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外贸易的风险

对外贸易的风险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6 15:47: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外贸易的风险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对外贸易的风险

篇(1)

关键词:对外贸易;货运;风险管理

众所周知,货运是一项重要的国际贸易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货运业取得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对外贸易运输事业的重要力量。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利润与风险同在,随着行业的深入发展,行业所处的生存环境和面对的事务越来越复杂,进而滋生出各种风险。如何应对风险,是整个货运行业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货代企业业务操作中的风险问题及其成因

从实务操作的历史经验来看,货代企业遇到的风险有货代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也有委托人和承运人造成的。

(一)从货代企业自身来看

1.身份界定不清造成风险。实务中货运人的身份常常在“人”和“无船承运人”之间错乱。货运人一方面以“人”的身份为货主办理运输手续,比如为货主企业办理报关、投保、报验等手续,另一方面又毫无原则地签发提单,将自己定位于承运人身份,即货运人充当了“无船承运人”的角色,由此必然要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和损失承担责任。也许这是货代企业为了商业竞争的需要而不得已拓展的额外服务,但从法律上讲,这种身份的错乱带来的法律后果可能是货代企业无法承受的。货代企业因此赚取的利润与因货损而承担的赔偿责任相差悬殊,一旦因为身份错置问题而必须承担运输中货损、延迟等责任时,其付出的赔偿代价将远远超过其承受能力。现实中,很多货代企业就因为身份错置问题,在承担巨额损失赔偿责任后陷入发展困境,甚至一蹶不振。2.超越权限造成风险。在业务实践中,货代企业常常出于业务需要,进行一些超越权限的应急操作,如帮助托运人代垫运费、将提单直接转交收货人。这些操作都超越了“”的常规服务范畴。如果出现问题,无论托运人是否知晓,只要托运人坚持否认,则货代企业必然面临法律上的认定责任,比如代垫运费问题。货代企业常出于竞争的需要,提供“代垫运费”服务。这对资金紧张的企业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但其带来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代垫的运费随时可能无法回收。需要“代垫运费”的托运人往往是资金紧张的企业,存在因为经营困难无法偿付货代企业已垫付运费的可能。有些被代垫运费的企业在开始阶段会积极偿付,后期却会或由于财务困难或由于资信缺乏作出逃费的恶劣行径。货代企业试图通过法律手段追回自己的垫款时,常会因为缺乏足够的事实材料证明,或者未得到授权形成事实上的“越权”,致使垫款的受偿存在极大的法律不确定性,蒙受巨大的损失。3.员工缺乏职业操守造成风险。货运企业还常常因为企业员工的忠诚度和职业操守等问题面临巨大风险。企业的具体业务是通过员工开展的。现实中,常常会有担任重要任务(如领提单、拿支票)的员工离职,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离职后冒充企业在职员工骗取提单和支票等重要票证。另外,在职的员工有时也会利用企业资源揽“私活”,不仅造成企业资源流失,损害企业利益,同时也损害了企业的对外形象,严重影响了业务的发展。4.业务操作不规范造成风险。业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不少货代企业却对具体的业务操作缺乏规范和标准,培训跟进不足,致使员工对相关业务的处理较为粗糙,对业务的有效开展造成了阻碍,出现问题难以追查。企业在未来可能产生的纠纷中,会因缺乏足够的佐证材料而陷于被动局面。比如未就往来函件、票据、单证等制定严格的规范交接手续,忽视单据交付时的签收;也没有建立起归档程序,将必要的资料归档备查,导致日后需要时无法提供清楚无误的必要材料。某些货代业务有涉外需要,各方的操作人员在往来函件中多用英文名,不写真名,影响了法律上对函件归属的判断以及证据的效力。

(二)从委托人来看

在外贸实务中,货代企业还会常常面临委托人的欺诈风险。比如委托人会虚报、假报进出口货物的品名以及数量,尤其是在集装箱运输方式下,因货物不便查验,对内装货物进行虚报、漏报等现象更为严重,无形中给货代企业造成了一定风险。货物在进出海关时,海关一旦发现货物数量和种类等与申报不符,就会对货代企业进行处罚。另外在集装箱运输方式下,有的货主也会利用不便开箱查验的机会,故意以低价值货物申报高价值货物,或者伪造发票、信用证、合同等骗取无单放货,继而凭正本提单向货代企业索赔,致使货代企业蒙受无端损失。

(三)从承运人来看

承运人是承担货物运输的直接责任人,对货物负有保管、安全运输等义务。运输实践中,货物发生毁损、灭失或者延迟等现象时有发生,本该由承运人承担的责任却常常转由货运人承担。托运人在向承运人索赔无果或者承运人不能负担巨额损害赔偿责任时,常常以货代企业选择承运人不当为由将赔偿责任转移至货代企业。货代企业会因此蒙受损失,甚至陷于无休无止的纷扰之中。

二、货代企业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货代企业在实务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只有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形成强有力的执行制度,全方位做好防范措施,才能将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

(一)充分重视合同的内容约定

合同是货代企业与委托人之间建立业务关系的基石。合同内容应力求明确、具体、全面,以便未来发生纠纷时可以明确划分责任。对货代企业而言,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发展业务关系的关键,应时刻注意在合同中回避承担“承运人责任”的意思表示,自始至终强调自己的“人”角色定位。

(二)坚守业务权限和责任原则

众所周知,提单是海上货物运输中最重要的一种单据,它不仅是货物提取的凭证,也是运输合同的证明。提单的签发确定了双方的法律责任。实务中,货运人深入参与到提单的签发事务中。有时货运人超越了“人”权限,签发自己的提单,这就确定了货运人必须承担承运人责任,由此可能会使货运人承担远超收益的赔偿责任,甚至远超自己的承受能力。我国相关条例对货运人能否签发自己的提单也作了相关权限规定,比如必须向交通主管部门申请登记,缴纳保证金,取得“无船承运人”资格后才可以签发自己的提单,否则会因违反规定而遭受处罚。建议货代企业在签发提单时坚持自己的“人”身份定位,并签订和认真保存其与承运人之间的签单协议,以确保在可能发生的纠纷中有案可稽。在“代垫运费”问题上,首先应尽量不垫付运费。在货主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货代企业为了争取业务可能迫不得已提供此项服务,在与货主签署委托合同时应约定逾期支付或返还所垫付运费的违约责任,以约束货主行为。要注重与委托企业沟通时形成的相关佐证材料的保存,以确保未来可能的纠纷涉及诉讼时有据可查。

(三)建立员工严格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忠诚度是一项宝贵财富。若企业当中有为数不少的员工对企业缺乏足够的忠诚度,势必会对企业经营造成一定的冲击。为了避免因为员工的不忠诚而对企业造成的风险,企业可以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约定保密条款,并对员工进行竞业限制。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保密管理机制的建立,注重对员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注重各部门与各环节的沟通与协调,以制度提升实务操作质量。

(四)形成业务规范操作机制

货代企业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意识,对于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所有操作,必须建立操作规范。比如对相关单据的收存,一定要有复印件备份,且做到复印件和原件等材料分开归档;对于取件签收问题,务必落真名或盖章签收;对于因为员工个人业务素质问题可能导致的单据缮制错误、货物保存不当等,同样需要注重平时对员工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提升业务操作水平,以免遭受无谓损失。

(五)严格审查承运人的资格

为了避免承运人给自己带来的风险,货代企业在选择承运人时应注重对其资格的严格审查,确保货物运输的高质完成。我国相关条例对无船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资格的取得都规定了具体的要件,并设定了相应的程序,比如对无船承运人,符合规定要求的会颁发《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登记证》。货代企业在选择承运人时,应事先要求对方出示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关许可证书,对其承运人资质进行认真调查,务必选出具有合法资质的承运人,确保运输事宜安全、高效开展。

(六)作好客户资信的甄别

为了避免由于委托企业的欺诈行为给自己带来的风险,货代企业在接受货主委托时,应认真作好对委托企业信用和其他情况的调查。要建立完善、客观的资信等级划分方法,根据掌握的数据对客户的资信进行正确的等级划分,注重与等级较高的客户发展业务关系,时刻提高警惕性,切实保护自身的权益不受损害。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 对外贸易融资 国际贸易融资工具 风险控制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稳步进行,我国加入WTO以及与一些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发展至今,很多的外国企业都进入了我国的市场,我们国家的市场已经和国际市场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从而使得我国的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融资难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融资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涉及到对外贸易的中小企业不但要面临着企业本身实力不强、可以流动的资金比较少、没有足够的抵押担保等情况之外,还要考虑到一些国际政治问题、经济上容易出现的风险、外汇管制、汇率容易出现的风险以及出口退税率下调等方面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过程中地位相对弱势

首先,根据我们国家的相关规定,我国外贸公司的注册资金必须达到50万元人民币以上才能得到进出口的资格,同时我们国家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进出口额度也才勉强达到平均几十万美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注册资金和进出口额度方面是非常弱势的。其次,我国的大多数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都是劳动相对密集型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最后,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在业务方面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国际汇率变化等方面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导致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无法保证自身的稳定发展的因素,同时也就使得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很难获得银行方面的融资。

上述这些问题都会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方面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再加上近些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就更加加剧了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难度。由于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面对以上这些问题无法保证足够的信用度,同时又没有足够的抵押资产,这就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融资越来越难,融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二)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对于风险的控制力比较薄弱

由于对外贸易融资涉及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问题,所以在风险性上就会更加的高,会涉及到贸易术语的选择和使用等相关问题,贸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问题,银行以及相关的进出口企业融资的信誉问题。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拥有内部信用监管系统,这也就侧面的表现出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融资信誉风险是非常高的事实。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不注重内部信用的结果就是会产生很多的欠款情况,再加上国际上的一些政治经济风险和外汇、汇率风险等方面的综合因素,最终导致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于风险的控制和融资都难上艰难。

(三)我国中小企业对于贸易融资的相关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

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由于自身的实力问题导致相关的从业人员业务能力都不是非常专业,无法和银行方面实现有效的沟通,这就会影响到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银行对外贸易融资产品没有足够的了解,在银行对外贸易融资产品进行更新的时候,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也无法得到相关的信息,从而无法获得适合自身的相关对外贸易融资产品。当然这其中也有银行对于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不重视的因素在里面,下面我们通过图标来看一下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的被拒绝情况,如下图:

图1 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申请情况统计

从图1.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向银行进行融资被拒绝的比例非常高,接近三分之二,再加上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与银行没有足够的沟通,最终导致了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融资方面出现难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

随着我们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型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可以给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服务。这样在一方面满足了外贸融资的相关需求,另一方面,这些新型的金融机构也同时具有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廉,效益相对更高效的优势,可以提高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融资成功的机会。

在我们国家,很多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由于资金匮乏,各个方面的知识也够不充足,因此如何选择对外贸易的融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是非常有利于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进行长期稳固的发展的。中小对外贸易的企业在选择使用对外贸易融资的方法时应当先要注意性价比的问题和风险指标的相关问题。要优先选择成本比较低、风险比较分散、贸易方式与融资互相结合、交易过程都非常适合对外贸易融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然后与专业的对外贸易融资工具一起使用,加强与供应链融资业务和结构性国际贸易融资这方面的问题的关注,这样一来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对于企业内部的出口风险进行控制

国内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的活动中应该逐步的培养自身的融资风险意识,把对外贸易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风险都进行研究和总结,从而能够在融资的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不同种类的结算方式来规避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所以,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应该把规避风险的具体细节归纳到自身的企业日常管理当中,在企业内部进行财务核算的时候,把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成本也核算到其中,把其具体的做成一种指标,同时也要对收受账款时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对相关客户的融资信用情况也要进行仔细的调查和研究管理。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相关政策方面的金融工具,但是在我们国家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类政策相关方面的金融工具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非常的少见。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在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没有条件对国际上的客户进行融资信用调查或者没有足够的成本进行调查的时候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国外客户资信不够或者银行资信不够而引发的经济损失。如果中小对外贸易企业能够有效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种金融工具来应对收受海外账款时所面对的风险,那么中小企业就能够有效的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及扩展自身的贸易规模,也从另一方面提升了对外贸易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为获得贸易融资铺平了道路。

另外,国际保险理赔这项服务也可以为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贸易融资、账务相关方面的管理提供很大的帮助。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出口贸易融资方法叫做“福费廷”,中小对外贸易企业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履行合同的前提下更加简单的获得融资,同时能够有效的抵抗外汇方面、银行方面、商业方面的风险以及政治风险。所以说,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在使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种金融工具搭配上上述的这种融资方法就可以从根本上来规避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所面临的国外信用风险。

(三)对于外贸融资方面的相关人才进行培养

我国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对于对外贸易融资进行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就会发现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外贸易融资是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来操作的,这种人才必须具有非常广泛的知识储备以及非常专业的相关方面操作素质,目前我们国家的中小外贸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不是很高,从下列图标可以看出:

图2 中小外贸企业的从业人员学历情况

所以想要把对外贸易融资发展的更好更专业,就要加强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把一些国际上通用的贸易方面的法律知识尽可能详细的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要让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国际上经常使用法律知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要帮助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银行方面的相关金融融资产品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使得相关的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和银行进行沟通,随时的对于新的融资产品有一个良好的掌握。最后要在对外贸易融资的过程中注意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掌握国际上的最新相关信息,针对随时变化的国际贸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有效方案。

(四)建立企业的商业信誉

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向融资方和担保方证明自身对于账款的偿还能力。而成功的融资是建立在具有偿还账款的能力之上的。所以我国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就应该在企业的管理中设立相关的系统用来提升自身的信誉度。为此,中小对外贸易企业就要从本身出发,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对企业的具体任务进行相关参与,与此同时要不断的对银行方面新的融资方式进行掌握和了解,提高企业的还款能力。

我们国家大多数的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在资金链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要在私立的信贷机构进行借款,但这种信贷机构要求的利息又非常的高。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资金链断裂后,就四处举借民间信贷,但是高额的利息往往让企业陷入恶性循环。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病急乱投医”心理,需要较长的时间逐步改变这种心理,要在适应社会平均利润的基础上来慢慢的进行,不能操之过急。

三、结束语

我国中小型企业对外贸易融资问题必须通过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政府为有潜力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担保融资的基金,提高企业的资信度。商业银行方面也可以给更多具备创新、具备发展前景的企业降低信贷的门槛。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学会应用国际贸易融资工具,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通过对外贸易的实践,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提高企业资信。

所以上述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要得到重视,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虽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是我们相信有挑战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这些问题在逐步解决之后,相信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一定能够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于向岐.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J].中国经贸,2011,(18):10-10.

[2]马焕卿,王虎平.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分析[J].邢台学院学报,2012,27(1):130-131.

[3]蔡粤屏.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07,(8):140-142.

[4]高瞻.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策略与风险控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

[5]赵晓丹.我国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现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6]钟俊.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J].经济导刊,2012,(5):32-33.

[7]应若飞.外向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难点[J].浙江金融,2004,(8):35-36.

篇(3)

【关键词】对外贸易企业 创新发展 模式 对策建议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外贸企业面临的竞争不断加剧,我国外贸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但其整体的竞争力提升较慢,主要是由于其缺乏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对我国外贸企业近些年来的发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创新发展模式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抵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对现代信息科技的应用程度不高、缺乏自主知识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因此,必须要树立全球化发展的目标,审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完善的、针对性的措施全面实现我国外贸企业的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外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长期发展。

二、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抵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随着全球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国的贸易联系进一步加钱,企业的外贸风险也不断加剧,而缺乏抵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成为当前阻碍我国外贸企业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其对市场风险的分析不足,外贸企业随时会面临汇率动、利率变动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带来的风险,其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能力有限,缺乏风险预警的意识,其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会埋下风险隐患。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部分外贸企业的规模较小、盈利能力有限,主要依赖于国际订单进行生产和销售,因此其在国际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加之不注重提升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因此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对现代信息科技的应用程度不高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其对外贸企业发展的影响不断加大,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外贸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缺乏对高新技术的应用,因此其整体的发展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其一,很多外贸企业只是进行简单的生产和销售工作,其对互联网+等认识不足,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团队,对其应用能力掌握不足,因此在整个外贸中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因此其发展模式的创新也处于被动。其二,由于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不断发展,很多外贸企业难以借助单方面的力量紧跟科技的变化,其在资源、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科技带动创新发展模式难以在短期内顺利实现,其经历的周期较长。

(三)缺乏自主知识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品牌成为企业创新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新发展模式的基础。而大部分外贸企业在自主品牌建设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我国很多中小型的外贸企业只是挂牌生产,没有自主品牌,其自主创新的能力有限,相关的保障机制不健全,比如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开发存在欠缺等,使其没有动力进行自主知识品牌的开发和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强有力的品牌支撑和核心技术,使得很多外贸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使其创新发展模式显得十分艰难,因此难以提升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创新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抵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众所周知,全球市场的一体化发展也提升了风险隐患,提升抵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是任何外贸企业在创新发展模式过程中所必需的能力,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关键。一方面,我国外贸企业在进行发展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广泛收集全球行业内的相关历史数据,对其进行筛选、分析和研究,以此提升其对未来市场变动的预测能力,时刻注意利率变动、汇率变动、金融风险等可能带来的风险,为自身的贸易创新发展模式设立预警机制。另一方面,在设立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要通过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人才、制定风险防范机制、严格落实风险应对措施等来全面增强外贸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以此为我国外贸企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奠定基础,降低各项风险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其能够顺利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

(二)强化对现代信息科技的应用程度

现代化信息科技的发展对全球外贸发展格局的冲击不断增强,在互联网贸易发展背景下,传统的贸易企业要想得以生存和发展尤其是要创新发展模式,必须要全面强化对现代信息科技的应用程度。一方面,外贸企业必须要在科技创新和应用方面紧跟全球步伐,以战略性的眼光来规划其对现代科技的应用能力,比如在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都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来提升效率,以此提升实现创新发展模式,避免被全球贸易发展所淘汰,使其能够更好地顺应全球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外贸企业要强化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创新性人才、制定应用科技信息的规划等措施来全面提升其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应用能力,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借助现代信息科技来创新发展模式。

(三)以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强化自主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外贸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发展的基础,也是创新发展模式的必要措施。其一,外贸企业要通过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品牌发展之路,根据所处行业的发展动态和自身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消化和吸收,以此实现全面的品牌创新,形成自主知识品牌,实现以品牌促发展的模式,尽快实现对发展模式的创新。其二,外贸企业要充分重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发展过程中要通过进行产品技术创新、营销能力创新、客户管理模式创新、内部管理创新等各项措施来全面提升我国外贸企业的整体发展实力,使其在进行发展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具有充分的保障,缩短发展模式创新的周期,最大程度上降低发展模式创新的成本。

四、总结

对外贸易的发展决定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企业还缺乏创新性的发展模式,整体发展相对落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从本文的研究来看,必须要从增强其抵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对现代信息科技的应用程度、以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出发,创新外贸企业的发展模式,以此全面提升我国外贸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我国经济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任庆.电子商务发展对外贸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论,2016(23).

篇(4)

关键词:金融危机;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策略

当前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世界商品市场正处于急速缩水的状态,加之世界外贸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让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更加艰难的形势。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让竞争趋于激烈化。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不足之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企业创新机制不够健全、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都会让企业面临更为艰巨的生存压力。就企业面对的市场而言,我国企业目前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集中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于一些南美、东南亚等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开发力度和投入力度都不够,这也是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生存的方向所在。企业发展策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这企业的未来,本文从国内市场需求的刺激为基点就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发展问题进行一些建议。

一、对外贸易的国际经济形势

1.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国际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面临的问题,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入会带来这样一个局面,为维持企业的生存,许多外贸企业为减少市场需求带来的不足,在企业产品价格方面都会出现一个调整,低价的出现就会让整个产品行业出现整体价格下调的趋势,这也就让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在同类型同质量的产品上不得不调整价格。进一步出现的结果就是企业的利润减少,利润减少就会刺激企业生产更多产品来提高销售量,这与市场需求量并不相符,从而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价值链还处于低层次阶段,这让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条件变得比较容易复制,与依赖品牌优势的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特殊资源,市场地位也无法保持其优势性。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印度、越南、墨西哥等也具有的低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让我国对外贸易企业面临着被替代的危险。

2.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增大

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纷纷呈现抬头趋势,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也逐渐加剧。据相关数据显示,09年我国在国际上两反一保案件超过一百件,这是国际贸易摩擦多样化复杂化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的严峻性。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贸易保护手段的合法性与隐蔽性上都下了不少功夫,在绿色壁垒、环境保护、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等多方面都进行了更具战略性和隐蔽性的改进。许多国际和地区都出台了有利于本国的扶持政策,这让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化工、服装、钢铁机电行业受到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比较严重,前段时间美国出台的征收三年反倾销税政策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导火索。除此之外,我国进几年服装和机电行业遭遇的反倾销案件也逐年增加。所有的形势都表明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在增大

3.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汇率风险加大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各国汇率区间加大,对外贸易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汇率风险。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焦点。05年到08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对外贸易企业大多是外向型企业,即使外汇风险加大,但仍需持有外币,这常常涉及到外汇兑换的问题,对于外贸企业慎重选择外汇结算币种是一个应对外汇风险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就要求人民币的汇率要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同时还应有浮动调节。汇率背景的复杂性让企业在汇率方面的风险加大,这也是外贸企业汇率风险能力控制和财务能力管理的一项重要挑战。

二、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

1.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难

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政府经济政策惠及较少的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顿。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大都面临着倒闭或停产的危险。08年的金融风暴造成我国将近40%的中小企业倒闭。例外42%的中小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据此总结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有如下问题:首先是贸易融资方式过于单一,融资对象过于集中现代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但大都趋向更高,更复杂的方式。在实际的运作中,很多企业开始逐渐尝试新的融资方式,但传统的融资方式依然占据主要部分。这就出现了融资与信用证结算相互融合的方式。它呈现的特点是功能方面比较单一,品种也相对较少。另外在银行方面,各家银行业务依然以基本形式为主,福费和保理等复杂业务为辅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生存困难很多中小企业都存在着一定的内部管理问题,技术水平不高、缺乏人才等也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除了这些问题外,融资途径的艰难及外部资金的不足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存在着资金缺口问题。资金缺口的产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短期内会直接影响其运作。长期内就对企业在扩大规模、技术和增加设备方面产生制约。

2.原材料涨价导致的生产成本上升

篇(5)

2012年4月份,人民币汇率从单边升值到双边波动特征越来越显著,相对的我国外贸企业也面临越来越高的汇率风险,在现阶段以及可以预期的将来一定时期内,汇率风险规避将是国内外贸企业的必做功课,本文阐述了汇率风险规避必要性。

【关键词】 外贸企业 汇率风险 原因

1. 重启汇改之后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

在2010年6月19日重启汇率机制改革,央行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人民币重拾升值态势,并且汇率弹性增强,外汇市场中每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明显,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年报2010》统计,2010年6月21日至12月31日,中间价隔日最大波幅为295个基点,日间最大波幅(最高价-最低价)日均113个基点,交易价对中间价的最大波幅日均为0.16%,78个交易日中间价升值,53个交易日隔日贬值,1个交易日与上日持平, 2011年11月30日至12月15日更出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12个交易日触及日间交易区间下限跌停。

国务院总理和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不同场合阐述人民币汇率已达均衡状态,完善汇率形式机制将着重于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2012年5月中美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表明“中方继续致力于推进汇率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美方欢迎中方发表声明,扩大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格的浮动区间,以推进上述目标”。在维持均衡汇率基础上,扩大人民币浮动区间增强汇率弹性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央行对汇率的直接干预将不断减少,由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不可避免。观察当今主要国际货币的历史也会发现巨大且多元的市场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伴随着货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市场价格波动会更频繁。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仍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也必然反映在由市场决定的人民币汇率变化上,中外经济体经济实力的对比动态变化会通过市场反映到货币的交易价格中。

2. 我国外贸企业面临汇率风险的原因

在2005年7月我国进行汇改之前,人民币单一盯住美元,人民币汇率长期基本维持在8.27,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结算中因90%采用美元计价并结算(陈雨露,2005),因此基本无汇率风险,但是汇改之后,我国外贸企业所面对的汇率风险或称为外汇风险主要是因汇率变化造成的未来收入或支出的不确定性即通常的交易结算风险则大为增加。除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显著的汇率风险之外,外汇市场中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的扩大(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格浮动幅度2007年5月21日从0.3%调整到0.5%,2012年4月6日又调整到1%,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港元、英镑等非美元的交易浮动幅度2005年9月23日从1.5%调整到3%;人民币对卢布和人民币对林吉特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为5%)也会增加我国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甚至是将来一段时间中主要面对的汇率风险表现。

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不断推进尤其是跨境结算的发展,再加上我国外汇市场衍生品种的增加,使很多人认为我国外贸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大大降低,但情况并没有想象中乐观。

2.1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决定着计价结算币种结构并未出现“质”的变化

对外贸易中商品计价和结算币种的选择决定汇率风险的初次分配,如果采用某一方本币作为计价并结算货币,则本币一方将不会面临汇率风险,是否采用一方的本币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人民币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虽然我国从2002年开始在不断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但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或叫“早期阶段”,仍不是一种世界货币(SWIFT WHITE PAPER,2011),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计价结算功能仍有限。当前,人民币在世界前20大结算货币的地位基本在第16、17位左右,2012年4月人民币位于第16位,份额仅占0.35%(SWIFT RMB Tracker,2011,2012),远低于当今的主要国际货币的份额。一种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反映了世界其他各国对其的接受程度的高低,而这就影响到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是否能采用本币计价结算的前提,很难想象在本币未被其他国家所广泛接受成为世界货币的情况下,贸易对手(无论出口商还是进口商)会接受在国际贸易中采用这种货币计价结算。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仅为0.41%,而欧元和美元的国际化指数分别为35%和54%(金立群,2012)。据SWIFT统计报告,2011年6月份,我国98%的进出口不是采用人民币结算,而近80%是采用美元结算,美国90%的进出口贸易采用美元结算,日本70%的进出口采用日元。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中人民币结算份额超过7%,201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08万亿元(同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是36420.6亿美元,按美元对人民币1:6.30的价格计算,占比也不到10%)。因此,相比较而言我国对外贸易计价结算币种结构并未出现“质”的变化,因采用外币计价结算带来的汇率风险依然存在与我国绝大多数对外贸易中,我国企业仍需积极规避汇率风险。

2.2对外贸易伙伴结构与人民币结算地区结构失调

人民币结算正被我国越来越多的对外贸易伙伴所接受,但程度不一。2011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美国、东盟、日本、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联邦。其中我国与香港、韩国、东盟(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签订有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我国公布的2011年进出口数据为准,这些经济体与中国的贸易占中国全球贸易的比重在24%左右,欧盟、美国和日本占37%。现阶段人民币结算主要还是集中于周边地区,其中80%左右是在香港,欧洲全部结算中只有6.7%使用人民币(2011年欧盟占我国贸易比重为15.57%),澳大利亚为1.9%(2011年占我国贸易比重为3.2%),日本为2.1%(2011年占我国贸易比重为9.41%),台湾为11.4%(2011年占我国贸易比重为4.39%),而美国则可忽略不计(SWIFT RMB Tracker,2012)。同时即使有双边货币互换,在对外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也存在种种问题,例如,在韩国,人民币几乎不能用于贸易结算,并且这种情况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路透社,2009)。

上述事实表明使用人民币结算的经济体与我国对外贸易伙伴结构明显失调,其后果必然是在对外贸易中,我国企业仍主要使用外币进行计价结算,汇率风险则不可避免。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样的观点,汇丰银行在2011年对全球21个市场6000多家贸易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新兴市场东南亚地区受访企业的16%计划使用人民币,澳洲当地贸易商未来半年中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为6%,香港、澳门和内地的比例为45%,但是美元仍占据主导地位,90%内地企业仍计划用美元进行跨境贸易结算,新兴市场是人民币使用的主导力量,而北美等成熟市场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仍不高。

2.3对外贸易方式中的币种错配

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方式的一大特点是加工贸易方式在对外贸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据2011年我国进出口数据计算,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比重为44%,加工贸易进口占总进口比重为27%,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对外进出口总额的近36%。加工贸易的特点是“两头在外”,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欧盟、香港和日本,进口主要市场是韩国、中国台湾、日本和东盟。人民币接受程度比较高的是我国的进口市场,而接受程度比较低的是我国的出口市场(除香港之外)。进口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出口用美元计价结算,仍存在币种错配,我国对外加工贸易企业的最终利润以人民币核算,仍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为消除这种不确定性,仍需规避汇率风险。

上述三个原因决定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仍面对汇率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还很远,有估计至少10年(戴相龙,2011)或20到30年才能达到国际化目标(陈雨露,2012),我国外贸企业对汇率风险规避的“需求弹性”会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由于我国的“比较优势”短期内仍将维持,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影响到国内企业对外的谈判能力,在汇率风险的初次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这种现状也将继续维持。因此在人民币不断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依然存在,规避汇率风险也将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的必需。

篇(6)

1贸易安全概念解释及《国际贸易法》的缺陷

所谓的贸易安全,国际法意义上指的是当一国的对外贸易面临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冲击时,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和加强国际合作,牢固地控制或占有国内外市场,使本国产品拥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安全的国际贸易状态应该是从贸易体系的各个方面保证本国的经济不受到因别国经济波动而通过两国间的贸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且能够保证趋利避害,在遇到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下,能高效地整合国内的资源,迅速扩大贸易份额,分享到更多的国际市场的利益,从而为本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外生存环境。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贸易安全已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贸易安全日益受到各国关注。影响国家贸易安全的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国际市场参与度,也可理解为对外依存度,依存高或参与结构不合理等都会置于高风险环境中;二是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关系总体稳定,贸易安全风险相对较低;三是国家的贸易政策。正确的、连续性强的贸易政策有助于为对外贸易营造良好的支持环境,从而降低不必要的风险。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国际贸易法》也不例外《。国际贸易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权威性。在平衡国际金融关系和国家间的贸易争端方面,国际贸易法的中立性和权威性作用便体现出来,它既能使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得到有效协调,又能很大程度上遏制发达国家借助“天然”的主导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合法”的惩罚,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然而《,国际贸易法》由于面向的主体极为宽泛,适用的成员国的复杂性、特殊性极为明显,这些因素使国际贸易法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国际贸易法覆盖面广,涉及很多成员国,各国在社会经济和法律政策方面存在很多不同,所以不可能完全做到综合考虑各国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国际贸易法的制定;另一方面,国际贸易法在执行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存在。贸易壁垒还没能完全消除,资产利益无法做到较为均衡的分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法》面临的缺陷和局限性使得国家间的贸易安全风险始终存在,且风险不断滋生和变换,但在目前的经济格局和修改完善《国际贸易法》的困难局面下,惟有充分吃透现有的法律条款来应对贸易壁垒造成的安全风险问题,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方向。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面临的对外贸易安全不利因素

2.1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深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大幅上升,并且呈现出与国际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出口贸易依存度持续高于进口贸易依存度以及与世界经济增长同步的显著特征。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幅上升甚至已经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出口贸易依存度明显高于美国、日本、等其他经济大国。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在“十一五”时期平均高达65%,按照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现状来看仍有上升的趋势,而“十五”末我国外贸中初级产品的比重虽下降到6.4%左右,但工业制成品大多数是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少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中高技术及其原料进口的比重不低,很多关键技术都依赖进口。在关键产业的进出口方面,高技术产品的进口依赖度高,机械设备特别是高技术设备50%以上依靠进口,民航飞机完全依靠进口,微电脑核心部分基本依赖进口。外贸依存度过高使我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国外市场。尤其是我国外贸出口主要建立在粗放型数量扩张基础上,顺差来源国家过于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自身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波动、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波动的风险以及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情况变化等都对我国的贸易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2频繁的贸易壁垒近年来,我国的主要出口国美国和欧盟基于国内就业形势的疲软和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萎靡不振原因,纷纷把矛头指向中国,采取各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来限制从中国进口商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尤其在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着滥用的现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额,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初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巨大障碍。

3利用《国际贸易法》维护贸易安全的策略

维持国际贸易顺利、健康地进行是国际贸易法的根本宗旨和现实中的主要作用。其不仅具有国际贸易关系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可以起到规范国际贸易市场的作用。此外,国际贸易法还具有约束贸易双方使其行为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作用,国际贸记得这些作用通过对国际贸易争端进行调解和仲裁来实现。我国加入WTO已整整10年,在WTO营造的有利外贸环境下,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已稳稳跃居世界第二位,且还处于快速上升势头,也可以说我国是经济全球化收益的典范,因此加强而不是自我封闭与国际的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游戏规则和仍然受发达国家掣肘的《国际贸易法》,在积极调整自身内部产业结构,降低对外依存度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国际贸易法》的研究,学会利用《国际贸易法》和WTO规则来维护自身的贸易安全。

3.1准确把握《国际贸易法》的发展动向并认真研习、熟练运用应当充分理解并认真履行WTO规则和对外贸易法的各项基本规程,在此基础上与国际贸易法结合,完善国内相关规定以及法律制度,为加强对国际经济新局势的适应能力而积极进行调整。此外,认真研习涉及对外贸易方面的国际法律,并学会如何运用,避免出现在遭遇壁垒站时无从应对的尴尬局面。如《对外贸易法》《、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暂行规则》《、反补贴条例》《、反垄断法》《、反倾销条例》和《保障措施条例》等,都是法律内容所涉及到的。通过上述法律,以多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保护,为国家贸易的安全进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2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贸易安全机制我国已是世界进出口贸易规模第二位的国家,与世界上绝大对数国家建立的贸易关系,因此我们应利用自身的国际贸易地位主动参与国际贸易安全方面的机制制定,有助于维护提升自身和发展中国家的在国际贸易中的权益和发言权。参与制定一套同WTO经贸协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于贸易、投资、市场、竞争等经济行为的政策体系,从而规范国际贸易活动行为,保持国际贸易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中有关优惠条款的,并通过立法形式将其确定下来;还必须加强对政策中的保护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理解和恰当运用,把竞争维持在我国企业有能力应对的范围内,保障国内企业的顺利健康发展以及我国对外贸易正常运行。

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拖欠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出现的经济纠纷也有所增加。其中国际贸易拖欠,即在对外贸易中应收款不能及时安全收回,大量外汇滞留损失在外,成为困扰我国众多外贸企业的一大难题。而且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一难题造成的损失也在扩大。支付结算是进出口贸易业务链上最关键的一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结算工具日渐增多,这给贸易双方带来了周转与交易的便利,但由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其中也潜伏了风险。以托收方式为例,若买方违约,拒绝赎单,卖方便无法收回货款。

一、造成我国出口货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从国外统计数据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造成我国出口货款被外方拖欠的原因:

1.从国际贸易拖欠案起因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的直接起因以恶意欺诈为主。具体结构为:有意欺诈的拖欠款占60%;产品质量、数量或交货期有争议的占25%;属于我方外贸企业交易严重失当及管理失误的占15%;交易人员私下默契台底交易占2.5%;其他性质占2.5%。我国对外贸易的过半货款拖欠是由客户的恶意欺诈引起,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主要是由诸如产品质量或货期等贸易纠纷引起。

2.从国际贸易拖欠案件所涉及的海外公司看:(1)海外华人公司(包括我国港、澳、台公司)占50%;(2)不良外籍公司占20%;(3)纯为货物有争议的公司占20%;(4)驻外机构占5%;(5)其他占5%。

3.从外贸企业性质结构看,我国对外贸易客户信用风险导致的国际拖欠所涉及的企业以国内的全资中资企业为主体。具体结构为:80%来自国内的企业,其中的50%为国有外贸企业,30%为私营外贸企业;另外20%来自三资企业。

4.从客户新旧特征看,过半数的国际货款拖欠由老客户造成。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国际货款拖欠主要由资信不良的新客户造成。

二、外贸业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人们经过对几十起不同类型国际贸易拖欠案件进行调查,发现在外贸业务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不重视对外商资信调查。资信调查是我国外贸公司对外成交不应缺少的一个环节,外商资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外贸公司能否严格履行合同,安全收汇、收货。有些外贸公司在进出口贸易中,对外商既不做资信调查,又轻率采用对出口方具有极大风险的付款方式(D/A、T/T),给国外一些不法商人欺诈行骗造成可乘之机。在对外贸易中,即使多年合作的老客户资信情况和经营状况也并非一成不变。当老客户付款出现异常时,如果缺乏警觉,不及时进行资信调查,了解其目前营运状况,便会丧失避免风险的机会。

2.货物质量有问题,履约不严肃。出口中不按时交货,货物品质、数量、规格与合同不符,导致外方索赔现象时有发生。

3.合同条款有纰漏,业务操作不规范。有些合同货物品质规格不具体,违约责任不明确,支付条款不对等,出现争议难以解决。在信用证条件下的交易中,由于不严格审证,操作不慎,出现单证不符,遭对方拒付货款的不乏其例。

4.不重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对外贸易中“重关系,轻索赔”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宁可国家利益受损失,也不愿或不善于拆诸法律,有的公司选择国外不良讨债公司追款,反受其害。

从上述现象和存在的客观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际贸易拖欠的形成,既有国外原因又有国内原因。就国外原因而言,海外一些不良公司利用我国开放之际,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但相应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外贸公司业务人员与管理者还未完全熟悉国际操作规范,又有急于求成的心态,用人情或小恩小惠等方式,将我外贸公司仅有的一些原始警戒攻破,或在合同条款和操作方法上设下圈套,为今后拖欠制造理由。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企业逾期未收汇属于国外方面诸多原因中,进口商信誉差和我驻外机构有意拖欠约占50%的比重。另外,造成我国外贸企业风险损失的原因除了企业主体信用管理观念的严重缺乏外,来自企业产权制度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成因

具体来说,我国外贸企业客户信用风险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贸公司体制与现代化的国际经贸发展要求不适应。我国外贸公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制,虽经转换经营机制,扩大自,但在经营、企业管理、财务制度等方面没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对业务人员和业务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因此既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又不能妥善解决问题。外贸企业产权不明晰,使得很多国有外贸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盲目赊销;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盲目打价格战。这些行为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效益下降,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就是要在销售收入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相关部门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意识,由于从政府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都比较淡漠,对信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政府对企业缺乏政策引导和有效支持;有的企业虽然感到信用风险管理需要,但苦于所知不多无从下手,且成本较高,在本来利润率不高的情况下不愿为此支付费用,进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干脆漠视不管。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率超过5%,而发达国家企业却只有0.25%至0.5%的水平,国际平均水平也只在1%左右。中国企业出口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一开始并不是对方存心拖欠,而是中国企业自己出现制度和管理失误。

3.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在我国外贸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却常常职责分工不清,不能形成协调与制约机制,容易造成外贸企业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组织货源、品质监督、租船订舱、制单结汇等诸多贸易环节出现决策失误并导致信用损失。外贸企业内部职责不明确已成为企业账款拖欠趋势得不到有效抑制的根本原因。

4.一些公司管理水平低和业务人员素质差是造成国际贸易拖欠的直接原因。近年来,过分强调国际市场开拓,忽略了国际市场的复杂性和对风险的防范;过分强调开拓面和追求成交额,放松了对国际拖欠的管理。对外商进行资信调查在我国外贸公司中没有制度化,业务过程中随意性大,在调查的案件中,我外贸易公司以D/P或D/A成交的占50%,以T/T、银行转账形式成交的占25%。

5.对外贸企业运作中的行为规范管理不严格。有些外贸公司以承包、放权为名,实际是放任自流,致使内外串通、损公肥私、的事件屡禁不止。

6.法律意识淡薄。一些企业负责人和业务人员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处理问题,不敢于、不善于动用法律手段解决对外贸易中的问题。有的公司在明显是外方违约或欺诈,使公司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也不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

7.国有资产自我保护机制不健全。在财务和考绩制度上不能及时反映企业逾期未收汇的状况,对造成损失的直接责任者也无相应的惩治措施。主管部门不了解国际拖欠的问题,因而无法设立预警线,难以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8.信用管理方法落后。目前我国外贸企业业务人员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信用风险防范手段单一,没能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做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销售人员违规经营、违章操作,甚至与客户勾结留下可乘之机。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

由于经营和管理体制上存在缺陷,国际贸易拖欠问题不断发生,被拖欠的企业不愿意将事情暴露,所以问题难及早发现,形成一个逃避监管的死角。如不及早研究和解决国际拖欠问题,必然会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四、避免和解决国际拖欠问题的对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深化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加快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使外贸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得到彻底改善。对此,应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制定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国际拖欠案件的发生,并逐步建立起国际贸易风险的预防、监控、治理机制。

1.提高外贸业务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国际贸易风险的研究,外贸企业要注重业务人员防范国际拖欠能力的培训,对刚刚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和近年来取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尤为重要。外经贸院校也应开设有关课程,同时各进出口商会应对本行业进出口公司提供国际市场开拓与风险管理的咨询服务。

2.建立外贸风险管理的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内部管理和对外商资信调查,是避免发生国际拖欠的主要措施。尤其以D/P、D/A成交的贸易,需要进行严格的评审和有关部门出具的资信调查。从实际经验看,坚持对新客户先资信调查后成交,对老客户定期进行调查或发现疑点及时调查,可使境外拖欠案件下降50%。我国外贸企业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一直是进出口业务风险防范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出口贸易中,我国外贸企业因诈骗而受到的损失是很大的。所以,今后我国要新增设信用管理部门,从规范客户资信管理体系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动态了解客户状况,统一整理分析客户信息资源,评定客户资信类型或等级,并随所掌握信息的变化及时更新评估结果,尽量做到知己知彼。接着要完善客户信用控制体系,对不同资信类型或等级的客户应在预付款、信贷担保、货款拖欠时间等方面予以不同的对待。

3.外贸公司在无法确定交易风险程度的情况下,应向保险公司办理出口信用险;货款逾期三个月,一定要有追索行动。发现对方逾期不付款,如三个月自己追收不回,应积极寻求外部途径解决(包括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国际贸易经验表明,在货款逾期三个月时即进行追索,损失可以减少70%左右;外经贸管理部门应对外贸企业逾期未收汇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加强对国际经贸法律的宣传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问题。从事国际贸易涉及到广泛、复杂的法律,贸易的每一种方式,交易的每一个环节,合同的每一个条款,都是一种法律关系的体现,涉及不同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必须依法办事,严格遵守合同,注重发挥律师的作用,这是被国际贸易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4.我国外贸经营权下放以后初次涉足外贸领域的为数众多的私营企业,可考虑直接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给信用管理咨询公司。与企业自己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相比,实行信用管理委托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具有快速性、专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降低外贸信用风险。我国外贸企业在建立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对外贸易的实践中应该学会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先进做法和手段。

虽然外贸信用风险还将长期存在,但只要我们认真地正视和研究这个问题,就完全可以把货款拖欠的难题解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