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15:47: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互联网创新技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11-02
一、互联网和新技术下资产管理行业的变革
从资产管理的价值链来看,从资产获取到分销,再到资产服务,各个环节的展业方式均由于技术的“赋能”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新技术改变不了金融的核心,即风险并没有被消除。只要仍存在金融资源的跨期、跨区配置,风险就仍然存在,而资管机构的专业价值也就仍然存在。
(一)资产获取、投资管理环节的变革
1.改变了基础资产的构成。过去的资产标的往往规模较大,趋于集中,比如大企业贷款、大型项目等。新技术的发展则通过新的渠道和新的风险管理手段,使一些过去不存在或没有纳入资产管理体系的基础资产也能被收录其中,比如P2P模式下的小额贷款、股权众筹模式下的初创企业股权等等,从而推动了资产管理基础标的去中心化和分散化,也扩大了整体基础资产池。
2.改变了资产估值的方式。工业时代的基础资产估值通常基于硬件和实体资产的价值,比如生产线、厂房等,关注的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信息时代的基础资产估值则是基于软件、数据、网络、服务的价值,关注的是关系链、数据和生态系统。例如,飞利浦从照明设备生产商转型为智能照明系统服务提供商,盈利模式也从耗材销售收入转为服务费用收取,其LED灯可免费安装,但通过智能照明系统节省电费,从节省部分分成。由此,对这类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现金流预测方式也需要相应改变。
3.改变了风险管理的方式。过去的风险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抵质押物、现金流等来进行判断和控制。信息时代的风险管理手段则更加多元和立体,借助海量数据进行风险的识别和预判。例如,传统征信巨头FICO推出了大数据分析产品BigDataAnalyzer。
4.改变了投资决策的方式。过去的投资决策更多是依靠专业投资顾问的经验,新技术的发展则使投资决策能够更多地依靠数据、量化分析,甚至机器人决策,从而更好地避免因情绪或情感对投资决策造成影响,保证策略和执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同时还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实现规模化与定制化的平衡。例如,Betterment、WealthFront等在线财富管理平台就是利用自动化系统,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快速定制投资组合;又如嘉信理财的SchwabIntelligentPortfolios。
(二)产品分销、财富管理环节的变革
1.改变了分销方式。过去的投资产品主要依靠金融中介的实体渠道(如银行网点)进行分销。为了覆盖网点和人员的成本,金融中介往往不得不提高投资门槛或收取较高费用。新技术的发展使投资产品的分销更多地转移至PC端、移动端的直销渠道,大幅降低了分销成本,因而也降低了投资理财的门槛,吸收了更多原本难以进入资产管理体系的小额、零散资金。例如,东方财富旗下的天天基金网2014年实现基金销售2 000亿元人民币,2015年仅上半年基金销售额就急速上升至4 000亿元人民币,基金销售规模堪比四大行。
2.改变了投资人的参与方式。过去的投资决策依靠专业投资顾问的权威意见,普通投资人更多的只是被动接受。现在,专业金融机构在信息与产品领域的“权威性”及“特许供应”地位已经相对弱化,投资人日益习惯于主动获取信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或朋友的推荐,并且希望决定和主导投资决策。Motif、雪球网等社群化运营投资平台,很好地把握并促进了投资人的这种行为转变。
3.改变了投资人的体验。分销方式的改变和投资人参与方式的改变直接促进了投资人体验的提升:第一,投资门槛大幅降低,从数万数十万元降至数百数千元,甚至“1元”。第二,产品购买流程更加简单便捷,只用几分钟和几步流程即能实现随时随地线上开户和交易。第三,普通客户也能享受定制化服务,通过快速的数据分析和匹配,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在成本可控的基础上提供给所有客户。第四,投资透明度显著提升,通过在线平台,投资人可以轻松比较不同标的和产品并做出选择,对已投资的标的和产品能实时查看运行状况、还款情况、收益情况等。因此,投资人对资产管理机构的预期已随着客户体验的提升而彻底改变。
(三)资产服务环节的变革
1.改变了服务对象。过去,资产服务机构服务的对象是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现在,新技术所培育的大量创新业态也开始成为资产服务的对象,例如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托管、针对在线销售的货币基金的托管、针对P2P平台和众筹平台的资金托管等,这一类业务目前也已成为了资产服务机构一大新的业务增长点。
2.改变了服务方式。大部分机构过去托管、清算、运营服务依靠电话、传真和人工手动,成本高、效率低,操作风险高。新技术环境下的服务体系则是以云和数据为基础,服务方式逐步向电子化、自动化、线上化转型,从而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高灵活性以及风险可控。例如,富达(Fidelity)就推出了专为资产管理机构及投资顾问服务的线上平台Fidelity Institutional Wealth Services;招商银行也推出了专门服务资产管理机构的全功能网上托管银行。
二、互联网和新技术下资产管理机构的创新
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在经过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期后,正面临转型的关键关口。互联网和新技术在资产获取及投资管理、分销及财富管理、资产服务这三大环节上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变化已切实发生并且不可逆转,传统资产管理机构应如何应对?
(一)主动适应变革,积极进行改革
在资产管理价值链的三大环节上,分销及财富管理已受到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最深远的影响。专注于这一环节的资产管理巨头在应对创新模式的挑战方面主动适应变革,积极进行改革。例如,专注财富管理的嘉信理财最近推出了自己的线上理财平台SchwabIntelligentPortfolios。这一平台将客户的投资门槛从数万美元降至5 000美元,使客户只需花费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即可快速完成简单的线上注册流程,但同时仍保持了嘉信财富管理服务的专业度,包括:将客户资金配置到20个资产大类中;由系统自动为客户动态调整投资组合,以规避风险、保证收益;同时还为5万美元以上的客户提供原本只有高净值客户才能享受到的避税服务,所有这些服务全部免费。此外,嘉信还即将推出专为投资顾问和机构服务的线上平台InstitutionalIntelligentPortfolios,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更广泛的客户。
(二)加大科技投入
新科技的运用能帮助资产管理机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全球资产管理巨头们近年来纷纷加大了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大力利用新技术建设私有云、新的投资平台、高质量的用户交互界面,积极培养和吸引金融与科技并重的人才。
例如,全球领先的资产托管机构道富银行在过去五年间每年的科技投入均达到8亿~9亿美元,占其营业收入的8%~9%。自2011年开始,道富银行开始通过“私有云”建设来促进其IT系统转型。2011―2014年,道富银行每年通过“私有云”项目实现了6.25亿美元的成本节省,同时也通过“私有云”为客户提供了快速的计算和定制,并且有效地保护了客户信息和交易的安全。
资产管理巨头摩根大通(JPMorgan)不仅加大了对内部科技的投入力度,而且还选择通过大量外部投资来增强创新能力。自2009年以来,摩根大通投资了数十家金融科技公司,涵盖支付、投资、P2P等多个领域。2011年参与移动支付公司Square的B轮融资,之后参与在线投资平台Motif的D轮融资并投资3 500万美元,近期又参与了P2P平台Prosper高达1.6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提升客户体验。
(三)积极拥抱生态系统
互联网时代的分工更加细化和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来更高效、更专业地实现更出色的客户体验,比如:与第三方合作获取资产或客户,与外包系统服务商合作进行平台开发,与外部征信机构合作完善风险管理,与外部投顾合作提升资产配置能力和效率,与网银或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改善支付流程,与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或在线理财平台合作扩大分销网络等等。
全球最佳实践的经验表明,全能资管、精品资管、财富管理、服务专家是常见的四种资产管理业务模式。
参考文献:
[1] 于蓉.美国金融中介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及启示[J].金融研究,2015,(7).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改革;对策
互联网+指的是把互联网创新技术与社会各领域进行结合,实现技术创新,从而提升生产效率,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能力,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互联网+在社会个领域中进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会计领域中,也需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段,进行业务创新。利用互联网手段,会计领域已经实现了网络记账,在线财务管理咨询,云会计与云审计服务等业务创新,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已经得到显著提升。新形势下,会计领域要能够积极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会计模式的改革创新,以实现新的发展。
一、互联网+环境对会计改革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互联网+促进会计技术的改革发展
在互联网+环境下,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会计领域中也得到了较为有效的应用,这些新技术应用,促进会计技术的的改革发展,新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处理更为及时高效,会计信息能够实现集中的动态化管理,会计核算工作更为便捷,高效,规范。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业务处理技术不断升级,会计各项业务开展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二)互联网+能够促进管理会计作用实现
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领域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业务创新,同时会计领域可以有效构建包括的有财务分析与预算,财务战略规划与资本运作、全面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等内容在内的较为完备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在会计网络化管理体系构建之后,会计核算职能能够实现向价值管理转型的目标,管理会计的的作用将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互联网+有助于实现会计职能的转变
互联网+环境下,会计领域中各种新技术手段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会计原有的职能主要是进行信息处理和提供信息服务,这种传统职能将发生变化,会计进行信息综合分析使用和辅助决策的职能将得到发展。会计原来多承担的是算账的功能,在新环境下,会计的预测,计划,决策管理控制分析监督等职能将得到全面发挥,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将得到的进一步发展。
二、互联网+下会计改革与发展对策
(一)完善互联网+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
互联网+环境下,实现会计改革与发展,必须要能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开展的不是很理想。互联网+下会计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要尽快建立并完善互联网、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能够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上交易的购销、支付及核算等会计行为。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能够根据我国国情,根据我国网络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特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国家要能够从宏观上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控制,为会计网络业务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要确保网络各通信渠道的畅通,能够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积极发挥会计特有功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会计行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提供有效的会计服务。
(二)优化会计业务开展的社会环境
社会政策环境对会计的存在发展及业务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企业的财务环境和财务工作政策也会发生转变,因此,要保障财务会计业务的有效开展,必须要优化会计业务开展的社会环境。
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原因是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工作滞后于环境的变化需要。在互联网+环境下,这种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为会计报告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基础。在这种环境下,网络财务报告产生了。网络财务报告能够对经济资源,经济事件和参与者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对各种经济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把握,对于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要保障互联网+环境下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保障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在会计领域中得到有效应用,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国家要重视真实、诚信的社会环境及网络环境的有效建设工作。
(三)加强网络技术安全管理
在会计工作中,必须要树立风险意识,要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通过风险管理策略和一些技术手段,消除潜在风险,或者是把财务风险系数降到最低。这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环境更为复杂,加强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人员要能够通过风险管理,能够对风险情况进行预防,减少损失,或者是通过有效的措施弥补损失,以提升会计工作质量。要保障风险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要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因此,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在会计工作中,采用网络安全技术减低风险,确保会计工作全过程的风险有效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四)扩大互联网+的财务会计报告消费群体
在互联网+环境下,提升使用者对财务会计报告情况的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提升使用者对财务会计报告的满意度,财务会计的优势才能得到更广泛的发挥。要提升这种满意度,需要扩大互联网+的财务会计报告消费群体,扩大消费群体可以通过减低信息交换成本,提升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提升财务信息的可比性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提升信息的时效性和相关性,增加财务信息的利用率方式实现。另外,如果用户能够借助互联网自动交换或者是摘录财务信息,用户这种行为不受个别公司软件和信息系统的限制。这样,投资者分析使用财务信息会更为便捷,这也能扩大消费群体。通过有效的手段,减少信息资料获取难的问题,降低用户信息使用成本,减低信息的供给成本,这样,能够有效扩大消费群体,能够有效提升财务信息报表编制的效率。
总之,在互联网+环境下,财务会计领域也需要能够积极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进行工作模式的创新改革。相关人员要积极分析网络信息时代,财务会计发展所存在的优势,能够分析互联网+环境下,财务会计改革方式和途径,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会计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珍,王建伟. “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0).
[2]万琳. “互联网+”下的会计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A].“决策论坛――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 2016.
摘 要: 进入“互联网+”时代,应用型网络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之间形成了巨大落差。本文在研究“互联网+”时代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特点和分析当前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培养应用型网络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从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出发,提出“重基础强实践,重能力强应用”的实践教学理念,并形成科学、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工程; 实践教学; 模式;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7-95-03
Explor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for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the Internet plus age
Wang Xinzhong1, Huang Jinyu2
(1.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College of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63, China;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lege of Commerce)
Abstract: Enter the "Internet plus" era, a huge gap between the demand and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network talents i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and the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of training applied network talents with high feasibility is explored.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plus" era, starting from the social demand for network talents,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e teaching idea of "Pay attention to the found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Pay attention to the ability and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and forms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network engineer;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system
0 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实践风起云涌,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的动力来自于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网络工程专业涉及互联网+课程。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内容能切合“互联网+”的步伐。在网络工程专业完整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互联网+”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注重新课程、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
1 研究意义
从人才需求出发,目前各类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下对网络规划师、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等工作岗位的需求量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现在的大部分高校培养出的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比例却因不具备实用的网络技能被企业拒之门外。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高校网络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着“教”(培养)和“用”(就业)脱节的情况。
我们的教学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与创新精神的重要过程。在提倡和推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大环境下,我们把实践教学作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解决网络应用型人才供求关系之间矛盾的主要途径。
2 目前现状
2.1 传统网络工程的特点
目前,“互联网+”时代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全面性。“互联网+”融合多种产业,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如金融,政务,商业等领域,同时在技术上要结合科技的新技术,特别是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内容,对网络技术人才的要求更高。当前,网络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有:计算机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通信编程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无线网络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布线等,这些课程在整个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1]。同时,这些课程都有相应的实验和实践环节,且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此外,这些课程间的关联也非常密切,结合新技术的地方越来越多,如云计算、大数据等,其实践教学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技能水平。
2.2 传统网络工程实践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如:①过分依赖理论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重视不够;②课程之间结合不够,课程与新技术结合不够,新技术引入课堂滞缓;③实验和实践设备和环境不够完善,特别是工程实践内容需要大量的网络设备作为支撑,设备更新匹配不及时;④学生课后难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大多数学生借助仿真实验环境来解决,但没有处理好仿真环境与真实环境的区别与联系;⑤缺乏综合性实践的网络平台,大部分实验和实践只停留在验证性层面,实验时间短,综合性不强;⑥毕业实习存在走过场情况,没有真正深入企业,同时,毕业设计缺乏创新,部分设计脱离实际需求与应用,很难体现实际价值。
3 “互联网+”时代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探索
“互联网+”就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它的前提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广泛安装,这相当于重新定义了信息化,互联网+将推动各产业的互联网化。
3.1 引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工程专业所需的新课程并深化课程间联系
从网络工程方向的主干课程计算机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布线出发,引入“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工程所需的新课程,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课程,形成网络工程实验和实践新的教学体系。深化课程间的联系关系,引入新技术到课堂,并与网络技术相衔接,如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课程,要把这些新技术切入到实践教学中,并通过综合实践联系好课程间的前后呼应关系,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符合“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人才培养的规格[2]。
3.2 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和学时并提高综合实践与设计的能力
结合网络工程专业特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验、实践学时,组织学生集中实践,部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作为两门课程来开设,并且学分独立,以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同时,每门主干课程开设完后,在接下来的一学期都布置课程设计,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综合设计的能力,并加入一些新的跟实际工作密切联系的内容,切合企业需求,对实践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扩充和创新。
3.3 从实际需求出发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实践,并应用于实际需求环境,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实际网络运行的状态,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网络需求,增进学生与社会及企业的联系,摆脱毕业时与社会脱节的困境,同时理解好“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工程的重要性,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注重最为关注的网络技能,重点集中在网络互联设备、网络建设和维护、网络安全和无线网络、网络与学科融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方面,包括网络系统和应用服务搭建、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以及网络运行安全、大数据等。让学生必须掌握大中型网络的组建与管理、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网络系统平台下应用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掌握主流广域网技术与流行的接入技术的配置与管理、路由与交换配置管理;学习实用的企业网络应用安全方案、企业无线网络规划方案等;学会通过网络管理软件对网络实施管理等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3]。另外,加强综合性实验和实践培养,以企业网络项目为基础,以小组形式完成较大型网络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并让学生掌握主流网络技术,增加学生的选择技术的能力,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4 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完善实验和实践环境
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完善实验和实践环境,注重网络与这些技术的融合,充分利用网络实验室,网络规划与设计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无线网络实验室,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实验室,并结合相关仿真环境和虚拟环境,如VMware,GNS3,Cisco Packet Tracer,VSpere等。同时,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广泛业务,涉及金融、商业及政务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学分,采用分组教学,项目式教学,以小团队的形式开展实践[4]。另外,在教学模式上,采用重基础、强实践的方式。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网络技能,进而掌握综合性实践的技能,并学习掌握在多种技术中选择最佳技术的能力。
3.5 开展校企合作,深化合作内容
“互联网+”时代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需要引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同时引进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并安排指导学生的设计[5]。充分利用好企业引进的工程师进行开放性实验,开放性实验旨在使学生能利用有限的网络设备自主掌握除课堂教学实验内容之外的其他相关内容,如学生自己感兴趣但受限于网络设备的基本网络技能。开放性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网络技能,又可以锻炼其运用知识、技能自主再学习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时,考虑让学生深入企业,试行学年实习方式。让企业一线工程师指导,多布置和实施综合性规划类与设计类实验,因为综合性实验内容可以训练学生实施企业网络搭建与管理能力[6]。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与故障排除的能力,从而使其具有解决企业网络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以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为手段,以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适应性为基础,增强实践能力为根本,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具备应用型网络人才所需的网络基本技能、动手解决问题的技能、学习创新的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结合现有实践环境,辅以仿真实践环境,让实践教学充分开展,并紧紧把握实践性和应用性两个要点,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成为适用人才。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与多学科融合为契机,引进企业优秀的一线工程师进课堂并参与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让学习实践的内容能和企业及社会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何建新.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西安科学大学《高教研究》,2011.2:65-69
[2] 郭杨.民办高校计算机网络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价
值工程,2014.35:217-218
[3] 黄治国.网络工程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创新[J].实验室
研究与探索,2011.12:146-149
[4] 李平.网络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
论坛,2013.4:113-116
[5] 苗春雨.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
机教学,2014.6:102-105
1 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
2015年以来,在互联网+战略驱动下,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迅速,市场规模已突破2 000亿元.从供给侧来看,易观智库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全行业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各类机构已经超过120家,较2014年大幅提升,市场经营主体进一步扩容.保监会增发互联网保险牌照,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迅速增至5家,众安保险、泰康在线、百安保险、易安保险、安心保险等相继成立,并推出了云计算保险、数据安全险、癌情预报险、保车险、小米盗刷险等一批互联网保险创新产品.从需求侧来看,根据易观智库数据统计,80后90后的年轻人成为网络消费主力,互联网保险购买意愿已经达到20.2%;而线下传统用户的增长仅为4.7%.互联网保险从被动销售的产品转化为主动需求金融品类,已成大势所趋.
互联网保险作为新生事物,在迅猛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经营模式多样,但缺乏完善的体系,诸多新的保险产品,如意外怀孕险、客车摇号险、中秋赏月险等层出不穷,但这些保险创新产品,大多黯然退场.
二是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新技术不断发展,但这些技术与方法在互联网保险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深度还不够,导致大部分产品停留在渠道创新、场景创新的阶段,还没有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与全流程线上闭环操作.
三是缺乏有效监管,导致互联网保险行业准入、运作、退出等市场机制不成熟,同时,用户数据公开,面临较大的信息安全风险隐患.针对上述问题,一些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如李琼等认为在创新开发互联网保险产品时可能存在定价风险,因此要完善互联网保险监管,明确互联网保险的产品服务定位.曹云波等以众安在线为例,分析了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机遇与挑战,指出在大数据时代要坚持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刘仕冬通过分析互联网保险产品适销性,提出了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产品碎片化、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发个性化产品等产品开发策略.由此可见,已有研究大多局限于对互联网保险产品开发的案例分析或某一方面的探讨,缺乏对产品创新路径、层次与方法的系统研究.
2 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四重境界
互联网保险的本质仍然是保险,同样具备保险产品风险保障与管理的核心功能,但在渠道、场景、商业模式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并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新技术,满足了投保人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笔者根据各类互联网保险产品体现的互联网+保险结合的深度,研究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四重境界,具体分析新产品研发中循序渐进的四个层次,以指导产品创新实践.2.1 渠道创新将传统的线下销售改为线上销售,改造传统产品或者开发适合互联网渠道销售的新产品,是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第一重境界.在此基础上,互联网保险必须力求实现保险信息咨询、保险计划书设计、投保、缴费、核保、承保、保单信息查询、保单变更、续期缴费、理赔和给付等保险全过程的网络化,即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的互联网化.2015年7月22日保监会出台的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即主要从互联网销售渠道的角度,规范了互联网保险.该办法规定,互联网保险业务是指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通过自营网络平台、第三方网络平台等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的业务.
2.2 场景创新
场景化是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重要特征之一,互联网新的生态环境为保险公司产品设计提供了新颖的场景和丰富的标的.通过场景创新推出互联网保险产品,特别适合互联网企业电商网站模式.在该模式下,以B2C、O2O电商平台为主的场景嵌入式渠道,能够借用互联网交易场景关联销售各种保险产品,实现以场景化和定制化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第二重境界.互联网企业、电商网站潜在用户更加多元,除消费用户外也覆盖平台商家,目前购物送保险逐渐成电商标配,对于电商平台商家而言是一种低成本营销方式.退货运费险已成为淘宝的标志性产品,该产品和淘宝电商交易牢牢绑定,以其高性价比、高使用率受到消费者喜爱,2015年11月11日双11购物节当天,淘宝及天猫平台上共计3.08亿个包裹购买了退运险,较去年同期增长70%.淘宝还针对特定人群、特定场景等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创新产品,如单身人群春运高温中秋节庆等主题产品.此外,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场景的增加,保险公司可根据基础引流+场景嵌入原理,与可穿戴设备商合作,在设备连接的APP端中嵌入保险服务,推出基于个体风险定量的健康险产品,采集用户健康运动数据,实现精准化定价和营销.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一款重疾险,通过各种穿戴设备记录天天慢跑数据再上传微信即可生成积分,积分则可转化成保费优惠.
3 完善互联网保险产品设计的建议
结合上述产品创新体系与层次的分析,现阶段完善互联网保险产品,首先应当立足标准化个险产品的互联网化,因为此类产品最适合网上直销;其次要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保险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积极开发动态定价的跨界创新产品;第三要积极开发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和投资理财类互联网保险产品,为客户创造新需求;最后要强化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中的风险防控,做好产品设计团队建设.
3.1 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个险产品
包括人身意外险、旅游险、健康险、车险在内的标准化个险产品保险条款通俗易懂、保单标准化程度高,且保费低廉、无需核保或能够网络自动核保,与传统营销渠道没有明显冲突,因此适宜网上直销,应该成为互联网保险渠道创新,实现售前、售中、售后全程互联网化的主打产品.2016年一季度,全国人身险公司互联网销售渠道实现保费收入92.99亿元,同比增长554.86%.
为了进一步完善此类产品,一方面可以拓宽保障范围.以旅游险为例,国内旅游险的营销产品多半采用与航空公司的机票捆绑营销的模式,然而在欧美国家,旅游险则更为多样化.比如,申请申根签证时必须购买的旅游险能够保障整个旅途的安全,不仅包括航班延时、取消,更包括旅途中东西被盗、丢失等多种情况,有些甚至还会包括申请签证失败的保险条款.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另一方面,可以开发创新产品,满足客户潜在需求.例如:随着饲养宠物、健身人群的增加,可以探索推出网络宠物保险、健身险等.另外,一些创新的财产险还可以通过网上询价和后续上门服务的方式加以推广.
3.2 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保险产品交易中的应用
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互联网保险产品交易来说,区块链技术通过全网总账广播和竞争式记账机制,使保险公司能够在实现身份认证的基础上,授权数据管理功能,使得投保人能管理自己的保险产品,构建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之间更直接和透明的商业关系.这种由于技术所带来的信息优势将会大大降低互联网保险产品的交易成本.
一、"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互联网+”时代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互?网+”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讲已不陌生。结合当前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等现实问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近年来,农村用户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8成,越来越多的农民成功转型成为“新农民”。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不仅提高了农民对于新兴技术的认知,也提升了部分农民的素质。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网络,学习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购买更加方便的农业载具。在提升自我认识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术,使农民的工作方式不再繁重化和单一化,从而利用互联网真正的可以实现技术共享、成果共享、经验共享。“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跟不上时展的农民,也只能被动的望洋兴叹,这样的农民会被时代所逐渐淘汰。因此,只有让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展现真正对农民有价值的作用,他们才肯买账。在互联网科技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农业发展走向机械化、现代化、智慧化的重要任务。职业农民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增强自己的本领,反哺到现代化农业发展与经营中。空巢化和老龄化是农村的真实写照。如何在日益老龄化的农村地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一个难题。例如:农业电商助力经济腾飞。近年来,电商企业进军农业科技领域的例子十分常见:从产品O2O延伸发展;通过互联网进行全面服务,找到创新盈利模式;与政府和大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开展农村综合服务,其服务不仅包括产品供销,还包括金融产品、农资交易、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追溯等平台的搭建。这样一来,“互联网+”才算真正的走进农村,帮助农民。而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兴模式的产业链带动农业发展,提升自身的经济,从而用简单、快速、有效的线上模式,创造更高的价值。此外,供应渠道、农村电商、土地电商等领域在近几年也均有巨头出手和创业者入围。互联网改变的其实不仅仅是农产品流通,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向产中、产前等领域扩展。因此,在各个垂直细分领域,特别是在猪肉、粮食、大豆类经济作物、农机装备、仓储物流、农机金融等领域会产生更加优秀的农业互联网企业。
二、"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模式下的农村创新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呈现出创业主体多元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明显特征。但创业项目同质化、科技创新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融资难、政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创新创业的主要问题。因此,未来农业领域发展机会,可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1.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作业方式势必成为主流。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机智能化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农业现代化经过落后到追赶的演进,如今正向创新迈进。在农业发展的新时代下,将呈现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全新现代化农业形态。农机行业发展要突破“上有天花板,下有地板”的双重挤压,必须加快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升农机装备的供给能力,缩小与国外产品差距。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和产业安全,既是农机人的历史机遇,也是农机人的历史挑战。在呈现科研领域农机化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才能谈互联网+、智能化、电商平台、农机新能源、农业新技术、金融助力等新型而广义的农机化概念,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出谋划策。农业硬件装备的需求增加,也将带动着农业机械的智能升级及衍生服务的创新,例如无人驾驶农机、自动化设备、植保无人机、农机贷款等。
2.“互联网+”大背景下,农业化生产有量可依,产品有路可销。随之农业创新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应运而生,它囊括了农业资源、技术、市场、气象等各方面的数据,使农业生产有量可依,产品有路可销。市场需求加大,农业保险的创新,又将进一步拉动农业气象、农业大数据的发展。但是从实质来讲,我国“智能化”的农业市场并不乐观,不少人都在盘算自己的小九九,从而只顾眼前利益,不顾以后的发展前景。国家方面对农民的补贴有限,而且只对部分机型补贴,这就形成了新产品在研究和推广上的成本很高,产品的成本增高,相应的售价也会增高,这样一来,不少农民也只是对“互联网+”抱着观望的态度而已,从而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不少农民就又会决定重新“吃老本”。其实只要国家适当改变策略,农民还是很乐意接受“互联网+农业”这种新兴模式的。例如:适当放宽政策,加大优惠力度,让农民从慢慢接触互联网电商开始做起,一点一点的派遣专人指导与讲解“互联网+”模式的良好运营与发展。而且还应改变农民对“互联网+”的偏执看法。利用互联网将原本各自为政的每户农民团结起来,建立完善的农业企业生态链,让每个人可以在这个圈里分享经验和优秀的技术,使农民更快速地掌握新技术的要点,从而带动农民谋求“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全面走向致富的道路。
3.电商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将主导未来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升级、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电子商务就是在互联网线上做营销和销售,与传统零售一样,有各式各样的销售渠道,从近几年大的发展方向平台店铺模式到微商再到社群电商,品牌都在逐步亲近消费者,用内容和信任获取更高的转化和复购,社群电商将是大品牌如何实现规模化销售的挑战。电商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另一道大门,如今模式虽已成熟,但缺乏创新动力,如何打通供应链通道,或能更快的撬动农村市场成为一个困扰农民的大难题。
因此,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才是重点。当务之急,农民应利用互联网建立一条相对完整的供货-出货体系。例如:可以模仿奇安软件的模式来完善自己的电商渠道,从而快速有效的掌握一手信息。利用多渠道的信息更能让农民掌握有价值的供货和出货渠道,从而使原本无力的市场加入创新元素,让市场不再只具备雏形。同时市场一体化后,营销模式将变得不再单一,从而真正有效的实现农业新需求和供给侧的有效衔接。使“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相融合。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业;高效物流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012
1新形势下我国“互联网+物流”战略的提出
当前,互联网经济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互联网+”为驱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滴滴出行等消费互联网模式取得可喜成就,引领世界互联网经济发展大潮。“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互联网和制造业、商贸业、物流业等重点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下一阶段互联网经济成功的关键,也是创新驱动社会进步和经济转型的生机所在,为下一步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提出了“互联网+高效物流”等11项重点行动。2016年7月,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从国家层面部署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国家发改委随后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提出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提升仓储配送智能化水平,l展高效便捷物流新模式,营造开放共赢的物流发展环境等四项主要任务。从产业层面,物流业作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正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借力“互联网+”,深化产业融合焕发出蓬勃生机。这为新常态下产业创新驱动提供了新动力,也为企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道路。
2“互联网+物流”顺应了我国物流业战略转型期的总体需求当前,我国物流业正处于关键的战略转型期。①从市场规模看,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674万亿元,同比增长61%,比“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速下滑26个百分点。物流业增速持续放缓正在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②从运行效率看,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45%,比2011年的178%下降了33个百分点。这既有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也有行业提质增效的因素。物流业效率持续改善,发展方式加快转变。③从需求结构看,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物流需求保持了较快增长,2016年前三季度,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保持同比444%的高速增长。工业物流需求总体较为平稳。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服务型制造的兴起,工业物流逐步向高端物流转型。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物流需求同比分别增长91%和106%。消费带动、产业升级正在成为物流需求发展方向。④从供给能力看,随着物流基础设施对产业的“硬约束”得到缓解,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供给约束越来越明显,资源环境负担进一步加重,传统的成本价格优势正在削弱。同时,我们也看到,近年来,物流领域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蓬勃发展,模式转换、方式变革、创新驱动不断涌现,正在成为物流业转型升级、物流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动力来源。
总体来看,我国物流业正处于增速放缓、效率提升、需求调整和动力转换的战略转型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重大机遇。互联网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物流行业。物流业与互联网深化融合,“互联网+物流”开始起步,开辟了物流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3“互联网+物流”取得积极进展的若干领域
“互联网+物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与物流业深度融合,重塑产业发展新关系,再造产业发展新结构,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从而实现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当前,我国“互联网+物流”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引领物流领域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道路。
一是互联网+高效运输。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不集中、信息不对称的货运市场潜力巨大,也最先拥抱互联网。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催生了一批像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货运经纪、互联网+甩挂运输、互联网+合同物流等的“互联网+”创新模式,涌现了一批像运满满、货车帮、卡行天下、天地汇等的“互联网+”代表企业。“互联网+高效运输”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实现货运供需信息的在线对接和实时共享,将分散的货运市场有效整合起来,改进了运输的组织方式,提升了运输的运作效率。近年来,单纯的车货匹配模式逐步向无车承运人模式转型,数据在线化、运力社会化、资源平台化正在助推产业新变革。2016年8月,交通运输部无车承运人试点政策正式出台,为行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互联网+智能仓储。“互联网+”对传统仓储设施的转型指明了方向,智能仓储在快递、电商、冷链、医药等细分领域快速发展。如,京东商城、菜鸟网络、顺丰速运、九州通等企业积极开发全自动仓储系统,设计智能仓储机器人,完成货物的上架、 拣选、打包、贴标签等操作,大幅提高仓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随着“互联网+”理念的引入,现代化、信息化仓储设施的投入,通过仓储信息的集成、挖掘、跟踪与共享,有效实现取货自动化、进出货无缝化和订单处理准确化,现代仓储管理将更加精准、高效、智能,带动行业高端化转型升级。
三是互联网+便捷配送。“最后一公里”是制约消费市场的重要瓶颈,也是行业“互联网+”改造的广阔蓝海。借助互联网平台,搭建城市配送运力池,开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智能配送等先进模式,能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如,日日顺、速派得、云鸟配送等关注末端配送的平台型企业,不断探索便捷配送的新模式。随着末端配送的智能化改造,菜鸟、京东、顺丰等快递物流企业积极布局智能自提柜市场,实现系统的互联共享。此外,随着本地生活服务的需要,共享经济模式在末端配送领域得到推广应用,美团、百度、饿了么推出了即时配送模式,也是互联网+便捷配送的新亮点。
四是互联网+智慧物流。当前,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技术、移动信息服务和位置服务等一批新兴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效果明显。2015年中物联流信息化监测显示,889%的物流企业实现了对自有车辆的追踪,89%的企业实现了全程透明可视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作为企业投入重c。例如,菜鸟网络陆续推出物流预警雷达、大数据分单路由、电子面单、四级地址库等数据基础服务,利用智慧物流大数据分析,促进快递市场的组织优化和效率提升,引领智慧物流发展趋势。
五是互联网+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是产业链上、下游衔接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的重要纽带。一批行业代表企业,如招商局物流、怡亚通、安吉物流等,借助自身资源和信息优势,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通过数据协同实现更大范围的供应链协同,重构供应链协作关系。
4物流企业实现互联网转型的战略选择
当前,物流企业实现互联网转型有五大战略选择。一是在线连接战略,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物流在线化和业务数据化,为产业链中不同实体、个人、设备等基本要素的透明连接和关系重塑创造条件。二是联动融合战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改造、优化、提升传统物流产业,优化产业分工,再造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互联网化。三是平台转型战略,通过搭建去中心化、去边界化、去中介化的互联网平台,优化产业链,推进市场集中,助推产业变革。四是智慧赋能战略,通过对物流赋能,真正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四流合一,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瓶颈约束,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化水平。五是开放共享战略,即打破企业间、业务间、部门间壁垒,搭建合作共享、协作共赢的开放平台,重构产业生态体系。
总体来看,我国“互联网+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一系列现实障碍。如,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和布局不足,关键技术及设施设备研发投入不够,传统监管模式和体制机制制约,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等。此外,“互联网+物流”的最大价值是改造传统物流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当前,传统物流产业向互联网转型仍面临方向不清晰、路径不明确、能力不具备等关键问题,这对物流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出了艰巨挑战。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主体予以重视,通力合作加以解决。
5新形势下推动“互联网+物流”发展的策略
“十三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互联网+物流”将成为行业发展新动力。物流业要把握时代机遇,以转换思维方式为起点,以加强互联共享为条件,以推进深度融合为着眼点,以优化政策环境为保障,积极创建开放、共享、协作、共赢的现代物流生态体系,推动新时期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转换思维方式。要参照互联网去中心化、分布式、自组织特点,重新思考自身商业模式、组织方式、客户关系,创新企业观念,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组织结构调整,重构企业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互联网+物流”回归价值创造的商业本质。
二是加强互联共享。要加大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投入,特别要重视物联网和大数据建设,全面实现物流在线化和业务数据化,充分释放信息和数据潜能,加强动态感知和实时响应,打破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孤岛现象,在企业和客户间构建新型商业关系。
三是推进深度融合。要推动互联网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融合,利用互联网再造流程、管理和模式,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延伸产业链服务能力,形成企业创新力和生产力。与新进入市场的企业相比,传统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了自身核心竞争力,如何深化与互联网的融合,提升和再造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重大机遇。
2018年互联网百强企业聚焦创新引领、转型融合、产业服务等方面,主要呈现出六大特点:
一是整体规模显著提升,“大象快跑”动力不减。2017年,互联网百强企业的互联网业务总收入达到了1.72万亿,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升。营业利润总额为2707.11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82.6%。83家企业实现盈利,利润率超过40%的企业达到11家。前两名的阿里巴巴和腾讯互联网业务收入占百强企业互联网业务总收入的25%以上,营业利润占总体比重近60%,“大象快跑”再现骄人业绩。
二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消费互联网促进生活品质提升。互联网百强企业作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紧密结合网络强国战略,依托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能力,借助消费互联网的数字化、网络化,创造出新业态、新模式,引领行业发展新浪潮,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7年,互联网百强企业业态丰富多元,覆盖领域持续变广,全面覆盖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娱、育等各个方面。互联网百强企业游戏娱乐类和视频直播类企业总量达到28家,成为互联网企业泛娱乐生态方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积极探索无人零售新模式,涌现出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无人零售企业,推动传统零售业和互联网实现加速融合,为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增添亮色。从互联网业务收入结构上看,电商类和综合类企业收入最高,占百强企业互联网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了3/4。
三是研发投入突破千亿,核心技术挺进国际第一方阵。2017年,互联网百强企业的研发投入突破千亿,达到1060.1亿元,同比增长41.4%,平均研发强度达到9.6%,比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出7.48个百分点;研发人员达到了19.7万人,研发人员占比19.4%,成为高新技术创新人才的集聚高地。互联网百强企业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企业近60家,人工智能44家,云计算51家,区块链11家。企业拥有专利数超过2.2万项,其中发明专利数量超过1.3万项,一批技术已进入国际市场的第一方阵。
四是精耕细作产业互联网,累计服务企业近3000万家。互联网百强企业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规模化商用,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发展,有力支撑了智能化生产、协同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的新模式、新业态的推广应用,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互联网百强企业中以服务实体经济客户为主的产业互联网领域企业数量达到20家,累计服务企业近3000万家,互联网业务收入规模达到1843.3亿元,占全部百强比重超过10%。以服务企业客户的B2B电商为例,企业数量为6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063.3亿元,同比增长近25%。
五是“独角兽”企业高速增长,“出海”竞争力持续提升。2017年,互联网百强企业及下属企业涌现出蚂蚁金服、爱奇艺、京东金融、网易云音乐、猫眼电影、小米科技等18家独角兽企业,同比增长38.5%。同时,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国互联网企业迅速崛起,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快全球化布局,有60家企业涉及海外业务,有55家企业上市或挂牌,其中境内上市或挂牌的企业有35家,境外20家,互联网百强企业“出海”竞争力显著提升,为全球更广泛的互联网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互联网服务。
六是中西部互联网业务收入超300亿,助力区域经济大发展。2017年,互联网百强企业覆盖17个省份,北京、上海和广东的百强企业数量名列前三。在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互联网百强企业数量达到87家,中西部地区互联网百强企业共13家,与去年数量相等。其中,中西部地区紧抓互联网新时代的战略机遇期,互联网企业高速发展。安徽、广西、贵州、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9个中西部地区省份共13家企业上榜,互联网业务收入达到307亿元,同比增长73.45%,占百强企业互联网业务收入总额的1.78%,相较于上年度显著提升。此外,互联网百强企业积极投身扶贫事业,探索产业化、市场化的精准扶贫路径,大力推进农村电商、信息服务、网络公益等,减少数字鸿沟,成为精准扶贫的生力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从2013年起,中国互联网协会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联合“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已经第6年。今年报告也重点回顾了近五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发展图谱,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近五年来,互联网百强企业互联网业务收入规模从2014年的不足400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72万亿元,扩张4.5倍,信息消费增长贡献近15%;有27家企业连续入围互联网百强榜,互联网百强企业迭代率最高达到45%,平均每年新晋百强企业占榜单企业的35%,竞争格局尚不稳定,部分“明星企业”昙花一现;研发投入由2014年的238.6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1060.1亿元,平均研发支出比例超过10%,支撑持续创新保持领先优势,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北上广百强企业数量占比保持在60%以上,中西部呈赶超态势,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互联网百强在中西部地区的分布有2014年的2各省份增长到2018年的9各省份。
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未来发展趋势有五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增长势头迅猛,新生代创新型企业超速成长将重塑行业竞争生态。二是行业领域、覆盖地域更加多元广泛,互联网百强企业将强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三是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技术创新将加速推进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四是产业互联网将推动我国制造业“品质革命”,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五是以党建引领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精准扶贫将成为践行社会责任工作“主轴”。
“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是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互联网企业评价榜单,评价指标综合考虑企业规模、盈利、创新、成长性、影响力和社会责任等6大维度的8类核心指标,科学改善数据处理算法,将企业经营的合规性和社会效益纳入评价范围,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客观中立,不断提高评价结果与市场的贴合度,对我国互联网行业领军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严谨的研究。
《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发展报告》目录
一、评价方法
(一) 评价对象
(二) 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
(三) 评价指标和方法
二、2018 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 强总体评述
(一) 互联网业务收入突破1.7 万亿,百强企业整体规模显著提升
(二)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多元,消费互联网促进生活品质提升
(三) 研发投入突破千亿,企业创新带动产业革新
(四) 精耕细作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 “独角兽”企业高速增长,积极发力国际化跃向世界舞台
(六) 骨干企业助力精准扶贫,激发区域经济增长新动能
三、数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 强近五年发展
(一) 互联网百强企业收入规模五年扩张4.5 倍,信息消费增长贡献近15%
(二) 27 家企业连续入围互联网百强,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
(三) 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成立五年之内入围的企业超过10%
(四) 北上广百强企业数量占比保持在60%以上,中西部呈赶超态势
四、中国互联网企业100 强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一) 增长势头迅猛,新生代创新型企业超速成长将重塑行业竞争生态
(二) 行业领域、覆盖地域更加广泛,强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三) 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技术创新加快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
(四) 产业互联网将推动我国制造业“品质革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五) 党建引领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精准扶贫将成为践行社会责任的“主轴”
附件1:2018 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 强名单
附件2:连续五年名列中国互联网企业100 强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