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贸易新业态

贸易新业态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6 15:47: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贸易新业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贸易新业态

篇(1)

部举行的第12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专题新闻会上获悉,针对当前外贸形势,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表示,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互补优势没有改变,外贸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加快的趋势没有改变。

张骥说,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下行压力加大。据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全国进出口15.4万亿元,同比下降1.8%。其中,出口8.8万亿元,下降1%;进口6.5万亿元,下降2.9%。

“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虽然保持了回稳向好态势,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容乐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还在增加,面临的困难不是短期的。”张骥表示,我国外贸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口主要受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和产业传统竞争优势弱化影响,进口主要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国内进口需求动力减弱影响,要实现全年外贸回稳向好的目标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张骥强调,中国作为一个体量如此之大的贸易大国,进出口出现波动是正常的,对此应客观理性地看待,要保持定力。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尽管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但未来稳外贸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据地方和企业反映,有的政策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配套不够完善、落实不够协同、执行效果不够理想、有的政策表述过于原则等情况。”张骥指出。

针对上述问题,张骥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加大力度抓好政策落实、抓紧研究加工贸易差异化政策、开展并扩大三种新业态试点等工作,努力实现外贸回稳向好的目标。

篇(2)

【关键词】新经济;技术创新;动能转换

一、我国发展新经济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条件,我国发展新经济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发展新经济是适应新技术革命、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必然要求。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必然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和结构调整,我国面临的调整增多,同时也为新经济的发展带来新契机。首先,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迫切寻求新动力。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减弱,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也普遍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需拉动力减弱,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其次,新一轮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更加重视运用高科技打造核心制造业和服务业。新兴经济体也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另一方面,美国主导推进的TPP和TTIP,针对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金融监管等制定新规则,不仅抬高了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标准,并将改变全球产业链布局,重构国际贸易与投资新规则。技术变革引发全球产业分工与产业链布局调整与重组,我国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竞争压力,若不加快研发能力与技术提升,现有发展模式和生产能力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而向新经济的转型则意味着我国在未来全球分工与竞争中将能够占据主导地位。

旧动能不可持续,新旧“S型增长曲线”急需转化。“S型增长曲线”由加布里埃尔・塔尔德提出,用以描述创新活动的过程,无论这种创新是新技术、新产品或新观念:创新活动在发展初期进展缓慢,进入成长期后呈现加速发展态势,直至成熟期的曲线顶端,之后创新增速减缓、动力缺乏,直至停滞。从我国经济增长态势来看,2016年一季度6.7%的经济增速创下7年新低,这反映了经济仍存在一定下行压力,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触底。由此看来,当前我国旧经济的“S型增长曲线”已从顶端开始进入下滑阶段,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资本回报率下降、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增强、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下,旧生产要素、旧动力、旧增长模式已无法维持经济的高增长,只能带来投资收益递减、产能过剩、技术退步等问题。因此,当传统动能逐渐减弱、旧“S曲线”增长乏力时,就需要一条代表着新技术、新生产要素、新基础设施、新动力、新模式、新制度等一切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新元素”的新“S型增长曲线”,投入新生产要素、利用新技术并改造提升原有技术、巩固原有基础设施并建设新基础设施、优化适应新增长的制度环境等等,一方面力求突破旧“S曲线”的增长瓶颈,使能够通过新技术得到改造提升的旧“S曲线”中的传统技术、传统动能、传统产业等适应经济增长的新要求,焕发新的增长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使其孕育成为新的经济动能,以创新驱动新的“S曲线”来实现“新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我国新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新经济”需要新的统计体系与评价标准。自“新经济”提出后,美国政府、OECD、各国学术界纷纷对其内涵与概念进行探索,但至今仍未形成统一概念标准。而当前不断涌现的新商业模式、非货币交易,以及数字化经济、共享经济等,也都给新经济的核算带来严峻挑战。传统的统计与核算方法难以将这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纳入其中,如互联网约车、餐饮外卖等互联网消费活动,居民个人通过分享车辆、住房等创造的服务,互联网+的相关业态和许多小微企业的数据等都难以被GDP所统计。这将导致对我国整体经济增速的低估,并难以全面反映经济的转型发展。

第二,针对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制度不完善,传统监管模式滞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新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监管制度的配套与创新。在创业创新热潮下,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客观上加大了监管难度,既有监管制度与立法体系难以快速做出反应,滞后于新济的发展,在市场准入、企业运营、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存在监管漏洞。虽然新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但若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机构无法及时补缺,那么市场风险将日益突出。如何强化新经济下的政府监管,做到既能充分包容创新又能确保监管到位,是新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资本快速聚集隐藏新经济“泡沫”风险。“互联网+”稳步推进,“双创”、“众筹”等推动的互联网投资与创业创新迅速发展,由此形成的新经济成分愈加壮大。随着新经济的崛起和新旧动能的加快转换,互联网等新经济行业也成为最受资本追捧的领域。互联网创业创新火热,投融资强势增长。2015年,我国互联网领域新创公司2971家,融资金额达4587亿元,其中VC/PE融资金额1864亿元,而创业公司平均估值增速高达041亿/月。资本快速集聚能够推动新兴领域的发展壮大,但也容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的产生。虽然当前我国新经济发展迅速,但占GDP30%的体量仍然较小,还不足以全面支撑起我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如果一味强调新经济的增长速度,庞大的市场资金势必将被其高增速所吸引,加上市场监管体制的相对滞后,资产“非理性”聚集将引发泡沫风险。

三、加快我国新经济发展的对策选择

篇(3)

“双十一”本是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但现在却演变成了“狂欢购物节”。2016年“双十一”主流电商成交额再创佳绩,天猫成交额1207亿元,比2015年增长32%,无线交易额占比81.87%,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此外,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双十一”当日的销售同比也大幅增长,小米、华为、暴风科技等公司的全网销售量也继续高歌猛进,这种新经济形态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令世界惊叹。逾千万家网店,上千家物流公司,数千万人就业,这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其实就是新经济,它的成长速度超出我们的预料,其活力与能量也超出我们的想象。这些都表明中国的消费型经济正在起飞,中国新经济已经开启新的消费时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新经济”虽是2016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已逐渐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一产当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可以说,新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重构全球化新格局。而在中国国内,“经济快车”经历了多年高速运转之后,近年来开始适度放缓,低端高耗能产业,已经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各个行业都面临转型升级需求,低水平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如何找到下一个掘金点,又如何转型,这无疑是新经济需要摸索探讨的问题。譬如在文创产业方面,台湾转变得更早,做得更精细些。很多去过台湾的朋友,都会感受到台湾文创产业的精彩与多元。在台北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笔者亲眼见到一个喝水的铁壶衍生出来的系列产品和文化,叹为观止。还有台湾的农业观光产业,更加体现出文创与传统产业的完美融合,普通的水果、蔬菜一下子变得有了故事,有了身份和身价。他们已经将生意做成了文化,通过品位来创造产品的价值,而不再跟低层次的价格比拼。一个文化产品,就能打造成一条产业链,文化与产业有效结合,能带来巨大的价值。从近几年台湾发展的个案里不难发现,整体经济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时,就需要文化创意产业跟经济紧密结合。这其实就是新经济的魅力,也是我们下一步该努力的方向。就河南而言,不沿边不靠海,创新创造能力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更需紧紧抓住创新、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要素新业态带来的新机遇,从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进行创新,以带动推动产业、产品向产业链中高端跃升,打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引领性发展的新经济产业。

总之,新经济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和专门研究的领域。现在我国新经济的初步形态已经形成,多个省份在“十三五”规划中,都将新经济列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广州最大的创新在于,将主导产业的规划发展与城市战略塑造紧密结合,通过聚焦“三中心一体系”(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对全球高端资源的集聚能力。新疆瞄准了新能源、新材料、石油石化和输变电装备等10个战略重点,推动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北京则在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新能源、高效节能等领域形成一批新增长点。河南在新经济发展上着墨更重,将全力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四张牌”, 努力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经济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转换过程中,我们不能再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必须探索经济管理新的路径,寻求新的增长动力,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坚持战略聚焦,厚积薄发,要让政策向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等倾斜,大力发展新经济。特别是要树立问题导向思维和互联网思维,要具备敏锐的嗅觉和快速纠错能力,不能坐着等、站着看。要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引领新常态中有所作为,使我国新经济增长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让“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篇(4)

一、指导思想

顺应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工作的新要求,坚持理念创新、方式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创新,以招引生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为主线,以长三角、珠三角和日韩港台为主攻方向,以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强化产业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联动招商,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招商洽谈活动,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配套强、附加值高的服务业项目,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

二、工作目标

引进生产业项目100个,引进新兴服务业项目100个,项目投资总额突破100亿元。

三、招商重点

(一)生产业招商。围绕延伸汽车、机械、纺织、化工等主导产业和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链条,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高、与上下游配套的项目落户,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现代物流。按照“依托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总体思路,依托市级物流集聚区,紧盯央企物流企业和行业百强企业,重点围绕港口物流、能源物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电商物流、农产品物流等领域,加强与马士基、达飞轮船等世界20强航运企业、英国劳氏船级社和美国船级社等世界著名船级社对接洽谈航运物流合作,招引国内外知名贸易流通商,拓展加工、配送等增值功能,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发挥市开发区保税物流园区功能和政策优势,培育保税物流市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求,重点招引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金融服务。围绕“双十”工程、“三重”项目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市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积极招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风投、创投、金融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公司来盐开设分支机构。做好对新韩银行设立分行的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恒丰、光大等股份制银行、永丰等台资银行的跟踪对接力度,推进上海银行分行早落地,促进浙商银行分行加快筹建工作。汽车服务。依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服务业集聚区、东方汽车广场和国际汽车试验服务中心,重点招引汽车产业链前端的整车设计、调试、匹配、试制、研发、教育,产业链后端的检测、养护、品牌,以及汽车租赁、汽车保险服务、汽车金融与汽车信息互联互通等相关企业、机构入驻集聚区。继续完善中汽中心汽车试验场功能,加快汽车25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大丰港争取国家汽车整车进出口口岸资质,大力发展汽车进口贸易,加快打造“千亿级”的汽车后服务市场。科技服务。围绕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重点招引公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研发和导向性科技服务等科技服务企业,提升产业的研发与实验服务水平。突出“互联网+”模式的众创模式,招引企业来盐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推进各类专业设计企业发展壮大,吸引一批工业设计企业来盐为汽车、风电、纺织等产业开展专业化、定制化的设计服务。环保服务。依托环保科技城、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园、阜宁环保滤料产业园等载体,重点招引节能工程总承包、节能系统集成设计、节能信息咨询和节能检测等综合性节能服务企业。进一步打响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品牌,积极争取举办国际、国内节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大型展会,搭建稳固的交流合作渠道,提升节能环保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新兴服务业招商。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坚持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大力招引线上线下互动的电子商务、旅游服务、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推动服务业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大数据。依托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和部省市共建大数据产业园,强势推进产业集聚,加快建设数据中心、数据分析应用、智慧、载体平台、基础设施全产业链。重点招引云存储绿色数据中心、大数据交易平台、大数据基础研发、数据挖掘增值服务、行业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创新创业孵化等高端企业以及相关研发中心入驻,推进百度、腾讯、阿里等著名IT公司项目和华为网络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大数据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加快落地。电子商务。积极推动电商拓市,重点招引化工、建材、船舶、工程机械、医药、纺织、汽配、家具等垂直类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性平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立足我市现有名特优农产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强化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第三方平台的合作。鼓励重点产业园区吸引国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入驻,形成集商品贸易、平台运营、物流配送、融资支持、软件开发、人才培训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旅游服务。围绕全市“特色精品旅游线路”这一主线,设计春夏秋冬线路产品,精心策划组织举办中国丹顶鹤国际生态旅游节、春季乡村旅游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深化与旅游新干线旅游经济联合体合作,加快开拓“一带一路”旅游市场。充分利用韩国、上海、南京旅游推广(资讯)中心平台,加强与所在地旅游市场全角度、多层次的衔接。广泛开展电商线上营销,组织编印新版城市旅游地图、探索推行旅游年卡制度。健康养老。整合健康养老优势资源,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与医疗、旅游、养生等功能联动发展。重点招引专业化社会组织、家政和物业等企业和机构,加盟、参与、托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培育养老产业集群,重点招引龙头企业建设生态养老、健康养生、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商贸服务、现代信息等方面的健康养老基地。依托城南健康美容城,重点招引具有专业资质的企业投资建设健康美容、医养一体化、高性能医疗器械、医疗设备关键配套等项目。文化创意。全面整合海盐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淮剧、杂技等传统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与产业融合,引进一批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好的大型文化企业,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提档升级。重点招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高清电视等新媒体、娱乐新媒体、生活新媒体等特色媒体,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数字报、电子阅报栏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形成从创意设计、制作到播出,再到产品开发和销售的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四、主要任务

(一)谋划推进产业招商。加强招商战略研究,立足我市主导产业和各地首位产业,突出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围绕“双十工程”、“三重”项目等领域,策划、论证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建立动态管理的招商项目库、资源要素库,定期年度招商引资指导目录。着力引进知名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企业总部、功能性机构、研发中心,投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创新项目,促进全市产业集聚和新兴产业培育。

(二)精心搭建招商平台。1实施主题招商活动。围绕招引生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两条主线,组织实施6月份香港生产业专题招商活动和10月份上海、浙江新兴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拜访一批重点客商,签约一批重点项目。2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围绕长三角、珠三角和日韩港台等客商资源集聚地,主攻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汽车服务、环保服务、大数据、电子商务、旅游服务、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十大产业,全年安排各类招商活动30场以上。

(三)定向精准对接招商。建立专业化、市场化招商机制,以市级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从各自招商需求出发,紧扣项目线索和合作意愿,精心筛选确定重点目标企业,定向开展小分队招商活动,有的放矢地组织登门招商,积极开展委托招商、招商、网络招商等各类新型招商活动,实施产业、园区“点对点”精准对接。(四)市县协作联动招商。指导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并在客商资源、联络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招商组织领导。建立服务业招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请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发改委负责日常推进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报各责任主体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突出问题和矛盾。各地、各条线尽快排出具体招商方案,及早行动,确保取得实效。

(二)推进园区提档升级。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尽快满足企业入驻需求。加强集聚区展示交易、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数据中心、专业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服务业集聚区动态管理,指导服务业集聚区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增强综合竞争优势。

篇(5)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根据当前高职发展的新趋势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业态,笔者提出由“基于SPOC理念的课程教学模式+理实一体的教学内容+孵化基地的创业实践”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网络化平台为载体、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将课堂创业实践、跟踪企业项目的创新创业实践和孵化基地的创业实战相结合,实现“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校内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和创业实战”三课堂联动,将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文化、创新创业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融入现行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1.基于SPOC理念的课程教学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个概念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的,主要是针对在校学进行设置,一种结合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主要是在大学课堂,采用MOOC的讲座视频(或同时采用其在线评价等功能),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其基本流程是,教师把这些视频材料当作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然后在实体课堂教学中回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已经吸收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没有被吸收,在课上与学生一起处理作业或其他任务。总体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学生的需求,自由设置和调控课程的进度、节奏和评分系统。

2.“理实一体的教学内容”

“理实一体的教学内容”即在国际贸易、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真实的进出口案例为背景讲授国际贸易实务理论知识,强调国际贸易实务理论教学实务化,实训课程职场化,使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真实的外贸实践相结合。

①以职业证书为引领,实现“课证融合”从岗位需求出发,以职业证书引领,通过课程学习实现“课证融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满足外贸业务员证书、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体现“国际贸易实务理论为外贸实践操作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为此,需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目标与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标准融合,教学内荣服务于专业能力,探求“课证融合”,以培养外贸业务能力为主线的,基于工作过程、岗位职业能力的系统化课程体系。为达到“课证融合目标”,需要对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将考证中“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中来,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打破追求知识体系完整、忽视职业能力培养的传统编写模式,采用以外贸业务员工作任务为线索、切合外贸业务员实际工作活动为宗旨、培养外贸业务员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创新课程内容编写模式。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和高效地顺着外贸业务流程学会进出口业务操掌握相关知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需设计分别贯穿出口和进口业务全过程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培养职业能力、养成职业素养和掌握专业知识,达到外贸业务员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现“教学培训与实践零距离”、“培训考试与上岗零过渡”的目标。

②以能力培养为关键,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条件,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可以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进行。a.外贸企业参观学习。在教学计划中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分配4-6个学时,安排学生到外贸实体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对课程对应岗位有一个初步的认知。b.课程教学结合仿真实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放置在有配备有仿真软件或多媒体电脑的实训室进行,以POCIB(PracticeforOperationalCompetenceinInternationalBusiness)为例,该实训课程依据《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以及国际货物运输、货物运输保险等国际通行的惯例与规则,仿真了一个真实的动态市场环境。学生参加该课程实训后都将成为其中的一个独立核算的进出口企业,通过接近真实的业务操作不断获得实践经验,充分掌握各种业务技巧,熟悉和体会客户、工厂、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通过不断进行的仿真交易,让学生获得业务操作经验,通过其中的成功和失败、重复和变化来加强学习者的总结和记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的最终目标。

3.孵化基地的创业实践

企业孵化基地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所,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企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帮助创业者把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提供综合服务,帮助新兴的小企业迅速长大形成规模,为社会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作为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和专业相关、最为便利和成本最低的创业方式就是跨境电商。为便利学生创业,学院创办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利用学院毕业生资源,为学生提供货源;利用教师、毕业生资源,为学生提供智力支持。在孵化基地,以高职商务英语、国际贸易专业为基础,跨境电商为平台,鼓励并帮助学生利用国内的阿里巴巴的速卖通、国际站、敦煌网,国外主流的亚马逊和e-bay等电商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实践,从而使学生在跨境电商实践操作中获取创业能力。同时,对外承接外贸翻译、外贸相关业务,帮助学生在业务开张过程中提高外贸实践能力。

4.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方式

以往的考核方式缺点在于以往课程考核机制普遍采用终结性考核机制,终结性考核机制的弊端在于使学生对待平时学习马虎懈怠,临到考试前复习突击、加班加点,以此希望取得好成绩,考完试后立马就忘,这种考核机制考核不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和综合能力,助长学生的不良学风,其完全不适合高职教育特点下的课程考核。实施全面、多维度的考核评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将云课堂智能考核、仿真实训自动考核、实践创业考核相结合,在考察学生国际贸易实务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寒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创新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64-68.

[2]李昱蓉、李辉.高职《国际贸易操作实务》“双证融通”课程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01:12-13.

篇(6)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049―01

1昆明市旅游与城镇融合旅游与城镇融合评析

1.1发展特点评析

1.1.1城市建设旅游化

昆明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城市建设旅游化”的思路推进新城市发展,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创新现代文化、弘扬先进文化、展现时代特色,突出城市性格的特征,促进旅游与城市建设融合,充分展示昆明的山水城市之美,把昆明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

1.1.2城市旅游产品复合化

昆明是滇池文化、民俗民族文化、街巷文化和革命文化融汇之地,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核心、商业为平台,推进旅游与现代农业、工业、体育教育医疗、商贸金融服务的融合,发展新兴旅游业态,实现观光旅游向体验型、度假型、休闲型旅游转变,构建适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

1.1.3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多级化

按照构建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和新昆明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昆明旅游空间分布可分为三个层次,即,以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为主聚在翠湖和金马碧鸡坊区块的新昆明主城区建设的核心区;以城市公园型旅游产品为主包括金殿―世博园和滇池两大片区的世博主城区和滇池休闲度假片区。以康体娱乐型旅游产品为主分布在资源丰富的周边县城的城市周边旅游带。

1.2融合发展问题评析

1.2.1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特色和风貌亟待保护

目前昆明市的重点文物古迹保存大体完好,但是已经接近极限寿命年限。同时由于政策偏差导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规划执行不到位,使得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在逐步衰退和流失,古城特色和风貌急需保护和有机的更新。

1.2.2旅游与城镇建设融合有待进一步提升

昆明市旅游与城镇建设融合取得较大成就,旅游城市化得到贯彻执行,但是昆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还不明显,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综合服务功能还不完善,旅游业集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2融合发展建议

2.1以城市文化传承为基础进行昆明旧城更新

首先要建立文化观,从城市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坚持贯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本原则,并具体加以落实;其次,建立系统观,从总体上对城市进行全面的研究,在城市范围内全覆盖地开展城市保护与更新规划:第三,建立经济观,了解掌握城市更新改造的经济规律,探索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文化效益的矛盾新途径。

篇(7)

[关键词]“十三五”时期 消费 投资 出口

[中图分类号] F1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6)02-0046-04

[作者简介] 邓娜(1980 ― ),女,湖南安化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和投资;陈丹(1991 ― ),女,山东潍坊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曾思孟,女,湖南沅江人,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研究方向:金融数学。

一、我国需求结构变化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和设备投资高速增长、耐用消费品和住房逐步普及、出口竞争力持续提升,带动了总需求规模扩张,需求结构总体呈现“两高一低”特征,消费、投资、出口比例不协调状况有所缓解。

一是需求结构“两高一低”特征明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触底回升。从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看,2011年以来,我国“调结构”措施效果逐步显现,消费贡献率多次超过投资贡献率,2014年最终消费贡献率达到51.2%,比资本形成贡献率高2.6个百分点。从三大需求占GDP比重看,最终消费率从2001年的61.4%逐年下降至2013年的49.8%,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0%,与此同时,资本形成率呈现阶梯式上升态势,从36.5%提高到47.8%,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

二是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加快。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十二五”前四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7%,2013年我国最终消费规模达到29.2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新型消费不断涌现,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步伐加快。从消费结构看,实物消费经历结构升级换代,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等消费比重逐步下降,消费结构由“吃穿用”向“住行”为主升级;同时,交通旅游、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消费快速增长,网络购物、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从消费主体看,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劳动人口抚养比逐步提高,年轻群体改变了低消费、高储蓄的传统,二代农民工等新型城市消费群兴起,都对消费稳定增长形成一定支撑,消费潜力得到一定释放。与此同时,我国传统消费升级缓慢、新兴消费供给滞后、特别是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制约消费的体制性因素仍然很多。

三是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服务业和民间投资比重持续提高。2001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22.2%。从投资占GDP比重看,2013年投资率高达47.8%,比2001年提高11.3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有所优化。从三大主要投资领域看,制造业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总体上行,但近年来增幅持续回落。2004~2013年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速为25.2%,制造业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04年的27.8%提升到2013年的33.1%,2014年降至13.5%。此外,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服务业投资明显快于工业,信息服务、电商服务等领域投资增长较快。2014年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6.2%,高于制造业14.7个百分点。

四是对外贸易换挡减速,结构进一步优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年均增速从危机前7年的24.3%下降到危机后7年的10.3%,特别是2015年,可能出现年度性进出口负增长。随着货物贸易增速的由正转负,再加上不断扩大的服务贸易逆差,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缩减。贸易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点,民营企业已成为最具活力和出口潜力的经营主体,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71.8%。一般贸易占出口比重达51.4%,20年来占比首次过半,对出口增长的贡献达87.8%,开始形成以我国自主产品为主体的结构。贸易伙伴不断拓展,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占比达45.4%,我国已成为42个WTO成员国的前三大出口国和107个WTO成员国的前三大进口来源地。2014年中西部对进出口增量的贡献率为60.3%,首次超过东部。服务贸易发展加快,2014年进出口总额达6043亿美元,增长12.6%,占外贸总额比重升至12.3%。

二、“十三五”时期需求结构变化趋势预测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需求结构将出现阶段性调整优化,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更加凸显,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传统投资需求空间受限,新的投资机会不断涌现,进出口步入中速发展阶段,国际竞争新优势正在积极培育。

一是三大需求“一升一降一稳”态势更加明显,消费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十三五”时期及今后10年,我国将经历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进程,潜在增长率明显放缓,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但结构将更趋合理,三大需求逐步呈现“一升一降一稳”态势,即消费率逐步提高,投资率达到峰值后转而下降,净出口率保持总体稳定。按照最终消费年均增长率16%(比“十二五”前三年提高1.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年均增长率保持13%,净出口年均增长率6%计算,到2020年,投资率将降至43%左右,比“十二五”下降5个百分点,消费率上升至55%左右,净出口率在2%左右。

二是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服务等新型消费发展迅猛。“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市场具备平稳增长条件,但增速将比“十二五”时期有所放缓,到“十三五”末期,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网络消费、服务消费、大众消费和绿色消费成为新亮点。食品和生活必需品消费比重下降,高档商品和医疗、信息等服务消费比重不断提高,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注重用户体验、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一二线城市掀起消费升级浪潮,三四线城市生活品位迅速提高,中西部城市、二代农民工等催生出新的城市消费群,消费潜力巨大。

三是三大主要投资增速稳步放缓,新型投资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和房地产投资相对饱和,化解产能过剩需要较长时间,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100万亿元左右,“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13%,比“十二五”前四年下降6.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投资行业结构不断升级,逐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研发投资和服务领域投资比重不断提升;投资主体结构逐步优化,政府投资比重下降,私人投资比重提高。

四是外贸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竞争新优势逐步形成。“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减弱,国内产业全球布局和价值链进一步优化,我国经济中工业比重将明显下降,加上全球总需求不振,外贸增长将相应地由高速向中速过渡。“十三五”时期,预计货物贸易增速略高于世界贸易平均水平。同时,国内产业技术不断升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并行发展,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比较优势由传统优势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综合优势转换,出口主导产业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升级。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发展。

三、促进三大需求稳步增长

和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充分释放消费需求潜力,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结构、需求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要顺应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大趋势,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坚持稳需求和调结构同步推进,以最终消费为依归,以投资为先导,扩消费、优投资、稳出口。

(一)建立健全扩大消费需求和推动结构升级的长效机制

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节初次分配、提高二次分配公平性,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增加就业,拓展居民投资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缩小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提升广大民众的消费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鼓励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

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的消费预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社保、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改革,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国家对居民基本需求的托底作用,增加公共消费支出,以社会消费带动居民消费,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三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释放农村消费,鼓励流通企业下乡,加大农村基本交通、电信网络建设,逐步将消费与生产、交易相结合,促进农村市场消费。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服务业发展,缓解服务消费增长的供给瓶颈,重点培育和发展信息消费、家政、旅游休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绿色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服务消费发展和转型升级,激发服务消费潜力。鼓励多层级、多样化的消费方式,对基本完成工业化的东部地区,消费供给要向服务消费升级,物质消费向绿色、低碳、环保的可持续消费转变,大力发展以体验经济、精神消费为核心的服务经济;对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流通、交易成本,更好满足基本消费,挖掘消费潜力。

四是以电子商务引领流通方式变革,引导和创造消费需求。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正在对流通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传统流通业态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新型业态蓬勃发展,线上线下交易加速融合,物流体系重新整合,流通格局面临深刻调整。要规范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提高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探索发展全渠道经营模式,促进商业模式、消费模式创新,积极引领流通方式变革,推动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创新和应用,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以更加有效的供给发现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

五是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便利性和安全性。要健全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加快流通方式变革,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和业态配置,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网络和农产品流通体系,推进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向社区、农村延伸,构建方便、快捷、安全的流通网络,挖掘消费新增长点。加快商品流通和消费品安全领域的立法进度,加强市场秩序规范及整顿治理,加大侵权假冒打击力度,加强农产品等重要商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对消费环境的监管机制,完善商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安全消费保障水平,促进安全消费,提振消费信心。

(二)稳步推进投资结构调整和优化

一是保持主要投资稳定,有序化解产能过剩。适度采用“托底”政策,稳定基础设施、房地产等投资增速,释放尚存的需求空间。建立市场化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预警与调控化解机制,抑制垄断企业和公共机构的过度投资倾向,杜绝投资领域铺张浪费,形成与后续消费、出口相匹配的投资规模,防止再次出现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推动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破局性重组,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缓解企业融资成本过高困境。

二是加快研发创新和民生领域投资,培育投资新增长点。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发展信息产业新业态、新服务和新模式,开发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加大公益性体育健身场所设施、养老机构服务设施和护理人员培训投资,增强信息、养老、健康、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加大教育、医疗、水利等民生领域薄弱环节的投资,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工程,弥补城乡民生领域投资欠账,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保持合理增长。以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为切入点,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产环节的设备更新改造投资,大力发展机器人替代人工,适应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推动环保设备更新改造投资。

三是创新投资模式,提高投资效率。加快对非公有制经济开放垄断行业的投资准入,进一步放开服务业,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发展公私合作制(PPP模式)。为广大社会资本提供优质投融资服务,培育推动创新和生产率提升的私人部门,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高级生产要素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推动需求结构升级。

四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推广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使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更好落实企业投资自。改革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完善“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方式,提高企业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安全审查、投资争端解决。改进政府投资方式,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税制度,硬化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资预算约束,强化投资责任追究,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投资行为,更好发挥政府性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和放大作用。

(三)加快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一是巩固传统优势,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在巩固传统市场和传统优势产业,稳住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推动高铁、通信、电力设备、工程机械、汽车、商用飞机等资本品和中间品出口,提高中高端、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比重。充分发挥我国市场规模巨大的优势,扩大先进技术、短缺资源进口,增强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开展研发创新,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是创新贸易方式,促进贸易投资互动发展。鼓励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加快发展,培育外贸发展新平台,打造对外贸易新增长点。充分发挥对外投资对外贸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对外开放由简单买卖型向相互投资复合型转变,形成一批具国际强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要素资源配置和市场网络布局的跨国公司。

三是推动服务贸易大发展,提升服务贸易水平。巩固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领域的规模优势,重点培育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领域发展;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加强承载中华文化特色服务领域的贸易、投资和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开拓服务贸易新领域,鼓励技术进出口,加大吸引外国游客来华旅游、购物的力度,缩小运输服务逆差。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建立服务贸易促进政策体系,提高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保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持续快速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服务外包业务比重。

Analysis of Demand Structure in the Period of 13th Five-Year Plan

Deng na , Chendan , Zeng Simeng

( School of economic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