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15:46: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企档案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随着国企迅速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不再适应于如今的国企发展。因此,必须根据目前国企档案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加强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对企业的档案管理进行创新。下文就目前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对国企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方式和途径进行分析,望能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国企档案管理工作内容
国企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众多,但是主要的工作内容共有7点:第一点,负责接收档案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以及保存等一系列工作。第二点,对企业的精神文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以便及时地开展管理工作。第三点,对企业各部门的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对其进行指导和培训,确保工作到位。第四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拟定考核评审制度。第五点,负责对企业每次的例会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对重要资料进行归档。第六点,负责编制各类档案资料的检索工作,编写档案的相关参考文件,以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第七点,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对档案工作进行管理,实现现代化、网络化的高科技管理模式。
二、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档案管理缺少完善的体制。从过去的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中可以发现其缺少完善的体制,由于档案的管理模式较为传统,对档案资料只是一味地保管,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如工作人员在档案的归类整理以及保存环节上浪费的时间太多,却没有及时地将档案资料提供出来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二)档案管理人员意识较为落后。随着国家不断地改革和企业不断地发展,市场的发展趋势已经与过去的发展趋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档案管理人员还是依靠陈旧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脱离了新时代的发展轨迹,导致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企业领导忽略了档案管理。在国有企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领导只是一味地追寻企业的业绩和经济效益的发展,往往忽视了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使得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还处于初步阶段,也没有管理工作的相关体制和措施,严重地影响了企业档案管理水平。为了确保国企的档案管理工作力度能有所保证,企业的领导必须主抓档案相关工作,力求取得应有的成绩。
(四)档案编研工作力度不够。档案的编研工作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但是从目前国企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发现其档案编研工作力度还远远不够。充分发挥作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真正目的,而实现目的的手段就是管理工作措施。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有效落实到位,为了确保企业能全面发展,必须使管理工作和档案的编研工作相互配合。
三、国企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方式
(一)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和体制。一是建立自我运营体制,即要大力宣传档案管理的真正意义,可以举办档案管理相关的活动将档案管理的工作意识深入人心,为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最有效的基础保障。二是建立档案工作的合作化管理,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各部门形成的档案资料都是十分有价值的,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是有重大影响的,所以相关部门、相关人员都必须参与档案管理工作体制的编制工作。
(二)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指的是通过现代化的高科技产品来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和效率。需要对企业档案管理的系统进行研究与开发,对档案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这两项工作必须根据企业的运营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便有效地提高档案收集、整理、建档、保存等一系列相关工作的效率,从而发挥出档案管理在企业改革中的功能和促进作用。
(三)加强档案资料的再开发利用。如今的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一些档案资料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通过加强档案资料的再开发利用,将收集与归档的信息资料进行一次开发,并对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揭示与提出的二次开发,对档案信息资料的浓缩进行三次加工开发,通过这三次开发,可以巧妙地将传统的、陈旧的档案资料充分地利用出来,将保存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合理的再开发利用,将这些档案信息资料的真正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最大效益。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国企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当今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以及加强国企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方式分别进行了论述。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从而确保国企档案管理工作能有效落实,确保国企能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煤炭企业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企业,需要不断深入改革自身体制,以提高自身竞争力,更好的适应市场化发展。而档案管理是煤矿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更好的适应国有煤炭企业体制改革与市场化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的模式进行国企煤炭档案管理,以全面改革档案管理的基本思想与体制,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先进性。下文中笔者就此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国有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下也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并树立新的发展观,形成新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与经济活动的决策也更加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而要想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就必须注重凭据,对大量生产信息和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其主要来源是档案,只有对档案进行妥善的储存与科学的管理,才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的发展轨迹与创新历程。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在近年来实施纵深挖潜战略中,不断对自身经营体制进行改革与重组,采用更集约化的管理模式,越来越重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国家相关政策对于煤炭企业纵深挖潜战略的干预,如对煤炭资源枯竭的矿井进行政策性破产与转产,离不开档案分析,因此,对于国有煤炭企业经营发展而言,实行科学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极其重要的。
在本世纪初期,煤炭能源的价格曾经一度跌入谷底,煤炭的销售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煤炭企业纷纷将精力集中于煤炭销售的问题上,最大限度的调动资源来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生产运营中的各种档案陷入了无人管理的局面,从而给现阶段的国企煤炭档案管理造成诸多不便,成为历史问题。其次,我国国有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体制较为落后,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机制,往往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掌握煤炭企业改制过程中发生的产权变动等情况,从而很难对改制过程中的档案资料进行跟踪收集与整理保存,从而使得大量的重要档案资料无法追寻。此外,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在制度改革之后纷纷选择上市,但在上市过程中,很多相关机构的文件或上级批文由于未能及时收集与整理而流失。上述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是由于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档案管理模式不够先进和高效,档案管理人员不够专业造成的,因此,加强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二、关于创新国有煤炭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策略
1.改革传统观念与管理意识,重视档案管理。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人员与档案人员应该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从根本上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应该在工作中明确企业近期工作重点,对当前的档案及近期内需要用到的档案充分了解,并仔细检查档案是否齐全,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做到整齐待用。其次,对于经常借用或调用的档案应该进行定期统计,明确档案来源与取向,保证档案的完整性。此外,及时了解企业当前动向与经营状态,对于应该入档的资料及时入档,保证档案资料的实时性。
2.创新国企煤炭档案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
要想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业的市场化运行,应该建立一套健全的档案管理机制,并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结合企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市场竞争需求以及企业档案管理群体性的特点,对当前的所有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合,并采用专业的统计分析,将查阅频率和时效性要求较高的档案资料独立出来,建立专门的档案储存室,以方便这类档案资料的查阅效率。其次,对于所有可能用到的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建立相应的集中管理机制,落实档案管理工作,这是实现档案管理高效化的根本途径,对于企业内部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种纵横管理的调节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综合监管。此外,要不断加强企业档案信息的自动化系统建设,与时俱进,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现代化,从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
3.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科学管理。
首先,应该对档案管理的制度进行创新,大力清理传统的规章制度,在不违背上级主管及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的管理体制、人员结构变化,将不适宜的规定废除,对不完善的规则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并建立新的档案管理办法,使新的制度能够充分反映出档案管理变化,并全面覆盖。
其次,重新构建制度体系。将档案管理人员及管理关系的变化进行梳理,不断完善领导体制、管理责任制,为国企煤矿的档案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科学的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并将其与原有的制度充分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此外,要建立阶段性的档案修编规范制度。定期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评审,集中力量进行筛选、修订和补充,确保制度的适用性。
4.提高国有煤炭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在国有煤炭企业档案管理中,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帮助其培养时代意识与服务意识,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在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与档案工作相关的知识,如社会学、统计学、传播学、情报学等相关理论。其次,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工作也日益现代化,这就需要一些具备档案管理知识与经验,并精通计算机应用等各方面能力的档案管理人员。同时,实行档案管理信息化,所有档案都是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储存,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具备档案管理相关知识与工作经验的同时,还应该充分了解数字化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等知识。对于国企煤矿档案管理而言,这必定是新的挑战。在企业内部,应该定期开展一些培训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及时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新技术、新设备与新方法的培训,促进档案管理队伍的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档案管理能力与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国企煤炭档案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改革传统管理观念,树立市场化服务意识,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并不断加强现代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全面适应企业的现代化、市场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玉清.谈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机制[J]. 黑龙江档案. 2009(01)
企业的档案在每一个企业的管理工作中都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它记录着自企业建立以来的改革发展历程以及它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档案资源是整个企业在日常的工作运行中的重要参考,是国企自创建以来的经验以及教训的总结,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如果出现档案上记录的相关问题,管理人员就可以对照以前的案例来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工作时间的有效率。而如果企业的档案记录、保存和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够查询到档案记录中有相关的案例可以参考,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应对方案,大大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不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与此同时,还存在很多的国有企业依然沿用传统老旧的管理方式,相关的设备也没有及时更新,与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不符,同样也根本跟不上国有企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新形势下,随着国家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进行档案管理时许多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方式早已不再适用于处于21世纪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想要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力气活,短期内想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需要国有企业坚持不懈,努力进取。
二、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领导层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关注度不够
国有企业的领导层往往会忽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档案管理部门并没有引起管理层的重视。首先体现在国有企业对档案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招聘工作上。许多的国有企业在招聘时往往并不重视应聘人员的专业技能,认为只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办公技能就够了,这当然是对企业的档案管理存在着很大的影响,直接就导致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降低。其次还体现在国有企业投入到档案管理方面的流动资金较少,档案管理相关的员工的薪酬往往不是很高。这就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不太上心,并没有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最后,很多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较低,并不能够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与企业的整体发展联系到一起,自然就不会将工作的部分重心转移到企业的档案管理上。
(二)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不高
当前形势下,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其实十分的松散,相关的管理人员专业性也不高。相关的工作人员一般都已经在岗许多年,处理工作时还是一直沿用以前的老方式,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在经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根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他们还缺乏一定的学习能力,在遇到管理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逃避,并没有及时地寻求处理方案,一拖再拖。这对后期的企业查询档案工作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严重降低了企业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n案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也得不到提高。还有,相关的工作人员都不太愿意去学习现代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档案中还是只存有文字档案,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一定的活泼性,不利于后期的档案查询和经验借鉴,也无法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档案管理相关设备落后
进入到21世纪以后,整个世界都进入到了信息技术的时代,国有企业要想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就必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引进大量的新设备,例如档案密集柜、文件整理柜等。但目前一些国有企业仍然在沿用老旧的档案柜,没有及时更新相关的先进管理设备,与此同时,也没有开设一定的培训课程来提高职员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所以一些国有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信息收集以及管理方式,难免在档案搜集过程中出现遗漏,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同样由于硬件设备的落后,企业档案在保存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潮湿发霉的情况出现。
三、做好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健全国企档案管理机制
完整的档案管理机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国有企业必须要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总结出一定的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确定出管理进程中的规范化流程,使得国有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有秩序可以参照,可以保证企业的档案录入与保存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同时,国有企业有必要建立对档案内容进行监督的监督小组,可以定期对企业的档案录入内容进行监察,根据规章制度对档案内容抽查,对一味敷衍了事的管理人员进行批评。在未来的日子里,国有企业要更加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大意义,要把这项管理工作提到会议的议程上,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二)提高国企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提高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将企业的档案文件存储于计算机中,在文档中插入企业事件的图片、语音、视频等,不断丰富档案的录入形式,使得企业档案的管理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后期国有企业对档案资源进行查询时的工作效率。其次,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入到企业的各部门的管理之中,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引进先进技术,将企业的档案存储于计算机中,不仅方便企业后期对指定企业档案的检索,还有效地防止了传统纸质档案可能被损坏的情况出现,加强对企业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工作,这些都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前面也提到了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的任职期限很长,一直在沿用的还是很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设备以及管理形式。即使企业引进了相关的高新技术与设备,也没有可以来运用这些先进设备的工作人员。在企业日常运行期间,也不能够放松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企业可以设立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并进行测试,对测试成绩优秀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适度的奖励,而对测试成绩较差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再次培训。企业可以请来相关方面的技术专家来企业进行总结经验的传授,为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创造更多接触专业技能知识的机会。只有提高了国有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才能保障企业未来的稳定发展,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四、结语
在现在的时代大背景下,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也给国有企业的自身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问题,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将会变得更加的艰辛。国有企业在改革创新方面也做出了许多的努力,但是收效甚微。现阶段,国企的档案变得更加的繁杂,一些国企的档案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诸如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不足、没有规范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等问题,国有企业只有发现了这些问题,并及时地寻求解决的方法,才能够让档案管理更具规范化,从而加快整个企业的发展速度。
关键词:国企档案创新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国企从建立以来,档案管理工作经历了从一般的资料室,情报室等分散管理的形式逐步发展成为集中统一管理国企各种门类、各种载体档案的综合档案部门的过程,通过档案升级,达标,目标认定等级活动的开展,国企档案部门硬件的升级,基础业务假设有了很大的提高俄,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适应计划经济条件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思路。
一、国企档案工作现况分析
(一)国企档案机构呈多元化
国企档案机构不同于政府的档案机构,在现代国企下,国企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为中心,根据自身的特点,国企选择适合本单位的档案管理模式,随着国企进步和科技发展,国企的档案机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终极的国企档案馆,综合档案室或者档案管理网络,也可以是区域协作组,甚至也可以委托管理。当然最理想的是构建成档案信息中心,有的国企档案管理人员只管理档案,而现在一岗多能的环境下,多数国企的档案管理人员还兼管着图书,资料,晒图,复印,摄像等工作。但是无论怎么变化,都会想着适合国企自身,对国企有利,富有创造性和自身特点这样的档案管理模式来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完善。
(二)国企档案工作面临新的结构环境。国企为了在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并获得较为丰厚的利益,会选择旨在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的纵向一体化、相关多元化等战略,逐步向主营业务的上、下游延伸,向相关的产业和国际市场拓展。在这一过程中肯定有大量的文件资料等档案资源伴生。这就需要档案部门针对不同的新业务在档案的门类设置、馆藏结构调整等方面有所考虑。
(三)管理关系变化使国企档案工作面临新的组织环境。无论是国企的战略性重组还是国企内部的适应性改革,也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业务链条的完善,其间必然有资源权属的变化和相应组织结构的调整。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在档案工作层面必须对原有的相关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界定,在保持统一、齐全、完整的前提下,就档案资料的分拆、移交和继承作出安排。
(四)信息化使国企档案工作面临新的技术环境。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国企在局域网和远程互动平台建设以及产品资料的数据化生成、流转、利用、共享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档案管理部门作为国企各种信息归集、编研、提供利用的部门,其管理手段、存储介质等不可能游离其外,也不应该落后于技术环境的发展。
(五)改革发展使国企档案工作面临新的环境。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对国企信息的运转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企改革破题攻坚,伴有大量的深层次历史问题,需要档案工作提供佐证;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档案部门理应承担起这些重任。
二、目前国企档案工作的不足
(一)机制变革迟缓,与新的外部环境不适应。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是几十年一贯制,带有明显的党政机关档案管理的色彩。同时,实际工作中一直存在重藏轻用的传统思维,档案人员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业务上,而忽视了对其他工作的渗透及体现现实价值的服务,使得档案工作机制滞后于环境变化,档案工作的价值大打折扣。
(二)管理创新不够,与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不适应。国企根据市场导向和人们消费升级的需要,不断地进行产业或产品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必然引起档案工作内容和管理方式的一系列变化。然而,目前档案工作的现状基本是甘居管理链条的末端而无主动延伸,拘泥于原有体系而无结构调整和细化,被动地应付,缺乏方式方法创新。这一现状使档案工作难以敏感地反映国企内外的变化和调整,对现实的生产经营活动难以起到推动促进作用。
(三)制度失灵,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的现实是国家及行业的制度创新力度很大,国企大的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主抓,而具体到档案规制修编就很少有人问津。于是在档案管理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大类问题参考国家机关标准、新的业务问题随意处置的现象时有发生,制度失灵,管理体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正规化。
(四)管理措施落伍,与现代企业需求不适应。大多数国企的档案部门往往是匆忙地配备上微机,进行电子文件接收保存,再脱网单机编目或提供检索。这种被动、孤立的档案信息化过程,充其量仅能使档案成为信息化“孤岛”,而无法成为基础性、知识性的资源被便捷利用。
(五)员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与档案工作需求不适应。员工素质低下业务技能不足,而在显性价值标准体系下,档案部门往往成为机构改革、机关精简的对象,成为职称评聘、薪酬改革、闲杂人员安置的“灾区”。这种与新环境、新技术、新要求背离的队伍状况,将会给档案工作本身或国企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三、创新改善国企档案工作价值的办法
(一)紧跟需求,适应档案工作新要求。
国企档案管理是直接关系到国企运行及发挥效益,是国企衡量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应该提高认识,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高度重视国企档案工作。明确领导责任制,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网络。面对国企改革攻坚实际,档案部门要随时注意国企重组、资源整合、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档案工作的领导机构,保持健全的专兼职档案管理骨干队伍,使档案工作始终有人管、有人干,有责任制,同时要做好历史档案的接转传承。根据国企完善产业链和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档案部门要对原有馆(库)结构、分类、编目等进行适应性调整,有的新业务要设立独立的档案单元,新产品要纳入产品档案细分体系。这样才能方便利用,体现档案的现实价值。
(二)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和机制。
国企要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国企档案管理制度,如综合性的规章制度,立卷归档、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保卫制度、井放档案的利用制度,未开放档案的利用制度,档案专(兼)职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等,从根本上加强国企档案的管理和制度建设。以保障国企档案的日常管理规范、有章可循。还要甄别废除完全不适宜的规定,修改完善部分不相宜的规则,建立新兴业务的管理办法,扬弃结合,弥补缺失,反映变化,全面覆盖。将这些新的制度与原有制度有机结合,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完整体系。要建立阶段性修编档案规范的制度。在档案部门环境不断演进变化的过程中,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应定期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评审,组织系统内的管理力量集中进行筛选、修订或补充,以使制度符合实际和行之有效。
(三)加强国企档案的硬件建设。
从档案保密的角度来看,档案库房和办公室应该尽量分开,门窗加固,以防盗窃。从档案安全的角度来看,档案库房要求有防火、防潮、防尘、防热、防磁、防冻等严密的措施。因此,保障国企档案库房的相对独立和保密,是单位硬件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的经济价值、市场价值逐渐显现出来,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树立超前服务、主动服务的意识,深入社会调查研究,了解信息需求方向,充分发挥好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还需具备广博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等。为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大胆的创新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业务技能等素质。只有具备较高素质的档案工作人员,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基础知识,还要在意识、能力、精神3个方面有新的提升。树立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打造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培养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精神。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多途径、多形式的培训教育,在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多提供参观学习先进单位的机会,多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以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要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要公平,保证档案工作人员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福利待遇等方面享有与其他岗位平等的权利,保持骨干队伍的稳定;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危机教育,建立日常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档案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加强国企电子档案工作建设。
[关键词]人事档案;企业人事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092-2
一、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是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各类人事档案都参照干部档案的模式进行管理。因此,在阐述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之前,有必要对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有个概要性的了解。我国人事档案主要由干部档案、工人档案和学生档案二大类构成。干部档案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属组织、人事等部门管理;工人档案属劳资部门管理;学生档案由学生工作部门管理。这二类档案中,干部档案是主体和核心,较受重视,其他类档案均是按干部档案的管理方式进行。企业人事档案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是按照干部档案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管理的,因此从干部档案管理的发展中可以看到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过程。
(一)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任何原则都是在实践中总结产生并不断发展充实的。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在人事档案工作发展的实践中,在不断探索和掌握人事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地形成和发展完善的。根据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实践的理论总结。
(二)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体制
我国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是参照国家干部档案管理体制进行的,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建国以来,企业干部档案和企业工人档案是实行企业自行管理,虽然工人档案由劳资部门管理,干部档案由组织、人事部门管理,但所有的企业人事档案仍然由该企业独自管理。这种情况在习惯上被称为企业人事档案的单轨管理体制。
二、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模式。但是现行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制度仍沿袭建国以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管理模式,即职工档案的存放和管理是由政府部门认可的有专职档案管理能力的企业或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能够查阅档案的人多为企业领导及人事部门的负责人,职工本人不仅无权查阅自己的档案,有的甚至连自己档案里存放着什么材料都无从知晓。
(一)企业人事档案单一的管理模式与企业职工层次的多样性不适应
目前,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大都采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即职工档案的存放和管理是由政府部门认可的有专职档案管理能力的企业或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被我们称之为“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适合本单位内部人事档案来源比较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同时也方便查找和利用,涉及面比较窄,也很有利于人事档案的保密工作。
(二)僵化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与企业灵活的用人机制不适应
我国的企业人事档案实行的是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过去,职工一旦成为国有企业中的一员,就享受到了“干部”待遇,一旦成为干部,这个人便被划入财政供养的范围,在工资、住房、医疗、养老、退休金等方面有了终身饭碗,其人事档案也转入企业人事部门中,由企业进行集中统一和分级管理。
(三)企业人事档案的内容不够完备
现代企业制度最明显的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也要完善起来,要能够正确反映出一个人的个人经历、德才情况等。
三、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我国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应该从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方向转变,这是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因此,探索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企业人事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是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目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适当调整企业人才发展战略,围绕着企业自主用人,知人善任的目的,探索新形势下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新特点、新规律,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机制,从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不断扩展空间和补充动力,在实现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满足社会发展对企业用人的需求。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基本要求
1.树立企业从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意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活动。它是研究并解决组织与人关系的调整,人与事的配合,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生产劳动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的总称。
2.树立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树立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并不是一般所理解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是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管理。
3.树立主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优秀人才。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人才资源却存在匮乏与浪费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怎样才能使各类人才得到合理流动、合理使用,使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其聪明才智,作出较大贡献,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做到“知人善任”、“量才录用”。要做到这些,则必须全面了解各类人才的情况,除了严格考察之外,还需要从人事档案材料中了解人才的分布、使用、专业特长等情况。
四、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途径
(一)转变人事档案管理传统观念,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必须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转变,这是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因此,探索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企业人事管理向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途径和方法,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二)面对企业人才新需求,建立和完善企业人事信用档莱新机制
建国以来,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借鉴干部档案管理的做法,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1992年劳动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发了《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这对企业职工档案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开始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
(三)建立开放式管理模式,实现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人事制度都相继进行了改革,与此相关的人事档案工作,若继续沿用党政机关管理干部人事档案的单一模式管理所有类别的人事档案,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特别是企业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多,如何做好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是人事档案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新任务。因此,必须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我们称之为社会化、开放式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问题 解决对策
前言:
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迎来了新的发展高超,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与此同时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也同样面临着与时俱进的重要发展问题,重视并解决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早已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下笔者就企业档案管理进行粗浅的分析,以供参考。
1. 目前我国企业在档案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档案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发展不同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取得不败之地,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的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改革自身应对机制尤为重要。然而在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于多数企业其档案意识还很薄弱,企业多看重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直观的经济效益工作,而忽略文件的利用、收集以及归档工作。以至于企业档案工作随着企业发展制度的不断改革,更加不受重视,甚至出现被其他部门排挤合并等现象。
1.2 缺乏正确的企业档案“主体”认知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档案管理认知上存在一定的误差,误把人事档案当成企业档案管理的全部内容,即企业档案“主体”。以至于忽略了企业其他资料的管理、收集以及归档工作,致使真正有价值,在企业发展中承担指导作用的重要信息资源,逐渐流失,无法更好的利用,以此错误的“主体”认知,遏制了企业档案的发展与管理。
1.3 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在编研工作环节上较为薄弱
企业档案管理主要是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信息基础。因此,企业对档案工作的需求极为广泛。然而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收、管层面,缺乏统计、编制、研究档案的意识,造成档案的编研工作困难,企业无法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以至于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地位,更加可有可无。
1.4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无法适应档案工作发展
档案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系统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其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档案管理理论,还必须懂得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一些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才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应对自如。因此,可以说档案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更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然而目前大多数档案管理工作,多由企业行政、人力、财务部门人员兼职,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以至于从客观上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止步向前,无法适应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解决企业档案管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2.1建立网上档案管理系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将网络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相结合,早已成为知识信息时展不可逆转的重要趋势。特别是是近些年来,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旋律的档案信息化战略管理,早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普及。因此,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服务,亦成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多以企业的档案工作为依托,成立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建立完善的网上档案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咨询服务,克服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盲目性。
2.2 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主体”认知,落实档案工作
企业档案管理“主体”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其“主体”的良好确定,有助于发挥档案管理的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因此,在确定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同时,应该着重抓好“主体”档案的归档、利用工作,对企业所涉及的经验业务。产品总类、设备仪器、重点技术点信息资源,均应做好收集、整理,以确保企业档案“主体”的完整性。
2.3 做好档案利用开发工作,提高档案服务质量
积极搞好企业档案的开发与利用,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是企业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也是摆在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要求,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围绕着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计算,编写多种适合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检索工具,并且掌握市场经济信息走向,开发档案系统管理新产品、新技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服务,以此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
2.4 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稳定档案队伍
针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性质,企业在选择档案管理人员时,不仅要选择懂得档案管理理论的专业人才,还要懂得企业的经济业务、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针对目前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低下的基本情况,企业领导应该积极选送档案人员参加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并参与企业的日常经济管理中,以此提高档案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同时,还要稳定档案专业队伍,以促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发展。
2.5强化档案管理制度,树立档案管理意识
想要搞好企业档案工作,首先应该从“提高认识、强化制度”上下功夫,使依法治档的意识深入人心。利用企业人文管理,加大对《档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大力宣传,做到知法、懂法,明确执法的严肃性,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从而解决和杜绝企业档案工作可有可无等错误思想。同时,将档案工作列到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专项经费充足,以此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专兼职档案人员队伍,使依法治档工作落到实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笔者对企业档案管理的概述,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企业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早已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如何搞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落实企业档案管理,切实有效的解决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早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旭波,历建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J]. 民营科技. 2010(07)
[2] 洪静.如何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5)
【关键词】国有企业 档案 档案管理 目标管理 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55-01
前言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细胞,它从事社会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经济、技术以及各项管理活动。企业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国家档案事业基础的主要部分。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推行状况和实施情况
(一)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国有企业档案领导体制
由于国有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档案工作地位也有稳步提高。以佛山水业为例,为加强领导对档案工作的决策、监督、执法、调控的力度,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级档案工作进行考核,并且将档案考评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因此证明国有企业已基本建立起相应的档案工作领导体制并与企业整体发展相适应。
(二) 加强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科学管理档案,推进档案现代化建设进程
以国有企业佛山水业为例,随着档案工作领导体制的加强,已形成由领导分管、部门主管、专职档案人员负责,兼职档案人员配合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特别是国企建立了相应的岗位责任制,与考核制度相互制约。档案干部队伍得到重视更趋于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因此,国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提出更有利于企业各方面的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并与企业各方面管理保持同步发展
随着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了国企档案管理方法和程序。以佛山水业为例,先后建立了档案管理程序,对企业档案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都有规定,对会计档案、科学技术档案、输配水管网档案,以及公文管理、文书档案都有相应文件,对特殊载体档案有相关要求,在对档案的保密、借阅、鉴定和销毁都做了明文规定,对库房有专门管理文件。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使国企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更加完善,为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与企业各方面管理保持同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管理”同企业管理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在国企档案管理工作得到领导的重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同企业各方面管理会有积极的推动力。企业在科研成果鉴定,基建项目竣工,设备开箱验收等重大活动,逐步实现档案工作与国企主要职能活动同步管理,并且针对国企的特点,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逐步与实际工作考核在一起,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目前国企的档案管理工作,除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识掌握及运用能力的同时,还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断丰富档案检索工具,提出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有企业特色的档案,多层次的利用档案,达到编研的要求,在开创有特色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同时,更合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六) 加强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建设,使国有企业获得双重收益。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在国有企业中已走出传统模式,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建设都有提高。以国有企业佛山水业为例,档案工作场所有电脑、复印机、扫描仪、空调、抽湿机、数码相机等,有专门的档案库房,配备具有专业资格档案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同时,把档案工作的“目标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使档案部门获得与其他生产部门等同的位置。接受档案专业考评,从其整体收益不难看出,在国企中档案目标管理不仅是对企业管理档案部门能力的全面考核,而且是帮助企业档案部门从档案管理的初级阶段步入中、高级发展阶段的转折点。
二、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 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应纳入各级领导的职责范围
国有企业要按照国家关于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把搞好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作为企业各级领导的职责之一,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机构,配备干部,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达到档案完整、准备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的要求。
(二) 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应纳入生产技术管理的体制
国有企业的档案,承担企业各类档案的全面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科研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它通过对档案的管理积极参与企业有关的生产技术管理,行使相应的管理职能。针对各职能部门和各车间班组的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进行监督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指导和检查,比如,产品设计开发,基建设计,施工管理制度,设备购置,开箱验收等的同时,把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也随之落实到科技、生产部门可以具体到科技人员。在工作任务结束或告一段落时,要认真做好各类文件材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否则,不算设计、研制、施工等任务的完成。在进行新的科研产品或课题的技术鉴定,基建工程的竣工验收,设备到货的开箱验收等及时接收归档,并且明确此项是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的内容。
(三) 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应纳入员工技术基础教育培训计划
在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过程中,除对专职兼职的档案工作人员,包括集团综合档案室下属的分厂、分公司的资料员,以及各级各类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进行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等不同层次的专业教育,提高整体档案管理水平。
(四) 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完成情况应纳入年终奖惩范围之内
在国有企业中,在对科技档案、管理档案、人事档案和专门档案管理等工作过程中,以佛山水业为例,每年8月集团公司档案领导小组对本部及各分公司二级档案室进行考评。而且档案“目标管理”已纳入三标管理的部门目标统计之中,内审和外审都要审核。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无形之中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完成情况提出严竣的考验。若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完成情况纳入年终奖惩范围之内,无疑会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做好节能降耗,。对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完成情况好的部门和个人,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对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完成情况不好的部门和个人,出现不负责任,对泻密,失密,损坏档案,应根据不同情节,追究责任。实现奖励和惩罚的有效管理办法。
三、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因为企业档案工作与档案局、档案馆是有区别的,所以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有特性。国企在实际考核和验收过程中,似乎比较偏重申报性文件资料的齐备与否,在申报文件和自检报告上大作官样文章,而较多的忽略了档案工作扎实内功的修炼,致使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倘若在近期解决不好,势必成为阻碍发展的隐患,其日积月累的负面效应,会逐渐吞噬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李和平,《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M]《企业档案工作规范》 中国档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