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商业服务贸易

商业服务贸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7 15:46: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商业服务贸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商业服务贸易

篇(1)

1APEC区域内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近二十余年来APEC服务贸易发展越来越快,截至2012年世界服务贸易前三十名出口国家中APEC成员国有11名,前三十名进口国家中APEC的成员国有12名。从2004年至2013年间,APEC成员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从8497亿美元增长到18309亿美元,进口总额从8464亿美元增长到17797美元,在这十年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两倍多。图1显示了2004-2013年间APEC区域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在这期间APEC区域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呈现稳步增长状态,且APEC总体服务贸易出口额总是略高于同期进口额,呈现贸易顺差情况。表1显示的是近10年APEC区域服务贸易三大领域历年的进出口贸易额情况。从数据上可以看到,在出口方面,除了在2009年由于受到前一年金融危机的影响,APEC区域总体服务贸易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上均出现下降之外,其余年份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这三个领域中,其他商业的出口额最大,旅游次之,运输服务的出口额所占的份额最低;进口方面,同样也是除了2009年受前一年金融危机的影响,APEC总体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稍有下降,其余年份都逐年上升。与出口不同的是,在这三个领域中,其他商业贸易额仍是最大,但其次是运输行业,且从数值上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运输服务的进口额影响最大,最小的是旅游服务进口额。对服务贸易的各项进出口额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运输服务方面呈现明显的逆差,而旅游和其他服务方面都保持顺差。进一步详细分析一下其他服务方面的情况,图2是APEC区域2013年其他服务方面的进出口额情况。可以看到,在其他服务方面,只有在出口方面有详细的统计数据。

统计中的“其他服务”包括通信、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其中,“其他商业服务”占比最大,其次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占比最小的是个人文化娱乐费用。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从近十年的情况来看,各行业均保持增长趋势,在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除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仍继续增长,其他行业均有所下降。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也和建筑业,这两项均增长了3倍多。增长最小的是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业。

2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自加入APEC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取得了迅速发展,其模式、规模、结构、比重和流向都有很大的改变。据统计,2004年至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只有2009年由于受到前一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负增长,在2010年,中国的服务贸易就恢复了正增长,并且在进出口总量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至2013年,中国服务进出口均居APEC成员国中的第二位。目前,中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经远高于世界水平,其在全球服务贸易市场中占的比重不断提升,排名也越来越靠前。据统计,从2004-2013年的数据来看,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7倍左右。其中,出口额增长了6.22倍,进口额增长了8.44倍。同期,APEC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增长了2.9倍。其中,出口额增长了3倍,进口额增长了2.8倍。

2.1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中国自2004年以来,其服务贸易的进口和出口都是呈现增长的趋势,进出口额从2004年的846亿美元和850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3294亿美元和2047亿美元,如图3所示。中国自2004年以来,贸易逆差也逐年增长,从2004年76.6亿陡增到2013年的1247亿美元,尤其在2008年经历了经济危机之后,贸易逆差额增长的势头更加的迅猛强劲,几乎成直线型增长。数据来源:根据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和中国外汇管理局网站数据整理、计算。

2.2中国服务贸易在APEC中所占比重数据来源:根据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和中国外汇管理局网站数据整理、计算。从出口方面来讲,中国出口额在APEC各成员国中所占的比重从2004年的7.59%增加至13年的11.18%,对APEC成员国的出口贡献仅次于美国;在进口方面中国对于APEC贡献的比重增幅更大,从2004年的8.53%增加至2013年的18.51%,而且出口比重和进口比重之间的差值越发增加,贸易逆差逐年递增。由此可以看出这十年来中国服务贸易的飞速发展以及存在着贸易逆差过大的问题。

2.3中国服务贸易中几种商业服务的分析在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中,运输和旅游一直是占比很大的两大商业服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力度不断加深,一些新兴的其他商业服务比如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所占的比重也逐步增大。通过对不同商业服务所占整个APEC服务贸易比重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和比重都发生了变化。数据来源:根据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和中国外汇管理局网站数据整理、计算。运输业在我国服务贸易中一直是很重要的产业,在整个服务体系中占比最大。从2004年到2013年这十年间,我国运输业进出口在APEC所有21个成员国中,所占的比重从10%和6%提升到2013年的20%以及10%;除2008年经济危机时,其出口所占比重有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处于上升状态。相比于运输业,我国的旅游业出口在APEC中所占比重却在逐年下滑,进口比重却逐年大幅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增长较快。2004年我国旅游业进出口在APEC中的比重相差不是特别大,而且存在贸易顺差,由上面曲线图可以看出,到2008年出口比重和进口比重之后,我国旅游业的进口在APEC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但出口比重每一年都在减少,贸易出现逆差且逐年增大。这一方面是因为APEC中其他成员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人经济能力提升,出国旅游热情增高。

2.4关于其他商业服务的分析其他商业服务是指商业服务中除去旅游业和运输业的其他服务的汇总。在上文中讨论了运输业和旅游业两大行业所占比重的趋势,下面分析我国自2004年以来其他商业服务在APEC各成员国中所占比重的发展趋势。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其他服务贸易在2004~2013年之间,其进出口比重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但在10年之后,其他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比重开始缩小,并且差距额持平缓趋势。

篇(2)

关键词:中国;印度;服务贸易;竞争力;RCA

一、中印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都取得了高速的增长,对中印两国来说,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外向型经济,依靠出口拉动是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在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国际商品竞争力的核心所在。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服务出口增速不断加快,服务出口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1],同期,印度在服务贸易上也取得了飞速的增长。

表1中看中,中印服务贸易进出口在过去的10年都取得了高速增长,中国在10年商业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了217%,进口额增加了357%;印度在过去10年商业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了298%,进口额增加了253%。表中看出,虽然在商业服务贸易出口额绝对数量上,中国高于印度,但是在增长率上确低于印度。在总贸易上,中国是个贸易顺差国家,但在商业服务贸易上,10年中国一直是个逆差国家,且逆差有逐年扩大之势,而印度却一直是个顺差国家,顺差也在扩大。因此,在对外贸易发展中,虽然中国的总贸易好于印度,但在服务贸易方面,印度的发展明显好于中国,印度的服务贸易在总贸易中相对于中国有一定的优势。

从数据上看,商业服务贸易在整个出口贸易所占比重,中国长期一直维持在9%左右的水平,而且有下降之势,而印度此比重大约为35%左右,不仅远高于中国,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中印服务贸易结构对比

在中印贸易迅猛增长过程当中,中国和印度在商业服务贸易出口方面也在不断升级,优化贸易结构,图1为2013年中印商业服务出口结构图,通过对图的分析,2013年中印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方面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1、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领域

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运输、旅游及建筑服务出口额在总商业服务出口额比重高达48.79%左右,加上其他商业服务,占比达八成以上。而这些基本属于自然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得益于优美的自然资源和灿烂的历史文化,旅游服务占比约四分之一,虽然印度也是一个旅游大国但不管在总额还是比重上都远低于中国。在保险、金融及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高附加值产品方面中国所占比例微小,仅有3.96%,印度在这方面所占比例也不高,但稍高于中国,有5.73%。

2、印度在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方面表现突出

众所周知,印度在IT领域在世界上发展强劲,有“世界办公室”之称,在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方面印度在2013年的出口额达到49518美元,绝对额是中国的3倍以上,比重高达3326%,而中国仅有754%。

图12013年中印服务出口结构

三、中印服务贸易各领域国际竞争力分析

在衡量一国特定领域内商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时通常采用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即RCA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指数)来量化衡量。在比较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力水平时,本文采用RCA指数和TC指数在进行度量。

1、中印两国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

从表2的数据中 可以看出,中国商业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为0.43,国际竞争力较弱,而印度在这一指数上达到1.63,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具体细分项目上,中国在运输、旅游、建筑领域相对来说RCA指数较高。印度在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的RCA指数高达8.76,国际竞争力极强。总的来说,印度在在各服务贸易上的国际竞争力都要强于中国。

2、中印比较优势指数比较

在表2中看出,印度在TC指数比较结果方面整体优于中国,印度在10项细分领域中有6项大于0,而中国仅有4项大于O,分别为通讯、建筑、计算机与信息及其他,基本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旅游项目上,虽然中国的出口额远高于印度,但鉴于近年来中国出境旅游人数的迅猛增加,中国旅游服务TC指数为-043,远小于印度的023。中国在保险、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TC指数都小于-05,说明中国在这一方面竞争劣势明显,而印度在这两者中也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劣势,中国和印度在金融发展和自主创新方面都表现出严重不足。

四、加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路径

发展服务业是一国经济要发展的必要途径,二战之后美国就转变了发展路径,重点发展服务业,奠定了美国世界服务大国的地位,而目前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增长,但这主要是以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带动的,可持续性较低,所以中国要从经济大国转变化经济强国,现阶段应渐渐转变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服务业,对发展服务业,本文提出以下路径:

1、政府加大科研投入

20世界80年代印度政府对有关电子元件、电子材料、计算机、广播设备、控制仪器、工业和专业电子等方面的制造和进出口给予了特殊的优惠政策[2],导致印度在20世纪后期及本世纪上十多年电子产业飞速发展,在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印度的电子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与其政府的投入密不可分,中国政府可以在这方面借鉴印度的经验,加大科研投入,发展我国的电子、通讯等产业。同时,随着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我们越来越需要国内有成熟运输、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通讯等服务行业,发展这些行业,政府在科研上加大投入是必不可少的[3]。

2、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加快金融创新

从上文的数据中看出,中国商业服务业中金融服务所占比例过小,这与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形成鲜明对比,金融业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行业,健全的金融体制不仅是服务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也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国内金融体制薄弱、人才短缺,政府对金融的监管较多,但随着多年来的发展,中国已经有基础有能力逐步发展金融行业,加大发挥金融的资本中介功能及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让金融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3、发展优势产业,提高旅游、运输等产业国际竞争力

随着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业以其强劲的势头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加,旅游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中国是一个旅游大国,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但就前而言,中国的旅游收入还太低,有着巨大的增长空间,所以中国应重点发展中国的旅游产业,完善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相关产业的服务,扩大对外宣传,让旅游这个绿色环保产业为中国经济服务.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姚战琪.中国服务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0):53-63.

[2]龚松柏.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3]钟晓君.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关系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09(9):3-6.

篇(3)

根据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是否由于交易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国际服务贸易分为四种提供模式: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存在。这四种方式包含了跨境和非跨境两类交易活动,其中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属跨境交易,商业存在属非跨境交易。GATS只对服务贸易的范畴提供了原则性意见,并未确定服务贸易具体涵盖的内容。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5版(BOP5),则将服务贸易定义为某一经济体中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以外汇支付的服务交易过程,其中BOP5把服务贸易分为11类,分别为运输、旅行、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特许权使用和许可费用、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成员经济体均按BOP5统计口径和项目分类编制本国(地区)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宁波市对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主要也还是采用BOP统计方法。服务贸易不同于货物贸易的地方主要在于:服务是无形商品,国际服务贸易是国家间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其生产、交易、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同时进行,不同储存;货物贸易的监管手段主要是关税、许可证、配额,而服务贸易的监管手段则主要是法律法规等;服务贸易的国民待遇不是自动获得,而是靠谈判。相比货物贸易而言,服务贸易则是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方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二、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BOP统计只包括以外币形式支付的收入和支出,只包括通过宁波市进行外币支付的服务贸易收支,不包括通过异地的收付汇。BOP统计包括14个统计指标:分别是运输、保险、旅游、金融服务、通讯和邮电、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教育医疗保健、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分局提供的2000-2006年度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统计表,对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分析如下:

1.从近6年数据来看,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势头极为迅猛

2001-2006的6年间,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受服务贸易出口影响,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到2006年,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7.73亿美元,其中出口16.53亿美元,进口11.20亿美元,分别是2001年的9.2倍、14.1倍和4.9倍。也就是说,2001-2006年5年时间,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的年均增幅分别达到64.3%、93.8%、48.9%。

2.从国际服务贸易类别来看,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占了九成以上

从总体看,2001-2006年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总额中,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两项合计占比一直稳定在90%以上,其他项目虽都有所涉及,但所占份额均极小。2006年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贸易出口合计占比达到99%。从服务贸易进口来看,运输项下进口占比平稳上升,从1999年的57.3%已升至2006年的72.3%;其他商业服务项下进口占比平稳下滑,从1999年的31.9%已降至2006年的19.6%;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项下支出增长较快,逆差态势明显,两项支出合计占比已从1999年的2.7%升至2006年的7.5%。

备注:其他商业服务收入(出口)主要包括外国驻华机构办事经费、佣金、回扣和服务项下尚未归入明确细项的收入;其他商业服务支出(进口)主要包括宁波市驻外机构办事经费、佣金、回扣和服务项下尚未归入明确细项的外汇支出。

3.从国际服务贸易市场来看,中国香港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占宁波市服务贸易的份额超过六成

2006年,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前五大市场分别为中国香港、美国、英国、韩国,合计占比超过80%。其中,对中国香港服务贸易进出口11.36亿美元,占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总额的40.9%,列各市场首位,其中出口5.39亿美元,进口5.96亿美元,贸易逆差1.13亿美元;对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2.49亿美元,占总额的9.01%,居各市场第二位,其中出口1.84亿美元,进口0.65亿美元,贸易顺差1.19亿美元。韩国、英国服务贸易额占比则分别为2.4%、1.7%。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美国、中国台湾市场,而逆差主要来源于中国香港、法国等市场。基本表现为从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高附加值的服务,向东、南亚等周边地区出口相对低附加值的服务,这也体现了宁波市今后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提升质量的方向。

4.从国际服务贸易分行业数据来看,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交通运输仓储及通信业实现顺差最大,而制造业企业支出了宁波市绝大部分的专利使用费和咨询费

2006年,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2.82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57.4%,说明宁波市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关联度还是很高,产生逆差3.31亿美元,其中运输项下逆差达3.16亿美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际运输市场上中外资航运公司所占份额的极不平衡,以及我国外贸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弱势地位。交通运输仓储及通信业服务贸易进出口额3.12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14.0%,实现顺差1.86亿美元。制造业项下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支出0.32亿美元,占全市该项目支出的84.6%;咨询费支出0.28亿美元,占全市该项目支出的62.4%。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全球服务贸易增长最快的金融、保险、通讯、邮电等知识与技术密集行业,宁波市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国际服务贸易进口中,除运输外,其他商业服务(主要为驻境外机构开支等)、对外咨询费、境外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占有一定比重。

以上BOP统计的数据仅是涉及到跨境的外汇资金往来,依靠现有的国际收支间接申报统计监测体系,无法全面掌握各服务贸易项下的完整业务信息,因此,目前所汇总反映的数据总体略偏小。

根据现有数据分析,宁波市国际服务贸易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整体规模小、水平低,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弱,国际竞争力不强,严重滞后于国际货物贸易发展。究其原因,首先,宁波的服务业发展滞后,国内服务业是服务的生产部门,也是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基础。二者的关系就如同制造业与外贸的依存关系一样,国内服务业发达,服务贸易就自然有了基础和潜力。作为全国市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宁波市,工业所占比重较大,服务业(或第三产业)比重则相对较低,发展相对滞后。2007年宁波第三产业增加值1149.1亿元,增长15.9%,相比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幅最大,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然偏低,明显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第三产业的不发达,影响到服务贸易的发展。

其次,宁波的传统物流仍占主要地位,港口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宁波拥有天然的港口优势,截至2007年8月底,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为3.1217亿吨(摘自交通部综合规划司),直追上海港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但从集装箱吞吐量来看,截至2007年10月底,宁波集装箱吞吐量达730万标准箱(摘自中国航务周刊),远次于上海、深圳、青岛,仅为上海集装箱吞吐量的不到1/3。集装箱运输所占总港口货运量的比重仅为2.76%,在同比四个城市中处于末位,与宁波市经济发展实力和在全国货物贸易中的地位很不相称。这说明宁波的运输业中传统物流还占有很大的比重,现代物流还需要大力发展。而且近年来,全球国际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向新型国际服务贸易部门转变,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比重下降,金融、保险、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等为代表的服务比重不断上升。宁波服务贸易多为经营租赁等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特许、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产业,由于受制度、技术、知识和文化等基础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第三,目前各界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意识普遍不足,宁波市政府部门缺乏统一权威的信息监测和工作协调机制,至今仍没有负责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商会、协会等中介组织,而这些组织又是必须的。因为服务贸易工作涉及许多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如外经贸、银行、保险、外管、旅游、电信、邮电、文化、信息产业、建筑、咨询等,涉及服务贸易的部门规章较多,而各部门之间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利益保护和行业经营垄断现象,难以形成公平竞争环境。如果没有统一的工作推进和协调机构,则会导致工作体制不顺,缺乏力度,协调难度大。而且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上也存在另两个不足:缺乏国际服务贸易全口径统计与监测体系,缺乏相关立法。随着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服务贸易种类越来越多,而目前外汇收支统计体系的项目设置已不能全面反映服务贸易发展的真实状况;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法规也缺乏,从目前非贸易外汇管理法规看,尽管也涉及到对交通运输、港口、邮电、广告、咨询、展览等服务业,以及对著作权、专利权和商誉等无形资产外汇收支进行规定,但除了境内居民个人外汇以及引进无形资产付汇管理法规比较细化外,其他都散落在《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等法规中,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而且,由于没有相应的法规依据,使得对一些违规行为无法惩处。

三、推进宁波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增强宁波国际竞争力,推进宁波国际服务贸易的首要战略举措。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目前宁波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对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服务业的需求十分巨大,但是支持生产的服务业还没有跟上来,导致宁波市的综合竞争力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要突破这种局面,就应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业上来。一是要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产品市场服务业的发展,加快编制六大生产业领域产业发展规划。二是要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包括五大服务平台,即宁波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会展服务中心和以国际服务业外包为龙头的生产基地(软件外包、信息服务、商品检验检测、科技研发与服务),为宁波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并以向制造业的两端延伸和中间分离为突破口,以软件业为重中之重,拓展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领域。三是要积极争取服务外包试点机遇,建立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服务业外包不是简单地将企业内部的工作和流程转移到外部,还伴随着产业分工的继续深化,逐步形成多种新兴服务业,这些新兴的服务业统称为外包服务业,并可以细分为物流外包、软件外包、金融外包、管理外包等。服务外包影响着广泛的服务活动,遍布各个产业。由于外包服务往往以跨国公司的非核心商业流程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外包服务方面拥有低成本优势。

在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大潮中,宁波发展服务外包也因此具有积极意义。加上服务外包的各种载体也有望为宁波拓展服务外包创造新的推力,如宁波研发园区(启动区)及一系列软件园区工程启动、中石化的科研机构落户宁波、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区创意产业基地开建、宁波市与微软达成合作意向,共同组建“宁波微软技术中心”等等。未来几年,宁波要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的契机,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聚焦重点区域,优化空间布局,积极打造以保税区、开发区、科技园区、镇海区的服务外包示范区,重点发展软件开发外包、研发设计外包、物流外包。并在现有外包企业中,发展重点企业的外包业务。政府应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产业优势、规模效应和品牌形象的规模企业,鼓励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实施品牌战略,通过购并、重组等资本运作手段,尽快形成若干龙头企业,提高产业的运作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对于重点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实行一企一策,在引进高端人才、定向培训可适用专业人才、国际标准认证、投资融资方面给予财政补贴,支持企业争取商务部扶持出口型企业研发资金,支持企业拓展海内外市场,发展外包业务。

2.建立如货物贸易那样有效的国际服务贸易促进机制,加快形成部门整体协调机制

目前,我国的货物出口促进机制相当完善,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外贸出口、提升外贸发展质量的政策、措施。但支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都尚待制订,有效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平台也需要探索建立。此外,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政府部门多,情况分散复杂,在推动和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部门整体协调机制。货物贸易出口的迅猛发展与“大通关”建设、银贸、税贸合作密切相关。因此,加快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也需要建立起由外经贸、金融、旅游、教育、文化、信息等诸多相关部门协调合作机制,以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服务贸易。建议将服务贸易工作纳入政府评价管理渠道,把服务贸易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制定鼓励和扶持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专项发展资金,落实金融、税收等部门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建立工作目标评价体系,市政府应把发展服务贸易工作作为全市外向型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针对服务贸易工作的不同类别和特点,实施分类考核,逐步建立服务贸易的目标评价体系。

3.充分发挥政府的孵化、激励作用,审慎建立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

政府对构建城市竞争优势的作用除了体现在对科技进步的孵化上,还应体现在对企业创造力的激励上。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当地政府为了鼓励服务出口,长期以来给予服务企业很多优惠,同时非常重视技术研究、开发与教育。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宁波市要加大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完善财政、信贷等优惠措施,辅之以积极的产业政策,努力提高宁波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另外,随着我国相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推进,目前宁波在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计算机数据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势单力薄,很难与外商抗衡。为此,宁波应加快建立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同时要深入研究并合理运用WTO的“保障措施协议”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条款,做到有备无患,并多方寻求法律、法规的支持,有理、有利、有节地保护宁波的弱势服务业。

参考文献:

[1]曹吉云.我国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探讨[J].国际商务,2007,(4).

[2]陈景.简述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2).

[3]宋雪莲.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正在加大[J].中国经济周刊,2007,(3).

[4]廖晓淇.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呈现的新特点[J].商业研究,2007,(4).

[5]黄建忠,叶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与沿海中心城区的服务业招商引资策略[J].亚太经济,2007,(1).

篇(4)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机遇;挑战

一、相关概念

自贸区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定,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相互开放市场、改善服务和投资领域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实现投资、贸易自由化的特定区域。服务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活动,又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产生的无形活动。世界贸易组织将服务贸易划分为12大类:旅游及相关服务、商业服务、建筑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交通服务、环境服务、健康及社区服务、文娱及体育服务和其他服务。[1]

二、中国及东盟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对比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述

1.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情况

总体上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技术水平较低、竞争力较弱。加入WTO以后,中国服务贸易逐渐向世界开放,其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行业结构得到调整。由表1可知,2004年~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337亿美元增加到6043.4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服务贸易大国。但伴随服务贸易总额的迅猛增长,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日益扩大,截至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累计达到12163亿元,说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非常弱。

2.服务贸易行业结构发展状况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它商业服务等行业。2014年中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在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高达36.7%。[2]此外运输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和咨询在近几年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金融服务、保险服务、通讯服务等行业发展并不顺利。从近十年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传统行业所占比重依然较大,但发展速度有所降低。新兴行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依然没有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角。从各行业服务贸易进口情况来看,运输服务与旅游服务仍然扮演重要角色,且进口额连年增加;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所占份额也比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金融服务所占比重一直非常小,表明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二)中国与东盟五国服务贸易、行业结构及竞争力比较分析

1.中国与东盟五国服务贸易比较分析

在东盟十国的服务贸易中,新加坡、印尼、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五个国家(本文以下简称东盟五国)服务贸易占比一直比较大,以至其他五国服务贸易占比基本可以不计,因此本文主要对中国与上述五国的服务贸易情况进行比较。由图1可以看到,除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东盟五国服务贸易增速有所下降外,之后各年东盟五国的服务贸易持续增长。其中2014年东盟五国的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765亿美元,同比增长22%,在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为5.1%。同期中国服务贸易也稳定增长,其中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高达60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在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为5.4%。在东盟五国服务贸易发展中,新加坡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最高,2014年达到2629亿美元,其他四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差距较大。[3]总体上来看,中国与东盟五国的服务贸易均处于快速增长状态,这为双方服务贸易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中国与东盟五国行业结构比较分析

从行业结构角度分析,东盟五国服务贸易各具优势。(1)马来西亚。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商务服务是马来西亚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这三项服务占到马来西亚服务贸易总额的80%以上,其中又以旅游服务占比最大。2014年马来西亚旅游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287亿美元。[4]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建筑服务等方面发展比较滞后。(2)印尼。印尼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与马来西亚服务贸易优势部门基本类似,但在市场份额方面要比马亚西亚低很多。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旅游服务和通讯服务外,印尼其他服务贸易基本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趋势迟迟得不到改变。(3)菲律宾。其它商业服务是菲律宾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且长期处于顺差状态,顺差额越来越大。此外,菲律宾的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出现了较大的逆差。(4)新加坡。新加坡的运输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旅游服务以及金融服务都比较发达,总体服务贸易水平明显高于东盟其它国家。其中其他商业服务是新加坡服务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其次是运输服务(略有顺差),但旅游服务处于逆差状态。(5)泰国。泰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集中,旅游服务、运输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以及文化娱乐服务是其重点部门。其中旅游服务发展优势明显,占到全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40%,年贸易顺差在70亿美元左右;其他几个服务贸易均存在较大贸易逆差,发展水平相对落后。(6)中国。中国与东盟五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大相似性,但互补性更加明显。其中运输服务、旅游服务等传统贸易项目是双方贸易的重点。一直以来,东盟五国都是中国居民出国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此外,中国运输服务发达,而东盟五国只有新加坡的运输服务存在贸易顺差,由此可见双方合作机会还是很大的。

3.中国与东盟五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TC指数即竞争优势指数,也叫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TC指数越接近1,表明一国贸易竞争力越强,TC指数越接近-1,表明一国贸易竞争力越弱。[5]由表2可知,中国与东盟五国的服务贸易TC指数都没有超过0.3,表明各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都比较弱。其中中国与泰国、印尼的服务贸易TC指数均处于负值,只不过中国的服务贸易TC指数略高于泰国、印尼的服务贸易TC指数。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服务贸易TC指数则处于正值,但也仅仅略高于中国、泰国、印尼的服务贸易TC指数。其中马来西亚的旅游服务TC指数高于0.3,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菲律宾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TC指数达到0.9,在全球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此外菲律宾的建筑和其它商业服务TC指数也超过了0.5,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新加坡各项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比较均衡,虽然没有特别强的行业,但大多数行业发展水平均与国际同行业平均发展水平相当。泰国的旅游服务TC指数超过了0.6,在全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除这些优势行业外,东盟五国的其他行业的服务贸易竞争力都比较弱。总体上来看,马来西亚、泰国的旅游服务强于中国,新加坡的运输服务强于中国,但中国的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都强于东盟五国。

三、中国-东盟自贸区给中国服务贸易带来的机遇及挑战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给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的机遇

目前东盟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服务贸易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受到双方的高度重视。2007年1月,中国-东盟签订了《服务贸易协议》,双方正式开通服务贸易市场。2011年中国-东盟又签订了《第二批具体承诺议定书》,对服务贸易的具体内容及开放行业做出了详细规定,双方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这给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2002年~2014年,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总额从547.7亿美元增加到4800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20%,超过了同期中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充分证明自贸区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服务贸易总额还将实现进一步增长。[6]

(二)中国-东盟自贸区给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的挑战

中国-东盟自贸区给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挑战包括:一是国家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力度不够,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目标不够明确。市场秩序混乱、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中国服务贸易企业一直处于“亚健康”发展状态,进而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二是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偏小,行业结构不理想。2000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2.2%上升到2014年的5.3%,服务贸易进口额在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2.5%上升到2014年的5.7%。但多年来中国服务贸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三是中国服务贸易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低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将会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但基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完善、国内相关市场并没有形成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这会导致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必须有效提高中国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高附加值的行业创新能力,促进中国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提高政府服务贸易管理水平

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经验来看,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和高效的政府服务贸易管理水平是一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服务贸易领域法制建设,要将服务贸易开放、服务贸易行业支持、市场准入及财政税收政策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同时做好与相关服务贸易协定的衔接,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三位一体的服务贸易管理机制,尽可能缩减服务贸易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特别是要通过建立数字化服务贸易平台,为中国服务贸易企业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鉴于东盟各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一、发展重点不同,中国在与东盟各国开展服务贸易时,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加大政策的灵活性,尽可能避免贸易摩擦。

(二)立足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贸易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各有优势,各国在发展服务贸易时也各有侧重点。因此,中国在与东盟各国开展服务贸易过程中,应立足于自己的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贸易。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考虑国内服务贸易发展实际,为一些还不够成熟的行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逐步放开这些行业,同时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加大对东盟各国的投资力度。[7]如近年来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服务领域已经具有相当优势,应加大向东盟各国的推介力度,进一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在东盟的市场份额。

(三)改造传统服务贸易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与东盟国家相比,中国的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相对发达。应抓住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契机,着力提升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不断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将信息、咨询、法律及科技等行业作为发展重点,努力培育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要发挥好信息产业优势和高科技服务技术优势,同时加大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从整体上提升中国服务贸易水平。要本着优势项目做大做强的原则,迅速扩大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使中国服务贸易在与东盟各国的服务贸易竞争中形成规模优势。加大政府对旅游、教育、房地产等行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这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旅游业为例,目前中国居民往往把东盟各国作为旅游的首选之地,但东盟各国来华旅游的人数一直不多。中国应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政府间合作,不断推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

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高度重视现代服务贸易发展所需的高级会计师、律师、金融服务等专业人才培养,加大政府对相关领域的教育和科研资金投入力度,选派优秀人才到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学习,加快实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步伐等。同时为学成归国人员、引进人才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要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有计划地在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高校和科研院所开设服务贸易专业,为当地服务贸易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作者:邓志虹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茜.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1.

[2]刘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科技经济市场,2006(5):109-110.

[3]刘儒欣.市场开放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

[4]高扬.TISA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7.

[5]殷凤,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影响因素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2):61-69.

篇(5)

【论文摘要】在国际服务贸易不断增强的大趋势下,中国服务贸易不论从总量和结构方面都居于弱势地位,本文在基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活动,也需要获得全球化的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服务,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业也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3、服务外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岸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服务外包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的第8位。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2006年仅为39%。

2、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2005年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运输服务2006年比重达23%,跃居第二位。此外,咨询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占比达8.6%。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

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2003年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旅游服务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它们所占比重分别达8.8%、8.4%、6.6%。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第二,中国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部门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随着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运输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运输部门尤其是航空运输在质量和价格方面与欧美一些大运输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第三,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超级秘书网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调战略 多中心城市 发展定位 功能选择

1.广州“中调”战略与白云新城的地位

广州“中调”战略的提出,源于对城市跨越式发展模式的反思。1990年代后期以来,广州通过大尺度的产业外迁以及行政区划调整,极大促进了区域的城市用地生长,形成了若干新兴城区,但由于空间跨度过大,这些城区实际承担的是卫星城或新城的职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多中心体系。政府通过产业外拓拉动城市空间增长,居住空间则在市场作用下围绕城市建成区周边“摊大饼”式蔓延,从而形成产业外拓与居住蔓延的双轨拓展模式,加剧了居住就业的分离。基于这样的背景,广州提出“中调”战略,将焦点重新拉回主城区,希望培育多中心的服务体系,形成多个反磁力节点,并改善当前职住不平衡的现状,实现真正的“宜居城市”目标。

城市多中心服务体系的构建受若干要素的约束,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是空间距离。城市多中心服务体系一般指主城区范围内由城市主中心和若干城市服务中心构成的服务系统。一般而言,城市中心服务功能与基础设施支持的主城区范围半径约为10公里,服务中心则位于距城市中心1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边缘高可达性地区。主城区范围以外的服务功能集聚区属于区域次级中心或新城范畴,不属于城市服务中心。

第二是发展规模。城市服务中心作为主城区内部的中心体系构成部分,其发展规模一般不大,约为2-5km2左右。次级中心或新城建设规模较城市副中心而言要大,一般在20km2以上。如东京多摩新城规划面积30km2。

第三是目标取向。城市服务中心追求的不是城市中心的微缩效应,而是与主中心之间的互补效应。城市服务中心需要形成特色鲜明且具全市意义的主导服务功能。次级中心或新城虽然也可能具有较为明确的职能,如产业新城、居住新城等,但其内部一般需要形成较为完善齐全的功能配置,在主城区之外进行相对较为独立的发展。

构建由“城市中心-服务中心-次中心-中心镇”组成的多中心服务体系是广州“中调”战略的重要途径,白云新城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服务中心,因而,其对广州“中调”战略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是广州建设首善之区的实施节点;

(2)属于近城型副中心,有利于完善广州多中心发展格局,建立网络化的服务功能体系;

(3)创造新的第三产业集群,缓解旧城边缘的居住蔓延问题,截留城市边缘人口;

(4)完善广州北部的城市功能。

2.白云新城发展定位及主导功能

通过构建多中心服务体系建设宜居城市是广州“中调”战略的目标,因而白云新城的发展定位要以此为依据。在广州未来整体的多中心发展态势下,白云新城因其位于城市中心边缘的区位和合适的用地规模,非常适合发展成为广州中心城区多中心网络化的服务体系中的重要节点,承担商业、商务以及公共服务职能,以片区级商业服务为主。因此,在广州多中心服务体系下,白云新城将发展成为服务于广州北部地区的高等级商业服务中心。在宜居城市理念指导下,广州市的宜居城区,它们共同的特征应是交通便捷、服务配套完善、与城市中心距离适中,接近主要的就业地,同时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与生态景观资源。白云新城距离城市中心5公里,具有建设成为紧邻白云山风景区的宜居新城的诸多条件。基于此,白云新城的总体定位概括为:

广州北部的商业服务中心;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

白云新城确定上述功能定位,其具体功能选择如下:

功能选择一:综合商务办公。白云区对办公空间有一定需求,但需求不旺盛,白云新城发展以办公商业为主的总部经济难度较大。如果考虑在白云新城发展商务功能,则未来几年,应主要以综合商务办公楼为主。

功能选择二:中高档商业服务。根据白云新城商业服务的核心人群,可按100万服务人口配置,同时参考国外城市副中心商业业态,白云新城应至少建设1个大型现代购物中心、2-3个大型百货店、1-2个大型综合超市。

表:国内外著名机场及其周边地区功能布局

机场名称 紧邻空港地区 空港交通走廊地带

亚特兰大国际机场 货运大楼、货运中心飞机维修工厂、贸易港、近馆 世界会议中心、亚特兰大球场、时装商业中心、服装商业中心

尼斯国际机场 货运中心、国际海洋避署胜地 索菲亚安亭城、ACROPOLIS宾馆、餐厅、戏院、购物中心、夏纳会议中心、国际海洋避署胜地

台湾中正国际机场 货运航站楼、机上食品供应工厂、机场宾馆、中正航空科学城、桃园要业园区 台北世界贸易中心、TWTC展示厅、国际贸易大厦、台北国际会议中心

汉城金浦国际机场 货运航站楼、临空工业园区 宾馆、世界贸易中心、贸易中心、国际会议中心

东京成田国际机场 货运航站楼、飞机内食品供应工作、机务维修工厂、宾馆(9个)、临空型工业园区 临空型工业园区、TACT(东京货物中心)博览会中心、东京迪士尼乐园、筑波科学城

功能选择三:白云新城处于广州空港的交通走廊地带。然而,国外研究报告及案例显示,大型机场交通走廊沿线地区的发展并非单纯以临空产业为主,其功能可能呈现非常多元的组合。距离空港6公里或15分钟车程内

的紧临空港地区发展空港营运后勤服务、航空雇员旅客服务、空港相关货运服务;6公里或15分钟车程以外的空港走廊沿线高可达地区适宜发展酒店、会议、高端商贸、文化娱乐等功能,主要服务对象是由空港进入市区的国际、国内客流,以商务客流和旅游客流为主,白云新城恰好位于空港走廊上(距离白云国际机场25分钟车程);空港走廊通常都规划国际会议中心(例如亚特兰大国际机场、尼斯国际机场、台北中正国际机场、汉城金浦国际机场、东京成田国际机场等),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建设一致。白云新城并不适宜发展临空产业,而应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与景观资源,重点发展商业零售、商贸、会议、酒店、文化娱乐等综合功能,成为广州北部的商业服务中心。前期发展宜以依托轨道交通的零售商业开发作为启动项目。

综上所述,白云新城总体功能定位: 服务广州北部地区的商业服务中心;广州市重要的会议中心和文化创意中心;空港走廊沿线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市级时尚购物商圈;白云山西麓生态宜居社区。

3.白云新城发展定位的空间布局

总体结构:“一带、两轴、五片区”,一带是指中央景观带,沿机场南北向跑道,由南部跑道公园起,经中央公园至北部商务步行街区的带状区域。两轴是指依托机场西路,两侧布置商贸、服务等功能的商贸服务轴线和依托机场东路,两侧布置居住、文化等功能的居住文化轴线。

五片区分别是:

(1)商务中心区:位于规划区北部横二路以北的地区,占地规模约279.2公顷;以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主体; 片区由总部基地、艺术康乐街区、综合交通枢纽区、白云山公园入口区等部分组成,是推动广州“北带”战略的引擎。

(2)高尚居住区:位于规划区西北部,占地规模约239.0公顷;以高尚居住、休闲服务等功能为主体,片区由高尚住宅区、社区公园等功能组成。

(3)文化中心区:位于规划区中部,横二路与横四路之间,占地规模约267.3公顷;以文化艺术、体育、会展等功能为主体,片区由中央公园、世界级文化中心、地下商业城、文化风情社区、航空展览区、会展体育区等组成。

(4)商贸中心区:位于规划区南部,横四路以南的地区,占地规模约101.2公顷;以旧机场航站楼为中心,依托双地铁枢纽站建设大型商圈。

(5)南部商住区:以居住、商业服务综合功能为主体,占地规模约274.3 公顷;片区由时尚生活购物区、情景步行街区、跑道公园、商贸展览区和风尚居住社区等部分组成。

4.展望

相对于天河、越秀、荔湾等成熟区域,白云新城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作为广州城市发展战略支撑下建设的重点地区,白云新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合理的发展定位和功能选择,白云新城未来将形成“一带、两轴、五片区”的空间格局,拥有完善的商贸文化服务功能,成为广州北部的中心组团,促进城市多中心体系的构建,实现广州“中调”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戴逢,段险峰.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前前后后―关于广州战略规划的提出与思考[J]城市规划, 2003(1)

篇(7)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蔓延,严重影响到我国出口贸易和实体经济各领域,对经济增长形成严峻考验。中国商业联合会针对这一情况,结合商业服务业实际,全力投入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工作。同时,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扩大销售。

200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比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贡献加大,确保了去年“保八”目标的如期实现。另外,由中国商业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绍兴柯桥纺织品交易会、永康五金博览会等重点展会,都扩大了参会企业范围与数量,增加了成交额,为出口转内销企业搭建了进入国内市场的平台。

2009年,中国商业联合会受国家认证委和商务部委托,全年共完成国家标准制修订21项,行业标准3项,成立了4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对节能减排的国际形势,开展企业负责人节能环保培训,积极做好征集编制商业行业节能降耗产品目录并向社会推广,已经分两批公布280家企业的72个种类的商业节能产品。

2009年,我们开展了中华老字号评审、全国商业示范社区评定、国家级酒家酒店认定等工作,以点带面,促进了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展望2010,商业机会“危”中求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世界经济形势虽有所好转,但复苏的进程缓慢曲折且多变;国内经

济回升趋势继续巩固,但结构调整的压力明显上升。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调根据新形势,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2010年,在重点研究推进城镇化进程和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商业应满足与引导城乡居民消费与生活需求;进一步改进对商业服务业的管理,引导消费,促进消费升级,如调整奢侈品税收政策问题等;在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中,商业服务业要注重调整结构、业态升级、体系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品牌培育过程中的工商关系;关注外资商业企业在中国快速扩张发展,增强中国商贸企业竞争能力和支持企业“走出去”。

2010年,根据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工作进程,延伸服务,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维修网络体系的建设。争取扩大补贴范围,使城市棚户区改造中居民购买建材也享受这一政策。

2010年,进一步加强会展工作,在产业聚集区或销区适时举办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为区域经济发展及扩大消费搭建平台,以展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指导和推动商业企业深挖自身潜力,在经济大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通过企业防损、优质服务、优化供应链管理来开源节流,提高经济效益。

2010年,加强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开展商业调解仲裁试点。在中商联已经4批商业信用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建立具有行业特点的商业企业信用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