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价值理论

企业价值理论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6 15:47: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价值理论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价值理论

篇(1)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上看,文化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恩格斯曾经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1]由此可见,满足人的需要是文化的价值所在。在这个世界上,与其它动物相比,人在生物结构上是非特定化的,而其它动物基本上属于特定化的存在物,因此,人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超越自然和本能,创造一个人为的生存环境。人们通过发明和创造人为的工具和手段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存需要,同时这些人为的、非自然的手段和工具的设计、加工和改善本身又引起新的需要或次生的需要,这种新的需要推动人以更高层次的创造活动去寻求更好的满足需要的方式。实际上,文化就是人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方式之间相互交流、不断升华的价值创造过程和不断丰富的价值体系。企业人事管理作为一种文化,其价值内涵无疑就是企业人的需要,也就是说企业人事管理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满足企业人的需要,那么究竟企业人的需要是什么?企业人到企业工作,首要日的就是满足其基本的生理需要,解决其吃、穿、住、行的问题。如果企业无法确保企业人的基本生活需要,那么企业人就会离开企业,也就是说企业要想招聘到员工并使之为企业工作,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提供满足员工基本需要的相关条件和资料。例如,企业要提供给企业人足够的薪酬、福利,满足其吃、穿、住、行的基本需要;企业要提供给企业人以舒适、和谐、安全的工作环境,使企业人能够心情愉悦地工作;企业要提供给企业人必要的工具、设施装备以便其工作等等。在早期的企业中这种理念已经得到充分认识并得到广泛的实施。早期的企业通过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使员工愿意留在企业工作;通过提高员工基本需要的满意程度,使员工更加热爱企业,激励员工更好地为企业而工作。可见,企业人事管理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满足员工基本需要,没有基本需要的满足就没有企业员工。

二、满足企业人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满足员工基本需要已经不再是困扰当今企业的问题,也即随着员工基本需要被满足程度的提高,企业员工对其基本需要的关注度在下降。因此,尽管企业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劳动效率也曾经尝试通过加大对员工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来换取员工更好、更积极主动的工作,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通过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见一斑。马斯洛将人的需求按着由低到高的层次结构划分为基本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逐级逐层来寻求满足的,低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也就是说企业员工在其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会进一步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例如企业员工在其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以及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的目光就会关注更高层次的需求,即社会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企业依旧在基本需要上采取措施,那么,他的做法就会与企业人的意愿相背离,当然就不会引起企业人的响应和共鸣,因此也就无法达到企业想要的结果。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员工只要是认真工作,能够完成企业所规定的任务,其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已经是一种很容易的事。也就是说,随着历史的发昌展、社会的进步,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员工的吃、穿、住的基本需要已经能够得到较好的满足,而且现代企业所提供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使企业员工感到十分舒适和安全,企业员工的安全需要也得到了较好的满足,同时企业员工收入水平已达到或超过建立家庭、抚养孩子的水准,可以满足其追求爱的需要,因此按照需求层次理论,当前企业员工的需要正在向被社会尊重以及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上转移,这样企业人事管理的核心另一个价值理念就是满足企业人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个核心理念在现代企业人事管理中是重中之重,也是提高现代企业人事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和关键。

1.满足企业人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要尊重员工个性发展

员工得到尊重,既是满足个人生存的需求又是满足企业生存的需求。每一名企业人都有被人尊重的需要,在其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这种需要尤为强烈。在企业中满足企业人尊重的需要,主要是要解决企业人的个人发展问题。一个人受人尊重很大程度来自于对其成就的认同以及对其做人做事的方法、方式以及结果的认同,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他的受尊重程度。每一名企业人自己都会意识到自己的发展决定了自己受尊重的程度,因此企业人在其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会努力追求个人的发展,而且希望能够按着自己理想去发展。对于每一名企业人来讲,由于性格、爱好、专业、知识以及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其个人理想也不尽相同。在个人发展的问题上,每个人的想法和打算都各不相同。企业的人事管理必须要正确认识到企业人个体的差异性以及发展的个性化,认识到并不是对企业人进行培训、培养就有助于其发展,企业必须学会尊重员工的个性发展。只有与员工的想法一致,员工才会高兴地接受并努力配合企业做好;只有把员工培养成为具有其独特性的员工,企业才会拥有自己的特性和独特优势,否则有可能引起员工的不满甚至抵触,结果是得不偿失或者事与愿违。因此企业要帮助企业人实现其受人尊重的需要,就是要尊重员工的个性发展,帮助员工成就其发展愿望并获得发展的成就感。为此,企业人事管理文化必须要与员工的需要相匹配,否则即使企业人事管理文化在表面上看起来很棒,这种文化也是无用和无法推行的。企业中的企业人并非拥有同样的目标、希望、梦想以及工作风格、工作方法、工作习惯等等。尊重每个人,就要学会欣赏每个人的个性,允许他们自主选择,鼓励他们自由发展。只有拥有各类不同人才的团队才是强有力的团队。好的企业人事管理文化就是要帮助企业每一名员工去成就他的梦想和希望,为其发展提供帮助、支持和条件,没有个性化发展就没有独特性。

2.满足企业人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要激励企业员工主动创造

篇(2)

在价值链理论基础之上对资金进行管理,可以重新塑造管理流程,把管理对象有效扩展到全部的资金活动之中,而且要对该企业的资金管理实施新的预算、决策以及控制之间进一步结合的模式,在资金管理战略以及资金管理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管控。其中,资金管理战略是在战略层面上建立起企业的资金管理目标,再从中选出最符合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金管理体制;资金管理技术则是从技术的层面上全面分析该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价值链,对现有业务流程及资金流程实行改造与升级,摒弃无法增值的过程,改进、更新可增值的流程,建立较为科学的资金管理方式,确保企业资金的使用能够获取最大化的效益。

二、基于价值链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实例

BS集团现金集中管理通过现金平台来实现。现金平台建立在财务公司,财务公司通过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实现全国范围的现金集中,集团公司通过实施余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将成员单位存量资金按日划入集团公司现金平台主账户,成员单位日常经营所需资金从现金平台主账户获取,以此实现平台内资金的余缺调剂。现金平台富余资金由集团公司统一运作。其中现金平台委托贷款系集团公司范围内各执行单元在其单元内各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执行单元总公司之间的内部委托贷款。经集团公司批准后,在现金平台内富余资金由集团财务公司统筹平衡后集中运作,目前执行利率0%~3.3%之间。BS集团发挥整体优势,提高资金管理水平,集团公司对符合条件的所属企业实行现金集中管理,以有效利用集团内部资金存量,提高集团资金总体收益、降低财务费用支出,获得资金最大收益率,提高整个集团的资金管理水平,实现资金一体化管理,体现出在价值链下企业资金管理。集团公司通过实施余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将成员单位存量资金按日划入集团公司现金平台主账户,成员单位日常经营所需资金从现金平台主账户获取,以此实现平台内资金的余缺调剂。

三、基于价值链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原则

在价值链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的资金管理,其研究的对象一直都是处在相同价值链上所有的企业资金,故而其管理原则和传统的管理原则是不太一样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相协同的原则

对于不同职能、不同产品以及战术资金和战略资金间进行的资金投入都必须要能够维持一个较为科学合适的比例关系,进而在企业内部各部门间进行的资金投入和运用都要作出互相的融通及调节。

(二)互相配合的原则

基于价值链的资金管理要把其当作是同一条价值链上面的每一个企业做到整体发展的推进力量,而不是局限在资金管理的效用上。故而在价值链的基础上实行资金的管理一定可以和同一条价值链上的企业进行联盟,实施业务流程、实物流程以及信息流程等一些活动管理上的密切配合,建立以服务和优化该企业的资金资源为目标的企业资金管理流程管理体制。

(三)最大化效益的原则

价值链上的每个企业都需要在实施资金的投放计划之时,尽量去选取有助于提升自己盈利水平的投放项目,确保项目可以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周转,而且要确保资金运用的效益。在同一条价值链上的所有企业都必须充分理解并考虑其共同利益,本着共赢的理念,有效使用资金,保证企业利益能够最大化。在该原则之中,要保证该企业的支付能力及偿债能力。

(四)集中性的原则

为保证价值链上的企业及时对全部资金作出管理以及控制,需要这些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必须体现出集权管理的思想,进一步促进该企业的资金可以按照价值链的管理思想实施保存以及运用,完成效益的最大化。

(五)运作弹性的原则

在价值链基础上的企业资金管理一定不能够僵化,而且要根据相同价值链上所有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所产生的变动实施及时调整,进而保证该企业的资金投放能够发挥最大效用。

四、基于价值链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实施途径

(一)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对业务的流程进行重组时,一定要能够一直坚定将客户的满意程度当作实施的最终目的,对业务流程的策划以及改造进行重点的关注,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对于企业原有业务流程重新定位,而且要实施较为彻底的再次改造,保证在价值链的基础上,使该企业的资金管理采用扁平化管理的方式,并确保其落在实处,从根本上改进企业的运营成本及质量。

(二)对资金流程进行重造

企业要依据自身特点,使用业务与财务统一的软件进行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之中物流、资金流或者是信息流的数据,并且能够达到信息数据上的共享,进一步保证企业的资金可以在活动之前、活动之中以及活动之后实施的预算、结算或者是监控等管理活动更为规范、高效。企业可从以下角度开始改进或改造:

1.以财务资金的管理为中心强化目前网络技术的深入运用,并且将其扩展到使用的广度,并且建立起集合了生产、采购、销售、库存以及财务一体化的现代化管理体制,确保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等这些数据的管理能够完成集成化以及统一化。

2.以资金的管理为核心,建成内部信息的管理体系,处理当下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资金信息质量、时效性、准确性比较差的问题。

3.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实行企业的财务和业务体制的融合,完成对二者的一体化管理,保证企业能够在进行筹资、运营或者是投资等一些财务活动时较为规范、高效。

篇(3)

[关键词]价值链;成本管理

价值链会计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价值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讲求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通过收集、加工、存贮、提供以及利用价值信息,对企业的价值链或价值流进行规划、控制和评价,以保证其合规、高效、有序运转,从而为企业实现最大化价值增值。也就是说,价值链会计是将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顾客等连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联盟,以市场和顾客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价值链的整体价值增值为根本目标,以提高价值链竞争力、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具体目标,以协同商务、竞争和多赢原则为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价值链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活动,从而实现整个价值链的低成本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真正实现“双赢”乃至“多赢”。从动态上看,价值链管理是一个围绕价值增值,不断协调和优化价值链的过程。价值链会计既是价值链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价值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链会计管理的目标就在于实现价值链的价值增值。在价值链上传递的除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外,更根本的是增值流,价值链上每一环节增值与否,增值多少都会成为影响价值链竞争力的关键,所以要增加价值链的竞争力,就要求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在价值链上每一环节作到价值增值。

一、企业价值链的构成

大部分企业的价值链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外层部分(企业基础结构,信息,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是支持作业,内层部分(材料采购,设计开发,生产加工,安装运输,售后服务等)是基本作业,支持作业是基本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同时支持作业必须以基本作业为内涵,只有基本作业活动才赋予整个企业真正存在的价值。基本作业在作业各个环节上的活动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前后作业间存在着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产品价值伴随着作业活动的发生和转移而在企业内部流动。

价值链把某项商品到达最终消费者之前所经历的总流程描述为一个环环相扣的作业链。这些作业之所以能够实现对接,原因在于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有效集成,物流是因,从上游流向下游;资金流是果,从下游流向上游;信息流则是二者的载体,它向上游提供需求信息,向下游提供供给信息,因而是一个双向过程。但归总,应该是一个INTERNET驱动的企业价值链。

同时我们知道,价值链中各成员具有不同的地位,有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之分。在每一个价值链内,各成员企业由于规模、讨价还价的力量及竞争能力不同,其所处地位也不相同,规模较大、力量较强的企业往往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在价值链中起着核心企业的作用,其他企业则是围绕核心企业共同创造价值。核心企业或最贴近顾客的企业应根据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提出战略目标及预算。本文研究是基于大部分企业是以制造商企业为核心而组成企业价值链的。

二、企业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内容

关于企业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内容,其可以根据管理过程的时间序列,分别以事前管理的计划分析,事中管理的核算控制以及事后管理的考核评价为内容,广泛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会计管理。其中事前管理属于静态管理,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前瞻性管理,对成本的预算是其主要技术手段;事中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实时性是其主要特征,它既是对经营主体的运作过程所做的一种量化性描述,又是对各种经营活动的合规性、有效性进行的一种实质性干预,它既是事前管理的延伸和拓展,又是事后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在整个会计管理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会计的事后管理既为实现事前管理所确定的目标服务,又为以后的事前管理提供反馈信息,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管理视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混合型管理。

1 企业价值链事前成本管理――计划分析

通过企业价值链的分析,描述企业价值链所包含的作业、作业之间的关系、作业的执行情况(成本、时间、质量),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高效作业与低效作业,进行价值链规划;通过对成本的预算进行预测分析,帮助企业确定价值链管理的各项长期、短期目标;参与拟订价值链,包括作业、流程的改善、创新方案,并对设计方案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进行经济、财务方面的可行性评价;在价值链最佳方案确定后编制作业基础成本、费用预算以及其他作业方面的计划、标准,用以控制、评价作业流程以及整个价值链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2 企业价值链事中成本管理――核算控制

从企业内部来看,要优化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流程,协调供应商,需求商和核心企业价值链之间各环节的关系,要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实时、高效地生成会计信息,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策略,能够使财务人员从繁杂劳动中解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管理、控制和决策工作。控制是企业价值链成本管理所要实现的核心职能,要做到会计控制的实时性、动态性,计算机和网络是主要的支撑技术,也可以说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是实现了信息化的会计控制。

3 企业价值链事后成本管理-考核评价

对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属于企业价值链的事后管理过程,是指定期对企业及其内部各责任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进行考核、分析和评估,并为各种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提供科学依据。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指从产品的产生直至消亡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期间,从社会角度看,任何产品都要经过研发、制造、营销、顾客使用和产品废弃等几个阶段。在价值链成本管理中,我们不仅要注重事中的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更要注重事前、事后的供应商、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应树立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思想,不仅要降低成本,而且要提高企业战略地位,获取超过平均水平的报酬。进行成本管理之时,不仅要事后研究产品成本构成,挖掘降低产品成本的潜力,更重要的是进行实时的成本控制,以达到不发生多余的成本,节约成本的目的。

总之,企业价值链成本管理要求价值链企业以时间管理为中心,通过对关键资源的有效管理,不断提高系统整体的产出速度和物流流转速度,从而使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之间所组成整体价值链成本得到优化,而各环节之间保持信息共享、运作同步、响应敏捷、交货及时、合作互利,实现价值链的整体性、协作性和一致性,获得整体优势。

参考文献

[1]戴德明,何广涛,基于价值链战略成本联盟的成本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5(1)

[2]欧阳清,杨雄胜,成本会计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合约理论:资本结构;企业价值;分配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8)03-0021-05

一、引言

自莫迪利亚尼和米勒(Modigliani&Miller,1958)提出MM定理以来,资本结构就成为公司金融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之后,研究者们开始分析激励机制对资本结构及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詹森和麦克林(Jensen&Meckling,1976;Jensen,1986)提出,股本过高的企业因为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而容易产生管理层努力不足而挥霍有余的情况。这是因为企业对于外部权益资本没有定期支付回报的义务,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流可由经理人“自由”支配。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资本结构通过影响现金流分配来影响公司价值。但在现实中,尤其是技术发展速度极快的知识经济中,公司现金流具有不可预见性或不可描述性,这就对公司价值造成了极大的波动。

本文以信息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资本结构、分配激励机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二、理论回顾与模型假设

(一)理论回顾

现代公司金融理论起源于MM定理(Modigliani&Miller。1958),它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在没有税收、激励和信息问题的理想世界中,企业的融资方式与价值无关。由于这一理论缺乏对现实世界的很好描述,因而在过去几十年中,公司金融的很多研究都试图找出MM定理中缺失的部分。研究者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税收问题和激励问题。实际上,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则放在了后者。

詹森和麦克林(Jensen&Meekling,1976)认为,企业的价值受管理层行为的影响,负债能够使管理层减少或者不消费额外津贴,从而提高企业价值。但是在债务水平很高的情况下,负债对管理层会产生过度激励的作用,因此企业的最佳债务――权益比率应在这一点上:防止经营者消费额外津贴的边际收益等于其从事风险行为的边际成本。詹森和麦克林的这一理论被经济学家们称为理论。大量文献研究的成果表明,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是为人提供最优的激励计划。

无论是MM定理还是詹森和麦克林的理论,均认为企业的现金流是固定的;前者将现金流的要求权分为股权和债权,而后者提出了现金流的分配权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但是,他们都没有将决策权或控制权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考虑进来,而这恰恰是金融合约理论的核心因素。金融合约理论认为,尽管合同的缔结方不能事先确定应该为怎样的决策(因为未来事件很难预期和描述),但他们可以事先选择一个决策制定程序,即当企业有偿付能力时,股东拥有决策权;而当企业处于破产状态时,债权人拥有决策权。阿洪和伯尔顿(Aghion&Bolton,1992)提出了一个模型,当企业处于投资者盈亏平衡线以下时,应由投资者掌握控制权;当企业处于投资者盈亏平衡线以上时,应由企业家掌握控制权。控制权的这种分配方式对企业家会产生一种正向的激励作用,因为一旦失去偿付能力,企业就会被债权人接管。哈特(Hart,2000)在吸收了茨维伯尔(Zwiebel,1996)、伯格洛夫和塔登(Berglof&Thadden,1994)、德瓦特里庞和梯若尔(Dewatripont&Tirole,1994)的研究思想后,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数字模型,表明短期债权人拥有与股东完全不同的目标函数。因为企业的留存利润是给股东的,而不是给债权人的,所以债权人干预的激励更强。由于干预成本的存在,外部人的多样化对管理者施加的压力更大。

从以上理论文献中我们发现,学者们对企业价值的认识是一个由静态到动态不断深化的过程,即从假设企业的盈利能力是给定不变的,发展到承认管理层行为影响盈利能力,再发展到承认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决策权或控制权的分配。

(二)模型假设

在对公司价值的度量上,我们没有采用股票的市场价格信息,而是采用净现金流作为研究的因变量,因为现金的生产能力是衡量一个公司价值的根本标准。我们发现影响科技型企业价值(现金流)有两个重要因素。首先是低负债的资本结构使大股东和管理层缺乏适度的债务激励。负债率低是由科技企业高风险的行业特征所决定的,债务融资很容易对管理层和大股东的投资行为产生过度激励(Jensen&Meckling,1976)。但是我们发现,长期负债对于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具有正面作用,说明长期负债在一定程度上会约束管理层和大股东输送资金的行为。其次是控制权向大股东倾斜对于科技型企业的价值有反向作用。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讲,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普遍大于物质资源,由于预期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更大,管理层更应该掌握公司控制权。但是,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会导致管理的低效或无效,在缺乏有效激励和监管的情况下,还有可能造成管理层和大股东的相互勾结,并通过投融资活动进行利益输送。

本文对股东控制权、债权以及管理层激励、成本与现金流之间存在的关系建立如下模型:

C0=β0+β1(SDAR)i+β2(LDAR)i+β3(FSHR)i+β4(AFSH)i+β5(MSH)i+β6(ME)i+β7(MI)i+β8(MP)i+εi (1)

C1=β0+β1(SDAR)i+β2(LDAR)i+β3(FSHR)i+β4(AFSH)i+β5(MSH)i+β6(ME)i+β7(MI)i+β8(MP)i+εi (2)

C2=β0+β1(SDAR)i+β2(LDAR)i+β3(FSHR)i+β4(AFSH)i+β5(MSH)i+β6(ME)i+β7(MI)i+β8(MP)i+εi (3)

C3=β0+β1(SDAR)i+β2(LDAR)i+β3(FSHR)i+β4(AFSH)i+β5(MSH)i+β6(ME)i+β7(MI)i+β8(MP)i+εi (4)

在自变量中,SDAR为流动负债率、LDAR为长期负债率,这两个变量表示债权对公司价值的影响;FSHR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表示控制权在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分配对公司价值的影响;AFSH为第一大股东性质的哑变量,0表示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1表示第一大股东为法人股,2表示其他;MSH为管理层持股的哑变量,以考察管理层激励与公司价值的关系,0代表管理层没有持股,1则反之;ME为管理费用主营收入比,是成本的变量,以考量成本对公司价值的影响;MI为经资产化处理的主营业务收入,代表市场环境的影响;MP为经资产化处理的主营利润,以考察利润与公司价值的关系。

在因变量中,C0为总净现金流;c1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C2为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C3为筹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了消除公司间的规模差异,各因变量均作了资产化处理。β1-β6为自变量系数、β0为常数项、ε为误差项。

三、数据处理

为了更好地验证模型,本文对样本进行了仔细筛选,最后以沪深两市84家信息产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先期研究阶段,我们随机选择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中传统制造业公司60家,行业涉及汽车及配件、家电、纺织服装、食品、日化、化工、石化、钢铁、有色、化纤、造纸包装、机械、建材、建筑、电气设备等消费品、原材料和投资品制造企业。我们将信息产业公司样本期的现金流与传统行业进行了比较,统计检验量

接下来我们构造多元回归模型,以探索影响信息产业公司价值的因素到底有哪些。表3-a、表4分别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为了增加模型的稳健性,我们在表4中将因变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总资产比、投资活动现金流总资产比和筹资活动现金流总资产比。在表3-a中,长期负债率的均值为4%,表明信息产业公司对权益资本的偏好;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均值为36.62%,如果将30%视为取得控制权的持股比例,这一数字一方面说明了股权分布的相对集中,另一方面表明管理层剩余权受到股东控制权的限制。表3-b为自变量频数统计,第一大股东性质为企业法人的占47.6%、为国有的占46.4%;管理层持股的公司约占30%,表明股权激励在信息产业中并不普遍。在表4中我们发现,除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均值为正外,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均值都为负,使得总现金流均值呈现负值。这表明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投融资活动没有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增长。

四、实证结果及其讨论

(一)实证结果

1、自变量与净现金流间的关系

从表5中我们看到,在拟合优度检验中,R2=0.115,调整后的R2=0.020,说明回归效果并不理想;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中,F=1.214,相伴概率p>10%,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并不显著。在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中,t值的相伴概率均大于10%,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差。

2、自变量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间的关系

在拟合优度检验中,R2=0.224,调整后的R2=0.141,表明回归效果一般;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中,F=2.707,相伴概率p

3、自变量与投资活动现金流间的关系

在拟合优度检验中,R2=0.210,调整后的R2=0.126,表明回归效果一般;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中,F=2.499,相伴概率p

4、自变量与筹资活动现金流间的关系

在拟合优度检验中,R2=0.195,调整后的R2=

0.109,表明回归效果一般;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中,F=2.271,相伴概率p

以上各统计结果中,VIF值均小于10,表明各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在残差分析中,各方程的D-W值均接近2,说明残差序列具有独立性,各方程残差序列亦符合正态性、线性性、随机性等要求。

(二)对实证结果的讨论

控制权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重要问题,我们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高对公司价值具有负面作用。公式4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B值为-0.001,与筹资现金流比负相关,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可能进行资金输出。伯尔顿和塔登(Bolton&Thadden,1998)认为,股东集中股权来监督经理人违反了证券市场的初衷,证券市场的建立就是为了让每一个投资者可以在每一家公司投入小量资金,从而避免公司的个体风险。现在要达到监督的目的,必须让一些人持有少数公司很大的股权,这样,他们就没有多样化。拉波塔、德一西拉内斯和施莱弗(La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1999)做了不同国家的跨国比较分析,发现在投资者保护弱的国家(像拉美国家)方面,控制权溢价(control premium)就很高,表明小股东预期大股东会与经理人联合起来剥夺他们的利益。虽然大股东治理模式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还难以说清,但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讲,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普遍大于物质资源;由于预期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更大,管理层更应该掌握公司控制权。但是,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会导致管理的低效或无效,造成公司价值的下降。公式4中管理层持股的B值为-0.036,与筹资现金流比负相关,表明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机制没有发挥作用。在缺乏有效监管和充分信息披露的情况下,管理层很可能与大股东合谋,进行利益输送,破坏公司价值。

公式3-a中主营利润比的B值为-0.207,与投资现金流比呈负相关,表明利润越高的企业,投资效率越差,证实了自由现金流的存在。经济学家们总是将自由现金流问题与管理层相联系。管理层通过对外投资,占用了本应该向全体股东分红的资金,以实现自己的私人收益(Aghion&Bolton,1992)。自由现金流问题不仅反映了管理层激励机制的缺位,而且还暗藏着另一个问题,这就是大股东利用市场缺陷与管理层勾结,共同侵占小股东利益。因为在法律上,企业没有定期定额为股东支付回报的义务,企业现金流的可验证性很差,所以企业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分红。

对于科技型公司而言,长期负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分为两方面。首先,公式3-a中,长期负债的B值为-0.360,与投资现金流比呈负相关关系,负债的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其次,信息产业公司的长期负债率显著低于传统制造业公司,说明技术型公司对权益资本的偏好。信息产业公司的这种资本结构与其高风险的产业特征――技术更新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短、未来现金流波动大――密切相关,因此,要求收益稳定的债务融资显然不适合技术型公司的资本要求。更为重要的是,高风险项目利用债权融资,尤其是银行借款,会对大股东和管理层造成过度激励。因为一旦投资成功,银行只获得固定回报而大股东和管理层会享有超额收益;如果失败,大股东和管理层会通过侵占、挪用小股东权益,到达“拆东墙,补西墙”的目的。

在公式4中,长期负债率的B值为0.414,与筹资现金流比正相关。长期负债对价值的正向作用来自两方面:首先是长期负债带来的现金流的增加,其次是负债对管理层产生的正向激励作用。哈特(Han,2000)认为,财务结构的多样化能够影响企业的价值。一个拥有全部控制权的单一股东对于管理者可能会不够强硬,其原因在于干预是有成本的,尽管干预可以没收留存利润,但这些利润的总回报率为正。因此没收留存利润的收益并不是很高;相反,短期债权人具有完全不同的目标函数,企业留存利润是给股东而不是给他的,所以他进行干预的激励更强。在我们的研究中,长期负债的作用比短期负债显著,其原因可能是长期负债的金额更大,对管理层具有更大的约束作用。

五、结论

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历来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合约理论出发,以我国信息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发现:低负债的资本结构使大股东和管理层缺乏适度的债务激励;而长期负债对于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具有正面作用,说明长期负债在一定程度上会约束管理层和大股东输送资金的行为;控制权向大股东倾斜对于科技型企业的价值有反向作用,表明在缺乏有效激励和监管的情况下,管理层和大股东可能会相互勾结,通过投融资活动掏空上市公司。

篇(5)

一、选题背景

(一)在我国早期的计划经济时代,不存在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生产什么以及如何生产都由国家指定,产品在生产出来以后,企业也无需进行相应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只需按国家计划价格进行销售,由产至销企业的权利非常小,实质上企业充其量是一个大型的生产工具。而且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物质生活不够丰富,整个市场几乎是卖方市场,所以作为生产商的企业在市场上是有完全的优势的,彼此之间无需参与激烈的顾客争夺,因而相互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的竞争。

(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来临,西方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我国,大量先进的生产设备进入我国各个企业,由于需求的极度旺盛,企业多进行大规模生产,产品数量急剧增加。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激烈起来,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意识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不仅仅在于产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产品成本的高低,这就要求企业加强成本管理,通过成本费用的降低以获取更大利润,进而加强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给了顾客更为广阔的信息渠道来源。网络销售省去了传统销售方法中的很多程序,使销售变得更为直观与直接。对企业产品有兴趣的顾客,可以利用小小的鼠标在不同企业的不同产品之间进行质与价的比较,传统的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网络面前变得不那么重要,顾客对产品的认知程度加深,其可选择的范围也逐步加大,这就使得企业必须作出适当的价格下降,否则就很难再重新赢得顾客。因为顾客在因特网上很容易就会发现细小的价格差异并会充分利用这种价差去选择其他企业的产品,使企业丧失原有的竞争优势。

二、选题意义

进入21世纪后,自由贸易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目前,我国正处于“买方市场”的形成过程,虽然这种“买方市场”只是相对意义上的生产过剩,但也使得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同业竞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这种同业竞争必然会越来越激烈。同时,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同行对国内企业的挑战也越来越明显和直接。我国企业应积极面对这种挑战,最大限度的运用各种“武器”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从而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三、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成本管理体制的缺陷和管理水平的低下,我国企业持续保持较高的成本水平,存在着大量的浪费,成本管理的现状可以用六个字集中概括:成本高、成本乱。

(一)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的现象,表现在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成本管理的目的多局限与降低成本本身,而缺少成本管理为企业竞争服务的意识,降低成本的手段也主要依靠材料、人工等方面的节约,我们经常说开源节流,“节流”固然是一种很好的成本降低方式,但是我们应更多的关注“开源”,即寻求更广泛的成本降低渠道以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成本管理方法陈旧。虽然我国一些企业进行了较为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试点,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上讲,成本管理方法还是比较陈旧,已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要求。

(三)价值管理和使用价值管理的结合较差。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财务部门多以独立的职能部门存在,不参与企业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也不会主动涉及到财务领域,这就导致了生产部门与财务管理的脱节,使得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价值链分析等得不到有效使用,因此在产品价值转移和产品增值过程中存在很多无用环节,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

四、文献综述

(一)价值链的提出。“价值链”一词最初由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者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它指出:价值活动是企业从事的在经济和技术上有明确界限的活动,它们是创造对买方有价值的产品的基础,这些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共同作用为企业创造利润,从而形成企业的价值链。在价值链理论中,企业被看做是服务于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些作业形成一个有机的“作业链”。对价值链形成的认识使企业的管理深入到作业这一层次,使企业能够在所有环节上对资源的耗费进行控制,减少消耗,提高价值增值水平,帮助企业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

(二)价值链的内容。价值链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三种,其中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是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延伸。(1)内部价值链是企业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和转移。(2)纵向价值链将企业所生产产品的最初原材料的最初生产者(或供应者)以及最终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全部纳入到价值链中。(3)横向价值链是将一组相互平行的纵向价值链上的处于同等地位的企业之间相互联系起来的一种企业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链条上,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五、企业运用价值链理论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发觉企业自身可以改进的作业,消除不增值甚至减值的作业,从而降低企业成本。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价值链分析,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寻找出作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例如厂商为了确保产品使用优质的原材料进行生产,因此常对购入的原材料进行检验,但此项作业只有在供应商绩效不佳时才会采用,如果企业选择高质量的原材料供应商,即可消除检验作业,因而降低成本。

篇(6)

一、价值链理论的提出

价值链理论是三维的控制论和信息论,所谓“三维”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是时间维度,是对企业生产运作周期的成本管理;第二是经营战略维度,运用一定的战略与战术实现对企业的成本管理;第三是空间维度,是平衡企业内部价值链与上下游企业价值链以及客户价值链之间的关系。企业的价值表现包括内在与外在两种形式,其中外在价值是企业的投资价值,内在价值是客户所产生的价值。在现代企业中,客户价值是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的体验与所受服务是产生价值的源泉,因此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依据迈克尔所提出的“价值链”,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价值体现在相互联系的经济活动中,即各项经济活动的总和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

二、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分类

价值链理论下成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概念,而是企业生产线上各个环节、部门相互关联的全面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企业发展战略、内部管控等方面,并且这些方面最终服务于战略管理及控制和成本控制等活动。下面对这三方面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

(一)战略成本

战略成本所关注的目标是企业总体的价值定位,关乎企业价值的增殖与转移,贯穿企业产品生产周期的整个过程,影响其成本定位高低的主要因素有生产规模、生产水平、市场时机、地理位置以及学习整合的能力等,相应地产生战略、质量、时间、环境及空间等各项成本。该项成本是价值链理论关注的起点,同时在信息技术层面上又是成本汇总的终点。

(二)管控成本

管控成本所关注的目标是实际成本与预计目标的差距,主要涉及生产中期的战术成本,包括各个部门的开支、人力资源、营销策划及广告等项目的开支,相应地形成计划、标准、目标责任及资本等相关成本。该项成本价值链理论的中级阶段,对即时信息要求较高。

(三)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所关注的目标是特定的成本对象,主要是短期的有任务期限的作业成本,包括由人工消耗、原材料耗损、技术革新、燃料动力消耗以及设备利用率等相应产生的产品、作业以及可控成本等各项成本。该项成本是基本价值链理论所分析的终点,同时又是信息技术中成本归集的起点。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由于局限于环境和技术手段,不再适应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状况,因而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价值链理论下的企业成本管理是三维度的全局模式,能更好的把握产品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也能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计算

企业可通过目标成本计算、改良计算方法以及售后成本评估方法等完成对企业全成本的评估与计算。完成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初期研发成本链、中期生产投入成本链和后期销售及客户售后管理成本链三个阶段。

(一)初期研发成本链

初期研发成本即目标成本,是企业成本管理的起点,涉及产品生产设计以及成本预算,相关人员依据预算调整设计方案并尽可能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目标成本的计算是以市场需求以及目标客户阶层为导向的,其出发点是客户群体的消费水平与市场同比价格水平,因此这是一种引导型的计算方式,在企业资本投入中具有前瞻性,也是产品能否开发的首要因素。

(二)中期生产投入成本链

本阶段的成本链主要是改良成本计算,通过分析产品生产制造的相关因素,进而减少不利因素,实现预期成本估计的计算方式,对企业产品制造阶段能否顺利进行具有决定性意义。首先成本计算是企业投产后开始计算的,具有一定的成本数据和相关基础信息的支持,其次依据管理部门制定的预算指标,一旦发现偏差,可实时纠正。

(三)后期售后管理成本

售后成本主要包括产品售出后的维修、处理以及回收等各项成本的计算,产品的质量、生产技术以及环境处置可影响售后成本,因此可通过平衡质量、环境和售后管理等成本降低企业的投入总成本,在提高企业产品价格优势的同时也应注意企业的后顾之忧。

四、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探索

企业加强成本管理主要是为了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此基础上,企业从产品生产的整个周期入手,依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措施,以实现在整体层面上对企业的把控。

(一)现实阶段控制

对企业产品开发的现实阶段实行控制主要针对生产现状、规模提出的,该阶段的控制主要强调实时监测产品成本的实际投放与预期投放的偏离差值,应贯穿于产品生产线的整个过程,在价值链理论中处于企业成本管理的终端阶段,但是是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发现偏差应及时纠正,或者发现预算不合理及时调整目标预算,以增强对现实运行阶段的控制力。

(二)超前阶段控制

对企业的超前控制是针对产品的设想及设计阶段提出的,即依据市场现状预先评估产本的成本和效益,并对其作出投放比例的合理调整。该阶段的控制借助于市场信息的获取手段,要求企业自身的技术达到一定的条件,从而能合理地设置目标成本。在此过程中需要运用价值链理论下的价值工程的分析方法,以对产品的生产规划、工艺技术进行分析优化,并在必要时为企业产业链重构作出指导,因而实现对企业产品的超前控制,有利于完善企业的价值链,有助于每一项成本投入都有的放矢,也有利于在企业运营管理层次上实现管控前馈。

(三)理想状况控制

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不能仅局限于对企业现状的管理以及前瞻性管理,还应在理想的层面上实现对企业的革新控管,在现阶段市场提倡“创造”的时机下,理想状况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理想状况控制就是在创造产品的观念和构想上做充分的理想状态下的思考,构建自身的理想目标,该阶段领先于产品的生产设计、加工运作等处理阶段。在企业价值链上,该阶段能为上述两阶段提供方向和目标,是对企业战略性分析的理想化构想。

篇(7)

摘 要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一个企业之所以能生机勃勃,先进的成本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阐述了价值工程方法的概念、基本特点、程序及其理论缺陷,从设计、采购、制造成本方面论述了价值工程的应用效益。

关键词 价值工程 成本管理 功能分析

价值工程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在成本管理中能发挥重大作用。但价值工程在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阻碍,制约其推广。因此,有必要对价值工程在其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加以研究,以帮助公司提高效益,开拓市场。

一、价值工程相关概念

价值工程是指运用集体智慧,开展有组织的活动,着重于产品的功能分析,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借以提高产品价值的技术经济方法。

(一)价值概念

价值工程中的“价值”就是一种“评价事物有益程度的尺度”。定义为:“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

(二)功能概念

价值工程所阐述的“功能”是使用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任何功能最终都是针对人类主体的一定需求目的,为其生存与发展服务,将体现为相应的使用价值。因此,价值工程的“功能”就是使用价值的产出量。

(三)成本概念

价值工程所谓的成本是指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耗费。实际上就是价值资源(劳动价值或使用价值)的投入量。

二、价值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价值工程的基本特点

1.对功能进行分析

价值工程以功能为中心考虑问题,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分析确定产品的功能,做到功能与成本分析相结合,寻求最佳结合点。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不受现有产品的约束,因而可以做出根本性的变革,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与应用。

2.努力方向是提高价值

致力于提高价值的创造性活动。提高功能与成本的比值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要有技术创新。提高功能或降低成本,都必须创造出新的功能载体或者创造新的载体加工制造的方法。

3.需要多方协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价值工程涉及产品开发、设计、制造、供应、使用、维修及经营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各方面人员,交换意见、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才能获得最佳方案和良好的运行实施。

(二)价值工程活动的基本程序

1.选择价值工程对象

选择的原则是:(1)制造方面,选择产量大、消耗高、工艺复杂及占用关键设备多的产品;(2)成本方面,选择单位成本高的产品;(3)从销售方面看,选择用户意见大、竞争能力差、利润低的产品。

2.收集有关资料

收集的资料,包括企业经营目标、方针、生产规模、经营效果的资料,以及各种经济资料和历史性资料,进行整理。

3.进行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手段,包括:(1)明确对分析对象的要求;(2)明确分析对象应具备的功能;(3)进行功能分类,把功能明确化和具体化;(4)确定功能系统,绘制功能系统图,确定功能之间的关系;(5)进行功能评价,确定价值工程活动的重点、顺序和目标等。

4.提出改进设想,拟订改进方案

5.分析与评价方案

常用的方法有:强制打分法、优缺点列举法、综合选择法等。

6.可行性试验

一方面验证方案选择过程中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从性能上、工艺上、经济上证明方案实际可行的程度。

7.检查实施情况,评价价值工程活动的成果

(三)价值工程的理论缺陷

1.价值方面

价值工程所谓的“价值”实际上就是产出价值量与投入价值量的比值,就是人们常说的“价值效益”,它可以看作是一种不考虑时间因素的价值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时间所间接赋予的价值内涵和对事物发展特性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计算和比较不同工程类事物价值特性的参量应该是“价值率”,而不是“功能与耗费的比值”。

2.功能、成本方面

价值工程所谓“功能”和“成本”的内涵都仅限于物理意义而没有涉及人的精神意义,仅限于社会的经济方面,而没有涉及政治和文化方面。

三、价值工程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应用的效益

(一)设计成本方面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设计人员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增加了一定的成本意识,在开发新产品时,不仅考虑技术上可行,还考虑经济上合理,对设计的技术、工艺等进行价值分析,减少了过去企业在这方面的浪费。

(二)采购成本方面

采购阶段是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运用价值工程理论,企业开始对采购物品的数量有了一定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加强了购进物品的质量监督,对物品的功能等基本情况做一个基本的分析,以增加采购的准确程度。

(三)制造成本方面

产品制造过程是企业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关键。在产品制造中运用了价值工程理论,对制造成本进行价值分析,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对制造过程中原材料的功能和成本进行分析,以求达到成本的最优化,使得企业的制造成本得到一个很好的管理。

四、结束语

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人员、材料采购人员、财会人员、基层车间人员的集体智慧,能使以上人员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研究问题,对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田威,韩荣.价值工程与创造.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

[2]谢力宁.VE中的第三方价值研究.价值工程.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