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15:46: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村金融存在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金融 农村金融市场 问题
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健全新型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才能更好地为农业服务,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本文尝试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一点分析。
1 农村资金来源不足,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
农村金融需求有其独特的特点,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户众多,需要的资金量也大;我国农村面积广阔,需要的金融服务分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需要的金融资金量也随季节变化。但是农村金融市场现行的信贷资金投入和供给严重不足,原因之一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及中国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调整经营战略,对县域网点实行战略性收缩,县域网点功能萎缩,这一情况直接减少了信贷量的投放数量,从而导致了农村金融严重的供给不足。另一原因是因为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办理功能不完善,农业贷款业务扩展不利,大部分办理点只吸储不放贷,将农村的资金发放向城市和非农产业。本来就资金匮乏的农村地区,反而资金外流严重,农村金融机构成为了资金抽水机,存款仅三分之一用于三农。数据表明,2010年末,全国县域贷款余额12.3万亿元,在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占比为25%左右。
2 农村金融市场环境不完善,运转效率低
首先,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没有城市快,农业的经营特点包括周期长、季节波动性强以及风险不确定,而且收益率普遍也比非农产业低,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农村金融机构为了盈利性都有各自的经营战略,多数商业银行都将资金重点转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加剧了农村地区金融环境的不完善程度。其次,我国农村金融现在的体系大致是以农信社为主,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为辅,以民间借贷作为补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分别代表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合作性银行。看似合理的体系,但仍存在问题。各机构之间并没有在分工中实现功能上的互补,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缺乏合作共赢的意识。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农村地区诚信系统的不完善,加剧了金融机构发放信贷的风险。农村地区面积大、农户散,是信用缺失的重灾区,农村个人信用档案还未健全,记录系统还未完善,也没有提供评估信息的财务及产业发展状况,部分农户、涉农企业缺乏诚信意识,仍然存在故意逃债的现象;农民普遍缺乏金融知识和法律意识,这些都阻碍了完善农村金融环境的步伐。
3 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不足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创新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尤为重要。创新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更新,第二是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是改变。首先,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结构单一,创新不足,信贷市场占据了绝大多数,其他产品很少,这种不平衡的产品供给并不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阻碍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提供的服务还是存款和贷款,但是缺乏别的产品,比如适应农户的理财产品,适合农户的个性化贷款融资方案等等。其次是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经营模式的创新不足,农村地区有其独特的需求特点,要求金融机构更新出适合在农村地区发展的经营模式,实现地区发展和机构发展的双赢态势,而不能照搬在城市地区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需要因地制宜创造新事物。再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近年来发展快,但整体平均水平较低。几年来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并较快发展,但是大部分正规金融机构仍严重缺乏,也并未能满足庞大的农村金融需求市场,所以还是需要继续创新,继续探索,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4 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功能弱化
我国现在的农村金融市场有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以信用社为主,农业银行为辅,民间借贷为补充。看似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合理,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就农业发展银行来说,作为1994年成立的一家政策性银行,它只是将重点放在了粮油收购方面,而在其他大量的政策性业务或准政策性业务如农业产业化、农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并无实际行动[1]。真正供给给“三农”的信贷资金数量很少,而且不提供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需要的小额贷款,在县域以下并没有网点。以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一方面提高了贷款的门槛,一方面撤销合并了县以及县以下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并且农村资金都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4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陆续从县域撤并,并且精简人员。资料显示,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的网点数为12.4万个,比2004年减少9811个。就农村信用社来说,现在农信社是我国农村地区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有直接的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但是农信社采取的商业化经营模式将从农村吸收的资金流向收益较高或非农部门,使得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和农村微型企业难以得到金融支持。农信社现在的自有资金不足、贷款利率高小额贷款供给少等问题更弱化了农信社的支农功效。
5 农村金融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农村金融机构由于设在农村地区,经济相对城市较不发达,工作环境、薪酬等方面原因使得很难吸引高素质并且熟悉当地农村情况的从业人员。尤其新成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更需要具有高素质多经验的金融从业人员,不然会增加其风险和管理水平。总的来说,现在的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来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有经验的中高级管理层;另一种是没经验的刚参加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后者的问题是没有工作经验,不利于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而前者虽然有工作经验,但对当地情况不了解。这些问题将会使农村金融机构很难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德恒.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福建金融,2006(5):14-15.
[2]刘扬.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之文献综述[J].价值工程,2010(33).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体系;优化体系
农村金融是一类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金融部门,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伴随产物,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壮大,成为农村的农业和农民生产、生活的一种有力保障。再者,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于农村资金供给的提升与农村农业和经济的稳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着重强调了农村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并且对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给予高度重视,并且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本文的写作思路是: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接着,剖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针对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的完善措施(①改善农村地金融的生态环境;②重构农村金融体系;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最后,分析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当时资金由极度匮乏到有资金富足的背景和政府主导的基本体制背景下,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形成。在此之前,整个国家都是处于一种资金短缺的状态,这就使得政府对社会的金融控制,主要放在动员资本上面。而在当时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是起一个储蓄资金的作用,利用储存的资金来促进城市和工业发展。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和地方政府间的经济竞争,使得金融体系划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的两种类型。但是在20年代后期,资金的供求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资金极度短缺变成了资金有大量的剩余,这种情况使得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持政策相继而出,于是这种新型的垂直合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就逐渐形成。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在农村地区的扩展,使得城镇与l村之间、工人与农民之间有巨大的经济差异,另外农村地区经济的固有特征,也不便于农村地区留住和利用其所拥有的资金。我们只有清晰的认识到市场逻辑的存在,才能更好的认识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不仅要认识市场逻辑还要跳出这个逻辑,我们才能从本质上真正的缓解农村的金融约束改善农村的金融体系。
虽然我国经济近年来发展迅猛,并且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经过了改革开放的这一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当下的农村金融体系所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地区人门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当前的农村金融体系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完善。尤其是正规的农村金融体系的供给仍然严重缺乏,首先就是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稍显不足,我国与农业、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银行机构还不能承担起扶持农村经济和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节的职责;其次就是商业性金融向农村金融的转变,由于银行自身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使得其为农村金融提供的金融服务也非常的有限,再者就是,农村金融并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虽然非正规金融机构是构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来看非正规金融相较于正规金融来收还未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要想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改革,必须要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照当下的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方面着力于把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向正规金融体系转变,另一方面充分地利用现下非正规金融所特有的一些优势,使其朝着正规化迈进,重新构建一套既能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又有助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要巩固农业在农村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提高全体农民的收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我们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毕竟一个国家的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过上好的生活,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村地区。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农村金融是农村的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种资本配置方式,并且它在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本文认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我国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严峻;②我国农村的金融机构缺乏;③农村金融的服务内容多样化不足;④国家政府对于农村金融的支持政策还不够。
(一)我国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严峻
农村金融环境一般是指由企业,政府和一般居民所构成的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消费的一个群体,和金融体系在消费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经济,法治,习俗等金融环境。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有些严峻,很多的制度存在缺失或不完善的问题,这对农村地区金融的融资有很大的阻碍。农村的信用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存在不少乡镇的工厂接口破产而逃避偿还银行贷款的问题,并且金融机构的相关维权法律不够完善,所以金融机构的维权存在较大的问题。而且农村的信用监管体系建设还比较落后,金融机构没有办法判断客户真实的信用情况,因此对贷款的风险不能有效地评估。信息的不完整性,法制的规范程度还不够,尽管系统的缺失,这些都考验着我国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对于金融机构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让投资者望而却步,恶性循还,使得矛盾更加突出,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也变得严峻。
(二)我国农村的金融机构缺乏
【关键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 新农村建设
一、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分为三种分别是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促进和发展。据国家发改委2011年统计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经达到所有企业总数的90%以上,作为中小企业重要部分的乡镇企业的数量也非常巨大。因此,乡镇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就催生了新型农村机构的出现,自2007年3月1日,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正式挂牌开业以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和成长起来。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为786家,其中村镇银行726家,贷款公司10家,农村资金互助社50家。这足以体现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广阔。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额逐年递增。此外我国新型农村机构的经营状况基本良好。据统计,2011年12月底,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达到36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316亿元,较08年水平增长高达36倍之多。其中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约为1052亿元,占比为79.94%。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基本良好。首先,从不良贷款指标来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2009年达到新高0.22%,2010年回落到0.12%。其次,从盈利指标来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税后利润从2009年的1.1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6.8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84%。可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仍在持续发展。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所面临问题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所面临问题主要有四。问题一:盲目扩张冲动。出于追求资本收益和银行成长而盲目进行扩张,是很多中小银行的通病,特别是现今发展形势大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问题二:农民作为融资主体,主体地位缺失。主要体现为农民对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建议经常被忽视,农民对于融资的旧意识观念仍然占主导,农民之间存在差别对待问题。问题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主体,有服务空白、信贷规模有限、缺乏金融创新。问题四: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的固有风险。
三、解决新型农村机构所存在问题方法
方法一:合理的规划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规模。例如,相关金融管理机构应当组织由农民团体、中小企业主、专家学者、政府、金融机构等各方面参与本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规模设置的研讨,确立出适合本地区村镇发展需求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置方案,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资源浪费、恶意竞争现象的发生。另外,要加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建设,深化金融机构体制改革,使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能够真正尽到一个金融服务型企业应当尽到的责任。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更要发挥制度的作用,要规范新型金融机构的融资以及贷款行为,达到为农、惠农的最终目的,让农民能够真正贷到自己所需的借款。
方法二:要重视农民的声音,充分发挥农民在整个新型农村机构融资领域的主体作用。何广文就在《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途径的选择》中提到要以农村金融需求为导向,调整农村金融组织的区域布局,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主张“构建需求导向型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体系,均衡农村金融商品供求。”具体的方法例如,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可以和农村金融机构联合制作一些关于借款贷款以及理财知识的宣传册发给广大农民,让农民了解科学的理财知识。同时可以组织一些理财知识讲座,丰富农民的理财经验,向农民朋友推荐新型的收益可观的理财产品,破除旧的理财观念。
方法三:新型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实力以及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适当的调整贷款利率。例如,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可以出台相应的税收补贴标准,对于符合标准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予适当的税收补贴,以便于其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民和中小企业的借贷需求。并且应当为当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置适当的给予农民的贷款指标,对于未达到标准的机构可以适时的降低对其补贴额度。另外,应当适当的调整监管指标,特别是不良贷款率。农民是风险较大和不确定的对象,所以不能严格的按照规定的不良贷款率予以衡量。总的来说政府管理部门要针对当地不同农村金融机构的实际业务情况给予适当的补贴,以达到激励这些金融机构提高工作和资金利用效率的最终目的。
方法四:金融机构要积极的去应对金融市场上本身存在的风险,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适合本地区需求的理财产品。对于从监管者的角度来说,监管者也应当切实履行职责,帮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管控风险并加强扶持力度。例如,通过加快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积极地指导村镇银行加入中国人民银行大小支付结算体系,适当的放开对村镇银行的利率管制。对于那些自身比较贫困的农民可以引入帮扶机制,申请相应的申贷基金予以帮助,达到切实让每一个农民都享受到政策扶持的目的。与此同时要积极的引入外部机制,完善农村保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为农民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都增加一份安全保障。通过农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型金融公司、保险公司和政府多方力量所形成的互相制约以及补充的体系,形成农村金融体系的动态平衡,从而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能够响应中央“三农”政策的号召,真正取之于农民用之于农民。
关键词:农村金融;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一、研究背景
吉林省农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远不及沿海地区,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农村金融发展的落后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最终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吉林省农村金融与经济浮动之间的微妙变化关系才能了解农村金融对经济提升的积极作用,才能彻底解决吉林省的农村经济模型中存在的现有体制、机制问题。进而有效的达到金融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目的。本文对吉林省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深入探索研究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金融发展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有助于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吉林省农村金融与经济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吉林统计年鉴》及《吉林省农村金融统计年鉴》为基础,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吉林省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将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的相结合的方法认为,吉林省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政府需要对现有的农村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并充分调动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的积极因素,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业的发展。
三、吉林省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1.模型设计
本文选择数据来源1987-2012年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相关指标作为计算依据。
1.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指标Y=Ln(RDP)。
2.金融发展规模指标(X1)=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吉林省农村人均GDP。
3.金融发展效率指标(X2)=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4.金融发展结构指标(X3)=吉林省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吉林省农村贷款余额。
建立如下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1+μ
β0、β1、β2、β3表示农村金融影响因素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子。
2.单位根检验
根据表3得出:从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两个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看,P值分别为0.0018,0.0017都小于0.05,即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其余各个变量检测的P值均大于0.05,即各个变量互相之间不构成格兰杰原因
对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最后得出:从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两个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看,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四、促进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1.提高金融市场化率,扩大农村金融发展规模
吉林省农村金融市场规模对经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农村贷款有利于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吉林省农村金融系统要以前瞻的眼光、变化管理和经营模式,扩大金融发展规模,增加农村贷款余额与吉林省农村人均GDP的比重。
2.畅通担保绿色通道,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加强对农村的农业保险,只有完善了农业保险机构,农村才能不必担心农业风险,且能很快的从灾情恢复生产。各银行部门及单位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议,引领社会资金进行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积极筹措资金;全面建立适合三农经济担保需求的贷款担保机构,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抵押担保难的实际问题,增强农村经济贷款能力。
3.有效管理农村资金,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实证分析显示,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并未呈现出较高的相关关系,这一分析结论有悖于实际理论,说明农村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的缺点。首先,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每年新增一定比例的从农村吸收的储蓄存款,并将其投放到农业或涉农领域;其次,加大中央银行的支持力度,再次,逐步放松利率管制,使农村比城市更快的实施利率市场化,使农村金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改善农村金融体系,调整农村金融结构
我省农村金融机构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调整。所以要想使现代金融更为持久、有效的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措施是加强和改善农村多元化金融体系建设,调整金融结构,使其合理化,并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第一,信用机制的改革,建立一套信贷支持机制和服务机制,使其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的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第二,加强资本结构管理和对流动变化的情况分析,对存在问题加大纠改力度,确保存款市场的合理有序发展。同时有必要对商业银行的新增存款进行一定的存贷比例管理或是放宽贫困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作者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 King,r.g. Levine. Finace Entrepreneurships and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1993:32―34.
[2] Beck,Thorsten;Demirguc, Kunt,Asli and Levine,Ross, Law,Endowments and Finance[R].World Bank mimeo,2001,33-55.
[3] [美]雷蒙德.W.戈德斯密斯(美).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中译本)[M].上海:三联书店,1994. 45-211.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仍有待提高。因而我们可以得出: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核心的农村金融势必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将从已有文献对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关系的研究成果出发,探究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政策,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出台提供借鉴。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纵观近期文献,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这种关系表现得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阻滞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威胁。
一、相关关系原因分析
(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金融市场
从2000年开始,在我国农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撤出县级及县级以下地区。从而导致农村金融供应机构以及资金供应出现严重缺口,与当时农村经济机制改革产生重大矛盾,随着矛盾的日益尖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积重难返的威胁。
(二)缺乏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良好的农村金融运行环境:一是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机构还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二是缺乏有效的宏观政策支持;三是缺乏对农村进行教育、医疗、法律等公共产品充分供应;四是应加强农村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三)农村非正规金融行业冲击金融市场
在农村,私人借贷极为普遍,构成了农村借贷的主要方面。农户的支出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教育、生活、医疗和生产,当入不敷出时,农户往往更倾向于通过私人借贷的方式获得资金。有数据显示,农户从正规金融获得的借款占全部借款的比重不到1/3。这主要是因为通过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获得借款非常困难。调查显示,农民借贷的问题并不在于利率的高低,而是根本借不到钱。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显然有其必要性,但问题是非正规金融游离于法律之外,可能蕴含着极大的风险。
(四)存款保险体系不健全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因素,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防止挤兑危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现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缺乏相关的存款保险制度,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政策建议
(一)改革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外部支持环境
现有农村金融监管力量,分别来自于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各省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往往出现职责上的分工问题,或者造成监管漏洞,监管不到位,或者监管过度。因此应该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农村金融改革同时需要一个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一是需要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支持,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机构还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二是需要相关准备金管理,再贷款利率等方面的宏观政策的支持;三是需要对农村进行教育、医疗、法律等公共产品充分供应,促进农村商业金融服务的改善;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城市金融协调发展
金融改革始于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金融改革与城市金融改革脱节。农村金融改革落后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农村经济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来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经济发展的过程在逐渐地削弱二元结构特征,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也成为政府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心。池小萍在“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互动式发展”一文中提到,与城市金融相比,农村金融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服务地域的广阔性而导致经营管理难度较大,而使以利润为导向的金融机构望而却步。因此,应注意农村金融系统改革与城市金融系统改革推进的协调性。
(三)完善我国农村存款保险制度
鉴于我国目前存在的良莠不齐的农村信用环境,设置强制投保可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并且强化准入机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将经营效益差的信用单位排出农村金融市场,确保农民的财产安全。
(四)注重农村金融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小额信贷组织创新。
虽然非正规农村金融市场充斥了正规农村金融市场,但我们不能否认非正规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同性质市场的存在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双方会不约而同地改善经营模式,加强管理,而最终获益者为广大农民,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例如,进行以利润为导向、成本收益平衡、运行效率高的小额信贷组织创新,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率的方法从多个渠道减少对捐赠的依赖。
(五)区别化对待,满足不同地区的农村建设要求
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的经济状况、耕作环境、教育水平等方面差异显著,因此出台政策应区别化对待,切勿“一刀切”。比如,将农村信用合作社按照行政区的等级划分,逐层削减规模,使农村信用合作社真正的深入农村,切实为农民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节省农民办理事务的成本,又能提高合作社的工作效率,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六)完善金融所有制结构,加快资金回流
有数据显示,农村建设常出现资金运用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可规定对资金运用达不到规定比例的,要求其增加信贷资金投入,或者减少存款,或者自动退出农村存款市场。加快资金的回流,为农村的建设提供充分的资金流支持。
参考文献:
[1] 周霆,邓焕民.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论[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
[2]薛红,赖景生.基于城乡统筹视角下重庆市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相关关系分析[j].管理学家.2009(04).
[3]彭艺,彭紫云. 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以中部地区为例[j]. 理论探讨.2010(04).
关键词:农村金融;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1018201
1 农村金融对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
1.1 农村金融促进乡镇和私营企业的发展
通过农村金融信贷的支持,中小型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利用获取到的资金发展起了自己的业务。随着规模和业务扩大,以及为了满足适应市场化和国家化的需要,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小城镇建设,从而带动了企业产业的发展,这些都归功于农村金融的支持。
1.2 农村金融带动了农村信息化和产业化的发展
在“三农”的开展过程中, 引进农业所需要技术、购置优良品种和进行农用设施的改造以及聘用技术人员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随着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将给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化的步伐。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农民需要农村金融来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和生产
农民发展农业、养殖业以及扩大生产都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资金的来源就依靠农村金融来解决。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在仅仅满足于以往的贷款和还款业务,更加倾向于更丰富和方便的服务,比如:结算业务,投资业务等等。农民的生产生活、收入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农村金融有直接的关系。
2 农村金融发展和改革的建议
2.1 大力发展新农村经济,实现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均衡发展
金融和经济发展是离不开,是一个整体,经济决定金融,没有一个个的经济体,金融就很难发挥其作用,因此,农村金融服务滞后的现象,只有不断地通过在供给中创造出更多的需求、在需求中提供更多的供给,才能真正的解决这一问题。
2.2 建立和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根据农户和企业发展多层次性和多样化的要求,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竞争性的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允许农发行逐步开展信贷以外的咨询、项目融资、企业并购等金融业务,以增强其盈利水平,催进其可持续发展;开发适合新农村建设所需金融品种和服务,使农村金融资源总量平衡;建立和完善贷款的风险管控机制,遵循信贷资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农村金融机构协同运作,能够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2.3 优化农村金融信用环境,为农村金融健康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农村金融环境建设,切实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强化农村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为农村信贷风险控制提供依据,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建立更加灵活的担保机制,为贷款发展农村经济扫除障碍。
2.4 引导和规范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金融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性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其作用,同时要重视民间金融的规范和引导,加强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放宽市场准入提交,杜绝非法操作,使其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3 结语
总之,只有不断的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和发展适合新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才能更好的为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满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魏雅丽. 中国农村金融成长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01
我国是农业大国,多年来国家从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方面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的产业化进程。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农村建制镇数量扩大到20年前的8倍之多,发展到了19060规范的乡镇。但是农村经济在告诉发展的同时也伴随这一些列的问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不高
我国人多地广,农村分布地区广,农产品地区性、结构性、季节性分配不合理,导致农产品堆积,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也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在一些落后农村地区,仍然使用落后的生产方式,近年来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
(二)农业生产投入量低
科技时代的到来,物价上涨,而农业生产的市场价格普遍较低,很多农民所依靠农业生产获得的利润无法满足他们生活消费的需要,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下,大量农村学生进入城市高校就读,毕业之后留在城市工作。由于对农业生产缺乏积极性,这些人量流失导致农业生产投入低。
(三)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区域性农产品供过于求,导致农产品的价格底下。农产品的生产缺乏特色,难以吸引顾客,导致农民经济收入不高。
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支持与金融资源结构优化的矛盾
农村人口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数量,基于这个原因,我国在农村设置大量不同类型的银行。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各类银行的存贷比高,而金融服务却相对较差,因此需要在农村建立新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服务品种与多层服务之间的矛盾
基于农村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而要实现农村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根据农村的特征,因地制宜可在农村建立起一站式金融服务体制、农村人口密集居住地区设置社区性金融服务体制和在农村集市街头人流量集中的地方设置综合化金融服务体制。
(三)可持续性与高风险低收入经营之间的矛盾
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而农村经营主体风险高,获利少,无法满足银行的需求,导致双方的发展都艰难的局面。
(五)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之间的矛盾
我国农村金融机制体现出高度垄断集中的现状而标准金融运行机制需要多样化。两者之间的问题需要从市场竞争中的到解决。例如在农村开始更多类型的银行分解农村金融垄断情况。
三、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办法
(一)高科技武装农业生产
袁隆平依靠技术种植出来了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我国农村粮食产量,可见,科学和技术才能帮助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引进先进的农具和种植技术可以大大帮助农村经济发展,使得单位农产品的产量提高。
(二)革新农民思想
思想决定行为。在农村里农民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他们依旧采用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跟不上。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题,要发展农业就需要给农民意识上、思想上引导,传授农民先进的科技知识,
(三)将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化转变多元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各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市场动态千变万化,因此,需要转变农村产业结构。针对人民的需求,发展多元化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链结构,例如:开辟采摘园和农家乐等。
(四)政府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
发展农业生产还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农村人流量的大量流失,需要国家的优惠政策来留住人员,发展生产。需要留住人就要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让他们被留住农村所带来的利益而吸引,留在农村积极发展生产。
农村经济中还存在的明显问题是金融问题,多年来,农村金融问题一直是我国金融体制改制的重点与难点。尽管农村信用社为改革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制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农村金融改革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四、以创新促进农业金融改革
(一)升级诚信体系
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了解别人的渠道更多,因此可以借助网络平善诚信体系。诚信体系采取星级评定,对诚信度不同的人给与不同的级别,对诚信度高的人给与更多的优惠政策,带动群众进行诚信借贷,发展经济。
(二)合理运用农村土地资源开放土地金融市场
随着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导致田地的荒芜化,而有些企业家想要发展生产苦于寸土难求。基于这种情况,可以用标准化、单一化方式进行对土地的投资,来吸引企业家生产,同时带给农民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加强农业产业化和融资体系关系
基于商业银行融资和农村地区正规金融交易主体的实际问题,开展一条龙式间接融资体系。银行想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借贷,再由这些企业对农户进行批发和零售,待到获利时,龙头企业再还贷加息。
(四)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
建立支付结算体系,根据农村具体情况提供给农民便捷的商务交易通道。由于农民普遍知识水平不够高,因此在担保体系中要完善明确,让农民正确认识到借贷存取的弊与利,让农民更信任银行参与银行的存贷。
五、结束语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其中出现很多的问题,我国一次次的攻克这些难题,例如早在上世纪采取的圈地运动、联产承包责任制等,艰难的走到了现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还是需要加大努力。而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路上更是步步艰难,一直以来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仍然还需要完善金融体制,带领农民走向富足。
参考文献:
[1]王顺,梅国超,赵勇.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探索[J].中国金融,2014(22).
[2]杜晓颖.关于农村改革创新的思考[J].南方农村,2014(5).
[3]毛杨花,陈红燕.农村经济发展现状[J].科技经济农场,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