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化教育

数字化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5 15:42: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化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字化教育

篇(1)

第一,开发职业教育全数字化教材,作者技术能力不足。职业教育全数字化教材的内容开发除了文字内容外,动画、视频、互动栏目等才是开发的重要部分。目前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者大多是职业院校的在职教师,他们大多不具备开发全数字化教材的理念和技术。第二,全数字化教材开发成本高。在职教师如果没有相应的课题项目资金,很难完成全数字化教材的开发。中小学全数字化教材开发,具有全国相对统一的教学内容。而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多样,开发出的全数字化教材适用面有限,若传统出版社投资开发全数字化教材,是否盈利未可知,所以不敢贸然推广。第三,移动终端的硬件费用高。如果想以数字化教材取代传统纸质教材,必然需要为学生、教师配备移动终端。目前类似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这类移动终端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无论是学校买单还是家长买单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学校和家长都难以接受。第四,作为家长一方,更喜欢传统的纸介质教材的传授模式,一是因为平板电脑有辐射,对孩子的眼睛不好;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处于15~20岁的阶段,自控能力还很弱,用平板电脑上课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以上四点都是大范围推行全数字化教材可能存在的障碍,需要相关部门做很多工作,而且这些工作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

2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的探讨

虽然说未来的教育领域实现全数字化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是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缺乏自觉学习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面对原理复杂的工科课程时,如果教材中仍然采用长篇累牍的文字理论,就很难调动他们的兴趣,更不要说理解其中的道理。在当前的教育背景和教学模式下,半数字化教材是目前的一种创新方式,是走向全数字化教育的一条必经之路。如果说把纸质图书称作旧媒体,将现在综合运用多种声、光、电技术的媒体称为新媒体的话,那么现在应该处于新旧媒体共存融合的全媒体时代中。创新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形式就是将多媒体技术与纸质教材完美融合,也不完全摒弃传统的通过纸质教材教学的方式。这种创新方式,一是解决了全数字化教材开发难度大的问题,纸质教材仍是教材的主要载体,数字化技术只作为必要的补充形式,不需要太难的技术及太多的资金,教师容易操作;二是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三是不使用平板电脑,家长也可以接受。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在教材中嵌入动画、视频。学生可以不使用平板电脑,只用手机扫一扫书中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看到一些立体化图片、动画等,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技术原理。此种方式只需要手机即可,适合职业教育阶段学生普遍拥有手机的情况。例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原理》一书,就是把抽象的机械原理进行立体化,将平面结构转换成动画,使学生快速理解记忆。还可以在教材中嵌入微课视频,在一些需要讲解操作过程又不便课上演示的内容时,插入过程讲解视频,非常直观方便,可以方便学生课上学习及课下复习。第二,教材中加入拓展知识。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也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代。而教材的篇幅有限,不可能将所有内容囊括其中,当需要在教材中补充一些拓展知识时,也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自动链接书中没有的拓展知识,如图2所示;当书中一些知识需要查询时,同样可以直接用手机扫二维码跳转到网页进行查询。第三,在书中加入“增强现实”技术。AR(AugmentedReality,简称AR)技术即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简单来说就是应用一种摄像头,类似于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摄像头或者谷歌眼镜,将书中的内容立体、多角度呈现,这种方式非常适合于职业教育工科的教学。2013年的江苏书展上,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就曾展示过一款《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号称国内首部采用AR纸数互动移动阅读技术的图书。将摄像头对准图书上印有黑白挖掘机图像的一页,显示屏上立即出现了立体3D的大红色挖掘机,齿轮不断转动。第四,搭建在线课堂。传统出版社可以将自己现有的教材服务网,改造成师生可以交互的在线课堂。首先,在出版社的教材服务网中针对该本教材,配备丰富的资源库,包括电子课件、习题答案、教学资料等,如图3所示,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教材服务网就提供了可供教师下载的教学资源。同时,加入一个可以在线完成课后习题的板块,可以实现习题在线提交、教师在线阅卷、教师在线答疑、在线评价等功能。

3传统出版社应用数字化技术创新职业

教育教材时应注意的问题传统教材出版单位在应用数字化技术创新职业教育教材编写时,要考虑到各地的地域环境、办学理念、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若处理不好,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会如同摆设,还会制约纸质教材的推广,所以在设计教材的数字化资源嵌入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要保证纸质教材内容的完整性。现阶段,数字化技术在纸质教材中的创新应用只能作为补充、拓展形式出现,仍然要保证纸质教材内容的完整性。职业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受经济水平影响,有的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条件较好,教材中的数字化资源可以作为必要的补充,提高教学效率;有的职业学校信息化条件不好,要保证这类学校使用该教材时不会因为不能读取配套的数字化资源而无法完成教学。第二,要提高嵌入教材中的数字化资源的有效性。有的出版社为了迎合数字化浪潮,在图书中放置二维码。但很多时候,读者扫描后发现,图书上的二维码与图书内容完全脱节,或者关联少,甚至二维码直接作为广告植入,这就严重影响了教材的质量和出版社的品牌信誉。所以一定要选择对读者有意义、有作用的资源嵌入,让读者觉得学有所用。第三,要考虑视频的大小、播放流畅程度、图片精细度等。制作数字化资源时,要考虑到使用图3出版社网站的配套教学资源下载者的使用环境,要考虑到没有wifi而只能靠移动信号时资源播放的流畅程度等,这些都会影响读者的体验。目前数字化资源需要放到网络平台供读者读取,网络平台的选择很重要,一般有出版社自有平台或优酷、腾讯视频等公共平台。平台的带宽会影响文件的读取速度,所以要充分考虑在没有wifi情况下的播放流畅程度。第四,分摊开发成本。开发此类教材,数字化资源的内容是主要的。数字化资源的内容制作需要一定的费用,而职业教育教材版本多样,开发的资源适用面有限,回收成本较慢。所以目前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教材开发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分摊成本,降低风险。出版社可以选择通过校企合作、成本分摊、成果共享等机制实现。或者结合目前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将学校已经完成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教材有机整合。

4结语

篇(2)

关键词:教育出版;数字化;商业模式

G239.2-F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各类移动信息终端逐步取代纸质版书籍,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形式,这对中国传统的出版业造成极大的冲击,促使其进行相应的数字化出版转型,以占据新兴的数字化阅读领域。其中,教育出版领域是三大传统出版领域之一,其数字化转型也势在必行。然而,教育出版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存在重重阻力,需要进行广泛的调研和分析,形成切实可行的数字化商业模式,从而助力教育出版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对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适应。

一、我国教育出版数字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出版社对于数字化发展存在顾虑

与其他出版领域相比,教育出版领域有其特殊性,其面对的主要客户群体为教师和学生,客户需求相对固定,虽然在教学方法、内容和形式上有所改变,但是纸质版书籍仍然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知识载体,对数字化书籍的应有相对较少,导致教育出版领域的客户需求变动不大,这使得许多出版社对进行数字化改革存在顾虑,缺乏快速变革的动力,大多持观望心理,仅进行小范围或局部的尝试。

2.教育出版的版权维护问题

一直以来,版权问题都是教育出版领域的难点问题,损害作者和出版社的利益,是严厉打击的方面。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下,盗版活动需要进行印刷、运输等方面的投入,盗版的成本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盗版行为的发生。而数字化书籍,可以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完成盗版活动,盗版的投入极少,如果没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将导致出版社的数字教育资源被窃取,损害出版社的经济利益。就目前的数字化书籍的版权维护而言,其主要的难点在以下方面:一是复制盗版的成本极低,操作简便,导致盗版的实现难度降低,一定程度上刺激盗版行为的出现;二是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盗版书籍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网络,造成极为严重的侵权行为;三是网络盗版查处的难度较大,人们可以借助聊天工具、下载工具等多种手段进行盗版资源的传播,查处和禁止的难度大;四是当前国民的版权意识不强,人们习惯于免费下载,对于教育资源的版权归属问题缺乏关注,无意中成为数字教育资源的侵权主体。

3.数字出版领域的专业人才缺乏

教育出版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到数字出版物,两者之间的技术跨度极大,现有的出版人才鲜有符合数字出版需要的,这导致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缺乏基础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导致数字教育产品的研发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偏低,影响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目前,针对人才问题,许多出版社采取招聘信息专业人才或外包研发工程等方式解决人才专业性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问题,但是相关专业人员和机构对教育出版流程、内容、模式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产品的出版属性受到影响。综上,当前的教育出版领域,复合型人才奇缺,应该制定合理的人才选拔、培养措施,实现对人才素质的提升,满足教育出版数字化的改革需要。

4.教育出版的商业模式不完善

教育出版社的最终目的在于借助出版物的销售实现自身的业务盈利,这依赖于合理的商业模式。所以,进行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其核心问题在于商业模式的完善,形成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为出版社带来相应的利润回报。只有满足此要求,出版社方能集中精力进行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出版的数字化发展。然而,当前教育出版的商业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形成完善的商业模式,严重影响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进程。

二、教育出版数字化的商业模式构建的考虑要素分析

1.数字化的教育产品和服务

所谓数字化的教育产品和服务是指在数字化背景下,出版社向客户群体提供的教育资源产品和服务,是传统的纸质版书籍的替代品。通过对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满足客户的学习和工作需要,实现出版社自身的出版获利。与传统的书籍相比,数字化的出版除了考虑产品以外,还侧重对自身服务的提升,通过丰富的教育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实现数字化出版物的价值最大化,达到吸引客户,提升出版销量的目的。

2.教育出版的客户群体需求

毋庸置疑,老师和学生是教育出版的主要客户群体,在进行商业模式的构建时,应该将老师和学生的需求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解读,以此为出发点,实现出版社自身的消费目标定位,进而对数字教育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形成满足客户群体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实现自身业务活动的拓展。当今社会,消费者的个性化不断凸显,受到外部环境、自身需求等影响,对教育的数字化出版物的要求也呈现差异化,这就要求出版社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根据教育资源的类型确定主要目标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商业模式构建,实现消费市场的有效定位和占有。

3.销售渠道

产品从出版社到客户手中涉及到销售渠道的问题,销售渠道的数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效率,与出版社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在数字化模式下,产品的销售渠道日趋多元化,给出版物的销售以更多的分销渠道。,这给出版社带来新的产品销售空间,促使其将销售渠道的确立和完善作为商业模式的核心,通过对网络、通信运营商、实体书销售等渠道的开拓,形成教育出版数字化商业模式下的产品销售渠道,为出版社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4.收入分析

目前,教育出版社的主要收入来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销售产品或服务获利,二是版权获利。在数字化背景下,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仅仅是来源获取形式有所差异。

三、教育出版数字化商业模式的构建策略

1.提高数字教育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出版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商业模式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出版社应该重视对数字教育产品的研发工作。具体来说,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产品的内容,应该保证产品的内容与老师和学生的教学需要相契合,满足教学活动各阶段的使用要求;二是产品的形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产品形式的创新,满足老师和学生在不同客户端下的使用需要,降低产品的使用难度,提高操作的便捷程度;三是要求产品具有独创性,这是产品的优势所在,只有确保数字教育产品的独创性,方能够有效的保有客户群体,为出版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构建畅通的多样化分销渠道

当前,教育出版的产品销售以实体销售为主,辅以网络购物销售,该N分销形式是针对实体书进行的。针对数字教育产品,除了常规的销售渠道以外,还应该加强与通信运营商、在线网络和高校图书馆等的联系,构建多样化的分销渠道,拓展数字教育产品的分销渠道,提高产品的销售效率,实现对消费者市场的迅速占有。此外,还可以将产品销售与聊天工具相结合,借助QQ、微信等实现产品的销售,但应该注意营销方式的规范化。

3.拓展产品的收入形式

当前,教育出版数字化的主要收入内容为产品、服务的销售收入和版权收入,相对单一且局限,应该进行收入形式的拓展。具体来说,一是加强数字产品与实体书的联系,通过网络资料、学习卡等进行联合销售,借助实体书拓展数字产品的销量;二是创新数字产品的销售形式,打破图书的整体界限,进行分章节销售,以此增强产品的适应性,拓展客户群体;三是构建多元化的产品形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反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意味着重新思考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这将是一场从“卖书”到“卖服务”的变革,是教育出版业向知识服务业升级的产业变革。尽管实现真正的商业赢利还需时日,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教育出版的收入来源仍将以图书产品为主,但数字产品和服务的收入比重将逐步扩大,预示着教育出版数字化的良好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宋怡霏.变化与挑战――教育出版数字化商业模式难点探析[J].活力,2012(12):129.

[2]宋茜茜.我国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策略及商业模式探析[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8):71.

[3]胡升华.美国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商业模式(二)[J].出版参考,2013(13):56-57.

[4]刘彤.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应对出版业全球化竞争――中国艺术品印刷第一品牌“雅昌”的制胜之道[J].科技与出版,2012(1):25-27.

[5]刘红,李云雯.近年来我国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2):90-94.

篇(3)

一、出版模式数字化攻略:深入开发,寻找赢利点

教育出版数字化并不难,但转型之后,如何找到符合教育自身特点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电子书包模式。电子书包(Electronic School-bag)代表着教育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电子书包是一个组合产品,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阅读终端,电子书包外形多如笔记本电脑式或平板电脑式,具有读写功能;其二,内容资源库,电子书包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如涵盖了高中三年全新人教版教材的全部知识点和测试题库等);其三,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数字资源并对学生进行管理,促进家庭和学校,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电子书包不但是一个真正的“书包”,同时也是一个数字化的课堂。在新加坡,学生的电子化教材教辅与互联网连接,通过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可与全球范围内的学生交流学习资料和学习心得,形成了全球性的电子书包。教育数字出版立体化开发,电子书包便是其终极模式。在我国,电子书包已经在上海、广东佛山等中小学开始试点,但主导的却是科技公司或电信运营商,出版社作为核心内容提供者却退居幕后。这提醒传统出版商,在产业链中如果不做出积极努力,很可能会处于被动地位。

2.网络平台模式。教育出版数字化,首先要从资源数字化开始,也就是建立教学资源库。而数字化资源数据库的积累,是发展网络平台和跨媒体复合出版系统的基础。我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在这方面较早地作出了努力,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已大致完成了数据库的建设。在这一基础上,高教社建立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化教学网”(http://4a.省略/),其中所谓的4A,即Anyone、Anytime、Anywhere、Anything。该平台教学中动态形成电子教材、网络课程、资源库等,或部分课程,提供有立体化教学包。一般购买纸质课本,即可通过主教材所附赠的学习卡,使用者可以获得登录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化教材网的密码和口令,免费享用丰富的资源。网上还有课件等资源,任何读者都可以随时免费下载。其中,网络教学平台是一套完整的网络化的教学体系,它包括在线课堂教学、教学互动、课下辅助系统、课后成绩测评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它是一种师生相长的教学活动,是针对学生、教师甚至家长的服务。当这种教学方式达到较为完善的程度之后,它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可以相当于同等存在的实体教学机构,能将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融为一体,实现人机交互。目前国内多家出版社都已建立了此类平台,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教学习网”(省略),江西教育出版社的“我乐学习网”(http://省略)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世代交互英语》在线学习网”(http://neie.省略)等等。

教育出版商适时地建设网络平台,向读者、学习者提供主动的知识服务,为受众打造多样化、全方位的需求配套产品,是打破传统出版社狭隘的“数字”瓶颈的切实有效的尝试方法。

3.移动教材模式。移动教材是教材教辅等教育资源在移动阅读器上的应用。移动阅读器主要有三类,即电子屏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手机和教育电子产品。如麦格劳?希尔与亚马逊合作,将其名下的100 种最畅销的高等教育图书在亚马逊的Kindle DX 阅读器上发行。又如,在与手机商合作方面,诺基亚与英国知名教育出版商培生集团合资成立诺培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加速“行学一族”(Mobiledu)业务在中国的发展。“行学一族”(Mobiledu)”是诺基亚在中国开发的手机渠道教育服务。该业务向手机用户提供英语学习材料与其他教育内容,客户可以通过在新款诺基亚手机上预装的应用软件读取,或通过访问该服务在中国的移动网址及大多数无线应用协议(WAP)门户获取相关内容;在与教育电子产品商合作方面,如诺亚舟作为国内学习机行业领导品牌之一,与众多的出版社和教育资源单位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在英语同步教材和中学九门功课学习资源方面,诺亚教育网取得了广泛的授权,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培生教育出版亚洲有限公司等。移动教材实际上是一种由教材内容商向移动阅读器分销产品的模式。大多情况下,教材内容商不生产阅读器。移动教材产业链上环节众多,整合比较复杂。但这种模式主要借用电子书分销模式。在国外,kindle和iPad等主流阅读器与教材出版商的合作常常在行业中最引人瞩目,处于领先地位。

4.开放式教材模式。开放式教材(Open Textbook)出版是一类新兴的教材出版模式,指网络出版平台向教师(作者)开放了权限,允许随时提交、编辑、更新教材内容,供读者免费阅读,而网站平台的赢利方式通过出售电子版教材或相关学习资料等其他方式实现。平世界知识库(Flat World Knowledge,简称FWK,http://省略/)是目前最大的向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免费开放式教材的平台。FWK的诞生缘于西方教材高昂的价格、有限的选择性、内容缺乏适应性和调整性、版本迅速过时等问题。FWK提供教材在线免费阅读,而赢利则依靠售卖包装了的内容(如有声电子书)和便宜的纸本教材,为不同的电子书阅读设备提供不同电子书阅读格式(基于网站上免费的教材)等,包括学习辅导及相关材料等等。学生可以在数字版的课文页边空白上注释与评论,从而与其他学生分享见解、分析和推断,其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教师来说,FWK也有突出的方便性。FWK日前了一款名为MIYO(make it your own)的电子教材定制平台。该平台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拖放式的操作界面,老师们可以按个人需要轻松移动或删除章节,或者选择和添加其他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在CC协议3下还可以被重新使用。制作完成后,MIYO自动将老师们改动过的版本存为一个新版本,然后提供在线阅读的免费版本或出售电子版等。

FWK为教材出版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们可以创造性地控制教材的内容,而学生们则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更能支付得起购买教材的费用,而网站平台方则不增加编辑成本。2009年时,FWK已经有44个国家,900多所学校的1 600多个教授和115 000名学生使用网站的图书,平均每个学生节约大约20美金,并且得到了贝塔斯曼、兰登书屋等公司的投资。与FWK类似的平台还有著名开放式教材平台Textbook equity (http://省略/ )。

由于开放式教材模式降低了教材出版的门槛,缺乏严格的编审制度,电子教材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版权信息模糊不清;内容来源模糊不清,缺乏权威性;适用年级模糊不清;文字写作水平差,图片、照片、图表制作质量不高;内容过于零散——破碎成太多的“模块”或者“学习单元” ,不利于学习、记忆等等。可见开放式教材模式发展还不够成熟,以上问题有待解决。

5.多元化经营模式。目前,出版商仅仅针对学校市场,而忽视了在企业学习(corporate learning)、国外教育(education systems in other countries)、辅导补习(tutoring)、行业出版(trade publishing)、自学教育(home schoolers)等领域潜在的市场。出版商可以根据自身实力,选择性地进入这些领域,开辟教育出版新的赢利方式。

二、数字化人才培养攻略:各有专长,共同协作

1.编码设计师。教育出版数字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编辑的科技素质和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出版社应该引进一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或对原有编辑进行数字技术技能的培训,利用相关技术进行数字教辅的深层开发。

2.娱乐架构师。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现在数字出版物往往兼具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甚至互动游戏等。教育数字出版物置身于这种环境中,更应该寓教于乐,将学习性与游戏性融为一体,使读者在愉悦的体验中学到知识。因此未来教辅编辑应具备娱乐架构的意识和素养。

3.客户支持服务。教育数字出版中的客户支持服务主要指学习社区中的在线接待员和内容管理员。在网络平台中应安排这样一批专业的客服人员,及时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帮助用户解决遇到的困难。内容管理员则须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不断提供新知识,并及时删除容易造成不良影响的垃圾内容。

4.数字版权保护。我国的数字出版环境混乱,盗版产品充斥市场。数字出版使复制盗版及私自变相大量传播变得更加容易,而且教育图书内容多非原创,同质化现象严重,一旦被盗版,很难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因此,在数字化内容滋生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一批数字版权保护人才,来及时发现盗版内容的网站,并坚决打击盗版。

5.数字版权贸易。在数字出版领域,同样存在版权引进与输出的问题。因此需要版权贸易方面的专门人才,站在国际视野上,吸收、引进国外优秀数字化教育资源,更要推动我国本土数字教育资源“走出去”。

6.高水平管理人才。出版社还应通过现代出版企业制度改革,制定和实施对各类人才有较大吸引力的人事制度,引进一批在数字出版方面具有开发管理经验的高水平人才,能够整合各种网络及社会资源,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

三、结语

教育是一个各类新技术得以集中施展的领域,而教育出版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努力打造属于自主的高品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9YJA870022)研究成果

篇(4)

关键词:数字化 学习 培养

中图分类号:G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2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教育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掀起了数字化建设的新浪潮。江心洲中学地处江心洲岛上,是一所小班化学校,在校学生8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面临拆迁重建。在这种状况下,学校如何发展是摆在全校师生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在原地等待还是破障前行?近年来,学校通过将信息化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积极探索网络和数字化环境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办学质量提升的发展之路。

一、数字化学习,让教学更灵动

2012年南京市教育局战略性地提出“新三基”教育之后,我校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校情深入思考,努力寻找适合学校发展的“新三基”路径。“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以下简称实验项目)是我市实施“基于网的教育”基础性战略的具体举措之一,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科教学、逐步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实验研究项目。

为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的高位均衡,为让区域内的每一所学校都成为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在我区教育局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2013年6月我校被确定为全区第二批“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教学实验项目”试点学校。学校组建了实验领导小组和研究团队,根据我校实际,确定初一(1)班为试点班级,数学、生物两门学科为试点学科,正式启动了数字化学习项目研究。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变化,课堂也变的更加灵动。

1.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

目前,我校正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构建了目标导学、自主研学、合作解惑、反馈提升四个环节的新授课模型,倡导让师生共同生活、共同生长的共生教学理念。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实施为共生课堂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教师在课前将微视频、预学案等内容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研学,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将讨论的结果上传至教师终端,教师便能随时掌握各小组的学习动态。在反馈提升环节,通过教学平台可自动计算出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以及学生的得分情况,使教师可以有重点地进行题目的讲评,并进行补偿性的讲解和训练。而这些在传统的课堂上是无法实现的。

以《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这节生物课为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让学生将草原上的生物用文字的形式写在笔记本上,再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取食关系。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利用数字化学习手段,教师将美丽的草原图片推送到学生的终端上,立刻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画画的形式,将学生想象中美丽草原的景色、草原上的动植物还原在平板上,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也轻松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最后,为了检验学生课堂目标完成情况,教师将习题文件发送至学生终端上,学生完成后将结果反馈到教师机。通过后台统计,教师发现“食用的植物器官”这一部分,学生掌握地不是很好。于是教师再从题库中抽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补偿训练。从这堂课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在以“教”为中心,教学设计更多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更加丰富,过去主要是制作PPT,现在教师们开始制作微课。学校聘请了区电教中心董老师做微课制作的专题培训,还举办了校首届微课制作大赛,好的作品报送到区、市参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前学校的中青年教师都能较熟练的制作微课,并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之中。

2.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

小班化课堂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两者在数字化学习项目上得以有效结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平板电脑进课堂后发生了改变,微视频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都起到重要作用,学生可以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快进或回放等操作,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学习更难的课程内容,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可以反复学习,直到学会为止。

试点的数学学科尝试在课内练习和课后练习辅导环节,实施分层递进式的练习训练。根据七年级数学学习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在公共题库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对数学习题进行编辑、甄选和添加,分层设置练习,推送到学生终端。在平时的作业、课堂小测、单元测试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相应的题目,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一年多研究和实践,能明显感受到试点班级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变化,他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探究来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建构,遇到问题更愿意寻求小组的交流与合作,而平板电脑正是他们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有力工具。

试点班级是一个寄宿班,在校期间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少,学校目前正在尝试借助教研组的力量,整合各学科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推送给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数字化办公,让管理更高效

2013年7月,学校进行了校园网络的改造,重点建设无线网络环境,配置了高性能AC和AP,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系统具备两层安全认证,可以满足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需求。与此同时,学校改版了校园门户网站和网络办公平台,集OA、报修、成绩分析、工资查询、评教评学等功能于一体,每位教师都有帐号,并已实现单点登录。目前学校的办公已基本实现无纸化,所有业务都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数字化交流,让沟通更便捷

我校积极参加“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试点,邀请南京市电教馆专家以及金智公司工程师到校培训,首先让老师会用。在大家熟悉平台之后,再组织教师研讨交流,分享心得。引导教师形成使用习惯,让老师乐用。公共服务平台有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且都来自一线的教师,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另外平台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也给老师们的沟通、协作带来便捷。

截至目前,微信注册用户数已突破6亿,活跃用户数已达到4亿,很多人等车时刷微信,公交车上刷微信,边吃饭边刷微信,睡觉前的最后一个动作是刷微信,起床后的第一个动作也是刷微信。微信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其实教师中也有庞大的微信用户群体,因此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开展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活动。区教师发展中心率先开通了微信平台,区内学校积极响应,成立“微校联盟”,我校也是成员之一,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已成为学校宣传、家校沟通、师生交流的重要阵地,在学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数字化校园,让改变悄然发生

篇(5)

    一、“常青藤”学长制的产生背景

    1、基于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的需求计算机网络的发达带来的QQ、飞信、人人、微博、微信、陌陌等多种软媒体的无限蔓延,昭示着我们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生存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模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分制的推行,使得以班级为纽带的联系逐渐淡化,学生之间缺乏一个特别稳固的团队形式来组织,渐趋松散,再加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使得学生工作在突然间陷入被动局面,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真空”状态,迫切需要新的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弥补。数字化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网络的显性和隐性方式积极“营造显隐结合、以隐为主的宽松、自由与自主氛围,通过感人情境、优美艺术、多样语言与多彩活动等教育信息依托、渗透、潜藏到网络信息中”①。如何通过树立品牌进一步创新数字化环境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促进数字化生存状态下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为当前高校一线的学生工作者———高校辅导员面临最严峻、思考最深刻的问题。

    2、基于国内外学长制实施的实践经验“学长制”(英文为“StudentMentoringScheme”简称“SMS”)是在国际上和港澳台地区普遍推行的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指在高年级学生中挑选政治觉悟高、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经过培训,对新生开展帮扶、指导、教育,引导和帮助新生尽快地度过入学适应期的一种管理模式②。早在15世纪,英国的伊顿公学就出现了学长辅导制度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长辅导制度在学业、心理、生活和社会实践都已经发展的很成熟。日本早稻田大学将学长制纳入学分,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学长制作为新生始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这项计划于1998年试行于香港城市大学,现已在香港各大、中学校广泛应用。近年来,内地的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几十所高校陆续启动了此项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基于当前学生工作多元化的思考学生管理工作的事务性越来越复杂,如何将繁杂的事务条理化、规范化、清晰化也成为学生工作管理者思考的话题。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结合数字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牌意识,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寻求新方法,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范式。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往往较难很快地改观其在高中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型、自我型心理状态。高校实施学分制,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部分课程,选择过怎样的大学生活。但这种选择有可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如果对于新生有了较为贴切和细致地指导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是光靠辅导员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为此,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专门成立了学长计划项目组,团队成员深入学习调研了国内外学长制的实施概况,实际调查了我院新生的需求状态,从理论上探讨了学长制的可行性,并于2009年在实践中实施“常青藤”学长制。“常青藤”寓意朝气与蓬勃,积极与向上。同时,美国的常青藤高校是顶尖名校的代名词,常青藤高校的理想是培养一个完美的人,一个能让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给学长制冠以“常青藤”,便于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们乐于接受和印象深刻,进而打造基层学生工作的品牌。

    二、“常青藤”学长制的实施和模式构建

    1、“常青藤”学长制的实施与运行“常青藤”学长计划是由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策划、组织,选拔和培训一批高年级学长,组成“常青藤”学长队伍,通过构建1位学长辅导4-5位新生的学生互助网络。从大二、大三年级中选拔各方面表现优秀或有所特长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辅导低年级同学,从而使同学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常青藤”学长团队由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或者学习成绩优异,或者专业上学有所长,或者科研成果丰硕,或者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等几方面或者某方面突出的高年级学生组成。学长人选的产生经过自主报名、上一届学长推荐、班级推荐和综合确定四个步骤,学长入选后进行统一培训才正式和新生见面。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管理好你的辅导队伍、建立密切良好的关系等。第一学期末提交“常青藤”学长工作总结和“常青藤”学长意见反馈表,通过学长自评、被辅导同学评测和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测评等几个方面进行学长工作的中期考核,督促做好第二学期工作。第二学期5月份,面向全院大一、大二、大三招聘下一届学长。

    2、学长制实施存在的问题“常青藤”学长制自实施以来,选拔了57位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同学,通过各种方式与新同学建立了良好的互助关系,不仅在专业学习上给予了悉心的帮助与指导,也与他们在生活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由于时间上的相对不宽裕,对于学长的各种培训不够充分,“常青藤”学长们对工作不够熟悉,也凸显了一些问题:(1)学习活动开展较少。有的学长因专业赛事多、学生干部事务多等,而与学弟学妹们日常面对面交流较少,专门的学习活动开展也较少,这使得“常青藤”学长计划的开展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2)生活中交流不够多。一些学长在提供学习上指导的同时忽略了对学弟学妹们生活以及心理动态上的关注。对新同学们的指导应渗透于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的用心去倾听去关注他们才会使交流互动更有意义。(3)在辅导低年级同学时耐心不足。也存在极个别的学长,忙于自己的事情多,辅导学弟学妹耐心不足的现象,这一点对于新一届学长的遴选起到了借鉴作用。新同学们对大学的学习生活都相对陌生,作为一个过来人,应对他们保持以真诚及耐心,这也成为了日后遴选学长的最重要条件。

    3、“常青藤”学长制实施模式的构建结合半年的学长制的实践,学长计划项目组对调查条款进行了修订,大量地搜集了学长及被辅导的低年级新生对于此项制度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调整了学长计划的相关活动安排、制度要求,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长从遴选到考核的所有流程。体制上的健全和制度上的严格,使学长制开始从稚嫩走向成熟。为了便于学长团队的管理,缓解学院学生工作人员的压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设立了学长事务委员会,来专门负责“常青藤”学长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学长事务委员会和年级事务委员会、专业事务委员会平行,同时隶属于院学生会,总体负责“常青藤”学长制的实施,从事相关计划、规则的制定,遴选学长及部署培训事宜,并且对学长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新生可以通过反馈机制对自己学长的辅导情况进行反馈,通过考核机制对学长进行测评。学长要帮助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消除心理上的困惑与恐惧,使大学生活更加充实而多彩,也为今后的人生之路做好前期的积淀和准备。学长遇到辅导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及时与学长事务委员会联系寻求帮助,同时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为低年级同学服务。结合90后大学生数字化生存状态下的特点,我们搭建了“常青藤”学长的网络交流平台。“常青藤”学长QQ群,主要用于即时的通知和在线的交流;“常青藤”学长博客,主要用于适时的、定期的交流,是不同专业小组进行小组内交流和小组间交流的平台,是资料保存和非在线交流的载体。老师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监督和指导学长的工作。同时也向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公开网络交流平台,使更多的人关注“常青藤”学长,评价学长的工作,不断地激发学长的工作热情和内在的动力。

    三、“常青藤”学长制运行的意义分析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共建

一、引言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信息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储存和共享成本下降,同时可大大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效率。数字化教学资源一般是指将传统的教学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被现代教育手段所利用的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手机APP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按照利用方式,可大致分为幻灯片、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和网上教学资源。与传统的教育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呈现方式多样化、传播方式多样化、教学资源储存类型多样化等特点。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高中教育,中职教育的对象是即将进入社会参与工作的受教育者,因此中职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高中基础课程,例如语文、数学、物理、英语和化学等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根据社会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技能。因此,良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中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校企共建为主要途径,建立以就业为目的的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实践体制是我国中职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我国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我国有很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很多。在巨大的市场驱动和政府政策激励下,我国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至2011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由教育部支持建设的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有28个;教育部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司开始“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项目建设,将46所高职院校、29所中职学校作为第一批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除了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项目外,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也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激励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项目建设。虽然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受到了省、市、校等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但是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的建设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职业教育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成熟的体系指导。在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科学、成熟的体系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该或者说必须在体系的框架下进行,从而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主体的相互协调。我国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主体主要有国家层面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学校、个人和企业单位层面的。各开发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造成数字化教学资源总量大,但是总体水平不高,而且资源内容重复率较高,各层次开发主体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目的不一致等问题。第二,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资源的共享问题是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瓶颈。在缺乏共享机制的情况下,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自发或有组织地低水平重复开发PPT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的现象不可避免。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相比,标准性较强,个性化较弱,因此,对教师而言,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更强。对学生而言,尽管网络已非常普及,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没有良好的教学资源集成和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第三,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数字化教学资源普及的重要手段。目前,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深度不同,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师已经普遍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但是教学资源大多是教师自己设计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资源,而学校或者省市级、国家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访问率较低,造成教学资源闲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渠道有限,对如何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进行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第四,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针对性不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需求。目前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大多是高校教师根据教科书转化的,理论性太强,甚至有些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到目前为止还是以理论考试为目的,致使学生在面对企业招聘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被动。由上述可知,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前景是好的,驱动力也是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体制也会在不断的探索中不断完善。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宣传和政府激励,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也会不断提高,共享机制也会不断成熟。

三、关于校企共建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思考

企业需求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手段。笔者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发展现状,对校企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实践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制订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

职业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制订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体系。企业和学校可以选择以国家数字化精品课程为平台,共同学习研究《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资源开发技术规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等技术标准,共同研究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体制建设。

(二)共建课程体系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应组建专门团队深入到企业当中,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访谈和现场考察等方式,了解和调研企业岗位和技能需求,为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其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调研结论,按照技能需求和学生技能形成的规律进行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典型的产品作为项目载体,修订以课程体系为精髓的人才培养方案。最后,确立课程体系。邀请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从行业标准岗位需求职业标准等技术层面对方案的可行性予以论证,兼顾中高职衔接和校本课程特点,确立能力本位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标准。

(三)制订数字化教学资源课程标准

职业院校在设置课程标准时应该以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判断依据,在课程评价体系中引入企业工程课题,争取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避免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尴尬现象。学校应该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使开设的课程和建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适合学生,满足企业需求。课程三维目标应该坚持以岗位需要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为核心,以专业素质为目标,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和创新能力,构建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指导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

企业工程师不仅要参与到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上也要给予指导。企业可定期安排工程师对中职学校的教师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运用指导培训,指导教师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提高教师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最终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培养学生注意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有效挖掘学生潜力。

参考文献:

[1]韩冰,顾京.浅析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14-16.

[2]石光耀.区域推进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4-77.

篇(7)

关键词:数字化 幼儿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175-02

从目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对幼儿家庭及家长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字化不但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还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对家长的教育理念有着深远影响。结合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实际,数字化环境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只有根据数字化技术的特点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实际,制定具体的数字化应用对策,才能保证幼儿家庭在教育过程中正确利用数字化技术,满足幼儿家庭教育需要。

一、数字化对幼儿家庭及家长教育理念的影响

1.数字化改变了幼儿家庭传统的教育方式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新教育时代的到来。依靠传统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基于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依托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方式已经开始逐渐走向家庭。无论家庭承认与否,数字化技术正在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幼儿家庭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受到数字化技术的影响,幼儿家庭教育对数字化技术也有了新的看法,特别是在教学方式上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对扭转传统的家庭教学思路和产生新的教学理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数字化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数字化技术作为主打的教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支撑,对原有的教学方式产生了颠覆。许多幼儿家庭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已经开始尝试用数字化技术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满足幼儿家庭教育需要和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3.数字化对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幼儿教育的主体时间在幼儿园,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产生的影响较弱。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不断应用,数字化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改变了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家长认识到了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中,主动积极地采用数字化技术,以此来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数字化对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对改变幼儿教育现状和推动幼儿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数字化环境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1.数字化环境给了幼儿家庭教育全新的理念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化环境的构建,对幼儿家庭教育影响较大。在不知不觉间,幼儿家庭已经构建了数字化系统,数字化环境也随之产生。在这一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开始借助于数字化技术改善原有的教学活动,既增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够降低幼儿教育难度,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数字化技术作为开展幼儿家庭教育的法宝。所以,数字化环境带给幼儿家庭教育全新的理念,使幼儿家庭教育能够以此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2.数字化环境提高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效率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与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遇到了难题和知识盲点,幼儿家长除了寻找老师没有可靠的途径为幼儿答疑解惑。数字化技术的出现,给了幼儿家庭以有力的辅助。通过数字化环境的构建,在幼儿家庭中形成了现代化的教学终端,能够随时随地从网络上下载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并及时获得在线解答,保证幼儿家庭教育在整体教育效率上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数字化环境对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其优势相对明显。

3.数字化环境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教学手段问题

在长期的家庭教育中,由于缺乏现金可靠的教学手段,幼儿家庭教育一度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成为关系到幼儿家庭的重要事情。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以及家庭数字化环境的具备,从技术层面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教学手段不足的问题,对于提高幼儿家庭教育质量和推动幼儿家庭教育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支持作用。从这一点来看,数字化环境解决了幼儿家庭教育的教学手段问题,保证幼儿家庭教育能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有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满足幼儿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

三、数字化环境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1.数字化环境容易使幼儿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虽然数字化技术较为先进,但是如果利用不当也会给幼儿家庭教育带来较大的制约。从目前了解的案例来看,有些家庭由于没有控制好上网时间,导致了幼儿小小年纪就出现了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现象,令家长痛心疾首。

2.数字化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数字化环境的构建虽然为幼儿家庭搭建了良好的教育平台,但是数字化网络以及数字化设备本身所产生的电离辐射以及电脑、电视、手机的光波,若长时间使用会严重伤害幼儿的视力。因此,数字化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会有不利的影响。

3.数字化环境改变了传统的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数字化环境构建起来之后,有些家长将孩子交给了电视、电脑和手机,幼儿整天与这些电子产品为伴,与父母的关系不亲近,幼儿家长也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感,容易出现“电视儿童”“手机儿童”,长久以来势必会改变传统的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四、底只环境下幼儿家庭教育的具体应对策略分析

1.合理构建家庭数字化环境,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

基于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数字化技术在现代教学领域有着突出的优势。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根据幼儿家庭的实际需要,构建相对应的家庭数字化环境,同时要增加教学比重,减少娱乐属性,规范数字化技术的用途。

2.构建新型的家长与幼儿关系,正确处理数字化对家庭的影响

家长在数字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全程参与。从思想意识上转变,应将数字化技术作为家庭教育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将孩子简单的交由电子产品玩耍。所以,在应用数字化技术之后,构建新型的家长与幼儿关系并正确处理数字化对家庭的影响是首要任务。

3.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

考虑到数字化技术的先进性,幼儿家庭应率先采取数字化手段进行幼儿教学。不但要积极从网络上获取幼儿知识,同时还应紧跟时代步伐,做好各种幼儿教学软件的下载和使用,保证数字化手段能够成为多数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重要工具。

4.控制幼儿上网时间,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网络

鉴于数字化设备对幼儿视力和身体的影响,数字化技术在幼儿家庭教育应用中,必须得到家长的监督和管理。不但要控制幼儿的上网时间,同时还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网络,使数字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减少对幼儿身心的不利影响。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具体影响中,不但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基于数字化技术以及幼儿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应当根据幼儿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数字化技术并构建数字化环境,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加强管理和监督,使数字化技术能够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聂川,吴小春.数字影像技术对基础教育观念变革的促进[J].当代教育科学,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