依赖某一项技术或某一个经验的时候,很容易引起特定情况的攻击和欺诈。锁定人工智能是因为焦可和团队相信,解决市场供需不对称的根本方法,在于具有技术变革意义的新金融技术。

在焦可看来,国内金融机构之所以会出现供需不对称,很大程度跟银行的风控逻辑有关。传统上,银行风控主要是依据一些强特征数据,比如不动产证明、工资流水、社保证明等。那些刚步入职场的月光族、工作地点不固定的蓝领工人、服务人员和刚毕业的大学生等人群,在风控数据上的表现不具备这些强特征变量。

与银行不同的是,在贷前风控环节,智融的人工智能风控引擎注重的则是弱特征。焦可认为,弱特征和强特征的区别就在于,强特征是非0即1的;而单独的某一项弱特征,对于用户的信用评估和逾期率,没有绝对性的指导意义,需要很多弱特征在一起,才能对用户进行准确的评估。

传统金融机构人为处理贷款申请时经常依赖贷款“老司机”的经验,所看到的数据只是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水下的冰山主体存在着大量的弱特征数据。焦可觉得,虽然无法凭借几条弱特征数据来做出借贷的决定,但当这些数据积累到上百项弱特征时,便能以此为风控依据做借贷决策。

在梳理特征的过程中,焦可和他的团队尝试过很多变量,不相关的很多很多。“星座跟逾期有没有关系,其实是没关的,这个其实就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工作,首先找到这些人有什么特征。”焦可介绍,很多弱特征完全不在传统风控人的经验里,甚至有很多是人不能洞察而机器可以发现的。比如,一个人的手机电量也能成为参考标准,申请贷款时电池电量低的人要比电量高的人逾期率更高;再有,有的人通话行为体现出非常强的单向性,经常单向播出很多电话,却很少接到来电,这样的用户逾期率比有来有往通话模式的用户要略高。“这是老司机办不到的,即使他能够想到这一点他也很难做定性定量的判断。”焦可说,目前智融已成功挖掘1200多个维度的有效弱特征数据。

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技术,智融的目标用户锁定在以刚刚步入社会、消费没有计划性、经济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同时,在发展方向上明确 “不做理财、不做学生群体、不做地推、不做展期”的几个原则,把业务中心放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效的弱特征。

数据反哺模型

一般情况下,贷款平台公布数据都会着重放款额度,但焦可认为,能体现金融科技技术能力的参考指标不是贷款交易的金额,而在于交易的笔数。“贷款笔数一方面体现出一个企业服务和影响到的人数,另一方面,通过大量样本的产生和挖掘,实现人工智能风控的进一步完善。”焦可说。

智融集团CTO齐鹏也透露,用钱宝在服务大量用户的同时为风控模型带回了大量的数据样本,可以不断进行模型的迭代和练,其精度将越来越高,从而提高通过率、降低坏账率,实现马太效应正循环。

具体来说,智融现在的月交易笔数120万笔,意味着在贷款陆续到期后,其I.C.E.人工智能风控引擎将收获120万个数据样本。这些具备完整生命周期的样本,可以反哺到系统中,持续不断的训练及优化模型。“举例来说,我们现在每天通过的交易笔数在5万~6万人,每个人有1200多个特征点,也就是说每天的风控需要处理的特征量是6000万~7000万个。这已经远远超出人的计算范围,而这正是机器擅长的。”焦可说,“我们现在的大数据计算架构很出色,可以存储海量数据,运算速度也很快,一个用户提交以后整个的机器决策只需要8秒钟。”

经过不断磨合迭代,智融自主研发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I.C.E.风控引擎”――Identify(识别)、Calculate(计算)、Evaluate(评估)的缩写,分别对应了“柯南特征工程”、“Anubis大数据计算框架”、“D-AI机器学习模型”三大组成部分。基于此,智融平台的通过率是同行业两倍,同时逾期率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60%。

选择人工智能进行分控也决定了智融在人员的配置上的差异化。比如,智融没有CRO,只有CTO,高管团队具备百度、民生银行等技术与金融的背景。另外,来自于顶级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研发工程师占比超过70%,他们占据了知春路上一座办公楼的大半层办公室。目前,智融还在不断丰富智融的数据科学家团队,不断加强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文本挖掘、机器学习、能力表达及大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

除了创新工场,智融的技术也获得了更多资本的青睐。今年3月28日, 智融获得4.66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由金砖资本、中金甲子领投,国科嘉和、源码资本、创新工场、光信资本等机构跟投。

“智融集团是一个让我们非常自豪的投资,他们有很棒的技术团队,以技术为核心把握住了非常好的风口和先机。”李开复在融资当天的活动上说。

中金甲子董事长梁国忠认为,相比于依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金融科技1.0阶段,金融科技2.0阶段表现出极强的“技术驱动”的特征,在它的背后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的赋能。“金融科技2.0将是金融与科技的化学反应,有着极大的想象空间。”

篇(6)

当前金融资本的衍生品种类众多,股票、债券、存单、货币等,在扩大企业经营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金融衍生品天生具有高杠杆的特性,能给予风险投资者以小博大、在短期获得丰厚利润的机会。与高利润随之而来的就是高风险。多层复核、额度控制等传统手段对于非网络化衍生交易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网络环境下衍生交易却并不可行。

一直致力于金融行业风控研究的星桥数据创始人丁卓认为,当前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规模空前,如何让这项交易持续有效地进行,并且将损失最小化,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必不可少。内部控制的目的一般包括提高经营效率,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和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而风险管理是指围绕特定目标,通过各种手段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为实现目标提供保障的过程和方法。

随着网络的发展,经济的货币化和虚拟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运作模式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严峻考验。经济的货币化和虚拟化使国际金融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运行。在实体经济中,金融企业只需对以往和现有的实物易进行控制就能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如防弹押运车、金库保险箱等,但在虚拟经济中,交易过程见不着摸不着,更何况许多衍生交易本身就不存在实质性内容。

经济运作模式的虚拟化大大增加了风险的不可控性,使得金融企业相对于以往更难以识别或预测潜在的风险。

星桥数据开发的大数据征信风控平台,针对当前金融行业面临的信息孤岛、信用缺失、欺诈盛行、过度杠杆、监管困难和需求多样等问题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利用分析模型,实时把控在交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并提供风险预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范虚拟化、货币化下的经济运动模式的风险,从而帮助金融企业做好内部控制。

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IT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使金融业面临更多的风险。电信技术将遍布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的资金调拨和融通得以在几秒内完成,从而遍及全球的金融中心和金融机构正在形成一个全时区、全方位的一体化国际金融市场。

科技的发展不但促进了全球的一体化,也改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手段,先进的高科技监控系统取代了旧的人工防盗系统。人更多地依赖于先进的IT系统,过多地把风险识别工作丢给了电脑系统,结果可能导致对金融企业现有的内部漏洞视而不见。

因此,金融企业一方面应注意授权,以便交易员更好、更及时、更灵活地处理相关交易;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信息沟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统一、高效的风险信息传递系统,从而实现风险信息在多层次、多部门之间的迅速传递和交流,实现对金融品交易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各环节的动态风险管理。

为了避免出现内部管理的流程漏洞,星桥数据在产品的开发上采用了角色控制,如征信产品――壹贰信用就是利用风控专员和风控总监这样的权限控制,使得风险信息统一、高效地传递,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保驾护航。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的优劣势

(一)互联网企业的劣势

目前,互联网金融开创了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成熟的传统银行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一般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风险:第一个是相关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机构法律定位不够明确;第二个是相关互联网企业资金的第三方可能会有管理制度模糊等安全隐患;第三个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内部管控机制容易存在不健全的现象。传统银行的优势有:1、市场信心因素考虑,传统银行经营历史比互联网长,所以存在强大的公信力,互联网金融的经营历史相较传统银行还是很短,容易发生的信用危机;2、资本因素考虑,传统银行的存款规模很大,投入成本也比较高,而互联网金融企业通常都累积资本比较低;3、监管标准考虑,传统银行的监管标准的制定比较成熟也比较高,互联网金融目前监管并没有那么成熟,可能在未来会存在着监管压力;4、风险监管考虑,传统银行有专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成熟的风险监管框架,而互联网金融缺乏风险管理经验,对系统性冲击十分脆弱;5、差异化服务考虑,国内外大部分大型企业和机构的业务都被传统企业消化了,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主要是一些风险偏高的中小微企业和一些个体经营者。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相较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企业由于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往往交易成本比较低,信息处理也会相较更加快捷,同时,受益于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支付方式更加的方便,拥有着更高的处理灵活度。传统银行由于利率管理牵制,在定价机制方面往往比较死板,容易造成客户流失。传统银行的劣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成本效率上,互联网金融营运成本较低,渠道维护效率高,而传统银行由于经营规模较大、结构更为复杂,成本更高;在灵活度方面,互联网金融能够快速适应转型和竞争的加剧,而传统银行竞争较小创新力弱,往往规模比较大,想要实现结构性转型会异常艰难;在利率管制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定价机制往往更加的灵活,而传统银行利率受管制,定价相对受限制;交易成本上,互联网金融市场运行基本依赖互联网技术,交易成本低,而传统银行交易成本极高。

二、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网点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部分分流了传统银行的存款

互联网金融包括的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融资等都会对传统银行的存款吸收量造成影响。互联网融资会少量转移个人定期存款与理财资金,余额宝等理财产品以及理财产品销售平台也会转移个人存款及其理财资金。这些互联网金融模式不仅分流了商业银行存款,而且借此再以协议存款等形式高息拆借给有流动性需求的商业银行,这一金融空转的套利行为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存款的压力与成本。

(二)互联网金融冲击传统银行网点形态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网点形态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金融的互联网化让传统的银行重复性业务被互联网渠道所替代,网点能够更专注于定制化,个性化服务;2、是银行网点人力规模将缩小,营销队伍规模将扩大;3、是银行网点下沉将更进一步贴近小区,围绕客户需求而不断发展创新。

(三)互联网金融加快银行业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金融使商业银行不再局限于网上银行这一单一产品,促使其应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对移动金融、社交金融、电商金融等业务进行有益的尝试,促进了金融业的互联网化。

(四)互联网金融扩大银行业的影响范围

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的链接消除了金融的地域限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户对实体金融分支机构的依赖,让顾客摆脱了对商业银行物理网点的依赖,让金融机构实现了发展空间的扩大,同时使得客户的服务范围增大,使得金融企业有效客户的比例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风险管控水平

风险管控水平是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时的基本立足点。商业银行应该从风险管理内涵的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商业银行针对自身的风险,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形成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同时需要构建相关风险应急和隔离机制,从而实现企业运行时市场和营运风险的降低。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为顾客要提出良好的相关风险资产综合管理具体方案,不但要积极实现金融产品的优化和开发,还要强化和相应金融机构的相关合作,让自己更多的成为主导并为顾客资产实现更多元的投资方式,同时通过商业银行自身优秀的风险掌控能力为顾客把控风险。

(二)主动营销开发客户

商业银行内在的风险管理核心竞争力的外化是具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商业银行外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往往都伴随着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水平方面的优势。所以,在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竞争中,商业银行外话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往往更具有安全性和专业性。从“业务”要素来分析,商业银行要充分挖掘线下有利优势,借助主动营销方式拓展客户数量,一些银行所推行的社区银行,既能大大节约银行网点成本,还能深化对社区的开发,开拓了银行发展的新空间。另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还要重视开发线上模式,直面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竞争压力,力求重新夺得一些线上市场。

(三)构建良好的平台生态圈

作为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壮大的关键模式,平台模式也值得商业银行借鉴,在汲取其他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打造商业银行自身的平台生态圈。一是挖掘己有平台潜力。比如,信用卡平台就是一个典型的平台模式,运用大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可以准确把握民众的消费情况和商户的收入状况,进而优选适合他们自身需要的金融产品予以推广。与电商平台相比较,此类平台从发展规模与个性化服务上可能稍显不足,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价值;二是采用并购或合作的途径构建电商平台。商业银行可以向并购或者合作的电商平台提供消费贷款服务,并且这样才能突出禁锢,便于商业银行突破现存的支付壁垒,并能便捷提纲不同银行的信贷产品,进而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

(四)提升客户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