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15:47: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合同管理三要素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原则
1.1利于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着管理模式。两者的关系既是互相促进又是互相约束的。只有有效地结合生产力三要素,才会真正激发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三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工具三方面的内容。以前的经济时期,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可以获取劳动对象,竞争失败,就意味着你什么也得不到,生产力三要素如果不能很好地组合在一起,那么就不能正常发挥生产力的潜在效果,那么市场将淘汰你,那也就无法在市场立足:生产力诸素的灵魂就是劳动者,他主宰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工具。对于劳动工具来说,现在已经趋于科技化,因此,劳动工具中包含的工程成本也越来越多。能够有效利用使生产力三要素,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就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
1.2 利于市场需要
市场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适应市场的人才会有所成就,才会获得更高的效益。这里的效益指的是企业创造的总体社会、经济效益,企业占有已存在的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之处就是好的社会效益,若施工质量有瑕疵,不停拖延进度,那么就会影响社会效益,因此,很难获取市场。企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就会使其开拓市场、占有市场的能力大大提高。所谓的项目就是建筑施工企业和业主签订的合同所规定的范围,因此,可将项目拓展到市场, 即项目从市场中获取,并在市场执行,在实施过程中使其竞争力得到提高,即进行下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较好地处理企业与项目的关系,提高自身实力,在市场的竞争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1.3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通过在市场中不断地激烈竞争,才能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的各种需求,才可以在市场中立足,才能更好的发展。否则,企业将会以很快的速度遭到市场的淘汰。因此,在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时,怎样才会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内涵、品牌实力等,这些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要想发展,必须要成就一些高素质的人才,逐渐更新企业每一个级别的管理层;企业开拓市场可通过项目的实施来实现,一定要将项目部打造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地带:以项目整体的实施为契机,逐渐熟悉市场,为企业的发展求新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
2 实现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途径
2.1 观念创新
对于施工单位或者是管理部门职员,都要转换一种传统的观念,一定要结合现今企业的实际现状,以及建筑行业的相应发展状况,对于自身以及市场特性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努力的寻找经济增长点的位置。与此同时,主观上也要有所改观,对增加管理效益的措施要相应活跃,不要总是局限于本过过高或者亏损等原因。对于建筑市场的变化,一定要实时把握,一定要使眼光长远些,因此才能不断结合市场的需求,提高项目管理的可预见性。但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创新管理的基础就是双方的重视,即求项目负责人与管理人的重视,项目管理经费的支出要到位,人才培养也要到位,积极吸纳人才,才会不断适应场的需求。
2.2创新组织机构
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对于国民经济方面,建筑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一些历史因素,施工项目管理中,把合同规定的范围称为项目,然后管理此项目。合同签订之后才会产生相应的项目经理,合同终止后,项目经理也随之消失。项目部虽然可称作施工企业,但它又不是企业,没有固定界限的责任,作为项目部,其在工程中主要考虑的是局部的利益,对于项目部的运作、企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这便是企业存在的潜在隐患。对于项目经理,可以处置人、财以及物品等,并且赋予其指挥权以及决策权,项目经理会与企业签订责任书,但无法形成较好地约束。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几个项目工程同时施工较为常见,企业、项目、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很难组织协调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创新来说阻力是巨大的。本文的观点是将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方面以及主体方面的延伸,根据各方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建立健全项目内部的组织机构,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
2.3创新技术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其创新技术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中,可以紧紧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利用相应的技术,协调建筑行业之间的施工管理。如在整个建筑过程中,具备先进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施工方法与施工设备等也很重要,还要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其进行相关处理。目前,建筑行业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较为迟缓,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本身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过于重视,如招投标、组织设计等,对于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则过于忽略。其次,对于发达的网络,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对于一些建筑行业,还不能达到大面积使用互联网进行采购等,对于项目系统化的管理、信息之间交互与等则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一定要使相关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这就要求企业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普及管理知识等,希望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使操作人员的计算机熟练水平得以提升。
2.4创新体制
施工规模较大是建筑工程项目最大的特点,对于施工、合同管理来说,难度相对较大。项目负责人一定要妥善处理好有关部门以及各方面关系,确保施工的有序进行,并为顺利完成施工做好铺垫。此过程,基准是项目管理责任制度,一定要严格规范项目的管理行为,制定项目管理的考核办法等,从而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度。每个项目部的财产边界一定要清晰可见,承担法人责任则是要以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进行。确定项目部法人地位的依据局势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通过上述分析,对于项目部来说,才可以自主经营、独立的承担法人该承担的责任。
3 结束语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管理是很复杂的,想要将这项工作做得很好,这对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每个建筑企业要结合自身具有的特点进行认真讨论、分析,认清自身的长处与短处,真正做到扬长避短。施工过程的管理方式要勇于创新,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国内企业的管理方式与国际之间的差距还很大,作为管理人员,目光要长远,并且能做到实事掌控大局。实际工程项目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各项目的特点,借鉴国际先进管理实例,达到真正的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兴仁.我国现今建筑项目管理现状及其改善途径探析[J].中国科技财富,2 0 0 9年2期
[2]彭晓明.绿色GDP启示下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山西建筑,20l0年23期
[3]陈树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 0 1 1年2 3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 提高 质量管理 责任制
Abstract:Based on the working practice,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three key elements and how well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Key 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improve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管理的三要素
1.1量管理
1.1.1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特点
1)复杂性:为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满足各种特定的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工程的产品种类繁多,且各地的气候、地区条件不同,施工条件不同。如建筑物的开裂,可能是设计构造不良,或地基沉降过大,或出现不均匀沉降,或温度变形,或材料质量低劣,或施工质量较差,或周围环境变化等,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
2)严重性: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给单位带来诸多麻烦和困难。有的会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的会给工程留下隐患,有的会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会使建筑物成为危房甚至不能使用,最为严重的使建筑物发生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所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及时分析,提出处理措施,要高度重视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3)可变性: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多随时间、环境、施工条件等变化而发展变化。例如,钢筋混凝土大梁上出现裂缝,其数量、长度和宽度会随着周围环境对钢筋的腐蚀以及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能逐步发展成构件的断裂,以致引起结构不满足安全性的基本要求。
1.1.2质量管理是工程管理的核心
在质量管理中首先做到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找出施工重点和难点,并针对质量目标层层分解,以分项工程质量保分部工程质量,以分部工程质量保单位工程质量,直至达到预期质量目标;其次是对施工难点、重点的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查和优化,严格执行施工中的“三检”制度,坚持日常巡查、抽查和旁站的检查方法,杜绝了不合格工程的发生。
建筑工程以其特有的质量要素,明显地区别了其他生产性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这主要由于不同的使用功能、不同的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各类建筑物都有固定于大地和横跨时间与空间的特性,形成了影响工程质量的错综复杂因素,从而突出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指编制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实施效果、进度协调和采取措施等的总称。从工作范围这一角度看,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涵盖了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施工企业都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出一份较为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必须有设计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以作为施工进度的具体指导原则。但是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易出现以下一些问题:①企业内部不同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相互抄袭,严重考虑本工程特殊性程度不够,不能因地制宜的独立编制进度计划。②进度计划考虑不可预见情况出现的程度低。③进度计划中很少考虑到协调配合的时候,项目分包施工矛盾,以及等候阶段性检查验收的时间,往往达成进度计划同施工实际进度不能同步无法执行。
1.3投资控制
任何一个建筑工程项目都需资金的大量投入,由政府出资或银行贷款的工程建设占大多项目投资额,住宅建设则多数来自住户的集资。业主所编制的资金预算是筹资这些资金的依据,在施工中必须做好投资额的控制工作,主要从设计及概算,工程变更和决算审核这三个方面入手。
总之,在施工中,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为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我们应该从上面的三要素进行控制。
2如何进行建筑工程有效管理
2.1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作为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
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建筑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部根据计划与劳务合同,接收到劳务承包队派遣的作业人员后,应根据工程的需要,或保持原建制不变,或重新进行组合通过合理的优化配置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2推行建筑管理责任制
实施工程建筑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建筑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建筑管理责任制和建筑成本核算制始终是建筑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建筑管理的效果与成败。建筑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建筑的协调有序实施。有效灵活的组织体系是实现工程建筑的四控制(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四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保证工程建筑三大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一套建筑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规章制度,其内容包括:明确建筑管理责任人与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管理责任,规范建筑管理行为,制定建筑管理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等,促进了建筑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2.3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四大机制
建筑管理的发展与应用在于它的方法。第一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在建设一流工程的同时,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第三要建立监督机制,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切实建立有效的建筑管理监督机制。
2.4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
成本管理是建筑管理的核心,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把公司作为建筑成本管理的中心,负责合同成本目标的总控制。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为有效实施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施工质量的管理,需要要对职工进行质量重要性教育,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建立质量管理的重奖重罚制度,用铁的手腕,铁面精神和铁的纪律来确保施工质量。在对质量事故责任者进行严厉处罚的同时,设立高额奖金,用以奖励工质量好的单价和个人。为更好地发挥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的监察作用,提高质检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建立施工质量档案管理系统,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推行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技术管理工作责任制,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
工程施工过程,除按质量标准规定的复查、检查内容进行严格的复查、检查外,在重点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关键的检查建筑进行严格的复核。
2.5强化安全文明施工
《建筑法》第39条规定,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施工现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维持施工现场安全的措施、防范危险的措施、预防火灾的措施和其他维持施工现场安全的措施等;二是在有条件对施工现场实施封闭管理的情况下,应对施工现场采取封闭管理;三是在施工现场可能对毗邻的建筑物、构造物和特殊作业环境造成损害的,建筑施工企业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因此,强化安全施工是很重要的。
3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工程的有效管理,不但要控制住质量、进度和投资三大要素,还要考虑到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推行建筑管理责任制以及建立和完善四大机制等方方面面,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低成本创高效!
[关键词]合同管理;签约管理;履约管理;结果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1-0074-02
1 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第一阶段——签约管理
1. 1 对物资采购合同进行分类对重要的合同要做重点审核和管理
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物资采购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合同可视为重大合同。由于这些合同涉及企业的重要经济利益,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审核和管理合同过程中,应把这些合同作为重点审核和管理对象。要对合同的项目论证、对方当事人资信调查、合同示范文本使用、合同条款内容,严格合同审核和管理,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
1. 2 物资采购合同审核的主要内容
(1)对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的审核。这是首要确认的问题,也是防止合同风险的有力措施。因为合同当事人的资质和资格直接关系到合同签订后是否有效、是否能真正履行的先决条件。应先要求对方出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及组织代码证,还要对企业的生产资格进行审查。比如采购雷管、炸药等火工品,对方须有国防科工委颁发的《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凭照》和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采购煤矿专用机电设备、支护产品、通风材料、输送皮带等井下矿用产品,对方须有煤安标志证书。
(2)对合同标的物、数量、质量条款的审核。审查标的条款时,不仅要有货物名称,还须加上货物牌号、商标、型号、规格、品种、生产厂家等。数量条款中不要使用“包、箱、袋、捆、打”等国家没有计量标准的数量单位。根据标的特点,有些还需注明标的正负误差、合理磅差等。质量标准条款中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的,要写明标准名称、代号或编号。
(3)合同标的物交(提)货方式条款的审核。我国《合同法》对于买卖合同的动产标的物采用交付主义,即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如果采用送货的交货方式,那么货物在途中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如果采用自提方式,那么货物回途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所以,交(提)货方式条款中,作为产品买受方来说,尽量约定由对方送货的方式。
(4)价款的支付审核。对价款的如何有效地约定,会直接关系到合同是否会顺利履行。对于产品买受方来说,应要求价款的支付应与产品的供应量和供应时间相应,尽可能避免出现“预付款”之类的条款。
(5)违约责任的审核。合同对违约条款的约定简单,则会对守约方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造成很大的障碍。比如合同中这么约定关于违约责任:如一方违约,则另一方根据法律规定追究其违约责任。这样的约定,对于保障合同的履行是起不了任何积极意义的。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这是法定义务,无须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如果守约方想对违约方索赔,首先要证明自己受到了经济损失;其次还应证明自己的经济损失是因为对方的违约而导致的;再次还应计算出自己受到经济损害的具体数额,并且必须用货币价值来反映。
(6)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条款的审核。解决争议方式主要是仲裁或诉讼。选择仲裁,必须写明仲裁地点和仲裁机构全称。选择诉讼,约定由己方所在地法院管辖更为有利。但这两种方式只能选择其中之一。与诉讼相比仲裁的优势在于,仲裁的程序简便、方式灵活、一裁终局,而且有些合同纠纷的事实判别强于法律判断,需要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而这正是仲裁机构专家仲裁人员的优势。所以,合同专业性比较强、涉及商业秘密、希望尽快解决争议的合同纠纷可以选择仲裁。
2 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第二阶段——履约管理
2. 1 建造企业内部物资采购合同履行流程
履行流程中有两个重要环节。①货物验收环节:验收环节可以检验标的物是否存在瑕疵;标的物质量是否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标的物的实际交付数量是多少,都要经过使用单位的实际验收后方可得之。②价款支付复核程序:财务部门多付价款则我方遭受损失,少付价款则会引起纠纷,所以财务部门应当依据经办部门提供的合同和使用单位出具的入库验收单,复核付款文件资料,办理物资采购资金的付款手续。
2. 2 合同纠纷法律救济制度
如果发生纠纷或者出现不能正常履行的情况,面临着如何进行合同救济的问题。若出卖人未按期交货或货物不符合约定,使用单位将违约情况反映给合同经办部门,经办部门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合同管理部门并负责提供证据材料,积极配合合同管理部门与对方协商解决,行使履行中的抗辩权、合同解除权等权利。
2. 3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管理
企业合同的风险由管理层控制,合同的日常管理主要由合同经办部门进行,可能造成资源分割,管理层无法掌握具体的业务情况。因此,将合同管理和信息网络技术整合,让管理层可以通过合同管理模块,迅速掌握本企业与合同有关的工作进展,这将是企业继财务信息化系统建立后的又一个管理上的里程碑。
3 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第三个阶段——结果管理
3. 1 合同文本档案管理
合同的原件保管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合同履行的必要条件,更是索赔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原始证据。如果企业把合同的原件弄丢,则会给企业索赔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再者,一些合同的内容是企业不愿意公开的,合同内容会涉及商业秘密。因此,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对生效的合同按照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并在保管期限内妥善保管合同档案。
3. 2 合同登记台账统计
合同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经办部门签订的合同登记台账并分类统计,准确掌握合同业务量的基本信息,分析相关统计数据。从而,针对性地开展履行监督和检查工作,及时总结合同管理中的经验,提高合同管理水平。
4 合同管理的具体步骤
4. 1 制订合同管理计划
合同管理计划中必须要有相应的资料,如供应商的详细资料(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中石化电子商务网络供应商会员证等),以及这个合同签订时的背景信息及物资供应战略等资料。
制定合同进度表,此表中应包括各类“作业活动”的描述以及检查点的确定,当要求交货期非常重要时,还要注明各类“作业活动”的完成日期。通过此表可使采购方能及时发现各种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作业活动”就是指合同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的具体工作或一系列的相关工作,例如,设备组装、测试、包装、运输等。它需要持续的消耗时间来执行,而且需要使用资源。
合同预算,在支出较高的时候,你可能期望供应目标的实现应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成本范围内,即使没有这样一个目标存在,采购专业人员也有责任来保证适当地控制成本,这就要保证成本在批准的预算范围内。被批准的预算包括根据合同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应急费用和工时预算,这几项是必须的财务支出。
合同质量计划,它是质量管理的原始文件。当采购风险不容忽视的物资时,如当采用新技术或使用新供应商时,购买方希望能够对质量管理施加影响。这样,大多数情况下就应该商定一个质量计划并将它纳入合同之中,成为合同项下的完成目标。
4. 2 制定风险登记表
风险评估工作是合同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才能更好地去预防。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所处的特定市场相关的风险,以及与供应商本身相关的风险,还有就是已经写进了合同的条款和条件中的风险。
进度风险,评估进度风险的基础是合同进度表。造成进度延迟的重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需求描述不完整或不正确;任何一方的必要投入的延迟;采购方与供应商缺乏有效沟通;供应商没有充足的资源;供应商的生产问题;供应商的失误;质量问题;装运问题。
成本风险,评估成本风险的基础是合同预算。常见的成本风险如下:需求描述不完整或不正确;供应商的成本增加;汇率不利的波动;通货膨胀。
质量风险,评估质量风险的基础是质量计划。常见的质量风险如下:需求描述不完整或不正确;采取不充分的或不正确的测试和检查;运输过程的损坏。
商业及其他方面的风险,常见的如下:缺乏商业上的警觉;供应商发生财务问题;采购方发生财务问题;供应商的所有权的改变或其关键人动;在采购方的工厂里安装或调试设备发生问题时,供应商方面缺乏响应;不可抗力。
4. 3 监督和管理绩效
合同绩效考核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应该对那些真正重要的进行考核,应该把精力放在那些风险最大的地方。评估每个合同实施关键三要素(时间、成本、质量)的重要也就是应该着重于投入、过程和结果这三个方面。
在大多数情况下,把考核的重点单单集中在结果上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在考核结果的同时考核过程。例如,仅仅在合同后期考核某一设备的零部件实际上是否准时交付(结果),对于确保交付的准时性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为当结果出现了你再想去改变它已经太晚了。所以除了考核预期的结果外,对于交付这种结果的过程也需要进行考核。考核这些“过程”中的事务,可以帮助你尽早地发现任何在计划上出现的偏差,以便于你采取措施来加以恢复与计划保持一致。
本文首先分析了不断落实完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的意义,然后从对工期、成本、质量之间如何优化平衡进行了探索。最后笔者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以望能更好地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完善。
工程项目管理工期成本质量优化设计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工程的项目管理主要就是对工程的工期,以及该项工程所耗费的成本、最后得到的成果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所以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内,这三者的均衡是极其重要的。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资源更好的分配,将工程工期、成本、质量做到更好的均衡是当下相关行业应该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此,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期、成本、质量的协调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具体有效的措施。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项目管理是一个组织内,为实现其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管理工作。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是能确保项目的进程处于受控状态之下。在这一状态之下,通过管理、监督保证项目的按时按量完成,同时确保项目的质量符合要求。在一个项目内落实工程项目管理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工程的方方面面,既需要宏观上的统筹管理,又需要微观上的具体应对。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之中,如果没有这种统筹管理和具体应对,是难以使进程处于一种有秩序的状态之中,无法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活动。
在一个项目中应用工程项目管理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其可以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适应性的管理,为工程施工提供有效的支持和监督。从而保证工程方案的及时实施、对施工进度进行科学地安排,还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它还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优化工期、成本、质量设计的策略
(一)对工程各个阶段针对性的管理
若要支线工程项目管理中三要素的均衡,就必须要对各个阶段都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管理。一个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活动,对其的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不同阶段采取更具体实用的措施有利于加强对工程的管理。其τ诒U瞎こ滔钅康陌词北V省安全高效率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这样让工程的各个阶段处于可控状态之下,能有效对工期、成本、质量这三者进行及时的协调,从而实现对三者的优化设计,具体管理流程见下图。
(二)明确制度标准
为了保证施工中工期、成本以及质量的协调,必须要对施工的各个阶段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地管理。确定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任务的调整,保证工期在可控范围之类。同时,还应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避免出现管理上的混乱。例如,厂长是全厂计划任务执行负责人。各部门主任、班组长是本单位计划任务执行负责人,亦是本单位计划管理工作负责人,应协助、支持计划合同部搞好计划执行中各单位的衔接工作和计划任务。在相关事项的申请中,也应订立明确的制度。例如关于立项审批流程,应该严格按照以下流程进行:项目管理部编制―生技部主任审核―计划财务部主任审核―分管厂领导审核―厂长审核―计划财务部提交―乌江公司水电产业部专工审核。让工程过程保持在明确的制度之下有利于协调工期、成本以及质量三要素。
(三)质量控制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应该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的体系,同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相关配套部门和设施。在加强质量监管的时候还应注意落实各项责任,明确职责,真正做到对质量的严格管控。在工程开始前应该拟定招投标与利用计划,这是当代资源利用与保护体系不可缺少的。同时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不能因为仅考虑工期和成本问题就忽视对项目成果的质量控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果验收机制。在项目竣工后,由承包单位或厂实施部门提出申请,项目管理部门准备相关验收资料,组织有关部门参加验收。验收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须向参加验收的人员说明验收范围、施工情况等,并出示有关施工记录、现场管理资料等。验收人员通过对施工资料、施工现场情况进行相关检查,对需要澄清、了解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检验、质询。验收过程完毕,验收人员根据合同管理办法规定、验收标准等资料对项目进行评定,并签定“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证明”或工程验收鉴定书。项目管理部门监督承包单位对需整改的部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经使用部门重新验收签字认可后,才能交付使用并办理结算。
(四)落实过程控制
加强工序质量的控制是落实过程控制的基础,包括:①材料控制,材料控制是对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规定了进场验收。②工序控制,对工序质量的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控制点,按工序的工艺流程,在各点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提出控制措施进行控制。只有对工程项目中的具体使用材料、工序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真正落实过程控制,达到工期、成本以及质量三者的均衡统一。
三、结语
在对一个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工期、成本、质量这三者的均衡设计。只有将这三者进行协调,才能在有限的资源下收获更高的收益,同时还能保证项目成果的高质量。相关从业和研究人员应该对这一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连营,栾燕,邹旭青.工程项目工期―成本―质量均衡优化[J].系统工程,2012(3):85-91.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创新; 管理模式; 经济效益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实践创新已经被摆在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就是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地协调组合, 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 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 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社会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已有市场, 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 进度拖后, 那么社会形象欠佳, 获得市场就困难。同时,企业能够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 这两者缺一不可。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管理的内涵前后延伸,企业应该更好地建设好项目, 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 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并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 充分考虑如何通过项目管理更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文化氛围,创造企业的品牌效应。
一、提高认识, 改革机构设置
1.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提高对创新的重视程度, 提高经费的投入, 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 切实加强创新意识, 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职工进行市场形势与任务教育, 促进广大职工树立市场、竞争、效益观念。
2.改革机构设置与部门职能。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转换项目管理经营机构的理念进行设置。从组织机构上, 设立合同管理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合同管理部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物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于一体, 有利于突出合同管理的中心地位, 强化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 克服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脱离的弊端。对于施工管理部, 赋予其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 有利于形成现场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 解决现场调度长期存在的重进度、轻管理, 重投入、轻核算的问题, 从而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
3.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 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 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 做到产权清晰, 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 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 同时承担有限责任, 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其次,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 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并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从而使项目部真正走向市场,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独立地承担法人责任。第三,要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形成来自所有者即企业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 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控股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 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控股公司的激励, 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 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 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 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 即来自控股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二、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 减少管理层次, 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 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 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 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 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 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有效灵活的组织体系是实现工程项目的四控制和四管理, 保证工程项目三大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集团公司对项目部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原则和合同履约要求进行资源配置, 下达生产计划和各项经济技术考核指标,以保证实现预期的项目管理目标。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一套项目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规章制度, 其内容包括: 明确项目管理责任人及集团公司与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管理责任, 规范项目管理行为, 制定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等, 促进项目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三、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四大机制
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 在建设一流工程的同时, 努力造就一支一流的施工队伍。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 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在竞争淘汰的同时, 不断引进优秀人才, 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通过竞争机制, 可以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 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 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 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其次,要建立约束机制。在党政工作、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 制订各项规章制度, 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使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生效力, 还应该建立各项奖惩制度, 严格兑现奖惩, 促使人们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施工作业, 促进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第三,要建立监督机制, 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 切实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要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责任追溯系统, 实行目标管理, 责任到人。加强对劳动力和物资材料及机电设备的干预, 建立三大市场; 同时加强对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和管理费四大成本的控制。
四、不断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 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应该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 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 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 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 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 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 才能获得效益。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创新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才能使企业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下求得生存,永续发展。
关键词:工程管理 合同管理 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1.工期要求
1.1.常见问题:
工期是建设单位工程管理的一个重点,工期、质量、成本控制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工期,工期牵涉到资金回笼,战略规划、交房合同的按约履行等。而现实情况则是几乎没有哪个工程不拖延工期。
1.2示范文本对应条款
示范文本通用条款7及专用条款7中均中有相应的工期条款,明确了应提交进度计划的时间,和滞后的相应处罚措施,但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1.3合同管理角度风险防范建议
1、要保证工程按期竣工,首先要保证按时开工。应将承包方影响开工的因素列入合同条件之中。如:临建设施等。要求施工单位按政府部门要求完成相应临建设施,满足开工需要。
2、合同中约定关键工序的流水施工搭接关系,如围护结构施工开始和主体结构施工时间关系,可在合同明确要求主体结构施工至一半时,围护须开始施工及材料进场。
3、工期要求同付款节点相结合,增加可操作性。常见付款关键节点有:地下室完成、预售节点、春节前付款节点的设置等。
通过将建设单位需要的关键工期要求与付款节点相结合,有利于建设单位对工期的控制。从而满足企业的战略需要。
2.施工总承包与业主指定分包商的协调管理
2.1总分包管理现状
2.1.1、常见的业主指定分包。
为节约成本及避免总承包企业签订合同进场后一家独大,钳制甲方。建设单位往往设置一些独立分包单位。常见的独立分包项目有:门窗、幕墙、消防、人防、保温、涂料、电梯等设备安装、景观、市政等。
2.1.2、法定的独立分包,受相关政府部门及垄断行业限制,常见的独立分包项目有:
供电、供水、供气、有线电视、通信等配套项目。
2.1.3、总分包协调管理常见问题:
1、资源占用的矛盾。如施工场地、用水用电、垂直运输设施、脚手架、工作面等,由于工地的场地有限,资源有限,各施工单位之间肯定存在资源占用的矛盾。如何保证各施工单位都能有序施工,不影响整体的施工进度、不影响整个工程质量,是一件非常难以解决的事情。
2、各施工工序的搭接矛盾。当前后施工工序不是同一家单位施工时,往往会存在前道工序质量对后续工序造成施工难度,当前后工序存在交叉施工时,前后工序配合不流畅等问题。
3、资料报建。当独立分包单位没有单独报建备案时,竣工资料的整理备案就需要总承包的单位统一归口报建。
2.4、合同示范文本对应条款
无相应条款
2.5、合同管理角度风险防范建议
1、在合同中约定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独立分包单位三者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维护三方利益。
2、增加总承包服务费条款。明确总承包服务费包含的内容。
3、可在合同中约定不同施工单位工作面交接验收条款,由后道工序施工单位对前道工序的工作面进行验收及接收。
3.签证手续不明确
工程签证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双方履行合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办理工程结算的重要凭证之一,是控制、调整造价的重要依据。
3.1 常见问题: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费用及工期签证均难以避免。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由于施工合同中对签证手续如何办理描述不够明确,容易导致几种情况:
1、签证失控。建设单位对签证管理不严,签证过程缺少监管,施工单位签证往往会存在超报、重报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在此种情况下,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在要求施工单位增加工作量、下发工程变更时,执行起来比较容易,但会给建设单位带来经济损失。
2、签证拖沓。建设单位对签证管理过于严格,签证过程监管部门太多,施工单位办理一个签证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最终无法办理或办理下来后已经打了折扣。在此种情况下,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在要求施工单位增加工作量、下发工程变更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施工单位往往会以各种理由拒不执行,从而影响整个项目的顺利进展。
3、应当签证的未签证
由于有些发包人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性较强,施工中经常改动一些部位,既无设计变更,也不办现场签证,到结算时往往发生补签困难,引起纠纷。还有一些承包人不清楚哪些费用需要进行签证,缺少签证的意识。
4、签证程序争议。由于施工合同、相关法律法规、现行示范文本等均未明确签证手续应如何办理,容易造成在结算时对签证的效力存在争议。
3.2签证对现场管理的影响:
在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要求工程变更或增加工程量的过程中会产生“两次请求”的主被动关系,在发包人“请求”称承包人“干活”时,发包人被动承包人主动;反之,工程完成后,承包人“请求”发包人“认账”“给钱”时,承包人被动发包人主动。
这就是说,如果签证管理太严,施工单位得不到应得的利润,那么项目的推进就会遇到问题,影响建设单位的利益。如果签证管理太松,不规范签证增多,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推进工作会顺利一些,但同时建设单位的经济利益也会相应受到损失。
因此签证管理是否规范,会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及整个项目的利益。
3.3 示范文本对应条款
示范文本中无签证相关的条款,仅有通用条款9.4,9.5可以参考,但无详细条款,可执行性差。
3.4 合同管理角度风险防范建议
1、严格坚持量价分离原则,生产人员负责量,商务人员负责价。在专用条款中增加工程签证条款
2、发包人设置签证专用章,签证加盖签证章方才有效。
3、增加附件发包人工程签证管理流程
4、增加附件签证单
5、除在合同中明确签证程序及效力认定以外,在招标文件也应包括以上内容,以体现公平自愿的原则。
4.图纸的审核核对与优化
4.1常见问题:
在工程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图纸矛盾,遗漏,不同专业图纸间不一致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给建设单位及承包单位均带来损失。而有些图纸还存在优化的空间。如地下室的净空间高度,由于地下室往往梁高较大,再加上风管、消防管、电缆桥架的高度,地下室空间的净高往往会受到影响,而这些都需要的施工单位来优化解决。
4.2 示范文本对应条款
示范文本中无相关的条款。
4.3合同管理角度风险防范建议
建议在合同中作出相关约定如:1、施工单位有核对审核图纸的义务。若有审核图纸失误造成的损失,各自承担相应比例的损失。2、施工单位有优化图纸的义务,图纸优化效果明显,建设单位应给予相应奖励。3、施工单位因优化图纸造成费用的相应增加,建设承担全部费用,并且额外增加利润补偿。
5.地下数据风险
5.1常见问题:处理主体不明确、处理费用不明确
地下数据风险不仅只针对承包商,更多的是开发商。常见情形有城市地下管线、暗沟河流、人防及其他不明埋藏物、地质情况异常、文物等。
遇地下障碍物时,除地质勘查报告、地下工程资料表明的以外,业主承担一切风险。但此时往往遇到建设单位不愿意承担费用,承包商消极怠工、配合不主动等情况,从而导致开发商财务成本增加,工期增加。
5.2 示范文本对应条款
通用条款2.2.3有类似条款,但可执行性不太高
关键词:合同管理;预算管理;现场管理;竣工结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做好工程设计概算工作,需要认识到以下各方面的重要性:
一、认识做好工程设计概算工作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设计概算工作是项目经过决策,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设计概算工作应包括设计概算的编制和概算审核两部分。一般工业和民用建设项目的设计,可采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称为“两阶段设计”。对于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的项目也可采用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称为“三阶段设计”。设计概算是指工程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包括技术设计),根据设计意图,通过编制工程概算文件(修正概算文件)预先测算和确定的工程造价。概算造价较估算造价准确性有所提高,但他受估算造价的控制。概算造价的层次性十分明显,分建设项目概算总造价、各个单项工程概算综合造价、各单位工程概算造价。当设计采用三阶段设计时,技术设计阶段要对初步设计概算进行修正调整,修正概算造价比概算造价精确,但受概算造价控制。
二、 加强项目人员的管理
1、 加强项目班子的稳定性:万丈高楼平地起,稳定而又团结合作的项目班子对项目产生效益来说是基础,是前提、是保证。
2、 加强对项目预算人员的重视:经验表明,一个配备专职预算员的项目和一个没有预算员或兼职预算员的项目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好多没有预算员的项目在项目竣工后,与结算有关的资料不是丢了,就是不全了或是忘了办理等等。总之,对后续结算工作造成了很大不利因素。应该说,至少对于500 万元以上的项目都应该配备专职的预算人员。
3、 加强项目班子人员的责任心:工作的责任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工作中都重要。特别是对预结算工作,项目的技术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安装工程专业较多这个特点,只有施工现场的专业技术员才能清楚全面地反映出现场的真实情况,只要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现场的技术联络,经济签证,工作做扎实了,该算的就能算回来,该降低的成本就降低了。如何加强责任心,一要靠项目人员自身的素质修养;二要靠公司的一些奖励措施;三各项奖惩制度要真正落实下去。
三、掌握要素价格市场动态
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设备与材料品种多、价格不一,购置设备材料的费用在造价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材料、人工费占总价的比例一般为60%~80%。因此价格在市场中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投资,也是合同风险中相当重要的因素,建设单位应重点注意其动态变化而带来的风险。要求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对设备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和价格做到心中有数。在工程造价编制时必须及时了解市场价格,预测其变化趋势,使造价准确合理,减少风险的潜在因素。在实施中更应密切关注,搞好动态分析,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材料订货,确定合理要素价格,减少风险。因此,在资料收集方面,工程造价人员应对具体工程的造价指标进行预测分析、对合同中工期、质量、造价三要素的控制要求及相应违约责任要做到心中有数,为合同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四、加强审核力度,力求准确
概预算编制有时时间紧、任务急、工程繁杂,难免多算、漏算、重复计算,这就要加强审核力度,提高概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1审核工程量、审核采用的定额单价、指标是否合适(1)根据设计图纸、设计说明、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审核工程量。(2)定额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它的形式、内容、人材机消耗量都经科学方法统计而得,故定额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审核采用的定额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内容是否满足施工方法要求,审核套用定额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实际。(3)定额包含内容是否与设计相符。如定额含筋率、混凝土标号等。(4)补充定额是否符合要求,计算是否正确
2审核设备、材料价格对设备、材料价格、运杂费进行审核,设备、材料价格是否包括运杂费,运输方法、措施是否符合实际,做到既要满足工程要求,又要努力降低费用。目前设计概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
1、概算编制应严格执行国家的建设方针和经济政策,但目前仍有一些设计院没有采用相关建筑工程概算定额,编制的概算很不规范,没有按相关工程造价编制与审核的规定进行概算编制。单位工程概算表、单项工程综合概算表、总概算表这三级概算表,相互混编分不清。有些项目只做了静态投资,没有计算动态投资,对项目的投资计划、资金筹措与运用、建设资金的借贷利息均无考虑。
2.设计概算要完整、正确地反映设计内容,要认真了解设计意图,根据设计文件、图纸准确计算工程量,避免重算和漏算。设计修改后,要及时修改概算。但目前编制的概算离要求的差距较大,初步设计有些内容深度不够,概算中只能估算,甚至于对概算编制工作不够重视。如初步设计经审查后,涉及初步设计内容的修改,一般设计院把初步设计提出的问题留到施工图设计时来解决,造成初步设计概算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再加上编制人员对工程概算定额不够熟悉,定额套用、换算存在一定差错,也不能按计算规则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冒高、漏算比较多,造成单位工程概算造价的不准确。
3.只有坚持结合拟建工程的实际,反映工程所在地当时的价格水平,在影响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定额、指标、费率和价格等各项编制依据,才能提高设计概算的准确性。目前编制的概算常在取费、材料调差上出现差错,甚至于商品砼不知怎样调差,造成设计概算不能正确的反映施工条件和实际价格。
结束语:
工程造价对从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造价人员既要掌握工程概预算的专业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又要对设计、设备材料采购、现场工艺、工程整体结构、投资分析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工程造价工作是一项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项目繁多,要求非常细致的工作。就是对概预算非常熟悉的人员,也难免有一些疏漏和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加上现在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必须要不断学习才能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要关心概预算造价人才的培养,为造价人员的深造和提高搭建平台,以有利于我国各类工程的有利建设,实现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耿明岩.怎样才能做好工程项目的预结算管理工作. 《民营科技》 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