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42: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虽然财政部仅在预算司下拥有一个关于财政绩效的业务处室,但按照广东省财政科研所各专家的看法,财政绩效管理在整个财政业务中占有的分量应该重的多。他表示,财政绩效管理并不是和各部门“夺权”,也不是财政的越俎代庖,而是从微观机制上落实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决策,使党政领导能够集中精力做好决策,深化财政绩效管理改革,充分发挥其作用,推动我国政府执行力的普遍提高的一件好事。因此财政绩效管理工作“乃是众望所归的一件事”。
而江苏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处长林玲甚至把财政绩效管理比喻为财政的一场“不流血,但流汗的革命”。她表示,在财政内部,财政绩效管理,是解决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甚至是一般性资金使用效率的一剂良方。以往因为各部门之间互相不通气,因此造成了财政对拨付资金管理的鞭长莫及。而现在开展的财政绩效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财政成为了各个部门之间的纽带,使信息的不均等化得以缓解,因此也加强了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另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也有益于现在财政部大力推行的预算公开工作。因此他们认为,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是一种趋势,而不是一种可能。”
是否应当设立专门的财政绩效管理机构?
在记者了解到的几个省份,对于专门设立财政绩效管理业务处室的问题,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其中设立了绩效管理业务处室(名称不尽相同)的省市也对该处室的工作范围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如江苏和广东,以及云南三省,都设置了专门的绩效管理处室,工作范围为绩效管理,审查和考核。
比较特殊的是山东省青岛市于2010年10月份成立的预算评审管理处,这个部门兼有预算绩效评价、评审和审查三项职能。而在其外也设立了专门的绩效管理处室,管理除预算外的各笔资金的绩效工作。这种预算绩效与项目绩效分离的方式也在一些地方财政得到了理解。另外也有一些地区,采用了不专门设立绩效管理处室,而是设立专门人员与预算等部门共同办公的方式来实现绩效管理。
比较值得称道的是,在一些省级财政绩效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完全的情况下,四川省财政早先于2009年在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中的20个市州,108个县成立了绩效评价的专门机构或由相关科室负责绩效评价工作。有8个市州,85个县根据省财政厅颁布的相关文件制定了绩效评价的相关制度和办法。财政部财政科研所《深化绩效管理改革研究》全国协作课题组总报告主笔之一马晓玲表示,在财政绩效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各地应当建立起相应的专门机构来负责此项工作。
绩效管理都管理哪些资金?
江苏省绩效管理处处长林玲表示,虽然江苏省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起步并不早,但在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上是“非常广”的。“起步晚对于我们来说也有了更多的借鉴。”。她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财政的绩效管理工作已经不再仅限于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最终要扩大为每一笔钱的拨出都跟随着绩效管理工作。
但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记者了解到,在其他省份,绩效管理还是多仅限于专项资金的一部分,比如优先开展用于民生资金和项目的绩效管理等等。
此外,有些专家也呼吁建立“全口径”资金的绩效管理,但即使是开展较早的广东省财政科研所也表示,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路还很长”。
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应当由谁来评?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发现了三种评价模式:第一种是以江苏省为代表的“财政主导评价模式”,即业务部门出项目,由财政部门主导,和外聘专家来统一讨论和评价。第二种是一些地方财政采用的“部门自评模式”,在项目运行后让各部门出具自评报告。第三种,也是各部门认可的一种方法,是广东省财政采用的以单位自评结合专家评价的财政绩效管理的操作方法,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
在这三种方式中,第一种和第二种被一些专家认为“不甚理想”。许航敏博士则表示,由于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体系并不是财政一家的事情,因此由双方之中的任何一方作为主导都会引起另外一方可能的不理解。因此寻求绩效评价者的第三方立场很重要。广东省财政采取的单位自评加第三方专家评价的特殊体系虽然显得尤为复杂,但保证了评价体系的公正性。
评价标准应当如何设立?
这是记者了解到各地财政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而不同的地方财政有不同的应对办法。比如云南省财政厅即利用外部力量,组织一群在某领域中的权威人士,对于某类项目设定一个在这种项目中通用的评价体系。而相对的江苏省,则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收集了一千多个针对已有项目非常细致的评价体系。
全国法理协会原副会长谷安梁表示,这两种评价体系的设立,其实与东西方法律差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案例法”与“法条法”的区别。案例法,即以已经发生的案例判决为基准,进行今后发生的类似案例的分析和判决。法条法,即以设立的法律条文为最终参考进行案例判决的模式。我国使用的就是法条法。但马晓玲教授表示,在这两种模式之中,江苏的做法还是值得推荐的。因为财政很难在浩如烟海的项目中找到某些项目的共性来制定标准评价体系,如果按照别的方式操作,工作量相对巨大。而评价体系的时效性又是评价公允的一个重要原则,这种循环式的巨大工作量可能是地方财政难以承受的。相对于这种方式,经过项目微观推敲论述的“案例式”评价体系可能更加灵活。
评价结果的应用应当如何落地?
虽然记者采访了包含地级市在内的八个地方财政,也得到了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但我们发现,将绩效评价结果实际落地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在现有的资料中,只有上海市闵行区实际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到了下一年的预算中,而遇到的阻力巨大。
江苏省财政厅林玲处长表示,江苏省将项目在绩效考核中得到的结果分为四等。处于评价前方的前两等级自不必说,排在第三等的项目就要在下一年的预算安排中受到绩效评价团队的严格审核,而处于第四等的项目则“无条件PASS”。由于这种严格的评价体系于2010年刚刚实行一年,究竟落地情况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广东省财政厅则表示,不能通过财政绩效评价的项目“是不可能投入实际运行的”。由于“严进严出”理念的实行和竞争式财政资金分配体系的建立,广东省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把握在了项目投入之前。而之后的全程监控也将可能发生的偏差降低到了最低。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怎么处理?
这个问题江苏省财政给了我们一个比较严谨的答案。由于采用的是“联动绩效”模式,让同一资金链上的每一个部门都参与到这笔资金的绩效管理和评价中来,每一个部门都是财政资金实际上的监控者,而主管者更是主掌大局的省委省政府,因此一旦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所有部门往往会“群起而攻之”,因此各部门的财务负责人在接到每笔资金时都如履薄冰,唯恐出现任何漏洞。
而其他地区财政也表示,在绩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一般都采取“处理到事,责任到人”的方法。但问题也同时存在:一些延续性项目,如果资金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是否要继续拨款?许航敏博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地区都采用“先拨款,后处理”的办法。毕竟问题并不出来整个项目上,而是出在具体运行的人身上。完成项目的优先级应当高于处理。
在实行绩效管理之后,财政与各部门的关系是否会有改变?
林玲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其说是改变,不如说是联系。以往各部门工作的“孤岛化”过于严重,同一项目中的上下游部门居然没有任何通气手段,这是不可想象的,但它就是我们以往的实际情况。而实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更多的是使财政作为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员”出现,让资金在每一步流转更加透明,也使得以往财政饱受各部门指责的“预算报上去少一块”的情况得以改善。项目使用资金量计算难度大大缩小,也就让各部门的预算更加精确。
另外,广东省财政科研所所长黎旭东也表示,被各部门担心的“夺权”现象并不存在。所谓财政绩效管理,并不对其他部门的资金使用效率效果以外的任何工作进行干预。而管理这些资金的绩效“本身就是财政应有的工作”。
财政绩效管理是否会改变今后的“财”与“政”之间的关系?
在这两年之中,笔者一直在关注这几省的财政绩效运行和发展状态。比较有趣的是,以江苏省财政为代表的“财政绩效实践派”,与以广东省为代表的“财政绩效理论派”,在许多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分歧。
是由表及里,还是由内而外?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说这两种方式中的某一种“错了”,而是我们在知道他们必将会殊途同归的情况之下,对于其现状的一种纯客观的表达。不过对于媒体来说,以实践为导向的“江苏模式”显然在运行上紧贴江苏省省委书记罗志军财政服务“两个率先”、“八项工程”的主题主线和发展大局,切合党的“十”坚持改革、推进创新的战略定位,更能让人看出接下来发展的方向和端倪,也是“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验证。在细节上,也更能简单的让其他地方兄弟财政有可借鉴的意义。
正因此,笔者在江苏省财政厅及江苏省各地市的财政领导首肯及支持下,尝试着制作了这一期在通常媒体上很少见的“以实对实”的绩效专题。在这些看起来非常枯燥的表格、数据和政策之下,其实是江苏财政人对于财政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苦心孤诣。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我们其他地区的财政人们能从这几页纸中看出些可以借鉴的“门道”,那将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奖赏。
采访组经过再三推敲,最终决定此次专题名为“破茧”。在上次《静悄悄的革命》专题中,江苏财政客观的提出,财政绩效工作正处于一个初始化的、碎片化的阶段,是一场不流血但流汗甚至流泪的蓝色“革命”。两年过去,我们发现当初的“政策碎片”已经开始逐渐整合为一个以实践为基础、以案例为借鉴、以归纳框架而非设计框架为蓝图、以应激式政策而非主动式政策为导向的,全范围的绩效体系。
正如江苏省财政厅绩效处处长林玲所说,江苏财政绩效从最开始的“百家争鸣”,现在已经到了一个“二次进化”的时间节点。但我们深刻的意识到,仅靠一个小小的专题报道,仅可以起到一个“目录”的作用。如果要阐述江苏财政绩效的“前世今生”,可能需要一个完整的、理论性的课题。也考虑到地方财政工作中的客观性,本专题涉及的一些数据为简化后的数据。涉及部门项目等均经过编辑处理,请勿对号入座。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地方财政绩效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无法避免的“难题”。据此,我们采访了江苏省财政厅绩效处处长林玲。
《新理财》:江苏省财政绩效已经运行了很多年,但我们替我们的地方财政问一句,在江苏财政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您认为绩效部门应该拥有多大的“权力”?(对上报告机制,对平级业务处室的关系,对预算部门的权力)
林玲:权力和责任是伴生的,与其说绩效部门应拥有多大的权力,不如说绩效部门应承担多大的责任,而且这种责任是与预算部门、平级业务处室的共同责任,这也是独木难支的基本道理。绩效部门将绩效评价报告、绩效目标评审报告上报上级部门,目的是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参与依据。对预算部门的工作指导、考核,目的是提高项目管理和财政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平级业务处室和主管部门,对不同环节的财政资金实施管理,是一种配合和协调的关系。
《新理财》:这是一个说起来很简单,但实行起来存在着巨大矛盾的问题:您认为绩效机构应该以一个什么形式存在?财政部门的绩效处?还是单独列出绩效管理局?甚至延伸到更高的层面?为什么?
林玲:机构设置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设置成财政部门的绩效处,还是单独列出绩效管理局,甚至延伸到更高的层面,不能一概而论,这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阶段有关,与财政管理体制有关。至少从目前来看,预算绩效管理的体系不够健全,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绩效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还不成熟,机构设置的升级显然还不是时候。
《新理财》:就在江苏一省,各地就想出了许多对绩效部门权力“无限延伸”的制约方法。虽然说绩效并非是政府资金的“裁判员”,但涉及到“评价”“管理”工作,一定会涉及到一个公平问题。您认为应当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这种平衡点?第三方机构评价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林玲: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绩效部门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为部门所接受,一是评价结果和评审结果的反馈,二是预算信息公开。第三方机构的作用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第三方机构的信誉、业务能力和独立性等综合因素,另一方面也受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投资管理体制、资金管理方式、项目管理方式等因素制约。破除体制束缚即是“破茧”。
《新理财》:说到绩效,如果说我们考虑到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那么就必然涉及到一个另外的“效”,即时效性,也就是和其他部门的连接。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预算部门是极不愿意财政“站在背后看我们怎么花钱”的。抛开“猫腻学说”不谈,您认为这种绩效报告机制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时间段为基点?(月报?季度?还是实时监控?麻烦领导分析)从纯技术层面来讲,金财工程的平台已经不足以完成这种细致的连接工作,我们是否考虑过开发我们单独的“绩效信息平台”?
林玲:绩效报告时间间隔当然是越短越好,关键在于时机是否成熟,要解决政府层面的决心问题、部门的反弹问题、部门间的协调问题、社会公众认知的问题、回应社会公众质疑的机制问题,才能谈及绩效报告应该以什么时效方式公开。
对于绩效信息平台,许多地方在尝试开发,结果往往并不如人意,原因在于一是信息工程的复杂,二是信息资料的短缺,其他信息资料拥有方不愿将资源接入绩效信息平台,不过据了解,也有一些地方在信息平台方面整合上做的比较好。由于信息平台的开发、整合、维护会形成不小的开支,一般要推进绩效信息平台建设,还是以省一级、甚至中央级绩效部门顶层设计较为合理。
《新理财》:结果应用,是财政绩效工作的“目的”,也是财政绩效工作目前最难以落地的一环。有人说从一个部门开始试点,但一定要严格执行;有人说一定要全覆盖,但执行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弹性,让部门逐渐适应。您偏向于哪个方法?其中还有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平级发通知”的诟病,那么执行结果是否需要由主政者实施?您认为应当如何捋顺结果应用之中的这些“疙瘩”?
林玲:结果应用的落实在于领导者的推动,在于制度的约束,也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宗旨所在。因为结果应用是预算绩效管理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也是最难落实的内容,困难和阻力重重,在一个平衡的机制下,谁都不愿打破平衡,不愿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谁也不知道推进结果应用会带来什么后果,因而没人愿意赌这一把。即使应用了,主管部门、平行处室也表现出不愿或寻找各种理由来解释、辩解。另一个推进结果应用的渠道是更上一层的推动,比如说是财政部,提出硬性的要求,加之检查考核,但估计这一点很难做到。
《新理财》:在江苏“百花齐放”的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广泛的问题,即我们经常是在做同样的事情。不同城市的同一种项目,除了一些细节不同,实际在大方向和框架上是可以借鉴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可借鉴的项目库?我知道省级现在已有,但市级的,更“接地气”的项目库,怎么有机的把它们连接起来?再问一个延伸性的问题,这些项目库您认为会有多大范围的可借鉴性?
林玲:建成一个项目库的用处很大,工作量也大,用分数或等级来标记项目效果更好,更利于说理、说服人。但是谁来做这个事,而且谁也愿意公开自己的项目信息和预算信息。如果要做,需要把预算绩效档案工作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建立项目的时候,要把一些敏感因素加以处理。
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近几年来。以积极参加市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工作为抓手,大抓财政绩效管理,初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形成了评估实施统一组织、评估内容上下衔接、评估重点有所区分、评估方法综合利用、评估结果奖惩并用、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绩效管理机制,有力的推动财政科学发展。
一、实行财政绩效管理的基本做法
充分学习和借鉴了市政府对政府和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的基本做法,局的绩效管理工作。成熟一项、推开一项,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初步构建了广覆盖、多维度的绩效考评体系。其主要做法有:
全程跟进督办。局制定了督办规定,一是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建立了督办制度,强化了督办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每年年初,都根据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的工作部署、市财政局的工作计划以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等,认真编制工作任务分解表,区分主办、协办,明确工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提出工作要求,规定工作时限,落实责任人,构建了完善的责任体系,每一项任务都有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具体承办人员,保证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年中上级有新的任务部署,都对任务分解表随时进行补充和调整。每月、每季都对督办工作开展跟踪检查,每半年对督办工作的办理情况进行认真回顾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今年我还认真总结往年效能建设的经验教训,出台相关规定,强化问责力度,同时还在办公平台上开发督办软件,实现督办工作的电子化,强化对督办工作的实时监控、及时提醒和催办。
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市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和奖励试行办法》结合我局实际,二是抓好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制定了市财政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办法》规范了考评内容和方法,明确了绩效考评奖励金的发放办法,提出了考评的具体要求。考评程序上,始终坚持按平时效能检查、每月个人自评、每季群众互评、领导点评、局效能办审核、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审定、优秀人员公示、发放奖励金的程序进行;确定优秀人员的方法上,不搞“轮流坐庄”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一刀切”考评结果的运用上,把每月、每季的绩效考评成绩直接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只有在季度绩效考评中获两次以上优秀,公务员年度考核才能评为优秀等次。对每一位工作人员,除了重点考核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外,还加强对其平时出勤情况、执行效能基本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建立检查台账,与发放绩效奖挂起钩来。今年,根据统一规范津、补贴的实际情况,又下发了市财政局关于规范绩效考评奖发放工作的通知》对发放的对象、标准、发放形式及程序进行重新界定,严格规定并明确了不予发放或暂缓发放绩效考评奖的情形,充分调动局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强化中层干部责任意识。初,三是抓好处室、单位的绩效考评。先后制定出台了市财政局内部处室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和《市财政局局属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这两个《办法》都借鉴和参考了市政府对政府和组成部门绩效评估及对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办法,明确了绩效考评的依据和评价指标的设置办法,规范了考评的组织与实施,提出了考评结果的运用。处室及事业单位于年初依据本单位职责、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财政预算报告、财政工作报告、局内部会议纪要等相关文件、局机关督办工作、内部制度规定和基础管理要求制定考评指标及分值;考评指标及分值可在第三季度调整一次,且调整幅度不得超过总计划的30%经局效能办初审后报分管局领导同意,局效能办汇总后向局长办公会作出报告。各处室、事业单位对照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于1月10日前将上一年度自评报告送局效能办,再由效能办集中报送分管局领导;由分管局领导及局效能办根据实际对各单项工作做出评价;与此同时,由局效能办牵头组织的相关处室参加的考核组深入各处室、单位对每一项考核指标进行现场察验打分。考评结果作为处室及事业单位评选先进集体、处室及事业单位领导评选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从而,强化处室领导和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提高财政综合管理水平。年底,四是抓好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为了进一步推进各区财政管理改革,促进财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定出台了市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办法》从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财政重大改革进程、财政管理规范化、法律法规和市财政相关文件的遵守情况等方面分29个考核指标,明确评分方法,通过区财政局自评、市财政局复核确定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在全市财政系统进行通报,推动财政各项工作落实。从开始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进行考核,经过的考核实践,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又对考核指标设置、考核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使考核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今年初,组织了对区财政综合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发现:同安区财政局在综合管理中成效明显。市财政局党组研究决定:同安区召开全市区级财政管理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同安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工作好的做法。6月11日,全市区级财政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同安区财政局召开,会议听取了同安区财政局
【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会将人的地位突显出来,高于其他组织因素,并且将其作为重要资产,因而,人力资源也被称之为第一位资源。其中,人力资源绩效的高低关于组织整体绩效。所以,需要针对组织内部各成员的愿望以及能力予以全面开发与组织,以保证组织全体生产率的全面提升,进一步增强组织的绩效。
一、现阶段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解构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之领导部门
在公共部门中,部门的领导需要对该部门业务管理以及具体情况予以深入地了解并全面掌握,以保证能够及时发现经营中的异常问题,同时要找到出现异常的根本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够对部门的效益以及生产行为予以全面地控制。但是,现阶段,领导部门对于各科室绩效考核并未给予高度重视,依据严重缺乏,因而,一定要有诸多效率指标作为有力支撑[1]。其中,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重点就是要最大化地配置资源,并强化资源运行与管理的效果。然而,部门领导却始终不具备基础性的数据作为支持,且在调整策略方面也不具备相应的依据。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之业务部门
应针对部门费用的构成予以深入地了解,这样才能够积极地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对生产成本予以相应的控制。但是,目前业务部门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站在多个角度与较深层次对业务出现异常的原因予以分析,所以,问题得不到及时地处理与解决。另外,业务报表在共享途径方面同样存在问题,甚至仍然沿用手工与纸质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交互十分不便利,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难以对异常情况予以及时地发现,因此也无法提供相关性的数据。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之信息部门
现阶段,很多复杂性报表在传统系统中的运行时间并不长,而且存在超时的问题,因而会增加系统维护与运行的难度,无法被应用在实践工作当中。由于公共部门的报表需求较大,所以,如果变动相对频繁,很容易增加信息部门工作压力,最终无法正确地应对[2]。另外,当前报表需要编程开发才能够实现,所以,可重用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十分不明显,还会占用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二、不断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的策略
根据当前现行考核模式,要想实现部门效益的全面提升,就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同时要贯彻并落实预算管理机制的改革,积极建立并健全现代化的财政机制。与此同时,增强重点工作的投入力度,最终实现预算绩效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落实
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重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不可或缺的约束性条件。其中,只要申请了财政资金的预算支出都应当及时制定出绩效目标,与此同时,还应当对其进行绩效监控。而针对已经执行的财政资金,则应当要求资金使用单位根据已经实现的绩效目标进行自主评价。另外,要将预算绩效目标的管理范围拓展到全省各级的预算部门以及单位当中,将全部财政资金覆盖其中,以保证更好地贯彻并落实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
(二)绩效管理质量的提升
应积极创建分级分类的绩效评价机制以及动态化的考评指标库,与此同时,还应当设立绩效管理数据信息库以及信息数据的交换平台,这样一来,才能够实现财政绩效评价中介结构与专家库的全面完善,始终接受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督[3]。另外,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得以充分发挥,将绩效信息和预算有机结合,形成相应的机制,并且对绩效信息报告体系予以完善,对绩效信息反馈机制予以严格地规范。基于此,还需要对绩效信息公开机制进行健全,以绩效为基础创建奖惩机制,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最后,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重点,适当地调整各个部门并对支出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对预算展开合理地安排,最终实现资金使用率的全面提升。
(三)基于数据挖掘的绩效管理模式运用
数据挖掘与业务分析平台的构建能够为公共部门提供所需服务,使其可以有效地改进绩效管理工作,由洞察力逐渐转向执行力。具体来讲,就是根据数据信息的分析对问题进行及时地发现,并且通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修正业务,对最终的修正效果进行观测,以保证问题得以处理和解决,与此同时,绩效管理模式的应用还能够给予公共部门信息系统一定的帮助,使其能够由信息系统的提供者转变成为决策的辅助者,在公共部门的经营决策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公共部门当中,各层次管理人员对于数据分析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部门的领导主要是希望对业务状况以及设备使用率进行实时地监控,同时,也希望商业智能平台可以将数据信息及时地传递,并通过数据来分析并预测部门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其他领导对发展策略的调整给予相应的帮助[4]。部门的领导要及时地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报表,并且公共部门要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全面优化流程斌去给实现流程的再造。所以,应当重视数据仓库的基础性作用,构建部门决策支持系统,进一步推动部门的数字化建设。而公共部门数据挖掘以及应用平台则是以绩效管理循环为基础,采用诸多考核方法,有效地考核并评估组织和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而更好地开展绩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工作。实现公共部门战略和绩效管理的完美衔接,合理地运用流程,对管理者予以正确地指导,使其不断完善公共部门的内部运营,使得运营工作更具规范化的特征。这样一来,公共部门的运营策略以及激励政策的制定也将更具综合性。同样,还能够实现行动计划和监管指标的相互联系,积极创建沟通反馈机制,涵盖管理层到工作人员,以保证计划与指标有效实现。最后,还应当深入地分析运营效率以及质量,实现动态化的分析和监控,另外,还需要对公共部门的业务增长点与滞后点展开全面分析,对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状况予以深入地掌握,为资源调配的合理性提供有力保障,节省资金的投入,全面调整并优化绩效考核内容。
作者:湛琼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及对策[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1):48-51.
[2]吴伊博.浅析公共部门中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J].商,2014(11):49-49.
先行者的探索
先走一步,也代表着没有可以效仿的案例。在这种情况下,青岛市财政采用了一种稳扎稳打的办法。该人士表示,青岛市财政局的预算评审工作是从2007年政府投资基建项目开始起步的,2009年进行专项资金评审试点,至2010年全面铺开。
2010年,按照“绩效优先,科学决策”的原则,青岛市采取专家评审、委托中介机构评审、财政直接评审及专家与中介机构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对市本级涉及促进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5大类37项专项资金进行了事前预算评审,共评审项目1065个,涉及资金50.28亿元,审减不合理资金6.88亿元,审减率达13.7%,初步实现了“先有评审、后有预算、择优安排、滚动管理”的专项资金管理模式。
那么各单位的绩效目标能否达到呢?该人士说:“那要看评价结果。上半年,我们按照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实事求是,分类实施的原则,对29.3亿元财政资金实施了绩效评价。对2009年实施评审试点的7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了绩效评价,共涉及财政资金8.7亿元,项目352个。评价工作采取抽调相关处室处工作人员、聘用中介机构组成项目评价小组的方式进行。通过绩效评价,共披露相关问题45个,主要集中在项目管理、资金执行、项目实施进度、绩效目标完成、档案管理、资金政策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共计50条,为今后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优化预算安排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这项创新思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有没有阻碍呢?该人士表示:“对于财政这项新的改革工作,各部门都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现在我们搞培训,组织学习。从中央到省里再到我们市,按照财政改革的要求,给部门的财务处长们做培训。让他们知道财政改革的内容,要他们跟上改革的步伐。大部分部门都是比较配合的。”
该人士说:“预算编制就要有绩效目标,我们既要审核各部门提出的依据是否充分,还要考虑项目是否为中央和省里要求做的事情,再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排序。财政在事权和财权上是要充分结合,在安排预算时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安排得更合理更科学。这实际上就是财政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第二阶段的财政预算审核,财政部要求是财政审核,单位出绩效目标。但是我们是在单位报项目以后,就进行审核。我们审核的方式就是预算评审,等于我们在贯彻财政部的政策时,往前先走了一步。”
最重要的制度建设
青岛市政府十分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
一是2009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的意见》,作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先有评审后有预算,科学规范注重效益”的专项资金绩效预算管理的原则;规定凡是由财政资金安排用于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项资金都必须纳入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确定以实行预算评审和绩效评价为手段的预算绩效管理的方式,以建立奖惩约束机制、信息公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为内容的和工作措施。
二是市政府2009年和2010年相继印发了《青岛市市级财政投资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重点从项目评审、绩效评价、科学决策、预算公开和资金整合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强化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专项资金中,除有明确规定对人、对物等特定对象的补助外,所有用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项资金,均应纳入评审资金范围。
三是2011年6月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预算评审的意见》,目前青岛市财政局正在代政府拟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意见》,力争在年内出台。
上述五个文件,构成了青岛市预算绩效管理的市级层面的基本制度框架。另外,青岛市财政局围绕着预算绩效管理着力构建实施层面的制度体系。
一是制定三个《规程》。包括《预算评审工作规程》、《绩效评价工作规程》、《决算审查工作规程》。二是着手研究两套体系。包括《预算评审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标准体系》。三是制定若干制度办法。包括《关于社会中介机构和专家参与项目评审工作和绩效评价的管理办法》、《关于预算评审和绩效评价质量控制风险防控办法》、《预算评审和绩效评价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暂行办法》、《预算评审和绩效评价档案管理办法》等。
而在实践中,青岛市财政局也设计了一套严谨的制度。
该人士介绍,青岛市财政局在做预算编制时,先是各部门把项目申报上来,各个业务处室收了预算之后,把涉及项目资金的这部分,送到预算评审管理处,预算评审管理处就要组织评审。单位如果想得到预算批复,在提报项目时,必须附上可行性论证报告。参加评审的项目主要指没有具体标准的项目,有标准的就不用经过评审了。没有标准的项目都要纳入评审。预算评审的结果才能作为预算批复、预算编制的依据。
领导重视是关键
青岛市财政绩效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市领导的直接推动。
青岛市财政局预算评审管理处是2010年10月份成立的,这个部门兼有绩效评价、评审和审查三项职能。该人士说:“我们市里领导一直关心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从市委到市政府再到市人大财经委对我们的预算评审和绩效评价工作特别重视。政府把这项工作作为考核财政的一项创新工作。预算绩效管理也是我们财政局今年唯一一项创新工作。”
“今年年初,青岛市人大在做审查决议的时候,对财政局的预算评审工作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做到民主理财,公开评审、建立制度、逐步扩大范围。所以市委把这项工作列为今年的工作要点之一,市政府把我们的工作纳入考核目标,人大财经委专门对预算评审做了高要求。市里这几大班子都很重视这事。”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国家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适应我国林权改革需要,提高评估师胜任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能力,中评协针对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江西及东北等森林资源大省的特点,8月下旬在四川成都对所属区域的评估师进行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专题培训。培训班安排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林业基础知识、林木林地森林景观生态价值评估实务与案例分析等内容。通过近几年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培训,培养了一大批能够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专业人才,为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提供了专业支持。
9月上旬,中评协在甘肃兰州举办了矿产资源资产评估专题培训班。主要针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山西、辽宁等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特点,对所属区域内的评估师进行了矿产资源资产评估专题培训。安排了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程序和标准,矿山建设程序、采矿选矿专业知识,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及矿业权评估理论与方法等内容。本次培训深受学员的欢迎,学员对培训班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中评协、地方协会继续多办类似的培训班。
9月中旬,中评协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评估执业风险防范专题培训班,主要安排了资产评估法律责任及案例分析、评估执业风险案例分析、评估机构风险管理、评估项目合规性审核相关问题讲解、评估机构经营风险与项目风险控制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评估师的风险控制意识和防范能力,对保证和提升评估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帮助。
近两年绩效评价工作和生态评估已经在评估行业全面展开。为深入贯彻落实谢旭人部长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挥评估行业的职能,提升评估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更好地服务财政中心工作,10月中旬,中评协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评估新业务专题培训班,针对财政绩效评价和生态评估两个新领域,重点安排了绩效评价相关政策讲解、绩效评价方法讲解、绩效评价实务操作及案例讲解、生态价值评估实务与案例讲解等课程。为学员们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财政绩效评价和生态评估的政策和操作流程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学员们表示,一定要把握机遇,深入学习绩效评价和生态评估相关政策和专业知识,掌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充分运用所学成果更好地服务于财政绩效评价和生态管理工作,提升行业公信力。
在不改变原有预算申报程序的基础上,仅在“一上”与“一下”之间插入一个小程序,就是在预算申报时,部门单位必须先申报四项基本要素,通过细化的预算申报标准确立分配的标准,以细化的申报标准实现部门单位的自我承诺,树立起用钱要负责任的意识,并引入专家智能解决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及资金预算的准确性问题。
责任的缺失必然导致执行力的下降。广东省财政绩效管理的机制体制,让相关责任人树立起“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绩效观念和意识。
专家评专业
专家是财政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条件保障。专家利用自身精熟的业务知识和行业从业经验进行评价,确定支出项目能否立项,解决“该不该花钱”和“该给多少钱”的问题。
根据财政局与科研所商量的评价工作协议,由财科所负责组织专家组对相应的专项资金类别开展评审。主要分为:技术专家和政策专家两级评审。
1从项目评价角度看,分为技术评价和政策评价。
技术评价阶段:技术专家解决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及资金预算的准确性问题。
技术专家评审主要是对单位申报的预算报告内容,尤其是“依据”、“实施方案”、详细的“预算”进行评估,一是依据是否充分(成立)、理由是否正当、是否与部门单位职责一致;二是单位在项目实施前是否准备充分:任务标的与工作量究竟有多大?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和实施方法是否恰当?单位实施计划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是否匹配?三是根据任务标的、工作量和实施项目方法的一致性来核定出应该给予的预算资金量建议。专家组可对项目提出否决性意见,并须提出充足的理据。专家组的意见还包括对每一个项目提出改进单位管理工作的建议。
政策评价阶段:解决项目的排序问题。政策专家评审主要是根据“大事优先、民生优先、绩效优先”原则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单位申报中的目标进行比对评审打分,目的是对申报项目进行轻重缓急的优先秩序进行排序。
2从专家评价工作角度看,分为个人独立评价和小组集中评价两轮。
根据多年实践工作的经验,在目前的评价过程中,对专项支出基本上固定划分为信息化类、基建类、设备购置类和大额专项类四大类别,之所以要这样划分,是因为这样划分类别后的支出性质比较相近,可以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聘请专家,因为专家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是要反馈到部门单位的,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还要与单位进行绩效面谈,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不能适应这项工作要求的。
个人独立评价,专家单独阅读材料进行个人评价并出具评价意见和建议。照类别分组,每个组分派一定数量的评价项目,一般配备3个专家,独立评价阶段每组的专家只能看见自己的评价项目,不知道同组的其他专家,这样就能保证评价时的独立性,且评价结束后容易评价每位专家的工作水平。在信息化平台上,财政部门会给专家密码和用户名,登陆后就能阅读评价项目的信息,并且在平台上面直接输入评价意见和建议。手工操作则需要向科研所提交电子版及纸质版评价意见。科研所专门人员从后台监督专家评价的进展和意见的认真程度。
小组集中评价,在个人意见提交后,按照预定的时间进行小组集中讨论,综合吸收小组所有专家的意见后,形成小组评价意见。个人独立评价阶段,每一个专家的偏好和习惯都有差异,关注点也有不同,通过结果讨论总结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全面的评价。小组评价意见也是财政部门向部门单位提交和反馈的最终评价意见。
根据项目的目标和方案,专家对部门单位指出项目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帮助解决部门单位做事的一般性方法,给予部门单位以批评,督促其不断地完善方案质量;促使部门单位提高做事的科学性,不但把事情做好,而且做得有效率、有绩效;在执行方案过程中,运用中间过程管理,及时问责和评价,追踪项目进展情况,发现偏差,即刻纠正,积极调整,强化了绩效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其作为执行主体的执行力。
这样,通过绩效预算建立起了分配的科学标准,把部门单位要钱、花钱的依据、实施过程和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完全清晰展现出来,这样财政部门既实现了科学分配和制度分配,部门单位花钱的过程和目标有了科学支撑,更容易被社会公众所了解和掌握,为其监督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提高政府执行力
通过财政绩效管理,要求部门先申报详细的用钱立项依据、可行性方案、资金使用计划及绩效目标等,这种管理制度倒逼部门单位细化工作内容,设计合理的绩效目标,提高预算的准确性。资金使用后还要进行绩效评价、绩效问责和绩效审计。在这么多外在约束的压力下,要钱的部门单位自然就会把主要精力花在想工作、干工作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上。